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59626U - 一种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59626U
CN214559626U CN202120752126.XU CN202120752126U CN214559626U CN 214559626 U CN214559626 U CN 214559626U CN 202120752126 U CN202120752126 U CN 202120752126U CN 214559626 U CN214559626 U CN 214559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otor shaft
main shaft
tray
deburr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521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Xungung Electro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Xungung Electro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Xungung Electro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Xungung Electro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521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59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59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596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布料架与底座,在所述底座的左侧通过第一支座设置有紧固工装与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机构与紧固工装相连,所述布料架的出料端位于所述紧固工装的上方,在所述底座的右侧通过第二支座安装有去毛刺电机,所述去毛刺电机的输出轴朝下设置,在所述去毛刺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刷轮。其显著效果是:本装置设计简洁,制作成本低,使用简单方便,能够在布料后实现自动去毛刺加工,使得劳动强度降低,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起动转子轴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发电机起到转子轴是转子总成的关键部件,尺寸精度要求高。传统的发电机转子轴去毛刺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操作工人使用锉刀进行去毛刺工作,劳动力成本高且耗费时间,难以形成流水作业;另一种是由手持转子轴并采用特制的砂轮进行去毛刺,危险系数高且工作环境恶劣,加工尺寸难以保证,对转子轴尺寸精度也有不小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能够自动对转子轴进行去毛刺加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转子轴尺寸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其关键在于: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布料架与底座,在所述底座的左侧通过第一支座设置有紧固工装与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机构与紧固工装相连,所述布料架的出料端位于所述紧固工装的上方,在所述底座的右侧通过第二支座安装有去毛刺电机,所述去毛刺电机的输出轴朝下设置,在所述去毛刺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刷轮。
进一步的,所述布料架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上通过若干支撑杆连接有料道,所述料道的出料端与所述紧固工装的安装位置相适应。
进一步的,所述料道包括布料部分和输料部分,所述布料部分水平设置,该布料部分的输出端与倾斜设置的输料部分的上端相连接,所述输料部分的下端位于所述紧固工装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输料部分的截面呈U字形,在该输料部分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一块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工装包括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装置相连的主轴,在所述主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支承与右支承,所述左支承通过位于其左右两侧的挡板与定位块固定在所述主轴上,在所述左支承的周侧设置有若干沿其轴向设置的左顶尖,所述左支承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左托盘,所述左托盘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承载转子轴工件的左托槽,所述左顶尖的右端一一对应伸入所述左托槽内,所述右支承通过位于其左右两侧的接头与固定座固定在所述主轴上,在所述右支承的左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右托盘,所述右托盘的周侧开设有若干沿其轴向布置用于承载转子轴工件的右托槽,在所述右支承上设置有若干沿其轴向布置且与所述左顶尖相配合的右顶尖,所述右顶尖的左端一一对应伸入所述右托槽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右顶尖的左侧固定有限位块,所述右顶尖的中部穿设于所述右支承内且穿设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两端抵接在所述限位块与右支承之间,所述