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88530U - 一种培养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培养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88530U
CN214088530U CN202021179571.3U CN202021179571U CN214088530U CN 214088530 U CN214088530 U CN 214088530U CN 202021179571 U CN202021179571 U CN 202021179571U CN 214088530 U CN214088530 U CN 214088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dish
culture dish
chamber
dish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795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洪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AIWEIFU BIO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en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enb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en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795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88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88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885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生殖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培养皿,包括皿盖和皿主体,所述皿主体的内底面设有加样池,所述加样池外分布有若干下凹的清洗池,所述加样池内分布有若干下凹的培养舱;所述培养舱内形成由上至下收缩的腔体;所述腔体包括位于底部的培育室,以及位于所述培育室上方的引流槽;所述培育室与引流槽为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所述培养皿不仅能够综合单培养和群培养的优势,从而可同时进行一个或多个的配子或合子的培养,并且功能多样、应用场景广泛、液滴大小可控、操作便捷以及易于观察。

Description

一种培养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生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培养皿。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的不孕不育率从2.5%~3%攀升到12.5%~15%,而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数量约为1600万,按12.5%~15%的不孕不育率计算,每年理论上有200~240万新生儿无法出生。体外受精(InVitroFertilization)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英文简称为IVF。由于它与胚胎移植技术(ET)密不可分,又简称为IVF-ET。体外受精(IVF)是作为一种辅助生育手段,可以为不孕不育的夫妇提供怀孕的机会。而在受精(授精)和转移之间,胚胎需要在体外培养2~6天。胚胎的体外培养是模拟胚胎体内的发育模式、环境及营养需求等的过程,主要分为三种方法:单培养、群培养及共培养。研究证明,共培养技术可以改善胚胎的体外培养效果,克服体外发育阻滞,增加发育到囊胚期的胚胎数和提高囊胚的质量;群培养能有效提高胚胎的发育潜能,提高胚胎的种植率;单培养能一一对应的监测胚胎的发育过程。
人类胚胎的体外培养是通过将装有胚胎的培养皿放置于时差培养箱或常规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同时保证培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及洁净度所实现的。胚胎在体外孵育的装置主要是培养皿,培养皿也可以称为载玻片或拖盘,而目前现有的培养皿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常规的培养皿功能单一,只能实现胚胎培养或胚胎清洗,不便于操作;
2.常规的培养皿应用场景单一,即同一培养皿不能做到既适用于时差培养箱,又适用于普通的二氧化碳培养箱;
3.当胚胎数量较多时,传统的单培养需要大量培养皿,显著增加了成本、操作时间和难度;
4.传统的共培养和群培养是在一个培养皿中培养多个配子或合子,存在多组培养液滴因距离较近而粘连的问题,不易于操作;
5.传统的共培养和群培养不能一一对应的监测各胚胎的发育过程,不利于胚胎的选择;
6.液滴的大小难以控制,过大容易使液滴塌陷而散开,过小不能给胚胎提供充足的营养。
中国专利文献CN201720087281.8,申请日20170123,名称为:一种胚胎培养皿,公开了一种胚胎培养皿,包括皿盖、皿主体及培养区域,所述培养区域设置在皿主体内侧底面,所述培养区域由外侧围挡和中间围挡隔成若干个培养小室。
