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66039U - 一种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66039U
CN213566039U CN202022484341.4U CN202022484341U CN213566039U CN 213566039 U CN213566039 U CN 213566039U CN 202022484341 U CN202022484341 U CN 202022484341U CN 213566039 U CN213566039 U CN 213566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lted
transfer device
injection mold
sliding
buffer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8434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梅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Key Dragon Head Helm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Key Dragon Head Helm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Key Dragon Head Helm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Key Dragon Head Helm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8434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66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66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660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减震箱,所述减震箱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栓接有万向轮,所述机箱的内腔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减震箱的内腔设置有减震机构,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该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通过移动机构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需要转运的模具进行固定,增强了转运过程中注塑模具的稳定性,从而使装置移动时模具不会从装置上掉落,防止模具出现损坏,通过减震机构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装置进行缓冲,增强了转运装置移动时的平稳性,避免转运装置的过度震动,从而使模具从转运装置的顶部跌落,继而对注塑模具造成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模具在长时间使用后需要对其进行更换维护保养,才能再次使用模具进行注塑加工。
有些注塑模具体积巨大,重量较重,使用者对其进行转运时,需要借助转运装置进行辅助搬运,然而传统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对模具的固定效果差,同时转运装置的减震性能很差,转运过程中,遇到道路颠簸时,由于缓冲效果不好,会导致模具从转运装置的顶部滑落,从而对模具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解决了传统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对模具固定效果差和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减震箱,所述减震箱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栓接有万向轮,所述机箱正面右侧的顶部栓接有控制器,所述机箱的内腔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减震箱的内腔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机箱顶部的两侧均横向开设有通槽,所述机箱正面的中心处栓接有推手,所述机箱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放置台,且放置台的顶部栓接有防滑垫。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电机、齿轮、齿条板、移动板和夹持板,所述机箱底部的中心处栓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栓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正面和背面均啮合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远离齿轮一侧的顶部栓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相向一侧的顶部贯穿通槽并栓接有夹持板。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座、第一滑柱、第一滑块、第一缓冲弹簧、移动杆、固定块和第二缓冲弹簧,所述减震箱内腔两侧的顶部均栓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相向的一侧栓接有第一滑柱,所述第一滑柱表面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柱的表面缠绕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两侧均与第一滑块相向一侧的中心处栓接,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通过第一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部通过第二活动轴活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与支撑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底部的外侧栓接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底部与支撑腿顶部的两侧栓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箱内腔正面和背面的中心处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相向的一侧贯穿滑槽并与移动板的正面和背面栓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箱正面的左侧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所述夹持板相向的一侧栓接有防护垫。
