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37610U - 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37610U CN209937610U CN201920509956.2U CN201920509956U CN209937610U CN 209937610 U CN209937610 U CN 209937610U CN 201920509956 U CN201920509956 U CN 201920509956U CN 209937610 U CN209937610 U CN 2099376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trusion
- core cable
- hole
- twin
- di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挤出模具挤出的护套层密实度不均匀的技术问题,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进料端开设有至少四个挤出孔,多个挤出孔沿模具本体周向方向呈圆锥形阵列分布,模具本体于多个挤出孔出料口处开设有混合成型腔,混合成型腔进料口的面积大于其出料口的面积,且多个挤出孔出料口沿混合成型腔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模具本体于混合成型腔出料口处开设有稳固腔,模具本体进料端的端面和混合成型腔进料口之间开设有两个穿线孔。该双芯电缆挤出模具,通过多个挤出孔之间的协同作用,使护套层的密实度更均匀,通过混合成型腔和稳固腔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护套层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挤出模具使用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挤出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线电缆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单芯电缆是指在一个护套层内只有一个导体,双芯电缆是指一个护套层内有两个导体。双芯电缆包括两个并排的电缆本体,两个电缆本体的外周面包覆有护套层,防护层的横截面呈“8”形设置。
目前,授权公告日为2015.09.09、授权公告号为CN204632462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橡套电缆的双芯线一次挤出模具,包括模芯和模套,模芯和模套之间设有可供胶流通过的胶流通道,胶流通道包括上胶流通道和下胶流通道;挤出模具的中部设有双孔进线管道,双孔进线管道可同时供两条芯线通过;与上胶流通道连通的进线管道为第一芯线进线管道,与下胶流通道连通的进线管道为第二芯线进线管道;为防止挤出芯线发生粘连,第一芯线进线管道和第二芯线进线管道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隔。该挤出模具,通过对现有单芯生产的模具进行改进,使得改进后的挤出模具可以实现双芯一次挤出生产,但是由于挤出模具上仅仅只有上胶流通道和下胶流通道,使得双芯电缆的护套层挤出密实度不均匀,降低双芯电缆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通过多个挤出孔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双芯电缆的护套层的密实度更均匀,而且通过混合成型腔和稳固腔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护套层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双芯电缆使用的稳定性和寿命,提高了挤出模具使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为进料端、另一端设置为出料端,所述模具本体进料端开设有至少四个挤出孔,多个所述挤出孔沿模具本体周向方向呈圆锥形阵列分布,所述模具本体于多个挤出孔出料口处开设有与其相连通且与双芯电缆相适配的混合成型腔,所述混合成型腔进料口的面积大于其出料口的面积,且多个所述挤出孔出料口沿混合成型腔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所述模具本体于混合成型腔出料口处开设有与其相连通且与双芯电缆相适配的稳固腔,所述模具本体进料端的端面和混合成型腔进料口之间开设有与双芯电缆相适配的两个穿线孔,所述穿线孔沿模具本体长度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挤出模具使用时,双芯电缆的两个电缆本体分别穿过两个穿线孔,且双芯电缆护套层的原料通过挤出孔进入混合成型腔内,原料和电缆本体在混合成型腔内形成双芯电缆,之后进入稳固腔,稳固腔对护套层施加作用力,并提高了护套层的稳定性,通过多个挤出孔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双芯电缆的护套层的密实度更均匀,而且通过混合成型腔和稳固腔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护套层的稳定性和寿命,进而提高了挤出模具使用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成型腔的进料口呈椭圆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混合成型腔的加工更方便,而且使多个挤出孔出料口的加工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固腔和混合成型腔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护套层表面的光滑度,进而提高了挤出模具使用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出孔进料口的面积大于出料口的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套层的原料在挤出孔内进行初步的混合,并增加了原料之间的密实度,进而提高了混合成型腔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挤出模具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具本体进料端的外周面开设有