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33609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433609U CN214433609U CN202022218538.3U CN202022218538U CN214433609U CN 214433609 U CN214433609 U CN 214433609U CN 202022218538 U CN202022218538 U CN 202022218538U CN 214433609 U CN214433609 U CN 2144336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king appliance
- side wall
- section
- bottom wall
- hol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472 Starch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734 kidne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395 porrid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03 redu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4347 soup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698 starch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07 star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内锅、蒸笼和蒸盘,蒸笼的主体为由蒸笼壁形成的具有上部开口和内腔的回转体形状,蒸笼壁包括第一底壁和第一侧壁,回转体的回转母线包括用于形成第一底壁的底壁段,蒸盘支撑在内锅中;第一底壁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阵列排布,第一侧壁不具有通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一次蒸煮米饭可以蒸煮出低糖米饭和普通米饭,从而满足家庭中对不同米饭的需求;且第一底壁设置有多个通孔,而第一侧壁不具有通孔,能够实现对蒸笼内食材的快速清洗和浸泡,也保证能较完全地将水从蒸笼排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能够烹饪低GI米饭的烹饪器具,难以同时烹饪普通口感的米饭和低GI的米饭。
因低糖米饭在口感上不如普通米饭,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大部分倾向于食用普通米饭,只有特殊需求的人才会吃低糖米饭。因而,现有的烹饪器具存在功能单一、难以满足用户要求的问题。
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内锅,所述内锅设置在所述煲体中;蒸笼,所述蒸笼设置在所述内锅中,所述蒸笼的主体为由蒸笼壁形成的具有上部开口和内腔的回转体形状,所述蒸笼壁包括第一底壁和第一侧壁,所述回转体的回转母线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底壁的底壁段;以及蒸盘,所述蒸盘支撑在所述内锅中;其中,所述第一底壁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构造为米不能从所述通孔通过,多个所述通孔阵列排布,第一侧壁不具有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既包括用于蒸煮低糖米饭的蒸笼,也包括用于蒸制普通米饭的蒸盘,且蒸盘支撑在内锅中,因此一次蒸煮米饭可以蒸煮出低糖米饭和普通米饭,从而满足家庭中对不同米饭的需求;且第一底壁设置有多个通孔,第一侧壁不具有通孔,能够实现对蒸笼内食材的快速清洗和浸泡。
优选地,所述蒸盘支撑在所述蒸笼中。
优选地,所述底壁段包括第一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朝向所述蒸笼的所述内腔凹陷。
由此,第一底壁的第一弧形段朝向蒸笼的内腔凹陷,形成流水坡度,保证能较完全地将水从蒸笼排出。
优选地,所述回转母线还包括用于形成所述蒸笼的第一侧壁的侧壁段,所述侧壁段为直壁段。
优选地,所述回转母线还包括第二弧形过渡段,所述第二弧形过渡段一端与所述直壁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段连接,所述第二弧形过渡段也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阵列排布。
由此,第二弧形过渡段与第一弧形段形成连续凹凸结构,在内锅中的水沸腾时,该凹凸结构使内锅中的水流动性变强,更容易进入蒸笼内对食材进行冲洗浸泡。
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凹陷高度H3满足:0<H3≤20mm。
由此,能够保证蒸笼内的水较完全地排出到内锅中。
优选地,所述第二弧形过渡段的第四高度H4大于所述凹陷高度H3。
优选地,所述第一底壁上的所述通孔的开口面积大于等于200mm2。
由此,能够更好地通过所述通孔实现对蒸笼内食材的快速清洗和浸泡。
优选地,所述蒸盘具有呈连续封闭面结构的第二底壁和呈回转体形状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顶部具有多个第一透气孔。
由此,位于蒸盘内的食物不会从第二底壁漏出,且在同时烹饪低糖米饭和普通米饭的过程中,在蒸笼内产生的水蒸汽能够顺着第一透气孔进入蒸盘,因而对蒸盘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透气孔沿圆周方向规则排列。
由此,来自蒸笼的水蒸汽通过第一透气孔进入蒸盘内,进而对蒸盘内的食物进行全方位的加热。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气孔的开口面积大于等于30mm2。
