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2708U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32708U
CN212132708U CN202020686128.9U CN202020686128U CN212132708U CN 212132708 U CN212132708 U CN 212132708U CN 202020686128 U CN202020686128 U CN 202020686128U CN 212132708 U CN212132708 U CN 212132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fying
air
water
cas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861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先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861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32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32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327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和加湿模块,所述机壳形成有风道,并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机壳出风口;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加湿组件和为所述加湿组件供水的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加湿组件可移动连接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加湿组件相对于所述机壳移动,以具有至少部分遮蔽所述机壳出风口的加湿位置和完全打开所述机壳出风口的避让位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加湿量大,加湿效果好且不影响出风。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环境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加湿产品也不断进入日常生活,带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也相继出现。现有带加湿功能的空调,有的利用独立的加湿风道,但由于空间有限,加湿量一般不大;也有空调产品在空调回风口设置加湿组件,利用部分回风将湿膜中的水分蒸发带入室内,该方案加湿温度不高,蒸发的加湿量也不大。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空调室内机加湿量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形成有风道,并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机壳出风口;和
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加湿组件和为所述加湿组件供水的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加湿组件可移动连接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加湿组件相对于所述机壳移动,以具有至少部分遮蔽所述机壳出风口的加湿位置和完全打开所述机壳出风口的避让位置。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出风框组件,所述出风框组件连接于所述机壳,所述出风框组件形成有过风口,所述过风口与所述机壳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加湿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出风框组件,以实现对所述过风口和所述机壳出风口的遮挡与避让。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组件和所述出风框组件中的一者连接有齿轮,另一者设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加湿组件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以使所述加湿组件相对于所述出风框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过风口移动。
可选的实施例中,定义所述出风框组件于所述过风口处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边,两所述侧边沿所述加湿组件移动的方向上延伸,每一所述侧边均设有一滑槽,所述加湿组件的相对的两侧边滑动于两所述滑槽内。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框组件包括出风框本体,所述出风框本体形成所述过风口;
所述加湿组件包括加湿框和设于所述加湿框的加湿芯体,所述加湿框相对的两侧边于两所述滑槽内滑动;
