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79419U - 一种双极板测漏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极板测漏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79419U
CN213779419U CN202023200633.7U CN202023200633U CN213779419U CN 213779419 U CN213779419 U CN 213779419U CN 202023200633 U CN202023200633 U CN 202023200633U CN 213779419 U CN213779419 U CN 213779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die
cavity
bipolar plat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006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利平
许立阳
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ong Xinyan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ong Xinyan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ong Xinyan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ong Xinyan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006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79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79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79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极板测漏装置和系统。一种双极板测漏装置,双极板测漏装置包括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第二模具用于与放置于第一模具上的双极板抵接,第一气道、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共同形成第一容腔,第二气道、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共同形成第二容腔,第三气道、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共同形成第三容腔,第一模具与板体部共同形成第四容腔,第二模具与板体部共同形成第五容腔;第一容腔与第一进气通道及与第四容腔连通,第二容腔与第二进气通道连通,第三容腔与第三进气通道及与第五容腔连通。该双极板测漏装置能够快速检定双极板的密封性,在降低检测的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检测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极板测漏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极板测漏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氢氧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在运行过程中起着传输燃料气、氧化剂和散热的作用,包含氢气、空气和冷却水三个导通部分。
其中,冷却水导通部分位于空气导通部分和氢气导通部分的中间,使用时需保证冷却水导通部分和氢气、空气导通部分之间的密封性,否则会造成气体外溢,若氢气和空气混合,则有发生燃烧乃至爆炸的危险。同时双极板氢气、空气和冷却水三个导通部分任意一个部分有漏气也都会直接影响电堆的发电效率、性能及安全性。
但现有技术中,检测双极板的密封性装置结构复杂,检测的成本高且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极板测漏装置和系统,其能够快速检定双极板的密封性,在降低检测的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检测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极板测漏装置,双极板包括板体部及进气部,进气部开设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及第三气道,双极板测漏装置包括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第一模具用于放置双极板,第一模具设置有用于与外部气源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以及第三进气通道;
第二模具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向靠近第一模具的方向运动,并与放置于第一模具上的双极板抵接,第一气道、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共同形成第一容腔,第二气道、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共同形成第二容腔,第三气道、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共同形成第三容腔,第一模具与板体部共同形成第四容腔,第二模具与板体部共同形成第五容腔;
第一容腔与第一进气通道及与第四容腔连通,第二容腔与第二进气通道连通,第三容腔与第三进气通道及与第五容腔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双极板测漏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及第二密封圈,第一模具用于与双极板抵接的面开设有安装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安装槽;第二模具用于与双极板抵接的面开设有安装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安装槽;
第一密封圈及第二密封圈均用于与双极板抵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圈及第二密封圈均包括间隔的第一分部、第二分部、第三分部及第四分部;
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一气道及两个第一分部共同形成第一容腔;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二气道及两个第二分部共同形成第二容腔;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三气道及两个第三分部共同形成第三容腔;第一模具、板体及第一密封圈的第四分部共同形成第四容腔;第一模具、板体及第二密封圈的第四分部共同形成第五容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具用于与双极板抵接的面开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及第三进气口,第一进气口与第一进气通道连通,第二进气口与第二进气通道连通,第三进气口与第三进气通道连通;
第一进气口位于第一分部正对于第一模具的区域内,第二进气口位于第二分部正对于第一模具的区域内,第三进气口位于第三分部正对于第一模具的区域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具用于与双极板抵接的面设置有与双极板连接的定位凸起。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模具用于与双极板抵接的面设置有容纳定位凸起的定位孔。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极板测漏系统,双极板测漏系统包括外部气源、压力机以及上述的双极板测漏装置;
