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44546U - 一种电机壳的生产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壳的生产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44546U
CN213944546U CN202022894149.2U CN202022894149U CN213944546U CN 213944546 U CN213944546 U CN 213944546U CN 202022894149 U CN202022894149 U CN 202022894149U CN 213944546 U CN213944546 U CN 213944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groove
fixed
motor casing
stre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941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遂
范星星
罗韩程
刘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anshunxi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anshunx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anshunxi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anshunx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9414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445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44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445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机壳的生产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包括相互开合的上模和下模,模具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为进料端、出料端,模具本体自进料端向出料端依次设置有用于压合出隔离部的压合组件、用于将隔离部拉伸成电机壳和固定部的拉伸组件、用于加工固定部上螺栓孔的第一成孔组件、用于对电机壳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用于加工电机壳顶部的若干个通孔的第二成孔组件、用于加工电机壳顶部的安装孔的第三成孔组件、用于加工电机壳顶部的异形槽的成槽组件和用于冲切电机壳以使电机壳落料的落料组件;拉伸组件包括拉伸凸模和拉伸凹模,拉伸凸模固定于下模的上表面。本申请能够生产带有通孔、安装孔和异形槽的电机壳。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壳的生产模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模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壳的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冲裁)。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电机壳一般是通过模具加工而成,电机壳具有保护电机的作用。
相关技术中的某种电机需要一种电机壳12,如图所示,电机壳12的基本形状为筒状,电机壳12的顶部呈封闭设置,电机壳12的底部呈开口设置,电机壳12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21、安装孔122和若干个异形槽123,电机壳12的侧壁一体成型有固定部124,固定部124上开设有供螺栓穿过的螺栓孔1241。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在加工电机壳的过程中发现没有适合生产上述电机壳的生产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生产有通孔、安装孔和异形槽的电机壳,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壳的生产模具。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机壳的生产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壳的生产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相互开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模具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为进料端、出料端,所述模具本体自进料端向出料端依次设置有用于压合出隔离部的压合组件、用于将隔离部拉伸成电机壳和固定部的拉伸组件、用于加工所述固定部上螺栓孔的第一成孔组件、用于对电机壳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用于加工电机壳顶部的若干个通孔的第二成孔组件、用于加工电机壳顶部的安装孔的第三成孔组件、用于加工所述电机壳顶部的异形槽的成槽组件和用于冲切电机壳以使电机壳落料的落料组件;
所述拉伸组件包括拉伸凸模和拉伸凹模,所述拉伸凸模固定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所述拉伸凹模固定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所述拉伸凹模的下表面开设有供所述拉伸凸模插接配合的拉伸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合组件在料带上压合出隔离部,隔离部是用于加工电机壳的原材料,通过拉伸凸模与拉伸凹槽插接配合从而将隔离部加工形成电机的基本形状,通过第一成孔组件在固定部加工出螺栓孔,通过定位组件再次对电机壳进行定位,通过第二成孔组件在电机壳的顶部加工出若干个通孔,通过第三成孔组件在电机壳的顶部加工出安装孔,通过成槽组件在电机壳的顶部加工出插接槽,通过落料组件切断在加工料带的过程中形成的边角料,以使电机壳从料带上落料,从而加工出带有通孔、安装孔和异形槽的电机壳。
