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01132U - 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及总成 - Google Patents

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及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01132U
CN212401132U CN202020852653.3U CN202020852653U CN212401132U CN 212401132 U CN212401132 U CN 212401132U CN 202020852653 U CN202020852653 U CN 202020852653U CN 212401132 U CN212401132 U CN 212401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bracket body
automobile
pillar
lower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526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成
甘露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dern Aut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dern Aut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dern Auto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dern Aut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526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01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01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011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及总成,下固定点支架的设置可以提高前排乘客安全带下固定点的高度,避免安全带在竖直方向分力过大,从而导致前排乘员下潜,导致在碰撞时人体与气囊接触不良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B柱内板因为要与B柱外板咬合,因此会直接连接在门槛内板与门槛外板之间,从而导致B柱整体与门槛搭接处截面变小,侧向刚度降低,而本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其下固定点支架位于汽车的B柱下端、与汽车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相交的位置;并且第一支架体固定于汽车的B柱内板的内侧,第二支架体固定于所述汽车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上,补全了B柱豁口,从而大大提高了B柱的侧向刚度。

Description

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及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带固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及总成。
背景技术
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在给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问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车辆事故和因车祸伤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日益增加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安全装置上。而安全带作为汽车安全最基本最有效的设备,在汽车行驶安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安全带的上下固定点位置以及结构,对安全带的效用又起着至关重要的。
目前汽车前排座椅的腰部安全带下固定点大多布置在汽车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上,虽然能满足安全带结构强度要求,但对于整车约束系统来说,结构强度仅是保护成员安全的一个基本条件。而对于客户越来越高的安全需求,应对五星以及以上安全星级开发,现有技术因为驾驶员腰部安全带固定点均安装在前排座椅安装横梁上,在正面碰撞过程中容易导致驾驶员下潜,导致成员与气囊接触位置出现偏差,不利于成员保护得分。而在侧面碰撞时,此结构对于侧面碰撞无贡献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腰部安全带固定点均安装在前排座椅安装横梁上无法有效保障乘客安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下固定点支架呈L形结构,并且包括彼此垂直延伸的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其中下固定点支架位于汽车的B柱下端、与汽车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相交的位置;并且第一支架体固定于汽车的B柱内板的内侧,第二支架体固定于汽车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上;第一支架体上形成有安全带下固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一方面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的设置可以提高前排乘客安全带下固定点的高度,从而规避现有技术中由于人体腰部安全带固定点相对于人体腰部受力方向并不是水平的,而是斜向上的,如果座椅高度过高,或者腰部安全带固定点高度过低,会导致安全带在竖直方向分力过大,从而导致前排乘员下潜,导致在碰撞时人体与气囊接触不良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B柱内板因为要与B柱外板咬合,因此会直接连接在门槛内板与门槛外板之间,从而导致B柱整体与门槛搭接处截面变小,侧向刚度降低,而本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其下固定点支架位于汽车的B柱下端、与汽车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相交的位置;并且第一支架体固定于汽车的B柱内板的内侧,第二支架体固定于所述汽车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上,补全了B柱豁口,从而大大提高了B柱的侧向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第一支架体、第二支架体均为板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第一支架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第一支架体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一连接孔的配合固定于B柱内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第一连接孔为螺纹孔,第一连接件为与螺纹孔适配的螺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第一支架体上还设置有卷缩器安装孔,安全带的卷缩器通过卷缩器安装孔固定于第一支架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第一支架体上朝向背离B柱内板的一侧突出形成凸起部,安全带下固定孔形成于凸起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第二支架体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第二支架体通过第二连接件和第二连接孔的配合固定于前排座椅安装横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下固定点支架采用型材一体冲压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分别采用型材冲压成型,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构成下固定点支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支架总成,包括:B柱、门槛、前排座椅安装横梁、以及上述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其中
