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65396U - 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565396U CN213565396U CN202022557880.6U CN202022557880U CN213565396U CN 213565396 U CN213565396 U CN 213565396U CN 202022557880 U CN202022557880 U CN 202022557880U CN 213565396 U CN213565396 U CN 2135653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cker arm
- chassis
- mounting
- unmanned vehicle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其包括底盘、电源组件、动力组件、悬挂组件及车轮组件;底盘采用框架式结构,底盘的中部形成有第一安装空间,底盘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二安装空间;第一安装空间中设置有电源组件;两第二安装空间中分别设置有动力组件;第二安装空间于底盘的侧边设置有悬挂组件;车轮组件安装于悬挂组件上,并由动力组件进行驱动。本实用新型中底盘采用框架式结构,并在底盘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空间、两侧设置有第二安装空间,第一安装空间中设置有电源组件,第二安装空间中设置有动力组件,悬挂组件和车轮组件设置于底盘的侧边,无人车部件的布局合理,行驶时的稳定性好,且整车的结构紧凑,体积更小,可操控性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
背景技术
无人车是一种融合了机器人技术和车辆技术的无人化移动平台,其因具有智能化、线控化、机动灵活、适应复杂越野环境等特点,而广泛地运用于物流、运输、配送、消防、灾害救援、巡逻、侦察等领域。但是现有的无人车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导致整车的体积过大、整车行驶时的稳定性较差,降低了无人车的可操控性,使无人车的性能受到影响因此如何合理地设计无人车的结构,使整车的稳定性更好、体积更小、结构更紧凑,以提升无人车的可操控性,成为当前无人车技术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此外,现有无人车的悬挂系统大多为考虑其自身的稳定、减震和灵活程度而对悬架进行不断创新和改进,却往往忽略了悬挂系统与底盘之间的安装连接,无人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悬挂系统受力不均,无法更好地将悬挂系统受力分散至底盘,从而导致悬挂系统在使用时很容易出现损坏或发生异常现象,使得悬挂系统的使用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其布局合理、结构紧凑,提升了无人车的可操控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包括底盘、电源组件、动力组件、悬挂组件及车轮组件;所述底盘采用框架式结构,所述底盘的中部形成有第一安装空间,所述底盘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中设置有所述电源组件;两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中分别设置有所述动力组件;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于所述底盘的侧边设置有所述悬挂组件;所述车轮组件安装于所述悬挂组件上,并由所述动力组件进行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包括底框架、顶框架、前支架、后支架及分隔支架,所述底框架和顶框架互相平行,所述底框架和顶框架之间设置有一组所述前支架和一组所述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设置有两组所述分隔支架,两所述分隔支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两所述分隔支架分别与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池安装座、电池及第一安装板,所述电池安装座固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中,其采用框架式结构,所述电池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电池安装座中,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于所述电池安装座的上方固设有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整车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安装座、驱动电机、万向节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座固设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中,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安装座中,所述驱动电机的机轴上连接有所述万向节,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于所述电机安装座的上方固设有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电机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悬挂组件包括悬架安装座、上摇臂、下摇臂及摇臂支架,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于所述电机安装座的外侧固设有所述悬架安装座,所述上摇臂和下摇臂的一端并列铰接于所述悬架安装座上,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摇臂支架上,且所述上摇臂和下摇臂互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摇臂支架呈H形,所述上摇臂和下摇臂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摇臂支架的上下两端,所述摇臂支架的中部设有安装口。
