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11391U - 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11391U
CN214111391U CN202023143224.8U CN202023143224U CN214111391U CN 214111391 U CN214111391 U CN 214111391U CN 202023143224 U CN202023143224 U CN 202023143224U CN 214111391 U CN214111391 U CN 214111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bushing
outlet
fixing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432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贵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manda Tianji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manda Tianj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manda Tianji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manda Tianj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432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11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11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11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涉及橡胶挤出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头体、固定垫圈、整体芯棒、口模和固定板,机头体的顶部卡设有两个固定垫圈,两个固定垫圈与两个整体芯棒的一端相抵,两个整体芯棒的另一端与两个口模的一端相抵,两个口模的另一端与固定板相抵,固定板与机头体底部螺接固定,两个整体芯棒插设在机头体内。其使用时,金属线从固定垫圈进入,通过整体芯棒最后从口模排出,与此同时,炼化后的熔融橡胶从机头体两侧进入,经过固定垫圈外侧的分流槽挤压,聚集到口模内腔与金属线一起从两对出口排出,从而将橡胶均匀包裹在金属线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有效提升了机头的出线效率,满足了市场的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橡胶挤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
背景技术
机头是挤塑机挤压系统之后的一个后续部件,它利用口模保证了已塑化完毕的熔料能得到所需制品的形状和尺寸,并使得橡胶包裹在金属线芯上。而由于机头需要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来承载整个挤塑机设备的压力,因此在设计机头时,一般一个机头挤出一条线缆,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线缆往往需要长距离暴露在野外环境,因此为了提高线缆的抗拉强度以及耐用性,还需要将多条线芯互相缠绕捻成多股缆芯,那么显然单个机头形成的一条线缆难以满足需要,所以为了提高的挤塑机的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要特提出本发明创造。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通过一个机头可以挤出四条线缆,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单个机头生产效率不足而导致的难以满足市场需要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包括机头体、固定垫圈、整体芯棒、口模和固定板,所述机头体的顶部卡设有两个所述固定垫圈,两个所述固定垫圈与两个整体芯棒的一端相抵,两个所述整体芯棒的另一端套设在两个口模的一端,两个所述口模的另一端与固定板相抵,所述固定板与机头体底部螺接固定,两个所述整体芯棒插设在所述机头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机头体包括机壳、进胶口、芯棒腔和口模腔,所述机头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口模腔,任意一个所述口模腔内设置有一个口模,两个口模腔与两个芯棒腔的底部连通,两个所述芯棒腔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固定垫圈,两个所述固定垫圈螺接固定在机壳顶部,所述机壳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进胶口,两个所述进胶口分别与两个芯棒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整体芯棒包括分流槽、中心孔和芯体,两个所述芯棒腔内插设有两个芯体,所述芯体的轴线处设置有中心孔,所述芯体的外侧设置有分流槽,所述分流槽与进胶口连通,所述固定垫圈经过中心孔与口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口模包括出线嘴、塑胶压缩头、衬套和镶件套,所述中心孔内固定插设有出线嘴,所述出线嘴与塑胶压缩头连通,所述塑胶压缩头卡设在衬套内,所述衬套固定设置在口模腔内,所述衬套的端部设置有镶件套,所述衬套与固定板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出线嘴与塑胶压缩头均设置有两个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芯体、出线嘴和塑胶压缩头上均设置有定位销。
