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56054U - 无机房电梯 - Google Patents

无机房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56054U
CN214456054U CN202022918451.7U CN202022918451U CN214456054U CN 214456054 U CN214456054 U CN 214456054U CN 202022918451 U CN202022918451 U CN 202022918451U CN 214456054 U CN214456054 U CN 2144560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weight
car
sheave
pit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184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振锋
黄敏冬
谭永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184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560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560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560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无机房电梯包括电梯井道、曳引机、底坑反绳轮、轿厢、绳轮组件及对重。电梯井道设有井道顶部及井道底坑,曳引机设于井道顶部,底坑反绳轮设于井道底坑。绳轮组件设于电梯井道内并与曳引机驱动连接,轿厢和对重均与绳轮组件活动连接并能够在电梯井道内升降移动,底坑反绳轮与绳轮组件活动连接。其中,曳引机的曳引轮、底坑反绳轮及绳轮组件的顶部吊挂轮用于设在对重架的对向侧。如此,不仅能够节省因水泡损坏产生的维修成本,而且还能够确保无机房电梯正常运行。此外,使曳引机及底坑反绳轮获得更大的布置空间,同时也可避免电梯改造对原有部件造成太大的影响。

Description

无机房电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
背景技术
在无机房电梯中,曳引机通常安装在井道底坑,而井道底坑往往是建筑物里地势最低的位置。当遇到暴雨天气时,井道底坑非常容易渗进雨水,若不及时清理井道内的积水,会导致曳引机浸泡于雨水中,曳引机容易损坏。而曳引机作为电梯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其损坏会导致电梯无法正常运行,影响用户使用,同时维修损坏的曳引机,会增加维修成本。并且,即使电梯维修完成并恢复使用后,若再次遇到暴雨天气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极大影响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能够避免井道底坑进水后曳引机损坏,保证曳引机安全可靠工作。
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
电梯井道,所述电梯井道设有井道顶部及井道底坑;
曳引机,所述曳引机设于所述井道顶部;
底坑反绳轮,所述底坑反绳轮设于所述井道底坑;及
轿厢、绳轮组件和对重,所述绳轮组件设于所述电梯井道内并与所述曳引机驱动连接,所述轿厢和所述对重均与所述绳轮组件活动连接并能够在所述电梯井道内升降移动,所述底坑反绳轮与所述绳轮组件活动连接;
其中,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所述底坑反绳轮及所述绳轮组件的顶部吊挂轮用于设在对重架的对向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绳轮组件包括绕绳体、设于所述轿厢的轿厢反绳轮、设于所述对重的对重反绳轮及设于所述井道顶部的顶部吊挂轮,所述绕绳体绕装于所述轿厢反绳轮、侧顶部吊挂轮、底坑反绳轮、曳引机的曳引轮及对重反绳轮;所述绕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轿厢绳头及对重绳头,所述轿厢绳头及对重绳头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井道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吊挂轮设置为轿厢侧顶部吊挂轮;所述轿厢绳头与所述对重架位于所述轿厢的同一侧,所述轿厢侧顶部吊挂轮设于所述轿厢绳头的相对侧;所述对重绳头、所述对重反绳轮及所述曳引机设于所述轿厢的后侧,所述对重绳头设于所述对重反绳轮靠近所述对重架的一侧,所述曳引机设于所述对重反绳轮远离所述对重架的一侧,所述底坑反绳轮设于所述曳引轮与所述轿厢侧顶部吊挂轮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井道的上方俯视观察时,所述轿厢侧顶部吊挂轮与所述轿厢的深度方向平行,所述底坑反绳轮与所述轿厢的宽度方向呈夹角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吊挂轮设置为对重侧顶部吊挂轮;所述轿厢绳头与所述对重架位于所述轿厢的同一侧,所述曳引机设于所述轿厢绳头的相对侧;所述对重绳头、所述对重反绳轮及所述对重侧顶部吊挂轮设于所述轿厢的后侧,所述对重绳头设于所述对重反绳轮靠近所述对重架的一侧,所述对重侧顶部吊挂轮设于所述对重反绳轮远离所述对重架的一侧,所述底坑反绳轮设于所述曳引轮与所述对重侧顶部吊挂轮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井道的上方俯视观察时,所述对重侧顶部吊挂轮与所述轿厢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底坑反绳轮与所述轿厢的宽度方向呈夹角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轿厢反绳轮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轿厢反绳轮间隔并排设置于所述轿厢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曳引机在所述井道底坑的投影与所述轿厢在所述井道底坑的投影不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机房电梯还包括顶部吊架,所述顶部吊架安装于所述井道顶部,所述曳引机安装于所述顶部吊架;或者,所述无机房电梯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井道顶部,所述曳引机安装于所述固定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机房电梯还包括设于所述井道底坑的底座,所述底坑反绳轮安装于所述底座。
