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3382U - 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风管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33382U CN218033382U CN202221945067.9U CN202221945067U CN218033382U CN 218033382 U CN218033382 U CN 218033382U CN 202221945067 U CN202221945067 U CN 202221945067U CN 218033382 U CN218033382 U CN 2180333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flow fan
- cross
- volute
- control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61 foam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74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WSFSSNUMVMOOMR-NJFSPNSNSA-N methanone Chemical compound O=[14CH2] WSFSSNUMVMOOMR-NJFSPNSN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管机,该风管机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风机组件和换热器;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贯流风扇、蜗壳以及蜗舌,所述贯流风扇安装在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之间,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贯流风扇转动;其中,所述换热器至少部分围绕在所述贯流风扇的外周。本申请提供的风管机通采用贯流风扇,贯流风扇为长条的横流风扇,其本身体积较小,进而可以减小整机的空间占用;同时将部分换热器围绕在贯流风扇的外周,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而且能够进一步减小整机在宽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管机。
背景技术
风管机也称隐藏式空调。为了室内布局美观,避免占用太多的使用空间,风管机的室内机通常安装在吊顶内。而现阶段大量使用的为带离心风扇的风管机,离心风扇没有完全对着蒸发器吹,导致换热效率不好;同时离心风扇安装在蒸发器的对侧,导致整机长度和宽度方向占用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管机,旨在解决现有风管机占用空间大且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风管机包括:
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风机组件和换热器;
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贯流风扇、蜗壳以及蜗舌,所述贯流风扇安装在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之间,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贯流风扇转动;
其中,所述换热器至少部分围绕在所述贯流风扇的外周。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换热器、第二子换热器以及第三子换热器,所述第一子换热器部分位于所述贯流风扇上方,所述第二子换热器部分位于所述贯流风扇下方,以及所述第三子换热器位于所述贯流风扇下方。
可选地,所述蜗壳上设置有挡水筋,所述挡水筋延伸至所述第一子换热器与所述贯流风扇之间。
可选地,所述风管机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接水盘包括接水部、第一挡边以及第二挡边,所述第一挡边和所述第二挡边分别与所述接水部的两侧连接。
可选地,所述风管机还包括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贯流风扇的一端,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电控盒与所述驱动电机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具有室内出风口,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室内出风口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电控盒具有维修口,所述维修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同侧设置;
所述风管机还包括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设置于所述室内出风口处,且延伸至所述电控盒对应于所述维修口所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风管机还包括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远离所述电控盒的一侧;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电控盒、所述驱动电机、以及所述新风模块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安装板,所述新风模块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过线孔,所述新风模块通过所述过线孔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
