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07705U - 一种防断裂汽车转向节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断裂汽车转向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07705U
CN214607705U CN202022621965.6U CN202022621965U CN214607705U CN 214607705 U CN214607705 U CN 214607705U CN 202022621965 U CN202022621965 U CN 202022621965U CN 214607705 U CN214607705 U CN 214607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steering knuckle
reinforcing
steering
fra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219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祥
杨辉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enxing Cas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enxing Cas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enxing Cas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enxing Cas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219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07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07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07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防断裂汽车转向节,包括转向节主体,转向节主体具有定位孔、减震臂、转向臂、下球销臂和两个制动臂,减震臂、转向臂、下球销臂、制动臂均设置有加强部件;转向节主体的外壁开设有注油孔,注油孔通至定位孔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加强部件对减震臂、转向臂、下球销臂、制动臂作结构加强,从而提升刚度,而且根据应用的对象不同,加强部件的结构也不同,从而抵抗性变好,不会产生断裂,即使出现裂痕也能够迟缓断裂的速率,从而使得车主可以及时发现从而及时解决,保证车主的人身安全,转向节主体的外壁开设有注油孔,从而实现在不拆卸的情况下对存在于定位孔内的轴承作润滑,从而使得轴承与定位孔之间摩擦充分。

Description

一种防断裂汽车转向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断裂汽车转向节。
背景技术
转向节是汽车转向桥上的主要零部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汽车转向节的作用是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转向节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强度,转向节通常包括转向节主体和置于转向节主体上的多个臂体。现有的汽车转向节存在如下不足:1、大多数的转向节主体上的臂体由于受力较大导致臂体容易受到冲击,造成臂体与转向节主体之间产生断裂,不仅提高了车主的经济成本,还会因为出现断裂会使得车子出现故障,从而对车主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伤害;2、市场上售卖的一些汽车转向节,都没有考虑到轴承与定位孔之间的摩擦问题,在润滑效果较低的情况下,轴承与定位孔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大,这样会对汽车转向节造成一定的伤害,大大的缩短了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防断裂汽车转向节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防断裂汽车转向节,包括转向节主体,转向节主体具有定位孔、减震臂、转向臂、下球销臂和两个制动臂,减震臂、转向臂、下球销臂和制动臂绕着定位孔的轴线环形设置在转向节主体的外壁,减震臂、转向臂、下球销臂与转向节主体的连接端均具有圆弧过渡,其中转向臂与制动臂沿着定位孔水平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下球销臂与减震臂沿着定位孔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减震臂、转向臂、下球销臂、制动臂均设置有加强部件,加强部件应用于相对应的减震臂或转向臂或下球销臂或制动臂时可提升刚度并防止断裂;转向节主体的外壁开设有注油孔,注油孔通至定位孔内。
