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05665U - 一种减震式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式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05665U
CN213705665U CN202022647012.7U CN202022647012U CN213705665U CN 213705665 U CN213705665 U CN 213705665U CN 202022647012 U CN202022647012 U CN 202022647012U CN 213705665 U CN213705665 U CN 213705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k
shock
axle
frame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470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芦欣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shi Mingding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shi Mingding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shi Mingding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shi Mingding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470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05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05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056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式电动车,包括中轴套筒、后轴叉架、斜梁、前叉套管、立管和后尾架,立管下端与中轴套筒之间有间距,立管下部前侧与斜梁之间固接有连接板,立管下部后侧与后轴叉架下部之间铰接有第一减震弹簧,后轴叉架上部前侧固接有定位板,定位板端部与后尾架底部一端铰接,后尾架底部另一端与后轴叉架后部之间铰接有第二减震弹簧,在骑行过程中,可以尽可能的通过车架的形变以及减震弹簧来吸收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有效提高人们在骑行时的感受,两减震弹簧均设置在车架的后部,避免其安装位置与人体接触而影响骑行,此外通过第二减震弹簧对安装在后尾架上的外卖箱进行减震保护,防止在送餐过程中震动幅度过大导致外卖箱内部物品倾倒。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式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式电动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外卖业务得到了蓬勃发展,电动车能够满足外卖业务短距离快速到达、省力、轻便的使用要求,因此绝大部分的外卖用车均是采用电动车。现有技术中电动车的车架绝大部分都是管状结构支架通过三角形架构原理焊接而成,在路面条件不好时,车架整体上无法充分形变和吸收行驶过程中的颠簸,不仅导致各部件磨损严重,而且容易造成使用者过早的疲劳,影响安全行驶以及舒适度,除此之外,外卖箱被安装在车体的后尾架上,外卖员在配送餐盒时,将餐盒放置在外卖箱内,在颠簸路面时缺少对外卖箱的减震措施,容易导致外卖箱内部的物品发生碰撞倾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减震式电动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减震式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中轴套筒、固接于中轴套筒后侧的后轴叉架、铰接于中轴套筒前侧的斜梁、固接于斜梁前端的前叉套管、设于中轴套筒上方的立管以及安装于后轴叉架上方的后尾架,所述立管下端与中轴套筒之间有间距,立管下部前侧与斜梁之间固接有连接板,所述立管下部后侧与后轴叉架下部之间铰接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后轴叉架上部前侧固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端部与后尾架底部一端铰接,所述后尾架底部另一端与后轴叉架后部之间铰接有第二减震弹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立管下部后侧固接有第一连接耳,所述后轴叉架下部固接有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一端在第一连接耳处与立管铰接,第一减震弹簧另一端在第二连接耳处与后轴叉架铰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后尾架底面后部固接有第三连接耳,所述后轴叉架后部固接有第四连接耳,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一端在第三连接耳处与后尾架铰接,第二减震弹簧另一端在第四连接耳处与后轴叉架铰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后轴叉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叉架板,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中部位于两叉架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在骑行过程中,可以尽可能的通过车架的形变以及减震弹簧来吸收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有效提高人们在骑行时的感受;第二,两减震弹簧均设置在车架的后部,避免其安装位置与人体接触而影响骑行;第三,通过第二减震弹簧对安装在后尾架上的外卖箱进行减震保护,防止在送餐过程中震动幅度过大导致外卖箱内部物品倾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管;2、连接板;3、斜梁;4、前叉套管;5、第一连接耳;6、定位板;7、后尾架;8、第二减震弹簧;9、后轴叉架;10、第一减震弹簧;11、第二连接耳;12、中轴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中轴套筒12、固接于中轴套筒12后侧的后轴叉架9、铰接于中轴套筒12前侧的斜梁3、固接于斜梁3前端的前叉套管4、设于中轴套筒12上方的立管1以及安装于后轴叉架9上方的后尾架7,所述立管1下端与中轴套筒12之间有间距,立管1下部前侧与斜梁3之间固接有连接板2,所述立管1下部后侧与后轴叉架9下部之间铰接有第一减震弹簧10,所述后轴叉架9上部前侧固接有定位板6,所述定位板6端部与后尾架7底部一端铰接,所述后尾架7底部另一端与后轴叉架9后部之间铰接有第二减震弹簧8。在骑行过程中,可以尽可能的通过车架的形变以及减震弹簧来吸收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有效提高人们在骑行时的感受,两减震弹簧均设置在车架的后部,避免其安装位置与人体接触而影响骑行,此外通过第二减震弹簧8对安装在后尾架7上的外卖箱进行减震保护,防止在送餐过程中震动幅度过大导致外卖箱内部物品倾倒。
