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79573U - 汽车车门加强板、汽车车门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车门加强板、汽车车门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79573U
CN212579573U CN202020527226.8U CN202020527226U CN212579573U CN 212579573 U CN212579573 U CN 212579573U CN 202020527226 U CN202020527226 U CN 202020527226U CN 212579573 U CN212579573 U CN 212579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panel
plate
connecting platform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272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宇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2722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79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79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795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结构,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加强板,包括支撑板和主加强板,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平台,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平台;第一连接平台和第二连接平台之间设有中间斜面;主加强板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平台,另一端设有连接翻边,第三连接平台和连接翻边之间主型面呈U型的板材上设有抗变形加强结构;支撑板与主加强板的第三连接平台相连接,第一连接平台、第二连接平台、第三连接平台和连接翻边均适于与车门内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包括车门内板、车门外板和安装在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的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加强板。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带有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的汽车。

Description

汽车车门加强板、汽车车门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车门加强板。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车门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国家碰撞安全相关规则法规不断升级的过程中,碰撞安全测试标准亦越发严苛,对车辆的结构耐撞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64km/h 25%小偏置碰撞安全测试标准中,碰撞区域仅占车身宽度的25%,容易导致汽车传统的主要碰撞吸能及传递路径,如前防撞梁、前纵梁在碰撞过程中参与度较低,甚至完全没有参与,导致碰撞测试过程中驾驶员侧前围板区域、侧围A柱区域侵入量较大,乘员舱变形严重,假人损伤超标。也就是说,现有的汽车在小偏置碰撞时前车门抵抗变形的能力较差,影响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加强板,能够提高汽车车门在碰撞时抵抗变形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门,机械强度较高,抵抗变形的能力较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在小偏置碰撞时抵抗变形的能力强,安全性能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加强板,包括支撑板和主加强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平台,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平台,所述第一连接平台和所述第二连接平台之间设有中间斜面;所述主加强板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平台,另一端设有连接翻边,所述第三连接平台和所述连接翻边之间主型面呈U型的板材上设有抗变形加强结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主加强板的所述第三连接平台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平台、第二连接平台、第三连接平台和连接翻边均适于与车门内板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平台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平台呈“八”字形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端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平台之间设有过渡平面。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两个“八”字形设置的所述第二连接平台能够在加强所述车门内板强度的同时,提供一定的缓冲性,减轻碰撞时的冲击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周边均设有翻边,且通过顶端的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三连接平台相连接。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板周围的所述翻边不仅可以增强所述支撑板的机械强度,通过所述翻边还可以形成与所述主加强板上所述第三连接平台的平面接触,提高连接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平台上设有螺栓通过孔,所述过渡平面上设有线束通过孔。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在对车门进行加强和对主加强板提供支撑的同时,不妨碍所述车门结构的安装和附属控制线路的通过。
优选地,所述抗变形加强结构包括三角形加强结构和加强筋,所述三角形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主加强板的中间区域,所述加强筋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散布在所述主加强板的板面上。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三角形加强结构和所述加强筋能够在不增加所述主加强板重量的同时,提高所述主加强板的机械强度,增强汽车车门抵抗变形的能力。
优选地,所述主加强板上设有多个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上开设有连接孔。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孔能够在需要的部位提供穿过所述主加强板的连接通道,方便车门结构的安装连接。同时,通过多个所述连接凸台还能够形成多个与汽车车门的连接点,形成对汽车车门的多点加强,有效提高所述车门内板抵抗变形的能力。
