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65656U - 一种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65656U
CN214565656U CN202120012745.5U CN202120012745U CN214565656U CN 214565656 U CN214565656 U CN 214565656U CN 202120012745 U CN202120012745 U CN 202120012745U CN 214565656 U CN214565656 U CN 214565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overlap
reinforcing
overlap edge
reinforcing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1274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亮
吴亚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1274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65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65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65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包括加强部、用于与门槛内板连接的第一搭接边和用于与后地板连接的第二搭接边,所述加强部上设置有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的加强筋,所述第一搭接边设置在所述加强部的左侧,所述第一搭接边为向上弯折的翻边,所述第二搭接边设置在所述加强部的右侧,所述第二搭接边包括过渡部和搭接部,所述过渡部设置在所述加强部与所述搭接部之间,并且所述过渡部从左至右逐渐向上延伸。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能够减小C柱的侵入量及侵入速度,间接减小后车门的侵入速度,从而减小后排乘员所受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下车体零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
背景技术
据国外相关统计机构研究表明,在汽车碰撞的交通事故中,约有30%为发生在汽车侧面的交通事故;在公路交通发达的美国,平均每年有约8000名驾驶员由于侧面碰撞致死,在24000名重伤者中,约有67%的人是由侧面碰撞引起的。如何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事故时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是各大汽车厂商研发的主要内容。目前各车型的主流配置为侧面气帘+前排座椅侧面气囊,对前排的乘员保护较为理想,而对于后排乘员,除头部受气帘保护外,其它部位与整车内的部件直接接触,极易造成乘员受伤。造成伤害最主要的原因为后车门以及C柱变形过大导致车门及C柱的侵入速度过高。过高的速度,对人体躯干以及骨盆都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导致肋骨、盆骨骨折,更有甚者伤及五脏六腑,造成重伤或死亡。现有的汽车通过增强车门防撞横梁的抗弯强度,实现降低后门的侵入速度,通过增强C柱腔体结构强度,实现降低C柱的侵入速度,但是增强C柱腔体结构强度的方式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能够减小C柱的侵入量及侵入速度,间接减小后车门的侵入速度,从而减小后排乘员所受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包括加强部、用于与门槛内板连接的第一搭接边和用于与后地板连接的第二搭接边,所述加强部上设置有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的加强筋,所述第一搭接边设置在所述加强部的左侧,所述第一搭接边为向上弯折的翻边,所述第二搭接边设置在所述加强部的右侧,所述第二搭接边包括过渡部和搭接部,所述过渡部设置在所述加强部与所述搭接部之间,并且所述过渡部从左至右逐渐向上延伸。
进一步,所述加强部上设置有两条所述加强筋,两条所述加强筋分别为前加强筋和位于所述前加强筋的后侧的后加强筋,所述前加强筋和所述后加强筋均向上凸起。
进一步,所述前加强筋向上凸起的高度小于所述后加强筋的向上凸起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前加强筋和所述后加强筋之间的所述加强部上设置有多个漏液定位孔。
进一步,所述搭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安全带的安全带固定孔。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强部的前侧的用于与后地板连接的第三搭接边,所述第三搭接边的左侧设置有向下凹陷的第三凹陷部。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强部的后侧的用于与后地板连接的第四搭接边,所述第四搭接边的左侧设置有向下凹陷的第四凹陷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第一搭接边与门槛内板通过焊接连接,第二搭接边与后地板通过焊接连接,设置在第一搭接边和第二搭接边之间的加强部能够提供支撑,防止门槛内板朝向后地板变形,增加门槛内板和后地板连接处的强度,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导致C柱侵入时,C柱的根部对使门槛内板发生变形,加强部对于门槛内板的支撑能够减小C柱的侵入量及侵入速度,间接减小后车门的侵入速度,从而减小后排乘员所受伤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门槛内板以及后地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件,11-加强部,111-前加强筋,112-后加强筋,113-漏液定位孔,12-第一搭接边,13-第二搭接边,131-过渡部,132-搭接部,133-安全带固定孔,14-第三搭接边,141-第三凹陷部,15-第四搭接边,151-第四凹陷部,2-门槛内板,3-后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1,包括加强部11、用于与门槛内板2连接的第一搭接边12和用于与后地板3连接的第二搭接边13,所述加强部11上设置有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的加强筋,所述第一搭接边12设置在所述加强部11的左侧,所述第一搭接边12为向上弯折的翻边,所述第二搭接边13设置在所述加强部11的右侧,所述第二搭接边13包括过渡部131和搭接部132,所述过渡部131设置在所述加强部11与所述搭接部132之间,并且所述过渡部131从左至右逐渐向上延伸。第一搭接边12向上弯折,过渡部131从左至右逐渐向上延伸使搭接部132位于加强部11的上方,加强筋向上凸起,因此加强筋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搭接边12和第二搭接边13连接,又因为第一搭接边12与门槛内板2的后段通过焊接连接,第二搭接边13与后地板3的前段通过焊接连接,因此设置在第一搭接边12和第二搭接边13之间的加强部11能够提供支撑,防止门槛内板2的后段朝向后地板3的前段变形,增加门槛内板2的后段和后地板3的前段连接处的强度,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导致C柱侵入时,C柱的根部使门槛内板2的后段发生变形,加强部11对于门槛内板2的后段的支撑能够减小C柱的侵入量及侵入速度,间接减小后车门的侵入速度,从而减小后排乘员所受伤害。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11上设置有两条所述加强筋,两条所述加强筋分别为前加强筋111和位于所述前加强筋111的后侧的后加强筋112,所述前加强筋111和所述后加强筋112均向上凸起。