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09957U - 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及无人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及无人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09957U CN220009957U CN202320847672.0U CN202320847672U CN220009957U CN 220009957 U CN220009957 U CN 220009957U CN 202320847672 U CN202320847672 U CN 202320847672U CN 220009957 U CN220009957 U CN 2200099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xle
- unmanned vehicle
- frame
- chassis structure
- vehicle chass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及无人车,无人车底盘结构包括车架、设于车架一端的第一车桥和设于所述车架另一端的第二车桥,所述车架上侧设有装载平台且下侧连接有设备平台,所述设备平台位于所述第一车桥与所述第二车桥之间。所述无人车包括外饰件、感知模组及上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本实用新型在车架下侧设置设备平台,设备平台充分利用第一车桥与第二车桥之间的空间,可以将电控元件和动力电池等设备安装于设备平台上,从而可以取消传统无人车的驾驶舱,装载平台可以布满整个车架,从而大大提升装载平台的装载能力,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并且由于设备安装于车架下方,使得无人车的底盘结构整体重心降低,有利于提高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驾驶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及具有该无人车底盘结构的无人车。
背景技术
传统无人车的结构大多与常见的商用车类似,驾驶舱安装在车架前端,电控元件和动力电池等布置于驾驶舱内,功能柜(包括快递柜、金融柜、自动售卖柜等)则安装于车架后端。这种结构的无人车,由于驾驶舱占据了车架前端的空间,导致车架后端装载货物的空间受限(只能安装一个柜体),特别是用于运输体积较大而重量较轻的货物时,无法充分发挥无人车的运输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可以提高装载能力的无人车底盘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无人车底盘结构的无人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包括车架、设于所述车架一端的第一车桥和设于所述车架另一端的第二车桥,所述车架上侧设有装载平台且下侧连接有设备平台,所述设备平台位于所述第一车桥与所述第二车桥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平台上设有动力电池包、充电机、DC-DC模块和电机控制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电池包位于所述设备平台中部,所述充电机和所述DC-DC模块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靠近所述第一车桥的一侧,所述电机控制器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靠近所述第二车桥的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平台上还设有BU模块,所述BU模块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靠近所述第一车桥的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平台一端与所述第一车桥之间设有第一连杆,所述设备平台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桥之间设有第二连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车桥和所述第二车桥上均设有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车桥两端与所述车架之间设有第一减振组件,所述第二车桥两端与所述车架之间设有第二减振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两端设有第一支座,所述第一车桥和所述第二车桥上设有第二支座,所述第一车桥上的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车架一端的所述第一支座之间设有横向拉杆,所述第二车桥上的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车架另一端的所述第一支座之间也设有横向拉杆。
一种无人车,包括外饰件、感知模组以及上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所述外饰件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感知模组设于所述外饰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感知模组包括雷达和摄像头,所述雷达和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外饰件的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在车架下侧设置设备平台,设备平台充分利用第一车桥与第二车桥之间的空间,可以将电控元件和动力电池等设备安装于设备平台上,从而可以取消传统无人车的驾驶舱,装载平台可以布满整个车架,从而大大提升装载平台的装载能力,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并且由于设备安装于车架下方,使得无人车的底盘结构整体重心降低,有利于提高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无人车,包括上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因而同样具有上述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人车底盘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隐藏装载平台和装饰板后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隐藏装载平台和装饰板后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1、车架;2、第一车桥;3、第二车桥;4、装载平台;5、设备平台;51、动力电池包;52、充电机;53、DC-DC模块;54、电机控制器;55、BU模块;6、驱动组件;71、第一连杆;72、第二连杆;81、第一减振组件;82、第二减振组件;9、横向拉杆;91、第一支座;92、第二支座;10、电子助力转向系统;11、外饰件;12、雷达;13、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至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包括车架1、设于车架1一端的第一车桥2(本实施例中,第一车桥2设于车架1的前端,为前桥)和设于车架1另一端的第二车桥3(本实施例中,第二车桥3设于车架1的后端,为后桥),车架1上侧设有装载平台4且下侧连接有设备平台5,设备平台5位于第一车桥2与第二车桥3之间。
本实施例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在车架1下侧设置设备平台5,设备平台5充分利用第一车桥2与第二车桥3之间的空间,可以将电控元件和动力电池等设备安装于设备平台5上,从而可以取消传统无人车的驾驶舱,车架1上侧的装载平台4可以布满整个车架1,从而大大提升装载平台4的装载能力(经过验证表明,装载平台4前后两端可以分别安装一个柜体),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并且由于设备安装于车架1下方,使得无人车的底盘结构整体重心降低,有利于提高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设备平台5上设有动力电池包51、充电机52、DC-DC模块53(直流变换模块)和电机控制器54。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二车桥3上设有驱动组件6(例如常见的电机加减速机等,从而构成后轮驱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第一车桥2上设置驱动组件6,从而构成前轮驱动,或者第一车桥2、第二车桥3上分别设置驱动组件6,从而构成四轮驱动),动力电池包51位于设备平台5中部,充电机52和DC-DC模块53位于动力电池包51靠近第一车桥2的一侧(即前侧),电机控制器54位于动力电池包51靠近第二车桥3的一侧(即后侧)。动力电池包51位于设备平台5的中部,前后两端发生碰撞时,距离动力电池包51都较远,有利于防止动力电池包51发生损坏;电机控制器54位于动力电池包51后侧,距离第二车桥3上的驱动组件6较近,有利于减少动力电池包51、电机控制器54和驱动组件6之间连接电缆的长度,充电机52和DC-DC模块53位于动力电池包51的前侧,可以充分利用设备平台5前端的空间,各设备在设备平台5上的布局合理、有效。