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52988U - 导波管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导波管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52988U
CN213752988U CN202021252216.4U CN202021252216U CN213752988U CN 213752988 U CN213752988 U CN 213752988U CN 202021252216 U CN202021252216 U CN 202021252216U CN 213752988 U CN213752988 U CN 213752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nt
resonance
tunnel
filter
filte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5221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铅浩
李权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MW Inc
Original Assignee
KMW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MW Inc filed Critical KMW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52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52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1Filters fo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01P1/205Comb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Cascaded coaxial cavities
    • H01P1/2053Comb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Cascaded coaxial cavities the coaxial cavity resonators being disposed parall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 H01P1/208Cascaded cavities; Cascaded resonators inside a hollow waveguide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2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with invariable factor of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2007/013Notch or bandstop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波管滤波器,尤其包括:滤波器外壳,具有多个谐振块;多个谐振器,通过谐振柱构成,其中所述谐振柱分别形成在谐振块,所述谐振块设置在所述滤波器外壳;及谐振隧道,设置在所述滤波器外壳,以在所述多个谐振柱中交叉耦合至少2个谐振柱;进而,提供非常简单的实现并设计耦合以用于形成凹口的优点。

Description

导波管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的导波管滤波器,更详细地说,涉及包括谐振器并且利用交叉耦合的导波管滤波器。
背景技术
最近,随着无线通信服务的种类增多,频率环境也正在变得复杂。由于用于无线通信的频率是有限的,因此有必要尽可能邻接无线通信信道来有效利用频率资源。
然而,在提供各种无线通信服务的环境中发生信号干扰,因此为了将相邻的频率资源之间的信号干扰最小化,天线包括针对特定频带的带通滤波器。
通常,为了改善带通滤波器的衰减特性,必须适用传输零点(transmis sionzero)(以下,称为凹口(notch)),这通过在未相邻的谐振元件之间适用交叉耦合(crosscoupling)实现。
在RF滤波器中,电解质导波管滤波器(Ceramic Waveguide Filter)包括用于在周围被导体膜覆盖的电解质块调整凹口的谐振器。谐振器是为了对电磁波赋予谐振特性限制特定频率而设计的。
此时,通常情况下,若跳过偶数谐振器进行交叉耦合(cross coupling),则在通带出现左右对称的凹口(notch);若跳过单数谐振器进行交叉耦合,则根据耦合种类在左侧或者右侧出现一个notch。
实现这种通信用滤波器的凹口,有必要根据通信系统的性能非常多样地实现,但是实现适合通信系统特性的滤波器上在性能方面存在限制。
据此,为了在天线中可在特定通带的左右实现凹口,有必要根据通信系统不同地设定滤波器。
尤其是,在用一个交叉耦合在通带左右实现凹口时,若需要在左侧进行强耦合、右侧进行弱耦合而非左右对称,则不可避免地不得不使用2个交叉耦合结构,而实现这种2个交叉耦合在滤波器的设计上起到许多限制的作用,尤其是陶瓷滤波器结构,难以插入为了在滤波器内部实现交叉耦合而增加的结构体,会有更大的问题产生作用。
另外,为了在通带左侧或者右侧实现两个凹口以满足想要的特性,需要实现2个跳过单数谐振器的交叉耦合,因此在设计上存在很多的限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第10-1946515号(2019.02.12公告)