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风管机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风机组件和换热器;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贯流风扇、蜗壳以及蜗舌,所述贯流风扇安装在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之间,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贯流风扇转动;所述换热器至少部分围绕在所述贯流风扇的外周。本申请提供的风管机采用贯流风扇,贯流风扇为长条的横流风扇,其本身体积较小,进而可以减小整机的空间占用;同时将部分换热器围绕在贯流风扇的外周,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而且能够进一步减小整机在宽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管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管机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风管机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管机的蜗壳、蜗舌以及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蜗壳、蜗舌以及接水盘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壳体 | 332 | 挡水筋 |
11 | 安装腔 | 34 | 室内出风口 |
12 | 底板 | 35 | 换热器 |
13 | 顶板 | 351 | 第一子换热器 |
14 | 侧板 | 352 | 第二子换热器 |
15 | 出风格栅 | 353 | 第三子换热器 |
16 | 安装板 | 36 | 蜗舌 |
161 | 过线孔 | 37 | 接水盘 |
17 | 挂钩 | 371 | 第一挡边 |
20 | 电控盒 | 372 | 第二挡边 |
21 | 电控盒本体 | 373 | 接水部 |
22 | 维修口 | 374 | 排水孔 |
23 | 电控盒盖 | 40 | 新风模块 |
30 | 风机组件 | 41 | 新风进风口 |
31 | 驱动电机 | 42 | 新风出风口 |
32 | 贯流风扇 | 50 | 进风腔体 |
33 | 蜗壳 | 51 | 室内进风口 |
331 | 风道 | 52 | 第一进风口 |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申请,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申请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申请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管机,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风管机包括壳体10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10内的风机组件30和换热器35;
所述风机组件30包括驱动电机31、贯流风扇32、蜗壳33以及蜗舌36,所述贯流风扇32安装在所述蜗壳33和所述蜗舌36之间,所述驱动电机31用于驱动所述贯流风扇32转动;
其中,所述换热器35至少部分围绕在所述贯流风扇32的外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可以是风管机的外壳。具体的,请参阅图2,壳体10大致呈长方体状,其内部具有安装腔11。风机组件30容纳于该安装腔11内。示例性地,风机组件30可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腔11内。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扇32与驱动电机31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驱动电机31设置于贯流风扇32的一端,驱动电机31与贯流风扇32通过驱动转轴连接,通过控制驱动电机31运转以带动贯流风扇32工作。具体的,壳体10的长度方向也即贯流风扇32的轴向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一些风管机采用离心风扇驱动气流的流动,其存在如下缺点:离心风扇的风不能完全吹向蒸发器,导致风管机换热效率降低;并且离心风扇通常放置在蒸发器的对侧,导致整机的长度和宽度较长。本申请中采用贯流风扇32驱动气流的流动,能够使换热器35呈半环绕状环绕贯流风扇32设置,从而使气流几乎能完全吹向换热器35,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并有效减少风管机的体积。
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风管机包括壳体10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10内的风机组件30和换热器35;所述风机组件30包括驱动电机31、贯流风扇32、蜗壳33以及蜗舌36,所述贯流风扇32安装在所述蜗壳33和所述蜗舌36之间,所述驱动电机31用于驱动所述贯流风扇32转动;其中,所述换热器35至少部分围绕在所述贯流风扇32的外周。本申请提供的风管机采用贯流风扇32,贯流风扇32为长条的横流风扇,其本身体积较小,进而可以减小整机的空间占用;同时将部分换热器35围绕在贯流风扇32的外周,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换热器35的换热效率,而且能够进一步减小整机在宽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
具体地,请再次参阅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3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换热器351、第二子换热器352以及第三子换热器353,所述第一子换热器351部分位于所述贯流风扇32上方,所述第二子换热器352部分位于所述贯流风扇32下方,以及所述第三子换热器353位于所述贯流风扇32下方。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子换热器351与所述第二子换热器352连接呈V字形,所述第一子换热器351、第二子换热器352以及第三子换热器352的连接形成一个半包围结构,所述贯流风扇32设置在该半包围结构中。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蜗壳33上设置有挡水筋332,所述挡水筋332延伸至所述第一子换热器351与所述贯流风扇32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挡水筋332由所述蜗壳33向所述第一子换热器351方向延伸而出,由于所述第一子换热器351有一部分位于所述贯流风扇32上方,所述第一子换热器351在该部分产生的冷凝水会低落到所述贯流风扇32上,因此通过将所述挡水筋332延伸至所述第一子换热器351位于所述贯流风扇32上方的部分与所述贯流风扇32之间,以防止第一子换热器351上产生的冷凝水进入到贯流风扇32内。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风管机还包括接水盘37,所述接水盘37、所述蜗壳33和所述蜗舌36为一体成型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现有风管机的蜗壳与接水盘是分开设置的,接水盘采用泡沫材质,在接水盘内侧增加吸塑层以防止漏水,并在两侧镶嵌排水咀胶塞,采用以上结构设置会导致接水盘生产复杂、成本高,并且镶嵌排水咀处易漏水。本申请中接水盘37包括第一挡边371和第二挡边372,通过设置第一挡边371和第二挡边372减少了排水咀胶塞的使用,并且不易漏水;其次,通过将蜗壳33、蜗舌36和接水盘37设置成一体成型结构,优化了接水盘37的生产方式,提高了接水盘37与蜗壳33的装配效率。