优选地,所述主加强板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设有装配孔。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装配孔,能够进行车门锁等配件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包括车门外板、车门内板和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汽车车门加强板,所述汽车车门加强板安装在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平台连接于所述车门内板的前部,所述连接翻边连接于所述车门内板的后部,所述第二连接平台和第三连接平台均与所述车门内板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汽车车门加强板的主体部分与所述车门内板或所述车门外板之间均具有一定的间隙。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汽车车门加强板与所述车门内板或所述车门外板之间间隙提供了碰撞时的变形空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在具有较高的抵抗变形的能力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防止碰撞造成的强烈震动。同时,该间隙设置还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在碰撞变形后仍然具有持续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汽车车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加强板,能够安装在车门内板上,对车门的机械强度进行加强,提高车门抵抗变形的能力。支撑板的设置能够车门前部边缘易变性部位进行进一步的加强,汽车车门加强板上加强结构的设置能够在不增加汽车车门加强板重量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加强板的机械强度,以提高汽车车门的抗变形能力。本实用新型的车门,抗变形能力强,能够减小小偏置碰撞时的车门和乘员舱变形,减轻碰撞对乘员造成的伤害。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碰撞时乘员舱变形小,碰撞安全性能高。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加强板一个实施例的内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加强板一个实施例的外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加强板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板安装在车门内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加强板安装在车门内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车门加强板与车门外板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支撑板 11 第一连接平台
12 第二连接平台 13 中间斜面
14 过渡平面 15 螺栓通过孔
16 线束通过孔 2 主加强板
21 第三连接平台 22 连接翻边
23 三角形加强结构 24 连接凸台
25 连接孔 26 加强筋
27 装配孔 3 车门内板
4 车门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前、后、左、右”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所描述的装置或部件在实际使用状态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中,汽车正常行驶的方向为“前”。“外侧”是指在汽车的左右方向,相对于汽车的左右中线而言,远离左右中线的一侧,“内侧”是指靠近左右中线的一侧。除非特别说明,本实用新型中对于装置或部件的自身方位限定,与其安装到汽车上所具有的方位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加强板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一种汽车车门加强板,该汽车车门加强板包括支撑板1和主加强板2,支撑板1整体呈类似“Z”字形的结构。支撑板1主体部分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平台11,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平台12。在第一连接平台11和第二连接平台之间设有中间斜面13,形成整体类似“Z”字形的结构。该类似“Z”字形的结构能够在提供支撑、抵抗变形的同时,还具有缓冲性,并且,在发生变形后仍然具有持续的抵抗变形的作用。主加强板2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平台 21,另一端设有连接翻边22。第三连接平台21和连接翻边22之间的板材主型面呈U型,板材上设有能够提高板材抗变形能力的抗变形加强结构。支撑板1连接在主加强板2的一端,焊接在第三连接平台21上,以对汽车车门前部的易变形部位形成支撑,增加汽车车门的碰撞力传递,防止汽车车门部分变形导致车门抗变形能力的急剧下降。第一连接平台11、第二连接平台 12、第三连接平台21和连接翻边22均能够与车门内板3相连接,以对汽车车门形成多点连接,提高汽车车门的整体抗变形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第二连接平台12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接平台12呈“八”字形设置在支撑板1的同一个端部,两个第二连接平台12之间设有过渡平面14,形成两个第二连接平台 12之间的支撑。呈“八”字形排列的两个第二连接平台12能够连接在车门内板3的两个点上,对车门前端的易变形部位的加强效果更好,也能够提供更好的变形缓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板1的周边还设有翻边,并且,支撑板1通过其前端的翻边焊接在第三连接平台21上,将支撑板1与主加强板2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的加强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平台11 上设有供连接螺栓通过的螺栓通过孔15,过渡平面14上设有供控制线路通过的线束通过孔16。这样,支撑板1在对车门前部进行加强的同时,不妨碍相关配件和设施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主加强板2 上的抗变形加强结构包括三角形加强结构23和加强筋26。三角形加强结构 23设置在主加强板2的中间区域,为在板材表面压制的向主加强板2的内侧面凸出的三角形凹陷区域。加强筋26为在板材表面压制的向主加强板2的内侧面凸出的长条形凹陷区域。加强筋26在主加强板2的板材上分散布置多个,对主加强板2的不同部位形成加强。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抗变形加强结构并不限于压制成型的三角形加强结构23和长条形的加强筋26,也可以是其他形式或其他形状的加强结构,如,以单边凹陷的形式形成折叠加强结构,或者形成方形、圆形的加强结构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主加强板2上设有多个连接凸台24,连接凸台24上开设有连接孔25。连接凸台24设置在汽车车门需要通过主加强板2进行安装连接的部位,供车门配件进行安装连接使用。同时,通过连接结构还能够在连接凸台24和车门之间形成连接,形成对车门的多点加强,进一步提高车门的抗变形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主加强板2 远离支撑板1的一端,也就是在主加强板2的后端开设有较大的装配孔27。通过装配孔27可以进行车门锁等较大的配件的安装。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的一个实施例,包括车门内板3、车门外板4和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的汽车车门加强板。汽车车门加强板安装在车门内板3和车门外板4之间的空腔内窗框下的位置,支撑板1 上的第一连接平台11和第二连接平台12焊接在车门内板3前部的折弯部分,以通过支撑板1加强车门内板3前部折弯部分的抗变形能力。