所述加湿框连接有至少两所述齿条,两所述齿条于所述加湿框相对的两侧边之间间隔设置,其中一所述齿条分别靠近一所述加湿框的侧边设置;所述出风框本体安装有至少两驱动件,一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连接一所述齿轮。
可选的实施例中,定义所述加湿框相对的两侧边为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淋水件,所述淋水件设于所述第一侧边,并于对应的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所述淋水件形成过水通道,并开设有与所述过水通道连通的开口和淋水孔,所述开口通过一供水管连通所述供水组件,所述淋水孔朝向所述加湿芯体,以将水输送至所述加湿芯体。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边的外表面凹设有定位槽,所述淋水件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台,所述定位台开设所述淋水孔,所述定位槽的槽底开设有与所述淋水孔相适配的入水孔;和/或,
所述第二侧边的内表面形成有接水槽,所述第二侧边开设有连通所述接水槽与所述滑槽的过水孔,所述滑槽连通有一排水管。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外壳和连接于所述外壳底部的底座,所述外壳形成所述机壳出风口,所述底座形成有安装腔,所述供水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供水组件包括水箱和与所述水箱连通的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一供水管与所述加湿组件连通。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门板组件,所述门板组件可移动连接于所述机壳,以具有关闭所述机壳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和打开所述机壳出风口的第二位置,所述加湿组件的避让位置与所述门板组件的第二位置分别设于所述机壳出风口的两侧。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风道内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为贯流风机、离心风机、斜流风机、轴流风机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项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和设于机壳内的加湿模块,该加湿模块包括加湿组件和为加湿组件供水的供水组件,供水组件固定于机壳内,减少传输水的路径,能够方便对加湿组件的供水,并能紧凑结构,减少室内占用空间。同时,加湿模块可移动连接于机壳,能够在需要进行加湿时,相对于机壳移动到至少部分遮蔽机壳出风口的加湿位置,从而可使得从机壳出风口吹出的风均经过该加湿组件,提高水汽蒸发量和几率,有效增加对室内的加湿量,且吹至机壳出风口的风经过换热,温度较高的风能够进一步增加水汽,增大加湿量。在不需要对进行加湿时,加湿组件相对于机壳移动,至完全打开机壳出风口的避让位置,从而不影响机壳出风口的正常出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处于非加湿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处于加湿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图7为图6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沿D-D线的剖视图;
图9为图5所示空调室内机中出风框组件与加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出风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加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加湿组件中淋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加湿组件中加湿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空调室内机 60 主机
10 机壳 70 加湿模块
10a 风道 71 加湿组件
10b 机壳出风口 711 加湿框
10c 机壳进风口 7111 入水孔
11 外壳 7113 定位槽
13 底座 7115 接水槽
131 安装腔 7117 第一侧边
30 蜗壳 7119 第二侧边
30a 容纳腔 713 加湿芯体
30b 蜗壳出风口 715 齿条
40 风机 716 限位槽
50 出风框组件 717 淋水件
51 出风框本体 7171 淋水孔
51a 过风口 7173 定位台
511 滑槽 7175 开口
53 驱动件 73 供水组件
531 驱动底座 731 水箱
55 齿轮 733 水泵
57 支撑框 80 换热器
59 导轨 90 门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100。
请参照图1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包括:
机壳10,所述机壳10形成有风道10a,并开设有与所述风道10a连通的机壳出风口10b;和
加湿模块70,所述加湿模块70包括加湿组件71和为所述加湿组件71供水的供水组件73;所述供水组件73设于所述机壳10内,所述加湿组件71可移动连接于所述机壳10内,所述加湿组件71相对于所述机壳10移动,以具有至少部分遮蔽所述机壳出风口10b的加湿位置和完全打开所述机壳出风口 10b的避让位置。
