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32243U - 铆接装置及电子雷管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铆接装置及电子雷管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32243U
CN213932243U CN202022815197.8U CN202022815197U CN213932243U CN 213932243 U CN213932243 U CN 213932243U CN 202022815197 U CN202022815197 U CN 202022815197U CN 213932243 U CN213932243 U CN 2139322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ting
blade
groove
driv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151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开贵
朱斌
程建
李志雄
王宝
周望东
张万斌
洪玮
王文斌
吴云松
刘振茂
武永
徐宏飞
龙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 Xu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 Xu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 Xu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 Xu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1519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322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322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322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铆接装置及电子雷管生产线,包括机架、铆接机构、第一移载机构、第二移载机构和对接机构。第一移载机构包括夹具和第一输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用于驱动夹具移动,实现脚线的夹持和输送。第二移载机构包括载具和第二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用于驱动载具移动,实现铆线端子的输送。对接机构用于将载具上的铆线端子对接于夹具上的脚线。铆接机构上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相向运动,从而配合铆接铆线端子和脚线。由此,实现了电子雷管的脚线和铆线端子的机械化运送、对接和铆接,能够减少人员随动操作,有益于提高铆接效率。具有上述铆接装置的电子雷管生产线也具有上述优点。

Description

铆接装置及电子雷管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铆接装置及电子雷管生产线。
背景技术
电子雷管生产工艺中,需要对芯片的铆线端子和脚线进行铆接,具体是将铆线端子包裹于脚线的外周并铆压,使二者铆接。相关技术中,采用人工进行操作相关铆接工具进行铆接操作,难以实现在线铆接,铆接效率低下,影响电子雷管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铆接装置,能够实现脚线和铆线端子的在线铆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铆接装置的电子雷管生产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铆接装置,包括:
机架;
铆接机构,包括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刀片和所述第二刀片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刀片和所述第二刀片相向运动;
第一移载机构,位于所述铆接机构的一侧,包括夹具和第一输送机构,所述夹具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夹持脚线的夹持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夹具移动;
第二移载机构,位于所述铆接机构的另一侧,包括载具和第二输送机构,所述载具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铆线端子的容置槽,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载具移动;
对接机构,位于所述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之间,用于将所述载具上的铆线端子对接于所述夹具上的脚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铆接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输送机构用于驱动夹具移动,实现脚线的夹持和输送。第二输送机构用于驱动载具移动,实现铆线端子的输送。对接机构用于将载具上的铆线端子对接于夹具上的脚线。铆接机构上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相向运动,从而配合铆接铆线端子和脚线。由此,实现了电子雷管的脚线和铆线端子的机械化运送、对接和铆接,能够减少人员随动操作,有益于提高铆接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铆接机构包括一对所述第一刀片和一对所述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之间的间隔与相隔若干个所述夹持部的所述夹持部之间的间隔对应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刀片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包括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呈弧面;所述第二刀片用于配合所述第一刀片压合以铆接脚线和铆线端子,所述第二刀片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相互对应且朝向所述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