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05594U - 一种侧防护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防护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05594U
CN213705594U CN202022658983.1U CN202022658983U CN213705594U CN 213705594 U CN213705594 U CN 213705594U CN 202022658983 U CN202022658983 U CN 202022658983U CN 213705594 U CN213705594 U CN 213705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ole
side protection
pin shaft
fixed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589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微微
周立斌
周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5898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05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05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05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商用车底盘结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防护总成,包括侧防护支架、横梁支架、固定座和连接组件;侧防护支架固定于侧防护板内侧,包括分别固定于侧防护支架两端的连接套管和减震软垫;横梁支架固定于车架横梁末端,具有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第一连接槽卡接减震软垫,第二连接槽卡接连接套管;固定座固定于横梁支架远离第二连接槽的一端,具有安装孔;连接组件包括提手和销轴,销轴一端穿过安装孔并连接提手;销轴可沿安装孔的轴向移动,且另一端选择性地位于侧防护支架与连接套管之间或位于连接套管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侧防护总成,其结构简单,侧防护板的定位和拆卸方便;具有减震功能,可有效降低车辆噪声。

Description

一种侧防护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商用车底盘结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防护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的物流运输正在向更高效、更经济的模式发展,各种高速大马力的牵引车不断出现。随着车辆行驶的速度越来越高,降低车辆风阻对于提升运输的经济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整体式侧防护可以有效降低车辆的风阻系数,降低燃油消耗率,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常见的侧防护装置中,侧防护总成与底盘固定支架采用螺栓进行刚性连接,底盘部分零部件的维修方便性低、拆卸困难;而且侧防护总成无减震功能,十分影响车辆的使用性能和维修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防护总成,其结构简单,侧防护板的定位和拆卸方便;具有减震功能,可有效降低车辆噪声,大大提升车辆的使用性能和维修性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侧防护总成,包括:
侧防护支架,固定于侧防护板的内侧,所述侧防护支架包括连接套管和减震软垫,所述连接套管固定于所述侧防护支架的一端;所述减震软垫固定于所述侧防护支架远离所述连接套管的另一端;
横梁支架,固定于车架横梁的末端,所述横梁支架具有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卡接所述减震软垫,所述第二连接槽卡接所述连接套管;
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横梁支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槽的一端,所述固定座具有安装孔;以及
连接组件,包括提手和销轴,所述销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且连接所述提手;所述销轴可沿所述安装孔的轴向移动,且另一端选择性地位于所述侧防护支架与所述连接套管之间或位于所述连接套管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销轴还具有卡台,所述卡台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径,所述卡台位于所述安装孔背离所述提手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装于所述销轴外,所述弹性件一端抵接所述卡台,另一端抵接所述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销轴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位于所述销轴远离所述提手的一端,所述导向面相对于所述销轴的轴向倾斜设置,所述导向面抵接所述连接套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减震软垫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连接槽具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截面为部分圆弧,所述支撑环卡接所述减震软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固定座还具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平行于所述安装孔,所述销轴穿过所述导向孔,并可沿所述导向孔的轴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提手包括弧形操作杆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弧形操作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销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