具体的,在第一挡边371和第二挡边372之间设有接水部373,接水部373呈平面结构,用以收集换热器35产生的冷凝水,在接水部373靠近第二挡边372的一端设有排水孔374,用以排出接水部373收集的冷凝水,第一挡边371和第二挡边372的角度可根据出模方向进行调整,但需要保证冷凝水不会溢出。第一挡边371通过连接壁连接蜗舌36,连接壁可以是多种形状,本申请不限制,但需要保证连接壁的强度足够,也可以通过第一挡边371与蜗舌36连接,第二挡边372与蜗壳33连接的方式增加整个零件的强度。因接水盘37处收集了冷凝水,而蜗舌36与接水盘37远离风道331的一侧(即蜗舌36与接水盘37的外层)温度较高,所以在蜗舌36和接水盘37远离风道331的一侧设有保温泡沫,以防止接水盘37外层出现冷凝水。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挡水筋332远离蜗壳33的一端与蜗舌36顶端之间的连线为第一直线,第二挡边372所在的长度方向为第二直线,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之间形成有夹角θ,其中,夹角θ为锐角。
具体的,挡水筋332远离蜗壳33的一端为D点,蜗舌36顶点处为C点,第二挡边372远离接水部373的一端为E点,为了更清楚地显示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将第二挡边372所在的长度方向形成的第二直线平移至蜗舌36的顶点处以形成夹角θ。蜗壳33、蜗舌36与接水盘37的一体成型结构沿着CD点的两侧分别出模,因此需要保证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之间存在夹角θ,且夹角θ需为锐角,若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之间平行,则该一体成型结构难以出模。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之间的夹角θ为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40°。当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之间的夹角θ为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40°时,蜗壳33、蜗舌36以及接水盘37所形成的一体成型结构出模简单、易于实现,且该一体成型结构沿着CD点两侧分别出模。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蜗壳33、蜗舌36以及接水盘37可以采用塑料材质一体成型制造。相比于传统风管机的接水盘采用泡沫材质而言,本申请中接水盘37采用塑料材质便于生产、强度高,并且接水部373不易漏水。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风管机还包括电控盒20,所述电控盒20安装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驱动电机31设置于所述贯流风扇32的一端,沿所述壳体10的宽度方向,所述电控盒20与所述驱动电机3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本申请中通过在风管机内设置贯流风扇32并使电控盒20与驱动电机31沿着壳体10的宽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合放置,如此有效地缩短了风管机机身长度方向的尺寸,从而节省了材料及空间,使风管机安装更加灵活。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的风管机或挂机的电控盒20设置于风机组件30的一侧,该结构设置会导致风管机机身长度方向的尺寸较大,其安装于室内会占用更多的室内空间,尤其是对于小户型家庭而言,降低了用户的可选择性。本申请通过对风管机的结构进行优化,且使电控盒20与驱动电机31的正投影沿着壳体10的宽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合,从而进一步地缩短了风管机机身长度方向的尺寸,使风管机的内部的结构更紧凑,进而使本申请中的风管机具有较小的体积。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扇32也可以包括多个间隔平行设置的支承盘,支承盘的数量可以根据贯流风扇所需的长度进行合理选择,位于两端的支承盘主要起连接其他零件的作用,而位于中间的支承盘则主要起到支撑作用,以防止由于贯流风扇32过长导致中部受力不均匀,产生振动噪音,影响出风的稳定性。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风机组件30具有室内出风口34,电控盒20安装在壳体10内靠近室内出风口34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电控盒20内包括滤波器、电抗器、主板等电子元件,电控盒20通过与风管机的其他部件(例如驱动电机31、新风模块40等)电连接,起到对其他部件进行控制的作用。风管机通常隐藏安装在吊顶内,也即天花板内,需要额外在天花板上与电控盒20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开口,当风管机出现故障时以便对电控盒20进行检测。本申请中通过将电控盒20安装在壳体10内靠近室内出风口34的一侧,当风管机内部发生故障时,可通过室内出风口34对电控盒20进行检测和维修,无需再在天花板上设置开口对电控盒20进行检修,有利于简化风管机的安装工艺,且美观性更好。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电控盒20具有维修口22,维修口22与室内出风口34同侧设置;风管机还包括出风格栅15,出风格栅15设置于室内出风口34处,且延伸至电控盒20对应于维修口22所在的一侧。