二凹槽用于承托所述铆线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还包括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配置为使所述第一凹槽朝向所述第二凹槽扩张的弧面,所述第二刀片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导向面的位置设有让位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铆接机构还包括第一刀座,所述第一刀片连接于所述第一刀座,所述第一刀座上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壁包括第一定位面和一对第一整型面,所述第一整型面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面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铆接机构还包括第二刀座,所述第二刀片连接于所述第二刀座,所述第二刀座上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壁包括第二定位面和一对第二整型面,所述第二整型面位于所述第二定位面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连接于所述第一刀片,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刀片朝向所述第二刀片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连接于所述第二刀片,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刀片朝向所述第一刀片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顶升机构和驱动元件,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连接座,所述第二刀片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铰接于所述机架,所述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处,并用于带动所述铰接处往复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对接机构包括取料部和旋转部,所述取料部连接于所述旋转部,所述取料部用于持取所述载具上的所述铆线端子,所述旋转部配置为:所述旋转部驱动所述取料部旋转设定角度能够使所述取料部上的铆线端子对接于所述夹具上的脚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子雷管生产线,包括流水线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铆接装置,所述铆接装置设置于所述流水线的其中一段。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铆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铆接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铆接机构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铆接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铆接机构100,第一刀片120,第一凹槽121,第一导向面122,第二导向面123,定位头124,第三导向面125,第二刀片130,第二凹槽131,让位缺口132,定位槽133,第一刀座140,第三凹槽141,第一定位面142,第一整型面143,第一连接部144,第一定位部145,第一让位部146,第二刀座150,第四凹槽151,第二定位面152,第二整型面153,第二连接部154,第二定位部155,第二让位部156,第一驱动机构160,第二驱动机构170,第一连杆171,第二连杆172,第三连杆173,驱动元件174;
第一移载机构200,夹具210,夹持部211,第一输送机构220;
第二移载机构300,载具310,第二输送机构320;
对接机构400,取料部410,旋转部420;
机架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电子雷管生产工艺中,需要对芯片的铆线端子和脚线进行铆接,具体是将铆线端子包裹于脚线的外周并铆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铆接装置,采用铆接机构、移载机构和对接机构实现铆线端子和脚线的在线铆接,以下是一些实施例: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铆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和俯视图,同时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铆接装置包括机架500、铆接机构100、第一移载机构200、第二移载机构300和对接机构400。第一移载机构200位于铆接机构100的一侧,包括夹具210和第一输送机构220,夹具210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夹持脚线的夹持部211,第一输送机构220用于驱动夹具210移动,实现脚线的夹持和输送。第二移载机构300位于铆接机构100的另一侧,包括载具310和第二输送机构320,载具310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铆线端子的容置槽,第二输送机构320用于驱动载具310移动,实现铆线端子的输送。对接机构400位于第一移载机构200和第二移载机构300之间,用于将载具310上的铆线端子对接于夹具210上的脚线。铆接机构100包括第一刀片120、第二刀片130和驱动机构,第一刀片120和第二刀片130的位置相互对应,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刀片120和第二刀片130相向运动,从而配合铆接铆线端子和脚线。由此,实现了电子雷管的脚线和铆线端子的机械化运送、对接和铆接,能够减少人员随动操作,有益于提高铆接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铆接机构100包括一对第一刀片120和一对第二刀片130,第一刀片120之间的间隔与相隔若干个夹持部211的夹持部211之间的间隔对应一致,因此,一对第一刀片120可以同时进行铆接动作,实现一次动作铆接两件工件。