实用新型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波管滤波器,通过连接谐振柱的谐振隧道实现耦合,进而强化特定通带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课题不限于在以上说明的技术课题,对于未谈及的其他技术课题工作人员可通过以下的记载明确理解。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导波管滤波器的一实施例包括:滤波器外壳,具有多个谐振块;多个谐振器,通过谐振柱构成,其中所述谐振柱分别形成在谐振块,所述谐振块设置在所述滤波器外壳;及谐振隧道,设置在所述滤波器外壳,进而将2个谐振柱相互连接以进行耦合,所述多个谐振柱中所述2个谐振柱相互反转地设置在所述滤波器外壳的一面和另一面。
在此,通过所述谐振隧道连接的所述2个谐振柱可相互反转设置,进而可相邻耦合。
另外,通过所述谐振隧道连接的所述2个谐振柱可相互反转设置,进而可交叉耦合。
另外,所述谐振隧道可包括谐振水平隧道,所述谐振水平隧道以宽度方向或者长度方向贯通在所述滤波器外壳的内部,将所述至少2个谐振柱相互连接。
另外,所述谐振隧道还可包括谐振垂直隧道,所述谐振垂直隧道与所述谐振水平隧道连接,并且以上下部贯通所述滤波器外壳。
另外,所述谐振隧道还可包括谐振延伸隧道,所述谐振延伸隧道从所述谐振水平隧道延伸形成,而且以所述滤波器外壳的一面或者另一面方向开口形成。
另外,所述谐振水平隧道能够以所述滤波器外壳的宽度方向倾斜形成。
另外,所述谐振隧道在所述滤波器外壳内部以所述2个谐振柱的中间为基准可相互镜像对称形成。
另外,在所述2个谐振柱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滤波器外壳相对的面还可设置用于调谐的调谐用谐振柱。
另外,所述多个谐振块可被形成在各个谐振块之间的多个隔壁或者多个区划狭槽区分。
另外,所述谐振隧道可将以所述滤波器外壳的宽度方向相邻的2个谐振柱相互连接以进行交叉耦合。
另外,所述谐振隧道可将以所述滤波器外壳的长度方向相邻的2个谐振柱相互连接以进行相邻耦合。
另外,通过所述谐振隧道可由电感耦合形成凹口,通过所述谐振隧道的形状及尺寸可调节所述凹口形成位置。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波管滤波器的一实施例可达到如下的各种效果:
即,本实用新型通过谐振隧道连接多个谐振柱以实现耦合,进而根据特性在特定通带两侧实现凹口,进而可容易设计滤波器,并且可改善滤波器的特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利用谐振水平隧道可在有限的空间内设定交叉耦合或者相邻耦合。
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谐振水平隧道及谐振垂直隧道的位置或形状来改变交叉耦合或者相邻耦合的特性,进而可改变滤波器特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谐振水平隧道及谐振垂直隧道的位置或形状可按照想要的特性在通带的左侧或者右侧形成凹口。
另外,本实用新型为,不论将陶瓷或者空气用作电介质的导波管滤波器的电介质种类都可容易设计滤波器。
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以滤波器外壳的厚度方向贯通的谐振垂直隧道或者以滤波器外壳的宽度方向贯通的谐振水平隧道,进而根据其位置和形状可实现滤波器的各种性能。
另外,本实用新型将滤波器的复杂性简单化,进而可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力。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的一面部及另一面部立体图;
图2a及图2b是图1a及图1b的一面部平面图及另一面部平面图;
图3a及图3b是沿着图2a的D-D线截取的剖面图及切割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图(PLOT)的曲线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的结构中根据谐振隧道的深度、宽度及与区划狭槽的间隔距离的频率特性发生变化的模式图;
图6是示出在图5的构件中根据谐振隧道的深度变化的频率特性图(PLOT)的曲线图;
图7a至图7c是示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的结构中的谐振隧道的各种应用示例的模式图;
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出为实现相邻耦合而设置的谐振隧道的模式图;
图9是示出图8的另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图(PLOT)的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第一谐振器~第十谐振器 11~20:第一谐振块~第十谐振块
21:输入柱 22:输出柱
31~40:第一谐振柱~第十谐振柱
51~60:隔壁 71、72:区划狭槽
80:谐振隧道 81:谐振水平隧道
82:谐振垂直隧道 99:滤波器外壳
100:导波管滤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与附图一同参照详细后述的实施例,将明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特征及达成方法。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在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实现相互不同的各种形态,本实施例只是使本实用新型的公开更加完整,是为了将实用新型的范畴完整地告知在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具有常规知识的人而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只由权利要求的范畴定义。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附图标记是指相同的构件。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导波管滤波器的一实施例。