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可以是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也可以是柜式空调室内机100,在此,不作限定,保证加湿组件71和供水组件73设于机壳10内,不外露于室内,加湿组件71能相对于机壳10移动以实现加湿功能和不加湿避让即可。在该实施例中以柜式空调室内机100为例进行阐述,对应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可以做出相适应的设置。
空调室内机100竖立于室内的某一位置,其包括机壳10,机壳10一般为塑料材质,结构强度高,方便成型加工,外形较为美观同时也能够方便清洁。机壳10呈筒体设置,且机壳10的横切面的形状大致为鹅卵石状,形状较为新颖美观,同时平缓的外形也可有效减少磕碰,提高安全性。当然,机壳10 也可以为圆柱体、长方柱体状或其他形状。具体的机壳1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后壳、底座13以及顶盖,前壳和后壳可通过螺纹或卡扣进行可拆卸连接,然后共同安装于底座13上,该结构使得该空调室内机100的安装和拆卸都较为方便。前壳可以均是一整体结构,也可以是多块结构拼接形成,后壳也可以是整体结构或分体拼接结构。
一般地,机壳10形成有风道10a,同时开设有与风道10a连通的机壳进风口10c和机壳出风口10b,为了使风道10a的设置更加合理,机壳进风口10c 和机壳出风口10b分别设于机壳10相对的两侧,即前壳开设机壳出风口10b,后壳开设机壳进风口10c。当然,后壳还可开设回风口,有效增加空调室内机 100的风量。机壳10的风道10a内安装有风机40和换热器80,风机40连接于机壳10。风机40可以是贯流风机、离心风机、斜流风机、轴流风机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此不做限定。蜗壳30可拆卸连接于机壳10,蜗壳30形成有安装风机40的容纳腔30a,并开设有与容纳腔30a连通的蜗壳30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30b,该蜗壳出风口30b朝向机壳出风口10b,外部空气经风机40驱动由机壳进风口10c进入到风道10a内,然后经过蜗壳30进风口进入容纳腔 30a,最终通过蜗壳出风口30b由机壳出风口10b吹出。
加湿模块70包括加湿组件71和对加湿组件71进行供水的供水组件73,加湿方式为水蒸发为水汽加湿,因加湿组件71中包括有加湿芯体713,加湿芯体713可以是由多种吸水材料加工形成的,还可以使用具有消毒功能或是除菌功能的加湿芯体713,通过向加湿芯体713注水能够使得加湿芯体713吸附较多水分,在风吹过时可以蒸发形成水汽,随风进入室内,从而起到水汽加湿的效果。加湿组件71与机壳10可移动连接,具体为线性移动,例如直线或弧线,可以根据机壳10的外形进行设定,避免发生干涉,有效节约空间。连接方式可以是滑动连接、转动连接或是其他连接等等。加湿组件71相对于机壳10移动,可以只遮住机壳出风口10b的四分之一,即可实现较大的加湿量。当然,当加湿组件71移动到极限时,加湿组件71刚好覆盖机壳出风口 10b,从而可以有效节约空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和设于机壳10内的加湿模块70,该加湿模块70包括加湿组件71和供水组件73,供水组件73 固定于机壳10内,减少传输水的路径,能够方便对加湿组件71的供水,并能紧凑结构,减少室内占用空间。同时,加湿模块70可移动连接于机壳10,能够在需要进行加湿时,相对于机壳10移动到至少部分遮蔽机壳出风口10b 的加湿位置,从而可使得从机壳出风口10b吹出的风均经过该加湿组件71,提高水汽蒸发量和几率,有效增加对室内的加湿量,且吹至机壳出风口10b 的风经过换热,温度较高的风能够进一步增加水汽,增大加湿量。在不需要对进行加湿时,加湿组件71相对于机壳10移动,至完全打开机壳出风口10b 的避让位置,从而不影响机壳出风口10b的正常出风。
请结合图4和图8,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0包括外壳11和连接于所述外壳11底部的底座13,所述底座13形成有安装腔131,所述供水组件 73设于所述安装腔131内,所述供水组件73包括水箱731和与所述水箱731 连通的水泵733,所述水泵733的出水端通过一供水管与所述加湿组件71连通。
本实施例中,机壳10为分割的两部分拼接形成,上部分为外壳11,下部分为底座13,底座13连接在外壳11的底部,用于支撑外壳11及其内部部件,外壳11形成机壳出风口10b,故而机壳出风口10b设置在机壳10的中上部,外壳11形成的风道10a也在机壳10的中上部,而机壳10的下部分形成有安装腔131,也即底座13形成安装腔131,安装腔131一般与风道10a分隔开,从而避免风量损失和噪音的出现。供水组件73包括水箱731和与水箱731连通的水泵733,水泵733的出水端通过一供水管与加湿组件71连通,水泵733 将水箱731的水抽出,通过出水端和供水管输送到加湿组件71处,进而为加湿芯体713供水。具体地,水泵733设于水箱731内,从而节省水箱731的入水端的管路连接。将供水组件73设置在安装腔131内,从而可以不占用风道10a空间,不影响出风顺畅性。同时,为了实现对空调的控制,空调室内机100的安装腔131内安装于主机60,该水箱731邻近主机60设置,也方便在水箱731处设置检测装置与主机60连接,能够实现对供水组件73的监控,保证水箱731内的水位和水泵733的有序工作。
