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2626U - 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2626U
CN214242626U CN202023046910.3U CN202023046910U CN214242626U CN 214242626 U CN214242626 U CN 214242626U CN 202023046910 U CN202023046910 U CN 202023046910U CN 214242626 U CN214242626 U CN 214242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tainless steel
full
worm
automatic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469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正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Xinkuo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Xinkuo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Xinkuo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Xinkuo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469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2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2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26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其技术方案是:包括输送装置和底板,所述底板的四周固定连接有调节壳,所述调节壳内腔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表面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轴心处套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表面啮合有蜗轮。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壳、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蜗杆、蜗轮、螺杆、螺套、移动块和移动柱的配合使用,达到了适用性能高的优点,以解决现有的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适用性能差的问题,可以根据输送线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调节,不会影响输送线的输料效率,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精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
背景技术
不锈钢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腐蚀介质(酸、碱、盐等化学浸蚀)腐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不锈钢精品加工时需要时会用到双轨道式全自动物料输送线。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适用性能差,无法根据输送线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调节,会影响输送线的输料效率,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因此,发明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通过调节壳、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蜗杆、蜗轮、螺杆、螺套、移动块和移动柱的配合使用,以解决现有的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适用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包括输送装置和底板,所述底板的四周固定连接有调节壳,所述调节壳内腔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表面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轴心处套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表面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的轴心处套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柱。
优选的,所述蜗杆的两侧均套接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外侧与调节壳内腔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套接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外侧与调节壳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柱,所述滑柱的顶部与调节壳内腔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调节壳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分别与移动块的外侧和螺套的外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牙一,所述从动齿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齿牙一配合使用的齿牙二。
优选的,所述移动柱的顶部贯穿至调节壳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与输送装置底部的四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壳、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蜗杆、蜗轮、螺杆、螺套、移动块和移动柱的配合使用,达到了适用性能高的优点,以解决现有的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适用性能差的问题,可以根据输送线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调节,不会影响输送线的输料效率,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轴承座,对螺杆起到了转动稳定的作用,增加了螺杆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螺杆在工作使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通过设置安装板,对输送装置起到了固定的作用,防止输送装置在工作使用时出现脱落的问题,增加了输送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板,对滑柱起到固定的作用,这样滑柱在使用时效果更好,避免了滑柱在使用时出现晃动,同时也对滑柱和滑套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轴承座,对蜗杆起到了转动稳定的作用,增加了蜗杆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蜗杆在工作使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通过设置调节壳,对驱动电机起到了保护的作用,解决了长期使用驱动电机时,使灰尘落入驱动电机内,造成驱动电机在工作使用时出现效果不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壳结构右侧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壳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壳结构右侧俯视图。
图中:1、输送装置;2、底板;3、调节壳;4、驱动电机;5、主动齿轮; 6、从动齿轮;7、蜗杆;8、蜗轮;9、螺杆;10、螺套;11、移动块;12、移动柱;13、第一轴承座;14、第二轴承座;15、滑套;16、滑柱;17、滑槽; 18、滑块;19、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照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包括输送装置1和底板2,底板2的四周固定连接有调节壳3,调节壳3内腔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5,主动齿轮5的表面啮合有从动齿轮6,从动齿轮6的轴心处套接有蜗杆7,蜗杆7的表面啮合有蜗轮8,蜗轮8的轴心处套接有螺杆9,螺杆9 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套10,螺套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移动块11,移动块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柱12。