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7401A - 一种培养皿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培养皿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7401A
CN113337401A CN202110682960.0A CN202110682960A CN113337401A CN 113337401 A CN113337401 A CN 113337401A CN 202110682960 A CN202110682960 A CN 202110682960A CN 113337401 A CN113337401 A CN 1133374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dish
biological tissue
dish body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29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裕炉
林泽洪
贾晓伟
侯国宾
戴甄
严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Aiweifu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Aiweif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Aiweifu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Aiweifu Bio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37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74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1/00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uses
    • C12M21/06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uses fo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20Material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22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par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38Caps; Covers; Plugs; Pouring me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5/00Means for application of stress for stimulating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or the generation of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Means for electroporation or cell fusion
    • C12M35/08Chemical, biochemical or biological means, e.g. plasma jet, co-cult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养皿,涉及胚胎培养技术领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一种培养皿,包括皿体,所述皿体的内腔底部圆周均布有多个培养舱,所述培养舱竖向设置有用于容纳生物组织的培育室,所述培养舱一侧还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由所述皿体的内腔底部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培育室;所述皿体外周壁至少设置有一个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为定位平面、定位凹缺、定位凸起中的一种。本发明能够避免在生物组织注入培养舱时产生气泡,从而使生物组织能够下沉至培养舱的底部,同时能够快速的对培养皿进行定位,使得培养皿能按照设定位置存放,便于快速的找到对应的生物组织,实现生物组织培养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Description

一种培养皿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胚胎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培养皿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的不孕不育率从2.5%~3%攀升到12.5%~15%,而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数量约为1600万,按12.5%~15%的不孕不育率计算,每年理论上有200~240万新生儿无法出生。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英文简称为IVF。由于它与胚胎移植技术(ET)密不可分,又简称为IVF-ET。
在受精(授精)和转移之间,胚胎需要在体外培养2~6天。胚胎的体外培养是模拟胚胎体内的发育模式、环境及营养需求等的过程,主要有三种方法:单培养、群培养及共培养。其中,共培养技术可以改善胚胎的体外培养效果,克服体外发育阻滞,增加发育到囊胚期的胚胎数和提高囊胚的质量;群培养能有效提高胚胎的发育潜能,提高胚胎的种植率;单培养能一一对应的监测胚胎的发育过程。
