CN214775320U - 天窗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75320U
CN214775320U CN202120523880.6U CN202120523880U CN214775320U CN 214775320 U CN214775320 U CN 214775320U CN 202120523880 U CN202120523880 U CN 202120523880U CN 214775320 U CN214775320 U CN 214775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edge
weather strip
wall
eng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238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於弘玮
菊池光俊
深田龙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Suzhou Automotive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Nantong Technical Center Of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Nantong Technical Center Of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Nantong Technical Center Of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238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75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75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753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60J10/82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for movable panels in roof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可靠地密封的天窗装置。天窗装置具备:第一面板、第二面板、至少对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条以及包边。包边具有:安装于第二面板的缘部的包边主体、从包边主体伸出的安装部以及从安装部弯折而伸出的卡合部,卡合部在延伸的中途具备至少一个弯折部。密封条具有被安装部和被卡合部,该被安装部相对于安装部安装于与卡合部相反的一侧,该被卡合部从被安装部以形成供卡合部卡合的卡合槽的方式沿着卡合部的外周延伸,由此使密封条与包边卡合。

Description

天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顶部的天窗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天窗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天窗装置具有可动面板和固定面板,在固定面板的缘部安装有包边,该天窗装置还具备能够对可动面板以及固定面板的边界部进行密封的密封条。在密封条上设置有两处向上弯折一次的倒钩,并且在包边的与所述倒钩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两个供所述倒钩卡合的带突缘的槽部。通过将两个倒钩分别卡合于两个槽部而将密封条固定于包边。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围绕玻璃板形成有密封座圈,在密封座圈的外周端形成有剖面大致T形的嵌合部,密封条通过卡夹部套装于所述嵌合部而安装于密封座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281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376482Y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受上下方向的空间的限制,密封条向上弯折的倒钩与包边的突缘的接触量不足。因此,当密封条受到挤压时,会容易发生反转,导致密封条的上端与包边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由此,水会从该间隙进入到车室内,或者,可能发生密封条的向上脱落。而且,专利文献1中的密封条和包边结构复杂,组装难度高,制造成本高。
另外,专利文献2中也存在密封条在上下方向上与嵌合部的接触量不足的问题,因此,也会因密封条受压变形而导致水向车室内浸入或密封条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可靠的密封的天窗装置。
根据一方式的天窗装置,具备:多个面板,该多个面板排列设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且在全闭状态下覆盖形成于车顶的开口;密封条,该密封条至少对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进行密封,所述第一面板是一个所述面板,所述第二面板是与所述第一面板邻接的另一个所述面板;以及包边,该包边至少安装于所述第二面板的与所述第一面板相对的缘部,所述包边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二面板的所述缘部的包边主体、从所述包边主体伸出的安装部以及从所述安装部弯折而伸出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在延伸的中途具备至少一个弯折部,所述密封条具有被安装部和被卡合部,该被安装部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安装于与所述卡合部相反的一侧,该被卡合部从所述被安装部以形成供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槽的方式沿着所述卡合部的外周延伸,由此使所述密封条与所述包边卡合。
根据该天窗装置,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分别形成为两次弯折的形状。通过该两次弯折的形状的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相互卡接结构,能够提高卡接强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密封条在被挤压后发生翻转,进而导致密封条脱出或漏水的问题。另外,由于包边及密封条的结构简单,因此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和组装工时。
在上述天窗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被安装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包边主体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由此,能够避免因被安装部与包边主体之间的高度差导致密封条容易受到外力,进而容易与包边之间产生缝隙,从而导致水浸入到车室内。另外,还能够使天窗装置的美观。
在上述天窗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封条和所述包边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包边和所述密封条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由此能够实现对密封条的可靠固定。
在上述天窗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封条和所述包边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分别设置为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遍及整个所述包边和整个所述密封条。由此,能够卡合部与被卡合部将密封条的整体固定于包边,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强密封条的密封效果,并更有效地防止密封条脱出或漏水的问题。
在上述天窗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封条和所述包边设置为遍及所述第二面板的整周。由此,除了第二面板与第一面板之间的密封之外,还能够对第二面板与车顶的开口的缘部之间进行密封。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水浸入到车内。
