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8091U - 雾化加湿风扇 - Google Patents

雾化加湿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8091U
CN213208091U CN202021429634.6U CN202021429634U CN213208091U CN 213208091 U CN213208091 U CN 213208091U CN 202021429634 U CN202021429634 U CN 202021429634U CN 213208091 U CN213208091 U CN 2132080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fan
blocking body
air guid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296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凯
杨广
吕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296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80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80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80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加湿风扇,包括壳体、扇叶、导风件和雾化腔,壳体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具有连通外界的气流出口和气流入口;扇叶设置于安装腔内并靠近气流入口;导风件设置于安装腔内,并位于扇叶和气流出口之间,导风件包括第一挡体、第二挡体以及第三挡体,第一挡体和第二挡体相对设置,第三挡体位于第一挡体和第二挡体之间,第一挡体、第二挡体以及第三挡体形成导风槽,导风槽位于第三挡体和扇叶之间;雾化腔设置于安装腔外,并与导风槽贯通。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加湿风扇通过导风槽能够将扇叶产生的风有效地导进雾化腔,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将雾化腔内的雾气吹出,提高出雾量。

Description

雾化加湿风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加湿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是用于产生气流的装置,风扇在吹风时,将自然风加速汇集,从而形成较大风力的风吹向人体,而在炎热的夏天,自然风跟环境温度接近,此时风扇把温度较高的风吹到人体,显然无法达到降温纳凉的效果。为了克服这种缺陷,市场上出现了雾化加湿风扇这种产品。雾化加湿风扇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雾化装置产生的水雾,然后再把雾化装置产生的水雾吹向人体,以增强纳凉效果。然而,现有的雾化加湿风扇在结构上还存在一定缺陷,并不能将风有效导向雾化装置,导致雾化加湿风扇产生的水雾量小,降温效果不明显,亟待进行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雾化加湿风扇,以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加湿风扇,包括壳体、扇叶、导风件和雾化腔,壳体设有安装腔,以及与安装腔连通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扇叶设置于安装腔内并靠近气流入口;导风件设置于安装腔内,并位于扇叶和气流出口之间,导风件包括第一挡体、第二挡体以及第三挡体,第一挡体和第二挡体相对设置,第三挡体位于第一挡体和第二挡体之间,第一挡体、第二挡体以及第三挡体形成导风槽,导风槽位于第三挡体和扇叶之间;雾化腔设置于壳体底部,并与导风槽贯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挡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扇叶的间距小于第二端和扇叶的间距,雾化腔位于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风槽设有进风口,进风口靠近第二端,且位于第一挡体、第二挡体以及第三挡体之间,进风口和雾化腔贯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加湿风扇还包括连接座,连接座连接于壳体,并位于导风件和雾化腔之间,连接座设有进风通道,进风通道围绕雾化腔的边缘设置,进风通道连通进风口和雾化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加湿风扇还包括靠近或位于第三挡体的出雾通道,出雾通道自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出雾通道连通雾化腔,出雾通道设有出雾口,出雾口位于第一端并朝向气流出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加湿风扇还包括多个连接片,多个连接片呈放射状设置于安装腔内,多个连接片的一端连接于导风件,多个连接片的另一端连接于壳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加湿风扇还包括水箱和单向阀,水箱连接于壳体,水箱设有储水腔、雾化腔,以及连通储水腔和雾化腔的进水通道,单向阀设置于进水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加湿风扇还包括补水盘,补水盘位于水箱和壳体之间并可转动地连接于水箱,补水盘设有补水槽与补水槽连通的出水口,出水口与储水腔相互连通,补水盘相对水箱可在补水槽打开位置和补水槽关闭位置之间