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32376U - 一种翻转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转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32376U CN214732376U CN202120204324.2U CN202120204324U CN214732376U CN 214732376 U CN214732376 U CN 214732376U CN 202120204324 U CN202120204324 U CN 202120204324U CN 214732376 U CN214732376 U CN 2147323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plate
- driving unit
- support plate
- suction nozzle
- carri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翻转设备,包括机台、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机台上设有上下驱动单元,上下驱动单元上连接有载台,载台上设有转轴,第一载板的一端与转轴转动连接,第二载板与第一载板固定连接且形成位于二者之间的气密空间,第一载板上还设有吸嘴,第二载板上还设有吸真空件,吸嘴和吸真空件均连通至气密空间,且机台或载台上还设有用于驱动第一载板转动的旋转驱动单元,通过吸真空件对连通于气密空间另一侧的吸嘴造成负压,进而吸取固定产品于第一载板上,固定效果好,且第一载板受旋转驱动单元的驱动带动产品翻转从而实现自动化,作业效率高,且第一载板受上下驱动单元的驱动可以带动产品运动作位置调整,以适应尺寸和外形不同的产品,兼容性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转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生产加工中有时需要将产品进行翻转,现有的翻转操作多由人工执行,即作业员从接驳线取出产品,翻转两面后放回接驳线,耗费人力物力,且浪费时间。而现有的自动翻转设备一般为吸盘吸取或机械手抓取,再对产品进行翻转,固定效果差,翻转过程中产品容易脱落、移位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翻转设备,能够实现产品翻转自动化,作业效率高,且翻转过程中产品固定效果好,不会发生脱落或移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翻转设备,包括:
载台;
机台,所述机台上设置有上下驱动单元,所述载台与所述上下驱动单元活动连接;
转轴,设置于所述载台上;
第一载板,所述第一载板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以及
第二载板,与所述第一载板固定连接,且形成位于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之间的气密空间;以及
旋转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机台或所述载台上且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载板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载板上设置有吸嘴,所述吸嘴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气密空间,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一载板外;
所述第二载板上设置有吸真空件,所述吸真空件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气密空间,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二载板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载板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吸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
所述第二载板上具有第二通孔,所述吸真空件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吸真空件被设置为受控打开或关闭使得所述气密空间中真空或非真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载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通孔贯通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第二载板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二通孔贯通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
所述气密空间位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所述气密空间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一密封圈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表面上具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由所述第二表面向内凹陷,且所述第一密封槽的两端相连通从而闭合;
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表面上还具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槽的内侧;
所述翻转设备还包括:
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槽中;
且所述吸嘴和所述吸真空件均设有多个,部分所述吸嘴和部分所述吸真空件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内侧,另一部分所述吸嘴和另一部分所述吸真空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缓冲器,设置于所述载台上,且位于所述转轴的一侧;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缓冲器,设置于所述载台上,且位于所述转轴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缓冲器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单元和所述转轴之间连接有传动件。