进一步完善,减震臂呈L状的构型并在其上表面的横向部分和竖向部分的连接处设置加厚部,加厚部与减震臂相结合构成三角的构型。
进一步完善,应用于减震臂的加强部件具有第一加强部、第二加强部以及第三加强部,第一加强部作用于加厚部,第二加强部作用于减震臂的横向部分的前、后两侧外壁,第三加强部作用于减震臂的横向部分的下端外壁并与转向节主体连接。
进一步完善,第一加强部靠近减震臂的连接孔位置处具有折弯部并通过折弯部形成两段。
进一步完善,第二加强部呈中间凸起两侧均匀对称的构型,第二加强部两侧均匀对称的部分分别与减震臂的横向部分的前侧或后侧外壁呈圆弧过渡设置。
进一步完善,第三加强部的左端至右端逐渐变低,并且其前、后两侧与减震臂的横向部分的下端外壁之间呈圆弧过渡设置。
进一步完善,应用于转向臂的加强部件具有第四加强部并设置于转向臂的右侧外壁,第四加强部呈弧形状的构型。
进一步完善,应用于下球销臂的加强部件具有两个第五加强部并呈一前一后设置于下球销臂与转向节主体的圆弧过渡处,第五加强部的构型与圆弧过渡的构型一致。
进一步完善,应用于制动臂的加强部件具有第六加强部并一端与制动臂连接、一端与转向节主体连接,第六加强部呈直角三角的构型。
进一步完善,定位孔在转向节主体内还具有走油通道,走油通道沿定位孔的内圈轨迹设置并与注油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强部件对减震臂、转向臂、下球销臂、制动臂作结构加强,从而提升刚度,而且根据应用的对象不同,加强部件的结构也不同,从而使得减震臂、转向臂、下球销臂、制动臂均可以得到强度加强,从而抵抗性变好,不会产生断裂,即使出现裂痕也能够迟缓断裂的速率,从而使得车主可以及时发现从而及时解决,保证车主的人身安全,同时为了提升润滑效果,故在转向节主体的外壁开设有注油孔,通过在注油孔内注入润滑油,使得润滑油可以流入定位孔,从而实现在不拆卸的情况下对存在于定位孔内的轴承作润滑,从而使得轴承与定位孔之间摩擦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这种防断裂汽车转向节,包括转向节主体1,转向节主体1具有定位孔11、减震臂12、转向臂13、下球销臂14和两个制动臂15,减震臂12、转向臂13、下球销臂14和制动臂15绕着定位孔11的轴线环形设置在转向节主体1的外壁,减震臂12、转向臂13、下球销臂14与转向节主体1的连接端均具有圆弧过渡,其中转向臂13与制动臂15沿着定位孔11水平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下球销臂14与减震臂12沿着定位孔11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减震臂12、转向臂13、下球销臂14、制动臂15均设置有加强部件2,加强部件2应用于相对应的减震臂12或转向臂13或下球销臂14或制动臂15时可提升刚度并防止断裂;转向节主体1的外壁开设有注油孔16,注油孔16通至定位孔11内。本方案的原理在于,通过加强部件2对减震臂12、转向臂13、下球销臂14、制动臂15作结构加强,从而提升刚度,而且根据应用的对象不同,加强部件2的结构也不同,从而使得减震臂12、转向臂13、下球销臂14、制动臂15均可以得到强度加强,从而抵抗性变好,不会产生断裂,即使出现裂痕也能够迟缓断裂的速率,从而使得车主可以及时发现从而及时解决,保证车主的人身安全,同时为了提升润滑效果,故在转向节主体1的外壁开设有注油孔16,通过在注油孔16内注入润滑油,使得润滑油可以流入定位孔11,从而实现在不拆卸的情况下对存在于定位孔11内的轴承作润滑,从而使得轴承与定位孔11之间摩擦充分。
减震臂12与汽车的减震结构连接,众所周知汽车在行驶中主要依靠减震结构来减少汽车在行驶中的抖动,特别是经过路面时常不平整的路段,故对于减震臂12的强度有极大要求,为了加强减震臂12的强度,减震臂12呈L状的构型并在其上表面的横向部分和竖向部分的连接处设置加厚部12-a,加厚部12-a与减震臂12相结合构成三角的构型,在减震臂12上设置加厚部12-a具有两个作用,一方面在于体积增大,利用加厚部12-a首先可以增加减震臂12的厚度,且加厚的地方不是减震臂12的前、后两外壁,而是上部,即减震臂12的横向部分和竖向部分的连接处,这样可以在对减震臂12体积增大的同时,也避免出现对其它部件干涉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于结构稳定性更好,设置加厚部12-a前减震臂12呈L状的构型,设置加厚部12-a后减震臂12呈三角的构型,使得减震臂12具有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从而可以承受减震结构带来的作用力。
进一步加强减震臂12的强度,应用于减震臂12的加强部件2具有第一加强部21、第二加强部22以及第三加强部23,第一加强部21作用于加厚部12-a,第二加强部22作用于减震臂12的横向部分的前、后两侧外壁,第三加强部23作用于减震臂12的横向部分的下端外壁并与转向节主体1连接,通过加强部件2可同时对减震臂12上端的加厚部12-a、前、后两侧外壁以及下端外壁作结构强化,这样实现四处加强,即对减震臂12的整体作了强度加强,这样一来减震臂12的强度特性更加好,抵抗性也更加好。
进一步完善,第一加强部21一端与减震臂12的横向部分连接、另一端与减震臂12的竖向部分连接,并在靠近减震臂12的连接孔位置处设置折弯部21-a并通过折弯部21-a形成两段,第一加强部21能够提供给减震臂12一牵扯力,牵扯力的体现在于第一加强部21的两端分别与减震臂12的横向部分、竖向部分连接,折弯部21-a具有两个作用,一方面在于将第一加强部21分成两段,因为减震臂12是与减震结构连接,连接的方式又是采用孔连接,故减震臂12的端头处具有连接孔,且也要同时增强连接孔与减震臂12之间的连接强度,故将第一加强部21分成两段;另一方面在于可以避免第一加强部21的面积过大对其它部件造成干涉。