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加湿风扇还包括设置于水箱的限位轴,补水盘设有弧形限位槽,限位轴收容于弧形限位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加湿风扇还包括出风网罩,出风网罩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导风件位于出风网罩和扇叶之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加湿风扇在第三挡体的两侧设置第一挡体和第二挡体形成导风槽,能够避免风从第三挡体的表面流失,能够将扇叶产生的风有效地导进雾化腔,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将雾化腔内的雾气吹出,提高雾化加湿风扇的出雾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加湿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雾化加湿风扇的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加湿风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加湿风扇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加湿风扇的另一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加湿风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加湿风扇的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加湿风扇100包括扇叶110、导风件120、雾化腔130和壳体150。
壳体150设有安装腔151,以及与安装腔151连通的气流出口1511和气流入口1512。壳体150可以包括底板152(详见图4)和设置于底板152的盖板153(详见图4),底板152大致为矩形板,盖板153大致为拱形,底板152和盖板153围合形成安装腔151。
扇叶110设置于安装腔151内并靠近气流入口1512,用于将气流入口1512的空气吸入并经气流出口1511吹出。扇叶110可以包括扇叶连接部111(详见图4)和设置于扇叶连接部111的叶片。雾化加湿风扇还可以包括电机112(详见图4),电机112的转轴连接于扇叶连接部111,用于驱动扇叶110进行旋转。
导风件120设置于安装腔151内,并位于扇叶110和气流出口1511,导风件120包括第一挡体121、第二挡体122以及第三挡体123,第一挡体121和第二挡体122相对设置,第三挡体123位于第一挡体121和第二挡体122之间,第一挡体121、第二挡体122以及第三挡体123形成导风槽124,导风槽124位于第三挡体123和扇叶110之间。
第一挡体121、第二挡体122以及第三挡体123大致为板状结构,第一挡体121和第二挡体122相对设置于第三挡体123的两侧,可以防止送到第三挡体123表面的风从第三挡体123的两侧流失。第一挡体121和第二挡体122可以连接于第三挡体123,方便进行加工制造。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挡体121和第二挡体122也可以与第三挡体123不连接,例如第一挡体121和第二挡体122与第三挡体123间隔设置,第一挡体121、第二挡体122和第三挡体123之间的间隙可以用于将风从导风槽124送进雾化腔130。
雾化腔130存储有雾气,雾化腔130设置于壳体150底部,并与导风槽124贯通。扇叶110产生的风一部分直接跨过导风件120经气流出口1511排出,另一部分被导风件120挡住并由导风槽124进入雾化腔130内,进入雾化腔130内的风能够带着雾气排出,从而能够加湿空气,并且冷却空气,给用户带来湿润凉爽的体验。
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加湿风扇100通过在第三挡体123的两侧设置第一挡体121和第二挡体122形成导风槽142,能够避免风从第三挡体123的表面流失,从而可以将扇叶110产生的风有效地导进雾化腔130,进而提高雾化加湿风扇100的出雾量。
本实施例中,第三挡体123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231和第二端1232,第一端1231和扇叶110的间距小于第二端1232和扇叶110的间距。其中,第一端1231和扇叶110的间距,以及第二端1232和扇叶110的间距可以等于第一端1231和第二端1232与穿过扇叶110且垂直于扇叶110的转动轴的平面之间的距离,雾化腔130位于第二端1232。由此,第三挡体123倾斜延伸至雾化腔130,从而可以将扇叶110产生的风快速导进雾化腔130,进而提高出雾量。
第一挡体121和第二挡体122分别具有位于导风槽124内的第一挡风面1211和第二挡风面1221,第一挡风面1211和第二挡风面1221相对设置,第一挡风面1211和第二挡风面1221可以为平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挡风面1211和第二挡风面1221也可以为弧形面或者阶梯面等,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第三挡体123具有位于导风槽124内的导风面1233,导风面1233连接于第一挡风面1211和第二挡风面1221之间。导风面1233在第一端1231和扇叶110的间距小于导风面1233在第二端1232和扇叶110的间距,可以将送向导风面1233的风快速导进雾化腔130,进而提高雾化加湿风扇100的出雾量。
导风面1233可以包括位于第一端1231的导风曲面1234和位于第二端1232的导风平面1235,导风曲面1234的一端连接于导风平面1235,另外一端连接于导风件120位于导风槽124外的表面,导风槽124的截面大致为梯形,导风槽124用于与雾化腔130连通的开口可以位于第二端1232并与导风曲面1234相对设置,第一挡风面1211、导风曲面1234和第二挡风面1221依次围绕于导风平面1235的外周,可以将送向导风平面1235的风有效地导进雾化腔1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风面1233也可以为一个平面,进封槽124的截面大致为三角形,同样可以有效地将风导进雾化腔130。