可选的,所述压合组件包括上压合块、下压合块和弹性件,所述上压合块固定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置下压合块的压合槽,所述下压合块与所述压合槽滑移配合,所述弹性件的顶端抵接于所述下压合块的下表面,所述弹性件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压合槽的槽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模驱动上压合块向下滑移,上压合块驱动下压合块在压合槽内沿竖直方向滑移,从而减小下压合块与压合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压合块与压合槽的压缩弹性件,当上压合块向上滑移,且上压合块的下表面与下压合块的上表面完全脱离时,弹性件的弹力驱动下压合块在压合槽内向上滑移,以使下压合块的上表面与的上表面齐平从而在料带上压合出隔离部的基本形状。
所述第一成孔组件包括第一凸模和第一凹模,所述第一凸模固定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凹模固定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凹模的下表面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凸模插接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加工螺栓孔的第一冲针,所述第一凸模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冲针插接配合的第一冲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模驱动第一凹模向下滑移,以使第一凸模与第一凹模插接配合,从而实现对电机壳的固定,通过第一冲针与第一冲孔插接配合,从而加工出固定部上的螺栓孔。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下定位板和上定位板,所述下定位板固定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所述下定位板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对电机壳进行定位的定位凸模;所述上定位板固定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所述上定位板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对电机壳进行定位的定位凹模,所述定位凹模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凸模插接配合的定位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模驱动上定位板向下滑移,上定位板驱动定位凹模向下滑移,以使定位凸模与定位凹模插接配合,从而实现对电机壳的定位。
可选的,所述第二成孔组件包括第二凸模和第二凹模,所述第二凸模固定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凹模固定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凹模的下表面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凸模插接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加工通孔的第二冲针,所述第二凸模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二冲针插接配合的第二冲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模驱动若干个第二冲针向下滑移,若干个第二冲针穿过电机壳的顶部分别与若干个第二冲孔插接配合,从而在电机壳的顶部加工出若干个通孔。
可选的,所述第三成孔组件包括第三凸模和第三凹模,所述第三凸模固定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所述第三凹模固定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所述第三凹模的下表面开设有供所述第三凸模插接配合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用于加工安装孔的第三冲针,所述第三凸模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冲针插接配合的第三冲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模驱动第三凹模向下滑移,以使第三凸模与第三凹模插接配合,从而实现对电机壳的固定,通过第三冲针与第三冲孔插接配合,从而在电机壳的顶部加工出安装孔。
可选的,所述成槽组件包括异形块和插接槽,所述异形块固定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底,所述插接槽开设于所述第三凸模的上表面,所述异形块与所述插接槽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模驱动异形块向下滑移,异形块与插接槽插接配合,从而在电机壳的顶部加工出异形槽。
可选的,所述落料组件包括落料凸模和落料凹模,所述落料凸模固定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所述落料凹模固定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所述落料凹模的下表面开设有与电机壳外侧壁卡接配合的卡接槽,所述落料凸模与所述电机壳的内侧壁卡接配合,所述电机壳的外侧壁与所述卡接槽卡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落料凸模与电机壳的内侧壁卡接配合,通过卡接槽与电机壳的外侧壁卡接配合,落料凸模与卡接槽对电机壳有夹持作用,从而便于将加工好的电机壳从料带上下料,从而完成对电机壳的成型。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为模具弹簧,所述模具弹簧的顶端与所述下压合块固定连接,所述压合槽的槽底开设有用于安装模具弹簧的弹簧槽,所述模具弹簧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弹簧槽的槽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槽对模具弹簧有定位作用,增加了模具弹簧安装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上模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柱与所述第一导向孔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导向柱与第一导向孔插接配合,从而实现上模与下模之间的精准定位。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压合组件在料带上压合出隔离部,隔离部是用于加工电机壳的原材料,通过拉伸凸模与拉伸凹槽插接配合从而将隔离部加工形成电机的基本形状,通过第一成孔组件在固定部加工出螺栓孔,通过定位组件再次对电机壳进行定位,通过第二成孔组件在电机壳的顶部加工出若干个通孔,通过第三成孔组件在电机壳的顶部加工出安装孔,通过成槽组件在电机壳的顶部加工出插接槽,通过落料组件切断在加工料带的过程中形成的边角料,以使电机壳从料带上落料,从而加工出带有通孔、安装孔和异形槽的电机壳;