图1a及图1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的一面部及另一面部立体图;图2a及图2b是图1a及图1b的一面部平面图及另一面部平面图;图3a及图3b是沿着图2a的D-D线截取的剖面图及切割立体图。
尤其是,图1b是将图1a的滤波器外壳99以"C"轴为中心旋转180度的状态的图。
通信用天线包括用于过滤特定通带的信号的RF滤波器(Radio Freque ncyFilter)。RF滤波器根据特性可使用腔体滤波器(Cavity Filter)和导波管滤波器(Waveguide Filter)等,以下以设置在天线的导波管滤波器为中心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及另一实施例。
导波管滤波器100通常至少包括4个(即,4个以上)的谐振块。假设,在一个滤波器外壳99内可包括4个至20个谐振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a至图3b,举例说明在一个滤波器外壳99设置10个谐振块11~20。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导波管滤波器100的一实施例可包括大致具有预定的厚度及预定的长度的直角六面体形状的滤波器外壳99。
如上所述,在滤波器外壳99,10个谐振块11~20通过隔壁51~60或者区划狭槽71、72可区分相邻的谐振块。
被隔壁51~60或者区划狭槽71、72区划的谐振块11~20没必要完全物理性区划,而是意味着在外形上能够区分相邻的谐振块之间的特定谐振块的程度的区划。
在此,各个谐振块11~20的内部可用电介质填充,电介质的材料可使用陶瓷或者空气。
但是,电介质的材料不必限定于陶瓷或者空气,当然也可使用其他电介质材料。
多个谐振块11~20分别作为一个谐振器1~10运作,通过10个谐振块11~20可形成由10个谐振器1~10构成的导波管滤波器100。
另一方面,在各个谐振块11~20可具有谐振柱31~40。以下,对各个谐振块11~20赋予编号,诸如在图1的图面上从左侧上端以顺时针方向分别以第一谐振块11、第二谐振块12、……、第十谐振块20进行编号,对于在与各个编号相应的谐振块11~20设置的谐振柱31~40也赋予编号,诸如第一谐振柱31、第二谐振柱32、……、第十谐振柱40。除非是有单独的说明的情况,否则对上述的隔壁51~60也赋予相同的编号。
谐振柱31~40可设置在谐振块11~20的上端面或者下端面。例如,在第一谐振柱31设置在第一谐振块11的一面的情况下,优选为其他谐振柱32~40也共同设置在各个谐振块12~20的一面。
在此,“设置”谐振柱31~40的意思应根据填充于滤波器外壳99内的电介质的种类进行不同的定义。
例如,在电介质中采用空气以具有空气的介电常数的情况下,谐振柱31~40是删除或者去除与滤波器外壳99的相应的部分,此时,“设置”的意思和“形成”的意思一脉相通。
举另一示例,对于在电介质中除了的空气的其余电介质,以物理性固化的状态填充滤波器外壳99的相应的部分,从这一点来看对于该情况下的“设置”能够以其固有的意思进行理解。
另一方面,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相同,要求交叉耦合的第二谐振柱32’及第九谐振柱39可分别形成在滤波器外壳99的不同的面。
更详细地说,在滤波器外壳99的一面形成除了第二谐振柱32以外的第一谐振柱31及第三谐振柱至第十谐振柱33~40,只有第二谐振柱32可形成在滤波器外壳99的下面。
在与第二谐振柱32所处的位置相对面对的滤波器外壳99的反面调谐用谐振柱32’与第九谐振柱39可形成在相同的面。第二谐振柱32和调谐用谐振柱32’具有仅是位置相对并不未互连接的结构。
更详细地说,第二谐振柱32形成凹槽形状,该凹槽形状是在滤波器外壳99的一面和另一面中从与形成有其他谐振柱31、33~40的一面相对的另一面向一面切割预定深度(以下,称为“第一深度”)左右,调谐用谐振柱32’可形成凹槽形状,该凹槽形状是在与滤波器外壳99的一面和另一面中从形成有其他谐振柱31、33~40的一面向另一面切割预定深度(以下,称为“第二深度”)左右。
在此,相比于第二谐振柱32的第一深度,调谐用谐振柱32’的第二深度只要通过调谐螺钉(未示出)进行调谐设计即可,因此可以相对形成得较小。
此时,如上所述,第二谐振柱32的第一深度和调谐用谐振柱32’的第二深度之和不可以贯通滤波器外壳99,因此优选为小于滤波器外壳99的一面和另一面之间的长度(即,滤波器外壳99的厚度)。
第一谐振块至第十谐振块11~20与第一谐振柱至第十谐振柱31~40结合分别作为一个谐振器运行。据此,可形成第一谐振器至第十谐振器①~⑩。
如上所述,在多个谐振块11~20之间形成隔壁(wall)51~60或者区划狭槽71、72,根据隔壁51~60或者区划狭槽71、72的尺寸(宽度、长度)和位置可改变各个谐振块11~20的尺寸及谐振特性。
例如,第二谐振块12通过第一隔壁51及第二隔壁52可区分位于左右的第一谐振块11及第三谐振块13,而与以宽度方向相邻的第九谐振块19可通过第一区划狭槽71及第二区划狭槽72区分。
另一方面,导波管滤波器100还可包括输入信号的输入柱21及输出信号的输出柱22。
输入柱21和输出柱22分别形成在不同谐振块(更详细地说,输入柱21设置在第八谐振块18,输出柱22设置在第七谐振块17),输入柱21和输出柱22可设置在各个谐振块11~20中的任意一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以输入柱21和输出柱22形成在滤波器外壳99的另一面为前提进行说明。
另一方面,导波管滤波器100还可包括实现特定谐振块(本实施例中,第二谐振块12及第九谐振块19)之间的交叉耦合的谐振水平隧道81及谐振垂直隧道82。
以下,根据需求,将谐振水平隧道81及谐振垂直隧道82统称为“谐振隧道”,并且用附图标记80来表示,以供参照进行说明。