现有人类胚胎的体外培养是通过将装有胚胎的培养皿放置于时差培养箱或常规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同时保证培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及洁净度所实现的。胚胎在体外孵育的装置主要是培养皿,在培养皿培养腔底部圆周均布多个培养舱,以实现多个胚胎同时单培养。
现有的培养皿为圆形的器皿,使用中不便于对培养皿定位,且培养皿中圆周均布有多个培养舱,在培养和观察的过程中难以快速的找到对应的胚胎;同时,只能通过滴管竖向将胚胎或配子注入到培养舱中,在胚胎或配子下滑的过程中,容易在培养舱内产生气泡,致使胚胎或配子难以沉入培养舱底部,而影响胚胎或配子的培养和观察,难以实现胚胎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批量培养。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培养皿难以定位、将胚胎或配子注入培养舱内时容易产生气泡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培养皿,能够避免在生物组织注入培养舱时产生气泡,从而使生物组织能够下沉至培养舱的底部,同时能够快速的对培养皿进行定位,使得培养皿能按照设定位置存放,便于快速的找到对应的生物组织,实现生物组织培养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培养皿,包括皿体,所述皿体的内腔底部圆周均布有多个培养舱,所述培养舱竖向设置有用于容纳生物组织的培育室,所述培养舱一侧还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由所述皿体的内腔底部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培育室;所述皿体外周壁至少设置有一个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为定位平面、定位凹缺、定位凸起中的一种。
本发明在使用时,在将生物组织注入到培育室的过程中,可将生物组织和/或培养介质注入到引流槽内,或者是将滴管向引流槽倾斜,由于引流槽由培养舱顶端向下倾斜延伸至培育室,使得生物组织从引流槽缓慢滑至培育室内,实现从培育室侧面注入生物组织,同时生物组织在进入培育室的过程中沿培育室壁缓慢滑至培育室底部,以避免在生物组织注入培养舱时产生气泡,确保生物组织的培养和观察能够正常进行。
同时,皿体放置在皿体放置架上,相应的在皿体放置架上设置有与定位部适配的限位部,以通过限位部与定位部和配合,以快速的对培养皿进行定位,使得培养皿能够按照设定的位置存放,对于需要培养的生物组织可在皿体放置在放置架上之前或之后放入皿体的皿腔内进行培养。
因此,本发明能够避免在生物组织注入培养舱时产生气泡,从而使生物组织能够下沉至培养舱的底部,同时能够快速的对培养皿进行定位,使得培养皿能按照设定位置存放,便于快速的找到对应的生物组织,实现生物组织培养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另外,本发明在皿体外周壁设置定位部,在皿体被机械手、夹持装置或者人手夹持的时候,能够确保皿体被夹持的稳定性,防止皿体在移动过程倾斜或倾覆,以确保生物组织的培养正常进行。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培育室由上至下逐渐缩小,使得培育室侧壁由引流槽末端向培育室底部倾斜,使得生物组织从引流槽缓慢滑至培育室内、再沿培育室壁缓慢滑至培育底部,以经两段倾斜的舱壁滑至培育室底部,相对于采用滴管将生物组织垂直滴入培育室底部,能够避免生物组织由于重力作用直接垂直落至培育室底部产生冲击,避免生物组织的结构功能产生损坏。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培育室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以便于培养舱的生产和加工。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培育室底部经抛光处理,避免由于培育室底部表面平整度过低而对入射光源产生折射或散射现象,而影响对生物组织成像的观察。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皿体底部外周设置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凸出所述皿体的皿底,避免皿体在移动过程中皿体底部与皿体支撑物产生摩擦而被刮花,对观察皿体内的生物组织造成影响。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皿腔底部设置有加样池,多个所述培养舱均设置在所述加样池内,以便于同时多皿腔内的所有培养舱添加培养液和实现多个生物组织的群培养,且在群培养时各生物组织件间隔培养,便于提取各生物组织。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皿腔底部还设置有多个清洗池,所述清洗池位于所述加样池外壁与所述皿腔侧壁之间,以便于在培养皿内清洗生物组织。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定位部为定位平面,即皿体的定位部只有一个。在使用时通过皿体外周壁一侧和定位部与皿架上的定位部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皿体定位的效率。将定位部制成平面,在确保皿体夹持时的稳定性的同时,便于将皿体标识张贴在定位部,便于记录和读取皿体内生物组织的信息。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皿体外周包括圆弧段,所述圆弧段两端通过所述定位部相连,以形成截圆形的培养皿。将皿体的形状制成截圆形,以使皿体具有现有圆形皿体特性的,也便于皿体的生产加工。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培养皿在培育生物组织中的应用,所述生物组织为胚胎和/或配子。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培养舱设置有引流槽,且引流槽由培养舱顶端向下倾斜延伸至培育室,可将生物组织和/或培养介质注入到引流槽内,或者是将滴管向引流槽倾斜,使得生物组织从引流槽缓慢滑至培育室内,实现从培育室侧面注入生物组织,同时生物组织在进入培育室的过程中沿培育室壁缓慢滑至培育底部;因此,本发明能够避免在生物组织注入培养舱时产生气泡,从而使生物组织能够下沉至培养舱的底部,确保生物组织的培养和观察能够正常进行。