在上述天窗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分别设置于与所述第二面板的每一边对应的所述包边和所述密封条的两端。由此,能够对于第二面板的每一边上的密封条,都能够通过卡合部和被卡合部进行有效地固定,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强密封条的密封效果。
在上述天窗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分别设置为遍及所述包边和所述密封条的整周。由此,能够将密封条牢固地安装于第二面板的整周,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强密封条的密封效果,并更有效地防止密封条脱出或漏水的问题。
根据另一方式的天窗装置,面板,该面板设置在形成于车顶的开口;包边,该包边安装于所述面板的与所述开口的缘部相对的缘部;以及密封条,该密封条与所述包边卡合而对所述面板与所述开口的缘部之间进行密封,所述包边具有:安装于所述面板的所述缘部的包边主体、从所述包边主体伸出的安装部以及从所述安装部弯折而伸出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在延伸的中途具备至少一个弯折部,所述密封条具有被安装部和被卡合部,该被安装部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安装于与所述卡合部相反的一侧,该被卡合部从所述被安装部以形成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槽的方式沿着所述卡合部的外周延伸,由此使所述密封条与所述包边卡合。
根据本方式的天窗装置,能够有效地对面板与车顶的开口的缘部之间进行密封。此外,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分别形成为两次弯折的形状。通过该两次弯折的形状的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相互卡接结构,能够提高卡接强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密封条在被挤压后发生翻转,进而导致密封条脱出或漏水的问题。另外,由于包边及密封条的结构简单,因此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和组装工时。
在上述天窗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卡合部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从所述安装部向下方伸出,并连接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二壁从所述第一壁朝向靠近所述包边主体的方向延伸。由此,设置于包边的安装部和卡合以及设置于密封条的被卡合部分别形成为两次弯折的倒钩状。通过该两次弯折的倒钩状的安装部和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相互卡接结构,能够提高卡接强度。
在上述天窗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卡合部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从所述安装部向下方伸出,并连接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二壁从所述第一壁朝向远离所述包边主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都卡合于所述卡合槽。由此,设置于包边的安装部和卡合形成为两次弯折的形状。通过该两次弯折的形状的安装部和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相互卡接结构,能够提高卡接强度。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可靠地密封的天窗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安装于车顶的情况下的俯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面板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面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4中的B-B线剖面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面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8是图7中的C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面板的一部分的仰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E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图10中的F-F线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车辆的前后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方以及下方分别称为“上方”以及“下方”。并且,将车辆的宽度方向称为“宽度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安装于车辆的顶部的开口100。天窗装置设有由例如玻璃面板构成的大致四边形的第一面板10以及第二面板20。第一面板10安装于开口100的前部,并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进行开闭动作。第二面板20与第一面板10邻接,并且以始终封闭开口100的后部的方式安装。
图2、3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密封条21安装于第二面板20的情况。图4是图3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图4中的B-B线剖面图。
如图5所示,在第二面板20的与第一面板10相对的缘部安装有包边22。该包边22具有包边主体223、安装部221以及卡合部222。包边主体223安装于第二面板20的与第一面板10相对的缘部。安装部221从包边主体223伸出,并用于安装后述的密封条21。卡合部222从安装部221弯折而伸出。并且卡合部222在延伸的中途具备至少一个弯折部2221。具体而言,安装部221从包边主体223朝向第一面板10侧伸出,根据图1中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的位置,在图5中,卡合部222从包边主体223朝向图中的左侧伸出。卡合部222包括第一壁222a和第二壁222b,第一壁222a从安装部221向下方伸出,并连接安装部221与第二壁222b,第二壁222b从第一壁222a朝向靠近包边主体223的方向(即图5中的右侧)延伸。由此,通过安装部221和卡合部222形成为匚字形的倒钩状。
密封条21对第一面板10与第二面板20之间进行密封。该密封条21具有被安装部211和被卡合部212。被安装部211相对于安装部221安装于与卡合部222相反的一侧,被卡合部212从被安装部211以形成供卡合部222卡合的卡合槽213的方式沿着卡合部222的外周延伸,由此,形成与卡合部222的形状相配合的形状。这样,通过该包边22的卡合部222与密封条21的被卡合部212而使密封条21与包边22卡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条21和包边22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安装部221和被安装部211设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遍及包边22和密封条21。卡合部222和被卡合部212的设置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能将密封条21卡合于包边22即可。例如,卡合部222和被卡合部212可以分别设置于包边22和密封条21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也可以分别设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遍及整个包边22和整个密封条21。