参照图1a至图3b,谐振隧道80以滤波器外壳99的宽度方向贯通而成,可执行将要实现交叉耦合的第二谐振柱32及第九谐振柱39相互连接的作用。通过谐振隧道80,第二谐振柱32和第九谐振柱39缩短彼此之间的物理性间距。
更详细地说,参照图5,在将滤波器外壳99的厚度方向定义为“垂直方向”、将滤波器外壳99的宽度方向定义为“水平方向”的情况下,谐振隧道80可包括以水平方向连接第二谐振柱32和第九谐振柱39的谐振水平隧道81以及在谐振水平隧道81的中间部分以垂直方向连接滤波器外壳99的一面和背面的谐振垂直隧道82。
同时,参照图3a及图3b,谐振隧道80还可包括谐振延伸隧道83,所述谐振延伸隧道83是以滤波器外壳99的一面部方向或者另一面部方向延伸谐振水平隧道81而成。
谐振水平隧道81和谐振延伸隧道83可形成分别以相同的宽度删除(或者,去除)滤波器外壳99的一部分的形状。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将从滤波器外壳99的上部面或者下部面到谐振水平隧道81底面的距离定义为“谐振隧道80的深度”来进行说明。谐振隧道80的深度可相同或者小于第二谐振柱32或者第九谐振柱39的深度。
同时,谐振水平隧道81或者谐振延伸隧道83将与其延伸方向直交的宽度的距离定义为“谐振隧道80的宽度”来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利用由谐振隧道80相互连接第二谐振柱32及第九谐振柱39的结构可交叉耦合两个谐振器32、39。
从技术角度来看,向滤波器外壳99的上部面开口形成的谐振柱(例如,第九谐振柱39)和向滤波器外壳99的下部面开口的形成的谐振柱(例如,第二谐振柱32)起到形状的反转效果实现电容耦合(C-Coupling)。然而,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的特征在于,通过谐振隧道80连接相互反转的谐振柱(第九谐振柱39和第二谐振柱32)之间,进而实现电感耦合(L-Coupling)。
在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示例说明了由谐振隧道80将第二谐振柱32和第九谐振柱39相互连接的结构,但是相互连接的谐振柱根据待实现的交叉耦合的位置设计可有所不同。
即,虽未示出,但是为了能够实现第一谐振柱31和形成在其反面的第十谐振柱40、第三谐振柱33和形成在其反面的第八谐振柱38、……等的相互耦合,可形成谐振隧道80。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示例说明了谐振隧道80作为将第二谐振柱32和第九谐振柱39相互连接的结构进行交叉耦合,但是参照后述的通过图8的说明,相互连接的谐振柱根据要实现的耦合种类也可实现相邻的谐振柱之间的相邻耦合。
在此,“相邻耦合”是指从输入柱21到输出柱22根据信号流依次排列的多个谐振柱之间的耦合,而至少跳过一个谐振柱进行的耦合可定义为“交叉耦合”。
参照图3a,在谐振隧道80的结构中,谐振水平隧道81可用滤波器外壳99的宽度方向连接区间定义,具有小于第九谐振柱39及第二谐振柱32的内径的宽度及深度(H1或者小于H1)。
但是,在谐振水平隧道81中通过与第二谐振柱32及第九谐振柱39相邻的部分的一部分形成的谐振延伸隧道83可分别向滤波器外壳99的一面部及滤波器外壳99另一面部侧开口形成。
在此,在滤波器外壳99的厚度定义为“H”的情况下,可用从滤波器外壳99的厚度H减去从滤波器外壳99的另一面到谐振水平隧道81底面的厚度H2的值或者减去从第九谐振柱39的底面到谐振水平隧道8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H3的值来定义谐振水平隧道81的深度H1。
另一方面,谐振垂直隧道82设置成以垂直方向(厚度方向)贯通与第二谐振柱32相邻的滤波器外壳99下部面来连接于内部的谐振水平隧道81的空间形状,同时可设置成以垂直方向(厚度方向)贯通与第九谐振柱39相邻的滤波器外壳99的上部面来连接于内部的谐振水平隧道81的空间形状。
谐振垂直隧道82的一侧半径及另一侧半径分别与以水平方向(宽度方向)相邻的谐振延伸隧道83共享,进而整体可形成以上下方向贯通滤波器外壳99的方式形成的圆周形状的空间。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说明了谐振垂直隧道82形成具有圆形剖面的孔形状,但是当然也可形成四边形及多边形中的一种剖面形状,具有不同的尺寸、宽度或者深度,因此当然可调节后述的电感应耦合的量。
另一方面,在不具有谐振延伸隧道83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参照后述的图7a的应用示例),谐振垂直隧道82将滤波器外壳99的一面和另一面相互连通,而且可形成贯通并连通形成在内部的谐振水平隧道81的形状。
如上所述,谐振垂直隧道82不一定是谐振隧道80的必要结构,当然也可实现只具备谐振水平隧道81的实施例(参照后述的图7c的应用示例)。
参照图1a至图2b,在将滤波器外壳99以附图标记“C”为基准旋转180度的情况下,谐振隧道80可形成分别针对第二谐振柱32及第九谐振柱39镜像对称的形状。
即,参照图3,可设计第二谐振柱32及第九谐振柱39的深度相互不同,但优选为以垂直方向穿过第二谐振柱32及第九谐振柱39之间的中间的任意基准线为中心谐振隧道80设置成以对角线方向完全镜像对称。
另一方面,在与第二谐振柱32相对的滤波器外壳99的一面或者与第九谐振柱39相对的滤波器外壳99的另一面中的一个,结合调谐螺钉(未示出)的调谐用谐振柱32’可形成为凹槽形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示出了可在与第二谐振柱32相互面对的滤波器外壳99的一面设置调谐用谐振柱32’的实施例,但是不必限定于此,而是在与第九谐振柱39相互面对的滤波器外壳99的另一面也可具有调谐用谐振柱。
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图(PLOT)的曲线图。横轴表示频率、竖轴表示滤波器的截止性能(dB)。
参照图1a至图3b,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100通过相互镜像对称形成的谐振隧道80使滤波器外壳99的一面部及滤波器外壳99的另一面部相互连接,进而如图4所示信号特性通过交叉耦合(Cross coupling)可在通带的两侧各形成2个凹口(notch)。