上述专利文献通过在同一个培养皿中形成相互隔离的培养小室,并且限制中间围挡的高度,达到了单一培养皿培养多组胚胎,并且使多组胚胎之间完全隔离,避免相互混淆的效果。但是,多组胚胎的完全隔离,恰恰为共培养的实现带来了困难;并且中间围挡的高度过高,也为液滴大小的控制带来了阻碍。
因此,我们亟需一种能够综合单培养和群培养的优势,从而可同时进行一个或多个配子或合子的培养,并且功能多样、应用场景广泛、液滴大小可控、操作便捷以及易于观察的培养皿。
实用新型内容
本文描述的实施方案的一个目标是克服或减轻上述缺点,综合单培养和群培养的优势,从而可同时进行一个或多个配子或合子的培养,并且功能多样、应用场景广泛、液滴大小可控、操作便捷以及易于观察。
在本文描述的实施方案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培养皿,包括皿盖和皿主体,所述皿主体的内底面设有加样池,所述加样池外分布有若干下凹的清洗池,所述加样池内分布有若干下凹的培养舱。
在该实施方式中,同时设置所述清洗池、加样池和培养舱,使胚胎或卵母细胞可直接在所述培养皿中进行清洗操作,并在清洗后可直接移入所述培养舱,使所述培养皿兼具清洗和培养两种功能。若干所述培养舱的设置,限定了多组培养液滴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其各自的体积大小,达到了控制液滴体积和避免液滴粘连的效果。在进行培养时,在所述加样池中加入培养介质,培养介质在流动作用下进入各培养舱,培养舱之间通过培养介质的流体产生联系,形成共培养体系,保证每个培养舱的培养对象可通过培养介质传递内分泌因子,促进多个培养对象共同发育,从而达到了相互促进各培养舱中的胚胎成长,并且显著提高胚胎质量和囊胚形成率的效果。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培养舱内形成由上至下收缩的腔体。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腔体包括位于底部的培育室,以及位于所述培育室上方的引流槽;优选的,所述培育室与引流槽为一体成型。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引流槽位于所述培育室的左侧。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培育室呈上大下小的空心圆台状,包括培育室底面和培育室壁;优选的,所述培育室壁相对于培育室底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引流槽相对于培育室底面的倾斜角度;更为优选的,所述引流槽相对于培育室底面的倾斜角度为5~15°。
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槽可以起到介质引流作用,同时引流槽与水平面形成一定角度,培养对象通过其形成的倾斜面随着培养介质进入培育室,能够缓冲培养对象进入时的重力撞击作用,同时能够减少培养介质和覆盖介质由于表面张力对培养对象造成的附加压力。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若干所述培养舱呈圆环形均匀分布在所述加样池的内侧,若干所述清洗池呈圆环形均匀分布在所述加样池的外侧。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培养舱的外侧均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培养舱的第一标识;每个所述清洗池的外侧均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清洗池的第二标识。
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所述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目的在于对培养对象进行定位,从而一一对应地监测单个培养对象的清洗和发育效果,能够在降低成本、操作时间和难度的条件下,保留单培养和群培养的优势。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皿主体包括皿底和皿壁;优选的,所述皿底为截圆形;更为优选的,所述皿壁底端向下延伸以使所述皿底下表面内凹。
在该实施方式中,对所述皿底的形状进行限定,使得所述皿主体能够形成一个轴截面,可将其作为患者的身份信息识别区,例如粘贴患者的身份识别标签,从而记录和核对所述培养对象的身份信息;同时,当其被手持或固定于培养箱中时,其稳定性也能得到提高。所述皿底下表面能够与所述皿壁形成凹槽,以防止所述皿底因与其他接触物摩擦而刮花,从而影响胚胎观察。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样池包括加样池底面和加样池壁,所述加样池壁顶端高于所述皿底上表面。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皿底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将所述皿主体与培养箱卡接的若干卡扣;优选的,所述培养箱包括时差培养箱和二氧化碳培养箱;更为优选的,所述卡扣为3个。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培养皿放置于培养箱中时,位于所述皿主体下底面的卡扣能够与培养箱固定,达到了防止所述培养皿出现滑动、震动等现象,从而影响胚胎培养的效果。当所述卡扣为3个时,能够形成三角形结构,从而提高固定时的稳定性;同时,其位置不与所述清洗池重合,以便于在显微镜下对所述清洗池中的胚胎或配子进行观察。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所述卡扣的个数及位置限定,仅仅是为了提高所述培养皿的性能所提供的实施方式之一,而并不代表上述限定是唯一可行的实施方式。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皿盖的下底面设有用于使所述皿盖与所述皿主体之间形成空隙的若干挡件;更为优选的,所述挡件为5个。
