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17466U - 一种培养舱及培养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培养舱及培养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17466U
CN215517466U CN202121371223.0U CN202121371223U CN215517466U CN 215517466 U CN215517466 U CN 215517466U CN 202121371223 U CN202121371223 U CN 202121371223U CN 215517466 U CN215517466 U CN 215517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drainage groove
chamber
cabin
biological tiss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712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裕炉
林泽洪
贾晓伟
侯国宾
戴甄
严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Aiweifu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Aiweif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Aiweifu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Aiweif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712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17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17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174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培养舱及培养皿,涉及生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一种培养舱,包括培养舱本体,培养舱本体竖向设置有用于容纳生物组织的培育室,培养舱本体一侧还设有引流槽,引流槽由培养舱本体顶端向下倾斜延伸至培育室。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将生物组织和/或培养介质注入到引流槽内,或者是将滴管向引流槽倾斜,由于引流槽由培养舱本体顶端向下倾斜延伸至培育室,使得生物组织从引流槽缓慢滑至培育室内,生物组织在进入培育室的过程中沿培育室壁缓慢滑至培育底部,避免产生气泡。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在生物组织注入培养舱时产生气泡,从而使生物组织能够下沉至培养舱的底部,确保生物组织的培养和观察能够正常进行。

Description

一种培养舱及培养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培养舱及培养皿。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的不孕不育率从2.5%~3%攀升到12.5%~15%,而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数量约为1600万,按12.5%~15%的不孕不育率计算,每年理论上有200~240万新生儿无法出生。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英文简称为IVF。由于它与胚胎移植技术(ET)密不可分,又简称为IVF-ET。
现有人类胚胎的体外培养是通过将装有胚胎的培养皿放置于时差培养箱或常规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同时保证培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及洁净度所实现的。胚胎在体外孵育的装置主要是培养皿,在培养皿底部圆周均布有多个培养舱,在培养时胚胎放置在培养舱内。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由于现有的培养舱竖向设置,只能通过滴管竖向将胚胎或配子注入到培养舱中,在胚胎或配子下滑的过程中,容易在培养舱内产生气泡,致使胚胎或配子难以沉入培养舱底部,而影响胚胎或配子的培养和观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在将胚胎或配子注入培养舱内时容易产生气泡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培养舱,能够避免在生物组织注入培养舱时产生气泡,从而使生物组织能够下沉至培养舱的底部,确保生物组织的培养能够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培养舱,包括培养舱本体,所述培养舱本体竖向设置有用于容纳生物组织的培育室,所述培养舱本体一侧还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由所述培养舱本体顶端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培育室。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将生物组织注入到培育室的过程中,可将生物组织和/或培养介质注入到引流槽内,或者是将滴管向引流槽倾斜,由于引流槽由培养舱本体顶端向下倾斜延伸至培育室,使得生物组织从引流槽缓慢滑至培育室内,实现从培育室侧面注入生物组织,同时生物组织在进入培育室的过程中沿培育室壁缓慢滑至培育室底部。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在生物组织注入培养舱时产生气泡,从而使生物组织能够下沉至培养舱的底部,确保生物组织的培养和观察能够正常进行。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培育室由上至下逐渐缩小,使得培育室侧壁由引流槽末端向培育室底部倾斜,使得生物组织从引流槽缓慢滑至培育室内、再沿培育室壁缓慢滑至培育底部,以经两段倾斜的舱壁滑至培育室底部,相对于采用滴管将生物组织垂直滴入培育室底部,能够避免生物组织由于重力作用直接垂直落至培育室底部产生冲击,避免生物组织的结构功能产生损坏。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培育室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以便于培养舱的生产和加工。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槽槽底两端均位于所述培养舱本体内,以防止在添加培养介质时培养介质溢出引流槽。