导风槽124设有进风口1241,进风口1241靠近第二端1232,且位于第一挡体121、第二挡体122和第三挡体123之间,进风口1241与雾化腔130贯通。进入导风槽124的风从进风口1241进入雾化腔130,由于进风口1241位于第二端1232,能够将导风槽124内的风最大程度的导进雾化腔130。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雾化加湿风扇100还可以包括连接座140,连接座140连接于壳体150,并位于导风件120和雾化腔130之间,连接座140设有进风通道142,进风通道142围绕雾化腔130的边缘设置,且进风通道142连通进风口1241和雾化腔130。进风通道142通过围绕雾化腔130的边缘设置,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自身的长度,进而能够对进入进风通道142的风进行整流,使得进入雾化腔130的风更具有方向性,可以更加有效的将雾化腔130内的雾气带出。
进风口124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进风通道142可以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进风子通道1421和第二进风子通道1422,第一进风子通道1421和第二进风子通道1422均围绕雾化腔130的边缘设置,第一进风子通道1421和第二进风子通道142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进风口1241连通,第一进风子通道1421和第二进风子通道1422的另一端与雾化腔130贯通,从而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将风导进雾化腔130,可以更加有效的将雾化腔130内的雾气带出。
雾化加湿风扇100还包括靠近或位于第三挡体123的出雾通道1261,出雾通道1261自第一端1231向第二端1232延伸,出雾通道1261连通于雾化腔130,出雾通道1261设有出雾口125,出雾口125位于第一端1231,并朝向气流出口1511。雾化加湿风扇100在出雾口125和雾化腔130之间设置出雾通道1261,延长了气流流动的距离,在流动过程中,颗粒较大的水珠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回落,提高雾化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雾化加湿风扇100还包括第四挡体126和筒体127,第四挡体126大致为板状结构,第四挡体126连接于第一挡体121和第二挡体122之间,并与第三挡体123间隔设置,第四挡体126、第一挡体121、第二挡体122和第三挡体123围合形成出雾通道1261。
筒体127位于第一端1231,且筒体127的外周面连接于第一挡体121、第二挡体122、第三挡体123和第四挡体126。筒体127设有出雾口125,出雾口125位于筒体127背离朝向气流出口1511的端面上,出雾通道1261贯穿筒体127后与出雾口125相互连通。筒体127的轴线、出雾口125的中心点和扇叶110的转动轴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挡体121、第二挡体122、第三挡体123、第四挡体126和筒体127之间可以一体成型,以方便加工制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加湿风扇100也可以不设置第四挡体126和筒体127,第三挡体123可以为直径较大的柱状结构,第三挡体123直接设置有出雾通道1261和出雾口125。
连接座140还设有连接通孔141,连接通孔141与出雾通道1261和雾化腔130相互连通。连接座140可以适配于雾化腔130,以起到密封连接的作用,从而将雾化腔130中的雾气全部经连接通孔141导进出雾通道1261。
筒体127的正投影可以落在扇叶连接部111的范围内,避免阻挡扇叶110产生的风。作为一种示例,筒体127的外径与扇叶连接部111的外径相等,可以在不阻挡扇叶110送风的前提下,增大筒体127的体积,进而增大出雾通道1261的体积。
本实施例中,导风件120设于安装腔151并与壳体150固定连接,能够提高导风件120的结构稳定性。导风件120可以设置于底板152,即第一挡体121、第二挡体122、第三挡体123和第四挡体126均连接于底板152。连接座140可以连接于底板152并与导风件120相互背离,进风通道142贯穿底板152后连通于导风槽124。
雾化加湿风扇100还可以包括多个连接片154,多个连接片154呈放射状设置于安装腔151内,每个连接片154的侧面朝向扇叶110,且每个连接片154的一端连接于筒体127,另一端连接于壳体150,可以增加壳体150的结构强度。其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一并参阅图1、图4和图5所示,雾化加湿风扇100还可以包括水箱160,水箱160连接于壳体150。水箱160设有储水腔161、雾化腔130以及连通储水腔161和雾化腔130的进水通道162,进水通道162中设置有单向阀。储水腔161用于储水,储水腔161中的水可以经进水通道162进入雾化腔130进行雾化。单向阀又称止回阀或逆止阀,当雾化腔130中的水位低于设定阈值时,单向阀接通,水流可以由储水腔161流入雾化腔130。当雾化腔130中的水位高于设定阈值时,单向阀截止,水流无法流入雾化腔130,从而可以防止储水腔161中的水大量进入雾化腔130而影响雾化效果。
水箱160可以包括第一箱体163和第二箱体164,第一箱体163和第二箱体164均具有朝向壳体150的开口,第一箱体163设有储水腔161,第二箱体164设有雾化腔130和进水通道162,第二箱体164位于储水腔161中并与第一箱体163连接。
第一箱体163大致为长方体结构,第一箱体163的外形大小可以与底板152一致,以使得底板152完全覆盖储水腔161。第一箱体163可以设置有卡槽,底板152朝向第一箱体163的一侧设置有卡板,该卡板与卡槽相互适配,以实现第一箱体163和底板152的可拆卸连接。