其中,对第一减震弹簧10的安装具体实施方式为:所述立管1下部后侧固接有第一连接耳5,所述后轴叉架9下部固接有第二连接耳11,所述第一减震弹簧10一端在第一连接耳5处与立管1铰接,第一减震弹簧10另一端在第二连接耳11处与后轴叉架9铰接。
其中,对第二减震弹簧8的安装具体实施方式为:所述后尾架7底面后部固接有第三连接耳,所述后轴叉架9后部固接有第四连接耳,所述第二减震弹簧8一端在第三连接耳处与后尾架7铰接,第二减震弹簧8另一端在第四连接耳处与后轴叉架9铰接。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后轴叉架9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叉架板,所述第一减震弹簧10中部位于两叉架板之间,能够有效防止第一减震弹簧10在收缩时与人体接触发生夹挂现象。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在骑行过程中,可以尽可能的通过车架的形变以及减震弹簧来吸收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有效提高人们在骑行时的感受;第二,两减震弹簧均设置在车架的后部,避免其安装位置与人体接触而影响骑行;第三,通过第二减震弹簧8对安装在后尾架7上的外卖箱进行减震保护,防止在送餐过程中震动幅度过大导致外卖箱内部物品倾倒。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减震式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中轴套筒、固接于中轴套筒后侧的后轴叉架、铰接于中轴套筒前侧的斜梁、固接于斜梁前端的前叉套管、设于中轴套筒上方的立管以及安装于后轴叉架上方的后尾架,所述立管下端与中轴套筒之间有间距,立管下部前侧与斜梁之间固接有连接板,所述立管下部后侧与后轴叉架下部之间铰接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后轴叉架上部前侧固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端部与后尾架底部一端铰接,所述后尾架底部另一端与后轴叉架后部之间铰接有第二减震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减震式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下部后侧固接有第一连接耳,所述后轴叉架下部固接有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一端在第一连接耳处与立管铰接,第一减震弹簧另一端在第二连接耳处与后轴叉架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减震式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尾架底面后部固接有第三连接耳,所述后轴叉架后部固接有第四连接耳,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一端在第三连接耳处与后尾架铰接,第二减震弹簧另一端在第四连接耳处与后轴叉架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的所述一种减震式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轴叉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叉架板,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中部位于两叉架板之间。
CN202022647012.7U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减震式电动车 Active CN213705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47012.7U CN213705665U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减震式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47012.7U CN213705665U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减震式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05665U true CN213705665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805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47012.7U Active CN213705665U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减震式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056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41789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减震方法及杠杆式非独立悬挂桥装置
CN204354759U (zh) 电动厢式运输车拖曳臂式后悬挂系统
CN213705665U (zh) 一种减震式电动车
CN201442624U (zh) 电动三轮车
CN214296301U (zh) 一种减震电动自行车
CN210310443U (zh) 一种用于油桶搬运车
CN207346023U (zh) 一种减震自行车车架
CN2274166Y (zh) 一种自行车用低重心减撞避震器
CN202272140U (zh) 用于两侧安装车轮的车辆双摆臂式减震机构
CN211281334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电动车车架
CN204998278U (zh)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CN214296287U (zh) 一种减震折叠自行车车架
CN210363248U (zh) 一种新能源客车的悬架装置
CN211996002U (zh) 一种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CN210113164U (zh) 一种驾驶室全浮式前悬隔振装置
CN213705657U (zh) 一种电动车电池固定减震结构
CN211442580U (zh) 一种自行车减震车座
CN214296296U (zh) 一种自行车双避震车架
CN218198631U (zh) 一种减震型长续航电动车车架
CN209814190U (zh) 一种减震型电动滑板车
CN215098066U (zh) 一种防震自行车
CN219312925U (zh) 一种鞍座减震装置
CN218368076U (zh) 公路自行车鞍座缓冲结构
CN211281346U (zh) 一种智能代步车用减震底盘
CN212074282U (zh) 一种具有减震缓冲功能的电动车车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