销轴的一端具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具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连接杆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侧防护支架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所述减震软垫的轴向穿过所述减震软垫,并固定于所述侧防护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侧防护总成,固定于侧防护板内侧的侧防护支架具有连接套管,固定于车架横梁末端的横梁支架具有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卡接连接套管,带提手的销轴可选择性地位于侧防护支架和连接套管之间或位于连接套管的上方,实现侧防护板的定位,且拆卸方便;侧防护支架具有减震软垫,第一连接槽卡接减震软垫,具有减震功能,可有效降低车辆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防护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防护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防护总成的主视图;
图4是图3沿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
1、侧防护支架;11、连接套管;12、减震软垫;13、支撑杆;
2、横梁支架;21、第一连接槽;211、支撑环;22、第二连接槽;
3、固定座;31、安装孔;32、导向孔;
4、连接组件;41、提手;411、弧形操作杆;412、连接杆;42、销轴;421、卡台;422、导向面;43、弹性件;
5、侧防护板;
6、车架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侧防护总成,包括侧防护支架1、横梁支架2、固定座3和连接组件4。侧防护支架1固定于侧防护板5的内侧,优选地,侧防护支架1采用焊接的方式与侧防护板5固定连接。侧防护支架1包括连接套管11和减震软垫12,连接套管11固定于侧防护支架1的一端,减震软垫12固定于侧防护支架1远离连接套管11的另一端。优选地,侧防护支架1采用钣金件,其加工简单,成本低廉;连接套管11通过螺栓与侧防护支架1连接。横梁支架2固定于车架横梁6的末端,优选地,横梁支架2采用焊接的方式与车架横梁6相连。横梁支架2具有第一连接槽21和第二连接套管22,第一连接槽21卡接减震软垫12,第二连接槽22卡接连接套管11。固定座3固定于横梁支架2远离第一连接槽21的一端,固定座3具有安装孔31。优选地,固定座3通过螺栓与横梁支架2连接。连接组件4包括提手41和销轴42,销轴42的一端穿过安装孔31,并连接提手41;销轴42可沿安装孔31的轴向移动,且另一端选择性地位于侧防护支架1和连接套管11之间或位于连接套管11的上方。当销轴42位于侧防护支架1和连接套管11之间时,销轴42和第一连接槽21分别从两端实现侧防护板5的定位,即此时侧防护支架1和横梁支架2的相对位置固定;使用提手41促使销轴42沿安装孔31的轴向滑动并位于连接套管11的上方,此时解除侧防护板5的定位,第一连接槽21可绕减震软垫12转动,实现侧防护板5的拆卸。减震软垫12可提供缓冲,使得侧防护支架1和横梁支架2之间具有减震效果。
进一步地,销轴42还具有卡台421,卡台421的外径大于安装孔31的内径,卡台421位于所述安装孔31背离提手41的一侧。如图1所示,当提手41提起销轴42时,可防止销轴42从安装孔31脱离固定座3。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4还包括弹性件43,弹性件43套装于销轴42外,弹性件43一端抵接卡台421,另一端抵接安装孔31。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3采用弹簧,弹簧设置在固定座3和卡台421之间,并将预紧力施加给销轴42。在弹性件43的预紧力作用下,销轴42能迅速伸入侧防护支架1和连接套管11之间,快速实现对侧防护板5的自动定位。
进一步地,销轴42具有导向面422,导向面422位于销轴42远离提手41的一端,导向面422相对于销轴42的轴向倾斜设置,导向面422抵接连接套管11。导向面422增加了销轴42与套管11的接触面积,实现更好的定位,避免销轴42与套管11之间的错位干涉。
进一步地,减震软垫12的截面为圆形;第一连接槽21具有支撑环211,支撑环211的截面为部分圆弧,支撑环211卡接减震软垫12。第一连接槽21不仅可以增强横梁支架2下部的强度,而且巧妙地实现减震软垫12的减震功能。在拆卸侧防护板5时,接触销轴42的定位之后,能以减震软垫12为轴旋转打开侧防护板5。减震软垫12为圆柱形,第一连接槽21也为部分圆弧形,因此可实现自由转动。旋转拆卸省时省力,大大提升车辆的使用维修性。
进一步地,固定座3还具有导向孔32,导向孔32平行于安装孔31,销轴42穿过导向孔32,并可沿导向孔32的轴向移动。导向孔32可进一步限制销轴42的轴向窜动。将销轴42和固定座3装配时,需要将弹性件43置于导向孔32和安装孔31之间,销轴42从导向孔32的下方,从下至上依次穿过导向孔32、安装孔31,再与提手41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提手41包括弧形操作杆411和连接杆412,连接杆412的一端垂直连接弧形操作杆411,连接杆41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销轴42。弧形操作杆411便于手提操作。优选地,销轴42的一端具有外螺纹,连接杆412具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螺纹连接,实现销轴42和提手41的快速可靠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杆412的外径大于安装孔31的内径。如此,通过安装孔31可对连接杆412实现限位,避免弹性件43的预紧力作用在提手41上。
进一步地,侧防护支架1还包括支撑杆13,支撑杆13沿减震软垫12的轴向穿过减震软垫12,并固定于侧防护支架1上。支撑杆13增加了侧防护支架1的强度,使得减震软垫12的减震效果更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侧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防护支架(1),固定于侧防护板(5)的内侧,所述侧防护支架(1)包括连接套管(11)和减震软垫(12),所述连接套管(11)固定于所述侧防护支架(1)的一端;所述减震软垫(12)固定于所述侧防护支架(1)远离所述连接套管(11)的另一端;
横梁支架(2),固定于车架横梁(6)的末端,所述横梁支架(2)具有第一连接槽(21)和第二连接槽(22),所述第一连接槽(21)卡接所述减震软垫(12),所述第二连接槽(22)卡接所述连接套管(11);