右顶尖的右端向右伸出右支承且连接有驱动螺钉,在所述驱动螺钉上设置有驱动轴承,所述右支承的右侧与所述固定座之间的主轴上还套设有凸轮座,该凸轮座设置有凸轮,所述凸轮旋转后能够与所述驱动轴承的轴侧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凸轮座与所述主轴之间还设置有转动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上通过锁紧螺母固定有用于对挡板进行限位的挡块,所述挡板和所述左托盘均通过锁紧螺钉与所述左支承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穿设于所述左托盘内,且其左侧壁与所述左支承的右侧壁相抵接,该定位块通过固定螺钉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采用旋转的刷轮与旋转的转子轴齿部垂直接触,从而实现去除转子轴齿部毛刺,装置中布料架的上部水平设置的布料部分可方便的进行布料,而布料架的倾斜设置的输料部分能够利用重力实现自动上料,驱动装置能够带动紧固工装旋转并驱动左顶尖与右顶尖实现转子轴的装卸。本装置设计简洁,制作成本低,使用简单方便,能够在布料后实现自动去毛刺加工,使得劳动强度降低,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输料部分的端面示意图;
图3是所述紧固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紧固工装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布料架1与底座2,在所述底座2的左侧通过第一支座3设置有紧固工装4与驱动装置5,所述驱动装置5通过传动机构与紧固工装4相连,所述布料架1的出料端位于所述紧固工装4的上方,在所述底座2的右侧通过第二支座6安装有去毛刺电机7,所述去毛刺电机7的输出轴朝下设置,在所述去毛刺电机7的输出轴上设有刷轮8。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所述布料架1包括底板11,在所述底板11上通过若干支撑杆12连接有料道13,所述料道13的出料端与所述紧固工装4的安装位置相适应。
进一步的,所述料道13包括布料部分131和输料部分132,所述布料部分131水平设置,该布料部分131的输出端与倾斜设置的输料部分132的上端相连接,所述输料部分132的下端位于所述紧固工装4的上方。
参见附图2,所述输料部分132的截面呈U字形,在该输料部分132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一块盖板133。
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紧固工装4包括与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装置5相连的主轴41,在所述主轴4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支承42与右支承43,所述左支承42通过位于其左右两侧的挡板44与定位块422固定在所述主轴41上,在所述左支承42的周侧设置有若干沿其轴向设置的左顶尖45,所述左支承41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左托盘46,所述左托盘46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承载转子轴工件的左托槽47,所述左顶尖45的右端一一对应伸入所述左托槽47内,所述右支承42通过位于其左右两侧的接头48与固定座49固定在所述主轴41上,在所述右支承43的左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右托盘410,所述右托盘410的周侧开设有若干沿其轴向布置用于承载转子轴工件的右托槽411,在所述右支承43上设置有若干沿其轴向布置且与所述左顶尖45相配合的右顶尖412,所述右顶尖412的左端一一对应伸入所述右托槽411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右顶尖412的左侧固定有限位块413,所述右顶尖412的中部穿设于所述右支承43内且穿设有压簧414,所述压簧414的两端抵接在所述限位块413与右支承43之间,所述右顶尖412的右端向右伸出右支承43且连接有驱动螺钉415,在所述驱动螺钉415上设置有驱动轴承416,所述右支承43的右侧与所述固定座49之间的主轴41上还套设有凸轮座417,该凸轮座417设置有凸轮418,所述凸轮418旋转后能够与所述驱动轴承416的轴侧面相接触,所述凸轮座417与所述主轴41之间还设置有转动轴承419。
本例中,所述主轴41上通过锁紧螺母固定有用于对挡板44进行限位的挡块420,所述挡板44和所述左托盘46均通过锁紧螺钉421与所述左支承41相连接;所述定位块422穿设于所述左托盘46内,且其左侧壁与所述左支承41的右侧壁相抵接,该定位块422通过固定螺钉423与所述主轴41固定连接;所述接头48与右托盘410之间、右托盘410与右支承43之间均通过紧固螺钉424固定连接。
生产时,首先在布料架1上水平设置的布料部分131对转子轴进行布料,然后手动将转子轴拨入倾斜设置的输料部分132,由于输料部分132设置有盖板133,因此在重力的作用下转子轴将沿着输料部分132自动下滑直至落于紧固工装4中;
由于紧固工装4的左托盘46上的左托槽47以及右托盘410上的右托槽411能够对转子轴工件进行容置,同时主轴41带动右托盘410、右支承43旋转的过程中,设置于右顶尖412右端的驱动轴承416将与凸轮418接触,因此凸轮418将施加给驱动轴承416一个向右的力,使得右顶尖412将向右侧运动一定距离,从而使得转子轴工件能够顺利落于右顶尖412下方的右托槽411内,当凸轮418与右托盘410发生相对转动后,右顶尖412在压簧的作用下下做运动,即可将工件夹紧固定,也即是通过凸轮418、驱动轴承416、压簧的配合使得右顶尖412能够与左顶尖45相配合实现转子轴工件的夹紧或释放,进而实现了转子轴工件的自动装卸;