进一步地,所述悬挂组件还包括弹簧避震器,所述下摇臂的侧边向下延伸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弹簧避震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盘上、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安装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轮组件包括轮轴、轮毂及轮胎,所述轮轴通过轴承穿设于所述安装口中,并与所述万向节相连接,所述轮毂固设于轮轴上,所述轮胎安装于所述轮毂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框架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的左右两侧分别固设有侧支架,所述底框架的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顶板往两所述侧支架方向弯折形成所述侧板,所述顶盖的顶部设有一组滑轨。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架上设置有前保险杠和前车灯,所述后支架上设置有后保险杠和后车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底盘采用框架式结构,并在底盘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空间、两侧设置有第二安装空间,第一安装空间中设置有重量较重的电源组件,第二安装空间中设置有动力组件,悬挂组件和车轮组件设置于底盘的侧边,无人车部件的布局合理,行驶时的稳定性好,且整车的结构紧凑,体积更小,可操控性更好。
2、本实用新型中车轮组件安装于摇臂支架中部的安装口中,摇臂支架通过互相平行的上摇臂和下摇臂铰接于底盘上,车轮组件的受力更加均匀地传递至摇臂支架、上摇臂及下摇臂后更好地分散至底盘中,使得悬挂组件的受力性能得到提升,进而提高了悬挂组件使用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在底盘的前后分别设置有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保证发生碰撞时,保险杠能够最先起到吸收能量和缓冲的作用,提高了无人车的防护性能。
4、本实用新型在底盘的顶部设有顶板和侧板,侧板往侧支架方向弯折,使得水等液体能够顺利的流下,起到较好的防水作用,同时,在顶盖的顶部设有一组滑轨,滑轨上可以适配各种不同的配件,进而实现无人车的多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图4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图6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悬挂组件和车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悬挂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底盘100、第一安装空间110、第二安装空间120、底框架130、顶框架140、前支架150、前保险杠151、前车灯152、后支架160、后保险杠161、分隔支架170、侧支架180、顶盖190、顶板191、侧板192、滑轨193;
电源组件200、电池安装座210、电池220、第一安装板230;
动力组件300、电机安装座310、驱动电机320、万向节330、第二安装板 340、电机控制器350、平键360;
悬挂组件400、悬架安装座410、上摇臂420、下摇臂430、安装部431、摇臂支架440、安装口441、弹簧避震器450、光杆螺栓460;
车轮组件500、轮轴510、轮毂520、轮胎530;
整车控制器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配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包括底盘100、电源组件200、动力组件300、悬挂组件400及车轮组件500。
底盘100采用框架式结构,底盘100的中部形成有第一安装空间110,底盘100于第一安装空间11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二安装空间120,本实用新型中底盘100采用框架式的结构,不仅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而且能够使无人车的底盘更加轻量化。
底盘100包括底框架130、顶框架140、前支架150、后支架160及分隔支架170,底框架130和顶框架140互相平行,底框架130和顶框架140之间设置有一组前支架150和一组后支架160,前支架150和后支架160之间设置有两组分隔支架170,两分隔支架170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110,两分隔支架 170分别与前支架150和后支架160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120。
底框架130于第一安装空间110的左右两侧分别固设有侧支架180,底框架130的顶部设有顶盖190,顶盖190包括顶板191和侧板192,顶板191往两侧支架180方向弯折形成侧板192,侧板192可以使得水等液体能够顺利的流下,侧板192的宽度超过底盘框架、略小于轮距,能够很好的保护好内部电路,起到较好的防水作用。顶盖190的顶部设有一组滑轨193,滑轨位于框架的边梁位置,使得其负重能力较高,滑轨193可以适配各种不同的配件,如机械爪、视频监控、物流仓储盒等,从而实现无人车的多种功能。此外,在车尾留有安装拖勾的孔位,使无人车在需要拖动物体时,只需装上拖勾结构,即可实现拖拽的功能。
前支架150上设置有前保险杠151和前车灯152,后支架160上设置有后保险杠161和后车灯(图中未示出),前保险杠151和后保险杠161保证发生碰撞时,能够最先起到吸收能量和缓冲的作用,提高了无人车的防护性能。同时,前保险杠151和后保险杠161采用铝管制成,这样可以防止无人车行驶过程中撞到行人,铝材料相对较软,能在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降低对行人的伤害。
配合图2至图5所示,第一安装空间110中设置有电源组件200,电源组件200包括电池安装座210、电池220及第一安装板230,电池安装座210固设于第一安装空间110中,其采用框架式结构,电池220可拆卸地设置于电池安装座210中,第一安装空间110于电池安装座210的上方固设有第一安装板230,第一安装板230上设置有整车控制器600。电池220布置于整车的中间位置,用插拔的方式安装,从侧面塞入或取出,能够避免在启动或停止时因惯性作用导致的断电问题。同时,可以加装固定结构,使得电池能够保持固定状态,保证供电系统稳定工作,电池上用指示灯的形式来显示电量情况,在电池的侧边设有电池把手,电池把手符合人机工程学,外形圆润无棱角,抓握舒适,使人能够很轻易的更换电池。