2、本发明在使用时,将皿体放置在皿体放置架上,相应的在皿体放置架上设置有与定位部适配的限位部,以通过限位部与定位部和配合,以快速的对培养皿进行定位,使得培养皿能够按照设定的位置存放;因此使用本实施例在自动化或智能化培养生物组织时,包括培养人类胚胎时,能够根据皿体的坐标信息,快速的将取料机械手、加料机械手移动至对应的皿体上方,从而快速的找到对应的生物组织,实现生物组织培养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3、本发明的培育室由上至下逐渐缩小,使得培育室侧壁由引流槽末端向培育室底部倾斜,使得生物组织从引流槽缓慢滑至培育室内、再沿培育室壁缓慢滑至培育底部,以经两段倾斜的舱壁滑至培育室底部,相对于采用滴管将生物组织垂直滴入培育室底部,能够避免生物组织由于重力作用直接垂直落至培育室底部产生冲击,避免生物组织的结构功能产生损坏。
4、本发明在皿体外周壁设置定位部,在皿体被机械手、夹持装置或者人手夹持的时候,能够确保皿体被夹持的稳定性,防止皿体在移动过程倾斜或倾覆,以确保生物组织的培养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培养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培养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00-皿体,110-培养舱,111-培育室,112-引流槽,120-定位部,130-加样池,140-清洗池,150-圆弧段,160-第一标识部,170-第二标识部,180-支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向”、“纵向”、“侧向”、“水平”、“内”、“外”、“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开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术语“配子”是指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由生殖系统所产生的成熟性细胞,简称生殖细胞。配子分为雄配子(male gamete)和雌配子(female gamete)。动物雌配子通常称为卵细胞(ova或egg),动物雄配子称为精子(sperm)。在辅助生殖领域,术语“配子”通常是指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成熟的卵母细胞和精子。初级卵母细胞是卵原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增殖后即将进行减数分裂的卵母细胞。人的初级卵母细胞出生时即已存在,为四倍体细胞。初级卵母细胞,于排卵前36~48h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母细胞,成熟卵细胞呈球形,卵内有卵细胞核,外面是卵细胞膜,表面还有一层胶状膜包绕,称透明带。
术语“胚胎”近似球形,是由被明胶状壳体(称为透明带的非细胞基质)包围的一个或多个细胞(卵裂球)组成。在某些方面,术语“胚胎”有时可以用于在植入子宫后直到受精后8周的受精配子(卵子),在该阶段变为胎儿。根据该术语,受精配子在植入发生之前有时可以称为前胚胎或受精卵。然而,为了方便起见,术语“胚胎”有时也可以用于包含植入前的受精卵阶段,并且一般地将在本文中遵循该方法。
也就是说,术语“胚胎”在广义上用于涵盖从配子的受精到桑葚胚、囊胚阶段、孵化和植入的所有发育阶段,这意味着其在本文中可以用于表示以下各阶段:受精配子、2-细胞、4-细胞、8-细胞、16-细胞、致密化、桑葚胚、囊胚、扩张囊胚和孵化囊胚,以及以上阶段之间的所有阶段(例如3-细胞或5-细胞)。同时,术语“胚胎”和“受精卵”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
此外,使用本发明所述培养皿孵育的胚胎可以预先冷冻。例如,胚胎在受精后立即冷冻保存(例如在1-细胞阶段)并且然后解冻;或者是新鲜制备的,例如通过IVF或ICSI技术从配子新鲜制备的胚胎。
如上所述,胚胎/配子有时储存/保持在培养皿中,例如在体外受精(IVF)过程或未成熟卵母细胞培养(IVM)期间。如上所述,用于辅助生殖的培养皿将包括用于容纳待培养胚胎或配子的多个培养舱。相应的培养舱中的胚胎或配子浸没在油层覆盖(覆盖介质)的培养介质中。
因此,本实施例旨在帮助操作人员更好地实现实验总目标,例如减少操作错误的风险(例如胚胎或配子混乱,无法身份识别)、最小化耗材(例如培养用油)的使用和便于胚胎成像分析。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在培养皿的皿体外形和培养舱形状均进行了改进。
实施例1
结合图1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培养皿,包括皿体100,所述皿体100的内腔底部圆周均布有多个培养舱110,所述培养舱110本体竖向设置有用于容纳生物组织的培育室111,所述培养舱110一侧还设有引流槽112,所述引流槽112由所述皿体100的内腔底部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培育室111;所述皿体100外周壁至少设置有一个定位部120,所述定位部120为定位平面、定位凹缺、定位凸起中的一种。
能够理解的是,在使用时,皿体100放置在皿体100放置架上,在皿体100放置架上设置有与定位部120适配的限位部,以通过限位部与定位部120和配合,以快速的对培养皿进行定位,使得培养皿能够按照设定的位置存放。
优选的,所述定位部120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定位部120为定位平面,即皿体100的定位部120只有一个。在使用时通过皿体100外周壁一侧和定位部120与皿架上的定位部120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皿体100定位的效率。将定位部120制成平面,在确保皿体100夹持时的稳定性的同时,便于将皿体100标识张贴在定位部120,便于记录和读取皿体100内生物组织的信息。