如上所述,实现的凹口通过改变与形成凹口相关的第二谐振柱32或者第九谐振柱39的深度或者形状及谐振隧道80的形状及位置等可自由构成在滤波器的通带下侧和上侧等。
图5是用于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的结构中根据谐振隧道的深度、宽度及与区划狭槽的间隔距离的频率特性发生变化的模式图;图6是示出在图5的构件中根据谐振隧道的深度变化的频率特性图(PLOT)的曲线图。
在图5示出的导波管滤波器200与图1a至图3b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100不同,是用于说明通过谐振隧道280形状导出的结果的,将结构相对简单化来进行制造。
假设,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100,为了分别区分多个谐振块,都设置了隔壁51~60及区划狭槽71、72,但是图5示出的导波管滤波器200并不具备隔壁,而是只具有区划狭槽(270a及270b)来区分各个谐振块。
另外,在图5示出的导波管滤波器200具有6个谐振块,而且使各个谐振块分别具有谐振柱231~236。
同时,根据输入柱221及输出柱222的信号线依次设置第一谐振柱231、第二谐振柱232、第三谐振柱233、第四谐振柱234、第五谐振柱235及第六谐振柱236,而且将第二谐振柱232设置在与滤波器外壳99的一面(即,其他谐振柱231、233~236的设置面)不同的滤波器外壳99的另一面进行反转,并且使作为第二谐振柱232的反面的滤波器外壳99的一面具有调谐用柱232'。
另外,在图5示出的导波管滤波器200使第二谐振柱232和第五谐振柱235通过谐振隧道280相互连通,与在图1a至图3b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100相同,可具有谐振水平隧道281、谐振垂直隧道282及谐振延伸隧道283。
在此,如图5所示,将谐振水平隧道281或者谐振延伸隧道283的宽度定义为“I2”、将包括谐振水平隧道281及谐振延伸隧道283的深度定义为“H2”、将谐振垂直隧道282放在中间的区划狭槽270a及270b之间的间隔距离定义为“J2”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在上述定义的数值中将“H2”各增加1mm(参照图6的(a))、1.5mm(参照图6的(b))、2mm(参照图6的(c))的情况下的第二谐振柱232和第五谐振柱235之间的耦合效果的频率特性图(PLOT)。
如图6所示,可以知道谐振水平隧道281的深度越大(即,以1mm、1.5mm、2mm的顺序增加)则耦合量逐渐增加(即,图6的F1-F2-F3的长度增加)。
另一方面,虽未在附图示出,但是改变谐振水平隧道281或者谐振延伸隧道283的宽度“I2”及将谐振垂直隧道282放在中间的区划狭槽270a及270b之间的间隔距离“J2”的结果得出耦合量几乎没有变化。
因此,实际上可以知道利用第二谐振柱232及第五谐振柱235之间的谐振隧道280的交叉耦合量的变化依赖谐振水平隧道281的深度H2的尺寸。
图7a至图7c是示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的结构中的谐振隧道的各种应用示例的模式图。
如图1a至图3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100为,在谐振隧道80的结构中,谐振水平隧道81以滤波器外壳99的宽度方向水平形成,谐振延伸隧道83从谐振水平隧道81的一侧以滤波器外壳99的一面方向开口延伸或者从谐振水平隧道81的另一侧以滤波器外壳99的另一面方向开口形成,谐振垂直隧道82贯通滤波器外壳99的一面和另一面,而且可经过谐振水平隧道81贯通形成。
然而,如上所述,谐振隧道80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100的形状,而是如图7a至图7c所示可形成各种应用示例。
即,如图7a所示,第一应用示例的导波管滤波器210在谐振隧道280的结构中未形成对应于谐振延伸隧道的结构,并且在谐振隧道280的结构中谐振水平隧道281并未以滤波器外壳99的宽度方向水平延伸而是倾斜延伸,可将相互反转设置的第二谐振柱232和第五谐振柱235相互连接。在此,在谐振隧道280的结构中,谐振垂直隧道282可具有与上述的一实施例100的形状相同的结构。
同时,如图7b所示,第二应用示例的导波管滤波器220为,在谐振隧道280的结构中谐振延伸隧道283也与上述的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100相同,而且在谐振隧道280的结构中谐振水平隧道281与第一应用示例的导波管滤波器210相同,不是以滤波器外壳99的宽度方向水平延伸,而是倾斜延伸,可将相互反转设置的第二谐振柱232和第五谐振柱235相互连接。同样地,在谐振隧道280的结构中,谐振垂直隧道282可具有与上述的一实施例100及第一应用示例210的形状相同的结构。
然后,如图7c所示,第三应用示例的导波管滤波器230为,在谐振隧道280的结构中不形成与谐振延伸隧道及谐振垂直隧道相对应的结构,而是谐振隧道280的结构中只设置谐振水平隧道281,而且与第一应用示例210及第二应用示例220相同,不是以滤波器外壳99的宽度方向水平延伸,而是倾斜延伸,可将相互反转设置的第二谐振柱232和第五谐振柱235相互连接。
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出为实现相邻耦合而设置的谐振隧道的模式图;图9是示出图8的另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图(PLOT)的曲线图。
如图1a至图3b所示,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在多个谐振柱31~40中选择2个谐振柱(第二谐振柱32及第九谐振柱39)来进行交叉耦合的情况。