两个加强筋能够进一步增加加强部11的支撑强度,前加强筋111和后加强筋112均向上凸起并与后地板3之间形成空腔。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加强筋111向上凸起的高度小于所述后加强筋112的向上凸起的高度,后地板3上安装本实用新型的位置为前低后高,后门密封条也为前低后高,前加强筋111向上凸起的高度小于后加强筋112的向上凸起的高度能够防止加强筋与后门密封条发生干涉。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加强筋111和所述后加强筋112之间的所述加强部11上设置有多个漏液定位孔113,漏液定位孔11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漏液定位孔113能够在焊接时与夹具配合,保证焊接时安装位置准确,同时还具有在电泳时漏液的作用。漏液定位孔113设置在前加强筋111和后加强筋112之间能够使结构更加紧凑,合理利用空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搭接部13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安全带的安全带固定孔133,安全带的下端与安全带固定孔133连接。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强部11的前侧的用于与后地板3连接的第三搭接边14,所述第三搭接边14的左侧设置有向下凹陷的第三凹陷部14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强部11的后侧的用于与后地板3连接的第四搭接边15,所述第四搭接边15的左侧设置有向下凹陷的第四凹陷部151。第三搭接边14和第四搭接边15与后地板3适形贴合后焊接,后地板3对应第三凹陷部141和第四凹陷部151的位置也相应设置有凹槽,第三凹陷部141和第四凹陷部151向下凹陷,后地板3对应第二搭接边13的过渡部131的位置为一从左至右逐渐向上延伸的面,使支撑件1与后地板3贴合的位置形成台阶形结构,从而进一步增加支撑件1在左右方向上的抗变形能力。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部(11)、用于与门槛内板(2)连接的第一搭接边(12)和用于与后地板(3)连接的第二搭接边(13),所述加强部(11)上设置有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的加强筋,所述第一搭接边(12)设置在所述加强部(11)的左侧,所述第一搭接边(12)为向上弯折的翻边,所述第二搭接边(13)设置在所述加强部(11)的右侧,所述第二搭接边(13)包括过渡部(131)和搭接部(132),所述过渡部(131)设置在所述加强部(11)与所述搭接部(132)之间,并且所述过渡部(131)从左至右逐渐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11)上设置有两条所述加强筋,两条所述加强筋分别为前加强筋(111)和位于所述前加强筋(111)的后侧的后加强筋(112),所述前加强筋(111)和所述后加强筋(112)均向上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加强筋(111)向上凸起的高度小于所述后加强筋(112)的向上凸起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加强筋(111)和所述后加强筋(112)之间的所述加强部(11)上设置有多个漏液定位孔(1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13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安全带的安全带固定孔(13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强部(11)的前侧的用于与后地板(3)连接的第三搭接边(14),所述第三搭接边(14)的左侧设置有向下凹陷的第三凹陷部(1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强部(11)的后侧的用于与后地板(3)连接的第四搭接边(15),所述第四搭接边(15)的左侧设置有向下凹陷的第四凹陷部(151)。
CN202120012745.5U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 Active CN214565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12745.5U CN214565656U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12745.5U CN214565656U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65656U true CN214565656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44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12745.5U Active CN214565656U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656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89451C (en)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US7900995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KR100391537B1 (ko) 자동차의 센터 필라 조립체
JP2001287670A (ja) サイドシル負荷経路イニシエータ
EP0919452A2 (en) Bumper-mounting structure for frame-mounted-body vehicle
CN112441131A (zh) 一种带有支撑件的车辆门槛梁及其车辆
CN214565656U (zh) 一种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
CN211969595U (zh) 门槛梁加强结构以及门槛梁
CN115384634B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加强结构
CN212195653U (zh) 汽车前围上部总成、车身框架及汽车
JP4854232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CN115009371B (zh) 一种提升偏置碰撞性能的车身及一种车
CN212149041U (zh) 用于车辆的门槛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8877398U (zh) 一种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4823632U (zh) 一种偏置碰撞a柱增强结构和汽车
CN212401132U (zh) 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及总成
CN221068231U (zh) 一种小偏置防护结构、车身前部组件及汽车
CN212579573U (zh) 汽车车门加强板、汽车车门及汽车
CN218400157U (zh) 一种汽车前门窗框
CN220447631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保护结构和配备有电池保护结构的车辆
CN219007553U (zh) 一种车门结构及汽车
CN216424572U (zh) 一种提升二排进出头部空间的a柱车身结构
KR100482629B1 (ko) 자동차의 정면충돌 보강구조
CN114537527A (zh) 一种汽车门槛加强结构以及汽车
JP4461816B2 (ja) キャブオーバ型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