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49689U - 连体烟 - Google Patents

连体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49689U
CN213549689U CN202021075913.7U CN202021075913U CN213549689U CN 213549689 U CN213549689 U CN 213549689U CN 202021075913 U CN202021075913 U CN 202021075913U CN 213549689 U CN213549689 U CN 213549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hannel
porous ceramic
cotton
atom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759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爱民
郭美玲
周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lait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 Net Auto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 Net Auto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O Net Auto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759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496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49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496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体烟,包括筒状的外壳、分别安装在外壳两端上的底座和吸嘴、依次设置在吸嘴和底座之间的阻油环、雾化装置、隔油座、电池以及控制组件;雾化装置包括套接在隔油座上的导气管组、至少一组设置在导气管组中的发热组件、依次包覆在导气管组外周的导液棉和储液棉;导气管组的内部通道形成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发热组件包括多孔陶瓷件以及绕覆在多孔陶瓷件上的发热丝;多孔陶瓷件的相对两端或两侧分别穿过导气管组的侧壁,与导液棉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以多孔陶瓷件作为雾化装置中的导液件,结合外围的导液棉和储液棉形成包棉陶瓷结构,较于单一的多孔陶瓷或导液棉能够达到一致的导液效果,导液效果更好,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连体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体烟。
背景技术
目前连体烟存在以下缺点:
现有连体烟中导液体多为单一的多孔陶瓷或导液棉中的一种,因多孔陶瓷受微孔径的影响,导油效果很难做到一致,导致客户体验差。
连体烟上单一的气流通路易导致整烟憋气,对用户造成不好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导液效果的连体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体烟,包括筒状的外壳、分别安装在所述外壳两端上的底座和吸嘴、沿着所述外壳的轴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吸嘴和底座之间的阻油环、雾化装置、隔油座、电池以及控制组件;
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套接在所述隔油座上的导气管组、至少一组设置在所述导气管组中的发热组件、依次包覆在所述导气管组外周的导液棉和储液棉;所述导气管组的内部通道形成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
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多孔陶瓷件以及绕覆在所述多孔陶瓷件上的发热丝;所述多孔陶瓷件的相对两端或两侧分别穿过所述导气管组的侧壁,与所述导液棉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阻油环包括对应所述外壳内周设置的阻油板、沿着所述阻油板的周向凸出设置在所述阻油板朝向所述吸嘴的表面上的环柱、设置在所述阻油板朝向所述雾化装置的表面上的斜口凸柱;
所述斜口凸柱插接到所述雾化通道中;所述阻油环的中心通道贯穿所述阻油板和斜口凸柱,连通所述雾化通道。
优选地,所述阻油板的外周侧面设有至少一道用于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紧配合的第一凸筋;所述环柱的外周侧面设有至少一道用于与所述吸嘴的内壁面紧配合的第二凸筋;
所述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分别呈倒三角状,所述第一凸筋的导向方向顺从所述阻油板进入所述外壳的方向,所述第二凸筋的导向方向顺从所述环柱进入所述吸嘴的方向。
优选地,所述导气管组包括第一玻纤管和第二玻纤管;所述第一玻纤管的一端套接在所述隔油座上,相对另一端与所述阻油环相接;
所述第一玻纤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相对的两个通孔、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切口;所述多孔陶瓷件通过所述切口进入并横向置于所述通孔之间;所述切口位于所述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二玻纤管套设在所述第一玻纤管上将所述切口包覆。