雾化加湿风扇100还可以包括雾化片131,雾化片131可以为高频超声波雾化片,雾化片131设置于雾化腔130的底部,用于将雾化腔130内的水雾化产生水雾。
雾化加湿风扇100还可以包括补水盘170,补水盘170位于水箱160和壳体150之间,并可转动地连接于水箱160。补水盘170设有补水槽171与补水槽171连通的出水口172,出水口172与储水腔161相互连通,补水盘170可相对水箱160在补水槽打开位置(详见图6)和补水槽关闭位置(详见图1)之间转动。
补水盘170大致为矩形板状结构,补水槽171大致为矩形状的开口槽。当需要补水时,将补水盘170转动至补水槽打开位置,补水槽171显露于水箱160和壳体150外,用户即可以通过补水槽171向储水腔161添加水,操作非常方便。而补水完成后,可以将补水盘170转动至补水槽关闭位置,此时补水盘170可以隐藏于水箱160和壳体150之间,保证外观的一致性。补水盘170上可以设置有把手175,把手175可以显露于水箱160和壳体150外,以方便用户拉动补水盘170。
补水盘170可以通过转动轴和轴孔的配合实现与水箱160的转动配合。作为一种示例,第一箱体163设置有补水盘轴孔165,补水盘170背离补水槽171的一侧设置有补水盘转动轴176,补水盘转动轴176位于补水盘170的边角处,补水盘转动轴176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扇叶110的转动轴方向相互垂直,且补水盘转动轴176插设于补水盘轴孔165中,以将补水盘170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箱体163。
雾化加湿风扇10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水箱160的限位轴173,限位轴173的延伸方向与补水盘170的转动轴的延伸方向一致。补水盘170背离补水槽171的一侧设有弧形限位槽174(详见图7),限位轴173收容于弧形限位槽174,用于限制补水盘170的转动角度,以确保补水盘170仅可以在补水槽打开位置和补水槽关闭位置之间转动,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仍请参阅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雾化加湿风扇100还可以包括出风网罩180,出风网罩180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调节片181,调节片181的排列方向可以与扇叶110的转动轴方向相互垂直。出风网罩180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150,导风件120位于出风网罩180和扇叶110之间。通过转动出风网罩180可以改变调节片181和壳体15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调节雾化加湿风扇100最终的出风方向,方便用户使用。
出风网罩180和壳体150之间可以通过轴套和转动轴的配合实现可转动连接。作为一种示例,出风网罩18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网罩轴套182,壳体150的内壁设置有可插入于网罩轴套182的壳体转轴155,以实现出风网罩180和壳体150的转动配合。
出风网罩180的外形大小可以适配于安装腔151的大小,以将出风网罩180安装于安装腔151内。出风网罩180的中心和出雾口125的中心可以位于同一直线上,以使雾化加湿风扇100更加美观。
雾化加湿风扇100还可以包括进风网罩190,进风网罩190相对出风网罩180安装于壳体150的另一侧,电机112安装于进风网罩190朝向出风网罩180的一侧。进风网罩190可以防止尘埃进入雾化加湿风扇100内部,且可以防止异物接触扇叶110,造成危害。进风网罩190可以通过螺丝连接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150,以方便打开进风网罩190对雾化加湿风扇100进行维护。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安装腔以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
扇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并靠近所述气流入口;
导风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位于所述扇叶和所述气流出口之间,所述导风件包括第一挡体、第二挡体以及第三挡体,所述第一挡体和所述第二挡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挡体位于所述第一挡体和所述第二挡体之间,所述第一挡体、所述第二挡体以及所述第三挡体形成导风槽,所述导风槽位于所述第三挡体和所述扇叶之间;以及
雾化腔,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部,并与所述导风槽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扇叶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端和所述扇叶的间距,所述雾化腔位于所述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靠近所述第二端,且位于所述第一挡体、所述第二挡体以及所述第三挡体之间,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雾化腔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加湿风扇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连接于所述壳体,并位于所述导风件和所述雾化腔之间,所述连接座设有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围绕所述雾化腔的边缘设置,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雾化腔。