由此,来自蒸笼的水蒸汽可以顺利地通过第一透气孔进入蒸盘内,进而对蒸盘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优选地,所述蒸盘的上部边沿用于搭接至所述蒸笼的上部边沿,且由所述第二侧壁的顶端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而成。
由此,由此,蒸盘的上部边沿能更稳定地搭接至蒸笼的上部边沿。
优选地,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一侧壁同轴设置,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的径向间隙D满足:D≥0.5mm。
由此,来自蒸笼的水蒸汽可以通过该径向间隙D以及第一透气孔进入蒸盘内,进而对蒸盘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优选地,所述第二底壁到所述第一透气孔的下边缘具有第二高度H2,所述第一高度H1和所述第二高度H2满足:H2/H1≥0.3。
由此,保证了蒸盘的内腔还可以放置另一蒸盘,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内锅、蒸笼以及蒸盘的截面图,其中,波浪线W表示蒸盘和内锅盛装的液体(水);以及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内锅、蒸笼以及蒸盘的截面图,其中,波浪线W表示蒸盘和内锅盛装的液体(水)。
附图标记说明:
100:烹饪器具 110:煲体
120:内锅 170:盖体
130:蒸笼 131:第一底壁
132/232:第一侧壁 140:蒸盘
141:第二底壁 142:第二侧壁
150:第一透气孔 133/233:直壁段
180/280:通孔 134/234:第二弧形过渡段
135/235:第一弧形段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煲汤等各种功能。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100一般包括煲体110和盖体170,煲体110 中设置有内锅120,盖体170可开合地设置于煲体110上,当盖体170盖合在煲体110上时,在盖体170和内锅120之间可以形成烹饪空间。
烹饪器具100的煲体110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收纳部。内锅120可以构造为能够自由地放入收纳部或者从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120的清洗。此外,煲体110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控制装置,加热装置可以位于内锅120下方,以对内锅120中的食物进行加热,用户能够通过控制装置来控制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操作。
如图2所示,烹饪器具100还包括蒸笼130和蒸盘140。蒸笼130设置在内锅120中,且蒸笼130的上部边沿搭接在内锅120的上部边沿。
蒸笼130的主体为由蒸笼壁形成的具有上部开口和内腔(也称作承载腔)的回转体形状,所述回转体的回转母线包括用于形成蒸笼130的第一侧壁132的侧壁段和用于形成蒸笼130的第一底壁131的底壁段。形成第一侧壁132的侧壁段可以是直壁段133。
底壁段包括第一弧形段135,第一弧形段135朝向蒸笼130的内腔凹陷,在侧壁段和底壁段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弧形过渡段134,即第二弧形过渡段134一端与直壁段13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弧形段135连接。第一弧形段135的凹陷高度H3可以设置成满足:0<H3≤20mm。由此,为避免蒸笼130内的米太湿,口感差,利用上述内凹的第一弧形段135,即形成了流水坡度,能较完全地将水从蒸笼130排出。第二弧形过渡段134对应的高度为第四高度H4,从图2中可以看出,凹陷高度H3小于第四高度H4。
更优选地,可以设置成:第二弧形过渡段134的最大曲率大于第一弧形段135的最大曲率。由此,第二弧形过渡段134与第一弧形段135形成连续凹凸结构,在内锅120中的水沸腾时,该凹凸结构使内锅120中的水流动性变强,更容易进入蒸笼130内对食材进行冲洗浸泡。
其中,第一底壁131设置有多个通孔180,通孔180构造为米不能从通孔180通过,多个通孔180阵列排布。而第一侧壁132和第二弧形过渡段134不具有通孔,也可以理解为,直壁段133和第二弧形过渡段134共同形成连续封闭的回转面结构。
由此,第一底壁131的第一弧形段135朝向蒸笼130的内腔凹陷,形成流水坡度,同时第一底壁131设置有多个通孔180,能够实现对蒸笼130 内食材的快速清洗和浸泡,也保证能较完全地将水从蒸笼130排出。
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底壁131上的通孔180以第一底壁131 的中心点向外呈多圈环形排布。为了使内锅120中的水在沸腾时更顺利地进入蒸笼130内,第一底壁131上的通孔180的开口面积可以设置成大于等于200mm2。
可以理解,蒸笼130用于蒸煮低糖米饭,即内锅120用来盛装水(至食材面以上),蒸笼130内用于盛装大米等食材。具体地,加热装置对内锅 120进行加热时,内锅120中的水温度逐渐升高至沸腾,进而内锅120中的水能够通过第一底壁131的通孔180而进入蒸笼130内对大米进行浸泡冲洗;当加热装置停止加热时,内锅120中的水温度逐渐降低,压力消失,在蒸笼130内用于浸泡冲洗的热水会通过通孔180回流到内锅120中。因此,可以通过对加热装置的控制,实现对蒸笼130内的食材的反复浸泡冲洗,将糖分及淀粉回流到内锅120底部的水中。