然而,相互反转形成的2个谐振柱不一定要交叉耦合,而是如图8所也可相邻耦合。
即,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300为,第三谐振柱333和第四谐振柱334配置在形成在输入柱21及输出柱22之间的信号线上而且相邻的同时也可相互反转,利用谐振隧道380使第三谐振柱333和第四谐振柱334之间相互连接,并且通过相邻耦合相邻的谐振柱333及334可实现设计人员想要的凹口。
更详细地说,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300在6个谐振块分别具有第一谐振柱331、第二谐振柱332、第三谐振柱333、第四谐振柱334、第五谐振柱335及第六谐振柱336,在与第一谐振柱331的形成方向相反的滤波器外壳99的另一面方向相对地设置输入柱321,在与第六谐振柱336的形成方向相反的滤波器外壳99的另一面方向可相对地设置输出柱322。
在此,在从输入柱321到输出柱322的信号线上相邻配置的谐振柱中,为使第三谐振柱333与其他谐振柱331、332、334、335、336相反,以滤波器外壳99的另一面方向设置第三谐振柱333,并且利用谐振隧道380将第三谐振柱333和相邻的第四谐振柱334相互连接,进而可实现相邻耦合。
由如上所述的结构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300,与用交叉耦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波管滤波器100的情况不同,即与在通带左右两侧各实现两个凹口这一点相反,如图9在通带左右两侧各只实现一个凹口,由此可具有不同的结果值。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导波管滤波器100的一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必没上述的一实施例限定,而是在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具有常规知识的人当然可实施各种变形及同等范围内的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真正的权利范围应该有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13)

1.一种导波管滤波器,包括:
滤波器外壳,具有多个谐振块;
多个谐振器,通过谐振柱构成,其中所述谐振柱分别形成在谐振块,所述谐振块设置在所述滤波器外壳;及
谐振隧道,设置在所述滤波器外壳,进而将2个谐振柱相互连接以进行耦合,所述多个谐振块中所述2个谐振柱相互反转地设置在所述滤波器外壳的一面和另一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波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谐振隧道连接的所述2个谐振柱相互反转设置,进而可相邻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波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谐振隧道连接的所述2个谐振柱相互反转设置,进而可交叉耦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波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谐振隧道包括:
谐振水平隧道,以宽度方向或者长度方向贯通在所述滤波器外壳的内部,将所述至少2个谐振柱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波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谐振隧道还包括:
谐振垂直隧道,与所述谐振水平隧道连接,并且以上下部贯通所述滤波器外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波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谐振隧道还包括:
谐振延伸隧道,从所述谐振水平隧道延伸形成,而且以所述滤波器外壳的一面或者另一面方向开口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导波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谐振水平隧道以所述滤波器外壳的宽度方向倾斜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波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谐振隧道在所述滤波器外壳内部以所述2个谐振柱的中间为基准相互镜像对称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波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2个谐振柱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滤波器外壳相对的面还设置用于调谐的调谐用谐振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波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谐振块被形成在各个谐振块之间的多个隔壁或者多个区划狭槽区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波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谐振隧道将以所述滤波器外壳的宽度方向相邻的2个谐振柱相互连接以进行交叉耦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波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谐振隧道将以所述滤波器外壳的长度方向相邻的2个谐振柱相互连接以进行相邻耦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波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谐振隧道由电感耦合形成凹口,