在该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皿盖下底面的挡件能够使其盖设在所述皿主体上时形成一定的间隙,从而保证皿主体内外能够进行气体交换,达到了平衡所述培养皿中培养介质的pH和CO2浓度的效果;当所述挡件为5个时,能够保证所述皿盖与皿主体之间的缝隙大小均等。
应当理解的是,该实施方式的重点在于使皿盖能够与皿主体形成空隙,因此能够实现该效果的一切方式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而不仅限于设置挡件。同时,所述挡件可以为圆柱形、正方体形、长方体形或不规则形状等,而无论其为何种形状,其目的均是为了实现上述所提及的相应功能;也就是说,所述卡扣的自身形貌不受到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皿盖的材料为聚苯乙烯,透明度为100%;所述皿体的材料为聚碳酸酯,透明度为88%~100%;所述皿体的表面经亲水工艺处理,其底部经过抛光处理。
应当理解的是,所提及的皿体和皿盖的材质,是为了便于显微镜下观察和摄像机拍照成像,以及利于液体附着形成微滴,而并非对所述皿盖和皿体的材质进行限定,也就是说,其他能够实现上述效果的材质,也可用于本方案中的培养皿。
在本文描述的实施方案的另一方面,提供了该培养皿在培养一个或多个培养对象上的应用,所述培养对象包括胚胎和配子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清洗介质加入所述清洗池中;
S2.将培养介质加入所述加样池中,使其进入培养舱,并通过所述引流槽进入培育室;
S3.将覆盖介质加入所述皿主体中,使其覆盖所述清洗池和加样池;
S4.使步骤S3得到的培养皿在培养箱中平衡过夜或放置12h以上;
S5.将步骤S4得到的培养皿取出,将培养对象置于所述清洗池中进行清洗,随后将其移入所述培养舱中;
S6.将步骤S5得到的培养皿放置于培养箱中,对所述培养对象进行培育。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培养介质包括一步式培养液、卵裂培养液和囊胚培养液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覆盖介质包括体外辅助生殖培养用油、矿物油、石蜡油和胚胎培养用油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培养皿,通过在所述加样池内设置多个培养舱,不仅能够控制液滴体积和避免液滴粘连,而且能够显著提高胚胎质量和囊胚形成率;并且在每个所述培养舱外围设置数字标识,能够对胚胎进行定位,从而一一对应的监测单个胚胎的发育,最终达到了在降低成本、操作时间和难度的条件下,保留单培养和群培养优势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培养皿,通过倾斜设置所述侧壁,不仅利于培养介质进入培养舱,还能避免胚胎因垂直进入而与所述培养舱产生的重力撞击,达到了防止胚胎受到伤害以及提高加液流畅性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培养皿,不仅适用于时差培养箱,同时也适用于普通培养箱。
显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皿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皿盖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皿主体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培养舱的俯视平面图;
图6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培养皿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培养舱的俯视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皿主体的倒置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培养皿的截面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皿主体的局部俯视图;
图11为图9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皿主体;101、皿底;1011、卡扣;102、皿壁;2、加样池;201、加样池底面;202、加样池壁;3、清洗池;301、清洗池底面;302、清洗池壁;303、第二标识;4、培养舱;401、培育室;4011、培育室底面;4012、培育室壁;402、引流槽;403、第一标识;404、腔体;5、皿盖;501、挡件;6、培养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应当根据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来解释。
如本文所用,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举例说明,培养皿6的“顶部”是当培养皿6在正常使用时(例如包含胚胎或配子、培养介质以及覆盖介质时)面向上的培养皿6表面;培养皿6的“底部”是当培养皿6在正常使用时面向下的培养皿6的表面;培养皿6的皿主体1大体上与其延伸轴线正交的边缘表面可以被称为培养皿6的端部;培养皿6的皿主体1大体上平行于其延伸轴线的边缘表面可以称为培养皿6的侧部。