2.通过上模驱动第一凹模向下滑移,以使第一凸模与第一凹模插接配合,从而实现对电机壳的固定,通过第一冲针与第一冲孔插接配合,从而加工出固定部上的螺栓孔;
3.通过上模驱动异形块向下滑移,异形块与插接槽插接配合,从而在电机壳的顶部加工出异形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机壳的生产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生产模具的上模与下模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模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上压模与上压合块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上压模与上压合块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下压模与下压合块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下压模与下压合块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拉伸凸模与拉伸模安装块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凹模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凸模与第一安装块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凹模与上定位板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凸模、固定组件、下定位板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凸模、固定组件、下定位板的爆炸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凹模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以及第三凸模与第二安装块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凹模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以及第三凹模与第三安装块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落料凸模与第四安装块的装配关系示意图以及落料凹模与第二连接块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料带;11、隔离部;12、电机壳;121、通孔;122、安装孔;123、异形槽;124、固定部;1241、螺栓孔;2、上模;21、上连接板;22、上压合模;221、第一上压模;2211、上压合孔;222、第二上压模;223、第一导向柱;224、第二导向柱;23、第一连接块;24、第二连接块;241、第五插接孔;3、下模;31、下连接座;311、第一下连接板;312、第二下连接板;313、支撑板;32、下压合模;321、第一下压模;3211、第一导向孔;322、第二导向孔;322、第二下压模;323、压合槽;324、弹簧槽;33、拉伸模安装块;331、拉伸孔;332、固定柱;34、第一安装块;341、第一插接孔;35、第二安装块;351、第二插接孔;36、第三安装块;361、第三插接孔;37、第四安装块;371、第四插接孔;4、压合组件;41、上压合块;42、下压合块;43、模具弹簧;5、拉伸组件;51、拉伸凸模;511、固定孔;52、拉伸凹模;521、拉伸凹槽;6、第一成孔组件;61、第一凸模;611、第一插接部;6111、第一冲孔;62、第一凹模;621、连接模;6211、第一凹槽;6212、第一冲针;7、定位组件;71、上定位板;711、定位凹模;7111、定位凹孔;72、下定位板;721、定位凸模;7211、固定槽;8、固定组件;81、安装板;811、定位凸孔;812、第一定位槽;813、第二定位槽;814、连接槽;82、第一固定块;821、防脱槽;83、第二固定块;831、调节槽;84、第三固定块;841、定位孔;85、连接件;851、定位杆;852、防脱块;853、固定块;9、第二成孔组件;91、第二凸模;911、第二冲孔;912、第二插接部;92、第二凹模;921、上连接块;922、中连接块;923、下连接块;9231、定位部;9232、连接部;92321、第二凹槽;92322、第二冲针;10、第三成孔组件;101、第三凸模;1011、第三冲孔;1012、第三插接部;102、第三凹模;1021、第三凹槽;1022、第三冲针;13、成槽组件;131、异形块;132、插接槽;14、落料组件;141、落料凸模;1411、第四插接部;142、落料凹模;1421、卡接槽;1422、第五插接部;15、进料端;16、出料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机壳12的生产模具,用于在料带1上加工出电机壳12。参照图1,电机壳12的基本形状为筒状,电机壳12的顶部呈封闭设置,电机壳12的底部呈开口设置,电机壳12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21、安装孔122、和若干个贯穿的异形槽123。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2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通孔121在一条直线上,位于电机壳12顶部中心位置的通孔121的直径小于两位两个通孔121的直径。安装孔122位于电机壳12顶部中心位置,安装孔122的直径大于通孔121的直径,安装孔122的深度小于电机壳12顶部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异形槽123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异形槽123在点机壳的顶部呈周向排列。电机壳12两个相对的侧壁均一体成型有固定部124,每个固定部124上均开设有两个供螺栓穿过的螺栓孔1241。
