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67530U - 防护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防护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67530U
CN214267530U CN202023320703.2U CN202023320703U CN214267530U CN 214267530 U CN214267530 U CN 214267530U CN 202023320703 U CN202023320703 U CN 202023320703U CN 214267530 U CN214267530 U CN 214267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mounting hole
support
vehic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207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黎林
梁耀锋
谢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Spe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Spe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207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67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67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675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和一种车辆。其中,防护装置,用于车辆,车辆包括车架,防护装置包括:横梁;支架,支架用于连接横梁和车架,横梁能够安装在支架的不同位置,支架的数量为至少一个。通过支架这一种连接件即可实现横梁与车架的连接,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减少了连接件的使用数量,易于装卸,同时又减轻了防护装置的重量。而且,横梁能够安装在支架的不同位置,从而横梁离地高度可以调节,进而防护装置可以适用于各种车型,易于产品推广,使产品具有普适性。

Description

防护装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前下防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和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前下部防护装置较多采用连接板、连接支架、辅助件与横梁连接,这种结构复杂,且横梁离地高度固定,针对不同车型,整车高度不同,导致前下部防护装置不能通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防护装置,用于车辆,车辆包括车架,防护装置包括:横梁;支架,支架用于连接横梁和车架,横梁能够安装在支架的不同位置,支架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护装置,用于车辆,车辆包括车架。防护装置包括横梁和支架。其中,横梁起到安全缓冲作用。具体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果与对向车辆发生撞击,对向车辆容易冲入车辆的下部,从而对对向车辆人员造成致命伤害。因此在车辆上设置横梁,以缓冲对向车辆的速度,防止对向车辆冲入车辆下部。进一步地,横梁通过与支架的连接可以与车架固定。更进一步地,横梁能够安装在支架上的不同位置,从而横梁离地高度可以调节。本申请中的防护装置,通过支架这一种连接件即可实现横梁与车架的连接,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减少了连接件的使用数量,易于装卸,同时又减轻了防护装置的重量。而且,横梁能够安装在支架的不同位置,从而横梁离地高度可以调节,进而防护装置可以适用于各种车型,易于产品推广,使产品具有普适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防护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支架包括:第一安装孔;横梁包括: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的数量少于第一安装孔的数量;防护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与横梁可拆卸地连接。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支架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在横梁上设置第二安装孔,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从而实现横梁可拆卸地与支架连接;而支架能够与车架连接,从而横梁可以安装在车架上。由于第二安装孔少于第一安装孔,可以选择部分与第二安装孔对应的第一安装孔进行连接。这样,横梁连接在支架上的位置可以调节,进而通过支架的连接,横梁相对于车架的位置也可以调节,从而实现了横梁离地高度可以调节,使得防护装置可以适用于各种车型,易于产品推广,使产品具有普适性。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中,第一连接件为螺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孔。
在该设计中,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孔,从而实现横梁与支架之间是在一个平面上连接,保证了横梁与支架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为横梁提供了牢固的支撑。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支架还包括:第三安装孔;防护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穿过第三安装孔与车架可拆卸地连接。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支架上设置第三安装孔,第二连接件穿过第三安装孔,从而实现支架可拆卸地与车架连接,而横梁能够与支架连接,从而横梁可以安装在车架上。
在一个具体应用中,第二连接件为螺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支架还包括: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上设有第三安装孔。
在该设计中,支架包括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设有第三安装孔,从而实现支架与车架之间是在一个平面上连接,保证了支架与车架之间的连接牢固性,防止防护装置由于自身重力或者车辆振动而脱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连接面与第一连接面固定连接。