继续参照图1,所述皿体100外周包括圆弧段150,所述圆弧段150两端通过所述定位部120相连,以形成截圆形的培养皿。将皿体100的形状制成截圆形,以使皿体100具有现有圆形皿体100特性的,也便于皿体100的生产加工,同时可稳定置于配套使用的时差培养箱中培养,也可以稳定置于普通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
继续参照图3,所述皿腔底部设置有加样池130,多个所述培养舱110均设置在所述加样池130内,以便于同时多皿腔内的所有培养舱110添加培养液和实现多个生物组织的群培养,且在群培养时各生物组织件间隔培养,便于提取各生物组织。
优选的,所述加样池130为圆形,且多个所述培养舱110沿所述加样池130周向均布,以确保各个生物组织间的间距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皿腔底部还设置有多个清洗池140,所述清洗池140位于所述加样池130外壁与所述皿腔侧壁之间,以便于在培养皿内清洗生物组织。
优选的,多个所述清洗池140沿所述加样池130周向设置,且多个所述加样池130等间距设置,以便于制作皿体100。
进一步的,所述皿腔底部还设置有多个第一标识部160和多个第二标识部170,多个所述第一标识部160与多个所述培养腔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二标识部170与多个所述清洗池140一一对应,以进一步便于区分生物组织,避免生物组织在观察或提取时产生混淆。其中,第一标识部160和第二标识部170,可以是数字或字母状的凸起、凹缺等。
结合图4,所述皿体100底部外周设置有支撑凸起180,所述支撑凸起180凸出所述皿体100的皿底,避免皿体100在移动过程中皿体100底部与皿体100支撑物产生摩擦而被刮花,对观察皿体100内的生物组织造成影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凸起为设置在皿体100底部的环形凸起,也就是说皿体100的皿底下表面能够皿体100的皿壁形成凹槽,且皿底上的所有形状特征均位于改凹槽内,以对皿体100的底部进行全面的防护。
结合图2和图5,所述培育室111由上至下逐渐缩小,使得培育室111侧壁由引流槽112末端向培育室111底部倾斜,使得生物组织从引流槽112缓慢滑至培育室111内、再沿培育室111壁缓慢滑至培育底部,以经两段倾斜的舱壁滑至培育室111底部,相对于采用滴管将生物组织垂直滴入培育室111底部,能够避免生物组织由于重力作用直接垂直落至培育室111底部产生冲击,避免生物组织的结构功能产生损坏。
优选的,所述培育室111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以便于培养舱110的生产和加工。
优选的,所述引流槽112槽底两端均位于所述培养舱110本体内,以防止在添加培养介质时培养介质溢出引流槽112。
结合图2,所述培育室111侧壁相对于所述培育室111底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引流槽112槽底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培养室底面的倾斜角度,以在防止生物组织由于重力作用直接垂直落至培育室111底部产生冲击的同时,提高生物组织滑入培育室111底部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引流槽112槽底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培育室111底面的倾斜角度为5°-15°,或者是7°~14°、9°~12°,以确保生物组织能够沿所述引流槽112长度方向滑动的同时减小生物组织进入培育室111时的初速度。
优选的,所述培育室111侧壁与所述引流槽112槽底长度方向的夹角为120°-150°,如120°、130°、150°,以确保生物组织经过引流槽112引流后能够沿培育室111侧壁滑动。
优选的,所述培育室111底部经抛光处理,避免由于培育室111底部表面平整度过低而对入射光源产生折射或散射现象,而影响对生物组织成象的成像观察。
优选的,所述培养舱110本体关于所述引流槽112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以确保生物组织能够沉入培育室111底面的中部。
培育室111空间大小根据培养对象(生物组织)的移动空间大小进行合理限定,应尽可能避免培养对象发生相对移动,同时保证培育室111空间内的培养介质充分满足培养对象(生物组织)的生长需要。
针对于人体胚胎或配子的培养,培养舱110整体呈马蹄形,培养舱110的底面呈经典圆面,半径为0.15mm;培养舱110底面至开口端的垂直距离为1mm,即培养舱110的深度为1mm;培养舱110开口端的最大宽度为1mm,培养舱110的长度为2.5mm。培养舱110内形成由上至下收缩的腔体,腔体包括位于底部的培育室111,以及位于培育室111上方的引流槽112,且培育室111和引流槽112为体成型。培育室111底面的特征宽度/直径设定为毫米级,例如0.3mm左右。对培养舱110底部的宽度限定是出于对培养对象大小的考虑,通常胚胎或配子大小在数10μm到200μm之间,以使得培养舱110底部只能容纳一个培养对象。
在使用时,在将生物组织注入到培育室111的过程中,可将生物组织和/或培养介质注入到引流槽112内,或者是将滴管向引流槽112倾斜,由于引流槽112由培养舱110本体顶端向下倾斜延伸至培育室111,使得生物组织从引流槽112缓慢滑至培育室111内,实现从培育室111侧面注入生物组织,同时生物组织在进入培育室111的过程中沿培育室111壁缓慢滑至培育室111底部,以避免在生物组织注入培养舱110时产生气泡,确保生物组织的培养和观察能够正常进行。
同时,皿体100放置在皿体100放置架上,相应的在皿体100放置架上设置有与定位部120适配的限位部,以通过限位部与定位部120和配合,以快速的对培养皿进行定位,使得培养皿能够按照设定的位置存放,对于需要培养的生物组织可在皿体100放置在放置架上之前或之后放入皿体100的皿腔内进行培养。
因此,本实施例能够避免在生物组织注入培养舱110时产生气泡,从而使生物组织能够下沉至培养舱110的底部,同时能够快速的对培养皿进行定位,使得培养皿能按照设定位置存放,便于快速的找到对应的生物组织,实现生物组织培养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另外,本实施例在皿体100外周壁设置定位部120,在皿体100被机械手、夹持装置或者人手夹持的时候,能够确保皿体100被夹持的稳定性,防止皿体100在移动过程倾斜或倾覆,以确保生物组织的培养正常进行。