一次铆接动作完成后,第一输送机构220带动夹具210继续移动设定行程,使下一夹持部211上的脚线对应于第一刀片120,以便进行下一次的铆接,直至将间隔于两个对应于第一刀片120的夹持部211之间的工件铆接完成,可将夹具210整体向后运送,同时将下一夹具210运送至铆接机构100处。输送节拍可以根据铆接节拍进行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夹具210上夹持部211的数量和对应于第一刀片120的夹持部211的间隔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进行合理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夹具210上设置有10个夹持部211,第一刀片120之间的间隔与间隔4个夹持部211的两个夹持部211之间的间隔对应一致,为便于说明,自后向前对一个夹具210上的夹持部211依次编号为1至10,由此,夹具210运送至铆接机构100处时,两个第一刀片120分别对应于1号和6号夹持部。铆接时,可同时对1号和6号夹持部上的脚线进行铆接,当前铆接完成后,第一输送机构220将夹具210向后输送至2号和7号夹持部分别对应于两个第一刀片120,同理,铆接机构100对2号和7号夹持部的脚线铆接完成后,第一输送机构220将夹具210向后移,依次完成3号和8号、4号和9号、5号和10号夹持部的脚线铆接,然后将当前夹具210向后输送,并将下一夹具210输送至铆接机构100处,继续以上述方式进行铆接,由此实现一次铆接双发电子雷管脚线,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4,第二驱动机构170包括顶升机构和驱动元件174,顶升机构包括第一连杆171、第二连杆172和连接座,第二刀片130设置于连接座上,第一连杆171的两端分别铰接于连接座和第二连杆172,第二连杆172铰接于机架500,驱动元件174连接于第一连杆171和第二连杆172的铰接处,并用于带动铰接处往复移动,从而能够改变第一连杆171和第二连杆172的夹角,实现第一连杆171对的第二刀片130的顶升。当第一连杆171和第二连杆172转动到共线时,顶升机构能够承载较大的作用力。本实施例中,驱动元件174可以采用常规的气缸,第二刀片130可通过连接件间接连接于第一连杆171,例如一对第二刀片130可连接于同一支架,支架连接于第一连杆171,从而通过对第一连杆171的顶升实现对第二刀片130的同步顶升。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设置第一连杆171和第二连杆172的数量,本实施例设置一对第一连杆171和一对第二连杆172,两个第一连杆171和第二连杆172的铰接部通过一个第三连杆173连接,驱动元件174连接于该第三连杆173,实现力的传递。为提高顶升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还可以适当增加第一连杆171和第二连杆172的数量。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对接机构400可包括取料部410和旋转部420,取料部410连接于旋转部420,取料部410用于持取载具310上的铆线端子,旋转部420驱动取料部410旋转设定角度(例如90°)能够使取料部410上的铆线端子对接于夹具210上的脚线。取料部410可包括夹爪和伸缩机构,夹爪可以采用常规的机械夹爪,夹爪的手指设置有适用于夹持铆线端子的槽,伸缩机构用于带动夹爪伸缩,以便抓取工件。旋转部420可以采用旋转气缸。本实施例中,取料部410夹取铆线端子后,旋转部420将取料部410朝向夹具210的方向旋转90度,可使铆线端子对接于夹具210上的脚线,以便后续的铆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至图5,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60和第二驱动机构170,第一驱动机构160设置于机架500上,连接于第一刀片120,用于驱动第一刀片120朝向第二刀片130移动;第二驱动机构170设置于机架500上,连接于第二刀片130,用于驱动第二刀片130朝向第一刀片120移动。因此,第一刀片120和第二刀片130可分别设置于夹具210的两侧,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刀片120设置于夹具210的上方,第二刀片130设置于夹具210的下方,在铆接时,可先通过对接机构400将铆线端子对接于夹具210上的脚线,然后将第二刀片130向上升至抵持铆线端子的下侧,再将第一刀片120下压铆接,第二刀片130同时起到了承载的作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且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承载铆接作用力的承载机构,从而简化机构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7,第一刀片120设置有第一凹槽121,第一凹槽121的槽壁包括第一导向面122,第一导向面122呈弧面;第二刀片130用于配合第一刀片120压合以铆接脚线和铆线端子,第二刀片130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31,第二凹槽131与第一凹槽121的位置相互对应且朝向第一导向面122,第二凹槽131用于承托铆线端子。因此,铆接时,随着第一刀片120和第二刀片130的相互靠近,第二凹槽131承托于铆线端子的一侧,第一凹槽121将自另一侧将脚线压入铆线端子内,并且第一导向面122对铆线端子的两侧进行挤压,铆线端子能够沿着呈弧面的第一导向面122相向收紧,从而包裹于脚线外部,有效提高铆接质量和一致性。
目前已有的相关技术中,电子雷管的芯片铆线端子和脚线的铆接后,铆线端子包裹度低,且铆接一致性差,铆接质量不高,易导致电子雷管脚线连接不稳固,影响成品质量。本实施例的铆接刀片能够在铆合过程中对铆线端子的铆接部分进行导向,从而能够较好地包裹脚线。
在上述的铆接刀片中,第一导向面122的弧面内径可以设为与脚线的外径一致或者第一导向面122的弧面内径略小于脚线的外径,提高铆线端子与脚线的包裹度和贴合度,有助于提高铆接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7,第一凹槽121的槽壁还包括第二导向面123,第二导向面123配置为使第一凹槽121朝向第二凹槽131扩张的弧面,能够对脚线进行导向。由于脚线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脚线与铆线端子对位时,脚线通常会偏离铆线端子上用于容纳脚线的凹槽,因此,具有第二导向面123的第一刀片120向脚线靠近时,能够将脚线向第一凹槽121的方向引导,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31位置相对应,由此,第一刀片120和第二刀片130压合的过程中,能够将第一凹槽121内的脚线准确压入由第二凹槽131抵持的铆线端子中,有效避免脚线偏离。