继续参考图2,蒸盘140可以用于烹饪普通米饭,蒸盘140支撑在内锅120中。具体地,蒸盘140可以构造成蒸盘140的上部边沿搭接在蒸笼 130的上部边沿,也可以在蒸盘140底部设置支撑腿(图中未示出),以将蒸盘140支撑在蒸笼130内。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100既包括用于蒸煮低糖米饭的蒸笼130,也包括用于蒸制普通米饭的蒸盘140,因此一次蒸煮米饭可以蒸煮出低糖米饭和普通米饭,从而满足家庭中对不同米饭的需求;且用于蒸制普通米饭的蒸盘140可以支撑在用于蒸煮低糖米饭的蒸笼130中,能够直接蒸出口感较好的普通米饭。
具体地,蒸盘140具有呈连续封闭面结构的第二底壁141和呈回转体形状的第二侧壁142。可以理解,第二底壁141可以是封闭连续的平面,由此,位于蒸盘140内的食物不会从第二底壁141漏出;第二侧壁142可以呈圆筒形。第二侧壁142的顶部还具有多个第一透气孔150。
优选地,多个第一透气孔150可以设置成沿圆周方向规则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如图2所示为4个)第一透气孔150组成一组,多组第一透气孔150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由此,在同时烹饪低糖米饭和普通米饭的过程中,在蒸笼130内产生的水蒸汽能够顺着第一透气孔150 进入蒸盘140,因而对蒸盘140内的食物进行加热。优选地,第一透气孔150的开口面积可以设置成大于等于30mm2,由此,可以使得来自蒸笼130 的蒸汽顺利地通过第一透气孔150进入蒸盘140中。第一透气孔150的开口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腰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
更优选地,蒸盘140的上部边沿可以由第二侧壁142的顶端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而成。如图2所示,蒸盘140的上部边沿是基本呈平板状的翻边,能够使蒸盘140更稳定地搭接至蒸笼130的上部边沿。可以理解,蒸笼130的上部边沿可以具有与蒸盘140的上部边沿相类似的结构。
参考图2,第二侧壁142和第一侧壁132同轴设置,且第二侧壁142 和第一侧壁132之间形成的径向间隙D满足:D≥0.5mm。由此,来自蒸笼 130的水蒸汽可以通过该径向间隙D、第一透气孔150进入蒸盘140内,进而对蒸盘140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同时,为了使蒸盘140的内腔还可以容纳另一蒸盘,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可以将蒸笼130和蒸盘140设置成:蒸笼130的承载腔具有第一高度H1,蒸盘140的第二底壁141到第一透气孔150具有第二高度H2,第一高度H1和第二高度H2满足:H2/H1≥0.3。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底壁141 到第一透气孔150的第二高度H2是指第二底壁141到第一透气孔150的下边缘的最短距离。
第二实施方式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蒸笼230和蒸盘240。除了通孔280的构造和排布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蒸笼230和蒸盘240 可以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蒸笼130和蒸盘140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为叙述简洁,此处仅对区别的技术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3所示,蒸笼230包括第一侧壁232和第一底壁231,蒸盘240 包括第二侧壁242和第二底壁241。这些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关结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清楚,不再赘述。
继续参考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第一底壁231的第一弧形段235 具有通孔280,第二弧形过渡段234也具有通孔280。而第一侧壁232的直壁段233不具有通孔280。由此,内锅中的水可以对蒸笼230内的食材进行充分浸泡和冲洗,降糖效果良好。当然,第一底壁231处的通孔280的开口面积可以与第二弧形过渡段234处的通孔280的开口面积不同。比如,第二弧形过渡段234上的通孔280的开口面积可以设置成大于等于100mm2;第一底壁231上的通孔280的开口面积可以设置成大于等于200mm2。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2)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110);
内锅(120),所述内锅(120)设置在所述煲体(110)中;
蒸笼(130),所述蒸笼(130)设置在所述内锅(120)中,所述蒸笼的主体为由蒸笼壁形成的具有上部开口和内腔的回转体形状,所述蒸笼壁包括第一底壁(131)和第一侧壁,所述回转体的回转母线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底壁(131)的底壁段,以及
蒸盘(140),所述蒸盘(140)支撑在所述内锅中;