优选地,所述发热丝的两端分别穿出对应的所述通孔并沿着所述第一玻纤管的侧壁外表面延伸,穿过所述隔油座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阻油环与所述雾化装置形成有间隔;
所述多孔陶瓷件竖向置于所述雾化通道中;所述多孔陶瓷件上设有贯穿其相对两端的内通道,所述内通道平行并连通所述雾化通道;
所述多孔陶瓷件的相对两侧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穿过所述导气管组的侧壁,与所述导液棉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隔油座包括对应所述外壳内周设置的座体、凸出设置在所述座体上的支撑柱体,所述隔油座的中部通道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体上并沿着所述支撑柱体贯穿所述座体;
所述座体支撑在所述雾化装置的一侧,所述支撑柱体插入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中。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连通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的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电池和外壳之间的间隙、所述隔油座的中部通道、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所述阻油环的中心通道和所述吸嘴的吸嘴口依次相连通,形成气流通路。
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定位在所述底座内的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气动开关;
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间隔且连通至所述气动开关的第二进气口。
优选地,所述连体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嘴和阻油环之间的吸嘴棉。
本实用新型的连体烟,以多孔陶瓷件作为雾化装置中的导液件,结合外围的导液棉和储液棉形成包棉陶瓷结构,较于单一的多孔陶瓷或导液棉能够达到一致的导液效果,导液效果更好,提高用户体验。
另外,底座设置两个进气口,分别用于启动气动开关和抽吸进气,增强开关灵敏性和改善憋气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体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体烟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连体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连体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体烟,包括筒状的外壳10、安装在外壳10相对两端上的底座20和吸嘴30、沿着外壳10的轴向依次设置在吸嘴30和底座20之间的阻油环40、雾化装置50、隔油座60、电池70以及控制组件80。控制组件80与电池70、雾化装置50电连接。
其中,外壳10可以是圆筒或扁平筒状壳体,内部空间用于容纳阻油环 40、雾化装置50、隔油座60、电池70以及控制组件80等件。外壳10的相对两端开放,吸嘴30和底座20分别可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外壳10的两端上,将两开放端封闭。
底座20上设有连通外壳10的内部空间的第一进气口21和第二进气口22,该第一进气口21和第二进气口22相间隔独立。第一进气口21、电池70和外壳10之间的间隙、隔油座60的中部通道600、雾化装置50的雾化通道500、阻油环40的中心通道400和吸嘴30的吸嘴口31依次相连通,形成气流通路,气流在气流通路内流通如图1中箭头所示。
在外壳10内,阻油环40位于吸嘴30与雾化装置50之间,用于将抽吸过程中烟液和/或冷凝液阻挡在阻油环40背向吸嘴30的一侧,确保用户良好的抽吸体验。
具体地,阻油环40靠近外壳10的端口设置,分别与外壳10和吸嘴30 配合在一起。阻油环40可包括阻油板41、凸出设置在阻油板41一表面上的环柱42、设置在阻油板41相对另一表面的斜口凸柱43。
阻油板41对应外壳10的内周设置,从而其外周侧面与外壳10的内壁面紧配合。环柱42沿着阻油板41的周向设置,位于阻油板41朝向吸嘴30的表面上;环柱42的外周侧面与吸嘴30的内壁面紧配合。斜口凸柱43设置在阻油板41朝向雾化装置50的表面上,插接到雾化装置50的雾化通道500中。阻油环40的中心通道400贯穿阻油板41和斜口凸柱43,连通雾化通道500。
其中,斜口凸柱43为远离阻油板41的一端端面为斜面的凸柱,通过中心通道400贯通该凸柱,使得凸柱的斜面上形成有开口。该斜口凸柱43的设置,使得积聚在阻油环40内的烟液和/或冷凝液可在斜口凸柱43内沿其内侧面向下回流到雾化装置50中以进行再利用,避免堵塞且增加抽吸口数。
阻油板41的外周尺寸大于环柱42的外周尺寸。
阻油板41的外周侧面设有至少一道第一凸筋411,用于与外壳10的内壁面紧密配合。环柱42的外周侧面设有至少一道第二凸筋421,用于与吸嘴30 插接到外壳10内的一端的内壁面紧密配合。优选地,第一凸筋411和第二凸筋421分别呈倒三角状。第一凸筋411的导向方向顺从阻油板41进入外壳10 的方向,第二凸筋421的导向方向顺从环柱42进入吸嘴30的方向,提高组装的顺畅性。
结合吸嘴30和阻油环40与外壳10的装配,第一凸筋411和第二凸筋421 的导向方向相反。如图1所示连体烟的放置方向,阻油环40装配到外壳10 中时,阻油板41从上而下进入外壳10内,第一凸筋411的导向面(朝下的面)自下而上倾斜,受外壳10内壁面抵接向上压缩,到位后因弹性复位,将阻油板41和外壳10之间的缝隙密封。吸嘴30从上而下装配到外壳10端口上,其进入外壳10的一端也沿着环柱42的外周侧面与其配合,第二凸筋421 导向面(朝上的面)自上而下倾斜,受吸嘴30内壁面抵接向下压缩,到位后因弹性复位,将环柱42和吸嘴30之间的缝隙密封。
