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11318U - 一种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11318U
CN214611318U CN202120156442.0U CN202120156442U CN214611318U CN 214611318 U CN214611318 U CN 214611318U CN 202120156442 U CN202120156442 U CN 202120156442U CN 214611318 U CN214611318 U CN 214611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telescopic
die
lifting arm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564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玲玲
魏信光
祁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eadwel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eadw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eadwel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eadw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5644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11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11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113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包括:底座(10)、升降装置(20)以及工作平台(30);工作平台(30)设置在底座(10)上方;升降装置(20)设置在底座(10)和工作平台(30)之间;工作平台(30)包括固定平台(31)、伸缩平台(32)以及伸缩驱动机构,伸缩驱动机构分别与固定平台(31)和伸缩平台(32)连接,用于驱动伸缩平台(32)相对于固定平台(31)伸出或者缩回。本申请解决了现有的临时平台使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十分有限,无法完全实现大尺寸模具的在线修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修模具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
背景技术
压铸单元在使用过程中,其模具经过长时间使用,会因为金属液的冲击、取模过程的磕碰等原因发生磨损,从而需要对磨损的模具进行修复。传统的模具修复方式一般要将整件模具从压铸机模板上拆下才能修复,由于模具的安装、拆卸过程较为困难,因此消耗时间较长,容易延误生产周期。
为了改进该状况,部分压铸单元的动定模板之间设有木板、铁架等组成的临时平台,工作人员可站在平台上对固定的模具进行在线修复,然而,这种临时平台的高度和面积是固定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十分有限,无法完全实现大尺寸模具的在线修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解决了现有的临时平台使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十分有限,无法完全实现大尺寸模具的在线修复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包括:底座、升降装置以及工作平台;
所述工作平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
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和所述工作平台之间;
所述工作平台包括固定平台、伸缩平台以及伸缩驱动机构,所述伸缩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固定平台和所述伸缩平台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伸缩平台相对于所述固定平台伸出或者缩回。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通过升降装置可以实现工作平台的升降,利用伸缩驱动机构可以驱动伸缩平台相对于固定平台伸出或者缩回,有效的扩大了工作人员可站立活动的范围,进而扩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便于工作人员对模具,尤其是大尺寸的模具进行在线修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固定平台内部设有安装腔,且所述伸缩平台和所述伸缩驱动机构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所述固定平台侧面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伸缩口,用于供所述伸缩平台伸出或者缩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伸缩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若干组同步带组以及导向机构;
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同步带组设于所述安装腔底面,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同步带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同步带组转动;
