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7834U - 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7834U
CN214677834U CN202120002305.1U CN202120002305U CN214677834U CN 214677834 U CN214677834 U CN 214677834U CN 202120002305 U CN202120002305 U CN 202120002305U CN 214677834 U CN214677834 U CN 214677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ck
clamping
hot
conveyor
press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023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建华
张声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Chuan Ya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Chuan Ya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Chuan Ya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Chuan Ya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023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7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7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7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该设备包括有机架、热压装置、冷压装置、转换输送机、平行输送机和夹持装置。其中,所述平行输送机设置在所述机架平面的上方或下方,机架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所述转换输送机。工作时通过机架上的夹持装置将模具夹持输送、通过机架底部的平行输送机对模具进行输送以及通过机架两端的转换输送机将模具在机架上和平行输送机之间转移输送,可实现模具上下立体的循环移动。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无需人工的转移模具,可避免搬运模具而导致烫伤等事故的发生,同时自动转移模具相比人工搬运的方式而言还可节省大量的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纺织技术的进步,无缝缝合技术的需求逐渐浮现。这些技术中,通过的热压方式对鞋面进行塑形,是一种常使用的方法。目前,现有的热压成型设备中一般包括由三个工位,其中两个为为固定用于热压成型的热压装置,一个为固定用于冷却完成热压的鞋面的冷压装置。操作时,将模具以及待加工的鞋面放置于热压装置的下热压板上,通过热压装置的上热压板下压至下热压板上的鞋面对鞋面进行热压塑形,之后再将完成热压塑形的鞋面放置于冷压装置进行冷却,完成冷却后即可获得完成热压塑形的鞋面。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现有的热压设备往往需要配备至少两名工作人员,主要用于负责模具的搬运,例如将模具从热压装置搬运至冷压装置。此操作过程中,容易导致工作人员烫伤,并且人工搬运动作较慢,间接的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有:
机架,所述机架的上方平面设置有热压装置和冷压装置,所述热压装置用于热压放置在模具内的鞋面,所述冷压装置用于冷却放置在模具内的鞋面;
夹持装置,用于夹持模具;
转换输送机,具有输送平面;
平行输送机,具有输送平面;
其中,所述平行输送机设置在所述机架平面的上方或下方,所述机架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所述转换输送机,且所述转换输送机相对机架和平行输送机竖直上下的移动,使两所述转换输送机分别与热压装置和冷压装置或平行输送机的两端相接;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机架上移动,且夹持装置夹持模具在转换输送机、热压装置和冷压装置之间移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架上沿所述夹持装置夹持模具移动的方向依次固定有所述热压装置、热压装置和冷压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架上方平面的两侧均设有丝杠,所述热压装置、冷压装置和转换输送机均位于两所述丝杠之间;两所述丝杠同步运转,两所述丝杠上均连接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底部设有螺母支座,所述螺母支座与丝杠螺纹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架两端均固定有升降气缸,两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分别固定连接设置于机架两端的所述转换输送机。