请结合图3和图7,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出风框组件50,所述出风框组件50连接于所述机壳10,所述出风框组件50形成有过风口51a,所述过风口51a与所述机壳出风口10b相对设置,所述加湿组件 71滑动连接于所述出风框组件50,以实现对所述过风口51a和所述机壳出风口10b的遮挡与避让。
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连接于机壳10的出风框组件50,该出风框组件50具体设置于机壳出风口10b与蜗壳出风口30b之间,出风框组件50形成有过风口51a,出风框组件50形成的过风口51a与机壳出风口10b 相对设置,于过风口51a处连接有导风组件,能够对机壳出风口10b的风进行导向,实现有针对性出风和大范围出风。加湿组件71滑动连接于出风框组件50,加湿组件71可以通过水平移动实现对机壳出风口10b和过风口51a的遮挡,具有位于过风口51a与机壳出风口10b之间的位置,当滑动远离过风口51a和机壳出风口10b之间的位置时,可以保证过风口51a与机壳出风口 10b的顺利出风。此处加湿组件71相对于出风框组件50水平滑动,能够有效提高加湿组件71移动地顺畅性和效率,方便实施加湿。
请参照图9,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组件71和所述出风框组件50中的一者连接有齿轮55,另一者设有齿条715,所述齿条71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加湿组件71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齿轮55与所述齿条715啮合,以使所述加湿组件71相对于所述出风框组件50靠近或远离所述过风口51a移动。
本实施例中,加湿组件71与出风框组件50的具体移动方式为齿轮55与齿条715的啮合传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加湿组件71设有齿轮55,出风框组件50对应设置齿条715;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出风框组件50设置齿轮 55,加湿组件71对应设置齿条715,齿条715的延伸方向与加湿组件71的移动方向一致,即齿条715沿水平方向延伸,从而在齿轮55随驱动件53转动时,齿条715与齿轮55啮合,使得加湿组件71发生相对于出风框组件50的移动,能够保证加湿组件71移动的稳定性。
请结合图9至图11,可选的实施例中,定义所述出风框组件50于所述过风口51a处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边,两所述侧边沿所述加湿组件71移动的方向上延伸,每一所述侧边均设有一滑槽511,所述加湿组件71相对的两侧边滑动于两所述滑槽511内。
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小加湿组件71本身的自重对齿轮55与齿条715啮合的影响,出风框组件50在过风口51a处相对的两侧边上形成有滑槽511,该滑槽511与加湿组件71相对的两侧边形状相匹配,便于滑动顺畅性。在加湿组件71发生移动过程中,加湿组件71相对的两侧边滑动于两滑槽511内,可以对加湿组件71的两侧边在垂直于移动方向上的前后方向上进行限位,避免发生偏移,保证加湿组件71移动的稳定性。同时,位于下侧的滑槽511对加湿组件71有一定的支撑作用,降低了齿轮55与齿条715在竖直方向上的摩擦阻力,进一步提高齿轮55齿条715传动的顺畅性,提高加湿组件71的移动效率,保证加湿的有效实施。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框组件50包括出风框本体51,所述出风框本体51形成所述过风口51a;
所述加湿组件71包括加湿框711和设于所述加湿框711的加湿芯体713,所述加湿框711相对的两侧边于两所述滑槽511内滑动;
所述加湿框711连接有至少两所述齿条715,两所述齿条715于所述加湿框711的相对的两侧边之间间隔设置,其中一所述齿条715靠近一所述加湿框711的侧边设置;所述出风框本体51安装有至少两驱动件53,一所述驱动件53的驱动轴连接一所述齿轮55。
本实施例中,定义所述加湿框711相对的两侧边为第一侧边7117和第二侧边7119,加湿组件71在处于安装时,其沿水平方向移动,加湿组件71具有垂直于移动方向上的第一侧边7117和第二侧边7119,即第一侧边7117为竖直方向上的上侧边,第二侧边7119为竖直方向上的下侧边。出风框组件50 包括出风框本体51,出风框本体51大致呈长方体设置,具有两对相对设置的框条,四个框条围合形成过风口51a,该形状与机壳出风口10b的形状相匹配,同时也便于安装导风组件。加湿组件71包括加湿框711,能够对加湿芯体713 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加湿芯体713的变形,也防止与出风框的滑动摩擦对加湿芯体713损坏,有效延长加湿芯体713的使用寿命,也能够提高加湿组件71移动的顺畅性。具体地,加湿框711连接有至少两齿条715,其中一齿条715靠近加湿框711的第一侧边7117,另一齿条715靠近第二侧边7119 设置,出风框对应设置有驱动件53和齿轮55,多个齿轮55齿条715的传动结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加湿组件71相对于出风框的移动稳定性,且两齿条 715分别靠近第一侧边7117和第二侧边7119设置,也可以避免齿条715对过风口51a处的风进行阻挡,保证出风量。