B柱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并且B柱的下端与门槛固定连接;
前排座椅安装横梁沿着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前排座椅安装横梁的端部抵接于门槛上;其中
沿着汽车的宽度方向看时B柱的中心线与前排座椅安装横梁的中心线对齐;并且
下固定点支架位于B柱下端内侧与前排座椅安装横梁相交的位置,并且固定于B柱和前排座椅安装横梁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带下固定点安装支架总成,包括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一方面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的设置可以提高前排乘客安全带下固定点的高度,从而规避现有技术中由于人体腰部安全带固定点相对于人体腰部受力方向并不是水平的,而是斜向上的,如果座椅高度过高,或者腰部安全带固定点高度过低,会导致安全带在竖直方向分力过大,从而导致前排乘员下潜,导致在碰撞时人体与气囊接触不良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B柱内板因为要与B柱外板咬合,因此会直接连接在门槛内板与门槛外板之间,从而导致B柱整体与门槛搭接处截面变小,侧向刚度降低,而本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其下固定点支架位于汽车的B柱下端、与汽车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相交的位置;并且第一支架体固定于汽车的B柱内板的内侧,第二支架体固定于汽车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上,补全了B柱豁口,从而大大提高了B柱的侧向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一方面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的设置可以提高前排乘客安全带下固定点的高度,从而规避现有技术中由于人体腰部安全带固定点相对于人体腰部受力方向并不是水平的,而是斜向上的,如果座椅高度过高,或者腰部安全带固定点高度过低,会导致安全带在竖直方向分力过大,从而导致前排乘员下潜,导致在碰撞时人体与气囊接触不良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B柱内板因为要与B柱外板咬合,因此会直接连接在门槛内板与门槛外板之间,从而导致B柱整体与门槛搭接处截面变小,侧向刚度降低,而本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其下固定点支架位于汽车的B柱下端、与汽车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相交的位置;并且第一支架体固定于汽车的B柱内板的内侧,第二支架体固定于汽车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上,补全了B柱豁口,从而大大提高了B柱的侧向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总成的局部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总成的局部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下固定点支架;11、第一支架体;110、安全带下固定孔;111、第一连接孔;112、卷缩器安装孔;113、凸起部;12、第二支架体;121、第二连接孔;
20、B柱;
30、门槛;
40、前排座椅安装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腰部安全带固定点均安装在前排座椅安装横梁上无法有效保障乘客安全的问题,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10,下固定点支架10呈L形结构,并且包括彼此垂直延伸的第一支架体11和第二支架体12;其中下固定点支架10位于汽车的B柱下端、与汽车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相交的位置;并且第一支架体11固定于汽车的B柱内板的内侧,第二支架体固定于汽车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上;第一支架体11上形成有安全带下固定孔110。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10,一方面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10的设置可以提高前排乘客安全带下固定点的高度,从而规避现有技术中由于人体腰部安全带固定点相对于人体腰部受力方向并不是水平的,而是斜向上的,如果座椅高度过高,或者腰部安全带固定点高度过低,会导致安全带在竖直方向分力过大,从而导致前排乘员下潜,导致在碰撞时人体与气囊接触不良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B柱内板因为要与B柱外板咬合,因此会直接连接在门槛内板与门槛外板之间,从而导致B柱整体与门槛搭接处截面变小,侧向刚度降低,而本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10,其下固定点支架10位于汽车的B柱下端、与汽车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相交的位置;并且第一支架体11固定于汽车的B柱内板的内侧,第二支架体12固定于汽车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上,补全了B柱豁口,从而大大提高了B柱的侧向刚度。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体11、第二支架体12均为板状结构,且下固定点支架10采用型材一体冲压成型。也可以是,第一支架体11和第二支架体12分别采用型材冲压成型,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构成下固定点支架10。
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第一支架体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111,第一支架体11通过第一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和第一连接孔111的配合固定于B柱内板。具体的,第一连接孔111为螺纹孔,第一连接件为与螺纹孔适配的螺栓。
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第一支架体11上还设置有卷缩器安装孔112,安全带的卷缩器通过卷缩器安装孔112固定于第一支架体11上,其中,如图1所示,卷缩器安装孔112位于两个第一连接孔111之间,且卷缩器安装孔112也可以为螺栓孔。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支架体11上朝向背离B柱内板的一侧突出形成凸起部113,安全带下固定孔110形成于凸起部113上,凸起部113可以增加第一支架体11的厚度,从而可以在第一支架体11上形成具有内螺纹的安全带下固定孔110,同时设置一定厚度的凸起部113也可以增加第一支架体11的刚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二支架体12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121,第二支架体12通过第二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和第二连接孔121的配合固定于前排座椅安装横梁。具体的,第二连接孔121为螺纹孔,第二连接件为与螺纹孔适配的螺栓。