进一步完善,第二加强部22呈中间凸起两侧均匀对称的构型,第二加强部22两侧均匀对称的部分分别与减震臂12的横向部分的前侧或后侧外壁呈圆弧过渡设置,如此的设置使得减震臂12的横向部分的前侧或后侧外壁在添加第二加强部22后能够合理控制厚度,凸起的部分可以作为主要受力点,而两侧均匀对称部分对凸起的结构进行优化,使得自身可以作为第二加强部22另外的两个受力面,使得第二加强部22的结构稳定性更好,同时也使得减震臂12的外观得到优化。
进一步完善,第三加强部23的高度由左端至右端逐渐变低,并且其前、后两侧与减震臂12的横向部分的下端外壁之间呈圆弧过渡设置,左端高于右端使得左端与转向节主体1接触的接触面大,这样使得第三加强部23与转向节主体1连接稳定性好,同时高度逐渐变低使得第三加强部23的外形可逐渐三角化,同时两侧的圆弧过渡设置可以作为第三加强部23另外的两个受力面,这样使得第三加强部23本身的结构稳定性更好。
进一步加强转向臂13,应用于转向臂13的加强部件2具有第四加强部24并设置于转向臂13的右侧外壁,第四加强部24呈弧形状的构型,这样的设计在于弧形状的特点在于其具有最高的端点,这样转向臂13不仅得到厚度增加,而且也不会对周围的部件造成安装干涉。
进一步加强下球销臂14,应用于下球销臂14的加强部件2具有两个第五加强部25并呈一前一后设置于下球销臂14与转向节主体1的圆弧过渡处,第五加强部25的构型与圆弧过渡的构型一致,这样能够增加下球销臂14与转向节主体1连接的连接部分的厚度,从而有效加强下球销臂14的强度,从而提升下球销臂14的防裂性。
进一步加强制动臂15,应用于制动臂15的加强部件2具有第六加强部26并一端与制动臂15连接、一端与转向节主体1连接,第六加强部26呈直角三角的构型,这样能够增加制动臂15的强度,而且第六加强部26自身的结构稳定性也好,从而在与刹车盘制动时能够抵抗刹车所带来的作用力。
为了使得润滑效果更好,定位孔11在转向节主体1内还具有走油通道11-a,走油通道11-a沿定位孔11的内圈轨迹设置并与注油孔16连通,润滑油从注油孔16进来后,走油通道11-a是沿定位孔11的内圈轨迹设置,如此一来润滑油可以在进入定位孔11内后使得润滑油可以渗透至定位孔11每一处内圈壁上,这样也对定位孔11作充分润滑,从而使得轴承与定位孔11之间摩擦更加充分。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Claims (10)

1.一种防断裂汽车转向节,包括转向节主体(1),转向节主体(1)具有定位孔(11)、减震臂(12)、转向臂(13)、下球销臂(14)和两个制动臂(15),减震臂(12)、转向臂(13)、下球销臂(14)和制动臂(15)绕着定位孔(11)的轴线环形设置在转向节主体(1)的外壁,减震臂(12)、转向臂(13)、下球销臂(14)与转向节主体(1)的连接端均具有圆弧过渡,其中转向臂(13)与制动臂(15)沿着定位孔(11)水平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下球销臂(14)与减震臂(12)沿着定位孔(11)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臂(12)、所述转向臂(13)、所述下球销臂(14)、所述制动臂(15)均设置有加强部件(2),所述加强部件(2)应用于相对应的所述减震臂(12)或所述转向臂(13)或所述下球销臂(14)或所述制动臂(15)时可提升刚度并防止断裂;所述转向节主体(1)的外壁开设有注油孔(16),所述注油孔(16)通至所述定位孔(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断裂汽车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臂(12)呈L状的构型并在其上表面的横向部分和竖向部分的连接处设置加厚部(12-a),所述加厚部(12-a)与所述减震臂(12)相结合构成三角的构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断裂汽车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所述减震臂(12)的加强部件(2)具有第一加强部(21)、第二加强部(22)以及第三加强部(23),所述第一加强部(21)作用于所述加厚部(12-a),所述第二加强部(22)作用于所述减震臂(12)的横向部分的前、后两侧外壁,所述第三加强部(23)作用于所述减震臂(12)的横向部分的下端外壁并与所述转向节主体(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断裂汽车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21)靠近所述减震臂(12)的连接孔位置处具有折弯部(21-a)并通过折弯部(21-a)形成两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断裂汽车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部(22)呈中间凸起两侧均匀对称的构型,所述第二加强部(22)两侧均匀对称的部分分别与所述减震臂(12)的横向部分的前侧或后侧外壁呈圆弧过渡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