如本文所用,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如本文所用,术语“配子”是指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由生殖系统所产生的成熟性细胞,简称生殖细胞。配子分为雄配子(malegamete)和雌配子(femalegamete)。动物雌配子通常称为卵细胞(ova或egg),动物雄配子称为精子(sperm)。在辅助生殖领域,术语“配子”通常是指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成熟的卵母细胞和精子。初级卵母细胞是卵原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增殖后即将进行减数分裂的卵母细胞。人的初级卵母细胞出生时即已存在,为四倍体细胞。初级卵母细胞,于排卵前36~48h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母细胞,成熟卵细胞呈球形,卵内有卵细胞核,外面是卵细胞膜,表面还有一层胶状膜包绕,称透明带。
如本文所用,术语“胚胎”近似球形,是由被明胶状壳体(称为透明带的非细胞基质)包围的一个或多个细胞(卵裂球)组成。
在某些方面,术语“胚胎”有时可以用于在植入子宫后直到受精后8周的受精配子(卵子),在该阶段变为胎儿。根据该术语,受精配子在植入发生之前有时可以称为前胚胎或受精卵。然而,为了方便起见,术语“胚胎”有时也可以用于包含植入前的受精卵阶段,并且一般地将在本文中遵循该方法。
也就是说,术语“胚胎”在广义上用于涵盖从配子的受精到桑葚胚、囊胚阶段、孵化和植入的所有发育阶段,这意味着其在本文中可以用于表示以下各阶段:受精配子、2-细胞、4-细胞、8-细胞、16-细胞、致密化、桑葚胚、囊胚、扩张囊胚和孵化囊胚,以及以上阶段之间的所有阶段(例如3-细胞或5-细胞)。同时,术语“胚胎”和“受精卵”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
此外,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培养皿6孵育的胚胎可以预先冷冻。例如,胚胎在受精后立即冷冻保存(例如在1-细胞阶段)并且然后解冻;或者,它们可以是新鲜制备的,例如通过IVF或ICSI技术从配子新鲜制备的胚胎。
如上所述,胚胎/配子有时储存/保持在培养皿6中,例如在体外受精(IVF)过程或未成熟卵母细胞培养(IVM)期间。如上所述,用于辅助生殖的培养皿6将包括用于容纳待培养胚胎或配子的多个培养舱4。相应的培养舱4中的胚胎或配子浸没在油层覆盖(覆盖介质)的培养介质中。
实验中培养皿6的可能用于处理来自同一患者或多名患者的多个胚胎,这意味着培养皿6的使用便捷性和设计合理性很重要。基于此目的设计培养皿6,旨在帮助操作人员更好地实现实验总目标,例如减少操作错误的风险(例如胚胎或配子混乱,无法身份识别)、最小化耗材(例如培养用油)的使用和便于胚胎成像分析。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培养皿6主体1的尺寸及高度和培养舱4及清洗池3的定位标识分别进行了设计。
图1~10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皿6在某些情况下的实施方式。
培养皿6包括皿主体1,所述皿主体1可以根据常规技术制造,例如适宜的塑料材料的注射模制。在一些情况下,培养皿6还包括与皿主体1分离的可移除的皿盖5。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皿6而言,重要的不是用于制造培养皿6的具体技术,而是培养皿6的形状和构造。在这方面,用于皿主体1和皿盖5的制造技术和材料大致相同。特别地,培养皿6可以通过注射模制大体透明的聚合物(例如PS和PC)形成。
从图6中可以看出,实例中培养皿6的端部是呈圆弧状,皿主体1正方为轴截面。
培养皿6的侧部与轴截面之间的外角是弧形的。在特定例子中培养皿6的轴截面具有42±0.05mm的长度L,43.8mm左右的特征宽度W(最宽点处)和约10.6mm的高度H。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当前的实现方式来选择培养皿6其他尺寸和形状,从而匹配用于培养皿6孵育和平衡的特定时差培养箱的几何形状。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并且根据实现方式,培养皿6可以具有选自以下特征长度L:10~70mm、20~60mm、30~50mm、40~45mm;和/或选自以下范围的特征宽度W:10~80mm、25~65mm、33~55mm、40~47mm;和/或选自小于或等于以下范围的特征高度H:8mm、6mm、5.5mm和4.5mm等。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培养皿6的总体尺寸不是主要的,并且可以根据当前的实现方式及预期用途进行适应性选择。
参考图1~10,培养皿6用于培养一个或多个配子/合子,例如胚胎或配子。
皿主体1包括用于培育胚胎或配子的16个培养舱4。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培养介质(例如一步式培养液)充满于盛有胚胎或配子的培养舱4中,在使用中单个培养舱4只容纳一枚胚胎或配子。例如,若使用给定的培养皿6对来自患者的12枚胚胎或配子进行培养,则应该在培养皿6中的12个培养舱4中分别放置胚胎或配子,使得12个培养舱4都有胚胎或配子,剩余的4个舱没有胚胎或配子。换言之,在人类辅助生殖过程中,在同一个培养皿6或载玻片中同时培育不同患者的胚胎或配子,或将不同患者的胚胎接收在剩余的培养舱4中进行培育是不常见的,尽管同一个培养皿6中也许还有空余的培养舱4。