所述伸缩平台底面上设有与所述同步带组包含的同步带表面相啮合的齿结构;
所述导向机构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侧壁上,且所述导向机构连接在所述伸缩平台两侧,用于引导所述伸缩平台沿直线运动以及支撑所述伸缩平台不脱离同步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固定板、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
所述固定板对称连接在所述安装腔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均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
所述伸缩平台与伸缩方向平行的两侧面上设有导向槽;
所述第一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导向轮均置于所述导向槽中,当所述伸缩平台运动时所述第一导向轮在所述导向槽的槽壁上滑动,所述第二导向轮在所述导向槽的槽底滑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伸缩平台远离和靠近所述伸缩口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
所述第一卡板用于接触所述固定板以使所述伸缩平台停止伸出;
所述第二卡板用于接触所述固定平台的侧面以使所述伸缩平台停止缩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伸缩口的一侧设有防撞块,所述固定平台侧面上位于所述伸缩口左右两侧的位置处设有防撞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若干组平行设置的剪式升降臂、第二电机以及丝杠螺母机构;
所述剪式升降臂包括铰链连接的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所述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的第一端分别铰链连接在所述底座上表面和所述工作平台下表面,第二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平台下表面和所述底座上表面;
所述丝杠螺母机构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二升降臂的第二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底座上表面和所述工作平台下表面均设有滑轨,所述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的第二端均设有滑块;
所述第二升降臂上的滑块与所述丝杠螺母机构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相邻两组剪式升降臂的第一升降臂通过若干条连接臂连接;
相邻两组剪式升降臂的第二升降臂通过若干条连接臂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修模具平台还包括支撑结构和护栏;
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伸缩平台伸出部分的底面连接,所述支撑结构的底面与所述底座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护栏设于所述固定平台和伸缩平台的外边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的导向机构安装在导向槽的放大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上升且伸缩平台伸出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下降且伸缩平台缩回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底座;
20、升降装置;21、第一升降臂;22、第二升降臂;23、第二电机;24、丝杠螺母机构;25、滑轨;26、滑块;27、连接臂;
30、工作平台;31、固定平台;310、伸缩口;32、伸缩平台;320、导向槽;321、第一卡板;322、第二卡板;33、第一电机;34、同步带组;341、同步带;342、带轮;35、导向机构;351、固定板;352、第一导向轮;353、第二导向轮;36、防撞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侧”、“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安装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解决了现有的临时平台使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十分有限,无法完全实现大尺寸模具的在线修复的问题。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包括:底座10、升降装置20以及工作平台30;工作平台30设置在底座10上方;升降装置20设置在底座10和工作平台30之间;工作平台30包括固定平台31、伸缩平台32以及伸缩驱动机构,伸缩驱动机构分别与固定平台31和伸缩平台32连接,用于驱动伸缩平台32相对于固定平台31伸出或者缩回。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通过升降装置20可以实现工作平台30的升降,利用伸缩驱动机构可以驱动伸缩平台32相对于固定平台31伸出或者缩回,有效的扩大了工作人员可站立活动的范围,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完全覆盖要修复的模具表面,不需要移动修模具平台的位置就可以满足工作人员对整个模具进行修复的需求,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模具,尤其是大尺寸的模具进行在线修复,提升生产效率。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上升且伸缩平台伸出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下降且伸缩平台缩回的状态示意图。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固定平台31内部设有安装腔,且伸缩平台32和伸缩驱动机构均设于安装腔内;固定平台31侧面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伸缩口310,用于供伸缩平台32伸出或者缩回。