然后,夹紧固定的转子轴的齿部与由去毛刺电机7带动旋转的刷轮8相接触以去除工件上的毛刺,最终实现转子轴工件的自动去毛刺加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布料架与底座,在所述底座的左侧通过第一支座设置有紧固工装与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机构与紧固工装相连,所述布料架的出料端位于所述紧固工装的上方,在所述底座的右侧通过第二支座安装有去毛刺电机,所述去毛刺电机的输出轴朝下设置,在所述去毛刺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刷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架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上通过若干支撑杆连接有料道,所述料道的出料端与所述紧固工装的安装位置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道包括布料部分和输料部分,所述布料部分水平设置,该布料部分的输出端与倾斜设置的输料部分的上端相连接,所述输料部分的下端位于所述紧固工装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部分的截面呈U字形,在该输料部分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一块盖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工装包括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装置相连的主轴,在所述主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支承与右支承,所述左支承通过位于其左右两侧的挡板与定位块固定在所述主轴上,在所述左支承的周侧设置有若干沿其轴向设置的左顶尖,所述左支承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左托盘,所述左托盘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承载转子轴工件的左托槽,所述左顶尖的右端一一对应伸入所述左托槽内,所述右支承通过位于其左右两侧的接头与固定座固定在所述主轴上,在所述右支承的左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右托盘,所述右托盘的周侧开设有若干沿其轴向布置用于承载转子轴工件的右托槽,在所述右支承上设置有若干沿其轴向布置且与所述左顶尖相配合的右顶尖,所述右顶尖的左端一一对应伸入所述右托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顶尖的左侧固定有限位块,所述右顶尖的中部穿设于所述右支承内且穿设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两端抵接在所述限位块与右支承之间,所述右顶尖的右端向右伸出右支承且连接有驱动螺钉,在所述驱动螺钉上设置有驱动轴承,所述右支承的右侧与所述固定座之间的主轴上还套设有凸轮座,该凸轮座设置有凸轮,所述凸轮旋转后能够与所述驱动轴承的轴侧面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座与所述主轴之间还设置有转动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上通过锁紧螺母固定有用于对挡板进行限位的挡块,所述挡板和所述左托盘均通过锁紧螺钉与所述左支承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穿设于所述左托盘内,且其左侧壁与所述左支承的右侧壁相抵接,该定位块通过固定螺钉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
CN202120752126.XU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 Active CN214559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52126.XU CN214559626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52126.XU CN214559626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59626U true CN214559626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59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52126.XU Active CN214559626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596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33282B (zh) 一种电机轴的打磨机构
CN111216025A (zh) 一种钢管表面自动除锈装置
KR101855986B1 (ko) 버 제거용 양면 자동 면취시스템
CN112621412A (zh) 一种用于轴承生产用具有碎屑收集功能的表面处理设备
CN211680402U (zh) 一种电火花线切割轮槽加工装置
CN201815740U (zh) 切管机
CN104525977A (zh) 一种异形料加工用自动机床
CN108723901B (zh) 一种刀具自动研磨设备
CN108907915B (zh) 一种用于刀片磨削的加工磨床
CN214559626U (zh) 一种转子轴自动去毛刺装置
CN106466799B (zh) 用于对碳刷进行旋头和打弧处理的方法
CN212526366U (zh) 插齿机
CN110076678B (zh) 一种轴套凹槽自动抛光设备
CN215394463U (zh) 一种起动转子轴去氧化皮工装
CN113635103B (zh) 一种数控机床的夹紧装置
CN215547269U (zh) 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外圆磨床
CN211277805U (zh) 一种集束轮打磨装置
CN212310856U (zh) 一种轴承加工设备
CN212351175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配件定位装置
CN110497007B (zh) 多工位自动刨背机
CN220312850U (zh) 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磨边设备
CN220312781U (zh) 一种双端面磨床用导料机构
CN220161122U (zh) 一种汽车零件冲孔用夹具
CN213288919U (zh) 一种锁紧螺母生产用抛光装置
CN110961929A (zh) 一种深沟球轴承内圈外沟槽加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