通过所述谐振隧道的形状及尺寸调节所述凹口形成位置。
CN202021252216.4U 2019-08-30 2020-06-30 导波管滤波器 Active CN21375298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07581 2019-08-30
KR20190107581 2019-08-30
KR10-2020-0072750 2020-06-16
KR1020200072750A KR20210027060A (ko) 2019-08-30 2020-06-16 도파관 필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52988U true CN213752988U (zh) 2021-07-20

Family

ID=751488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0066.3A Active CN114430873B (zh) 2019-08-30 2020-06-22 波导管滤波器
CN202021252216.4U Active CN213752988U (zh) 2019-08-30 2020-06-30 导波管滤波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0066.3A Active CN114430873B (zh) 2019-08-30 2020-06-22 波导管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73487A1 (zh)
EP (1) EP4024603A4 (zh)
JP (2) JP7317215B2 (zh)
KR (1) KR20210027060A (zh)
CN (2) CN11443087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0873A (zh) * 2019-08-30 2022-05-03 株式会社Kmw 波导管滤波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14247B (zh) * 2022-11-23 2024-04-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 小型化高矩形度腔体滤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7082A (en) * 1993-02-25 1996-07-1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Dielectric resonator apparatus includ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degree of coupling
US5926079A (en) * 1996-12-05 1999-07-20 Motorola Inc. Ceramic waveguide filter with extracted pole
JP3528044B2 (ja) * 1999-04-06 2004-05-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誘電体フィルタ、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機
JP3902072B2 (ja) * 2001-07-17 2007-04-04 東光株式会社 誘電体導波管フィルタとその実装構造
JP3788402B2 (ja) * 2001-09-14 2006-06-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誘電体フィルタ、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装置
KR20040043447A (ko) * 2002-11-18 2004-05-24 셀레콤 주식회사 2개의 교차 결합을 이용하여 감쇠 특성을 조절할 수 있는군지연 여파기 장치
CN201038288Y (zh) * 2007-04-04 2008-03-19 成都赛纳赛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加载紧凑型波导滤波器
JP2010226469A (ja) * 2009-03-24 2010-10-07 Japan Radio Co Ltd 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JP5340016B2 (ja) * 2009-04-27 2013-11-13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導波管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CN101719578B (zh) * 2009-12-25 2012-09-05 成都赛纳赛德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滤波器
US9030279B2 (en) * 2011-05-09 2015-05-12 Cts Corporation Dielectric waveguide filter with direct coupling and alternative cross-coupling