可选的,固定平台31内部设置的安装腔为长方体,安装腔可以完全将伸缩平台32包覆在安装腔内,固定平台31也可以设置为框架结构。
本申请的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在使用安装时可以设置在压铸机动、定模板之间,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站在平台上对模具进行修复了,而平台的升降范围和伸缩范围又会完全覆盖整个模具表面,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在线修复模具。本申请中底座10的设置可以方便将修模具平台整体移动,为其他压铸机上的模具进行修复,当然,本申请中的底座10也可以不设置,将压铸机机架当作底座10,将升降装置20直接设置在压铸机机架上,这样也能够对模具进行完全的在线修复。
如图1所示,伸缩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3、若干组同步带组34以及导向机构35;第一电机33和同步带组34设于安装腔底面,第一电机33与同步带组34连接,用于驱动同步带组34转动;伸缩平台32底面上设有与同步带组34包含的同步带表面相啮合的齿结构;导向机构35设于安装腔内侧壁上,且导向机构35连接在伸缩平台32两侧,用于引导伸缩平台32沿直线运动以及支撑伸缩平台32不脱离同步带。
通过以上设置,同步带组34包括同步带341和两个带轮342,同步带341安装在两个带轮342上,第一电机33与任一带轮342连接,第一电机33转动就会驱动带轮342转动,进而带轮342会驱动同步带341传动,而伸缩平台32底面上设有与同步带341表面相啮合的齿结构,这样同步带341传动就会带动伸缩平台32伸出或者缩回了,本申请设置的导向机构35有两组,对称设于伸缩平台32两侧,可以引导伸缩平台32沿着直线伸出或者缩回,辅助伸缩平台32更好的伸缩,也能使伸缩平台32与固定平台31滑动连接,为伸缩平台32在伸缩过程中起支撑作用,防止伸缩平台32在伸缩过程中脱离同步带341而掉落。
本申请的同步带组34可以设置一组,也可以设置多组,且多组同步带组34平行设置,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一条同步带341外周的齿都能与伸缩平台32底面上设置的齿结构啮合。本申请的同步带外侧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支撑块,支撑块的高度与同步带的上表面高度相同,这样当伸缩平台缩回到固定平台内部之后就会置于支撑块上,不会将伸缩平台的全部重量压在同步带上,不会对同步带造成损坏。
如图2所示,导向机构35包括固定板351、第一导向轮352和第二导向轮353;固定板351对称连接在安装腔内侧壁上,第一导向轮352和第二导向轮353均连接在固定板351上;伸缩平台32与伸缩方向平行的两侧面上设有导向槽320;第一导向轮352和第二导向轮353均置于导向槽320中,当伸缩平台32运动时第一导向轮352在导向槽320的槽壁上滑动,第二导向轮353在导向槽320的槽底滑动。
可选的,以上设置中,第一导向轮352的直径可以等于导向槽320的宽度,第一导向轮352的宽度可以小于或等于导向槽320的深度,这样能够保证第一导向轮352同时接触导向槽320的两个槽壁,为伸缩平台32在伸缩过程中起到的支撑作用更好,有效防止伸缩平台32在伸缩过程中脱离同步带341而掉落。
如图1-2所示,伸缩平台32远离和靠近伸缩口310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板321和第二卡板322;第一卡板321用于接触固定板351以使伸缩平台32停止伸出;第二卡板322用于接触固定平台31的侧面以使伸缩平台32停止缩回。
通过以上设置,伸缩平台32向外伸出时,第一卡板321会越来越靠近固定板351,当第一卡板321接触固定板351时就说明伸缩平台32伸出的长度已经达到能伸出的最大长度,此时固定板351将第一卡板321挡住,伸缩平台32无法再继续伸出,这样可以保证工作人员站立在伸缩平台32上是安全的;伸缩平台32向内缩回时,第二卡板322会越来越靠近固定平台31的侧面,当第二卡板322接触固定平台31的侧面时就说明伸缩平台32缩回的长度已经达到能缩回的最大长度,此时固定平台31的侧面将第二卡板322卡住,伸缩平台32无法继续从伸缩口310向固定平台31内部缩回。
如图2所示,固定板351远离伸缩口310的一侧设有防撞块36,固定平台31侧面上位于伸缩口310左右两侧的位置处设有防撞块36。
通过以上设置,防撞块36是塑料的,由于第一卡板321接触固定块时以及第二卡板322接触固定平台31侧面时很容易发生撞击,会对平台带来晃动,影响工作人员站立在平台上的稳定性,因此防撞块36的设置可以使第一卡板321接触固定块时以及第二卡板322接触固定平台31的侧面时能够有一定的缓冲,对整个平台的稳定有一定好处。
如图1所示,升降装置20包括若干组平行设置的剪式升降臂、第二电机23以及丝杠螺母机构24;剪式升降臂包括铰链连接的第一升降臂21和第二升降臂22,第一升降臂21和第二升降臂22的第一端分别铰链连接在底座10上表面和工作平台30下表面,第二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工作平台30下表面和底座10上表面;丝杠螺母机构24分别连接第二电机23和第二升降臂22的第二端。