进一步地,所述机箱内腔两侧的顶部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第三缓冲弹簧,所述第三缓冲弹簧相向的一侧与移动板的外侧栓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箱正面和背面的中心处均栓接有第二滑柱,所述第二滑柱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齿条板靠近电机的一侧与限位块的内侧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通过电机、齿轮、齿条板、移动板和夹持板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需要转运的模具进行固定,增强了转运过程中注塑模具的稳定性,从而使装置移动时模具不会从装置上掉落,防止模具出现损坏,通过固定座、第一滑柱、第一滑块、第一缓冲弹簧、移动杆、固定块和第二缓冲弹簧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装置进行缓冲,增强了转运装置移动时的平稳性,避免转运装置的过度震动,从而使模具从转运装置的顶部跌落,继而对注塑模具造成损坏。
(2)、该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通过电机、齿轮、齿条板、移动板和夹持板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需要转运的模具进行固定,增强了转运过程中注塑模具的稳定性,通过固定座、第一滑柱、第一滑块、第一缓冲弹簧、移动杆、固定块和第二缓冲弹簧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转运装置进行缓冲,防止过度的震动使模具从转运装置的顶部滑落,通过滑槽和第二滑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辅助移动板进行左右移动,同时便于使用者对移动板进行限位,进而对夹持板进行限位,提高了夹持板的稳定性。
(3)、该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通过箱门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机箱内的电器元件进行维护和更换,通过防护垫的配合,防止夹持板对模具表面造成磨损,通过第三缓冲弹簧的配合,防止使用者对注塑模具进行夹持的过程中,移动板过快的移动,从而使夹持板和模具快速碰撞,进而造成模具损坏,通过限位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齿条板进行限位,通过第二滑柱和限位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辅助齿条板进行左右移动,同时便于使用者对齿条板进行限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箱结构俯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减震箱和支撑腿结构剖视图。
图中:1、机箱;2、减震箱;3、支撑腿;4、移动机构;41、电机;42、齿轮;43、齿条板;44、移动板;45、夹持板;5、减震机构;51、固定座;52、第一滑柱;53、第一滑块;54、第一缓冲弹簧;55、移动杆;56、固定块;57、第二缓冲弹簧;6、通槽;7、滑槽;8、第二滑块;9、第三缓冲弹簧;10、第二滑柱;11、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减震箱2,所述减震箱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支撑腿3,所述支撑腿3的底部栓接有万向轮,所述机箱1正面右侧的顶部栓接有控制器,所述机箱1的内腔设置有移动机构4,所述减震箱2的内腔设置有减震机构5,所述机箱1顶部的两侧均横向开设有通槽6,所述机箱1正面的中心处栓接有推手,所述机箱1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放置台,且放置台的顶部栓接有防滑垫,通过电机41、齿轮42、齿条板43、移动板44和夹持板45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需要转运的模具进行固定,增强了转运过程中注塑模具的稳定性,从而使装置移动时模具不会从装置上掉落,防止模具出现损坏,通过固定座51、第一滑柱52、第一滑块53、第一缓冲弹簧54、移动杆55、固定块56和第二缓冲弹簧57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装置进行缓冲,增强了转运装置移动时的平稳性,避免转运装置的过度震动,从而使模具从转运装置的顶部跌落,继而对注塑模具造成损坏。
所述移动机构4包括电机41、齿轮42、齿条板43、移动板44和夹持板45,所述机箱1底部的中心处栓接有电机41,所述电机41的输出轴栓接有齿轮42,所述齿轮42的正面和背面均啮合有齿条板43,所述齿条板43远离齿轮42一侧的顶部栓接有移动板44,所述移动板44相向一侧的顶部贯穿通槽6并栓接有夹持板45,通过电机41、齿轮42、齿条板43、移动板44和夹持板45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需要转运的模具进行固定,增强了转运过程中注塑模具的稳定性。
所述减震机构5包括固定座51、第一滑柱52、第一滑块53、第一缓冲弹簧54、移动杆55、固定块56和第二缓冲弹簧57,所述减震箱2内腔两侧的顶部均栓接有固定座51,所述固定座51相向的一侧栓接有第一滑柱52,所述第一滑柱52表面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53,所述第一滑柱52的表面缠绕有第一缓冲弹簧54,所述第一缓冲弹簧54的两侧均与第一滑块53相向一侧的中心处栓接,所述第一滑块53的底部通过第一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移动杆55,所述移动杆55的底部通过第二活动轴活动连接有固定块56,所述固定块56的底部与支撑腿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51底部的外侧栓接有第二缓冲弹簧57,所述第二缓冲弹簧57的底部与支撑腿3顶部的两侧栓接,通过固定座51、第一滑柱52、第一滑块53、第一缓冲弹簧54、移动杆55、固定块56和第二缓冲弹簧57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转运装置进行缓冲,防止过度的震动使模具从转运装置的顶部滑落。
所述机箱1内腔正面和背面的中心处均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8,所述第二滑块8相向的一侧贯穿滑槽7并与移动板44的正面和背面栓接,通过滑槽7和第二滑块8的配合,便于使用者辅助移动板44进行左右移动,同时便于使用者对移动板44进行限位,进而对夹持板45进行限位,提高了夹持板45的稳定性。
所述机箱1正面的左侧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所述夹持板45相向的一侧栓接有防护垫,通过箱门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机箱1内的电器元件进行维护和更换,通过防护垫的配合,防止夹持板45对模具表面造成磨损。
所述机箱1内腔两侧的顶部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第三缓冲弹簧9,所述第三缓冲弹簧9相向的一侧与移动板44的外侧栓接,通过第三缓冲弹簧9的配合,防止使用者对注塑模具进行夹持的过程中,移动板44过快的移动,从而使夹持板45和模具快速碰撞,进而造成模具损坏。
所述机箱1正面和背面的中心处均栓接有第二滑柱10,所述第二滑柱10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1,所述齿条板43靠近电机41的一侧与限位块11的内侧固定连接,通过限位块11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齿条板43进行限位,通过第二滑柱10和限位块11的配合,便于使用者辅助齿条板43进行左右移动,同时便于使用者对齿条板43进行限位。
