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87101U - 加湿风扇 - Google Patents

加湿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87101U
CN213687101U CN202022128382.XU CN202022128382U CN213687101U CN 213687101 U CN213687101 U CN 213687101U CN 202022128382 U CN202022128382 U CN 202022128382U CN 213687101 U CN213687101 U CN 213687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ist
shell
fan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283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权
杨广
李彤
刘凯
伍勋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283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87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87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871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加湿风扇,包括出风装置、风机和底座,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风道,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壳体,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出雾口以及环绕设置于所述出雾口周侧并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环形出风口,所述底座设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分别与所述风道和所述出雾口连通,以使得流经所述风道的部分气流进入所述雾化腔内并将所述雾化腔内的雾气由所述出雾口吹出。上述加湿风扇出雾效果优异。

Description

加湿风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空气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普通风扇只是加速其周围空气的循环流动,产生风力,无法调节空气湿度。现有技术中也有通过风扇的离心力产生水雾,再将水雾与风力结合吹出的加湿风扇。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加湿风扇风力经过雾道后风力减弱,出雾效果较差,无法实现雾气快速的扩散,加湿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出雾效果优异的加湿风扇。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湿风扇,包括出风装置、风机和底座,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风道,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壳体,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出雾口以及环绕设置于所述出雾口周侧并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环形出风口,所述底座设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分别与所述风道和所述出雾口连通,以使得流经所述风道的部分气流进入所述雾化腔内并将所述雾化腔内的雾气由所述出雾口吹出。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向所述壳体内凹陷的凹陷腔,所述环形出风口环绕所述凹陷腔设置,所述出雾口设置于所述凹陷腔内。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陷腔侧壁设有与所述凹陷腔连通的多个吸气孔,所述吸气孔贯穿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壳体外部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自所述环形出风口一端向所述壳体内延伸,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风道。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导风管,所述导风管连通于所述风道并向所述壳体外延伸,所述导风管插入至所述底座并与所述雾化腔连通,以使得流经所述风道的部分气流进入所述雾化腔。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导雾管,所述壳体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的导雾口,所述导雾口与所述雾化腔连通,所述导雾管连接于所述导雾口并向所述壳体内延伸至所述出雾口,以使得进入所述雾化腔内的气流将雾化腔内的雾气由所述出雾口吹出。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底座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凸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连接部还绕设于所述导风管及所述导雾口周侧。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有开口部,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开口部。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雾化腔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连通所述水箱与所述雾化腔。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包括安装件、电机及叶轮,所述安装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及所述叶轮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件两侧,所述安装件一侧设有供所述电机固定容置的安装部,所述安装件上设有供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的轴孔,所述叶轮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
上述加湿风扇中,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出雾口以及环绕设置于所述出雾口周侧并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环形出风口以在环形出风口出风过程中使所述出雾口处形成负压,进而加速出雾口排出雾气的速度,提高出雾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加湿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加湿风扇的第一视角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加湿风扇的第二视角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加湿风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加湿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加湿风扇 100