其中,现有培养皿的皿体100为圆形,且在皿体100的皿腔底部圆周均布有多个培养舱110,虽然在皿体100底部设置有相应的标识以对培养舱110进行编号,但是培养舱110的大小为毫米级,在没有设置定位基准的情况下,仍然难以快速的找到对应的培养舱110;而本实施例在皿体100外周壁设置有定位部120,在寻找目标培养舱110时,以定位部为基准能够准确、快速的找到目标培养舱110。
实施例2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培养皿在培育生物组织中的应用,所述生物组织为胚胎和/或配子,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清洗介质加入所述清洗池140中;
S2.将培养介质加入所述加样池130中,使其进入培养舱110,并通过所述引流槽112进入培育室111;
S3.将覆盖介质加入所述皿体100中,使其覆盖所述清洗池140和加样池130;
S4.使步骤S3得到的培养皿在培养箱中平衡过夜或放置12h以上;
S5.将步骤S4得到的培养皿取出,将培养对象置于所述清洗池140中进行清洗,随后将其移入所述培养舱110中;
S6.将步骤S5得到的培养皿放置于培养箱中,对所述培养对象进行培育。
结合附图具体来讲,皿体100包括用于培育胚胎或配子的16个培养舱110。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培养介质(例如一步式培养液)充满于盛有胚胎或配子的培养舱110中,在使用中单个培养舱110只容纳一枚胚胎或配子。在皿体100底部设置多个培养舱110,能够将胚胎或配子限制在培养舱110内对其限位,避免胚胎或配子在皿体100内腔的底部游走,以便于对胚胎和配子进行观察。另外,虽然在常规使用过程中单个培养舱110只能容纳1枚胚胎或配子,实际上在单独培养舱110也可以容纳培育多个胚胎或配子。虽然在一些实验研究中可能期望将多个胚胎或配子置于同一培养舱110中,以研究多个培养对象所分泌的生长因子对群培养胚胎或配子的相互促进作用,但基于上述研究目的的胚胎或配子放置情形是不必要的。而本实施例中,培养舱110排列布置呈圆环,中部形成加样池130,加样池130与各培养舱110通过加样池130中添加的培养介质互相连通,胚胎或配子置于独立的培养舱110中,保证一个舱位只容纳1枚胚胎或配子,培养舱110中胚胎或配子分泌的营养代谢物(例如生长因子)通过加样池130中的培养介质传递/扩散,营养分泌物得到有效分享和交换,实现群培养的目的,同时给予了胚胎和配子充分的营养和宽裕的生长发育空间。同时由于群培养中可能出现一个或多个胚胎或配子的坏死对健康胚胎所产生的有害影响,也可通过移弃独立培养舱110中的坏死胚胎或配子得到有效避免。
同时皿体100的正面为一轴截面(定位部120),可作为患者信息标识区或患者信息识别系统粘贴区,可以书写(粘贴)患者信息识别标签或者患者一对一核对系统芯片,便于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对胚胎或配子的身份信息进行识别,避免操作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将移植的胚胎与亲本错误配对,避免出现伦理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皿体(100),所述皿体(100)的内腔底部圆周均布有多个培养舱(110),所述培养舱(110)本体竖向设置有用于容纳生物组织的培育室(111),所述培养舱(110)一侧还设有引流槽(112),所述引流槽(112)由所述皿体(100)的内腔底部向下倾斜延伸至所述培育室(111);所述皿体(100)外周壁至少设置有一个定位部(120),所述定位部(120)为定位平面、定位凹缺、定位凸起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室(111)由上至下逐渐缩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室(111)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室(111)底部经抛光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100)底部外周设置有支撑凸起(1),所述支撑凸起(1)凸出所述皿体(100)的皿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100)的皿腔底部设置有加样池(130),多个所述培养舱(110)均设置在所述加样池(130)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腔底部还设置有多个清洗池(140),所述清洗池(140)位于所述加样池(130)外壁与所述皿腔侧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20)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定位部(120)为定位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100)外周包括圆弧段(150),所述圆弧段(150)两端通过所述定位部(120)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培养皿在培育生物组织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组织为胚胎和/或配子。
CN202110682960.0A 2020-06-23 2021-06-21 一种培养皿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33374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9798.5A CN111793562A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培养皿及其应用
CN2020105797985 2020-06-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7401A true CN113337401A (zh) 2021-09-03

Family

ID=728036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79798.5A Pending CN111793562A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培养皿及其应用