工作时(或使用时),使用者将注塑模具放入放置台上,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41开启,电机41输出轴带动齿轮42转动,随后齿轮42带动齿条板43相向移动,此时齿条板43带动移动板44同时向内侧移动,随后移动板44带动夹持板45同时向内侧,此时夹持板45同时对模具的两侧进行夹持,随后使用者通过推手推动装置,当行驶到颠簸路面时,此时支撑腿3受到震动向上移动,此时第二缓冲弹簧57对支撑腿3进行弹性缓冲,同时固定块56向上移动,此时移动杆55带动第一滑块53进行相向移动,从而对第一缓冲弹簧54进行挤压,通过第一缓冲弹簧54的弹性回弹,从而带动支撑腿3向下移动,进而对支撑腿3进行减震缓冲,大大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使转运过程中注塑模具的平稳性增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包括机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减震箱(2),所述减震箱(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支撑腿(3),所述支撑腿(3)的底部栓接有万向轮,所述机箱(1)正面右侧的顶部栓接有控制器,所述机箱(1)的内腔设置有移动机构(4),所述减震箱(2)的内腔设置有减震机构(5),所述机箱(1)顶部的两侧均横向开设有通槽(6),所述机箱(1)正面的中心处栓接有推手,所述机箱(1)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放置台,且放置台的顶部栓接有防滑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4)包括电机(41)、齿轮(42)、齿条板(43)、移动板(44)和夹持板(45),所述机箱(1)底部的中心处栓接有电机(41),所述电机(41)的输出轴栓接有齿轮(42),所述齿轮(42)的正面和背面均啮合有齿条板(43),所述齿条板(43)远离齿轮(42)一侧的顶部栓接有移动板(44),所述移动板(44)相向一侧的顶部贯穿通槽(6)并栓接有夹持板(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5)包括固定座(51)、第一滑柱(52)、第一滑块(53)、第一缓冲弹簧(54)、移动杆(55)、固定块(56)和第二缓冲弹簧(57),所述减震箱(2)内腔两侧的顶部均栓接有固定座(51),所述固定座(51)相向的一侧栓接有第一滑柱(52),所述第一滑柱(52)表面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53),所述第一滑柱(52)的表面缠绕有第一缓冲弹簧(54),所述第一缓冲弹簧(54)的两侧均与第一滑块(53)相向一侧的中心处栓接,所述第一滑块(53)的底部通过第一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移动杆(55),所述移动杆(55)的底部通过第二活动轴活动连接有固定块(56),所述固定块(56)的底部与支撑腿(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51)底部的外侧栓接有第二缓冲弹簧(57),所述第二缓冲弹簧(57)的底部与支撑腿(3)顶部的两侧栓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内腔正面和背面的中心处均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8),所述第二滑块(8)相向的一侧贯穿滑槽(7)并与移动板(44)的正面和背面栓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正面的左侧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所述夹持板(45)相向的一侧栓接有防护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内腔两侧的顶部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第三缓冲弹簧(9),所述第三缓冲弹簧(9)相向的一侧与移动板(44)的外侧栓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正面和背面的中心处均栓接有第二滑柱(10),所述第二滑柱(10)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1),所述齿条板(43)靠近电机(41)的一侧与限位块(11)的内侧固定连接。
CN202022484341.4U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 Active CN213566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4341.4U CN213566039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4341.4U CN213566039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66039U true CN213566039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33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84341.4U Active CN213566039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660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63041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生产用运输装置
CN213566039U (zh) 一种注塑模具加工用转运装置
CN113650349B (zh) 一种基于重力作用自动对中的换模台车及其使用方法
CN210285106U (zh) 一种适用于物流运输的防颠簸物件储存装置
CN212979026U (zh) 一种注塑机用的注塑模具运载装置
CN215845568U (zh) 一种自动化回转式制壳机
CN211519592U (zh) 一种便于汽车冲压件转运工装
CN210526701U (zh) 一种物流搬运用包裹搬运机器人
CN212528503U (zh) 一种注塑物料快速流转工装车
CN218506406U (zh) 一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模具托盘
CN116604766B (zh) 一种电动车塑料件注塑成型设备
CN215553442U (zh) 一种模具生产用运输装置
CN214522022U (zh) 一种基于dlp技术的3d打印机转运装置
CN218022551U (zh) 一种塑封机收料装置
CN220095499U (zh) 一种防尘效果好的吹瓶机的收纳结构
CN216580293U (zh) 双机组危险品运输冷藏车
CN217198257U (zh) 一种电力物资转运设备
CN117261989A (zh) 一种高压试验仪器运输装置
CN214876676U (zh) 一种转向节运输装置
CN215159406U (zh) 一种玻璃工艺品加工用钢化炉
CN219821324U (zh) 一种汽车后备箱的储物结构
CN210256070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移动式工具箱
CN212767537U (zh) 一种模具生产用工具存放设备
CN213676734U (zh) 一种汽车后桥支架的反作用杆生产用存储运输装置
CN218400616U (zh) 一种建材泡沫生产转运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