另外,虽然在常规使用过程中单个培养舱4只能容纳1枚胚胎或配子,实际上在单独培养舱4也可以容纳培育多个胚胎或配子。虽然在一些实验研究中可能期望将多个胚胎或配子置于同一培养舱4中,以研究多个培养对象所分泌的生长因子对群培养胚胎或配子的相互促进作用,但基于上述研究目的的胚胎或配子放置情形是不必要的。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培养皿6技术的不足,同时基于现有技术人员的研究考虑,培养舱4排列布置呈圆环,中部形成加样池2,加样池2与各培养舱4通过加样池2中添加的培养介质互相连通,胚胎或配子置于独立的培养舱4中,保证一个舱位只容纳1枚胚胎或配子,培养舱4中胚胎或配子分泌的营养代谢物(例如生长因子)通过加样池2中的培养介质传递/扩散,营养分泌物得到有效分享和交换,实现技术人员群培养的目的,同时给予了胚胎和配子充分的营养和宽裕的生长发育空间。技术人员或胚胎学家对胚胎或配子进行显微镜下成像或摄像机下拍照的操作也变得方便,成像效果也更清晰,避免了胚胎重叠或胚胎重影,同时由于群培养中可能出现一个或多个胚胎或配子的坏死对健康胚胎所产生的有害影响,也可通过移弃独立培养舱4中的坏死胚胎或配子得到有效避免。
在该种实施方式中,16个培养舱4呈圆环形均匀分布于加样池2的外围,相邻培养舱4壁直接的距离相等,但不同培养舱4距离培养皿6的端部和侧部的距离不尽相同。同一培养皿6中培养舱4形状相同,大小尺寸一致。
目前,技术人员在胚胎或配子转移操作中存在通过培养舱4的位置和形状对每一枚胚胎和配子进行识别和定位难度很大的问题,现有培养皿6设计通常是通过培养舱4与皿主体1端部或侧部的相对位置作参照标准,进行记忆识别,但操作人员面对的是数量较多的胚胎或配子,这无疑给操作人员增加了记忆负担,同时胚胎或配子的精准定位难以得到保证。现有的另一种培养皿6设计解决方案是在培养舱4的底部进行数字标识进行胚胎或配子识别和定位,这虽然解决了胚胎定位和识别的问题,但在培养舱4底部进行数字标识会影响光透过底面的效果以及底面的表面平整度,同时对显微镜下观察产生遮挡,从而影响生殖细胞镜下成像效果。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辅助生殖领域操作人员的使用需求,进行培养皿6的创造性设计。培养舱4的定位不依靠每个培养舱4距离端部和侧部的位置进行识别,同时为避免标识对胚胎观察和孔的表面平整度产生影响,针对每个培养舱4在其外围边缘设置一一对应的第一标识403(阿拉伯数字),并按顺时针排列,使得每一个培养舱4都可由外围的阿拉伯数字进行清晰定位识别,上述效果可以在图10中看到。
在该种实施方式中,培养舱4沿长端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培养舱4整体呈马蹄形,具体构造详见图7。培养舱4的底面呈经典圆面,半径为0.15mm;培养舱4底面至开口端的垂直距离为1mm,即培养舱4的深度为1mm;培养舱4开口端的最大宽度为1mm,培养舱4的长度为2.5mm。培养舱4的底面经表面抛光处理,避免由于表面平整度过低而对入射光源产生折射或散射现象,从而影响对培养对象的成像观察。在图11中,培养舱4内形成由上至下收缩的腔体404,腔体404包括位于底部的培育室401,以及位于培育室401上方的引流槽402,培育室401和引流槽402为一体成型;培育室401呈上大下小的空心圆台状,包括培育室底面4011和培育室壁4012;引流槽402底端与所述培育室壁4012顶端连接。培育室401是培养对象(例如胚胎或配子)在培育期间放置的地方。培育室底面4011的特征宽度/直径设定为毫米级,例如0.3mm左右。对培养舱4底板的宽度限定是出于对培养对象(例如胚胎或配子)大小的考虑,通常胚胎或配子大小在数十微米到200μm之间,培育室401空间大小可以根据培养对象的移动空间大小进行合理限定,应尽可能避免培养对象发生相对移动,同时保证培育室401空间内的培养介质充分满足培养对象的生长需要。引流槽402位于培育室401的左侧,其底端呈平整倾斜的平面,与培育室壁4012之间形成一定夹角,该夹角可以选自以下特征角度:120°、130°;150°。在图7中,引流槽402的宽度从培养舱4左侧端部向培育室401方向逐渐变窄,同时引流槽402与培育室底面4011形成一定范围的特征性夹角:5°~15°、7°~14°、9°~12°,该夹角的倾斜度使得引流槽402形成一定坡度,促进加样池2中的培养介质(例如一步式培养液)通过引流槽402到达培育室401,同时引流槽402的坡度使得操作人员在转移或放置胚胎或配子时更加便利,即胚胎或配子能够通过引流槽402缓慢进入培育室401,避免胚胎或配子由于重力作用直接垂直进入培育室401时产生撞击,从而避免破坏胚胎或配子结构功能。
培养皿6主体1由皿底101,以及垂直围设在皿底101边缘并与皿底101连接的皿壁102组成;皿底101的上表面设置有1加样池2和8个下凹的清洗池3。8个清洗池3呈圆环形均匀分布在加样池2的外侧,并且关于垂直轴大致圆形对称,每个清洗池3的深度大约为0.25~0.5mm,直径约为9mm,并且均可容纳15~31mm3的清洗介质,相邻清洗池3端部间的距离约为2mm。将胚胎或配子置于清洗池3中可充分清洗去除胚胎或配子中的有害物质,为后期在培养舱4中的培养做前期准备。
加样池2包括加样池底面201,以及围设在加样池底面201边缘并与加样池底面201连接的加样池壁202,加样池底面201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16个下凹并呈圆环形均匀分布的培养舱4。
培养皿6在使用时,皿主体1还需要在胚胎或配子以及培养介质上方保持一定量的覆盖介质,即微滴培养技术。因此,需在包含胚胎或配子以及培养介质的加样池2上方覆盖介质(例如胚胎培养用油),以形成覆盖层;该覆盖介质比培养介质的相对密度更小,并且为疏水性物质,不与培养介质混合。覆盖介质位于培养介质和培养皿6周围的环境之间,为胚胎或配子生长发育提供保护屏障,有利于保持培养介质pH值、渗透压及湿度的稳定性、防止培养介质环境受污染、防止培养介质水分蒸发以及减少培养介质的使用量。其中,覆盖介质(例如胚胎培养用油)通常是透明的。