主加强板2上的连接翻边22焊接在车门内板3的后部折弯部分,第三连接平台21焊接在车门内板3的前端,形成对车门前后方向的整体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的一些实施例中,汽车车门加强板安装在汽车车门中后,汽车车门加强板的主体部分与车门内板3之间,汽车车门加强板的主体部分与车门外板4之间均留有一定的间隙。安装间隙的存在,不仅能够用来设置必要的附属结构,还能够提供碰撞发生时车门内外板和汽车车门加强板的变形缓冲空间,能够在发生变形后仍然具有相当的抗变形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在发生小偏置碰撞时,侧围A柱及门框区域刚度得到了加强,具有更高的抵抗变形的能力。并且,在碰撞过程中增加了由翼子板上边梁经汽车车门加强板的碰撞力传递路径,乘员舱变形小,保证了驾乘人员生存空间,提高了整车碰撞的安全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其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车门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和主加强板(2),所述支撑板(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平台(11),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平台(12),所述第一连接平台(11)和所述第二连接平台(12)之间设有中间斜面(13);所述主加强板(2)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平台(21),另一端设有连接翻边(22),所述第三连接平台(21)和所述连接翻边(22)之间主型面呈U型的板材上设有抗变形加强结构;所述支撑板(1)与所述主加强板(2)的所述第三连接平台(21)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平台(11)、第二连接平台(12)、第三连接平台(21)和连接翻边(22)均适于与车门内板(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平台(12)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平台(12)呈“八”字形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的端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平台(12)之间设有过渡平面(1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车门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周边均设有翻边,且通过顶端的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三连接平台(2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平台(11)上设有螺栓通过孔(15),所述过渡平面(14)上设有线束通过孔(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变形加强结构包括三角形加强结构(23)和加强筋(26),所述三角形加强结构(23)设置在所述主加强板(2)的中间区域,所述加强筋(26)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26)散布在所述主加强板(2)的板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加强板(2)上设有多个连接凸台(24),所述连接凸台(24)上开设有连接孔(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加强板(2)远离所述支撑板(1)的一端设有装配孔(27)。
8.一种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外板(4)、车门内板(3)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门加强板,所述汽车车门加强板安装在所述车门内板(3)和所述车门外板(4)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平台(11)连接于所述车门内板(3)的前部,所述连接翻边(22)连接于所述车门内板(3)的后部,所述第二连接平台(12)和第三连接平台(21)均与所述车门内板(3)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门加强板的主体部分与所述车门内板(3)或所述车门外板(4)之间均具有一定的间隙。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汽车车门。
CN202020527226.8U 2020-04-10 2020-04-10 汽车车门加强板、汽车车门及汽车 Active CN212579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27226.8U CN212579573U (zh) 2020-04-10 2020-04-10 汽车车门加强板、汽车车门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27226.8U CN212579573U (zh) 2020-04-10 2020-04-10 汽车车门加强板、汽车车门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79573U true CN212579573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56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27226.8U Active CN212579573U (zh) 2020-04-10 2020-04-10 汽车车门加强板、汽车车门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795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52163B (zh) 车辆机舱总成及具有该车辆机舱总成的车辆
CN10920452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KR100844712B1 (ko) 차량의 카울 사이드부 보강구조
CN211731584U (zh) 一种车辆的前舱总成及具有该前舱总成的车辆
JP4617681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09204513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2828704U (zh) 一种汽车地板结构及汽车
CN212579573U (zh) 汽车车门加强板、汽车车门及汽车
CN210063133U (zh) 车身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027632U (zh) 门槛加强结构
CN109204485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3262628U (zh) 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CN115384634A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加强结构
CN213008402U (zh) 车身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9204507B (zh) 车身横梁和车辆
CN10920451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9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3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29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13968281A (zh) 车身结构及汽车
CN109204556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