横截面呈圆环形的进料凹槽,所述模具本体于进料凹槽内底面和混合成型腔进料口之间开设有进料孔,进料孔出料口位于相邻两个挤出孔出料口中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孔用于对双芯电缆的标识带原料进行挤出,而且由于进料孔进料口设置在进料凹槽的内底面上,使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或不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挤出模具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孔进料口的面积大于出料口的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标识带的原料在进料孔内进行初步的混合,并增加了原料之间的密实度,进而提高了混合成型腔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挤出模具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具本体进料端的端面开设有带有内螺纹的安装孔,多个所述挤出孔位于安装孔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用于将模具本体进行安装,从而使模具本体的安装和拆卸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具本体出料端的外周面固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外周面呈四边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块的外周面呈四边形,便于将模具本体的取放,从而使模具本体的安装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具本体的外周面固设有外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模具本体的外周面设置外螺纹,不仅实现了模具本体的安装,而且提高了进料凹槽的密闭性,进而提高了模具本体使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具本体进料端的端面固设有第一定位圆环和第二定位圆环,所述第二定位圆环位于第一定位圆环内侧,且多个所述挤出孔进料口位于第一定位圆环和第二定位圆环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出孔位于第一定位圆环和第二定位圆环之间,通过第一定位圆环和第二定位圆环的协同作用,不仅起到定位的作用,而且提高了挤出孔的密闭性,进而提高了模具本体使用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双芯电缆挤出模具,通过多个挤出孔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双芯电缆的护套层的密实度更均匀,而且通过混合成型腔和稳固腔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护套层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双芯电缆使用的稳定性和寿命,提高了挤出模具使用的稳定性。
2、通过在模具本体的进料端开设进料凹槽,并在进料凹槽和混合成型腔之间开设进料孔,进料孔用于对标识带原料进行挤出,而且进料孔能够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或不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挤出模具的实用性。
3、通过在模具本体进料端开设安装孔,在模具本体出料端设置安装块,通过安装孔和安装块之间的协同作用,使模具本体的安装和拆卸更方便。
4、通过在模具本体的外周面设置外螺纹,在挤出孔处设置第一定位圆环和第二定位圆环,提高了进料凹槽、挤出孔的密闭性,进而提高了模具本体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双芯电缆的示意图;
图2是挤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为了表示挤出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为了表示混合成型腔的部分剖视图;
图5是为了表示挤出孔的出料口的部分剖视图;
图6是为了表示进料孔的部分剖视图;
图7是为了表示混合成型腔的进料口的部分剖视图。
图中,1、双芯电缆;11、电缆本体;12、护套层;121、第一护套;122、第二护套;13、标识带;2、模具本体;21、挤出孔;22、混合成型腔;23、稳固腔;24、穿线孔;25、安装孔;26、进料凹槽;27、进料孔;28、定位凹槽;3、定位凸起;4、安装块;5、第一定位圆环;6、第二定位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如图1和图2所示,该挤出工具用于生产双芯电缆1。
如图1所示,双芯电缆1包括两个并排的电缆本体11,两个电缆本体11的轴线平行设置。电缆本体11的横截面呈圆形设置,且两个电缆本体11的直径相等。两个电缆本体11的外周面包覆有护套层12,防护层的横截面呈“8”形设置,护套层12包括第一护套121和第二护套122。第一护套121包覆在其中一个电缆本体11的外周面,第二护套122包覆在剩余一个电缆本体11的外周面。第一护套121、第二护套122的原料相同,第一护套121的横截面、第二护套122的横截面均呈圆环形,且第一护套121靠近第二护套122的一端被两者相交形成的平面切去形成平面,第二护套122靠近第一护套121的一端被两者相交形成的平面切去形成平面,且第二护套122的平面和第一护套121的平面固定连接。第一护套121远离第二护套122的一端开设有横截面呈扇环形的开口,开口处固设有与其相适配的标识带13,标识带13的颜色和第一护套121的颜色不同,标识带13沿其周向方向两端的端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27.7度。
如图2所示,该挤出模具包括模具本体2,模具本体2呈圆柱体型设置。模具本体2沿其轴线方向的一端设置为护套原料的进料端、另一端设置为护套原料的出料端。
如图2和图3所示,模具本体2进料端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十二个挤出孔21,挤出孔21用于对护套原料进行挤出,结合图4和图5所示,十二个挤出孔21沿模具本体2周向方向呈圆锥形阵列分布,且每个挤出孔21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均呈圆形设置,挤出孔21进料口的直径大于出料口的直径。