如图1所示,皿盖5内部的几何形状在水平横截面中可选择性地与皿主体1上端面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匹配,使得皿盖5与皿主体1相配合。皿盖5的高度约为5mm,皿盖5中心有一个环形区域,即胚胎或配子培养观察区,申请人发现,当对胚胎或配子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观察区能够对胚胎或配子所在的大致范围进行限定,这自然有助于观察者快速锁定观察目标,缩短搜寻培养对象的时间。
如图6所示,皿盖5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需要比皿主体1更宽;也就是说,当皿盖5与皿主体1相结合时,皿盖5可以将皿主体1上端的开口部完全遮盖。同时,皿主体1和皿盖5并非圆柱形,而是截圆柱形,即皿底101为截圆形;并且皿盖5和皿主体1的轴截面与柱状环面之间以一定弧度的弧面过渡,避免两面直接接触形成尖锐的角。这意味着当操作者通过其侧部手持培养皿6时,可通过食指和拇指环握培养皿6,轴截面的存在加强了持握培养皿6的稳定性,减小了脱落的风险;弧面的存在避免了形成的锐角使手指产生划伤或锥痛的风险。
皿盖5可阻止培养皿6外面的污染物(如粉尘或颗粒)进入皿主体1中。皿盖5与皿主体1之间存在约1.1mm的间隙,该间隙是通过皿盖5的下表面设置的若干挡件501与皿主体1顶端接触所产生的。培养箱中的气体(例如CO2或氧气)可通过间隙自由进入皿主体1内部进行气体交换,由于胚胎体外培养的培养介质含有碳酸氢盐组分,当CO2通过间隙进入培养介质中时,可与碳酸氢盐形成碳酸盐缓冲对,达到快速平衡培养介质pH的作用。
在图8中,皿主体1包括皿底101和皿壁102,皿底101和皿壁102共同限定了培养皿6的体积大小。皿壁102底端向下延伸,使得所述皿底101的下表面内凹,所述内凹部位的深度为1.1mm;当培养皿6放置在培养箱中时,皿主体1将皿壁102的底端作为支撑点,使皿底101处于悬空状态,避免皿底101在培养皿6的放置或移动过程中被刮花或磨损,同时能够减小沾染指纹或其他污损所造成的散射和/或影印,从而影响培养对象的成像观察。若干培养舱4呈均匀分布在加样池2的内侧,呈圆环形排列。使其在皿底101的下表面形成一个圆环形环面,该环面经过抛光处理,平整度均一,在光线通过环面时,不会改变光线的原有路径,利于聚焦成像。皿底101的下表面设有3个卡扣1011,其连线形成三角形状。当培养皿6置于培养箱中时,卡扣1011能够与培养箱中对应的卡槽相嵌合,使培养皿6固定在培养箱中,从而能够避免培养皿6震动或在培养箱中移动,影响胚胎或配子的生长发育。
在图10中,培养舱4设置在所述皿底101的中部,呈圆环形均匀分布在加样池底面201的上表面。皿主体1的材料为PC。在图9中,加样池2包括加样池底面201和加样池壁202,加样池壁202的顶端高于皿底101的上表面;加样池2的直径约为10mm,加样池2的深度为2.4mm。应当理解的是,加样池2的总体尺寸和几何形状不是主要的,并且可以根据当前的实现方式来选择,例如根据容纳在加样池2内的培养舱4的数量和排列布置进行适应性调整。若干培养舱4均设置在加样池底面201的上表面,在培养期间,培养介质充满或部分填充加样池2,使其在不同培养舱4之间流通。换言之,在加样池2中添加培养介质不仅可以在不同培养舱4之间建立联系,还可以在同一时间将培养介质填充多个培养舱4,缩短单一培养舱4添加培养介质所需的操作时间,减少污染风险。其中,填充在培养舱4中的培养介质的液面与培养舱4的顶端在同一水平面上,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培养介质的表面可以低于或高于培养舱4的顶面。
在图9中,若干清洗池3均呈圆盆状,且设置在皿底101的上表面中;清洗池3可以是额外添加在皿底101上的部件,也可以与皿底101一体成型。清洗池3的最大直径为7.8mm,深度为1mm。清洗池3包括清洗池底面301和清洗池壁302,清洗池3从上至下由外向内收缩,清洗池壁302相对于清洗池底面301的倾斜角度为15°、30°或45°,该倾斜角度有助于操作者识别清洗介质(例如磷酸缓冲液或配子缓冲液的)的水平页面,同时能够减少所需清洗介质的添加量。在图10中,每个清洗池3的外围均设有第二标识303(英文字母),每个字母标识与每个清洗池3一一对应,从而便于在清洗过程对培养对象进行定位识别。
若干清洗池3呈均匀分布在加样池2的外侧,呈圆环形排列。若干培养舱4呈圆环形均匀分布在加样池2的内侧,使得操作者可在环形360°中从各个角度将胚胎或配子移取至清洗池3中进行清洗,并置于就近的培养舱4中进行培养,无需因为操作者的操作习惯不同(例如有的用户习惯左手操作胚胎,有的用户习惯右手操作胚胎),而对清洗和培养两个步骤的操作方位进行调整。
除了培养皿6的上述特征之外,培养皿6外部还有各种显著特征方便其使用。例如,培养皿6呈大体圆柱状或盆状,可稳定置于配套使用的时差培养箱中培养,也可以稳定置于普通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培养皿6的通用性有助于拓宽培养皿6的使用场景(例如有的实验室未配备配套的时差培养箱,同样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培养皿6)。克服现有培养皿6只能用于单一场景的情况(例如只能用于时差培养箱或只能用于二氧化碳培养箱)。同时培养皿6的正面为一轴截面,可作为患者信息标识区或患者信息识别系统粘贴区。这是皿主体1的平整部分,可以书写(粘贴)患者信息识别标签或者患者一对一核对系统芯片,便于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对胚胎或配子的身份信息进行识别,避免操作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将移植的胚胎与亲本错误配对,避免出现伦理问题。