上述的无机房电梯,是对原有的无机房电梯进行改造,得到新的无机房电梯结构。改造后,曳引机位于井道顶部,曳引机、底坑反绳轮及绳轮组件的顶部吊挂轮设于对重架的对向侧,并将轿厢、对重及底坑反绳轮分别与绳轮组件活动连接。如此,在曳引机输出动力条件下,轿厢及对重能够在电梯井道内升降移动,实现改造后的无机房电梯的正常运行。通过将曳引机安装在井道顶部,这样即使遇到暴雨天气,雨水进入井道底坑,井道底坑内的积水也不会浸没井道顶部的曳引机,从而避免曳引机损坏,降低电梯的故障率。如此,不仅能够节省因水泡损坏产生的维修成本,而且还能够确保无机房电梯正常运行。并且,拆除井道顶部的顶部吊挂轮,同时保留原有的无机房电梯的诸多井道部件,这些部件仍然能够为新的无机房电梯使用,这样能够降低改造成本,缩短施工周期。此外,通过将曳引轮、底坑反绳轮及绳轮组件的顶部吊挂轮设于对重架的对向侧,使曳引机及底坑反绳轮获得更大的布置空间,同时也可避免电梯改造对原有部件造成太大的影响。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前的绕绳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前的井道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前的顶部吊挂轮、轿厢绳头及对重绳头安装于顶部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前的曳引机安装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后的绕绳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后的井道俯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后的曳引机、轿厢侧顶部吊挂轮、轿厢绳头及对重绳头安装于顶部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后的对重侧顶部吊挂轮安装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后的绕绳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后的井道俯视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后的曳引机、对重侧顶部吊挂轮、轿厢绳头及对重绳头安装于顶部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所示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后的轿厢侧顶部吊挂轮安装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电梯井道;11、井道顶部;12、井道底坑;20、曳引机;21、曳引轮;30、底坑反绳轮;40、轿厢;50、对重;60、绕绳体;70、轿厢反绳轮;71、对重反绳轮;80、轿厢绳头;81、对重绳头;90、顶部吊挂轮;91、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2、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3、顶部吊架;10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前的绕绳结构示意图。改造前,无机房电梯包括电梯井道10、曳引机20、轿厢40、设于轿厢40底部的轿厢反绳轮70、绕绳体60、对重50、设于对重50的对重反绳轮71及顶部吊挂轮90。其中,顶部吊挂轮90包括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1及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绕绳体60的两端分别设有轿厢绳头80及对重绳头81。电梯井道10设有井道顶部11及井道底坑12,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1及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设于井道顶部11,曳引机20设于井道底坑12。改造前的绕绳方式为:绕绳体60绕装于轿厢反绳轮70、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1、曳引轮21、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及对重反绳轮71。
参阅图2,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无机房电梯改造前的俯视图。从改造前的井道上方俯视观察时,对重50位于轿厢40的后方,并且偏向其中一侧,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1及曳引轮21均位于对重50偏向方向的同一方向的轿厢40侧方,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位于轿厢40的后方边角位置。
参阅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房电梯,包括电梯井道10、曳引机20、底坑反绳轮30、轿厢40、绳轮组件及对重50。电梯井道10设有井道顶部11及井道底坑12,曳引机20设于井道顶部11,底坑反绳轮30设于井道底坑12。绳轮组件设于电梯井道10内并与曳引机20驱动连接,轿厢40和对重50均与绳轮组件活动连接并能够在电梯井道10内升降移动,底坑反绳轮30与绳轮组件活动连接。其中,曳引机20的曳引轮21、底坑反绳轮30及绳轮组件的顶部吊挂轮90用于设在对重架的对向侧。