参照图2,电机壳12的生产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料带1进入模具本体的下料机。具体的,模具本体包括相互开合的上模2和下模3,模具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为进料端15、出料端16。
参照图2和图3,模具本体自进料端15向出料端16依次设置有用于压合出隔离部11的压合组件4、用于将隔离部11拉伸成电机壳12的拉伸组件5、用于加工所述固定部124上螺栓孔1241的第一成孔组件6、用于对电机壳12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7、用于加工电机壳12顶部的若干个通孔121的第二成孔组件9、用于加工电机壳12顶部的安装孔122的第三成孔组件10、用于加工电机壳12顶部的异形槽123的成槽组件13和用于冲切电机壳12以使电机壳12落料的落料组件14。
参照图2,上模2包括上连接板21,上连接板21的形状为长方体,上连接板21的水平截面为矩形。下模3包括下连接座31,下连接座31包括第一下连接板311、第二下连接板312和七个支撑板313。第一下连接板311、第二下连接板312和七个支撑板313的形状均为长方体。第一下连接板311与第二下连接板312相互平行,第二下连接板312位于第一下连接板311的下方。七个支撑板313相互平行,七个支撑板313均位于第一下连接板311与第二下连接板312之间,七个支撑板313的上表面均抵接于第一下连接板311的下表面,七个支撑板313与第一下连接板311通过螺栓固定;七个支撑板313的下表面均抵接于第二下连接板312的上表面,七个支撑板313与第二下连接板312也是通过螺栓固定。
参照图3和图4,压合组件4包括上压合块41、下压合块42和弹性件,上压合块41有四个,四个上压合块41均固定于上模2的下表面。
参照图4和图5,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在上连接板21上安装和拆卸上压合块41,模2还包括上压合模22,上压合模22固定于上连接板21的下表面。具体的,上压合模22包括四个第一上压模221,第一上压模221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上连接板21与四个第一上压模221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
参照图4和图6,上压合模22还包括四个第二上压模222,四个第二上压模222的形状均也为长方体,四个第二上压模222的侧壁抵接于四个第一上压模221的侧壁。上连接板21与四个第二上压模222之间均也是通过螺栓固定。
参照图5和图6,四个第一上压模221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用于安装上压合块41的上压合孔2211,四个第二上压模222的下表面也开设有两个用于安装上压合块41的上压合孔2211。四个上压合块41分别与四个上压合孔2211插接配合,四个上压合块41的下表面均凸出于上压合模22的下表面,四个上压合块41与上压合模22通过螺栓固定。
参照图7和图8,第一下压模321和第二下模322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两个用于容置下压合块42的压合槽323。其中两个下压合块42分别与第一下压模321上的两个压合槽323滑移配合,另外两个下压合块42分别与第二下压模322上的两个压合槽323滑移配合。弹性件的顶端与下压合块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参照图3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模具弹簧43,模具弹簧43的数量也为四个。每个压合槽323的槽底还开设有四个用于安装模具弹簧43的弹簧槽324,其中两个弹簧槽324贯穿于两个第一下压模321,另外两个弹簧槽324贯穿于两个第二下压模322。每个模具弹簧43的顶端均与下压合块4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每个模具弹簧43的底端均抵接于第一下连接板311的上表面。如此设置,当上压合块41向下滑移时,上压合块41驱动下压合块42在压合槽323内沿竖直方向滑移,从而减小下压合块42与压合槽323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压合块与压合槽323的压缩弹性件,当上压合块41向上滑移,且上压合块41的下表面与下压合块42的上表面完全脱离时,弹性件的弹力驱动下压合块42在压合槽323内向上滑移,以使下压合块42的上表面与的上表面齐平从而在料带1上压合出隔离部11的基本形状。
参照2,下模3还包括下压合模32,下压合模32固定于第一下连接板311的上表面。具体的,下压合模32包括两个第一下压模321和两个第二下压模322,第一下压模321与第二下压模322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两个第一下压模321与第一下连接板31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两个第二下压模322与第一下连接板311之间也是通过螺栓固定。
参照图3和图4,拉伸组件5有两个,每个拉伸组件5均包括两个拉伸凸模51和八个拉伸凹模52,两个拉伸凸模51的形状均为圆柱体,两个拉伸凸模51均固定于下模3的上表面。拉伸凹模52均固定于上模2的下表面,拉伸凹模52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拉伸凹槽521,两个拉伸凸模51分别与两个拉伸凹槽521插接配合。
参照图3和图9,具体的,下模3还包括用于安装拉伸凸模51的拉伸模安装块33,拉伸模安装块33有两个,两个拉伸模安装块33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两个拉伸模安装块33均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下连接板311的上表面。
参照图3和图4,上模2还包括用于连接拉伸凹模52的第一连接块23,每个拉伸凹模52对应四个第一连接块23,四个第一连接块23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上连接板21、四个第一连接块23与拉伸凹模5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如此设置,通过每个拉伸模安装块33上的两个拉伸凸模51分别与两个拉伸凹槽521插接配合,从而加工出电机壳12的基本形状。
参照图3和图9,具体的,拉伸模安装块33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用于安装拉伸凸模51的拉伸孔331,每个拉伸孔331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柱332,固定柱332的形状为圆柱体。每个拉伸凸模51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固定孔511,当拉伸凸模51与拉伸孔331插接配合时,固定柱332与固定孔511插接配合,从而将四个拉伸凸模51分别固定于两个拉伸模安装块33上。如此设置,每个拉伸模安装块33拉伸凸模51与拉伸凹槽521插接配合从而将隔离部11加工形成电机的基本形状。
