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2707U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32707U CN212132707U CN202020685335.2U CN202020685335U CN212132707U CN 212132707 U CN212132707 U CN 212132707U CN 202020685335 U CN202020685335 U CN 202020685335U CN 212132707 U CN212132707 U CN 2121327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humidifying
- indoor unit
- air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蜗壳、风机及加湿模块,所述机壳形成有风道和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机壳出风口;所述蜗壳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蜗壳形成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容纳腔,所述蜗壳还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蜗壳出风口;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加湿量大,加湿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环境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加湿产品也不断进入日常生活,带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也相继出现。现有带加湿功能的空调,有的利用独立的加湿风道,但由于空间有限,加湿量一般不大;也有空调产品在空调回风口设置加湿组件,利用部分回风将湿膜中的水分蒸发带入室内,该方案加湿温度不高,蒸发的加湿量也不大。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旨在解决目前带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室内机加湿量不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形成有风道和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机壳出风口;
蜗壳,所述蜗壳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蜗壳形成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容纳腔,所述蜗壳还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蜗壳出风口;
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及
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风机的周向方向上,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面包括依次连接的蜗舌段、连接段和弧形段,所述蜗舌段与所述弧形段相对围成所述蜗壳出风口,所述加湿组件设于所述弧形段。
可选的实施例中,沿所述蜗壳的出风方向上,所述弧形段逐渐远离所述风机,所述加湿组件的形状与所述弧形段的形状相适配。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段的内壁面设有凹槽,所述加湿组件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加湿组件背离所述凹槽槽底面的表面与所述弧形段未设置所述凹槽的内壁面平齐。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段具有沿所述风机轴线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端面设有安装槽口,所述安装槽口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加湿组件自所述安装槽口插设于所述凹槽。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供水组件和淋水件,所述供水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淋水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口处,所述供水组件通过一供水管与所述淋水件连通,所述淋水件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槽口对应的淋水孔,以将所述供水组件的水传输到所述加湿组件。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组件包括加湿框和安装于所述加湿框内的加湿芯体,所述加湿框插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加湿框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形成有与所述淋水孔对应的入水孔。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框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凹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槽底开设所述入水孔,所述淋水件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台,所述定位台开设所述淋水孔;和/或,
所述淋水件形成过水通道和与所述过水通道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供水管连通,所述淋水孔连通所述过水通道,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淋水件在所述风机周向方向上的一端面,所述淋水孔设于所述淋水件在所述风机轴向方向上的侧周面。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供水组件包括水箱和与所述水箱连通的水泵,所述水箱邻近所述第二端设置,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供水管连通。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段的第二端设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接水槽的一端伸入所述水箱。