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转换输送机的两侧均向外水平的延伸形成连接耳,所述连接耳的底部固定有导向杆,所述机架两端轴套,所述导向杆适配穿套于所述轴套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夹持装置包括移动座、上压板、下压板和夹持气缸,所述移动座位于所述输送机上移动,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分别设于移动座的上下两端,并且在初始状态时,所述下压板位于下热压板或下冷压板的上表面的下方,所述上压板则位于上热压板或上冷压板的底部平面的上方;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由不同的所述夹持气缸驱动,并且所述夹持气缸固定至所述移动座,驱动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向对方移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驱动所述上压板的夹持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该连接板与上压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夹持装置两两形成一组,分别位于机架的两侧,且每组夹持装置均用于夹持模具的两侧。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机架上的夹持装置将模具夹持输送和通过机架底部的平行输送机对模具进行输送,以及通过机架两端的转换输送机将模具在机架上和平行输送机之间转移输送,可实现模具上下立体的循环移动,同时可使模具内的鞋面在机架上方的热压装置和冷压装置进行热压。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仅需一名工作人员即可完成模具的取放和鞋面的更换工作,且无需人工的转移模具,可避免搬运模具而导致烫伤等事故的发生,同时自动转移模具相比人工搬运的方式而言还可节省大量的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转换输送机上升后的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转换输送机上升后的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转换输送机下降后的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为图3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转换输送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转换输送机下降后的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3和4所示,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包括有机架11、热压装置5、冷压装置6、转换输送机2、平行输送机3和夹持装置8。
参照附图3、4和8所示,所述机架11上方平面的中间设有三个工位,且三个工位上均固定有龙门架12。三个工位沿所述夹持装置8夹持模具7移动的方向依次安装有热压装置5、热压装置5和冷压装置6。此设置两个热压装置5的作用在于,设备运行过程中可使设备的冷压装置6和热压装置5不间断的运行,避免冷压装置6等待热压装置5完成热压的过程中造成时间的浪费,可有效的提高鞋面热压成型的生产效率。所述热压装置5包括有固定于所述机架11上的下热压板52和连接于龙门架12 内相对下热压板52移动的上热压板51,所述上热压板51和下热压板52均可以是通过电热管的方式产生热量,其具体加热方式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详细赘述。所述冷压装置6包括有固定于所述机架11 上的下冷压板62和连接于龙门架12内相对下冷压板62移动的上冷压板61,所述上冷压板61和下冷压板62均可以是通过冷水管内流通冷水的方式形成制冷,具体制冷方式同样为现有技术,因此此处不做详细赘述。
继续参照附图3和4,所述平行输送机3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方平面的上方或下方,本实施方式优选为设置所述机架11上方平面的下方,即所述机架11内。机架11的前后两端均相当一个工位,且机架1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所述转换输送机2,即机架11上具有五个工位等间距的工位,分别设有转换输送机2、热压装置5、热压装置5、冷压装置6和转换输送机2。
再参照附图7所示,所述转换输送机2包括有机座21,该机座21内的两侧均设有输送带22,所述输送带22的输送平面高于机座21的上表面,用于放置并输送模具7。继续参照附图3和4,机架11 内的两端还均固定有升降气缸41,两所述升降气缸41的活塞杆411末端分别固定连接设置于机架11 两端的所述转换输送机2的所述机座21,通过控制升降气缸41的活塞杆411升降即可实现控制所述转换输送机2相对机架11和平行输送机3竖直上下的移动,使两所述转换输送机2分别与热压装置5和冷压装置6或平行输送机3的两端相接,其中转换输送机2与热压装置5和冷压装置6相接为转换输送机2的输送平面上升至于所述热压装置5的下热压板52或冷压装置6的下冷压板62的上表面齐平,此结构便于各所述夹持装置8在统一高度对不同位置的模具7进行夹持。
继续参照附图7所示,所述机座21的两侧向外水平的延伸形成连接耳211,所述连接耳211的底部固定有导向杆24,再结合附图2和5所示,所述机架11两端的内部均固定有轴套23,所述轴套23 可以是直线轴承,所述导向杆24穿套于所述轴套23内,通过此导向杆24和轴套23配合的连接结构可进一步的限制所述转换输送机2,使转换输送机2仅可竖直上下的移动。
再参照附图1和2,所述机架1上方平面的两侧均设有丝杠13,所述热压装置5、冷压装置6和转换输送机2均位于两所述丝杠13之间。两所述丝杠13可通过锥齿轮传动的结构连接至同一根传动轴的两端,由电机驱动该传动轴转动,实现由一个电机带动两丝杠同步运转,此驱动方式有利于节省电能。所述夹持装置8两两形成一组,分别由两所述丝杠13驱动,每组夹持装置8均用于夹持模具7的两侧。
