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0987U - 机舱下护板及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机舱下护板及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0987U
CN214240987U CN202120250308.7U CN202120250308U CN214240987U CN 214240987 U CN214240987 U CN 214240987U CN 202120250308 U CN202120250308 U CN 202120250308U CN 214240987 U CN214240987 U CN 2142409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engine room
lower protective
nacelle
protectiv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5030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佳
徐文斌
董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5030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09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09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09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舱下护板及电动车辆,所述机舱下护板设置有用于冷却风进入机舱下护板内侧的导风结构;将冷却风导入机舱内对机舱内的零部件进行了冷却散热,从而提高了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还提高了各零部件工作时的可靠性、安全性,避免因各零部件工作时的温度过高而提高各零部件的耐温限值,从而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通过将所述机舱下护板安装于电动车辆,不仅降低了电动车辆的整体重量,还提高了电动车辆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

Description

机舱下护板及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舱下护板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机舱下护板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发动机和机舱内的零部件,防止其与路面凸起磕碰,同时能够使汽车底面平整,降低汽车风阻。在增程车的机舱里,相比传统燃油车多了发电机、电机等零部件,导致机舱布置更加紧凑,排气管与周边零部件距离更小,势必会影响零部件的性能与寿命,因此对零部件的耐温限值需要提的更高,会导致零部件成本的增加。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机舱下护板,能够增加机舱内的各零部件的冷却散热,从而提高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机舱下护板,能够增加机舱内的各零部件的冷却散热,从而提高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机舱下护板,所述机舱下护板设置有用于冷却风进入机舱下护板内侧的导风结构。
进一步,所述导风结构至少包括开设于机舱下护板的通风孔。
进一步,所述导风结构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固定设置于机舱下护板并位于通风孔的后侧。
进一步,所述机舱下护板的前侧设置有一凹向机舱下护板内侧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在横向截面呈倒“V”形,包括靠机舱下护板后侧的第一侧板和靠机舱下护板前侧的第二侧板,所述通风孔开设于倒“V”形的凹陷部靠后侧的第一侧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Ⅰ大于第二侧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Ⅱ。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为阶梯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通风孔在水平投影的形状为矩形状。
进一步,所述导风板在横向截面从前到后逐渐升高。
进一步,所述机舱下护板靠通风孔的后侧沿纵向方向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筋Ⅰ,所述导风板为加强筋Ⅰ靠通风孔一侧的侧板。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辆,所述电动车辆安装有所述的机舱下护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机舱下护板及电动车辆,通过在机舱下护板设置导风结构,将冷却风导入机舱内对机舱内的零部件进行了冷却散热,从而提高了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各零部件工作时的可靠性、安全性,避免因各零部件工作时的温度过高而提高各零部件的耐温限值,从而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通过将所述机舱下护板安装于电动车辆,不仅降低了电动车辆的整体重量,还提高了电动车辆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图;