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驱动单元设置为三轴气缸,所述三轴气缸位于所述载台下方,所述三轴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载台的下端面连接从而驱动所述载台上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设备在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之间具有气密空间,通过连通于气密空间的第二载板一侧的吸真空件,对连通于气密空间的第一载板一侧的吸嘴造成负压,进而吸取、固定产品于第一载板上,固定效果好,且第一载板受旋转驱动单元的驱动带动产品翻转从而实现自动化,作业效率高,且第一载板在上下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可以带动产品运动作位置调整,以适应尺寸和外形不同的产品,具备良好的产品兼容性。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设备在未翻转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设备在翻转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载板、第二载板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简化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传动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所述翻转设备包括机台12、第一载板31以及第二载板32。机台12上设置有上下驱动单元81,上下驱动单元81上连接有载台11,载台11上设置有转轴2,第一载板31的一端与转轴2转动连接,第二载板32与第一载板31固定连接,且形成有位于第一载板31和第二载板32之间的气密空间30。机台12或者载台11上还设置有旋转驱动单元82,旋转驱动单元82与转轴2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转轴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载板31转动。第一载板31上设置有吸嘴4,第二载板32上设置有吸真空件5,且吸嘴4和吸真空件5均连通至气密空间30,吸真空件5用于提供负压至气密空间30进而使吸嘴4吸取、固定产品于第一载板31上。第一载板31在旋转驱动单元82的带动下围绕转轴2转动,从而带动其上的产品实现翻转、转移。
其中,检测装置可以简化为图4所示的简易线条图。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下驱动单元81可以设置在机台12的平面121上,载台11设置于上下驱动单元81上方并且与上下驱动单元81传动连接。载台11上设有转轴2,第一载板31的一端与转轴2转动连接,第一载板31的另一端可以悬浮,第二载板32固定连接于第一载板31的另一端,且第一载板31和第二载板32之间形成有气密空间30。应理解,图4仅为示出检测装置的各主要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以方便读者快速理解,而图4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相对尺寸并不用于限制本实施例。
回到图1和图2,产品A被吸取固定于第一载板31上后,旋转驱动单元82驱动转轴2转动,带动第一载板31转动,从而带动产品A跟随转动,进而实现产品A的翻转。其中,产品A可以为PCB板、焊板或是其他零件等。另外,在不同的生产线中,由于生产线的高度、位置可能不同,或者在同一生产线上翻转不同尺寸和外形的产品(例如厚度不同的PCB板)时,可以通过上下驱动单元81带动载台11上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载板31作上下的位置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生产线,或者适应尺寸和外形不同的产品,使得第一载板31可以与产品在基本齐平的状态下吸取产品,并且,在产品翻转后可以落回生产线。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载板31上可以具有第一通孔311,吸嘴4穿设于第一通孔311中,且吸嘴4的一端连通至气密空间30,另一端伸出至第一载板31外。第二载板32上也可以具有第二通孔321,吸真空件5穿设于第二通孔321中,且吸真空件5的一端连通至气密空间30,另一端伸出至第二载板32外。由此,吸真空件5由第二载板32外侧一端接收负压,进而传递负压至气密空间30,使吸嘴4位于气密空间30中的一端处于负压强状态,进而使得吸嘴4位于第一载板31外的一端处于高压强状态进而可以吸取固定产品。
进一步地,第一载板31还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3a和第二表面3b,第二载板32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3c和第四表面3d。例如,第一载板31包括位于上表面的第一表面3a,以及位于下表面的第二表面3b,第二载板32包括位于上表面的第三表面3c,以及位于下表面的第四表面3d,且第二载板32连接于第一载板31的下方,也即,第二表面3b与第三表面3c相连接。气密空间30位于第二表面3b和第三表面3c之间。第一通孔311贯通第一表面3a和第二表面3b,第二通孔321贯通第三表面3c和第四表面3d。由此,吸嘴4可以由第一通孔311位于第一表面3a的开口伸出至第一载板31外,且可以由第一通孔311位于第二表面3b的开口连通至气密空间30,吸真空件5可以由第二通孔321位于第三表面3c的开口连通至气密空间30,且可以由第二通孔321位于第四表面3d的开口伸出至第二载板32外。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吸嘴4和吸真空件5分别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例如,吸嘴4可以具有多个,且多个吸嘴4分布在第一载板31上的边缘、中部,吸真空件5也可以具有多个,且多个吸真空件5分布在第二载板32上的边缘、中部。由此,多个吸真空件5对气密空间30造成负压效率更高,且多个吸嘴4可以吸取产品的不同位置,吸取更加均匀,固定效果更好。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真空件5可以为吸头,其伸出第二载板32的一端,可以与负压泵、抽气泵连接。且吸真空件5可以被设置为在负压泵或抽气泵的控制下打开或者关闭,进而使得气密空间30中真空或者非真空。由此,当检测装置未吸取、翻转产品时,吸真空件5可以处于关闭状态,当检测装置吸取、翻转产品时,吸真空件5可以处于打开状态。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表面3b和第三表面3c之间可以设有第一密封圈61,气密空间30位于第二表面3b、第三表面3c和第一密封圈61之间。由此,第一密封圈61封闭气密空间30的四周,避免气密空间30发生漏气。
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表面3b上可以具有第一密封槽71,第一密封槽71由第二表面3b朝向第一表面3a内凹形成,且第一密封槽71的两端相连通从而闭合。第一密封圈61也可以为两端相连通、闭合的环状结构。第一密封圈61设置于第一密封槽71中。由此,第一密封圈61设置于第一载板31和第二载板32之间凹陷的槽中,且形成封闭的环状气密包围圈,使得气密空间30被完全包围,而不会发生漏气。