参照附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模具7宽度为适配下热压板52、下冷压板62和所述转换输送机2的宽度,即模具7的宽度略宽于下热压板52、下冷压板62和转换输送机2的宽度,所述宽度即为模具7相对应所述机架宽度方向的距离,使得模具7在推入放置于下热压板52以及下冷压板62上时,模具7两边缘均可延伸出下热压板52或下冷压板62外,此结构可便于夹持装置8利用此延伸而出的部分将模具7进行放置和夹持。
继续参照附图1和2所示,所述夹持装置8包括移动座81、上压板82、下压板83和夹持气缸84。所述移动座81底部的中间固定有螺母支座(示图未示),该螺母支座与所述丝杠13螺纹连接。同时,如附图2所示,所述横向机架11在两所述丝杠13的两端还均固定有滑轨15,所述移动座8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适配于滑轨15上滑动,以此实现丝杠13运转驱动夹持装置8于所述机架1上移动,以对夹持装置8所夹持固定的模具7进行输送。再结合附图2、3和9,所述上压板82 和下压板83分别设于移动座81的上下两端,并且在初始状态时,所述下压板83位于下热压板或52 下冷压板62的上表面的下方,所述上压板82则位于上热压板51或上冷压板61的底部平面的上方。所述上压板82和下压板83由不同的所述夹持气缸84驱动,并且所述夹持气缸84固定至所述移动座 81驱动上压板82和下压板83向对方方向移动,实现夹持。进一步的,驱动所述上压板82的夹持气缸 84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5,该连接板85与上压板82之间通过弹簧86连接,此结构使下压板83上移至与上压板82形成对模具7的夹持的过程中,通过压缩所述缩弹簧86可抵消部分下压板 83向上顶的作用力,可避免夹伤模具7。
继续参照附图3和4,所述每组夹持装置8的间距为相邻两个工位中心的距离,相当于各组夹持装置8的初始位置均位于一个工位上,当所述丝杠驱动夹持装置8移动一个相邻两工位中心的距离后,各组夹持装置8刚好处于下一工位的位置上。具体的,夹持装置8的工作过程为:
首先,夹持气缸84带动上压板82向下移动至接近模具7的延伸部分,同时另一夹持气缸84带动下压板83向上移动至将模具7的延伸部分,从而使上压板82和下压板83形成对模具7的夹持,以此使各组夹持装置8分别完成对位于所述转换输送机2、热压装置5、热压装置5和冷压装置6上的模具 7的夹持;
之后,所述丝杠13带动连接的各组夹持装置8同时移动,且移动一个相邻两工位的间距的距离,即相当于所述机架11前端的转换输送机2上的模具7移动至第一个热压装置5上,第一个热压装置5 上的模具7移动至第二个热压装置5上,而第二个热压装置5上的模具7则移动至冷压装置6上,冷压装置6上的模具7则移动至机架11末端的转换输送机2上;
最后,各夹持装置8的两个夹持气缸84分别带动上压板82和下压板83复位,即可使模具7和鞋面下落至热压装置5和冷压装置6上,并且各组夹持装置8同样复位移动至初始位置,从而完成对模具7的夹持转移。
所述平行输送机3可以是与所述转换输送机2一样的平面输送带的输送结构。且优选的,所述机架11在所述平行输送机3输送方向的末端对应的端面上还可设置一挡板16,该挡板16用于避免模具 7被平行输送机3输送方向末端的所述转换输送机2推送至机架1外。进一步的,所述挡板16位置还可设置一行程开关,当模具被转换输送机推送至触发行程开关后,所述升降气缸41控制转换输送机2 上升。
本实施方式可配置一套控制系统(示图未示),用以控制上述各装置的有序运行,具体工作过程可参照附图3和4从左至右的方向,且工作过程如下:
S1:工作人员于所述机架11前端位置将放置好鞋面的模具7放置于该位置的所述转换输送机2上,之后控制各组所述夹持装置8工作。
S2:第一组夹持装置8将机架11前端的转换输送机2上的模具7夹持至第一套热压装置5内,同时第二组夹持装置8将第一套热压装置5内的模具7夹持至第二套热压装置5内,同时第三组夹持装置8将第二套热压装置5内的模具7夹持至冷压装置6内,同时第四组夹持庄子8将冷压装置内模具夹持至机架11末端的转换输送机2上;
S3:机架11末端的转换输送机2在所述升降气缸41的驱动下下降至机架11内,并且与所述平行输送机3平行,于此同时两所述转换输送机2和平行输送机3同步运行工作,将机架11末端的转换输送机2上的模具7输送至机架11前端的转换输送机2上;
S4:机架11前端的转换输送机2在所述升降气缸41的驱动下上升于机架11上,之后重复上述步骤S1的工作,如此循环。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机架11上的夹持装置8将模具7夹持输送和通过机架11底部的平行输送机3对模具7进行输送,以及通过机架11两端的转换输送机2将模具7在机架11上和平行输送机3之间转移输送,可实现上下模具7立体的循环移动,同时可使模具7 内的鞋面在机架11上方的热压装置5和冷压装置6进行热压。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仅需一名工作人员即可完成模具7的取放和鞋面的更换工作,且无需人工的转移模具7,可避免搬运模具而导致烫伤等事故的发生,同时自动转移模具7相比人工搬运的方式而言还可节省大量的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8)

1.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有:
机架,所述机架的上方平面设置有热压装置和冷压装置,所述热压装置用于热压放置在模具内的鞋面,所述冷压装置用于冷却放置在模具内的鞋面;
夹持装置,用于夹持模具;
转换输送机,具有输送平面;
平行输送机,具有输送平面;