进一步的,还包括水冷通道,所述机壳内设置有水冷通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以往单个机头只设置一个芯棒的方式,转而在机壳内设置有两个芯棒,而每个芯棒连接有一个出线嘴,出线嘴具有两个出口,总共相加可以使单个机头同时在四条金属线上挤塑橡胶,更进一步的,产生的四条金属线缆可以,可以直接捻成一股线缆,相比较现有技术显著提高了产线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单个机头生产效率不足而导致的难以满足市场需要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的整体芯棒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的机头体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的水冷通道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的口模立体图;
图中:1机头体;11机壳;12进胶口;13芯棒腔;14口模腔;2固定垫圈;3整体芯棒;31分流槽;32中心孔;33芯体;4口模;41出线嘴;42塑胶压缩头;43衬套;44镶件套;5固定板;6水冷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包括机头体1、固定垫圈2、整体芯棒3、口模4和固定板5,所述机头体1的顶部卡设有两个所述固定垫圈2,两个所述固定垫圈2与两个整体芯棒3的一端相抵,固定垫圈2可以避免机头体1受到挤压而变形。两个所述整体芯棒3的另一端套设在两个口模4的一端,以便于金属线经过口模4,两个所述口模4的另一端与固定板5相抵,所述固定板5与机头体1底部螺接固定,从而将口模4固定在机头体1上,两个所述整体芯棒3插设在所述机头体1内,从而固定芯棒3 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机头体1包括机壳11、进胶口12、芯棒腔13和口模腔14,所述机头体1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口模腔14,任意一个所述口模腔14内设置有一个口模4,两个口模腔14与两个芯棒腔13 的底部连通,从而便于炼化后的熔融橡胶能从芯棒腔13流入到口模腔14内,从而包裹在金属线上。两个所述芯棒腔13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固定垫圈2,两个所述固定垫圈2螺接固定在机壳11顶部,固定垫圈2的目的在于提高机壳 11的受力面积,防止机壳11由于受力集中而发生变形的问题。所述机壳11 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进胶口12,进胶口12用来通入熔融的橡胶,两个所述进胶口12分别与两个芯棒腔13连通,以便使熔融的橡胶可以通入到口模腔14 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整体芯棒3包括分流槽31、中心孔32和芯体33,两个所述芯棒腔13内插设有两个芯体33,所述芯体33 的轴线处设置有中心孔32,固定垫圈2经过中心孔32与口模4连通。中心孔 32用来导入金属线,所述芯体33的外侧设置有分流槽31,所述分流槽31与进胶口12连通,分流槽31用来导入熔融橡胶,并赋予熔融的橡胶以必要的成型压力,使得熔融的橡胶在塑胶压缩头42内塑化压实。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口模4包括出线嘴41、塑胶压缩头42、衬套43和镶件套44,所述中心孔32内固定插设有出线嘴41,所述出线嘴41与塑胶压缩头42连通,金属线经过出线嘴41后均匀平稳的导入塑胶压缩头42中。所述塑胶压缩头42卡设在衬套43内,所述衬套43固定设置在口模腔14内,并且分流槽通过衬套43与进入到出线嘴41与塑胶压缩头42之间的环隙中,所述塑胶压缩头42的内腔为双锥形,因此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熔融橡胶的压力,从而有利于线缆成型。所述衬套43的端部设置有镶件套44,镶件套44用来与塑胶压缩头42相抵,从而固定塑胶压缩头42的位置,所述衬套43与固定板5相抵以便固定衬套43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出线嘴41与塑胶压缩头42 均设置有两个出口,出口的形状为锥形,由此便于压力聚集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芯体33、出线嘴41和塑胶压缩头42上均设置有定位销。通过设置定位销可以防止芯体33、出线嘴41 和塑胶压缩头42径向转动,从而避免造成线缆的线芯错位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还包括水冷通道6,所述机壳11 内设置有水冷通道6。所述水冷通道6布置在机壳11的两个侧面,以便通过水冷的方式,带走机头的热量,从而加快线缆凝固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其具体使用时,首先使金属线从固定垫圈2通过中心孔32从出线嘴41导出,然后在导出的同时,将炼化过的熔融橡胶经进胶口12导入到分流槽31,经过分流槽31的熔融橡胶压力提升,最终通过出线嘴41与塑胶压缩头42内腔之间的环隙导出,并进一步提升出口压力,使得橡胶均匀包裹在金属线上,从而实现在一个机头上同时产出四条线缆,显著提高机头的产出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坚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单个机头生产效率不足而导致的难以满足市场需要的问题。