如上所述培养皿6的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可以修改上述各种示例性的尺寸和几何配置。例如,培养皿6的整体形状大小可以根据所配套的培养箱装置来选择。此外,上述例子中皿底101上表面的培养舱4的布置个数集中在16个,但培养舱4的数量和空间布置对于不同需求来说,实现方式可以是不同的。同时将领会上述实施例中培养皿6集中用于胚胎或配子的培养,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的其他实施例,培养皿6也可用于培养其他对象。还将领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培养皿6可以包含上述培养皿6的部分或全部特征,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各种特征是独立且有益的。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培养皿6可以设置成具有上述类型设计的培养舱4,但培养皿6可以不包括加样池2,即培养舱4独立使用也能达到培养效果。综上所述,将领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适当组合,并且在功能上相对独立的特征可以在一些实施例中进行局部或全部结合。

Claims (15)

1.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皿盖(5)和皿主体(1),所述皿主体(1)的内底面设有加样池(2),所述加样池(2)外分布有若干下凹的清洗池(3),所述加样池(2)内分布有若干下凹的培养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舱(4)内形成由上至下收缩的腔体(4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404)包括位于底部的培育室(401),以及位于所述培育室(401)上方的引流槽(4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室(401)与引流槽(402)为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室(401)呈上大下小的空心圆台状,包括培育室底面(4011)和培育室壁(40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室壁(4012)相对于培育室底面(4011)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引流槽(402)相对于培育室底面(4011)的倾斜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402)相对于培育室底面(4011)的倾斜角度为5~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培养舱(4)呈圆环形均匀分布在所述加样池(2)的内侧,若干所述清洗池(3)呈圆环形均匀分布在所述加样池(2)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培养舱(4)的外侧均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培养舱(4)的第一标识(403);每个所述清洗池(3)的外侧均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清洗池(3)的第二标识(30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主体(1)包括皿底(101)和皿壁(10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底(101)为截圆形,所述皿壁(102)底端向下延伸以使所述皿底(101)下表面内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池(2)包括加样池底面(201)和加样池壁(202),所述加样池壁(202)顶端高于所述皿底(101)上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底(101)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将所述皿主体(1)与培养箱卡接的若干卡扣(101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包括时差培养箱和二氧化碳培养箱。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盖(5)的下底面设有用于使所述皿盖(5)与所述皿主体(1)之间形成空隙的若干挡件(501)。