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风道内的换热器,所述机壳形成有机壳进风口,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机壳进风口与所述蜗壳之间,通过所述机壳进风口的风经所述换热器吹向所述蜗壳,并经过所述加湿组件吹向蜗壳出风口。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风机为贯流风机、离心风机、斜流风机、轴流风机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加湿组件直接设于蜗壳的容纳腔内,可以为加湿组件提供较大的安装空间,进而可以增加加湿组件的表面积。蜗壳的容纳腔与风道连通,从而可以通过设于容纳腔的风机驱动风进入风道,通过容纳腔时吹向加湿组件,再从蜗壳出风口和机壳出风口吹出,保证能有较大的风量更多地蒸发加湿组件的水分,有效提高加湿量,使得环境的加湿效果提高,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同时,加湿组件固定于容纳腔内,结构较为隐蔽,使得加湿组件不容易被外物损坏,同时还可以使得空调室内机的整体更加简洁,外观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2中沿D-D线的剖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中蜗壳与加湿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空调室内机中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蜗壳的正视图;
图10为图9中沿E-E线的剖视图;
图11为图8所示蜗壳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7所示加湿模块中加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加湿组件的分解图;
图14为图7所示加湿模块中淋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淋水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所示淋水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空调室内机 | 71 | 加湿组件 |
10 | 机壳 | 711 | 加湿框 |
10a | 风道 | 7111 | 入水孔 |
10b | 机壳出风口 | 7113 | 定位槽 |
10c | 机壳进风口 | 713 | 加湿芯体 |
30 | 蜗壳 | 73 | 供水组件 |
30a | 容纳腔 | 731 | 水箱 |
30b | 蜗壳出风口 | 733 | 水泵 |
31 | 蜗舌段 | 735 | 供水管 |
33 | 连接段 | 737 | 排水管 |
35 | 弧形段 | 75 | 淋水件 |
351 | 凹槽 | 75a | 过水通道 |
353 | 第一端 | 751 | 淋水孔 |
3531 | 安装槽口 | 753 | 定位台 |
355 | 第二端 | 755 | 开口 |
3551 | 接水槽 | 90 | 换热器 |
50 | 风机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包括:
机壳10,所述机壳10形成有风道10a和与所述风道10a连通的机壳出风口10b;
蜗壳30,所述蜗壳30设于所述风道10a内,所述蜗壳30形成有与所述风道10a连通的容纳腔30a,所述蜗壳30还设有与所述容纳腔30a连通的蜗壳出风口30b;
风机50,所述风机50设于所述容纳腔30a内;及
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加湿组件71,所述加湿组件71设于所述容纳腔30a内。
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可以是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也可以是柜式空调室内机100,在此,不作限定。在该实施例中以柜式空调室内机100为例进行阐述,对应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可以做出相适应的设置。
空调室内机100立于室内的某一位置,其包括机壳10,机壳10一般为塑料材质,结构强度高,方便成型加工,外形较为美观同时也能够方便清洁。机壳10呈筒体设置,且机壳10的横切面的形状大致为鹅卵石状,形状较为新颖美观,同时平缓的外形也可有效减少磕碰,提高安全性。当然,机壳10也可以为圆柱体、长方柱体状或其他形状。
具体的机壳1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后壳、底座以及顶盖,前壳和后壳可通过螺纹或卡扣进行可拆卸连接,然后共同安装于底座上,该结构使得该空调室内机100的安装和拆卸都较为方便。前壳和后壳可以均是一整体结构,也可以分别是多块结构拼接形成。一般地,机壳10形成有风道10a,同时开设有与风道10a连通的机壳进风口10c和机壳出风口10b,为了使风道10a的设置更加合理,机壳进风口10c和机壳出风口10b分别设于机壳10相对的两侧,即前壳开设机壳出风口10b,后壳开设机壳进风口10c。当然,后壳还可开设回风口,有效增加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量。同时,为了实现机壳出风口10b的开闭,机壳10还连接有门板,该门板可滑动连接于前壳的内侧,相对于机壳10滑动,从而可以对机壳出风口10b进行遮挡和开启,保证空调室内机100未运行时免于灰尘或杂物的侵害,有效延长空调室内机100的寿命。
机壳10内安装有蜗壳30、风机50及换热器90,风机50固定于风道10a内,风机50可以是贯流风机、离心风机、轴流风机、斜流风机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此不做限定。蜗壳30可拆卸连接于机壳10,蜗壳30形成有安装风机50的容纳腔30a,容纳腔30a形成风道的一部分,并开设有与容纳腔30a连通的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30b,该蜗壳出风口30b朝向机壳出风口10b,加湿组件71设于容纳腔30a内,并固定于容纳腔30a内壁面,外部空气经风机50驱动由机壳进风口10c进入到风道10a内,然后经过蜗壳进风口进入容纳腔30a,与加湿组件71接触,最终通过蜗壳出风口30b由机壳出风口10b吹出,且对风的走向不形成阻力。加湿组件71包括有加湿芯体713,加湿芯体713可以是由多种吸水材料加工形成的,通过向加湿芯体713注水能够使得加湿芯体713吸附较多水分,在遇到容纳腔30a的风时可以蒸发形成水汽,随风进入室内,从而起到水汽加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将加湿组件71直接设于蜗壳30的容纳腔30a的内壁面,可以为加湿组件71提供较大的安装空间,进而可以增加加湿组件71的表面积。蜗壳30的容纳腔30a与风道10a连通,从而可以通过设于容纳腔30a的风机50驱动风进入风道10a,通过容纳腔30a时吹向加湿组件71,再从蜗壳出风口30b和机壳出风口10b吹出,保证能有较大的风量更多地蒸发加湿组件71的水分,使得进入风道10a的风,提高风与加湿组件71的之间的接触几率和接触面积,有效提高加湿量,使得环境的加湿效果提高,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同时,加湿组件71固定于容纳腔30a的内壁面,结构较为隐蔽,使得加湿组件71不容易被外物损坏,同时还可以使得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更加简洁,外观更加美观。