同时,因齿轮55相对于齿条715的体积较小,齿条715设于加湿框711 上,在无需进行加湿时,可以随加湿组件71移动远离过风口51a,从而不影响出风。且齿轮55设置在出风框水平方向上的一框条远离另一框条的一侧,从而可以避让过风口51a,进一步减少对出风的影响。具体地,出风框的框条垂直连接有驱动底座531,驱动件53为电机,安装于该驱动底座531上,齿轮55对应连接于电机轴上,实现在水平面上的转动,对应,齿条715的凸出方向也朝向齿轮55的方向。为实现传动的稳定性,齿轮55的上下两侧还设有两挡板,两挡板形成一对导轨59,加湿框711于齿条715的上下两侧也形成有滑条,两滑条形成有限位槽716,导轨59于限位槽716内滑动,对齿条 715与齿轮55的啮合进行限位,避免发生偏移。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形式的限位结构对传动结构进行限位,以保证稳定性。此外,齿条715与加湿框71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螺钉或卡扣的方式进行组装,齿条715的形状与加湿框711的横切面的形状相同,均为弧形,且齿条715的延伸长度大于加湿框711的弧形长度,从而可以实现加湿框711完全遮盖过风口51a时,齿轮55与齿条715依然可以啮合连接,避免齿条715脱离与齿轮55的啮合,提高结构稳定性。
请结合图11至图13,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组件71还包括淋水件 717,所述淋水件717设于所述第一侧边7117,并于对应的一滑槽511内滑动设置,所述淋水件717形成过水通道,并开设有与所述过水通道连通的开口 7175和淋水孔7171,所述开口7175通过一供水管(未图示)连通所述供水组件73,所述淋水孔7171朝向所述加湿芯体713,以将水输送至所述加湿芯体713。
本实施例中,供水组件73提供加湿组件71所需用水,并通过连通一供水管输送至加湿组件71处,加湿组件71还包括设在第一侧边7117的淋水件 717,淋水件717于滑槽511内滑动,且淋水件717连接供水管,能够传输供水组件73的水并将水释放到加湿组件71上。具体地,淋水件717的形状呈长条状,且该长条状淋水件717与第一侧边7117的形状相匹配,淋水件717 内部形成有过水通道,并开设开口7175和淋水孔7171均与该过水通道连通,开口7175用于连接供水管输入水,开口7175开设于淋水件717延伸方向上的一端面,淋水件717另一端为封闭设置,且设置开口7175的端部为圆柱头,方便与供水管连接。淋水孔7171设置在淋水件717垂直延伸方向上的周面,数量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加湿框711的第一侧边7117敞口,以使得水在自重的作用下通过淋水孔7171进入加湿芯体713内,该结构的设置能够方便将水缓慢输入加湿芯体713,且方便供水管与加湿组件71的连接。
请继续参照图12和图13,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边7117的外表面凹设有定位槽7113,所述淋水件717设有与所述定位槽7113相匹配的定位台7173,所述定位台7173开设所述淋水孔7171,所述定位槽7113的槽底开设有与所述淋水孔7171相适配的入水孔7111。
本实施例中,加湿框711的第二侧边7119表面形成有入水孔7111,该入水孔7111与淋水孔7171对应设置,且淋水孔7171设有多个,其形状为圆形,多个淋水孔7171间隔设置,对应的,入水孔7111也设有多个,且与淋水孔 7171一一对应设置,从而能够使得淋水件717内的水较为针对性的流入加湿芯体713的各个部位,提高加湿效果。
为了方便入水孔7111与淋水孔7171的对照,加湿框711的第一侧边7117 外表面凹设有定位槽7113,入水孔7111设于定位槽7113的槽底,淋水件717 设置有与定位槽7113相匹配的定位台7173,定位台7173凸设于淋水件717 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侧周面,且定位台7173的宽度小于淋水件717本体的宽度,过水通道于淋水件717横向上的投影为T字形设置,淋水孔7171设置在定位台7173上。当淋水件717的定位台7173卡入定位槽7113内时,即可实现入水孔7111与淋水孔7171的对应放置,从而有效提高安装的效率;也可以防止加湿组件71滑动时淋水件717与加湿框711发生错位,提高淋水件 717的安装稳定性。当然,定位台7173与定位槽7113还可以通过螺纹或卡扣配合实现进一步的连接,以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于其他实施例中,加湿框711的第一侧边7117外表面还可以设置多个定位槽7113,对应淋水件717 设有多个定位台7173,一定位台7173与一定位槽7113一一对应设置。该结构的淋水件717设置,能够放便上水,同时将水均匀地淋入加湿组件71的各个部位,避免水分过于集中,从而还没有进行蒸发就因重力作用从加湿组件 71中流出而损失浪费,且水分均匀分布,也有效提高水蒸发的效率,有效节约能源且提高加湿效果。
请参照图11,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边7119的内表面形成有接水槽7115,所述第二侧边7119开设有连通所述接水槽7115与所述滑槽511的过水孔(未图示),所述滑槽511连通有一排水管(未图示)。
本实施例中,加湿框711的第二侧边7119内表面对应加湿芯体713的下侧,为防止加湿芯体713内的水分过多而向下流出,第二侧边7119内表面形成有接水槽7115,以接收流出的水分。同时,出风框本体51对应第二侧边 7119的一侧为滑槽511,第二侧边7119表面开设过水孔,从而将接水槽7115 和滑槽511连通,使得多余的水流入滑槽511内,进而通过一排水管排出。该结构的设置,能够避免加湿组件71移动时排水管随之发生移动,从而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部件的排布,防止发生过多摩擦,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当然,也可以直接在排水槽处设置排水开口7175,在该排水开口7175 处连接排水管。排水管一实施例可以将其延伸至水箱731内,从而可以回收水进行二次利用,节约能源。于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排水管端部伸出机壳10外,接收后用于浇灌。