应理解,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槽71也可以位于第二载板32的第三表面3c上,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且第一密封槽71、和第一密封圈61的闭合结构的形状,可以为椭圆形、圆形、方形或是其他几何形状,并且在所述几何形状上还可以具有向内侧或向外侧的不规则的凸起,从而使得气密空间30具有不同的形状,以适应不同外形的产品。
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表面3b上还可以具有第二密封槽72,且第二密封槽72位于第一密封槽71的内侧。第二密封槽72中设置第二密封圈62。与第一密封圈61、第一密封槽71相类似地,第二密封圈62、第二密封槽72也可以为两端连通的、闭合的、形状不限的环状结构。且吸嘴4和吸真空件5分别设有多个。由此,第一密封圈61包裹气密空间30的外围边缘,第二密封圈62位于第一密封圈61内侧,将气密空间30分为内、外两层空间,一部分吸嘴4和吸真空件5位于第二密封圈62内侧,另一部分吸嘴4和吸真空件5位于第一密封圈61与第二密封圈62之间,两部分吸真空件5可以对气密空间30的内、外两层子空间施加不同程度的负压强,使得两部分吸嘴4对产品施加不同程度的吸取力。通过调节不同的吸取力度,可以适应产品表面的不同位置所能承受的吸取力极限值,以提高产品的兼容性。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载板31的第一表面3a上还可以设置有支撑柱312,支撑柱312用于承载产品,以避免柔性的吸嘴4在吸取产品时被产品按压而变形。应理解,支撑柱3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且可以设置在第一载板31上的任何位置。例如,参考图3,支撑柱312可以设有四个,且其中两个并列设置于第一载板31的一端,另外两个并列设置于第一载板31的另一端,由此,四个支撑柱312承载产品的两端,固定效果更好。
如图1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缓冲器91和第二缓冲器92。第一缓冲器91和第二缓冲器92设置于载台11上,且第一缓冲器91和第二缓冲器92分别位于转轴2的两侧。当第一载板31处于未翻转的初始状态时,第一缓冲器91位于第一载板31的下方,并抵于第一载板31或者第二载板32(第二载板32连接于第一载板31下方时)上,对第一载板31进行缓冲以避免产品过重而导致第一载板31下沉。当第一载板31围绕转轴2旋转至转轴2的另一侧时,第二缓冲器92位于第一载板31的下方,类似地,第二缓冲器92对第一载板31进行缓冲,以避免第一载板31及其上的产品在旋转过后由于惯性等因素旋转超过预定角度。其中,所述预定角度可以根据所翻转的产品及作业的生产线状况而适应,例如,所述角度可以为180°,即对产品进行上下翻面。
其中,第一缓冲器91和第二缓冲器92可以为液压缓冲器或固定缓冲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驱动单元82和转轴2之间还可以连接有传动件21。例如,如图6所示,在图6中,未示出第一载板31、第二载板32等结构,仅示出了旋转传动机构的相关结构,包括载台11、设置于载台11上的转轴2、设置于载台11一侧的旋转驱动单元82、以及传动连接转轴2与旋转驱动单元82的传动件21。传动件21包括同步带轮211和同步带212,其中,同步带轮211可以设有多个,例如四个。同步带轮211直接与旋转驱动单元82连接,并受旋转驱动单元82的驱动而转动,通过同步带212带动其他同步带轮211同步转动,转轴2也与一同步带轮211连接,进而使得转轴2也跟随同步转动。由此,通过传动结构的设置使得旋转驱动单元82和转轴2之间无需直接连接,使得翻转设备的结构设计更加多样化,结构更加紧凑、更加节省空间。
其中,旋转驱动单元82可以为旋转气缸、或是旋转电机等。
在一些其他的可选实现方式中,传动件21也可以设置为齿轮组,与同步带轮的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下驱动单元81可以设置为三轴气缸,所述三轴气缸位于载台11的下方,且所述三轴气缸的输出轴与载台11的下端面连接,进而驱动载台11作上下运动。三轴气缸具有更强的驱动能力,在带动载台11作位置调整时更加高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设备通过吸真空件对连通于气密空间另一侧的吸嘴造成负压,进而吸取固定产品于第一载板上,固定效果好,且第一载板受旋转驱动单元的驱动带动产品翻转从而实现自动化,作业效率高,且第一载板受上下驱动单元的驱动可以带动产品运动作位置调整,以适应尺寸和外形不同的产品,兼容性更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台(11);
机台(12),所述机台(12)上设置有上下驱动单元(81),所述载台(11)与所述上下驱动单元(81)活动连接;
转轴(2),设置于所述载台(11)上;
第一载板(31),所述第一载板(31)的一端与所述转轴(2)转动连接;以及
第二载板(32),与所述第一载板(31)固定连接,且形成位于所述第一载板(31)和所述第二载板(32)之间的气密空间(30);以及
旋转驱动单元(82),设置于所述机台(12)或所述载台(11)上且与所述转轴(2)传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单元(8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载板(31)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载板(31)上设置有吸嘴(4),所述吸嘴(4)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气密空间(30),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一载板(31)外;
所述第二载板(32)上设置有吸真空件(5),所述吸真空件(5)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气密空间(30),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二载板(32)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板(31)上具有第一通孔(311),所述吸嘴(4)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311)中;
所述第二载板(32)上具有第二通孔(321),所述吸真空件(5)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32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真空件(5)被设置为受控打开或关闭使得所述气密空间(30)中真空或非真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板(31)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3a)和第二表面(3b),所述第一通孔(311)贯通所述第一表面(3a)和所述第二表面(3b);
所述第二载板(32)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3c)和第四表面(3d),所述第二通孔(321)贯通所述第三表面(3c)和所述第四表面(3d);