出风装置 10
壳体 11
第一壳体 111
进风口 112
第二壳体 113
环形出风口 114
出雾口 116
凹陷腔 12
吸气孔 122
导流部 13
导风管 14
导雾管 15
导雾口 16
连接部 17
风机 20
安装件 21
安装部 211
轴孔 212
电机 22
叶轮 23
底座 30
雾化腔 31
雾化片 312
水箱 32
隔板 33
连通口 332
开口部 34
风道 41
第二气流通道 42
第三气流通道 4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湿风扇,包括出风装置、风机和底座,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风道,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壳体,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出雾口以及环绕设置于所述出雾口周侧并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环形出风口,所述底座设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分别与所述风道和所述出雾口连通,以使得流经所述风道的部分气流进入所述雾化腔内并将所述雾化腔内的雾气由所述出雾口吹出。
上述加湿风扇中,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出雾口以及环绕设置于所述出雾口周侧并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环形出风口以在环形出风口出风过程中使所述出雾口处形成负压,进而加速出雾口排出雾气的速度,提高出雾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加湿风扇100,加湿风扇100包括出风装置10、风机20及底座30。风机20设置于出风装置10内,用于产生气流。底座30连通于出风装置10,用于导入出风装置10内的部分气流,并加湿气流形成雾气,再将雾气导入出风装置10内吹出。加湿风扇100具有出雾效果优异及加湿效果明显的优点。
请一并参阅图2,出风装置10包括壳体11,在一实施方式中,壳体11包括第一壳体111及第二壳体113。第一壳体111及第二壳体113呈半球形拼接组成球形壳体11,以便于拆卸或安装。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壳体11为正方体或圆柱体等形状;壳体11为一个壳体一体成型或由多个壳体拼接组成。
请一并参阅图2,壳体11设有进风口112、环形出风口114及出雾口116。环形出风口114及进风口112相对设置于壳体11两端,以将气流自进风口112导入并从环形出风口114排出。环形出风口114环绕设置于出雾口116周侧。在一实施方式中,出雾口116呈圆形,相应的环形出风口114呈环形围绕设置于出雾口116周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出雾口116呈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相应的环形出风口114按照对应的形状围绕设置于出雾口116周侧。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4,在一实施方式中,出雾口116凹设于环形出风口114所在平面。具体的,壳体11设有向壳体11内凹陷的凹陷腔12,环形出风口114环绕凹陷腔12设置,出雾口116设置于凹陷腔12底面,以在环形出风口114出风过程中使凹陷腔12内形成负压,进而加速出雾口116排出雾气的速度,提高出雾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环形出风口114与出雾口116位于同一平面上,以在环形出风口114出风过程中使出雾口116处形成负压,进而加速出雾口116排出雾气的速度,提高出雾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5,在一实施方式中,凹陷腔12侧壁设有与凹陷腔12连通的多个吸气孔122,吸气孔122贯穿壳体11并与壳体11外部连通。环形出风口114出风过程中使凹陷腔12内形成负压,以通过吸气孔122将壳体11外部的空气吸入凹陷腔12中,凹陷腔12中的所述空气与出雾口116排出的雾气混合之后加速排出,进而提高出雾效果。在一实施方式中,吸气孔122均匀环绕设置于壳体11及凹陷腔12周侧,以均匀吸入空气。
请一并参阅图4,导流部13自所述环形出风口114一端向壳体11内延伸,导流部13与壳体11内壁形成风道41。进风口112与环形出风口114通过风道41连通,以将自进风口112导入的气流均匀导流至环形出风口114,进而使环形出风口114出风均匀。
请一并参阅图4,出风装置10还包括导风管14。导风管14连通于风道41并向壳体11外延伸,导风管14还连通底座30,以形成第二气流通道42。第二气流通道42用于将风道41中的部分气流导入底座30中,并使气流裹挟水雾形成雾气。
请一并参阅图4,出风装置10还包括导雾管15。壳体11设有连通底座30的导雾口16,导雾管15连通导雾口16并向壳体11内延伸至所述出雾口116,以形成第三气流通道43。第三气流通道43用于将底座30中的雾气导入出雾口116吹出。在一实施方式中,导雾口16设置于导风管14一侧。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出风装置10还包括连接部17,连接部17凸设于壳体11外,连接部17还绕设于导风管14及导雾口16周侧。连接部17用于插入底座30中,并使导风管14及导雾口16连通底座30,便于壳体11及底座30装配时定位。在一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7呈环形绕设于导风管14及导雾口16周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7呈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便于壳体11卡持插入底座30中。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在一实施方式中,环形出风口114、出雾口116、导雾管15及导雾口16设置于第一壳体111上;进风口112及导风管14设置于第二壳体113上;连接部17分为两部分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111上及第二壳体113上,当第一壳体111及第二壳体113拼接组成壳体11时,连接部17两部分也拼接组成完整的连接部17。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风机20包括安装件21、电机22及叶轮23。安装件21固定于壳体11内,电机22设置于安装件21朝向环形出风口114的一侧,叶轮23设置于安装件21朝向进风口112的一侧。具体的,安装件21一侧设有供电机22固定容置的安装部211,安装件21上设有供电机22的输出轴穿过的轴孔212,叶轮23连接电机22的输出轴,电机22带动叶轮23转动,以使气流自进风口112导入并从环形出风口114排出。在一实施方式中,安装件21通过固定杆固定于壳体11上。在一实施方式中,叶轮23为斜流叶轮,斜流叶轮使气流既做离心运动又做轴向运动,使壳体11内气流混合了轴流与离心两种运动形式,便于使气流快速自进风口112导入并从环形出风口114排出。请一并参阅图4,底座30设有雾化腔31及水箱32,水箱32与雾化腔31通过隔板33隔开,隔板33设有连通口332,连通口332连通水箱32与雾化腔31。水箱32用于储存水,并通过连通口332将水导入雾化腔31中。雾化腔31中设有雾化片312,雾化片312用于将雾化腔31中的水分子结构打散产生水雾。在一实施方式中,水箱32可拆卸的安装于底座30中,以便于加水。
底座30设有开口部34,连接部17插入所述开口部34中,导风管14及导雾口16分别连通雾化腔31,以通过第二气流通道42将风道41中的部分气流导入雾化腔31中,并使气流裹挟水雾形成雾气,再通过第三气流通道43将雾化腔31中的雾气导入出雾口116吹出。在一实施方式中,开口部34凹设于底座30中,开口部34分别设有开口连通导风管14及导雾口16。