第二刀片130上对应于第二导向面123的位置设有让位缺口132,从而避免运动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7,第一刀片120上设置有一对第一凹槽121,第二刀片130上对应第一凹槽121设置有一对第二凹槽131,可将脚线的两根线头导向至芯片铆线端子上铆接。其中,第一凹槽121之间设置有定位头124,第二刀片130上对应于定位头124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槽133,定位槽133朝向定位头124,因此,定位头124能够穿过铆线端子用于容纳两根线头的凹槽之间的空隙,穿入定位槽133中,定位头124的两侧可以对铆线端子进行限位,有效避免铆线端子在铆接过程发生移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7,定位头124朝向第二导向面123的两侧壁形成第一凹槽121的槽壁的第三导向面125,第三导向面125配置为使第一凹槽121朝向第二凹槽131扩张的弧面,因此,铆接时,第三导向面125能够对脚线进行导向,使脚线朝向第一凹槽121收拢。并且,第三导向面125能够从铆线端子相对的两侧抵持铆线端子,从而有效保证脚线对准于铆线端子。
在上述的铆接刀片中,参考图6和图7,第二凹槽131的槽壁呈弧面,可以适应铆线端子的外侧柱面,铆接时,第二凹槽131在承托铆线端子的同时,能够通过其弧面槽壁包裹于铆线端子的一部分外周面,对铆线端子起到导向对中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7,铆接刀片还包括第一刀座140,第一刀片120连接于第一刀座140,第一刀座140上设置有第三凹槽141,第三凹槽141位于第一凹槽121的一侧,第三凹槽141的槽壁包括第一定位面142和一对第一整型面143,第一定位面142用于对设置有铆线端子的电子雷管的一端的外壳进行定位,第一整型面143位于第一定位面142的两侧,并朝外扩张,因此,在铆接过程中,能够将散开的脚线向内整型,以便脚线进入第一凹槽121内。在电子雷管的生产工艺中,脚线和芯片铆接前,需要通过卷曲工艺进行卷曲,卷曲完成后脚线的两个待铆接线头通常向外偏斜,因此,在铆接时,通过本实施例中第一刀座140上的第一整型面143,能够有效地将脚线整型,以便脚线对应于第一刀片120的第一凹槽121,从而保证顺利铆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7,第二刀片130还包括第二刀座150,第二刀片130连接于第二刀座150,第二刀座150上设置有第四凹槽151,第四凹槽151位于第二凹槽131的一侧,第四凹槽151的槽壁包括第二定位面152和一对第二整型面153,第二定位面152用于对设置有铆线端子的电子雷管的一端的外壳进行定位,第二整型面153位于第二定位面152的两侧。第二整型面153的作用与上述第一刀座140上的第一整型面143的作用同理,用于从与第一刀座140相对的另一面对脚线进行整型。
在上述的铆接刀片中,参考图6和图7,第一刀座140包括第一连接部144和第一定位部145,第一刀片120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44,第三凹槽141设置于第一定位部145;第二刀座150包括第二连接部154和第二定位部155,第二刀片130连接于第二连接部154,第四凹槽151设置于第二定位部155。第一定位部145上对应于第二定位部155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一让位部146,第二定位部155上对应于第一定位部145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二让位部156,从而形成运动空间,因此,铆合过程中,第一定位部145和第二定位部155能够配合对设置有铆线端子的电子雷管的一端的外壳的周向两侧进行定位,并且第一整型面143和第二整型面153配合有效地将脚线聚拢于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31之间,实现脚线的整型,从而避免脚线的偏移,有助于提高铆接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雷管生产线,包括流水线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铆接装置,铆接装置设置于流水线的其中一段,可通过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分别对接铆接装置上游和下游装置,实现电子雷管的脚线和芯片铆线端子的在线输送和铆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铆接机构,包括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刀片和所述第二刀片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刀片和所述第二刀片相向运动;
第一移载机构,位于所述铆接机构的一侧,包括夹具和第一输送机构,所述夹具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夹持脚线的夹持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夹具移动;
第二移载机构,位于所述铆接机构的另一侧,包括载具和第二输送机构,所述载具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铆线端子的容置槽,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载具移动;
对接机构,位于所述第一移载机构和所述第二移载机构之间,用于将所述载具上的铆线端子对接于所述夹具上的脚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机构包括一对所述第一刀片和一对所述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之间的间隔与相隔若干个所述夹持部的所述夹持部之间的间隔对应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片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包括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呈弧面;所述第二刀片用于配合所述第一刀片压合以铆接脚线和铆线端子,所述第二刀片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相互对应且朝向所述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二凹槽用于承托所述铆线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还包括