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图,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如图所示,所述前、后分别对应于说明书附图1中的右、左,所述横向为机舱下侧板的长度方向,所述纵向为机舱下侧板的宽度方向,所述竖向为机舱下侧板的高度方向,本实施例中的机舱下护板5,所述机舱下护板5设置有用于冷却风进入机舱下护板内侧的导风结构;通过在机舱下护板5设置导风结构,将冷却风导入机舱下护板内对机舱下护板内的各零部件进行了冷却散热,从而提高了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了各零部件工作时的可靠性、安全性,避免因各零部件工作时的温度过高而提高各零部件的耐温限值,从而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所述机舱下护板内侧在这里为机舱下护板沿竖向的上侧,使得冷却风通过导风结构进入机舱下护板的上侧进行冷却散热,冷却风可由车辆行驶时产生,还可通过设置风机或其它能产生冷却风的装置,在此不再赘述,这里的冷却风通过车辆行驶时产生,在保证冷却风风量足够的情况下,还降低了重量,节约了成本;所述导风结构可为用于冷却风流通进入的通风孔、导向凹槽或其它导风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各零部件的结构及安装位置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结构至少包括开设于机舱下护板的通风孔1;通过采用该通风孔1结构,使得冷却风通过通风孔1流入机舱下护板内侧对各零部件进行冷却散热,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的优点,通过在机舱下护板5设置通风孔1,还降低了机舱下护板5的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还减少了机舱下护板的原材料成本,节约原材料成本。所述通风孔1可开设于机舱下护板前侧或机舱下护板后侧,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在此不再赘述,这里将通风孔开设于机舱下护板前侧,有利于冷却风的进入,从而提高冷却效果;所述通风孔的形状可为矩形、弧形或其它结构形状,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导风结构还可设置导风板、导风槽或其它具有对经通风孔进入机舱下护板内的冷却风进行导向的导风构件,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结构还包括导风板21,所述导风板固定设置于机舱下护板5并位于通风孔1的后侧;通过设置该导风板21对经通风孔1进入机舱下护板内的冷却风进行导向,从而增加冷却风对机舱内的各零部件进行冷却散热的作用,使得对各零部件冷却均匀,避免进入机舱内的冷却风乱窜造成冷却不完全,从而提高了冷却风的冷却效果。所述导风板与机舱下护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可为焊接连接、一体成型制造或其它形式的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导风板可单独设置于机舱下护板或设置于机舱下护板的某个结构上,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舱下护板的前侧设置有一凹向机舱下护板内侧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在横向截面呈倒“V”形,包括靠机舱下护板后侧的第一侧板3和靠机舱下护板前侧的第二侧板4,所述通风孔1开设于倒“V”形的凹陷部靠后侧的第一侧板3;采用该结构设置,不仅能将冷却风经通风孔1进入机舱下护板内,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的优点,采用倒“V”形结构的凹陷部,还具有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机舱下护板工作的可靠性;所述倒“V”形的夹角为钝角,不仅便于加工制造,还有能提高通过通风孔的冷却风的流量;通过将所述第一侧板3设置于靠机舱下护板后侧一侧,并将通风孔1开设于第一侧板3,使得所述第一侧板迎向冷却风流通方向设置,增加了冷却风进入通风孔的进风量,进一步增加了冷却效果;所述凹陷部通过冲压制造形成,这里采用冲压成型制造,不仅便于生产制造,还能机舱下护板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Ⅰ大于第二侧板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Ⅱ;采用该结构设置,能增加通过通风孔的冷却风的进风量,从而提高冷却效果;这里所述夹角Ⅰ为锐角Ⅰ,所述夹角Ⅱ为零度(即第二侧板与水平面平行设置),当然也可将所述夹角Ⅱ设置为锐角Ⅱ(锐角Ⅰ大于锐角Ⅱ即可),这里将所述夹角Ⅱ设置为零度,在有利于冷却风进入通风孔的情况下,还有利于加工制造,便于模具脱模;所述水平面为机舱下侧板安装于车体后的水平面;所述第一侧板3与第二侧板4还可设置用于加强自身结构强度结构的加强筋或其它加强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3为阶梯状结构;通过设置该阶梯状结构,能提高第一侧板3的结构强度,使得冷却风顺畅的通过通风孔1,通时还减少冷却风对第一侧板的冲击;所述阶梯状结构为在横向截面呈阶梯状,包括连接机舱下侧板并沿前侧向上倾斜的第一斜板31、连接第二侧板4并沿后侧向下倾斜的第二斜板33和连接第一斜板31、第二斜板33的平板32构成,当然,还可设置增加阶梯的数量,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二侧板4还设置有用于对第二侧板进行结构加强的加强筋Ⅱ41,从而提高第二侧板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孔1在水平投影的形状为矩形状;采用该矩形状的通风孔,不仅便于对通风孔的加工制造,从而提高加工效率,还能增大通风孔的流通面积,从而增加了冷却风的流入,进而增加冷却效果;当然,所述通风孔的形状还可为圆形、三角形或其它形状,可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水平投影为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21在横向截面从前到后逐渐升高;通过采用该设置,使得将通过通风孔的冷却风导向机舱下护板内的各零部件,同时,还便于加工制造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舱下护板5靠通风孔的后侧沿纵向方向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筋Ⅰ2,所述导风板21为加强筋Ⅰ2靠通风孔1一侧的侧板21;通过设置该结构的加强筋Ⅰ2结构,不仅能对机舱下护板5进行结构加强,还起到了对冷却风的导向作用,还提高了结构紧凑性;所述加强筋Ⅰ在横向截面为三角形,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对靠导风孔一侧的侧板的结构强度,使得导风更加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辆,所述电动车辆安装有所述的机舱下护板5;通过在电动车辆安装所述机舱下护板,在汽车行驶时,冷却风通过机舱下护板的通风孔进入机舱下护板内对机舱内的各零部件进行冷却,提高了电动车辆的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同时还降低了电动车辆的整体重量。