CN202110682960.0A Pending CN113337401A (zh) 2020-06-23 2021-06-21 一种培养皿及其应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79798.5A Pending CN111793562A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培养皿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179356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5101A (zh) * 2022-07-29 2022-09-30 广州堃盛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发酵检测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99715A1 (en) * 2021-03-30 2024-01-03 Shanghai Ruiyu Biotech Co. Ltd. Culture device and culture method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90287A1 (en) * 2004-06-24 2008-04-17 Larsen Jacob M Culture Dish For Culturing Biological Cells
CN201469382U (zh) * 2009-07-10 2010-05-19 曾勇 用于体外受精的培养皿
TW201506156A (zh) * 2013-02-26 2015-02-16 Ddnt Consultants Australia Pty Ltd 用於培養細胞之結構
CN204575520U (zh) * 2015-05-13 2015-08-19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 植物线虫检测皿
CN205077036U (zh) * 2015-10-19 2016-03-09 江苏赛尔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培养皿储存盒
US20170101497A1 (en) * 2014-06-30 2017-04-13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Protein adhesion inhibitor
CN206396241U (zh) * 2017-01-09 2017-08-11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新型动物器官实验培养皿
CN207828324U (zh) * 2018-01-11 2018-09-07 武汉互创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观察和培养胚胎的培养皿
CN110252432A (zh) * 2018-03-12 2019-09-20 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 培养槽以及具有多个培养槽的培养盘
CN209508282U (zh) * 2018-11-27 2019-10-18 浙江大学 一种利于患者身份辨识的胚胎实验室培养皿组合
CN209741187U (zh) * 2019-03-26 2019-12-06 深圳韦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胞培养装置
CN111235015A (zh) * 2020-03-30 2020-06-05 沈阳市妇婴医院 体外受精培养皿
CN111500457A (zh) * 2020-06-03 2020-08-07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一种精液优选培养皿及其使用方法
CN111961590A (zh) * 2020-09-11 2020-11-20 力盟生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卵子成熟培养皿
CN214088530U (zh) * 2020-06-23 2021-08-31 深圳市智恩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培养皿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90287A1 (en) * 2004-06-24 2008-04-17 Larsen Jacob M Culture Dish For Culturing Biological Cells
CN201469382U (zh) * 2009-07-10 2010-05-19 曾勇 用于体外受精的培养皿
TW201506156A (zh) * 2013-02-26 2015-02-16 Ddnt Consultants Australia Pty Ltd 用於培養細胞之結構
US20160002583A1 (en) * 2013-02-26 2016-01-07 Ddnt Consultants Australia Pty Ltd Structure for culturing cells
CN105378051A (zh) * 2013-02-26 2016-03-02 Ddnt咨询澳大利亚有限公司 用于培养细胞的结构件
US20170101497A1 (en) * 2014-06-30 2017-04-13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Protein adhesion inhibitor
CN204575520U (zh) * 2015-05-13 2015-08-19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 植物线虫检测皿
CN205077036U (zh) * 2015-10-19 2016-03-09 江苏赛尔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培养皿储存盒