CN103618122B (zh) * 2013-12-16 2017-05-17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介质波导滤波器
US9425493B2 (en) * 2014-09-09 2016-08-23 Alcatel Lucent Cavity resonator filters with pedestal-based dielectric resonators
KR101756124B1 (ko) * 2015-11-30 2017-07-11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크로스 커플링 노치 구조를 구비한 캐비티 타입의 무선 주파수 필터
CN106960994A (zh) * 2017-04-25 2017-07-18 四川省韬光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调节频率与耦合带宽的介质滤波器
KR101946515B1 (ko) 2017-05-11 2019-02-12 (주)파트론 유전체 도파관 필터
CN109309272A (zh) * 2018-11-14 2019-02-05 苏州波发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介质滤波器的电容耦合结构
KR20180134830A (ko) * 2018-12-13 2018-12-19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노치 구조를 채용한 무선 주파수 필터
CN110137638B (zh) * 2019-04-26 2021-05-11 摩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陶瓷波导滤波器
CN110098456A (zh) * 2019-05-24 2019-08-06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容性耦合装置及含有该容性耦合装置的滤波器
KR20210027060A (ko) * 2019-08-30 2021-03-10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도파관 필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0873A (zh) * 2019-08-30 2022-05-03 株式会社Kmw 波导管滤波器
CN114430873B (zh) * 2019-08-30 2023-08-15 株式会社Kmw 波导管滤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0873A (zh) 2022-05-03
EP4024603A4 (en) 2023-10-04
US20220173487A1 (en) 2022-06-02
JP7317215B2 (ja) 2023-07-28
KR20210027060A (ko) 2021-03-10
CN114430873B (zh) 2023-08-15
JP2023126498A (ja) 2023-09-07
JP2022545122A (ja) 2022-10-25
EP4024603A1 (en) 2022-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7846B (zh) 介质谐振滤波器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其的双工器/多工器
KR102588384B1 (ko) 도파관 필터
CN213752988U (zh) 导波管滤波器
EP3217469B1 (en) Radio-frequency filter
EP2741364B1 (en) Radio frequency filter employing notch structure
EP4109671A1 (en) Resonance structure for controlling harmonic distance and dielectric filter
KR20160015063A (ko) 노치 구조를 가진 무선 주파수 필터
KR102662455B1 (ko) 안테나용 세라믹 도파관 필터
CN110416669A (zh) 介质滤波器、信号收发装置及基站
JP2004505480A (ja) 高周波フィルター用誘電体装填空洞
CN116742300A (zh) 波导管滤波器
US20230155267A1 (en) Metallized dielectric waveguide filters having irregular shaped resonant cavities, slanted metallized openings and/or spurious coupling windows
CN210182542U (zh) 介质滤波器、信号收发装置及基站
JP2004312287A (ja) 誘電体共振器、誘電体フィルタ、複合誘電体フィルタおよび通信装置
CN217215039U (zh) 天线用陶瓷波导滤波器
JP7229393B2 (ja) 複合型フィルター組立体
CN216288880U (zh) 波导管滤波器
CN116802928A (zh) 天线用陶瓷波导滤波器
KR20240014417A (ko) 소형화된 구조의 캐비티 필터
JP2024509604A (ja) セラミック導波管フィルタ
JPH07336103A (ja) Tm多重モード誘電体共振器装置
CN113366697A (zh) 滤波装置
KR101152033B1 (ko) 안정적인 섭동 구조의 다중 모드 필터
JP2000323909A (ja) 誘電体共振器の製造方法、誘電体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デュプレクサの製造方法、通信機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