配合图2至图8所示,两第二安装空间120中分别设置有动力组件30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空间120对称地设置于第一安装空间110的两侧,每一第二安装空间120中均设置有两组动力组件300。动力组件300包括电机安装座310、驱动电机320、万向节330及第二安装板340,电机安装座310固设于第二安装空间120中,驱动电机320设置于电机安装座310中,驱动电机320 的机轴上连接有万向节330,第二安装空间120于电机安装座310的上方固设有第二安装板340,第二安装板340上设置有电机控制器350。
在本实用新型中,万向节330采用现有技术,故其具体结构未作赘述,同时,万向节330与驱动电机320的机轴采用平键360进行连接,万向节330能够在机轴上轴向滑动,从而使整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万向节330会随着悬挂组件400的摆动进行微调,以避免出现上摇臂420和下摇臂430与底框架130发生干涉。
配合图2至图4、图7至图10所示,第二安装空间120于底盘100的侧边设置有悬挂组件400,悬挂组件400包括悬架安装座410、上摇臂420、下摇臂 430及摇臂支架440,第二安装空间120于电机安装座310的外侧固设有悬架安装座410,上摇臂420和下摇臂430的一端并列铰接于悬架安装座410上,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摇臂支架440上,且上摇臂420和下摇臂430互相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摇臂支架440呈H形,上摇臂420和下摇臂430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摇臂支架440的上下两端,同时,上摇臂420和下摇臂430均为板状,其中部均镂空,上摇臂420和下摇臂430的重量较轻,使得无人车的整车更加轻量化,摇臂支架440的中部设有安装口441。
悬挂组件400还包括弹簧避震器450,下摇臂430的侧边向下延伸形成有安装部431,弹簧避震器450的一端铰接于底盘100上、另一端铰接于安装部 431上。通过弹簧避震器450来降低路面对无人车的振动和冲击,提高无人车行驶的平稳性,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复杂的路面状况。
在本实施例中,上摇臂420和下摇臂430均通过光杆螺栓460铰接于悬架安装座410和摇臂支架440上,弹簧避震器450通过光杆螺栓460铰接于底盘 100和安装部431上。由于光杆螺栓460属于标准件,其既能满足悬挂组件400 安装的强度要求,也能够降低整车的生产成本。
配合图2、图8至图10所示,车轮组件500安装于悬挂组件400上,并由动力组件300进行驱动,车轮组件500包括轮轴510、轮毂520及轮胎530,轮轴510通过轴承穿设于安装口441中,并与万向节330相连接,轮毂520固设于轮轴510上,轮胎530安装于轮毂520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电源组件、动力组件、悬挂组件及车轮组件;所述底盘采用框架式结构,所述底盘的中部形成有第一安装空间,所述底盘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中设置有所述电源组件;两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中分别设置有所述动力组件;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于所述底盘的侧边设置有所述悬挂组件;所述车轮组件安装于所述悬挂组件上,并由所述动力组件进行驱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底框架、顶框架、前支架、后支架及分隔支架,所述底框架和顶框架互相平行,所述底框架和顶框架之间设置有一组所述前支架和一组所述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设置有两组所述分隔支架,两所述分隔支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两所述分隔支架分别与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安装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池安装座、电池及第一安装板,所述电池安装座固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中,其采用框架式结构,所述电池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电池安装座中,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于所述电池安装座的上方固设有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整车控制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安装座、驱动电机、万向节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座固设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中,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安装座中,所述驱动电机的机轴上连接有所述万向节,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于所述电机安装座的上方固设有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电机控制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组件包括悬架安装座、上摇臂、下摇臂及摇臂支架,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于所述电机安装座的外侧固设有所述悬架安装座,所述上摇臂和下摇臂的一端并列铰接于所述悬架安装座上,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摇臂支架上,且所述上摇臂和下摇臂互相平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支架呈H形,所述上摇臂和下摇臂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摇臂支架的上下两端,所述摇臂支架的中部设有安装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组件还包括弹簧避震器,所述下摇臂的侧边向下延伸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弹簧避震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盘上、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安装部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组件包括轮轴、轮毂及轮胎,所述轮轴通过轴承穿设于所述安装口中,并与所述万向节相连接,所述轮毂固设于轮轴上,所述轮胎安装于所述轮毂上。