实施例2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支架总成,包括:B柱20、门槛30、前排座椅安装横梁40、以及实施例1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10(可以参考图1-图4);其中B柱20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并且B柱20的下端与门槛30固定连接;前排座椅安装横梁40沿着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前排座椅安装横梁40的端部抵接于门槛30上;其中沿着汽车的宽度方向看时B柱20的中心线与前排座椅安装横梁40的中心线对齐;并且下固定点支架10位于B柱20下端内侧与前排座椅安装横梁40相交的位置,并且固定于B柱20和前排座椅安装横梁40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带下固定点安装支架总成,包括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10,一方面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10的设置可以提高前排乘客安全带下固定点的高度,从而规避现有技术中由于人体腰部安全带固定点相对于人体腰部受力方向并不是水平的,而是斜向上的,如果座椅高度过高,或者腰部安全带固定点高度过低,会导致安全带在竖直方向分力过大,从而导致前排乘员下潜,导致在碰撞时人体与气囊接触不良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B柱内板因为要与B柱外板咬合,因此会直接连接在门槛内板与门槛外板之间,从而导致B柱整体与门槛搭接处截面变小,侧向刚度降低,而本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10,其下固定点支架10位于汽车的B柱20下端、与汽车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40相交的位置;并且第一支架体11固定于汽车的B柱20的内侧,第二支架体12固定于汽车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40上,补全了B柱20豁口,从而大大提高了B柱20的侧向刚度。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点支架呈L形结构,并且包括彼此垂直延伸的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其中
所述下固定点支架位于汽车的B柱下端、与汽车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相交的位置;并且
所述第一支架体固定于汽车的B柱内板的内侧,所述第二支架体固定于所述汽车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上;
所述第一支架体上形成有安全带下固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体、所述第二支架体均为板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架体通过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孔的配合固定于所述B柱内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与所述螺纹孔适配的螺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体上还设置有卷缩器安装孔,安全带的卷缩器通过所述卷缩器安装孔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体上朝向背离所述B柱内板的一侧突出形成凸起部,所述安全带下固定孔形成于所述凸起部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体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架体通过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配合固定于所述前排座椅安装横梁。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点支架采用型材一体冲压成型。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架体分别采用型材冲压成型,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构成所述下固定点支架。
10.一种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B柱、门槛、前排座椅安装横梁、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其中
所述B柱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并且所述B柱的下端与所述门槛固定连接;
所述前排座椅安装横梁沿着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前排座椅安装横梁的端部抵接于所述门槛上;其中
沿着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看时,所述B柱的中心线与所述前排座椅安装横梁的中心线对齐;并且
所述下固定点支架位于所述B柱下端内侧与所述前排座椅安装横梁相交的位置,并且固定于所述B柱和所述前排座椅安装横梁上。
CN202020852653.3U 2020-05-20 2020-05-20 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及总成 Active CN212401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2653.3U CN212401132U (zh) 2020-05-20 2020-05-20 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及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2653.3U CN212401132U (zh) 2020-05-20 2020-05-20 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及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01132U true CN212401132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402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52653.3U Active CN212401132U (zh) 2020-05-20 2020-05-20 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及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011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8444B2 (en) Energy absorbing seat anchor restraint system for child safety seats
US20030025358A1 (en)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US20020167200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KR20120051548A (ko) 아우터 어퍼센터필러 레인포스와 시트벨트 브래킷의 결합구조
US20010004160A1 (en) Vehicle frame reinforcement
US11613223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6312008B1 (en) Airbag system with energy absorption bracket
CN212401132U (zh) 汽车前排乘客安全带的下固定点支架及总成
JP6597759B2 (ja) 衝突検出装置
JP4534110B2 (ja) リヤシート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取付構造
CN212685730U (zh) 一种汽车b柱传力组件
CN212149022U (zh) 车轮碰撞偏移导向机构及汽车
CN212172150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总成结构
JP2005067268A (ja) キャブオーバー型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JP4519243B2 (ja) 車体フレーム
JP3432992B2 (ja) 自動車用車体構造
CN212373331U (zh) 一种安全带安装板组件和车辆
CN214565656U (zh) 一种能够减小侧面碰撞c柱侵入量的支撑件
CN112722084B (zh) 一种汽车前舱结构及车辆
CN219728136U (zh) 一种安装组件、c柱内板总成结构及车辆
KR200417621Y1 (ko) 자동차 사이드에어백용 버클
CN114537527A (zh) 一种汽车门槛加强结构以及汽车
KR100623789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벨트 앵커 취부구조
KR200236878Y1 (ko) 자동차용 토션바의 보강구조
JPS62105743A (ja) エアバツグ取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