其中,所述第一底壁(131)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构造为米不能从所述通孔通过,多个所述通孔阵列排布;所述第一侧壁不具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盘(140)支撑在所述蒸笼(130)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段包括第一弧形段(135),所述第一弧形段(135)朝向所述蒸笼的所述内腔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母线还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一侧壁的侧壁段,所述侧壁段为直壁段(2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母线还包括第二弧形过渡段(234),所述第二弧形过渡段(234)一端与所述直壁段(23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段235连接,所述第二弧形过渡段(234)也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阵列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段(135)的凹陷高度H3满足:0<H3≤2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过渡段(234)的第四高度H4大于所述凹陷高度H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壁(131)上的所述通孔的开口面积大于等于200mm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盘(140)具有呈连续封闭面结构的第二底壁(141)和呈回转体形状的第二侧壁(142),所述第二侧壁(142)的顶部具有多个第一透气孔(15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气孔(150)的开口面积大于等于30mm2。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142)和所述第一侧壁同轴设置,所述第二侧壁(142)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的径向间隙D满足:D≥0.5mm。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的所述内腔具有第一高度H1,所述第二底壁(141)到所述第一透气孔(150)的下边缘具有第二高度H2,所述第一高度H1和所述第二高度H2满足:H2/H1≥0.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18538.3U CN214433609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18538.3U CN214433609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433609U true CN214433609U (zh) | 2021-10-22 |
Family
ID=78107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18538.3U Active CN214433609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433609U (zh) |
-
2020
- 2020-09-30 CN CN202022218538.3U patent/CN2144336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56363U (ja) | 電子レンジ調理用の麺容器 | |
CN21443360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423086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3940440U (zh) | 烹饪器具 | |
CN107041676B (zh) | 加热皿及烹饪器具 | |
CN21423089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4230898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3524805U (zh) | 蒸笼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4433742U (zh) | 蒸笼和烹饪器具 | |
JP3226919U (ja) | 内部ポット、電気炊飯器並びに電気圧力調理器 | |
CN216166827U (zh) | 内锅组件和加热煮饭器 | |
CN214128034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3464706U (zh) | 烹饪附件以及烹饪器具 | |
CN208030945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10019011U (zh) | 蒸笼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6364708U (zh) | 内锅组件和加热煮饭器 | |
CN216221158U (zh) |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6317043U (zh) |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4387238U (zh) | 炸锅组件及空气炸锅 | |
CN216317044U (zh) |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6221155U (zh) | 内锅组件和加热煮饭器 | |
CN216293741U (zh) |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3524855U (zh) | 蒸笼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6166931U (zh) |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6317152U (zh) |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