以上设置中,丝杠螺母机构24包括丝杠和螺母,升降电机23与丝杠连接驱动丝杠转动,丝杠转动会带动螺母产生移动,将第二升降臂22的第二端与螺母连接,这样螺母移动就会带动第二升降臂22的第二端在底座10上表面滑动,第一升降臂21和第二升降臂22是铰链连接,此时第一升降臂21的第二端也会在工作平台30下表面滑动,第一升降臂21和第二升降臂22的第二端同时向同一个方向滑动就会使第一升降臂21的第二端和第二升降臂22的第二端互相远离或互相接近,实现工作平台30的升降。
如图1所示,底座10上表面和工作平台30下表面均设有滑轨25,第一升降臂21和第二升降臂22的第二端均设有滑块26;第二升降臂22上的滑块26与丝杠螺母机构24连接。
以上设置中,工作平台30下表面的滑轨25的轨道朝向可以是朝下的,这样滑块26就设置在第一升降臂21的第二端的上表面,底座10上表面的滑轨25的轨道朝向可以是朝上的,这样滑块26就设置在第二升降臂22的第二端的下表面;底座10上表面和工作平台30下表面上的滑轨25的轨道朝向也可以是朝前或者朝后,这样滑块26就设置在第一升降臂21和第二升降臂22的第二端的前侧面或者后侧面;滑轨25的两端设有限位板,这样第一升降臂21和第二升降臂22的第二端就只能在滑轨中限位板之间的部分内滑动,这样就可以控制升降装置上升的最大高度以及下降的最低高度,确保工作平台的高度在工作的安全范围内以及工作平台能够到达的高度范围可以使工作人员接触到整个模具,保证模具的在线修复效率。
如图1所示,相邻两组剪式升降臂的第一升降臂21通过若干条连接臂27连接;相邻两组剪式升降臂的第二升降臂22通过若干条连接臂27连接。通过以上设置,可以将相邻两组剪式升降臂连接成一体,在升降过程中使若干组剪式升降臂的升降状态相同,从而提升升降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申请的升降装置可以包括若干组平行设置的剪式升降臂和驱动油缸,剪式升降臂包括铰链连接的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的第一端分别铰链连接在底座上表面和工作平台下表面,第二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工作平台下表面和底座上表面;驱动油缸安装在底座上,且驱动油缸的活塞杆连接第二升降臂。通过驱动油缸就可以带动第二升降臂在底座上表面滑动,进而带动第一升降臂在工作平台下表面滑动,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的第二端同时向同一个方向滑动就会使第一升降臂的第二端和第二升降臂的第二端互相远离或互相接近,实现工作平台的升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申请的升降装置可以包括四个升降杆以及分别与四个升降杆底部连接的四个驱动油缸,将四个升降杆分别垂直安装在底座的四个角和工作平台的四个角之间,同时启动四个驱动油缸就可以将四个升降杆同时升高或者降低,从而实现工作平台的升高和降低。
可选的,本申请的修模具平台还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与伸缩平台32伸出部分的底面连接,支撑结构的底面与底座10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通过以上设置,支撑结构的设置可以防止伸缩平台32在伸出时受负载而发生变形或折断,保证了工作人员站立在伸缩平台32上的安全性。
可选的,本申请的修模具平台还包括护栏,护栏设于固定平台31和伸缩平台32的外边沿。通过以上设置,护栏可以保护工作人员在固定平台31和伸缩平台32上站立进行模具修复工作时不会从固定平台31和伸缩平台32上跌落。
可选的,本申请的修模具平台还可以包括工具放置结构,将工具放置结构设置在固定平台31和伸缩平台32的外边沿,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将修复模具的工具放置在工具放置结构中,方便工作人员根据修复情况随时更换工具,有效提升模具修复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升降装置(20)以及工作平台(30);
所述工作平台(3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方;
所述升降装置(20)设置在所述底座(10)和所述工作平台(30)之间;
所述工作平台(30)包括固定平台(31)、伸缩平台(32)以及伸缩驱动机构,所述伸缩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固定平台(31)和所述伸缩平台(3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伸缩平台(32)相对于所述固定平台(31)伸出或者缩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平台(31)内部设有安装腔,且所述伸缩平台(32)和所述伸缩驱动机构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所述固定平台(31)侧面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伸缩口(310),用于供所述伸缩平台(32)伸出或者缩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3)、若干组同步带组(34)以及导向机构(35);
所述第一电机(33)和所述同步带组(34)设于所述安装腔底面,所述第一电机(33)与所述同步带组(34)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同步带组(34)转动;
所述伸缩平台(32)底面上设有与所述同步带组(34)包含的同步带表面相啮合的齿结构;
所述导向机构(35)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侧壁上,且所述导向机构(35)连接在所述伸缩平台(32)两侧,用于引导所述伸缩平台(32)沿直线运动以及支撑所述伸缩平台(32)不脱离同步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35)包括固定板(351)、第一导向轮(352)和第二导向轮(353);