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于包边22的安装部221和卡合部222以及设置于密封条21的被卡合部212分别形成为两次弯折的倒钩状。通过该两次弯折的倒钩装的安装部221和卡合部222与被卡合部212的相互卡接结构,能够提高卡接强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密封条在被挤压后发生翻转,进而导致密封条脱出或漏水的问题。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包边22及密封条21的结构简单,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和组装工时。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的局部剖面图,该剖面对应于图4中的B-B线位置。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仅包边的卡合部和密封条的被卡合部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以下,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包边22的卡合部222’包括第一壁222a’和第二壁222b’,第一壁222a’从安装部221向下方伸出,并连接安装部221与第二壁222b’,第二壁222b’在弯折部2221’从第一壁222a’朝向远离包边主体223的方向(即图6中的左侧)延伸。由此,通过安装部221和卡合部222’形成了两次弯折的Z字形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条21的被卡合部212’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也从被安装部211以形成供卡合部222’卡合的卡合槽213’的方式沿着卡合部222’的外周延伸,并形成与卡合部222’的形状相配合的形状。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被卡合部212’从被安装部211向下延伸之后,以配合第二壁222b’的方式弯折多次,并在弯折部2221’处弯折后沿着第一壁222a’向上延伸,由此第一壁222a’和第二壁222b’都卡合于卡合槽213’。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7、8,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仅包边和密封条的设置位置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以下,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包边22安装于第二面板20的与第一面板10相对的缘部,并且,密封条21对第一面板10与第二面板20之间进行密封。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密封条21A和包边22A设置为遍及第二面板20A的整周。在该情况之下,卡合部222和被卡合部212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二面板20A的每一边对应的包边22A和密封条21A的两端,也可以设置为遍及包边22A和密封条21A的整周。并且,卡合部222与被卡合部212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图8中的D-D线的剖面具有与图5所示的剖面相同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密封条与包边的卡合部分具有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因此,能够得到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由于在第二面板20A的整周都设置有密封条,因此,除了第二面板20A与第一面板之间的密封之外,还能够对第二面板20A与车顶的开口的缘部之间进行密封。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水浸入到车内。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9~11,对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面板20B的仰视图。图10是图9中的E部分的底部的放大仰视图。图11是图10中的F-F线剖面图。
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对设置于包边的卡合部以及设置于密封条的被卡合部分别形成为两次弯折的形状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密封条的另一安装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9~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面板20B的整周安装有包边22B。该包边22B具有包边主体223B、安装部221B以及插销224。安装部221B从包边主体223B朝向与设置有该安装部221B的第二面板20B相邻的另一面板(未图示)伸出,该安装部221B用于安装后述的密封条21B的被安装部211B。插销224设置于包边22B的每一边的两端部。插销224从安装部221B向下方延伸。
密封条21B对第二面板20B与上述另一面板之间进行密封。该密封条21B具有被安装部211B和固定部214。如图11所示,被安装部211B安装于上述包边22B的安装部221B,并且,该被安装部211B的上表面与包边主体223B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固定部214包括连接部214a和底部214b。连接部214a从被安装部211B沿着包边22B的安装部221B和插销224的侧面向下延伸。底部214b从连接部214a的下缘部朝向第二面板20B的方向延伸。在底部214b的与包边22B的插销224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孔214c,通过将插销224插入孔214c而使密封条21B与包边22B卡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部214b也可以设置为遍及整个密封条21B。在该情况下,对于第二面板20B的每一边,能够设置多组分别对应的插销224和孔214c。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包边22B仅设置于第二面板20B的与另一面板相对的缘部,但不限于此,包边22B也可以设置于第二面板20B的整周。
根据本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天窗装置具有两块面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天窗装置也可以具有多于两块的面板,该多个面板排列设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且在全闭状态下覆盖形成于车顶的开口。在该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条可以用于相邻的任意两面板之间的密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面板是可动面板,第二面板是固定面板,但是不限于此,第一面板也可以是固定面板,第二面板也可以是可动面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天窗装置具有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天窗装置也可以仅具备一个设置在形成于车顶的开口的面板。在该情况下,优选包边安装于面板的与开口的缘部相对的缘部,密封条与包边卡合而对面板与开口的缘部之间进行密封。在这样的结构中,密封条与包边能够也同样地通过在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进行卡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边的卡合部具有一个弯折部,但不限于此,包边的卡合部也可以具有多个弯折部,即弯折多次。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边的卡合部以具备第一壁和第二壁的方式弯折,但卡合部的形状不限于此,也可以圆弧状地弯折,只要由密封条形成与卡合部的弯折形状配合的卡合槽即可。
以上,参照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施加恰当的设计变更而得到的设计,只要具备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面板,该多个面板排列设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且在全闭状态下覆盖形成于车顶的开口;