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雾化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加湿风扇还包括靠近或位于所述第三挡体的出雾通道,所述出雾通道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延伸,所述出雾通道连通所述雾化腔,所述出雾通道设有出雾口,所述出雾口位于所述第一端并朝向所述气流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加湿风扇还包括多个连接片,所述多个连接片呈放射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多个连接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风件,所述多个连接片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加湿风扇还包括水箱和单向阀,所述水箱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水箱设有储水腔、所述雾化腔,以及连通所述储水腔和所述雾化腔的进水通道,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进水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加湿风扇还包括补水盘,所述补水盘位于所述水箱和所述壳体之间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水箱,所述补水盘设有补水槽与所述补水槽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储水腔相互连通,所述补水盘相对所述水箱可在补水槽打开位置和补水槽关闭位置之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加湿风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水箱的限位轴,所述补水盘设有弧形限位槽,所述限位轴收容于所述弧形限位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加湿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加湿风扇还包括出风网罩,所述出风网罩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导风件位于所述出风网罩和所述扇叶之间。
CN202021429634.6U 2020-07-20 2020-07-20 雾化加湿风扇 Active CN2132080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29634.6U CN213208091U (zh) 2020-07-20 2020-07-20 雾化加湿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29634.6U CN213208091U (zh) 2020-07-20 2020-07-20 雾化加湿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8091U true CN213208091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34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29634.6U Active CN213208091U (zh) 2020-07-20 2020-07-20 雾化加湿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80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08091U (zh) 雾化加湿风扇
KR20200106417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2012078040A (ja) 加湿装置
CN218379725U (zh) 风扇头及冷风扇
CN21689757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597436U (zh) 空调内机及空调
US11754301B2 (en) Mist humidifier blower methods and systems
CN206817861U (zh) 出风装置及具有该出风装置的冰箱
JP5334644B2 (ja) コンパ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CN213208094U (zh) 喷雾加湿风扇
CN106594879B (zh) 一种空调器
CN217584643U (zh) 空调器
JP3171487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516141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5810261B2 (ja) 加湿装置
CN215490037U (zh) 蜗壳、新风动力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CN217464684U (zh) 一种风管机
CN217844150U (zh) 加湿器
CN220379874U (zh) 一种加湿器
CN216114446U (zh) 加湿风扇
CN214664939U (zh) 加湿器
CN112160926B (zh) 吊扇
CN216430061U (zh) 蜗壳、蜗壳组件及空调器
CN216628338U (zh) 一种烘干模块及智能马桶
CN21213270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