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配置为使所述第一凹槽朝向所述第二凹槽扩张的弧面,所述第二刀片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导向面的位置设有让位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机构还包括第一刀座,所述第一刀片连接于所述第一刀座,所述第一刀座上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壁包括第一定位面和一对第一整型面,所述第一整型面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面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机构还包括第二刀座,所述第二刀片连接于所述第二刀座,所述第二刀座上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壁包括第二定位面和一对第二整型面,所述第二整型面位于所述第二定位面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连接于所述第一刀片,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刀片朝向所述第二刀片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连接于所述第二刀片,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刀片朝向所述第一刀片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顶升机构和驱动元件,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连接座,所述第二刀片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铰接于所述机架,所述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处,并用于带动所述铰接处往复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机构包括取料部和旋转部,所述取料部连接于所述旋转部,所述取料部用于持取所述载具上的所述铆线端子,所述旋转部配置为:所述旋转部驱动所述取料部旋转设定角度能够使所述取料部上的铆线端子对接于所述夹具上的脚线。
10.电子雷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流水线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铆接装置,所述铆接装置设置于所述流水线的其中一段。
CN202022815197.8U 2020-11-27 2020-11-27 铆接装置及电子雷管生产线 Active CN2139322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5197.8U CN213932243U (zh) 2020-11-27 2020-11-27 铆接装置及电子雷管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5197.8U CN213932243U (zh) 2020-11-27 2020-11-27 铆接装置及电子雷管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32243U true CN213932243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45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15197.8U Active CN213932243U (zh) 2020-11-27 2020-11-27 铆接装置及电子雷管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3224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0643A (zh) * 2021-10-09 2021-12-14 雅化集团绵阳实业有限公司 电子雷管电子芯片模块自动蘸药装置
CN113941660A (zh) * 2021-10-20 2022-01-18 北京北方红旗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点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0643A (zh) * 2021-10-09 2021-12-14 雅化集团绵阳实业有限公司 电子雷管电子芯片模块自动蘸药装置
CN113941660A (zh) * 2021-10-20 2022-01-18 北京北方红旗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点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932243U (zh) 铆接装置及电子雷管生产线
CN107614207B (zh) 多工位传递机械手机构
CN209599216U (zh) 桁架夹持装置
CN105576477B (zh) Pin针的折弯插取装置
CN213636574U (zh) 铆接刀片、电子雷管铆接装置及生产设备
CN211638147U (zh) 一种金属细丝压接工装
CN210024317U (zh) 一种管材夹持工装及其卡爪
CN218855937U (zh) 一种自动焊线机用焊接机构
CN107845595B (zh) 一种接线盒压线块转载机构
CN113346311A (zh) 一种合压接工作站
TWI641192B (zh) 用於將電機定子的線束組端接於端子組的端接機台
CN107959209B (zh) 一种高精度电缆自动剥头压接机
CN216355230U (zh) 一种线材夹持机构
CN215040725U (zh) 一种多规格压型纸箱的收料台结构
CN218988050U (zh) 一种移载机构和发管机器人
CN113183096B (zh) 一种开口销折弯钳
CN215614301U (zh) 一种管件内壁滚槽装置
CN211034212U (zh) 松紧带传送机构
CN215318455U (zh) 一种开口销压装钳
CN113427303B (zh) 一种碗刀全自动装卸定位装置
CN217823663U (zh) 端子铆压机
CN117583693B (zh) 一种汽车集成线束的焊接工装
CN215893211U (zh) 一种加热炉链板
CN219676959U (zh) 双线中转装置和双绞线制造设备
CN217529044U (zh) 一种焊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