具体的,请参阅图2,电控盒20包括电控盒本体21、电控盒盖23,电控盒本体21可以为整面敞口的结构,该整面敞口的结构形成电控盒20的维修口22。电控盒盖23用于打开或关闭电控盒20上的维修口22,电控盒盖23可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电控盒本体21上,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本申请不加以限制,例如可通过在电控盒盖23上设置卡扣,在电控盒本体21上设置卡合部,通过卡扣与卡合部相配合的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本申请中通过将维修口22与室内出风口34同侧设置,并在室内出风口34和维修口22的外侧设有出风格栅15,出风格栅15安装在吊顶的表面与吊顶融为一体,当电控盒20发生故障时,可直接打开出风格栅15并取下电控盒盖23对电控盒20进行维修,提升了维修的效率。此外,现有风管机的电控盒处设有密封件,该密封件用以防止外界的风吹向风管机内部的驱动电机,本申请中通过优化风管机的电控盒20设置,不仅能减小风管机机体长度,在便于维修的同时减少了密封件的使用,起到了节约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的作用。
可选的,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底板12、顶板13和若干侧板14,顶板13与若干侧板14为一体成型结构,若干侧板可拆卸地安装在底板12上。具体的,侧板14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位于顶板13的两端,通过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顶板13做成一体式结构,使得顶板13与侧板14无需采用螺钉进行固定,提高了产品的安装效率。示例性地,顶板13和侧板14一体成型后可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底板12上,因钣金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便于生产的特点,壳体10可以采用钣金材质制造而成。
进一步地,顶板13的四周处设有挂钩17,在天花板上设有与挂钩17位置相对应的钻孔,通过将膨胀螺栓插入到钻孔里面然后与挂钩17相配合即可将风管机的室内机吊装在吊顶的内部。
可选的,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风管机还包括新风模块40,新风模块40安装在驱动电机31远离电控盒20的一侧;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电控盒20、驱动电机31、以及新风模块4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通过设置新风模块40,可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并且电控盒20、驱动电机31、以及新风模块40的正投影沿着壳体10的宽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合,从而使得新风模块40靠近电控盒20设置,缩短了从新风模块40连接到电控盒20所需电线的长度,简化了风管机的内部结构。
具体的,新风模块40呈扁平的长方体状设置,以使新风模块40可适用于贴靠并固定在壳体10远离室内出风口34的一侧上。可以理解的是,新风模块40作为独立部件,新风模块40可以是不可拆卸地固定在壳体10上,也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10上。由于新风模块40安装在壳体10远离室内出风口34的一侧上,使得新风模块40的长度(或者厚度、高度)可以不受壳体10的长度限制,从而可将新风模块40的长度(或者厚度、高度)设计得较大。如此,可确保新风模块40能够获得较大的内部空间,进而引导更多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有效提高新风模块40的新风风量。至于新风模块40的具体大小,可以根据该风管机的规格进行相应的设计,本申请不加以限制。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上设有安装板16,新风模块40安装在安装板16上,安装板16上设有过线孔161,新风模块40通过过线孔161与电控盒20电连接。具体的,安装板16设置在壳体10远离室内出风口34的一侧,安装板16除了用于连接新风模块40外,还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以避免风从安装板16处流向驱动电机31,起到保护驱动电机31的同时还减少了风量损失。过线孔161的形状大致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或其他形状,需要说明的是,过线孔161不应设计太大,只需满足能够过线即可,以防止新风通过过线孔161流入驱动电机31,当风管机需要搭配新风模块40时,新风模块40可通过例如螺钉连接的方式可拆卸的固定在安装板16上,并且新风模块40的电线可通过过线孔161直接与电控盒20电连接,使得风管机内部结构更加紧凑。
可选的,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风管机还包括进风腔体50,进风腔体50与新风模块40设置于壳体10的同一侧;进风腔体50设置有室内进风口51,风机组件30内侧形成有风道331,室内进风口51通过进风腔体50与风道331连通。具体的,进风腔体50大致呈长方体状,室内进风口51设置在进风腔体50的底部,在室内进风口51处设有进风格栅(未标示),进风格栅安装在吊顶的表面与吊顶融为一体。当开启制冷制式时,室内的空气从室内进风口51通过进风腔体50流入到风道331内,然后经过换热器35换热,最终从室内出风口34吹向室内,即完成室内温度的调节。
可选的,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新风模块40上设有新风进风口41以及新风出风口42,进风腔体50上设有与新风出风口42相匹配的第一进风口52,用于风管机引入新风。可以理解的是,新风进风口41处连接有新风管(图中未标示),以通过新风管穿过墙体而与室外连通,新风管通常为圆形管状结构,因此新风进风口41截面为圆形,以与新风管相适配。新风出风口42的形状大小与第一进风口52相匹配,当新风模块40内的风机启动时,室外新风通过新风管进入到新风模块40内,然后依次穿过新风出风口42和第一进风口52流入到进风腔体50内,通过贯流风扇32的作用吹入室内,即完成新风的引入。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进风腔体50内还可以设有封闭件,当无需新风时,以封闭第一进风口52。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新风模块40还包括净化组件(图未示),净化组件可以为滤网,主要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比如过滤颗粒,除尘、除甲醛、除霉菌、除异味等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风管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风机组件和换热器;