请继续参照图5,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风机50的周向方向上,所述容纳腔30a的内壁面包括依次连接的蜗舌段31、连接段33和弧形段35,所述蜗舌段31与所述弧形段35相对围成所述蜗壳出风口30b,所述加湿组件71设于所述弧形段35。
本实施例中,风机50为贯流风机,径向进风径向出风,且空调室内机100立于地面,风机50的轴线方向为竖直方向,风机50的周向方向上为水平面,容纳腔30a的内壁面包括依次连接的蜗舌段31、连接段33和弧形段35,即蜗壳30的横截面依次为蜗舌段31、连接段33和弧形段35,蜗壳30在竖直方向上延伸,蜗舌段31为同时靠近蜗壳出风口30b和风机50的弯折结构,连接段33主要包围风机50,与风机50的形状相适配,蜗舌段31和弧形段35相对围成蜗壳出风口30b,风机50驱动的风大部分均从该弧形段35经过,将加湿组件71设于该弧形段35,可进一步增大风与加湿组件71接触的几率和面积,从而可以蒸发更多的水分,进一步提高对室内的加湿量。
可选的实施例中,沿所述蜗壳30的出风方向上,所述弧形段35逐渐远离所述风机50,所述加湿组件71的形状与所述弧形段35的形状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沿蜗壳30的出风方向,弧形段35逐渐远离风机50设置,即弧形段35以风机50的中心为渐开线设置,该结构的弧形段35能够有更多的安装空间,从而可以增大加湿组件71于空调室内机100的安装面积,避免因空间局限限制了加湿量。同时,加湿组件71的形状与弧形段35的形状相适配,则加湿组件71的横切面的形状也为弧形,且加湿组件71也随弧形段35在竖直方向上延伸,一方面可以方便加湿组件71的固定和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最大限度的增大了加湿组件71于容纳腔30a内的安装面积,加湿组件71增大了储水量,同时也与风有更多的接触面积,更进一步提高水分的蒸发量,可以扩大室内加湿量的范围需求,根据实际需求对加湿组件71进行供水,从而能满足各种加湿量需求且节约水资源。
请结合参照图5、图9和图10,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段35的内壁面设有凹槽351,所述加湿组件71设于所述凹槽351内,所述加湿组件71背离所述凹槽351槽底面的表面与所述弧形段35未设置所述凹槽351的内壁面平齐。
本实施例中,弧形段35的内壁面设有凹槽351,该凹槽351的开口755尺寸与深度尺寸均与加湿组件71的整体尺寸相适配,从而将加湿组件71安装于凹槽351内时,加湿组件71不凸出该凹槽351,即加湿组件71背离凹槽351槽底面的表面与弧形段35未设置凹槽351的内壁面平齐。具体地,该凹槽351由弧形段35向背离容纳腔30a的中心方向凹设形成,如此,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凹槽351的深度,能够为加湿组件71提供足够的空间。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弧形段35的厚度较大,在弧形段35的内壁面开设该凹槽351。为了方便加工,凹槽351的开口755形状为长方形,对应的,加湿组件71水平放置时于水平面的投影也为长方形。该结构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加湿组件71的安装不影响蜗壳出风口30b处的尺寸,进而不影响风道10a内的风量输出;另一方面,加湿组件71的安装不影响容纳腔30a内壁面的光滑度,当风吹入容纳腔30a内时,可以有效减少噪音的出现,实现为室内加湿的同时也不影响用户的舒适感观。
请参照图8和图11,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段35具有沿所述风机50轴线方向上的第一端353和第二端355,所述第一端353端面设有安装槽口3531,所述安装槽口3531与所述凹槽351连通,所述加湿组件71自所述安装槽口3531插设于所述凹槽351。
本实施例中,弧形段35具有沿风机50轴线方向上的第一端353和第二端355,即,当蜗壳30处于安装状态时,蜗壳30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端353和第二端355为弧形段35竖直方向上的上端和下端。在第一端353端面设安装槽口3531,即弧形段35的上端设置与凹槽351连通的安装槽口3531,具体地,弧形段35的端面厚度较大,该安装槽口3531开设于该端面,或是弧形段35的端部连接有围板,弧形段35端部与该围板围设形成安装槽口3531。该安装槽口3531的尺寸与加湿组件71的宽度和厚度相适配,便于加湿组件71从该安装槽口3531插设于凹槽351内,从而提高安装加湿组件71的效率;且安装槽口3531的边缘可以对加湿组件71有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加湿组件71于凹槽351内向蜗舌段31的方向偏离脱出,有效提高加湿组件71的安装稳定性。
请结合参照图6和图7,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供水组件73和淋水件75,所述供水组件73设于所述机壳10内,所述淋水件75设于所述安装槽口3531处,所述供水组件73通过一供水管735与所述淋水件75连通,所述淋水件75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槽口3531对应的淋水孔751,以将所述供水组件73的水传输到所述加湿组件71。
本实施例中,加湿方式为水蒸发为水汽加湿,故而需要有对加湿组件71进行加水的装置,此处,供水组件73提供所需用水,并通过连通一供水管735和淋水件75能够将水输送至加湿组件71处,淋水件75用于传输供水组件73的水并将水释放到加湿组件71上。具体地,淋水件75设置在安装槽口3531的开口755处,淋水件75开设有与安装槽口3531对应的淋水孔751,以使得水在自重的作用下通过淋水孔751和安装槽口3531进入加湿组件71内,简单方便。淋水孔75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此不作限定。
请结合参照图12和图13,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组件71包括加湿框711和安装于所述加湿框711内的加湿芯体713,所述加湿框711插设于所述凹槽351内,所述加湿框711靠近所述第一端353的端面形成有与所述淋水孔751对应的入水孔7111。
本实施例中,加湿组件71包括有安装加湿芯体713的加湿框711,该加湿框711的材质可以是塑料,方便加工且耐腐蚀性好。具体地,加湿框711具体包括两对相对设置的框条,框条相对的侧面可以凹设有安装槽,方便加湿芯体713的嵌入,加湿芯体713的大部分裸露于外,不影响加湿芯体713的水分蒸发,且至少其中一对框条之间连接有加强筋,能够有效提高加湿框711的结构稳定性。该结构的加湿组件71结构稳定性好,不易发生变形,方便装入弧形段35的凹槽351内。同时,加湿框711安装后与安装槽口3531对应的框条端面形成有入水孔7111,该入水孔7111与淋水孔751对应设置,从而能够使得淋水件75内的水较为针对性的流入加湿芯体713的各个部位,提高加湿效果。