需要说明的是,参阅图2,原有的无机房电梯的对重架设置在轿厢40的左侧,也可理解为对重架与原有的曳引轮21位于轿厢40的同一侧。无机房电梯改造后,参阅图6,从井道10的上方俯视观察时,对重架的对向侧是指对重架所在位置延伸方向的左侧空间或右侧空间,也可理解为曳引轮21、底坑反绳轮30及绳轮组件的顶部吊挂轮90均与对重架位于轿厢40的不同侧。其中,上述的顶部吊挂轮90为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1或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
上述的无机房电梯,是对原有的无机房电梯进行改造,得到新的无机房电梯结构。改造后,曳引机20位于井道顶部11,曳引机20、底坑反绳轮30及绳轮组件的顶部吊挂轮90设于对重架的对向侧,并将轿厢40、对重50及底坑反绳轮30分别与绳轮组件活动连接。如此,在曳引机20输出动力条件下,轿厢40及对重50能够在电梯井道10内升降移动,实现改造后的无机房电梯的正常运行。通过将曳引机20安装在井道顶部11,这样即使遇到暴雨天气,雨水进入井道底坑12,井道底坑12内的积水也不会浸没井道顶部11的曳引机20,从而避免曳引机20损坏,降低电梯的故障率。如此,不仅能够节省因水泡损坏产生的维修成本,而且还能够确保无机房电梯正常运行。并且,拆除井道顶部11的顶部吊挂轮90,同时保留原有的无机房电梯的诸多井道部件,这些部件仍然能够为新的无机房电梯使用,这样能够降低改造成本,缩短施工周期。此外,通过将曳引轮21、底坑反绳轮30及绳轮组件的顶部吊挂轮90设于对重架的对向侧,使曳引机20及底坑反绳轮30获得更大的布置空间,同时也可避免电梯改造对原有部件造成太大的影响。
另外,通过在井道底坑12设置底坑反绳轮30,能够拉大底坑反绳轮30与顶部吊挂轮90之间的垂直高度距离。如此,从井道的上方俯视观察时,底坑反绳轮30及顶部吊挂轮90的出绳点的偏离更大一些,这样能够避免绳轮严重磨损,同时能够灵活地布置绳轮组件。并且,将底坑反绳轮30设于井道底坑12,其在井道底坑12的投影方向可与轿厢40有所重合,由于底坑反绳轮30的安装位置足够低,从而不会影响轿厢40的升降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5,绳轮组件包括绕绳体60、设于轿厢40的轿厢反绳轮70、设于对重50的对重反绳轮71及设于井道顶部11的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1,绕绳体60绕装于轿厢反绳轮70、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1、底坑反绳轮30、曳引轮21及对重反绳轮71。绕绳体60的两端分别设有轿厢绳头80及对重绳头81,轿厢绳头80及对重绳头81分别安装固定于井道顶部11。如此,在曳引机20输出动力条件下,轿厢40及对重50能够在电梯井道10内升降移动,实现改造后的无机房电梯的正常运行,同时避免电梯改造对原有部件造成太大的影响。另外,改造后的绕绳结构和次数均不变,仅改变绕绳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参阅图1、图3和图5,在无机房电梯改造的过程中,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1设于井道顶部11,底坑反绳轮30设置为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或者新的反绳轮。具体地,原有的无机房电梯的顶部吊挂轮90包括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1及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改造时,拆除曳引机20、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1及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曳引机20安装于井道顶部11,并在井道顶部11的另一位置安装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1;在井道底坑12安装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或在井道底坑12安装新的反绳轮,形成底坑反绳轮30。
进一步地,参阅图6和图7,轿厢绳头80与对重架位于轿厢40的同一侧,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1设于轿厢绳头80的相对侧。曳引机20、对重反绳轮71及对重绳头81设于轿厢40的后侧,对重绳头81设于对重反绳轮71靠近对重架的一侧,曳引机20设于对重反绳轮71远离对重架的一侧。从井道10的上方俯视观察时,底坑反绳轮30设于曳引轮21与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1之间。如此,使得曳引机20及底坑反绳轮30的布置位置更合适,避免无机房电梯改造时对原有部件造成太大影响。
另外,参阅图6、图7和图8,从井道10的上方俯视观察时,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1与轿厢40的深度方向平行,底坑反绳轮30与轿厢40的宽度方向呈夹角设置。如此,无需更换对重架,降低改造成本,缩短施工周期。同时,便于快速地将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1安装于井道顶部11,连接结构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参阅图6,轿门所在的方向为轿厢40的宽度方向,与轿门所在方向垂直的方向为轿厢40的深度方向。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9,绳轮组件包括绕绳体60、设于轿厢40的轿厢反绳轮70、设于对重50的对重反绳轮71及设于井道顶部11的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绕绳体60绕装于轿厢反绳轮70、曳引轮21、底坑反绳轮30、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及对重反绳轮71。