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需要对输送装置1 进行调节时,工人通过外置控制器打开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通过主动齿轮5 带动从动齿轮6转动,从动齿轮6通过蜗杆7和第一轴承座13带动蜗轮8转动,通过设置第一轴承座13,对蜗杆7起到了转动稳定的作用,增加了蜗杆7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蜗杆7在工作使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蜗轮8通过螺杆9和第二轴承座14带动螺套10移动,通过设置第二轴承座14,对螺杆9起到了转动稳定的作用,增加了螺杆9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螺杆9在工作使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螺套10通过滑套15和滑柱16带动移动块11移动,移动块11通过滑块18和滑槽17带动移动柱12移动,移动柱12通过安装板19带动输送装置1进行调节,使输送装置1可以适用于各种高度的设备进行输料,增加了输送装置1的适配性能,从而达到了适用性能高的优点,以解决现有的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适用性能差的问题,可以根据输送线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调节,不会影响输送线的输料效率,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参照说明书附图1,该实施例的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包括输送装置1和底板2,底板2的四周固定连接有调节壳3,调节壳3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滑槽17,滑槽1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18,滑块18 的内侧分别与移动块11的外侧和螺套10的外侧固定连接,调节壳3内腔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5,主动齿轮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牙一,从动齿轮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齿牙一配合使用的齿牙二,主动齿轮5的表面啮合有从动齿轮6,从动齿轮6的轴心处套接有蜗杆7,蜗杆7的两侧均套接有第一轴承座13,第一轴承座13的外侧与调节壳3内腔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蜗杆7的表面啮合有蜗轮8,蜗轮8的轴心处套接有螺杆9,螺杆9的顶部和底部均套接有第二轴承座14,第二轴承座14的外侧与调节壳3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螺杆9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套10,螺套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移动块11,移动块1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套15,滑套15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柱16,滑柱16的顶部与调节壳3内腔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滑柱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移动块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柱12,移动柱12的顶部贯穿至调节壳3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9,安装板19的顶部与输送装置1底部的四周固定连接。
实施场景具体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需要对输送装置1进行调节时,工人通过外置控制器打开驱动电机4,通过设置调节壳3,对驱动电机4起到了保护的作用,解决了长期使用驱动电机4时,使灰尘落入驱动电机4内,造成驱动电机4在工作使用时出现效果不好的问题,驱动电机4通过主动齿轮5 带动从动齿轮6转动,从动齿轮6通过蜗杆7和第一轴承座13带动蜗轮8转动,通过设置第一轴承座13,对蜗杆7起到了转动稳定的作用,增加了蜗杆7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蜗杆7在工作使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蜗轮8通过螺杆9和第二轴承座14带动螺套10移动,通过设置第二轴承座14,对螺杆9起到了转动稳定的作用,增加了螺杆9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螺杆9在工作使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螺套10通过滑套15和滑柱16带动移动块11移动,通过设置限位板,对滑柱16起到固定的作用,这样滑柱16在使用时效果更好,避免了滑柱16在使用时出现晃动,同时也对滑柱16和滑套15起到了限位的作用,移动块 11通过滑块18和滑槽17带动移动柱12移动,移动柱12通过安装板19带动输送装置1进行调节,使输送装置1可以适用于各种高度的设备进行输料,增加了输送装置1的适配性能,通过设置安装板19,对输送装置1起到了固定的作用,防止输送装置1在工作使用时出现脱落的问题,增加了输送装置1工作时的稳定性,从而达到了适用性能高的优点,以解决现有的双轨道式不锈钢。

Claims (7)

1.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包括输送装置(1)和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四周固定连接有调节壳(3),所述调节壳(3)内腔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5),所述主动齿轮(5)的表面啮合有从动齿轮(6),所述从动齿轮(6)的轴心处套接有蜗杆(7),所述蜗杆(7)的表面啮合有蜗轮(8),所述蜗轮(8)的轴心处套接有螺杆(9),所述螺杆(9)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套(10),所述螺套(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移动块(11),所述移动块(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柱(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7)的两侧均套接有第一轴承座(13),所述第一轴承座(13)的外侧与调节壳(3)内腔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9)的顶部和底部均套接有第二轴承座(14),所述第二轴承座(14)的外侧与调节壳(3)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1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套(15),所述滑套(15)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柱(16),所述滑柱(16)的顶部与调节壳(3)内腔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柱(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壳(3)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滑槽(17),所述滑槽(1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18),所述滑块(18)的内侧分别与移动块(11)的外侧和螺套(10)的外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牙一,所述从动齿轮(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齿牙一配合使用的齿牙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柱(12)的顶部贯穿至调节壳(3)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9),所述安装板(19)的顶部与输送装置(1)底部的四周固定连接。
CN202023046910.3U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 Active CN214242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46910.3U CN214242626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46910.3U CN214242626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2626U true CN214242626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39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46910.3U Active CN214242626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26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51882B (zh) 一种五轴数控磨床
CN104175197A (zh) 金属板材表面氧化皮打磨去除机
CN110465861B (zh) 一种轨道除锈打磨装置
CN110380007A (zh)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极板加工装置
CN214242626U (zh) 一种双轨道式不锈钢精加工全自动物料输送线
CN110281131A (zh) 一种抛光打磨生产线
CN109623620B (zh) 一种设有供料出料结构的轴承外圈表面处理设备
CN202668298U (zh) 一种双修整器自动磨床
CN218397382U (zh) 一种用于钢铸件加工的去毛刺设备
CN114523335B (zh) 一种数控机床刀具用的收纳保养设备
CN115138901A (zh) 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铣削装置
CN115816211A (zh) 行星式自动去毛刺机
CN206812412U (zh) 一种用于塑料挤出机的冷却水槽
CN108857836A (zh) 一种用于金属制品的抛光设备
CN211660553U (zh) 用于滚丝机的工件清理机构
CN208100020U (zh) 一种监控摄像头固定支架打磨装置
CN209698701U (zh) 一种可旋转的数控龙门磨床用磨头机构
CN208289716U (zh) 一种桶状工件铸造用抛丸清理机
CN209380423U (zh) 双端面通轨磨床
CN111001739A (zh) 具有工件清理功能的滚丝装置
CN206998618U (zh) 一种玻璃磨轮损耗自动补偿装置
CN216827917U (zh) 一种带有高效调节结构的精轧机
CN205363474U (zh) 一种玻璃磨边机中的磨头
CN220971879U (zh) 一种可端磨的钢管抛光机
CN211465746U (zh) 人造板打磨间隙调节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