请结合参照图12和图15,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框711靠近所述第一端353的端面凹设有定位槽7113,所述定位槽7113的槽底开设所述入水孔7111,所述淋水件75设有与所述定位槽7113相匹配的定位台753,所述定位台753开设所述淋水孔751。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入水孔7111与淋水孔751的对照,加湿框711靠近第一端353的框条端面凹设有定位槽7113,入水孔7111设于定位槽7113槽底,淋水件75设置有定位台753,该定位台753的形状与定位槽7113相匹配,淋水孔751开设于定位台753上,当淋水件75的定位台753卡入定位槽7113内时,即可实现入水孔7111与淋水孔751的对应放置,从而有效提高安装的效率,也可以提高淋水件75的安装稳定性。当然,定位台753与定位槽7113还可以通过螺纹或卡扣配合实现进一步的连接,以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于其他实施例中,加湿框711的端面设置多个定位槽7113,对应淋水件75设有多个定位台753,一定位台753与一定位槽7113一一对应设置。
请结合参照图14至图16,所述淋水件75形成过水通道75a和与所述过水通道75a连通的开口755,所述开口755与所述供水管735连通,所述淋水孔751连通所述过水通道75a,所述开口755位于所述淋水件75在所述风机50周向方向上的一端面,所述淋水孔751设于所述淋水件75在所述风机50轴向方向上的侧周面。
本实施例中,淋水件75内部形成有过水通道75a和开口755,开口755和淋水孔751均与该过水通道75a连通,开口755用于连接供水管735输入水,淋水孔751与入水孔7111对应输出水。具体地,淋水件75的形状呈长条状,且该长条状淋水件75与安装槽口3531的形状相匹配,开口755开设于淋水件75延伸方向上的一端面,淋水件75另一端为封闭设置,即当淋水件75安装于安装槽口3531处时,开口755位于淋水件75在风机50周向上的一端面,且设置开口755的端部为圆柱头,方便与供水管735连接。定位台753凸设于淋水件75在风机50周向方向上的侧周面,且定位台753的宽度小于淋水件75本体的宽度,过水通道75a于淋水件75横向上的投影为T字形设置,淋水孔751设置在定位台753上。淋水孔751设有多个,且形状为圆形,多个淋水孔751间隔设置,对应的,入水孔7111也设有多个,且与淋水孔751一一对应设置。该结构的淋水件75设置,能够放便上水,同时将水均匀地淋入加湿组件71的各个部位,避免水分过于集中,从而还没有进行蒸发就因重力作用从加湿组件71中流出而损失浪费,且水分均匀分布,也有效提高水蒸发的效率,有效节约能源且提高加湿效果。
请再次参照图6和图7,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供水组件73包括水箱731和与所述水箱731连通的水泵733,所述水箱731邻近所述第二端355设置,所述水泵733的出水端与所述供水管735连通。
本实施例中,供水组件73包括水箱731和水泵733,水泵733直接设于水箱731内,从而方便水泵733的入水端直接抽取水,减少水管的连接,并能够节约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空间,水泵733的出水端与供水管735连通,供水管735可以贴合机壳10从而连接到淋水件75的端部。水箱731邻近第二端355设置,即水箱731设于空调室内机100靠近下端的部分,此处,空调室内机100设置有主机部分,从而不占用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道10a,避免影响出风量。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段35的第二端355设有接水槽3551,所述接水槽3551连通有排水管737,所述排水管737远离所述接水槽3551的一端伸入所述水箱731。
本实施例中,弧形段35的第二端355设有接水槽3551,该接水槽3551可以单独设置,并与凹槽351连通,也可以是由凹槽351下端的槽侧壁弯折围合形成,能够接收从加湿组件71上流出的水,避免多余的水流入风道10a内或是其他部分影响空调的运行。此处,接水槽3551的槽侧壁连通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与排水管737连接,从而可以在接水槽3551到达一定水位时,将水通过排水管737排入水箱731内,进而可以回收利用,节约能源,也避免了向机壳10外排水。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排水管737远离接水槽3551的一端也可以伸出机壳10,将水排出。或是接水槽3551与换热器90的接水盘连通,通过接水盘将水排出机壳10外。
请参照图3至图5,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设于所述风道10a内的换热器90,所述机壳10形成有机壳进风口10c,所述换热器90设于所述机壳进风口10c与所述蜗壳30之间,通过所述机壳进风口10c的风经所述换热器90吹向所述蜗壳30,并经过所述加湿组件71吹向蜗壳出风口30b。
本实施例中,换热器90设置在机壳进风口10c与蜗壳30之间,如此,进入容纳腔30a的风均经过换热器90换热,从而有效提高容纳腔30a内的风的温度,当风经过加湿组件71时,较高温度的风能够提高水蒸发的速度,从而可以增加水汽量的产生,使得随风进入室内的水汽量增加,进一步提高加湿效果,提高室内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形成有风道和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机壳出风口;
蜗壳,所述蜗壳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蜗壳形成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容纳腔,所述蜗壳还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蜗壳出风口;
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及