请结合图3和图7,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门板组件90,所述门板组件90可移动连接于所述机壳10,以具有关闭所述机壳出风口10b的第一位置和打开所述机壳出风口10b的第二位置,所述加湿组件 71的避让位置与所述门板组件90的第二位置分别设于所述机壳出风口10b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机壳出风口10b的开闭,机壳10还连接有门板组件90,该门板可移动连接于前壳的内侧,相对于机壳10移动,以具有关闭机壳出风口10b的第一位置和打开机壳出风口10b的第二位置,保证空调室内机100未运行时免于灰尘或杂物的侵害,有效延长空调室内机100的寿命。具体地,门板组件90连接于出风框组件50,因出风框组件50还包括与出风框本体51连接的支撑框57,该支撑框57由出风框本体51水平方向上的一框条弯折延伸形成,门板组件90连接在该支撑框57上。当加湿组件71位于避让位置,门板组件90位于第二位置时,加湿组件71和门板组件90分别位于机壳出风口10b的两侧,即加湿组件71设于与门板组件90相对的位置处,在能够实施加湿功能的同时,有效利用空调室内机100原有的空间,不增加空调室内机100额外的空间,从而不增加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体积。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加湿组件71在处于避让位置时,还可以设置其与门板组件90在机壳出风口10b的同一侧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形成有风道,并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机壳出风口;和
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加湿组件和为所述加湿组件供水的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加湿组件可移动连接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加湿组件相对于所述机壳移动,以具有至少部分遮蔽所述机壳出风口的加湿位置和完全打开所述机壳出风口的避让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出风框组件,所述出风框组件连接于所述机壳,所述出风框组件形成有过风口,所述过风口与所述机壳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加湿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出风框组件,以实现对所述过风口和所述机壳出风口的遮挡与避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和所述出风框组件中的一者连接有齿轮,另一者设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加湿组件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以使所述加湿组件相对于所述出风框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过风口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出风框组件于所述过风口处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边,两所述侧边沿所述加湿组件移动的方向上延伸,每一所述侧边均设有一滑槽,所述加湿组件的相对的两侧边滑动于两所述滑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组件包括出风框本体,所述出风框本体形成所述过风口;
所述加湿组件包括加湿框和设于所述加湿框的加湿芯体,所述加湿框相对的两侧边于两所述滑槽内滑动;
所述加湿框连接有至少两所述齿条,两所述齿条于所述加湿框相对的两侧边之间间隔设置,其中一所述齿条靠近一所述加湿框的侧边设置;所述出风框本体安装有至少两驱动件,一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连接一所述齿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加湿框相对的两侧边为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淋水件,所述淋水件设于所述第一侧边,并于对应的一滑槽内滑动设置,所述淋水件形成过水通道,并开设有与所述过水通道连通的开口和淋水孔,所述开口通过一供水管连通所述供水组件,所述淋水孔朝向所述加湿芯体,以将水输送至所述加湿芯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的外表面凹设有定位槽,所述淋水件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台,所述定位台开设所述淋水孔,所述定位槽的槽底开设有与所述淋水孔相适配的入水孔;和/或,