所述气密空间(30)位于所述第二表面(3b)和所述第三表面(3c)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3b)和所述第三表面(3c)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61);
所述气密空间(30)位于所述第二表面(3b)、所述第三表面(3c)和所述第一密封圈(6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3b)上具有第一密封槽(71),所述第一密封槽(71)由所述第二表面(3b)向内凹陷,且所述第一密封槽(71)的两端相连通从而闭合;
所述第一密封圈(61)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槽(71)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3b)上还具有第二密封槽(72),所述第二密封槽(72)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槽(71)的内侧;
所述翻转设备还包括:
第二密封圈(62),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槽(72)中;
且所述吸嘴(4)和所述吸真空件(5)均设有多个,部分所述吸嘴(4)和部分所述吸真空件(5)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62)内侧,另一部分所述吸嘴(4)和另一部分所述吸真空件(5)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61)和所述第二密封圈(6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缓冲器(91),设置于所述载台(11)上,且位于所述转轴(2)的一侧;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缓冲器(92),设置于所述载台(11)上,且位于所述转轴(2)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缓冲器(91)的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单元(82)和所述转轴(2)之间连接有传动件(2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驱动单元(81)设置为三轴气缸,所述三轴气缸位于所述载台(11)下方,所述三轴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载台(11)的下端面连接从而驱动所述载台(11)上下运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04324.2U CN214732376U (zh) | 2021-01-25 | 2021-01-25 | 一种翻转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04324.2U CN214732376U (zh) | 2021-01-25 | 2021-01-25 | 一种翻转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32376U true CN214732376U (zh) | 2021-11-16 |
Family
ID=78641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204324.2U Active CN214732376U (zh) | 2021-01-25 | 2021-01-25 | 一种翻转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3237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92650A (zh) * | 2022-07-18 | 2022-09-23 |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翻板装置 |
CN115849034A (zh) * | 2023-03-02 | 2023-03-28 | 山东睿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托盘装载芯片的自动化翻转倒料设备 |
-
2021
- 2021-01-25 CN CN202120204324.2U patent/CN21473237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92650A (zh) * | 2022-07-18 | 2022-09-23 |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翻板装置 |
CN115849034A (zh) * | 2023-03-02 | 2023-03-28 | 山东睿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托盘装载芯片的自动化翻转倒料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732376U (zh) | 一种翻转设备 | |
CN107378445B (zh) | 一种滤清器的密封圈真空自动装配设备及其方法 | |
CN205397489U (zh) | 一种真空吸附搬运机械臂 | |
KR101659880B1 (ko) | 용기 본체와 커버체와의 결합 방법 | |
JPS63162436A (ja) | カ−トン取出し装置 | |
CN212965037U (zh) | 吸附结构及芯片检测设备 | |
CN107877127B (zh) | 滚筒洗衣机轴承油封压装一体机 | |
JPH01139318A (ja) | 真空包装装置 | |
CN115849034B (zh) | 一种托盘装载芯片的自动化翻转倒料设备 | |
CN110238629A (zh) | 一种小尺寸轴承压装设备 | |
CN216154101U (zh) | 包装机 | |
CN108372951A (zh) | 全开式烟盒治具的取出装置 | |
CN205888503U (zh) | 一种汽油机箱盖快速组装装置 | |
CN110421335B (zh) | 一种用于组装工件与载具的装置 | |
CN207917277U (zh) | 全开式烟盒治具的取出装置 | |
CN207451088U (zh) | 一种陶瓷砖翻转取放装置 | |
JPS62244537A (ja) | 罐巻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CN217050628U (zh) | 纸锥封装机上料机构 | |
CN111590910A (zh) | 一种耳带焊接机 | |
CN108557492B (zh) | 一种智能分料机构 | |
CN212220659U (zh) | 旋转式分托装置 | |
CN216944840U (zh) | 杯体加工转盘机构及杯体加工设备 | |
CN210678699U (zh) | 一种抓取转移易拉罐的机械臂 | |
CN221458916U (zh) | 一种分料装置 | |
JPH0832292A (ja) | 電子部品移載装置及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