在该设计中,第二连接面与第一连接面固定连接,既增强了支架作为连接件的连接强度,又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具体地,第二连接面与第一连接面固定连接,容易实现一体结构,由此支架的力学性能好,进而能够提高第二连接面与第一连接面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满足横梁通过支架一种连接件与车架连接。此外,第二连接面与第一连接面固定连接,提高了支架的整体性,便于批量生产,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易于推广,增强了产品的普适性。另外,第一连接面还可以与第二连接面通过焊接实现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支架还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面,支架本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面。
在该设计中,支架还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面,即支架本体与第一连接面连接,支架本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面,即支架本体与第二连接面连接,从而实现支架本体、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的整体连接,可以形成一体结构。由此,支架的力学性能好,进而能够提高支架本体与第一连接面,支架本体与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满足横梁通过支架一种连接件与车架连接。此外,这种结构提高了支架的整体性,便于批量生产,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易于推广,增强了产品的普适性。另外,支架本体与第一连接面、支架本体与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还可以通过焊接实现连接。当然,由于支架本体与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分别连接,支架本体已为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分别形成支撑,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相交处也可以断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支架本体与第一连接面垂直,支架本体与第二连接面垂直,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垂直。
在该设计中,支架本体与第一连接面垂直,支架本体与第二连接面垂直,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垂直,以形成支架的立体结构。具体地,车架的纵梁一般为水平设置,第二连接面与车架的纵梁连接,以此实现支架在水平方向上与车架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垂直,即第一连接面为垂直设置。第一连接面与横梁连接,由此为横梁在垂直方向上提供一个支撑面。支架本体与第二连接面垂直,即支架本体为垂直设置,支架本体并不占用车架水平方向上的空间,从而使支架整体上结构紧凑,易于装卸。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车辆还包括防护板,支架能够与防护板连接,支架还包括:第四安装孔,第四安装孔设于第一连接面上;第五安装孔,第五安装孔设于支架本体上;防护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穿过第四安装孔与防护板连接;第四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穿过第五安装孔与防护板连接。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第一连接面上设置第四安装孔、在支架本体上设置第五安装孔,第三连接件穿过第四安装孔与防护板连接,第四连接件穿过第五安装孔与防护板连接,从而实现防护板与支架的连接,进而防护板可以通过支架固定至车架上。并且,第四安装孔设于第一连接面上,第五安装孔设于支架本体上,从而实现防护板连接在支架的不同位置,保证了防护板与支架之间的连接牢固性,防止防护板由于自身重力或者车辆振动而脱落。进一步地,通过本申请中的防护装置,还可以实现车辆其他防护装置与车架的连接,即可以实现不同功能装置的高度集成化,使不同功能装置集成的整体系统占用空间小,结构更加紧凑,而且不影响车架本体的构造,便于推广。更进一步地,横梁与车架的安装位置可以调节,由此该集成系统可以适用于各种车型,满足不同车型前下防护与其他防护的需求,具有普适性。
在一个具体应用中,第三连接件为螺栓,第四连接件为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防护装置,防护装置与车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防护装置,防护装置与车架连接,因此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防护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防护装置的支架的一个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防护装置的支架的另一个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防护装置的支架的再一个剖视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横梁,20支架,22第一连接面,222第一安装孔,224第四安装孔,24第二连接面,242第三安装孔,26支架本体,262第五安装孔,30第一连接件,40第二连接件,50第三连接件,60第四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和车辆。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护装置,用于车辆,车辆包括车架,防护装置包括:横梁10;支架20,支架20用于连接横梁10和车架,横梁10能够安装在支架20的不同位置,支架2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护装置,用于车辆,车辆包括车架。防护装置包括横梁10和支架20。其中,横梁10起到安全缓冲作用。具体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果与对向车辆发生撞击,对向车辆容易冲入车辆的下部,从而对对向车辆人员造成致命伤害。因此在车辆上设置横梁10,以缓冲对向车辆的速度,防止对向车辆冲入车辆下部。进一步地,横梁10通过与支架20的连接可以与车架固定。更进一步地,横梁10能够安装在支架20上的不同位置,从而横梁10离地高度可以调节。本申请中的防护装置,通过支架20这一种连接件即可实现将横梁10与车架的连接,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减少了连接件的使用数量,易于装卸,同时又减轻了防护装置的重量。