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均与压力机连接,压力机用于驱动第一模具向靠近第二模具的方向运动,或用于驱动第二模具向靠近第一模具的方向运动;
外部气源与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及第三进气通道连通,外部气源用于向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及第三容腔输送气体,外部气源用于检测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及第三容腔的气压。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压力机包括机架、工作台、活动压板以及加载部;
工作台及加载部均与机架连接,活动压板与加载部连接;
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分别与工作台及活动压板可拆卸地连接;
加载部用于驱动活动压板向靠近或远离工作台的方向运动,以带动第二模具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模具的方向运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外部气源包括气源及气压传感器;
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及第三进气通道均与气源管路连通,且连通第一进气通道及气源的管路、连通第二进气通道及气源的管路及连通第三进气通道及气源的管路上均设置有通断阀;
气压传感器用于检测连通第一进气通道及气源的管路、连通第二进气通道及气源的管路及连通第三进气通道及气源的管路的气压。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及第三进气通道均通过快速接头与气源管路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双极板测漏装置包括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其中,第一模具用于放置双极板,第一模具设置有用于与外部气源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以及第三进气通道。
而第二模具在外力的作用下向靠近第一模具的方向运动,并与放置于第一模具上的双极板抵接时,第一气道、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共同形成第一容腔,第二气道、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共同形成第二容腔,第三气道、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共同形成第三容腔,第一模具与板体部共同形成第四容腔,第二模具与板体部共同形成第五容腔。并且第一容腔与第一进气通道及与第四容腔连通,第二容腔与第二进气通道连通,第三容腔与第三进气通道及与第五容腔连通。
由此,当通过外部气源向第一进气通道输送气体,第一进气通道中的气体便会进入至第一容腔及第四容腔中,并且在第一容腔及第四容腔完成充气以及保压的步骤后,通过检测第一容腔及第四容腔中的压力变化,便可检测出第一容腔及第四容腔是否存在泄漏的情况;
同理,通过外部气源向第二进气通道输送气体,第二进气通道中的气体便会进入至第二容腔中,并且在第二容腔完成充气以及保压的步骤后,通过检测第二容腔中的压力变化,便可检测出第二容腔是否存在泄漏的情况;通过外部气源向第三进气通道输送气体,第三进气通道中的气体便会进入至第三容腔及第五容腔中,并且在第三容腔及第五容腔完成充气以及保压的步骤后,通过检测第三容腔及第五容腔中的压力变化,便可检测出第三容腔及第五容腔是否存在泄漏的情况;
由此,通过向第一模具、双极板及第二模具共同形成的容腔中输送气体,并对容腔中的气压进行检测的方式,能够判断双极板的连接强度,以及双极板上的胶圈的密封性,从而能够快速检定双极板的密封性,并且这样的检测方式,在降低检测的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极板测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极板测漏装置、活动压板及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极板测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双极板测漏装置;10-双极板;11-板体部;12-进气部;13-第一气道;14-第二气道;15-第三气道;110-第一模具;120-第二模具;111-第一进气通道;112-第二进气通道;113-第三进气通道;130-第一密封圈;114-第一安装槽;131-第一分部;132-第二分部;133-第三分部;134-第四分部;115-第一进气口;116-第二进气口;117-第三进气口;200-双极板测漏系统;210-外部气源;220-压力机;221-机架;222-工作台;223-活动压板;224-加载部;211-气源;212-气压传感器;213-快速接头;214-通断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5,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极板测漏系统的结构,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极板测漏装置、工作台及活动压板的结构,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极板测漏装置的结构,图4及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的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极板测漏系统200,双极板测漏系统200包括外部气源210、压力机220以及双极板测漏装置100。
其中,双极板10包括板体部11及进气部12,进气部12开设有第一气道13、第二气道14及第三气道15,双极板测漏装置100包括第一模具110及第二模具120;第一模具110用于放置双极板10,第一模具110设置有用于与外部气源210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111、第二进气通道112以及第三进气通道113;
第二模具120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向靠近第一模具110的方向运动,并与放置于第一模具110上的双极板10抵接,第一气道13、第一模具110及第二模具120共同形成第一容腔,第二气道14、第一模具110及第二模具120共同形成第二容腔,第三气道15、第一模具110及第二模具120共同形成第三容腔,第一模具110与板体部11共同形成第四容腔,第二模具120与板体部11共同形成第五容腔;
第一容腔与第一进气通道111及与第四容腔连通,第二容腔与第二进气通道112连通,第三容腔与第三进气通道113及与第五容腔连通。
第一模具110及第二模具120均与压力机220连接,压力机220用于驱动第一模具110向靠近第二模具120的方向运动,或用于驱动第二模具120向靠近第一模具110的方向运动;
外部气源210与第一进气通道111、第二进气通道112及第三进气通道113连通,外部气源210用于向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及第三容腔输送气体,外部气源210用于检测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及第三容腔的气压。
需要说明的是,双极板10上的第一气道13、第二气道14及第三气道15即为双极板10的氢气侧进气口、水侧进气口及氧气侧进气口。而第二容腔与双极板10的阳极板及阴极板之间的空间连通;第一容腔与第四容腔则通过开设于阳极板或阴极板上的导气口连通,第三容腔与第五容腔则通过开设与阴极板或阳极板上的导气口连通。