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架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的左右两侧分别固设有侧支架,所述底框架的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顶板往两所述侧支架方向弯折形成所述侧板,所述顶盖的顶部设有一组滑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上设置有前保险杠和前车灯,所述后支架上设置有后保险杠和后车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557880.6U CN213565396U (zh) | 2020-11-06 | 2020-11-06 | 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557880.6U CN213565396U (zh) | 2020-11-06 | 2020-11-06 | 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565396U true CN213565396U (zh) | 2021-06-29 |
Family
ID=76535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557880.6U Active CN213565396U (zh) | 2020-11-06 | 2020-11-06 | 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56539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84230A (zh) * | 2021-12-14 | 2022-04-22 | 华中农业大学 | 农田土壤参数测量小车 |
CN114537066A (zh) * | 2022-01-28 | 2022-05-27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可增强移动机器人地形适应性的可调节悬架机构 |
CN114537546A (zh) * | 2022-01-28 | 2022-05-27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用于全地形移动机器人的驱动分档机构 |
-
2020
- 2020-11-06 CN CN202022557880.6U patent/CN21356539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84230A (zh) * | 2021-12-14 | 2022-04-22 | 华中农业大学 | 农田土壤参数测量小车 |
CN114537066A (zh) * | 2022-01-28 | 2022-05-27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可增强移动机器人地形适应性的可调节悬架机构 |
CN114537546A (zh) * | 2022-01-28 | 2022-05-27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用于全地形移动机器人的驱动分档机构 |
CN114537546B (zh) * | 2022-01-28 | 2024-03-12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用于全地形移动机器人的驱动分档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565396U (zh) | 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 | |
US9561828B2 (en) | Bus | |
JP2017137003A (ja) | 4輪車両 | |
CN204726511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 | |
CN201769669U (zh)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装结构 | |
CN103434380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 | |
CN105035169A (zh) | 一种电动四驱汽车底盘的前舱模块结构 | |
CN218839618U (zh) | 麦克纳姆轮式底盘 | |
CN207433316U (zh) | 车载充电机安装架及机动车 | |
CN213501684U (zh) | 一种无人车独立悬挂系统 | |
CN205469534U (zh) | 多功能电动自行车 | |
CN219927460U (zh) | 一种低速电动汽车底盘 | |
CN220009957U (zh) | 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及无人车 | |
CN210424386U (zh) | 一种四驱独立悬挂小车 | |
CN209409783U (zh) | 用于纯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悬置支架和汽车 | |
CN213502575U (zh) | 一种结构紧凑型无人车底盘 | |
CN220594619U (zh) | 一种新能源客车盘式车桥总成 | |
CN207984969U (zh) | 一种汽车前壁板 | |
CN214647607U (zh) | 一种前轮通桥阻尼弹簧式新能源车 | |
CN211336179U (zh) | 一种车架及物流配送车 | |
CN215322964U (zh) | 用于潜伏牵引车的行走机构 | |
CN210526277U (zh) | 一种电动三轮车动力组件 | |
CN215621256U (zh) | 一种车轮悬架结构及车辆 | |
CN215240969U (zh) | 一种可扩展的移动机器人底盘 | |
WO2023087178A1 (zh) | 摩托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