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头体(1)、固定垫圈(2)、整体芯棒(3)、口模(4)和固定板(5),所述机头体(1)的顶部卡设有两个所述固定垫圈(2),两个所述固定垫圈(2)与两个整体芯棒(3)的一端相抵,两个所述整体芯棒(3)的另一端套设在两个口模(4)的一端,两个所述口模(4)的另一端与固定板(5)相抵,所述固定板(5)与机头体(1)底部螺接固定,两个所述整体芯棒(3)插设在所述机头体(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体(1)包括机壳(11)、进胶口(12)、芯棒腔(13)和口模腔(14),所述机头体(1)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口模腔(14),任意一个所述口模腔(14)内设置有一个口模(4),两个口模腔(14)与两个芯棒腔(13)的底部连通,两个所述芯棒腔(13)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固定垫圈(2),两个所述固定垫圈(2)螺接固定在机壳(11)顶部,所述机壳(11)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进胶口(12),两个所述进胶口(12)分别与两个芯棒腔(13)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芯棒(3)包括分流槽(31)、中心孔(32)和芯体(33),两个所述芯棒腔(13)内插设有两个芯体(33),所述芯体(33)的轴线处设置有中心孔(32),所述芯体(33)的外侧设置有分流槽(31),所述分流槽(31)与进胶口(12)连通,所述固定垫圈(2)经过中心孔(32)与口模(4)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模(4)包括出线嘴(41)、塑胶压缩头(42)、衬套(43)和镶件套(44),所述中心孔(32)内固定插设有出线嘴(41),所述出线嘴(41)与塑胶压缩头(42)连通,所述塑胶压缩头(42)卡设在衬套(43)内,所述衬套(43)固定设置在口模腔(14)内,所述衬套(43)的端部设置有镶件套(44),所述衬套(43)与固定板(5)相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嘴(41)与塑胶压缩头(42)均设置有两个出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33)、出线嘴(41)和塑胶压缩头(42)上均设置有定位销。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冷通道(6),所述机壳(11)内设置有水冷通道(6)。
CN202023143224.8U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 Active CN214111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3224.8U CN214111391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3224.8U CN214111391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11391U true CN214111391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13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43224.8U Active CN214111391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113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89918U (zh) 免调芯电线电缆挤塑机头模具
CN109910262B (zh) 一种双色四分绝缘电缆的三层共挤机头
CN201215746Y (zh) 挤压式电缆护套用模具
CN202473417U (zh) 一种双色线用挤塑模具
CN214111391U (zh) 一种四出位挤出机头
CN214491534U (zh) 一种可调偏心集束电缆或者扁电缆机头
CN105866909B (zh) 一种使用异型光纤松套管的光电缆
CN209999657U (zh) 一种双色四分绝缘电缆的三层共挤机头
CN213166779U (zh) 一种线缆色条挤出模具
CN210061937U (zh) 一种塑料电线电缆挤出成型模具
CN214983001U (zh) 一种中心管式光缆护套的一体式挤塑成型模具
CN212826613U (zh) 一种新型热流道结构
CN211181768U (zh) 预热型仪表电缆整体式绝缘挤出模具
CN209937610U (zh) 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
CN201600965U (zh) 嵌套式电缆单层绝缘或护套挤出模具
CN211891885U (zh) 一种电缆挤塑模具及电缆生产系统
CN211807728U (zh) 一机双出线缆护套挤出机头及机构
CN209521255U (zh) 新型带加热的挤压式挤出模具
CN2596518Y (zh) 一种自定芯的电线电缆挤塑模具
CN206568460U (zh) 简化内螺纹生产模具
CN215434937U (zh) 一种新型免调挤出模具
CN217531701U (zh) 一种“8”字光缆用免调模具
CN211363406U (zh) 一种双层护套共挤模具
CN111516239A (zh) 一种内外嵌合均流式热流道线缆挤出头
CN111516238A (zh) 一种热流道线缆挤出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