该双极板测漏系统200的工作原理是:
该双极板测漏系统200包括外部气源210、压力机220以及双极板测漏装置100。其中,双极板测漏装置100包括第一模具110及第二模具120。其中,第一模具110及第二模具120均与压力机220连接,第一模具110用于放置双极板10,第一模具110设置有用于与外部气源210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111、第二进气通道112以及第三进气通道113。
压力机220用于驱动第一模具110向靠近第二模具120的方向运动,或用于驱动第二模具120向靠近第一模具110的方向运动,故在第一模具110与第二模具120相互靠近且第二模具120与放置于第一模具110上的双极板10抵接时,第一气道13、第一模具110及第二模具120共同形成第一容腔,第二气道14、第一模具110及第二模具120共同形成第二容腔,第三气道15、第一模具110及第二模具120共同形成第三容腔,第一模具110与板体部11共同形成第四容腔,第二模具120与板体部11共同形成第五容腔。并且第一容腔与第一进气通道111及与第四容腔连通,第二容腔与第二进气通道112连通,第三容腔与第三进气通道113及与第五容腔连通。
由此,当通过外部气源210向第一进气通道111输送气体,第一进气通道111中的气体便会进入至第一容腔及第四容腔中,并且在第一容腔及第四容腔完成充气以及保压的步骤后,通过检测第一容腔及第四容腔中的压力变化,便可检测出第一容腔及第四容腔是否存在泄漏的情况;
同理,通过外部气源210向第二进气通道112输送气体,第二进气通道112中的气体便会进入至第二容腔中,并且在第二容腔完成充气以及保压的步骤后,通过检测第二容腔中的压力变化,便可检测出第二容腔是否存在泄漏的情况;通过外部气源210向第三进气通道113输送气体,第三进气通道113中的气体便会进入至第三容腔及第五容腔中,并且在第三容腔及第五容腔完成充气以及保压的步骤后,通过检测第三容腔及第五容腔中的压力变化,便可检测出第三容腔及第五容腔是否存在泄漏的情况;
由此,通过向第一模具110、双极板10及第二模具120共同形成的容腔中输送气体,并对容腔中的气压进行检测的方式,能够判断双极板10的连接强度,以及双极板10上的胶圈的密封性,从而能够快速检定双极板10的密封性,并且这样的检测方式,在降低检测的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检测的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6,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为防止气体经第一模具110及第二模具120与双极板10的抵接处逸出,故双极板测漏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30及第二密封圈,其中,第一密封圈130的结构可以与第二密封圈的相同;第一模具110用于与双极板10抵接的面开设有安装第一密封圈130的第一安装槽114;第二模具120用于与双极板10抵接的面开设有安装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安装槽;第一密封圈130及第二密封圈均用于与双极板10抵接,以增加第一模具110及第二模具120与双极板10的抵接处的密封性。
在设置第一密封圈130及第二密封圈时,为使得第一密封圈130及第二密封圈能够与双极板10的结构贴合,以在第一模具110及第二模具120与双极板10的抵接并形成第一容腔、第二容腔、第三容腔、第四容腔及第五容腔时,能够提高第一容腔、第二容腔、第三容腔、第四容腔及第五容腔的密封性,故第一密封圈130及第二密封圈均包括间隔的第一分部131、第二分部132、第三分部133及第四分部134,并且第一模具110、第二模具120、第一气道13及两个第一分部131共同形成第一容腔;第一模具110、第二模具120、第二气道14及两个第二分部132共同形成第二容腔;第一模具110、第二模具120、第三气道15及两个第三分部133共同形成第三容腔;第一模具110、板体及第一密封圈130的第四分部134共同形成第四容腔;第二模具120、板体及第二密封圈的第四分部134共同形成第五容腔。由此,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密封圈130及第二密封圈能够适应双极板10的结构,从而能够防止气体由第一容腔、第二容腔、第三容腔、第四容腔及第五容腔的边缘逸出。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5,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第一进气通道111能够与第一容腔导通、第二进气通道112能够与第二容腔导通及第三进气通道113能够与第三容腔导通,故,第一模具110用于与双极板10抵接的面开设有第一进气口115、第二进气口116及第三进气口117,第一进气口115与第一进气通道111连通,第二进气口116与第二进气通道112连通,第三进气口117与第三进气通道113连通;并且,第一进气口115位于第一分部131正对于第一模具110的区域内,第二进气口116位于第二分部132正对于第一模具110的区域内,第三进气口117位于第三分部133正对于第一模具110的区域内。
由此,在双极板10放置于第一模具110上时,由于第一进气口115位于第一分部131正对于第一模具110的区域内,第二进气口116位于第二分部132正对于第一模具110的区域内,第三进气口117位于第三分部133正对于第一模具110的区域内;故,在第二模具120与双极板10抵接,并形成第一容腔、第二容腔、第三容腔、第四容腔及第五容腔后,第一进气通道111便与第一容腔导通、第二进气通道112便与第二容腔导通及第三进气通道113便与第三容腔导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将双极板10放置于第一模具110上时,为对双极板10进行定位,以使得放置于第一模具110上的双极板10能够相对于第一模具110上的第一进气口115、第二进气口116及第三进气口117对应,故第一模具110用于与双极板10抵接的面设置有与双极板10连接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用于与双极板10上的结构对应配合,从而起到定位的作用。而第二模具120用于与双极板10抵接的面设置有容纳定位凸起的定位孔,通过定位凸起与定位孔的配合能够在定位双极板10的同时,还能够对第二模具120起到定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6,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压力机220时,压力机220可以包括机架221、工作台222、活动压板223以及加载部224;其中,工作台222及加载部224均与机架221连接,活动压板223与加载部224连接;第一模具110及第二模具120分别与工作台222及活动压板223可拆卸地连接;加载部224用于驱动活动压板223向靠近或远离工作台222的方向运动,以带动第二模具120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模具110的方向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压力机220还包括用于检测加载部224的加载压力的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能够避免第一模具110与第二模具120在加载部224的外力作用下相互靠近时,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双极板10出现损伤。
而外部气源210可以包括气源211及气压传感器212;第一进气通道111、第二进气通道112及第三进气通道113均与气源211管路连通,且连通第一进气通道111及气源211的管路、连通第二进气通道112及气源211的管路及连通第三进气通道113及气源211的管路上均设置有通断阀214;气压传感器212用于检测连通第一进气通道111及气源211的管路、连通第二进气通道112及气源211的管路及连通第三进气通道113及气源211的管路的气压。并且,第一进气通道111、第二进气通道112及第三进气通道113均通过快速接头213与气源211管路连通。