上述加湿风扇100使用时,风机20将气流自进风口112导入通过风道41从环形出风口114排出。导风管14连通雾化腔31并通过第二气流通道42将风道41中的部分气流导入雾化腔31中,以使气流裹挟水雾形成雾气。导雾管15连通雾化腔31并通过第三气流通道43将雾化腔31中的雾气导入出雾口116吹出。环形出风口114环绕设置于出雾口116周侧,以在环形出风口114出风过程中使出雾口116凹陷腔12形成负压,提升雾化腔31中的雾气导入出雾口116的速度,进而加速出雾口116排出雾气的速度,实现雾气快速的扩散,加湿效果明显。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加湿风扇,包括:
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风道;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和
底座,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出雾口以及环绕设置于所述出雾口周侧并与所述风道连通的环形出风口;
所述底座设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分别与所述风道和所述出雾口连通,以使得流经所述风道的部分气流进入所述雾化腔内并将所述雾化腔内的雾气由所述出雾口吹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向所述壳体内凹陷的凹陷腔,所述环形出风口环绕所述凹陷腔设置,所述出雾口设置于所述凹陷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腔侧壁设有与所述凹陷腔连通的多个吸气孔,所述吸气孔贯穿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壳体外部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自所述环形出风口一端向所述壳体内延伸,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风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导风管,所述导风管连通于所述风道并向所述壳体外延伸,所述导风管插入至所述底座并与所述雾化腔连通,以使得流经所述风道的部分气流进入所述雾化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导雾管,所述壳体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的导雾口,所述导雾口与所述雾化腔连通,所述导雾管连接于所述导雾口并向所述壳体内延伸至所述出雾口,以使得进入所述雾化腔内的气流将雾化腔内的雾气由所述出雾口吹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底座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凸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连接部还绕设于所述导风管及所述导雾口周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开口部,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开口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雾化腔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连通所述水箱与所述雾化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安装件、电机及叶轮,所述安装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及所述叶轮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件两侧,所述安装件一侧设有供所述电机固定容置的安装部,所述安装件上设有供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的轴孔,所述叶轮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
CN202022128382.XU 2020-09-25 2020-09-25 加湿风扇 Active CN213687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28382.XU CN213687101U (zh) 2020-09-25 2020-09-25 加湿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28382.XU CN213687101U (zh) 2020-09-25 2020-09-25 加湿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87101U true CN213687101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49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28382.XU Active CN213687101U (zh) 2020-09-25 2020-09-25 加湿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871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3853A (zh) * 2022-06-09 2022-08-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风扇和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3853A (zh) * 2022-06-09 2022-08-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风扇和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87101U (zh) 加湿风扇
CN113494465A (zh) 一种干湿两用的吸尘器电机以及吸尘器
CN212563735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1781724U (zh) 加湿装置
CN210184822U (zh) 电吹风
CN217243029U (zh) 进风组件、风道组件及电吹风
CN210070160U (zh) 一种气流加速器
CN211011766U (zh) 加湿风扇基座
CN214145972U (zh) 手持无叶风扇
CN212618984U (zh) 加湿器
CN216628338U (zh) 一种烘干模块及智能马桶
JP2004068611A (ja) 送風機風洞部に連結するベルマウス
CN220118363U (zh) 离心式气泵
CN215409276U (zh) 一种干湿两用的吸尘器电机以及吸尘器
CN109931682B (zh) 一种气流加速器
CN210290201U (zh) 应用于通风换气的混流风机
CN204730355U (zh) 空调外机
CN221003188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3208094U (zh) 喷雾加湿风扇
CN216407226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4509934U (zh) 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
CN219537697U (zh) 吹风机
CN219754883U (zh) 充气泵散热壳体及充气泵
CN213208091U (zh) 雾化加湿风扇
CN211084338U (zh) 加湿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