固定座(3),固定于所述横梁支架(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槽(21)的一端,所述固定座(3)具有安装孔(31);以及
连接组件(4),包括提手(41)和销轴(42),所述销轴(42)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31),且连接所述提手(41);所述销轴(42)可沿所述安装孔(31)的轴向移动,且另一端选择性地位于所述侧防护支架(1)与所述连接套管(11)之间或位于所述连接套管(11)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42)还具有卡台(421),所述卡台(421)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31)的内径,所述卡台(421)位于所述安装孔(31)背离所述提手(4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还包括弹性件(43),所述弹性件(43)套装于所述销轴(42)外,所述弹性件(43)一端抵接所述卡台(421),另一端抵接所述安装孔(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42)具有导向面(422),所述导向面(422)位于所述销轴(42)远离所述提手(41)的一端,所述导向面(422)相对于所述销轴(42)的轴向倾斜设置,所述导向面(422)抵接所述连接套管(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软垫(12)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连接槽(21)具有支撑环(211),所述支撑环(211)的截面为部分圆弧,所述支撑环(211)卡接所述减震软垫(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还具有导向孔(32),所述导向孔(32)平行于所述安装孔(31),所述销轴(42)穿过所述导向孔(32),并可沿所述导向孔(32)的轴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41)包括弧形操作杆(411)和连接杆(412),所述连接杆(412)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弧形操作杆(411),所述连接杆(41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销轴(4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42)的一端具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412)具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12)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31)的内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侧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防护支架(1)还包括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沿所述减震软垫(12)的轴向穿过所述减震软垫(12),并固定于所述侧防护支架(1)上。
CN202022658983.1U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侧防护总成 Active CN213705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58983.1U CN213705594U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侧防护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58983.1U CN213705594U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侧防护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05594U true CN213705594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805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58983.1U Active CN213705594U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侧防护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055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31862A (en) Ski suspension for front of snowmobile
CN202518055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上支座总成
TWI615306B (zh) 自行車座管之套管間隙補填結構
CN209921459U (zh) 底盘总成以及机器人
CN213705594U (zh) 一种侧防护总成
CN216184315U (zh) 悬架结构、车辆
CN213705575U (zh) 一种侧防护总成
EP4368422A1 (en) Suspension structure and vehicle
CN211684563U (zh) 拉杆总成
CN213862541U (zh) 一种双弹簧高强度摩托车前叉
CN220220281U (zh) 一种新型的叉车用转向桥体
CN214397076U (zh) 一种减震前叉
CN219969771U (zh) 一种转向节
KR200495655Y1 (ko) 전동 킥보드의 전방 서스펜션 구조
CN216478677U (zh) 一种带限位缓冲功能的汽车底盘减振器
CN210830272U (zh) 一种耐劳性能好的汽车底盘减震器
CN220764602U (zh) 一种定向减震货物拖车
CN220452568U (zh) 一种高性能变径螺旋弹簧
CN214444152U (zh) 一种新型挡板焊接对正装置
CN108944692A (zh) 一种减震踏板
CN212523003U (zh) 一种可调式轨道夹紧机构
CN219866012U (zh) 一种内外双弹簧前减震器
CN220391218U (zh) 一种半挂车铝合金储物筒的减震装配结构
CN214875198U (zh) 一种稳固减震的挂车牵引座
CN220500924U (zh) 三轮电动车的电磁阀平衡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