绕绳体60的两端分别设有轿厢绳头80及对重绳头81,轿厢绳头80及对重绳头81分别安装固定于井道顶部11。如此,在曳引机20输出动力条件下,轿厢40及对重50能够在电梯井道10内升降移动,实现改造后的无机房电梯的正常运行。同时,使得改造后的绕绳结构和次数均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参阅图1、图3和图9,在无机房电梯改造的过程中,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设于井道顶部11,底坑反绳轮30设置为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1或者新的反绳轮。具体地,拆除曳引机20、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1及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将曳引机20安装于井道顶部11,井道顶部11的另一位置安装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在井道底坑12安装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1,或在井道底坑12安装新的反绳轮,形成底坑反绳轮30。
进一步地,参阅图10和图11,轿厢绳头80与对重架位于轿厢40的同一侧,曳引机20设于轿厢绳头80的相对侧。对重绳头81、对重反绳轮71及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设于轿厢40的后侧,对重绳头81设于对重反绳轮71靠近对重架的一侧,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设于对重反绳轮71远离对重架的一侧。从井道10的上方俯视观察时,底坑反绳轮30设于曳引轮21与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之间。如此,使得曳引机20及底坑反绳轮30的布置位置更合适,避免无机房电梯改造时对原有部件造成太大影响。
另外,参阅图10、图11和图12,从井道10的上方俯视观察时,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与轿厢40的宽度方向平行,底坑反绳轮30与轿厢40的宽度方向呈夹角设置。如此,无需更换对重架,降低改造成本,缩短施工周期。同时,便于快速地将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安装于井道顶部11,连接结构简单。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5和图9,轿厢反绳轮70设置为两个,两个轿厢反绳轮70间隔并排设置于轿厢40的底部。如此,两个轿厢反绳轮70与绕绳体60接触平稳,这样能够保证轿厢40受力均匀,从而有利于轿厢40保持水平位姿,提升乘坐舒适度。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轿厢反绳轮70的数量及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轿厢反绳轮70设置一个,轿厢反绳轮70设于轿厢40的顶部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6和图10,曳引机20在井道底坑12的投影与轿厢40在井道底坑12的投影不重合。如此,安装于井道顶部11的曳引机20不会与升降运行的轿厢40造成碰撞干涉,消除原井道底坑12布置曳引机20潜在的轿厢40与曳引机20发生撞击的安全隐患,从而保证轿厢40的正常升降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7和图11,无机房电梯还包括顶部吊架93,顶部吊架93安装于井道顶部11,曳引机20安装于顶部吊架93。可以理解的是,顶部吊架93为原有的无机房电梯部件,将轿厢侧顶部吊挂轮91及对重侧顶部吊挂轮92从该顶部吊架93上拆除后,将曳引机20直接安装在该顶部吊架93。如此,曳引机20能够牢固可靠地安装在井道顶部11,同时降低改造成本,缩短施工周期。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曳引机20不局限于安装在顶部吊架93,例如无机房电梯还包括固定座,固定座设于井道顶部11,曳引机20安装于固定座。可以理解的是,拆除原有的顶部吊架93,在井道顶部11安装固定座,并将曳引机20安装在该固定座。如此,曳引机20也能够牢固可靠地安装在井道顶部11。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4、图8和图12,无机房电梯还包括设于井道底坑12的底座100,底坑反绳轮30安装于底座100。需要说明的是,在原有的无机房电梯中,曳引机20通过该底座100安装于井道底坑12;在无机房电梯改造的过程中,将曳引机20从底座100上拆除,并将底坑反绳轮30安装于该底座100。如此,将底坑反绳轮30牢固可靠地安装在井道底坑1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5040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房电梯包括:
电梯井道,所述电梯井道设有井道顶部及井道底坑;
曳引机,所述曳引机设于所述井道顶部;
底坑反绳轮,所述底坑反绳轮设于所述井道底坑;及
轿厢、绳轮组件和对重,所述绳轮组件设于所述电梯井道内并与所述曳引机驱动连接,所述轿厢和所述对重均与所述绳轮组件活动连接并能够在所述电梯井道内升降移动,所述底坑反绳轮与所述绳轮组件活动连接;