参照图3和图4,第一成孔组件6包括第一凸模61和第一凹模62,第一凸模61固定于下模3的上表面,第一凹模62固定于上模2的下表。
参照图10和图11,第一凹模62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供第一凸模61插接配合的第一凹槽6211。具体的,第一凹模62包括四个连接模621,四个连接模621通过螺栓固定。两个第一凹槽6211均贯穿于其中两个连接模621,每个第一凹槽62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四个用于加工螺栓孔1241的第一冲针6212,四个第一冲针6212对称分布于第一凹槽6211的两侧。
参照图3和图11,下模3还包括用于安装第一凸模61的第一安装块34,第一安装块34有三个,三个第一安装块34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三个第一安装块34均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下连接板311的上表面。更进一步的,第一安装块34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用于安装第一凸模61的第一插接孔341,每个第一凸模61的下表面均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凸模61的第一插接部611,第一凸模61和第一插接部611的形状均为圆柱体。两个第一插接部611分别与两个第一插接孔341插接配合,两个第一插接部611均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安装块34上,从而将第一凸模61固定于下连接座31上。
参照图10和图11,第一插接部611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与第一冲针6212插接配合的第一冲孔6111,四个第一冲孔6111在第一凸模61的两侧呈对称分布。通过上模2驱动第一凹模62向下滑移,以使第一凸模61与第一凹模62插接配合,从而实现对电机壳12的固定,通过第一冲针6212与第一冲孔6111插接配合,从而加工出固定部124上的螺栓孔1241(参照图1)。
参照图4和图12,定位组件7包括上定位板71和下定位板72,上定位板71固定于所述上模2的下表面,上定位板71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对电机壳12进行定位的定位凹模711,定位凹模711上开设有两个供所述定位凸模721插接配合的定位凹孔7111。
参照图3和图13,下定位板72固定于所述下模3的上表面,下定位板72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对电机壳12进行定位的定位凸模721。
参照图13,下定位板7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位凸模721的固定组件8,固定组件8有两个,两个固定组件8分别用于固定两个定位凸模721。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8包括安装板81、第一固定块82、第二固定块83、第三固定块84和连接件85。下定位板72固定于上连接座上,安装板81固定于下定位板72上。第一固定块82、第二固定块83和第三固定块84均固定于下定位板72上,连接件85靠近定位凸模721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三固定块84、第二固定块83、第一固定块82并与定位凸模721插接配合。
参照图13和图14,具体的,安装板81上开设有相连通的定位凸孔811、连接槽814第一定位槽812和第二定位槽813。连接槽814靠近定位凸孔811的一端与定位凸孔811相连通,连接槽814远离定位凸孔811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槽812相连通。第一定位槽812远离连接槽814的一侧与第二定位槽813相连通,且第一定位槽812的长度大于第二定位槽813的长度。定位凸模721与定位凸孔811插接配合,第一固定块82与第一定位槽812插接配合,第二固定块83与第二定位槽813插接配合,第一连接块23的侧壁抵接于第二连接块24的侧壁,第三固定块84的侧壁抵接于第二固定块83的侧壁。
参照图14,具体的,连接件85包括定位杆851、防脱块852和固定块853,固定块853和防脱块852的形状均为长方体,定位杆851的形状为圆柱体,防脱块852的一端与定位杆851靠近防脱块852的一端一体成型,防脱块852的另一端与固定块853靠近防脱块852的一端一体成型。
参照图15,定位凸模721的侧壁开设有供固定块853插接配合的固定槽7211,第一固定块82上开设有两个供防脱块852穿过的防脱槽821,第二固定块83上开设有两个供定位杆851穿过的调节槽831,两个调节槽831的底端均呈开口设置,第三固定块84上开设有供定位杆851穿过的定位孔841。
参照图3和图14,安装定位凸模721和下定位板72时,先通过螺栓将下定位板72固定于第一下连接板311上,再通过螺栓将安装板81固定于下定位板72上。然后使定位凸模721与安装板81上的定位凸孔811插接配合,同时使第一固定块82与第一定位槽812插接配合,通过螺栓将定位凸模721和第一固定块82固定于安装板81上。
参照图14,然后使两个连接件85靠近固定块853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一固定块82上的两个防脱槽821,当两个固定块853分别与两个定位凸模721上的固定槽7211卡接配合时,两个固定块853同时与两个连接槽814卡接配合,同时两个防脱块852分别与第一固定块82上的两个防脱槽821卡接配合。
参照图3和图14,下一步将第二固定块83与第二定位槽813卡接配合,以使两个定位杆851分别与两个调节槽831卡接配合,通过螺栓将第二固定块83固定于下定位板72上。最后以使两个定位杆851分别与第三固定块84上的两个定位孔841插接配合,通过沿固定块853的长度方向滑移第三固定块84,以使第三固定块84的侧壁抵接于第二连接块24的侧壁,通过螺栓将第三固定块84固定于下定位板72上,从而完成对第三固定块84的固定,进而完成对定位凸模721的固定。通过上模2驱动上定位板71向下滑移,上定位板71驱动定位凹模711向下滑移,以使定位凸模721与定位凹模711插接配合,从而实现对电机壳12的定位。
参照图3和图4,第二成孔组件9包括第二凸模91和第二凹模92,第二凸模91固定于下模3的上表面,第二凹模92固定于上模2的下表面。