所述固定板(351)对称连接在所述安装腔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导向轮(352)和第二导向轮(353)均连接在所述固定板(351)上;
所述伸缩平台(32)与伸缩方向平行的两侧面上设有导向槽(320);
所述第一导向轮(352)和所述第二导向轮(353)均置于所述导向槽(320)中,当所述伸缩平台(32)运动时所述第一导向轮(352)在所述导向槽(320)的槽壁上滑动,所述第二导向轮(353)在所述导向槽(320)的槽底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平台(32)远离和靠近所述伸缩口(310)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板(321)和第二卡板(322);
所述第一卡板(321)用于接触所述固定板(351)以使所述伸缩平台(32)停止伸出;
所述第二卡板(322)用于接触所述固定平台(31)的侧面以使所述伸缩平台(32)停止缩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51)远离所述伸缩口(310)的一侧设有防撞块(36),所述固定平台(31)侧面上位于所述伸缩口(310)左右两侧的位置处设有防撞块(3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20)包括若干组平行设置的剪式升降臂、第二电机(23)以及丝杠螺母机构(24);
所述剪式升降臂包括铰链连接的第一升降臂(21)和第二升降臂(22),所述第一升降臂(21)和第二升降臂(22)的第一端分别铰链连接在所述底座(10)上表面和所述工作平台(30)下表面,第二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平台(30)下表面和所述底座(10)上表面;
所述丝杠螺母机构(24)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3)和所述第二升降臂(22)的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上表面和所述工作平台(30)下表面均设有滑轨(25),所述第一升降臂(21)和第二升降臂(22)的第二端均设有滑块(26);
所述第二升降臂(22)上的滑块(26)与所述丝杠螺母机构(2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剪式升降臂的第一升降臂(21)通过若干条连接臂(27)连接;
相邻两组剪式升降臂的第二升降臂(22)通过若干条连接臂(27)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模具平台还包括支撑结构和护栏;
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伸缩平台伸出部分的底面连接,所述支撑结构的底面与所述底座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护栏设于所述固定平台和伸缩平台的外边沿。
CN202120156442.0U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 Active CN214611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56442.0U CN214611318U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56442.0U CN214611318U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11318U true CN214611318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37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56442.0U Active CN214611318U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113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80634U (zh) 一种用于生铁薄铸造锅身快速脱模的装置
CN111438811A (zh) 砼预制块翻转脱模装置
CN210176374U (zh) 一种便于定位的自动化设备升降检修工作台
CN214611318U (zh) 一种压铸单元修模具平台
CN209452682U (zh) 一种用于汽车模具的防转顶料机构
CN116984562A (zh) 一种用于铸造生产的铸造冶具以及配套的生产设备
CN107303600B (zh) 一种模板快换机构
CN212822294U (zh) 一种便于卸料的模具
CN211938982U (zh) 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定子压铸模具
CN110692751B (zh) 一种能重叠压制多片砖茶的压制机
CN210138958U (zh) 板材自动折弯装置
CN208867494U (zh) 一种立式注塑机用机械手
CN208699955U (zh) 带升降和平移机构的脱坯装置
CN214557168U (zh) 一种行半齿模架
CN220811791U (zh) 一种升降装置
CN213410294U (zh) 一种盖板结构及装配线
CN215803067U (zh) 一种建筑铝模施工用升降平台
CN214517437U (zh) 一种用于铸造机械制造的改进型加工模具
CN216325052U (zh) 一种取件机械手
CN215796857U (zh) 砂型冷却用提升转运装置
CN219561180U (zh) 一种轻量化铝防撞梁拉弯自动抓取机构
CN113275546B (zh) 一种铸锭脱模装置
CN219505049U (zh) 一种立模移动喷油平车
CN214521374U (zh) 滤芯脱模装置总成
CN211806169U (zh) 一种边模出入库机械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