其中,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所述底坑反绳轮及所述绳轮组件的顶部吊挂轮用于设在对重架的对向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绳轮组件包括绕绳体、设于所述轿厢的轿厢反绳轮、设于所述对重的对重反绳轮及设于所述井道顶部的顶部吊挂轮,所述绕绳体绕装于所述轿厢反绳轮、侧顶部吊挂轮、底坑反绳轮、曳引机的曳引轮及对重反绳轮;所述绕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轿厢绳头及对重绳头,所述轿厢绳头及对重绳头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井道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吊挂轮设置为轿厢侧顶部吊挂轮;所述轿厢绳头与所述对重架位于所述轿厢的同一侧,所述轿厢侧顶部吊挂轮设于所述轿厢绳头的相对侧;所述对重绳头、所述对重反绳轮及所述曳引机设于所述轿厢的后侧,所述对重绳头设于所述对重反绳轮靠近所述对重架的一侧,所述曳引机设于所述对重反绳轮远离所述对重架的一侧,所述底坑反绳轮设于所述曳引轮与所述轿厢侧顶部吊挂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井道的上方俯视观察时,所述轿厢侧顶部吊挂轮与所述轿厢的深度方向平行,所述底坑反绳轮与所述轿厢的宽度方向呈夹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吊挂轮设置为对重侧顶部吊挂轮;所述轿厢绳头与所述对重架位于所述轿厢的同一侧,所述曳引机设于所述轿厢绳头的相对侧;所述对重绳头、所述对重反绳轮及所述对重侧顶部吊挂轮设于所述轿厢的后侧,所述对重绳头设于所述对重反绳轮靠近所述对重架的一侧,所述对重侧顶部吊挂轮设于所述对重反绳轮远离所述对重架的一侧,所述底坑反绳轮设于所述曳引轮与所述对重侧顶部吊挂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井道的上方俯视观察时,所述对重侧顶部吊挂轮与所述轿厢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底坑反绳轮与所述轿厢的宽度方向呈夹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反绳轮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轿厢反绳轮间隔并排设置于所述轿厢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在所述井道底坑的投影与所述轿厢在所述井道底坑的投影不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房电梯还包括顶部吊架,所述顶部吊架安装于所述井道顶部,所述曳引机安装于所述顶部吊架;或者,所述无机房电梯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井道顶部,所述曳引机安装于所述固定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房电梯还包括设于所述井道底坑的底座,所述底坑反绳轮安装于所述底座。
CN202022918451.7U 2020-12-08 2020-12-08 无机房电梯 Active CN2144560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8451.7U CN214456054U (zh) 2020-12-08 2020-12-08 无机房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8451.7U CN214456054U (zh) 2020-12-08 2020-12-08 无机房电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56054U true CN214456054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87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18451.7U Active CN214456054U (zh) 2020-12-08 2020-12-08 无机房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560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62387B (zh) 建造电梯设备的方法及用于该目的的电梯设备
KR100330285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EP1302430B1 (en) Elevator device
CN112499440A (zh) 无机房电梯改造方法及无机房电梯
CN210418839U (zh) 一种安全型节能电梯
CN107555289B (zh) 无机房电梯的改装方法及无机房电梯
CN214456053U (zh) 无机房电梯
JP4849431B2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
CN214456054U (zh) 无机房电梯
CN105692414A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
CN112499441A (zh) 无机房电梯改造方法及无机房电梯
CN214780113U (zh) 一种无机房下置主机顶吊式电梯
CN212799229U (zh) 一种载货电梯的曳引系统
JP4270018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211496501U (zh) 井道内升降机
CN215160134U (zh) 无机房电梯
CN215160135U (zh) 无机房电梯
CN102887415B (zh) 电梯
CN214456055U (zh) 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
CN220055956U (zh) 无机房电梯装置
CN212245820U (zh) 无机房电梯及安装结构
JPWO2005082767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2520547A (zh) 无机房电梯改造方法及无机房电梯
CN204938637U (zh) 一种无机房绳头板
CN112499442A (zh) 无机房电梯改造方法及无机房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