如图4和图5所示,模具本体2于十二个挤出孔21的出料端开设有混合成型腔22,混合成型腔22用于将护套原料进行混合并使其形成护套。混合成型腔22的进料端呈椭圆形、出料端呈与双芯电缆1相适配的“8”形,且混合成型腔22进料端的面积大于出料端的面积,混合成型腔22的轴线和模具本体2的轴线重合。再结合图7所示,混合成型腔22和十二个挤出孔21相连通,且十二个挤出孔21的出料口沿混合成型腔22周向方向均匀设置。
如图4和图5所示,模具本体2于混合成型腔22的出料端开设有稳固腔23,稳固腔23对成型护套和标识带13起到稳固的作用,稳固腔23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均呈与双芯电缆1相适配的“8”形,即稳固腔23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混合成型腔22的出料口的形状相同,稳固腔23的轴线和模具本体2的轴线重合。稳固腔23和混合成型腔22相连通,且稳固腔23和混合成型腔22的连接处圆滑过渡,稳固腔23的出料口和模具本体2外界相连通。
如图4和图5所示,模具本体2进料端的端面和混合成型腔22的进料口之间开设有与电缆本体11相适配的两个穿线孔24,两个穿线孔24和两个电缆本体11一一对应,穿线孔24对电缆本体11起到限位的作用。穿线孔24的轴线和模具本体2的轴线平行。
如图3和图4所示,模具本体2的进料端的端面开设有安装孔25,安装孔25的横截面呈圆形设置,安装孔25的轴线和模具本体2的轴线重合,且十二个挤出孔21位于安装孔25外侧,且十二个挤出孔21和安装孔25不连通,安装孔25内固设有内螺纹。安装孔25的内周面固设有用于限定安装位置的定位凸起3,且定位凸起3呈圆环形设置。
如图2所示,模具本体2进料端的外周面开设有进料凹槽26,进料凹槽26的横截面呈圆环形设置,结合图6所示,模具本体2于进料凹槽26的内底面和混合成型腔22的进料口之间开设有进料孔27,进料孔27用于对标识带13原料进行挤出,进料孔27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均呈圆形设置,进料孔27进料口的直径大于出料口的直径,再结合图7所示,进料孔27的出料口位于相邻两个挤出孔21的出料口中间,且进料孔27的出料口的直径和挤出孔21的出料口的直径相等。
如图2所示,为了使模具本体2的安装更方便,模具本体2出料端的外周面固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安装块4,安装块4的外周面呈方形设置,且安装块4相邻两个侧面之间的端角设置为圆角。
在挤出模具使用时,双芯电缆1的两个电缆本体11分别穿过两个穿线孔24,且双芯电缆1护套层12的原料通过挤出孔21进入混合成型腔22内,与此同时,标识带13原料通过进料孔27进入混合成型腔22内,护套层12的原料、标识带13的原料、电缆本体11在混合成型腔22内形成双芯电缆1,之后进入稳固腔23,稳固腔23对护套层12、标识带13施加作用力,并提高了护套层12、标识带13的稳定性,通过多个挤出孔21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双芯电缆1的护套层12、标识带13的密实度更均匀,而且通过混合成型腔22和稳固腔23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双芯电缆1的稳定性和寿命,进而提高了挤出模具使用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同时由于进料孔27的进料口设置在进料凹槽26的内底面上,使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或不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挤出模具的实用性。在模具本体2的进料端设置安装孔25,在模具本体2的出料端设置安装块4,使模具本体2的安装和拆卸更方便。
如图2所示,为了使模具本体2的使用更稳定,模具本体2的外周面固设有外螺纹。结合图3和图4所示,模具本体2进料端的端面固设有第一定位圆环5和第二定位圆环6,第二定位圆环6位于第一定位圆环内。第一定位圆环5的外直径和模具本体2的直径相等,第一定位圆环5的内直径大于安装孔25的直径。第二定位圆环6的外直径小于第一定位圆环5的内直径,第二定位圆环6的内直径和安装孔25相等,且挤出孔21的进料口位于第二定位圆环6和第一定位圆环5之间,第一定位圆环5远离模具本体2一端的端面和第二定位圆环6远离模具本体2一端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模具本体2出料端的端面开设有定位凹槽28,定位凹槽28的横截面呈圆形,定位凹槽28的轴线和模具本体2的轴线重合,稳固腔23的出料口位于定位凹槽28内侧。
在模具本体2的外周面设置外螺纹,不仅实现了模具本体2的安装,而且提高了进料凹槽26的密闭性,挤出孔21位于第一定位圆环5和第二定位圆环6之间,通过第一定位圆环5和第二定位圆环6的协同作用,不仅起到定位的作用,而且提高了挤出孔21的密闭性,进而提高了模具本体2使用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包括模具本体(2),所述模具本体(2)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为进料端、另一端设置为出料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2)进料端开设有至少四个挤出孔(21),多个所述挤出孔(21)沿模具本体(2)周向方向呈圆锥形阵列分布,所述模具本体(2)于多个挤出孔(21)出料口处开设有与其相连通且与双芯电缆(1)相适配的混合成型腔(22),所述混合成型腔(22)进料口的面积大于其出料口的面积,且多个所述挤出孔(21)出料口沿混合成型腔(22)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所述模具本体(2)于混合成型腔(22)出料口处开设有与其相连通且与双芯电缆(1)相适配的稳固腔(23),所述模具本体(2)进料端的端面和混合成型腔(22)进料口之间开设有与双芯电缆(1)相适配的两个穿线孔(24),所述穿线孔(24)沿模具本体(2)长度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成型腔(22)的进料口呈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腔(23)和混合成型腔(22)