密封条,该密封条至少对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进行密封,所述第一面板是一个所述面板,所述第二面板是与所述第一面板邻接的另一个所述面板;以及
包边,该包边至少安装于所述第二面板的与所述第一面板相对的缘部,
所述包边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二面板的所述缘部的包边主体、从所述包边主体伸出的安装部以及从所述安装部弯折而伸出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在延伸的中途具备至少一个弯折部,
所述密封条具有被安装部和被卡合部,该被安装部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安装于与所述卡合部相反的一侧,该被卡合部从所述被安装部以形成供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槽的方式沿着所述卡合部的外周延伸,由此使所述密封条与所述包边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安装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包边主体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条和所述包边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包边和所述密封条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条和所述包边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分别设置为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遍及整个所述包边和整个所述密封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条和所述包边设置为遍及所述第二面板的整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分别设置于与所述第二面板的每一边对应的所述包边和所述密封条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分别设置为遍及所述包边和所述密封条的整周。
8.一种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面板,该面板设置在形成于车顶的开口;
包边,该包边安装于所述面板的与所述开口的缘部相对的缘部;以及
密封条,该密封条与所述包边卡合而对所述面板与所述开口的缘部之间进行密封,
所述包边具有:安装于所述面板的所述缘部的包边主体、从所述包边主体伸出的安装部以及从所述安装部弯折而伸出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在延伸的中途具备至少一个弯折部,
所述密封条具有被安装部和被卡合部,该被安装部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安装于与所述卡合部相反的一侧,该被卡合部从所述被安装部以形成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槽的方式沿着所述卡合部的外周延伸,由此使所述密封条与所述包边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从所述安装部向下方伸出,并连接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二壁从所述第一壁朝向靠近所述包边主体的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从所述安装部向下方伸出,并连接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二壁从所述第一壁朝向远离所述包边主体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都卡合于所述卡合槽。
CN202120523880.6U 2021-03-12 2021-03-12 天窗装置 Active CN214775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3880.6U CN214775320U (zh) 2021-03-12 2021-03-12 天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3880.6U CN214775320U (zh) 2021-03-12 2021-03-12 天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75320U true CN214775320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65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23880.6U Active CN214775320U (zh) 2021-03-12 2021-03-12 天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753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6420C (zh) 密封条
JP4246198B2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及び、車両用ドアの製造方法
US4508382A (en) Gutter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body
JP4612711B2 (ja) 車両のドアサッシュ部構造
JPH03200421A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CN214775320U (zh) 天窗装置
CN104626939A (zh) 用于车辆的车门框架
CN212708887U (zh) 车门外板组件、车门以及车辆
CN213734552U (zh) 一种前上饰条
US3948430A (en) Method of making an automobile window and frame
JP2620336B2 (ja) 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US20200189666A1 (en) Tailgate Panel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216915489U (zh) 一种前后分段式顶棚结构
JP2000296718A (ja) スライディングルーフの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取り付け構造
CN112208315A (zh) 一种前上饰条
JP3198851B2 (ja) サイドシルスカッフの取付構造
EP4230452A1 (en) Side trim panel assembly and vehicle
CN210062642U (zh) 一种客车应急窗及其应用的密封胶条
CN217892486U (zh) 侧滑门密封结构及车辆
CN218257698U (zh) 无b柱密封条接角结构
JP6032434B2 (ja) 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KR100629854B1 (ko) 도어글래스와 웨더스트립의 밀착구조
CN111016815B (zh) 一种车门c柱分缝密封条结构
CN214138201U (zh) 一种用于上翻侧门的上饰条中柱端密封结构
CN220363206U (zh) 一种隐藏式玻璃导槽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6

Address after: No. 492, Suhong Middle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124

Patentee after: Aisin (Suzhou) Automotive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11, Chenyang Road, Nanto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226007

Patentee before: AISIN(NANTONG) TECHNICAL CENTER OF CHINA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