所述第二侧边的内表面形成有接水槽,所述第二侧边开设有连通所述接水槽与所述滑槽的过水孔,所述滑槽连通有一排水管。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外壳和连接于所述外壳底部的底座,所述外壳形成所述风道和所述机壳出风口,所述底座形成有安装腔,所述供水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供水组件包括水箱和与所述水箱连通的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一供水管与所述加湿组件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门板组件,所述门板组件可移动连接于所述机壳,以具有关闭所述机壳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和打开所述机壳出风口的第二位置,所述加湿组件的避让位置与所述门板组件的第二位置分别设于所述机壳出风口的两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风道内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为贯流风机、离心风机、斜流风机、轴流风机中的一种或多种。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020686128.9U 2020-04-28 2020-04-28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2132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6128.9U CN212132708U (zh) 2020-04-28 2020-04-28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6128.9U CN212132708U (zh) 2020-04-28 2020-04-28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32708U true CN212132708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92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86128.9U Active CN212132708U (zh) 2020-04-28 2020-04-28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327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8650A (zh) * 2021-01-19 2021-04-30 中山市雅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雾化加湿作用的节能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8650A (zh) * 2021-01-19 2021-04-30 中山市雅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雾化加湿作用的节能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86962U (zh) 加湿空调器
CN21213270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3307660A (zh) 空调
CN106642341A (zh) 超薄型风管机
CN2102675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7436002B (zh) 冷风扇
CN210128432U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N205807763U (zh) 一种易于维修的温控装置
CN21034567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13270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503645A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6469414U (zh) 一种空调器及用于空调器的加湿装置
CN211503097U (zh) 厂房蒸发冷却设备
CN21251144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85422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669760U (zh) 一种接水装置及空调设备
CN218033382U (zh) 风管机
CN216532443U (zh)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的集装箱数据中心
CN217685440U (zh) 空调机组
CN217357165U (zh) 空调机组
CN211953061U (zh) 一种除湿机
CN220892411U (zh) 除湿装置
CN215062638U (zh) 一种立柜式静音新风净化系统
CN212841919U (zh) 一种具有新风功能的机柜空调
CN214791567U (zh) 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