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机的周向方向上,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面包括依次连接的蜗舌段、连接段和弧形段,所述蜗舌段与所述弧形段相对围成所述蜗壳出风口,所述加湿组件设于所述弧形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蜗壳的出风方向上,所述弧形段逐渐远离所述风机,所述加湿组件的形状与所述弧形段的形状相适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的内壁面设有凹槽,所述加湿组件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加湿组件背离所述凹槽槽底面的表面与所述弧形段未设置所述凹槽的内壁面平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具有沿所述风机轴线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端面设有安装槽口,所述安装槽口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加湿组件自所述安装槽口插设于所述凹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供水组件和淋水件,所述供水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淋水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口处,所述供水组件通过一供水管与所述淋水件连通,所述淋水件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槽口对应的淋水孔,以将所述供水组件的水传输到所述加湿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包括加湿框和安装于所述加湿框内的加湿芯体,所述加湿框插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加湿框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形成有与所述淋水孔对应的入水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框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凹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槽底开设所述入水孔,所述淋水件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台,所述定位台开设所述淋水孔;和/或,
所述淋水件形成过水通道和与所述过水通道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供水管连通,所述淋水孔连通所述过水通道,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淋水件在所述风机周向方向上的一端面,所述淋水孔设于所述淋水件在所述风机轴向方向上的侧周面。
9.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组件包括水箱和与所述水箱连通的水泵,所述水箱邻近所述第二端设置,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供水管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的第二端设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接水槽的一端伸入所述水箱。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风道内的换热器,所述机壳形成有机壳进风口,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机壳进风口与所述蜗壳之间,通过所述机壳进风口的风经所述换热器吹向所述蜗壳,并经过所述加湿组件吹向蜗壳出风口。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贯流风机、离心风机、斜流风机、轴流风机中的一种或多种。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85335.2U CN212132707U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85335.2U CN212132707U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32707U true CN212132707U (zh) | 2020-12-11 |
Family
ID=73692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85335.2U Active CN212132707U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32707U (zh) |
-
2020
- 2020-04-28 CN CN202020685335.2U patent/CN2121327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22610B (zh) | 加湿器 | |
CN115388464A (zh) |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7146655U (zh) | 空调一体机 | |
CN21026750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9974112B (zh) | 风管机及空调系统 | |
CN212132707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7094818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118873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123182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1345552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2132708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7655079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9857201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3955468U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112240604A (zh) |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2062422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0921682U (zh) | 风机 | |
CN211854231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21630094U (zh) | 冷风机 | |
CN214664789U (zh) | 加湿装置和风管机 | |
CN111076397A (zh) | 进风格栅、进风面板及包含其的空调 | |
CN22109877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062465U (zh) | 风管机及空调器 | |
CN215637740U (zh) | 加湿装置及换热设备 | |
CN219103175U (zh) | 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