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机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下护板设置有用于冷却风进入机舱下护板内侧的导风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至少包括开设于机舱下护板的通风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固定设置于机舱下护板并位于通风孔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下护板的前侧设置有一凹向机舱下护板内侧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在横向截面呈倒“V”形,包括靠机舱下护板后侧的第一侧板和靠机舱下护板前侧的第二侧板,所述通风孔开设于倒“V”形的凹陷部靠后侧的第一侧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Ⅰ大于第二侧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Ⅱ。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为阶梯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在水平投影的形状为矩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在横向截面从前到后逐渐升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舱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下护板靠通风孔的后侧沿纵向方向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筋Ⅰ,所述导风板为加强筋Ⅰ靠通风孔一侧的侧板。
10.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安装有权利要求1-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机舱下护板。
CN202120250308.7U 2021-01-28 2021-01-28 机舱下护板及电动车辆 Active CN2142409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0308.7U CN214240987U (zh) 2021-01-28 2021-01-28 机舱下护板及电动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0308.7U CN214240987U (zh) 2021-01-28 2021-01-28 机舱下护板及电动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0987U true CN214240987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96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50308.7U Active CN214240987U (zh) 2021-01-28 2021-01-28 机舱下护板及电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09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89537B1 (en) Front part of a vehicle body
CN210073961U (zh) 一种电池舱舱门及使用该电池舱舱门的电池舱和车辆
CN214240987U (zh) 机舱下护板及电动车辆
KR101459431B1 (ko) 차량용 쿨링 장치
CN212921117U (zh) 汽车进气导流机构
WO2020238132A1 (zh) 全地形车
CN103043020B (zh) 乘用车车头导流结构
CN214090087U (zh) 一种大型挖掘机动力舱散热降温装置及大型挖掘机
CN203110914U (zh) 乘用车车头进气结构
CN211519426U (zh) 用于车辆的下护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7662657B (zh) 用于车辆的气动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906912U (zh) 一种散热系统和装载机
CN220262909U (zh) 汽车前部导流装置及汽车
CN205632097U (zh) 一种散热器上导风板安装结构
TWI547392B (zh) With the effect of cooling wind guide locomotive
JP2569202B2 (ja) 自動車フロント部の冷却風取入構造
CN220220945U (zh) 底盘总成及车辆
CN216833206U (zh) 一种进气导流装置及车辆
JP2016055751A (ja) 車両のアンダカバー構造
CN114407642B (zh) 一种纯电动车导风板结构
CN216554100U (zh) 摩托车水冷器罩
CN215752671U (zh) 挡泥板组件以及汽车
CN214874625U (zh) 一种发动机下护板及汽车
CN215762120U (zh) 一种用于电子真空泵的防尘罩结构
CN212046866U (zh) 一种商用车护风罩出风导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