综上,请参照图1-图6,该双极板测漏系统200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第一模具110及第二模具120分别与工作台222及活动压板223连接,并将双极板10放置在第一模具110上,并与第一模具110上的定位凸起配合,从而完成对双极板10的定位安装;
然后控制压力机220工作,加载部224动作,加载部224带动活动压板223及第二模具120向靠近第一模具110的方向运动并与双极板10抵接,并且在加载部224的外力作用下,第一模具110具以一定的压力与第二模保持抵接的状态,以形成第一容腔、第二容腔、第三容腔、第四容腔及第五容腔;
控制外部气源210工作,控制气源211输出气体,并对连通第一进气通道111及气源211的管路上的通断阀214、连通第二进气通道112及气源211的管路上的通断阀214及设置于连通第三进气通道113及气源211的管路上的通断阀214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对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及第三容腔的进气状态进行控制,进而能够要求向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及第三容腔中的一个或多个输送气体(此过程为充气过程,为了保证气体能够充分地充满整个系统,进而保证气密性检测的精确性,该过程充气时间可以为10秒钟);需要说明的是,在输送气体时,需要根据按照气密性的要求调节气源211的输出压力(如60kpa);
充气结束后,关闭通断阀214,即停止气源211对双极板测漏装置100供气;
通过气压传感器212检测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及第三容腔中的一个或多个容腔中的气压,气压传感器212可以按照1次/秒的频率开始实时采集系统的压降信息,经过5秒的信息采集后,将这5秒内的5个压降信息求平均值,并根据气密性要求判断该双极板10是否存在泄漏的情况,进而对该双极板10是否合格做出评价;
上述步骤完成后,控制压力机220工作,加载部224动作,加载部224带动活动压板223及第二模具120向远离第一模具110的方向运动进行复位,准备检测下一件双极板10。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述内容,该双极板测漏系统2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上述内容中的加载部224、气源211、通断阀214、气压传感器212以及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控制器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输出的压力信号,并控制加载部224的加载力以及加载力的方向,并且从而通过活动压板223的运动,进而带动第二模具120相对于第一模具110运动;控制器用于与气源211电连接以对气源211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控制器用于控制通断阀214的工作状态,以对气源211的供气状态进行控制;控制器用于接收气压传感器212输出的气压信号,并判断双极板10是否存在泄漏的情况。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极板测漏装置,所述双极板包括板体部及进气部,所述进气部开设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及第三气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极板测漏装置包括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用于放置所述双极板,所述第一模具设置有用于与外部气源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以及第三进气通道;
所述第二模具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向靠近所述第一模具的方向运动,并与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上的所述双极板抵接,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模具及所述第二模具共同形成第一容腔,所述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模具及所述第二模具共同形成第二容腔,所述第三气道、所述第一模具及所述第二模具共同形成第三容腔,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板体部共同形成第四容腔,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板体部共同形成第五容腔;
所述第一容腔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及与所述第四容腔连通,第二容腔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连通,第三容腔与所述第三进气通道及与所述第五容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板测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极板测漏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及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模具用于与所述双极板抵接的面开设有安装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模具用于与所述双极板抵接的面开设有安装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安装槽;
所述第一密封圈及所述第二密封圈均用于与所述双极板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板测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圈及所述第二密封圈均包括间隔的第一分部、第二分部、第三分部及第四分部;
所述第一模具、所述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气道及两个所述第一分部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容腔;所述第一模具、所述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气道及两个所述第二分部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容腔;所述第一模具、所述第二模具、所述第三气道及两个所述第三分部共同形成所述第三容腔;所述第一模具、所述板体及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所述第四分部共同形成所述第四容腔;所述第一模具、所述板体及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所述第四分部共同形成所述第五容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极板测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具用于与所述双极板抵接的面开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及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三进气口与所述第三进气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分部正对于所述第一模具的区域内,所述第二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分部正对于所述第一模具的区域内,所述第三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三分部正对于所述第一模具的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极板测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具用于与所述双极板抵接的面设置有与所述双极板连接的定位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极板测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模具用于与所述双极板抵接的面设置有容纳所述定位凸起的定位孔。