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设备平台5上还设有BU模块55(智能驾驶控制器模块),BU模块55位于动力电池包51靠近第一车桥2的一侧(即前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设备平台5一端与第一车桥2之间设有第一连杆71,设备平台5另一端与第二车桥3之间设有第二连杆72。通过第一连杆71、第二连杆72可以将设备平台5、第一车桥2和第二车桥3连接成一体,提高结构强度,特别是启停过程中抑制设备平台5前后方向的运动趋势,结构简单、有效。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车桥2和第二车桥3上均设有电子助力转向系统10,使得无人车底盘结构具备前转向、后转向、斜向行驶等功能,可以减少转弯半径,便于在狭小空间内行驶作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车桥2两端与车架1之间设有第一减振组件81(例如常用的减振器加弹簧等),第二车桥3两端与车架1之间设有第二减振组件82(例如常用的减振器加弹簧等)。通过第一减振组件81和第二减振组件82过滤掉行驶过程中的颠簸,确保车架1上的货物和设备平台5上的设备保持稳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车架1两端设有第一支座91,第一车桥2和第二车桥3上设有第二支座92,第一车桥2上的第二支座92与车架1一端的第一支座91之间设有横向拉杆9,第二车桥3上的第二支座92与车架1另一端的第一支座91之间也设有横向拉杆9。其中,横向即为无人车的左右方向。通过前后两根横向拉杆9可以抑制车架1相对第一车桥2、第二车桥3左右方向的运动趋势,提高结构强度和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有效。
实施例二
图1至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无人车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无人车,包括外饰件11、感知模组以及上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
本实施例的无人车,包括上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因而同样具有上述优点。
进一步地,感知模组包括雷达12和摄像头13,雷达12和摄像头13设于外饰件11的两端。利用雷达12和摄像头13感知无人车周围的环境,保证行驶过程中的安全。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包括车架(1)、设于所述车架(1)一端的第一车桥(2)和设于所述车架(1)另一端的第二车桥(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侧设有装载平台(4)且下侧连接有设备平台(5),所述设备平台(5)位于所述第一车桥(2)与所述第二车桥(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平台(5)上设有动力电池包(51)、充电机(52)、DC-DC模块(53)和电机控制器(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51)位于所述设备平台(5)中部,所述充电机(52)和所述DC-DC模块(53)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51)靠近所述第一车桥(2)的一侧,所述电机控制器(54)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51)靠近所述第二车桥(3)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平台(5)上还设有BU模块(55),所述BU模块(55)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包(51)靠近所述第一车桥(2)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平台(5)一端与所述第一车桥(2)之间设有第一连杆(71),所述设备平台(5)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桥(3)之间设有第二连杆(7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桥(2)和所述第二车桥(3)上均设有电子助力转向系统(1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桥(2)两端与所述车架(1)之间设有第一减振组件(81),所述第二车桥(3)两端与所述车架(1)之间设有第二减振组件(8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两端设有第一支座(91),所述第一车桥(2)和所述第二车桥(3)上设有第二支座(92),所述第一车桥(2)上的所述第二支座(92)与所述车架(1)一端的所述第一支座(91)之间设有横向拉杆(9),所述第二车桥(3)上的所述第二支座(92)与所述车架(1)另一端的所述第一支座(91)之间也设有横向拉杆(9)。
9.一种无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饰件(11)、感知模组以及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车底盘结构,所述外饰件(11)设于所述车架(1)上,所述感知模组设于所述外饰件(1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模组包括雷达(12)和摄像头(13),所述雷达(12)和所述摄像头(13)设于所述外饰件(11)的两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47672.0U CN220009957U (zh) | 2023-04-14 | 2023-04-14 | 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及无人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47672.0U CN220009957U (zh) | 2023-04-14 | 2023-04-14 | 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及无人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09957U true CN220009957U (zh) | 2023-11-14 |
Family
ID=88687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847672.0U Active CN220009957U (zh) | 2023-04-14 | 2023-04-14 | 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及无人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09957U (zh) |
-
2023
- 2023-04-14 CN CN202320847672.0U patent/CN22000995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31718B (zh) | 四轮车辆 | |
CN102019840B (zh) | 具有蓄能器区域的车辆 | |
CN102804448B (zh) | 车辆用电池模块的车辆装载用支架结构体 | |
US7717207B2 (en) | Mounting structure for storage battery device | |
US10668951B2 (en) | Vehicle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 |
US9533711B2 (en) | Chassis for utility vehicles | |
JP2017137004A (ja) | 4輪車両 | |
US20170334278A1 (en) | Battery Protection Member | |
US20150314810A1 (en) | Structure for front section of vehicle body | |
CN105437944A (zh) | 铰接客车 | |
CN213565396U (zh) | 一种独立驱动的无人车 | |
JP2020131981A (ja) | 車両 | |
CN106335354A (zh) | 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包安装装置 | |
CN103434380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 | |
CN209410163U (zh) | 一种车架横梁及车架总成 | |
CN220009957U (zh) | 一种无人车底盘结构及无人车 | |
CN207433316U (zh) | 车载充电机安装架及机动车 | |
CN102371881A (zh) | 动力总成支撑系统 | |
JP4038036B2 (ja) |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 |
CN211195824U (zh) |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的连接支撑结构 | |
CN219634967U (zh) | 用于至少部分电驱动的机动车辆的车辆子结构 | |
CN114379686B (zh) | 车身及包括其的车辆 | |
CN212401348U (zh) | 一种底盘系统及物流车 | |
CN213566117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架及电气化部件布置结构 | |
CN211166401U (zh) | 电动牵引车和电池安装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