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培育室侧壁相对于所述培育室底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引流槽槽底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培养室底面的倾斜角度,以在防止生物组织由于重力作用直接垂直落至培育室底部产生冲击的同时,提高生物组织滑入培育室底部的效率。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槽槽底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培育室底面的倾斜角度为5°-15°,以确保生物组织能够沿所述引流槽长度方向滑动的同时减小生物组织进入培育室时的初速度。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培育室侧壁与所述引流槽槽底长度方向的夹角为120°-150°,以确保生物组织经过引流槽引流后能够沿培育室侧壁滑动。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培育室底部经抛光处理,避免由于培育室底部表面平整度过低而对入射光源产生折射或散射现象,而影响对生物组织的成像观察。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培养舱本体关于所述引流槽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以确保生物组织能够沉入培育室底面的中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培养皿,包括皿体,所述皿体的皿腔底部设置有上述的培养舱本体,以避免在生物组织注入培养皿时产生气泡,从而使生物组织能够下沉至培养的底部,确保生物组织的培养和观察能够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培养舱本体设置有引流槽,且引流槽由培养舱本体顶端向下倾斜延伸至培育室,可将生物组织和/或培养介质注入到引流槽内,或者是将滴管向引流槽倾斜,使得生物组织从引流槽缓慢滑至培育室内,实现从培育室侧面注入生物组织,同时生物组织在进入培育室的过程中沿培育室壁缓慢滑至培育室底部;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在生物组织注入培养舱时产生气泡,从而使生物组织能够下沉至培养舱的底部,确保生物组织的培养和观察能够正常进行。
2、本实用新型的培育室由上至下逐渐缩小,使得培育室侧壁由引流槽末端向培育室底部倾斜,使得生物组织从引流槽缓慢滑至培育室内、再沿培育室壁缓慢滑至培育底部,以经两段倾斜的舱壁滑至培育室底部,相对于采用滴管将生物组织垂直滴入培育室底部,能够避免生物组织由于重力作用直接垂直落至培育室底部产生冲击,避免生物组织的结构功能产生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培养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培养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00-皿体,110-培养舱本体,111-培育室,112-引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向”、“纵向”、“侧向”、“水平”、“内”、“外”、“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开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结合图2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培养舱,包括培养舱本体110,所述培养舱本体110竖向设置有用于容纳生物组织的培育室111,所述培养舱本体110一侧还设有引流槽112,所述引流槽112由所述培养舱本体110顶端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培育室111。
结合图2和图5,所述培育室111由上至下逐渐缩小,使得培育室111侧壁由引流槽112末端向培育室111底部倾斜,使得生物组织从引流槽112缓慢滑至培育室111内、再沿培育室111壁缓慢滑至培育底部,以经两段倾斜的舱壁滑至培育室111底部,相对于采用滴管将生物组织垂直滴入培育室111底部,能够避免生物组织由于重力作用直接垂直落至培育室111底部产生冲击,避免生物组织的结构功能产生损坏。
优选的,所述培育室111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以便于培养舱的生产和加工。
优选的,所述引流槽112槽底两端均位于所述培养舱本体110内,以防止在添加培养介质时培养介质溢出引流槽112。
结合图4,所述培育室111侧壁相对于所述培育室111底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引流槽112槽底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培养室底面的倾斜角度,以在防止生物组织由于重力作用直接垂直落至培育室111底部产生冲击的同时,提高生物组织滑入培育室111底部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引流槽112槽底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培育室111底面的倾斜角度为5°-15°,或者是7°~14°、9°~12°,以确保生物组织能够沿所述引流槽112长度方向滑动的同时减小生物组织进入培育室111时的初速度。
优选的,所述培育室111侧壁与所述引流槽112槽底长度方向的夹角为120°-150°,如120°、130°、150°,以确保生物组织经过引流槽112引流后能够沿培育室111侧壁滑动。
优选的,所述培育室111底部经抛光处理,避免由于培育室111底部表面平整度过低而对入射光源产生折射或散射现象,而影响对生物组织成象的成像观察。
优选的,所述培养舱本体110关于所述引流槽112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以确保生物组织能够沉入培育室111底面的中部。
培育室111空间大小根据培养对象(生物组织)的移动空间大小进行合理限定,应尽可能避免培养对象发生相对移动,同时保证培育室111空间内的培养介质充分满足培养对象(生物组织)的生长需要。
针对于人体胚胎或配子的培养,培养舱本体110整体呈马蹄形,培养舱本体110的底面呈经典圆面,半径为0.15mm;培养舱本体110底面至开口端的垂直距离为1mm,即培养舱本体110的深度为1mm;培养舱本体110开口端的最大宽度为1mm,培养舱本体110的长度为2.5mm。培养舱本体110内形成由上至下收缩的腔体,腔体包括位于底部的培育室111,以及位于培育室111上方的引流槽112,且培育室111和引流槽112为体成型。培育室111底面的特征宽度/直径设定为微米级,例如0.3mm左右。对培养舱110底部的宽度限定是出于对培养对象大小的考虑,通常胚胎或配子大小在数十微米到200μm之间,以使得培养舱110底部只能容纳一个培养对象。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在将生物组织注入到培育室111的过程中,可将生物组织和/或培养介质注入到引流槽112内,或者是将滴管向引流槽112倾斜,由于引流槽112由培养舱本体110顶端向下倾斜延伸至培育室111,使得生物组织从引流槽112缓慢滑至培育室111内,实现从培育室111侧面注入生物组织,同时生物组织在进入培育室111的过程中沿培育室111壁缓慢滑至培育室111底部。因此,本实施例能够避免在生物组织注入培养舱时产生气泡,从而使生物组织能够下沉至培养舱的底部,确保生物组织的培养和观察能够正常进行。