CN202021179571.3U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培养皿 Active CN214088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79571.3U CN214088530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培养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79571.3U CN214088530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培养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88530U true CN214088530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17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79571.3U Active CN214088530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培养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885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7401A (zh) * 2020-06-23 2021-09-03 成都艾伟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培养皿及其应用
CN113913294A (zh) * 2021-10-08 2022-01-11 南京优而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能诱导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方法及其培养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7401A (zh) * 2020-06-23 2021-09-03 成都艾伟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培养皿及其应用
CN113913294A (zh) * 2021-10-08 2022-01-11 南京优而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能诱导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方法及其培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24854B2 (ja) 細胞培養容器
CN214088530U (zh) 一种培养皿
JP6344461B2 (ja) 細胞培養容器
CN111793562A (zh) 一种培养皿及其应用
CN106255744B (zh) 培养皿
JP2006280298A (ja) 細胞培養用容器
CN105378051A (zh) 用于培养细胞的结构件
US20100015697A1 (en) Micro-fluidic cell manipulation and holding device
JP2015029431A (ja) 細胞培養容器
US20240034968A1 (en) Cell Culture Plate,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Use
US20210017483A1 (en) Cell culture receptacle
KR101075032B1 (ko) 세포 배양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세포 배양장치
CN114874901B (zh) 一种介质承载容器及介质的培养方法
JP2014090692A (ja) 細胞培養容器および細胞観察方法
CN206418141U (zh) 一种胚胎培养皿
JP2016013079A (ja) 細胞培養容器
US11827872B2 (en) Cell culture microdevice
RU2809541C1 (ru) Микро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ультивирования клеток
CN215517466U (zh) 一种培养舱及培养皿
WO2024086879A1 (en) Single cell handling device
CN219279916U (zh) 用于类器官培养的容器
JP6244747B2 (ja) 特定の配列のマイクロウェルを有する細胞培養容器
CZ301758B6 (cs) Zpusob pridávání, odstranování nebo výmeny kapalného média pri kultivaci biologických bunek a kultivacní zarízení
Kikuchi et al. Live-cell imaging of mouse preimplantation embryos using a simple closed glass capillary method
KR101536523B1 (ko) 면역염색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4

Address after: 610200 floor 3-4, building A2, No. 916, Tiangong Avenue, Xinxing street, Tianfu new area,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CHENGDU AIWEIFU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Unit 904, unit 3, building 1, dabaihui life and Health Industrial Park, 2028 Shenyan Road, Tiandong community, Haishan street, Yan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ienbo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