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孔(21)进料口的面积大于出料口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2)进料端的外周面开设有横截面呈圆环形的进料凹槽(26),所述模具本体(2)于进料凹槽(26)内底面和混合成型腔(22)进料口之间开设有进料孔(27),进料孔(27)出料口位于相邻两个挤出孔(21)出料口中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孔(27)进料口的面积大于出料口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2)进料端的端面开设有带有内螺纹的安装孔(25),多个所述挤出孔(21)位于安装孔(25)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2)出料端的外周面固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安装块(4),所述安装块(4)外周面呈四边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2)的外周面固设有外螺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2)进料端的端面固设有第一定位圆环(5)和第二定位圆环(6),所述第二定位圆环(6)位于第一定位圆环(5)内侧,且多个所述挤出孔(21)进料口位于第一定位圆环(5)和第二定位圆环(6)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09956.2U CN209937610U (zh) | 2019-04-15 | 2019-04-15 | 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09956.2U CN209937610U (zh) | 2019-04-15 | 2019-04-15 | 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37610U true CN209937610U (zh) | 2020-01-14 |
Family
ID=69128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509956.2U Active CN209937610U (zh) | 2019-04-15 | 2019-04-15 | 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3761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88937A (zh) * | 2020-10-26 | 2021-02-23 | 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双芯口罩线制造工艺 |
-
2019
- 2019-04-15 CN CN201920509956.2U patent/CN20993761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88937A (zh) * | 2020-10-26 | 2021-02-23 | 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双芯口罩线制造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10262B (zh) | 一种双色四分绝缘电缆的三层共挤机头 | |
US4280801A (en) | Crosshead | |
CN212219212U (zh) | 一种电缆加工用双层共挤机头 | |
US3758247A (en) | Apparatus for making flat cables by extrusion | |
CN209937610U (zh) | 一种双芯电缆挤出模具 | |
CN103600481A (zh) | 一种挤压式模具及其制备异形导体电缆 | |
CN211566881U (zh) | 一种电缆挤出层的挤管式组合模具 | |
CN105301727A (zh) | 一种可防鼠的中心束管式光缆及其制造方法 | |
US6444915B1 (en) | Foldable electric cord arrangement and manufacture | |
CN201998407U (zh) | 一种双层挤出机头 | |
CN102709000A (zh) | 2芯带状电线的制造方法以及2芯带状电线 | |
CN111037879B (zh) | 一种异种材料复合护层挤塑模具及挤塑工艺 | |
CN101546632A (zh) | 双色电线电缆护套挤出模具 | |
CN210061937U (zh) | 一种塑料电线电缆挤出成型模具 | |
CN110014602B (zh) | 可拆卸渐进式直角胶管挤出模预成型段设计方法 | |
CN204936144U (zh) | 一种生产色条松套管的模具 | |
CN203198223U (zh) | 两芯共挤橡皮绝缘线芯挤出模具 | |
CN115431489A (zh) | 一种针管式扁形光电混合缆护套挤出模具 | |
CN217425766U (zh) | 一种扁平式光缆及其注塑模具 | |
CN210082345U (zh) | 一种押出机进胶模具结构 | |
CN113421719A (zh) | 一种中压电缆三层共挤连续挤出生产套模装置及方法 | |
CN118024535B (zh) | 一种薄带连续成型挤出模具 | |
CN102842388B (zh) | 三芯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 |
CN210692219U (zh) | 一种电缆用挤制模具 | |
CN211566880U (zh) | 一种电缆挤出层的挤压式组合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051430 Wujiatun, Luancheng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ijiazhuang Dingniu Cable Co.,Ltd. Address before: 051430 Wujiatun, Luancheng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ijiazhuang Opel Cable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