CN206396241U (zh) * 2017-01-09 2017-08-11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新型动物器官实验培养皿
CN207828324U (zh) * 2018-01-11 2018-09-07 武汉互创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观察和培养胚胎的培养皿
CN110252432A (zh) * 2018-03-12 2019-09-20 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 培养槽以及具有多个培养槽的培养盘
CN209508282U (zh) * 2018-11-27 2019-10-18 浙江大学 一种利于患者身份辨识的胚胎实验室培养皿组合
CN209741187U (zh) * 2019-03-26 2019-12-06 深圳韦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胞培养装置
CN111235015A (zh) * 2020-03-30 2020-06-05 沈阳市妇婴医院 体外受精培养皿
CN111500457A (zh) * 2020-06-03 2020-08-07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一种精液优选培养皿及其使用方法
CN214088530U (zh) * 2020-06-23 2021-08-31 深圳市智恩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培养皿
CN111961590A (zh) * 2020-09-11 2020-11-20 力盟生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卵子成熟培养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5101A (zh) * 2022-07-29 2022-09-30 广州堃盛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发酵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3562A (zh) 202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rtmann et al. Why do older women have poor implantation rates? A possible role of the mitochondria
CN113337401A (zh) 一种培养皿及其应用
Goto et al. Co-culture of in vitro fertilized bovine embryos with different cell monolayers
Wrenzycki In vitro production of (Farm) animal embryos
CN214088530U (zh) 一种培养皿
Ogushi et al. The nucleolus in the mouse oocyte is required for the early step of both female and male pronucleus organization
Yang et al. Production of identical twin rabbits by micromanipulation of embryos
CN108707578B (zh) 一种猪单胚胎体外培养方法
Malenko et al. A new simple and reliable vitrification device based on Hollow Fiber Vitrification (HFV) method evaluated using IVP bovine embryos
Ilic et al. Derivation of hESC from intact blastocysts
CN215517402U (zh) 一种便于定位的培养皿
CN101182489B (zh) 一种动物体细胞克隆方法
Blakewood et al. Using the amniotic cavity of the developing chick embryo for the in vivo culture of early-stage mammalian embryos
KR20200117919A (ko) 각각의 수정란을 공동배양 할 수 있는 배양 접시
CN215517466U (zh) 一种培养舱及培养皿
CN204342767U (zh) 体外受精培养筛
CN112342140A (zh) 一种辅助生殖用组合式培养皿
KR102105301B1 (ko) 각각의 수정란을 공동배양 할 수 있는 배양 접시
Tateno et al. In vitro fertilisation of Chinese hamster oocytes by spermatozoa that have undergone ionophore A23187-induced acrosome reaction, and their subsequent development into blastocysts
Ménézo et al. A mini-atlas of the human blastocyst in vitro
US11827872B2 (en) Cell culture microdevice
WO2024086879A1 (en) Single cell handling device
EP4303299A1 (en) Plate for selecting spermatozoa for intracytoplasmic microinjection
JP6244747B2 (ja) 特定の配列のマイクロウェルを有する細胞培養容器
Singh et al. Comparison of culture media for their effects on development of caprine IVF embryos using fresh and cryopreserved sem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