实施例2
结合图1和图3,基于实施例1的结构和原理,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培养皿,包括皿体100,所述皿体100的皿腔底部设置有上述的培养舱本体110,以避免在生物组织注入培养皿时产生气泡,从而使生物组织能够下沉至培养的底部,确保生物组织的培养和观察能够正常进行。
能够理解的是,通常在皿体100内腔的底部圆周均布有多个培养舱本体100,以剩下生物组织的批量单培养或共培养。在皿体100底部设置多个培养舱110,能够将胚胎或配子限制在培养舱110内对其限位,避免胚胎或配子在皿体100内腔的底部游走,以便于对胚胎和配子进行观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培养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舱本体(110),所述培养舱本体(110)竖向设置有用于容纳生物组织的培育室(111),所述培养舱本体(110)一侧还设有引流槽(112),所述引流槽(112)由所述培养舱本体(110)顶端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培育室(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室(111)由上至下逐渐缩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室(111)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112)槽底两端均位于所述培养舱本体(110)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室(111)侧壁相对于所述培育室(111)底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引流槽(112)槽底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培育室(111)底面的倾斜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培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112)槽底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培育室(111)底面的倾斜角度为5°-1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培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室(111)侧壁与所述引流槽(112)槽底长度方向的夹角为120°-1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室(111)底部经抛光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舱本体(110)关于所述引流槽(112)长度方向对称设置。
10.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皿体(100),所述皿体(100)的皿腔底部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培养舱本体(110)。
CN202121371223.0U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培养舱及培养皿 Active CN215517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1223.0U CN215517466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培养舱及培养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1223.0U CN215517466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培养舱及培养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17466U true CN215517466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809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71223.0U Active CN215517466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培养舱及培养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174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24854B2 (ja) 細胞培養容器
JP6344461B2 (ja) 細胞培養容器
JP5920375B2 (ja) 細胞培養容器
CN106255744A (zh) 培养皿
CN211713118U (zh) 一种用于类器官球体培养的孔板装置
CN113337401A (zh) 一种培养皿及其应用
JP5920296B2 (ja) 細胞培養容器
CN215517466U (zh) 一种培养舱及培养皿
CN214088530U (zh) 一种培养皿
Masuda et al. Three-dimensional live imaging of bovine embryos b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CN202945247U (zh) 具有单培养、共培养及群培养优势的人胚胎培养皿
WO2018181763A1 (ja) 生体内環境に近い培養容器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培養ディッシュ
JP6384501B2 (ja) 細胞培養容器
CN204342767U (zh) 体外受精培养筛
Bennett Rescue of a lethal T/t locus genotype by chimaerism with normal embryos
CN101457203A (zh) 体外受精培养皿及利用该器皿的体外胚胎受精方法
CN103421683B (zh) 精子竞争受精皿及其使用方法
CN202744550U (zh) 精子竞争受精皿
KR20200117920A (ko) 개체 배양이 가능한 수정란 배양 접시
CN104450496A (zh) 体外受精培养筛及体外受精方法
Baranyai et al. Vitrification of biopsied mouse embryos
CN101182489A (zh) 一种动物体细胞克隆方法
JP6244747B2 (ja) 特定の配列のマイクロウェルを有する細胞培養容器
Fuhrmann et al. Inter-species Transplantation of Blastocysts between Medaka and Zebrafish
JP6326905B2 (ja) 細胞培養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