7.一种双极板测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极板测漏系统包括外部气源、压力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极板测漏装置;
所述第一模具及所述第二模具均与所述压力机连接,所述压力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模具向靠近所述第二模具的方向运动,或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模具向靠近所述第一模具的方向运动;
所述外部气源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及所述第三进气通道连通,所述外部气源用于向所述第一容腔、所述第二容腔及所述第三容腔输送气体,所述外部气源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容腔、所述第二容腔及所述第三容腔的气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极板测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机包括机架、工作台、活动压板以及加载部;
所述工作台及所述加载部均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活动压板与所述加载部连接;
所述第一模具及所述第二模具分别与所述工作台及所述活动压板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加载部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压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工作台的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模具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模具的方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极板测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气源包括气源及气压传感器;
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及所述第三进气通道均与所述气源管路连通,且连通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及所述气源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及所述气源的管路及连通所述第三进气通道及所述气源的管路上均设置有通断阀;
所述气压传感器用于检测连通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及所述气源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及所述气源的管路及连通所述第三进气通道及所述气源的管路的气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极板测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及所述第三进气通道均通过快速接头与所述气源管路连通。
CN202023200633.7U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双极板测漏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213779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0633.7U CN213779419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双极板测漏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0633.7U CN213779419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双极板测漏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79419U true CN213779419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900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00633.7U Active CN213779419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双极板测漏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79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1695B (zh) 一种锂电池注液前的测漏装置
CN213779419U (zh) 一种双极板测漏装置和系统
CN209979178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双极板测漏装置
CN208350298U (zh) 一种便于对不同产品检测的通用型氦检设备
CN219830219U (zh) 用于电池的检测装置
CN209841308U (zh) 一种双极板的漏率检测装置
CN217483791U (zh) 一种锂电池外壳气密性测试装置
CN215217970U (zh) 一种阀片密封性的检测装置
CN112985708A (zh) 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的气密性检测设备
CN214251070U (zh) 一种检漏夹具
CN114112217A (zh) 一种车载镜头气密检测机
CN211452762U (zh) 一种麻醉回路管检漏设备
CN108444652B (zh) 一种便于对不同产品检测的通用型氦检设备
CN219121651U (zh) 电池外壳氦检治具
CN114112222A (zh) 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工艺
CN221224086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包小型密封工件气密性检测工装
CN214667495U (zh) 一种用于晶圆抛光的研磨头气密性测漏设备
CN113804375B (zh) 燃料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213956697U (zh) 一种焊接测试设备
CN214843841U (zh) 一种长电芯锂离子电池氦检腔体
CN217132500U (zh) 一种全自动负压式气密检漏仪
CN112683469B (zh) 密封性检测设备
CN216899475U (zh) 软包电池测漏装置
CN215524940U (zh) 漏气检测装置
CN219319697U (zh) 一种液流电池双极板气密性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