参照图15,第二凹模92的下表面开设有供第二凸模91插接配合的第二凹槽92321,第二凹槽9232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加工通孔121的第二冲针92322,第二凸模9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二冲针92322插接配合的第二冲孔91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冲孔911有三个,三个第二冲孔911排列于一条直线上,位于中间的第二冲孔911的直径小于另外两个第二冲孔911的直径。
参照图3和图15,具体的,下模3还包括用于安装第二凸模91的第二安装块35,第二安装块35有三个,三个第二安装块35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三个第二安装块35均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下连接板311的上表面。第二安装块35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用于安装第二凸模91的第二插接孔351,每个第二凸模91的下表面均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凸模91的第二插接部912,两个第二插接部912分别与两个第二插接孔351插接配合,两个第二插接部912均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安装块35上。
参照4和图15,第二凹模92包括固定连接的上连接块921、中连接块922和下连接块923。上连接板21与上连接块921、中连接块922、下连接块923之间均是通过螺栓固定。其中下连接块923包括两个定位部9231和一个连接部9232,两个定位部9231靠近连接部9232的侧壁分别与连接部9232两个相对的侧壁卡接配合。第二凹槽92321从下到上依次贯穿于连接部9232、中连接块922,第二凹槽92321的顶部位于上连接块921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冲针92322有三个,三个第二冲针92322的形状均为圆柱体。三个第二冲针92322排列于一条直线上,位于中间的第二冲针92322的直径小于另外两根第二冲针92322的直径。
参照图15,通过三个第二冲针92322向下滑移,以使三个第二冲针92322穿过电机壳12的顶部分别与若干个第二冲孔911插接配合,从而在电机壳12的顶部加工出三干个通孔121(参照图1)。
参照图3和图4,第三成孔组件10包括第三凸模101和第三凹模102,第三凸模101固定于下模3的上表面,第三凹模102固定于上模2的下表面。
参照图16,第三凹模102的下表面开设有供第三凸模101插接配合的第三凹槽1021,第三凹槽1021的底部一体成型有用于加工安装孔122的第三冲针1022,第三冲针1022的形状为圆柱体。第三凸模101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冲针1022插接配合的第三冲孔1011。
继续参照图16,下模3还包括用于安装第三凸模101的第三安装块36,第三安装块36有两个,两个第三安装块36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两个第三安装块36均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下连接板311的上表面。更进一步的,第三安装块36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用于安装第三凸模101的第三插接孔361,每个第三凸模101的下表面均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三凸模101的第三插接部1012,第三凸模101的形状为圆柱体。两个第三插接部1012分别与两个第三插接孔361插接配合,两个第三插接部1012均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三安装块36上,从而将第三凸模101固定于下连接座31上。
参照图16,成槽组件13包括六个异形块131和六个插接槽132,在本实施例中,六个异形块131固定于第三凹槽1021的槽底,六个异形块131沿第三凹槽1021的周向等间距排列。六个插接槽132开设于第三凸模101的上表面,六个插接槽132沿第三凸模101的周向等间距排列。六个异形块131与六个插接槽132一一对应,通过六个异形块131分别与六个插接槽132插接配合,从而加工出电机壳12顶部六个的异形槽123(参照图1)。
参照图3和图4,落料组件14包括落料凸模141和落料凹模142,落料凸模141固定于下模3的上表面,落料凹模142固定于上模2的下表面。落料凹模142的下表面开设有与电机壳12外侧壁卡接配合的卡接槽1421,落料凸模141与电机壳12的内侧壁卡接配合,电机壳12的外侧壁与卡接槽1421卡接配合。
参照图3和图17,下模3还包括用于安装落料凸模141的第四安装块37,第四安装块37有三个,三个第四安装块37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三个第四安装块37均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下连接板311的上表面。更进一步的,第四安装块37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用于安装落料凸模141的第四插接孔371,每个落料凸模141的下表面均通过螺栓连接有用于固定落料凸模141的第四插接部1411,两个第四插接部1411分别与两个第四插接孔371插接配合,两个第四插接部1411均通过螺栓固定于第四安装块37上。
参照图4和图17,上模2还包括三个用于连接落料凹模142的第二连接块24,三个第四连块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三个第二连接块24均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下连接板311的上表面。更进一步的,第二连接块24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用于安装落料凹模142的第五插接孔241,每个落料凹模142的下表面均螺栓连接有用于固定落料凹模142的第五插接部1422,两个第五插接部1422分别与两个第五插接孔241插接配合,两个第五插接部1422均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连接块24上。参照图3,通过落料凸模141与电机壳12的内侧壁卡接配合,通过卡接槽1421与电机壳12的外侧壁卡接配合,落料凸模141与卡接槽1421对电机壳12有夹持作用,从而便于将加工好的电机壳12从料带1上下料,从而完成对电机壳12的成型。