而且,横梁10能够安装在支架20的不同位置,从而横梁10离地高度可以调节,进而防护装置可以适用于各种车型,易于产品推广,使产品具有普适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防护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20包括:第一安装孔222;横梁10包括:第二安装孔(图中未示出),第二安装孔的数量少于第一安装孔222的数量;防护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30,第一连接件30穿过第一安装孔222和第二安装孔与横梁10可拆卸地连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架20上设置第一安装孔222,在横梁上设置第二安装孔,第一连接件30穿过第一安装孔222和第二安装孔,从而实现横梁10可拆卸地与支架20连接;而支架20能够与车架连接,从而横梁10可以安装在车架上。由于第二安装孔少于第一安装孔222,可以选择部分与第二安装孔对应的第一安装孔222进行连接。这样,横梁10连接在支架20上的位置可以调节,进而通过支架20的连接,横梁10相对于车架的位置也可以调节,从而实现了横梁10离地高度可以调节,使得防护装置可以适用于各种车型,易于产品推广,使产品具有普适性。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中,第一连接件30为螺栓。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20包括:第一连接面22,第一连接面2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22。
在这些实施例中,支架20包括第一连接面22,第一连接面2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22,从而实现横梁10与支架20之间是在一个平面上连接,保证了横梁10与支架20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为横梁10提供了牢固的支撑。
实施例二:
如图2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20还包括:第三安装孔242;防护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件40,第二连接件40穿过第三安装孔242与车架可拆卸地连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架20上设置第三安装孔242,第二连接件40穿过第三安装孔242,从而实现支架20可拆卸地与车架连接,而横梁10能够与支架20连接,从而横梁10可以安装在车架上。
在一个具体应用中,第二连接件40为螺栓。
实施例三:
如图2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20还包括:第二连接面24,第二连接面24上设有第三安装孔242。
在这些实施例中,支架20包括第二连接面24,第二连接面24设有第三安装孔242,从而实现支架20与车架之间是在一个平面上连接,保证了支架20与车架之间的连接牢固性,防止防护装置由于自身重力或者车辆振动而脱落。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面24与第一连接面22固定连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面24与第一连接面22固定连接,既增强了支架20作为连接件的连接强度,又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具体地,第二连接面24与第一连接面22固定连接,容易实现一体结构,由此支架20的力学性能好,进而能够提高第二连接面24与第一连接面22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满足横梁10通过支架20一种连接件与车架连接。此外,第二连接面24与第一连接面22固定连接,提高了支架20的整体性,便于批量生产,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易于推广,增强了产品的普适性。另外,第一连接面22还可以与第二连接面24通过焊接实现固定。
实施例四: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20还包括:支架本体26,支架本体26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面22,支架本体26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面24。
在这些实施例中,支架20还包括支架本体26,支架本体26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面22,即支架本体26与第一连接面22连接,支架本体26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面24,即支架本体26与第二连接面24连接,从而实现支架本体26、第一连接面22、第二连接面24的整体连接,可以形成一体结构。由此,支架20的力学性能好,进而能够提高支架本体26与第一连接面22,支架本体26与第二连接面24、第一连接面22与第二连接面24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满足横梁10通过支架20一种连接件与车架连接。此外,这种结构提高了支架20的整体性,便于批量生产,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易于推广,增强了产品的普适性。另外,支架本体26与第一连接面22、支架本体26与第二连接面24、第一连接面22与第二连接面24还可以通过焊接实现连接。当然,由于支架本体26与第一连接面22、第二连接面24分别连接,支架本体26已为第一连接面22、第二连接面24分别形成支撑,第一连接面22与第二连接面24相交处也可以断开。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本体26与第一连接面22垂直,支架本体26与第二连接面24垂直,第一连接面22与第二连接面24垂直。
在这些实施例中,支架本体26与第一连接面22垂直,支架本体26与第二连接面24垂直,第一连接面22与第二连接面24垂直,以形成支架20的立体结构。具体地,车架的纵梁一般为水平设置,第二连接面24与车架的纵梁连接,以此实现支架20在水平方向上与车架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面22与第二连接面24垂直,即第一连接面22为垂直设置。第一连接面22与横梁10连接,由此为横梁10在垂直方向上提供一个支撑面。支架本体26与第二连接面24垂直,即支架本体26为垂直设置,支架本体26并不占用车架水平方向上的空间,从而使支架20整体上结构紧凑,易于装卸。