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贯流风扇、蜗壳以及蜗舌,所述贯流风扇安装在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之间,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贯流风扇转动;
其中,所述换热器至少部分围绕在所述贯流风扇的外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换热器、第二子换热器以及第三子换热器,所述第一子换热器部分位于所述贯流风扇上方,所述第二子换热器部分位于所述贯流风扇下方,以及所述第三子换热器位于所述贯流风扇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上设置有挡水筋,所述挡水筋延伸至所述第一子换热器与所述贯流风扇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为一体成型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包括接水部、第一挡边以及第二挡边,所述第一挡边和所述第二挡边分别与所述接水部的两侧连接。
6.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还包括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贯流风扇的一端,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电控盒与所述驱动电机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具有室内出风口,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室内出风口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具有维修口,所述维修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同侧设置;
所述风管机还包括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设置于所述室内出风口处,且延伸至所述电控盒对应于所述维修口所在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还包括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远离所述电控盒的一侧;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电控盒、所述驱动电机、以及所述新风模块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安装板,所述新风模块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过线孔,所述新风模块通过所述过线孔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45067.9U CN218033382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风管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45067.9U CN218033382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风管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33382U true CN218033382U (zh) | 2022-12-13 |
Family
ID=84387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945067.9U Active CN218033382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风管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33382U (zh) |
-
2022
- 2022-07-25 CN CN202221945067.9U patent/CN21803338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319688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CN218033382U (zh) | 风管机 | |
CN102563829A (zh) | 柜机室内机的进气格栅结构 | |
CN218033383U (zh) | 风管机 | |
CN218033384U (zh) | 风管机 | |
CN207815532U (zh) |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机组 | |
CN217235799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KR20070073163A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CN101078556B (zh) |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底盘 | |
CN213955471U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1979017A (zh) | 分体式空调器室内机的电机盖结构 | |
CN211953061U (zh) | 一种除湿机 | |
CN213019952U (zh) | 空调器 | |
CN212179060U (zh) | 空调器 | |
CN212719963U (zh) | 一种一体化干式风机盘管 | |
CN107965855B (zh) |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机组 | |
CN100572946C (zh) | 除湿机 | |
CN215571026U (zh) | 一种热交换式新风机 | |
KR20070119896A (ko) |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 | |
CN220355534U (zh) | 风管式空调的室内机及风管式空调 | |
CN217685623U (zh) | 集成有空调的电视柜 | |
CN217357176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357181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20507059U (zh) | 除湿机 | |
CN219550682U (zh) | 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