参照图3和图4,上模2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导向柱223和第二导向柱224,下模3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导向孔3211和第二导向孔32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柱223与第一导向孔3211的数量均为八个,八个第一导向柱223固定于上压合模22的下表面,八个第一导向孔3211均开设于下压合模32上,八个第一导向柱223分别与八个第一导向孔3211插接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柱224与第二导向孔3212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第二导向柱224均固定于上压合模22的下表面,三个第二导向孔3212均开设与下压合模32上,三个第二导向柱224分别与三个第二导向孔3212插接配合。从而实现上压合模22与下压合模32之间的精准定位。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机壳12的生产模具的实施原理为:通过上压合块41、下压合块42在料带1上压合出用于加工电机壳12的原材料的隔离部11,通过拉伸凸模51与拉伸凹槽521插接配合从而将隔离部11加工形成电机的基本形状;通过第一冲针6212与第一冲孔6111插接配合,从而在电机壳12的固定部124上加工出螺栓孔1241;通过第二冲针92322与第二冲孔911插接配合,从而加工出电机壳12顶部的通孔121;通过上模2驱动第三冲针1022与第三冲孔1011插接配合,从而在电机壳12的顶部加工出安装孔122;通过上模2驱动异形块131向下滑移,异形块131与插接槽132插接配合,从而在每个电机壳12的顶部加工出六个异形槽123;通过落料凸模141与电机壳12的内侧壁卡接配合,通过卡接槽1421与电机壳12的外侧壁卡接配合,落料凸模141与卡接槽1421对电机壳12有夹持作用,从而便于将加工好的电机壳12从料带1上下料,从而完成对电机壳12的成型。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机壳(12)的生产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包括相互开合的上模(2)和下模(3),所述模具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为进料端(15)、出料端(16),所述模具本体自进料端(15)向出料端(16)依次设置有用于压合出隔离部(11)的压合组件(4)、用于将隔离部(11)拉伸成电机壳(12)和固定部(124)的拉伸组件(5)、用于加工所述固定部(124)上螺栓孔(1241)的第一成孔组件(6)、用于对电机壳(12)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7)、用于加工电机壳(12)顶部的若干个通孔(121)的第二成孔组件(9)、用于加工电机壳(12)顶部的安装孔(122)的第三成孔组件(10)、用于加工所述电机壳(12)顶部的异形槽(123)的成槽组件(13)和用于冲切电机壳(12)以使电机壳(12)落料的落料组件(14);
所述拉伸组件(5)包括拉伸凸模(51)和拉伸凹模(52),所述拉伸凸模(51)固定于所述下模(3)的上表面,所述拉伸凹模(52)固定于所述上模(2)的下表面,所述拉伸凹模(52)的下表面开设有供所述拉伸凸模(51)插接配合的拉伸凹槽(5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12)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组件(4)包括上压合块(41)、下压合块(42)和弹性件,所述上压合块(41)固定于所述上模(2)的下表面,所述下模(3)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置下压合块(42)的压合槽(323),所述下压合块(42)与所述压合槽(323)滑移配合,所述弹性件的顶端抵接于所述下压合块(42)的下表面,所述弹性件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压合槽(323)的槽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壳(12)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孔组件(6)包括第一凸模(61)和第一凹模(62),所述第一凸模(61)固定于所述下模(3)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凹模(62)固定于所述上模(2)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凹模(62)的下表面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凸模(61)插接配合的第一凹槽(6211),所述第一凹槽(62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加工螺栓孔(1241)的第一冲针(6212),所述第一凸模(61)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冲针(6212)插接配合的第一冲孔(6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12)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7)包括下定位板(72)和上定位板(71),所述下定位板(72)固定于所述下模(3)的上表面,所述下定位板(72)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对电机壳(12)进行定位的定位凸模(721);所述上定位板(71)固定于所述上模(2)的下表面,所述上定位板(71)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对电机壳(12)进行定位的定位凹模(711),所述定位凹模(711)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凸模(721)插接配合的定位凹孔(71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12)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孔组件(9)包括第二凸模(91)和第二凹模(92),所述第二凸模(91)固定于所述下模(3)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凹模(92)固定于所述上模(2)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凹模(92)的下表面