实施例五: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中,车辆还包括防护板,支架20能够与防护板连接,支架20还包括:第四安装孔224,第四安装孔224设于第一连接面22上;第五安装孔262,第五安装孔262设于支架本体26上;防护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件50,第三连接件50穿过第四安装孔224与防护板连接;第四连接件60,第四连接件60穿过第五安装孔262与防护板连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连接面22上设置第四安装孔224、在支架本体26上第五安装孔262,第三连接件50穿过第四安装孔224与防护板连接,第四连接件60穿过第五安装孔262与防护板连接,从而实现防护板与支架20的连接,进而防护板可以通过支架20固定至车架上。并且,第四安装孔224设于第一连接面22上,第五安装孔262设于支架本体26上,从而实现防护板连接在支架20的不同位置,保证了防护板与支架20之间的连接牢固性,防止防护板由于自身重力或者车辆振动而脱落。进一步地,通过本申请中的保护装置,还可以实现车辆其他防护装置与车架的连接,即可以实现不同功能装置的高度集成化,使不同功能装置集成的整体系统占用空间小,结构更加紧凑,而且不影响车架本体的构造,便于推广。更进一步地,横梁10与车架的安装位置可以调节,由此该集成系统可以适用于各种车型,满足不同车型前下防护与其他防护的需求,具有普适性。
在一个具体应用中,第三连接件50为螺栓,第四连接件60为螺栓。
实施例六: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防护装置,防护装置与车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防护装置,防护装置与车架连接,因此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护装置,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包括:
横梁;
支架,所述支架用于连接所述横梁和所述车架,所述横梁能够安装在所述支架的不同位置,所述支架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第一安装孔;
所述横梁包括:
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
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横梁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
第三安装孔;
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车架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
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上设有所述第三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
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面,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垂直,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二连接面垂直,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防护板,所述支架能够与所述防护板连接,所述支架还包括:
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上;
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
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
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穿过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防护板连接;
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防护板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
车架;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与所述车架连接。
CN202023320703.2U 2020-12-31 2020-12-31 防护装置和车辆 Active CN214267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20703.2U CN214267530U (zh) 2020-12-31 2020-12-31 防护装置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20703.2U CN214267530U (zh) 2020-12-31 2020-12-31 防护装置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67530U true CN214267530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86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20703.2U Active CN214267530U (zh) 2020-12-31 2020-12-31 防护装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675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31169B (zh) 汽车电池安装结构
EP1940655B1 (en) A motor vehicle with a rear end mounted battery box
CN102381268A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KR20190004338A (ko) 차량
CN210000408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JP7062428B2 (ja) 車両用サブフレーム
CN108791167A (zh) 一种用于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充电支架及车体
CN214267530U (zh) 防护装置和车辆
CN111746644A (zh) 一种轻量化车架连接铸造支架
CN101301864B (zh) 用于车辆的拼合式座椅靠背的连接装置
CN204150132U (zh) 一种驾驶室悬置总成
CN211943548U (zh) 一种驾驶室悬置结构
CN206633951U (zh) 一种高防护性汽车防撞保护装置
CN210707276U (zh) 一种汽车减震防撞保险杠
CN202783428U (zh) 一种汽车翼子板的连接件
CN202686538U (zh) 具有后座椅防下潜梁结构的汽车后地板
US6652131B2 (en) Motor vehicle having a lamp unit
CN201756070U (zh) 汽车座椅安装结构
CN214267541U (zh) 保护装置和车辆
CN209776366U (zh) 一种汽车防护结构
CN204775117U (zh) 一种利于行人保护的汽车发动机舱底部结构
CN203381521U (zh) 一种汽车
CN210101671U (zh) 翼子板运输车
CN204210415U (zh) 一种倒车防撞减震装置
CN207157308U (zh) 用于车辆机舱的横梁总成及车辆机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