其中,所述平行输送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方平面的上方或下方,所述机架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所述转换输送机,且所述转换输送机相对机架和平行输送机竖直上下的移动,使两所述转换输送机分别与热压装置和冷压装置或平行输送机的两端相接;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机架上移动,且夹持装置夹持模具在转换输送机、热压装置和冷压装置之间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沿所述夹持装置夹持模具移动的方向依次固定有所述热压装置、热压装置和冷压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方平面的两侧均设有丝杠,所述热压装置、冷压装置和转换输送机均位于两所述丝杠之间;两所述丝杠同步运转,两所述丝杠上均连接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底部设有螺母支座,所述螺母支座与丝杠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两端均固定有升降气缸,两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分别固定连接设置于机架两端的所述转换输送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输送机的两侧均向外水平的延伸形成连接耳,所述连接耳的底部固定有导向杆,所述机架两端轴套,所述导向杆适配穿套于所述轴套内。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夹持装置包括移动座、上压板、下压板和夹持气缸,所述移动座位于所述输送机上移动,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分别设于移动座的上下两端,并且在初始状态时,所述下压板位于下热压板或下冷压板的上表面的下方,所述上压板则位于上热压板或上冷压板的底部平面的上方;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由不同的所述夹持气缸驱动,并且所述夹持气缸固定至所述移动座,驱动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向对方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驱动所述上压板的夹持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该连接板与上压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两两形成一组,分别位于机架的两侧,且每组夹持装置均用于夹持模具的两侧。
CN202120002305.1U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 Active CN214677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02305.1U CN214677834U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02305.1U CN214677834U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7834U true CN214677834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61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02305.1U Active CN214677834U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78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4032A (zh) * 2021-12-22 2022-03-25 丽荣鞋业(深圳)有限公司 压大底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4032A (zh) * 2021-12-22 2022-03-25 丽荣鞋业(深圳)有限公司 压大底设备
CN114224032B (zh) * 2021-12-22 2024-05-03 丽荣鞋业(深圳)有限公司 压大底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59835B (zh) 一种自动铆螺母装置
CN209440882U (zh) 刹车片压制机单爪式下模循环机构
CN102554062A (zh) 自动冲压生产线
CN202824319U (zh) 冲片机
CN214677855U (zh) 一种模具上下循环移动的鞋面热压设备
CN214677834U (zh) 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
CN204957660U (zh) 皮带轮转盘上料装置
CN209769191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自动化鞋面压合机
CN109501077B (zh) 一种高效平板硫化机
CN108481771B (zh) 一种硫化鞋围条贴附后的自动化整鞋压合装置及其方法
CN214447706U (zh) 一种模具平面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
CN212070213U (zh) 与冲孔机和铆点机配合的光伏组件边框长边移送装置
CN210382864U (zh) 一种三工位连续工作的全自动热压成型设备
CN209859925U (zh) 一种电子材料封装设备
CN115449993B (zh) 一种碳纤维织布自动成型生产线
CN209318618U (zh) 一种钣金加工用机械手
CN107627230B (zh) 弹性磨块自动生产设备及方法
CN210248647U (zh) 一种可将鞋面和模具固定的热压成型设备
CN211539131U (zh) 一种金属制品加工用冲压设备
CN211683688U (zh) 一种送料装置及具有其的热压整型系统
CN215242201U (zh) 一种装夹模具移动的装置
CN210851283U (zh) 一种热压冷却定型一体机
CN215603567U (zh) 一种输送模具循环移动的鞋面热压设备
CN111267324B (zh) 一种吸塑加热成型装置
CN209886464U (zh) 一种二节轨下轨自动连冲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