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凸模(91)插接配合的第二凹槽(92321),所述第二凹槽(9232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加工通孔(121)的第二冲针(92322),所述第二凸模(9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二冲针(92322)插接配合的第二冲孔(9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12)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成孔组件(10)包括第三凸模(101)和第三凹模(102),所述第三凸模(101)固定于所述下模(3)的上表面,所述第三凹模(102)固定于所述上模(2)的下表面,所述第三凹模(102)的下表面开设有供所述第三凸模(101)插接配合的第三凹槽(1021),所述第三凹槽(102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用于加工安装孔(122)的第三冲针(1022),所述第三凸模(10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冲针(1022)插接配合的第三冲孔(10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壳(12)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槽组件(13)包括异形块(131)和插接槽(132),所述异形块(131)固定于所述第三凹槽(1021)的槽底,所述插接槽(132)开设于所述第三凸模(101)的上表面,所述异形块(131)与所述插接槽(132)插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12)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组件(14)包括落料凸模(141)和落料凹模(142),所述落料凸模(141)固定于所述下模(3)的上表面,所述落料凹模(142)固定于所述上模(2)的下表面,所述落料凹模(142)的下表面开设有与电机壳(12)外侧壁卡接配合的卡接槽(1421),所述落料凸模(141)与所述电机壳(12)的内侧壁卡接配合,所述电机壳(12)的外侧壁与所述卡接槽(1421)卡接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壳(12)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模具弹簧(43),所述模具弹簧(43)的顶端与所述下压合块(4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压合槽(323)的槽底开设有用于安装模具弹簧(43)的弹簧槽(324),所述模具弹簧(43)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弹簧槽(324)的槽底。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12)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导向柱(223),所述下模(3)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导向孔(3211),所述第一导向柱(223)与所述第一导向孔(3211)插接配合。
CN202022894149.2U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电机壳的生产模具 Active CN213944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4149.2U CN213944546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电机壳的生产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4149.2U CN213944546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电机壳的生产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44546U true CN213944546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213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94149.2U Active CN213944546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电机壳的生产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445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38676U (zh) 一种侧面反凸面一次成型机构
CN213944546U (zh) 一种电机壳的生产模具
CN210651691U (zh) 模具用弧形面孔槽成型机构
CN109909372B (zh) 一种汽车用高性能微电机外壳无废料侧面冲切模具
CN215544164U (zh) 一种带废料导料结构的冲孔模具
CN210651692U (zh) 真空注塑模具
CN210910983U (zh) 一种正面拆装结构
CN214982466U (zh) 一种具有斜导柱开合结构的双色模具
CN217993341U (zh) 一种成型模具
CN219505239U (zh) 侧面双孔塑胶件的成型模具
CN213256975U (zh) 一种具有榫卯结构的两通模具
CN219338442U (zh) 一种玩具的注塑成型模具
CN219483927U (zh) 一种定位板压弯、校正、冲裁精冲级进模具
CN218283446U (zh) 一种汽车前后纵梁成型模具
CN216150929U (zh) 一种汽车高低段差工件冲孔模具结构
CN219256160U (zh) 硅胶防尘盖生产模具
CN221089865U (zh) 带有抽芯滑块的成型结构
CN218310420U (zh) 模具
CN110202740B (zh) 医用钉仓成型模组及加工模具
CN211707896U (zh) 一种冲压模具
CN218838483U (zh) 一种弯梁成型模具
CN220943084U (zh) 泵体进出水段模具
CN216400380U (zh) 一种内嵌式扣机的成型模具
CN220297700U (zh) 一种便于从壳体内脱离的注塑模具
CN217617156U (zh) 一种制作密封盖的冲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