断裂汽车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部(23)的左端至右端逐渐变低,并且其前、后两侧与所述减震臂(12)的横向部分的下端外壁之间呈圆弧过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断裂汽车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所述转向臂(13)的所述加强部件(2)具有第四加强部(24)并设置于所述转向臂(13)的右侧外壁,所述第四加强部(24)呈弧形状的构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断裂汽车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所述下球销臂(14)的所述加强部件(2)具有两个第五加强部(25)并呈一前一后设置于所述下球销臂(14)与所述转向节主体(1)的圆弧过渡处,所述第五加强部(25)的构型与圆弧过渡的构型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断裂汽车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所述制动臂(15)的所述加强部件(2)具有第六加强部(26)并一端与所述制动臂(15)连接、一端与所述转向节主体(1)连接,所述第六加强部(26)呈直角三角的构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断裂汽车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11)在所述转向节主体(1)内还具有走油通道(11-a),所述走油通道(11-a)沿所述定位孔(11)的内圈轨迹设置并与所述注油孔(16)连通。
CN202022621965.6U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防断裂汽车转向节 Active CN214607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21965.6U CN214607705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防断裂汽车转向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21965.6U CN214607705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防断裂汽车转向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07705U true CN214607705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75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21965.6U Active CN214607705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防断裂汽车转向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077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09812U (zh) 全地形车
CN210436948U (zh) 一种非独立悬架的后桥衬套
CN214607705U (zh) 一种防断裂汽车转向节
CN101734117A (zh) 汽车前悬架控制臂
CN202046172U (zh) 一种汽车扭力梁半独立悬架
CN204200937U (zh) 一种涨型汽车减震内套
CN107415614B (zh) 一种汽车下摆臂
CN107284168B (zh) 一种高效汽车下摆臂
CN201580223U (zh) 一种汽车前悬架控制臂
CN211166291U (zh) 一种汽车摆臂
CN210283810U (zh) 一种新型汽车扭力胶芯
CN208664875U (zh) 一种汽车扭转梁及安装结构
CN103328236A (zh) 汽车轴的弹簧承载座的弹簧承载臂
CN202783442U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加强结构
CN206242902U (zh) 一种改进的乘用车动力总成悬置摆动支撑
CN206870777U (zh) 矿用铰接式自卸车前悬架结构
CN211764762U (zh) 一种汽车下摆臂
CN206171078U (zh) 一种控制臂
CN204547638U (zh) 一种拖曳臂安装点的侧向刚度增强结构
CN203766507U (zh) 变速箱悬置横梁及具有该横梁的变速箱悬置系统
CN204488982U (zh) 一种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
CN206678721U (zh) 一种汽车前悬架下控制臂上一体式轴心减震组件及汽车
CN218750162U (zh) 一种摆臂及车辆悬架和车辆
CN219044259U (zh) 一种巴哈赛车的前悬架、巴哈赛车
CN212194978U (zh) 一种智能驾驶汽车摆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