阻油环40整体采用有弹性的绝缘材料制成,如硅胶等。
雾化装置50位于阻油环40和隔油座60之间。该雾化装置50可包括导气管组51、设置在导气管组51中的发热组件52、依次包覆在导气管组51外周的导液棉53和储液棉54。导气管组51的内部通道形成雾化装置50的雾化通道500。发热组件52的两端分别穿过导气管组51的侧壁与导液棉53相连接,储液棉54上存储的烟液被导液棉53吸附后,被发热组件52吸取加热以形成烟雾。
结合图1及图2,导气管组51包括第一玻纤管511和第二玻纤管512;第一玻纤管511的一端套接在隔油座60上,相对另一端通过套接在斜口凸柱 43上而与阻油环40相接。雾化通道500形成在第一玻纤管511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玻纤管511的侧壁上开设有相对的两个通孔513、与两个通孔513相连通的切口514。切口514的设置使得第一玻纤管511可通过切口514弯折打开通孔513,发热组件52通过切口514进入并置于通孔513中。切口514位于通孔513的上方,第二玻纤管512套设在第一玻纤管514上将切口514包覆,助于维持及加强第一玻纤管511的强度。
发热组件52包括多孔陶瓷件521以及绕覆在多孔陶瓷件521上的发热丝522。多孔陶瓷件521为柱状体,横穿在第一玻纤管511的侧壁上,相对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通孔513露出外侧,与导液棉53导液连接。多孔陶瓷件521 吸取烟液后,通过发热丝522加热雾化形成烟雾,沿着雾化通道500向吸嘴 30方向流通。多孔陶瓷件521具有导液性,作为发热组件52的导液件,与导气管组51外周包覆的导液棉53和储液棉54形成包棉陶瓷结构,导液效果较于导液棉条作为导液件更好,雾化更充足,用户体验更好。
发热丝522的两端分别穿出对应的通孔513并沿着第一玻纤管511的侧壁外表面延伸,穿过隔油座60与控制组件80连接。发热丝522的两端分别进一步连接导线523实现延长并与控制组件80连接,实现导通。
隔油座60支撑在雾化装置50的下方,且隔绝雾化装置50和电池70。隔油座60包括对应外壳10内周设置的座体61、凸出设置在座体61朝向雾化装置50的表面上的支撑柱体62。隔油座60的中部通道设置在支撑柱体65上并沿着支撑柱体62贯穿座体61。
座体61支撑在雾化装置50朝向电池70的一侧,支撑柱体62插入雾化装置50的雾化通道500中。中部通道600自上而下贯穿整个隔油座60,分别与雾化通道500和隔油座60下方的外壳10内部空间相连通。
座体61的外周侧面与外壳10的内壁面紧配合。进一步,该座体61的外周侧面设有至少一道第三凸筋611,用于与外壳10的内壁面紧密配合。第三凸筋611优选呈倒三角状,其导向方向顺从隔油座60进入外壳10的方向,提高组装的顺畅性。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隔油座60从外壳10的上部装配其中,第三凸筋611的导向面(朝下的面)自下而上倾斜,受外壳10内壁面抵接向上压缩,到位后因弹性复位,隔油座60和外壳10之间的缝隙密封。
座体61上还设有两个贯穿其相对两个表面的柱孔612,两个柱孔612位于支撑柱体62的相对两侧,分别用于发热丝522两端连接的导线523穿过。每一柱孔612内设有径向延伸的挡壁613,将柱孔612径向封闭,且该挡壁 613可被导线523刺破。当导线531刺破挡壁613后,挡壁613上形成的刺破孔是可收缩,使该刺破孔的侧壁箍紧到导线523上,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
隔油座60采用有弹性的绝缘材料制成,如硅胶等。
电池70在外壳10内位于隔油座60和控制组件80之间。
控制组件80分别与电池70和雾化装置50的发热组件52电连接,控制电池70为发热组件52供电。该控制组件80可包括支架81以及气动开关82。支架81定位在底座20内,底座20上对应设有定位槽用于容置该支架81。气动开关82设置在支架81上并与电池70电连接。底座20上的第二进气口22 连通至气动开关82,从而气流通过第二进气口22进入其中启动气动开关82。
第一进气口21和第二进气口22的相独立设置,第一进气口21作为独立的进气通道,有效改善连体烟整烟憋气问题;第二进气口22用于启动气动开关82,作为独立的启动气动开关通道,增强整烟灵敏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连体烟还包括设置在吸嘴30和阻油环40之间的吸嘴棉90,用于吸附抽吸过程中冷凝液,避免泄漏。吸嘴棉90上设有贯穿其相对两个表面的通孔91,通孔91位于气流通路上,连通吸嘴口31和阻油环40 的中心通道400。
此外,根据需要,本发明的连体烟还可包括端塞(未图示),配合在吸嘴30的吸嘴口31上,将其封闭。在连体烟制作完成后或不使用时,端塞将吸嘴口31封闭,对连体烟内部起到一定的防尘保护作用。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连体烟,包括筒状的外壳10、安装在外壳10相对两端上的底座20和吸嘴30、沿着外壳10的轴向依次设置在吸嘴30和底座20之间的阻油环40、雾化装置50、隔油座60、电池70以及控制组件80。控制组件80与电池70、雾化装置50电连接。
外壳10、底座20、吸嘴30、阻油环40、雾化装置50、隔油座60、电池 70以及控制组件80等的具体设置均可参考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不同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是:本实施例的雾化装置50包括两组发热组件 52,两组发热组件52沿导气管组51的轴向间隔布置并呈一定的夹角,如相对垂直呈现出十字状态等。多组发热组件52的设置较于一组发热组件52的设置可以加热雾化更多烟液,形成更多烟雾,满足用户需求。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连体烟,包括筒状的外壳10、安装在外壳10相对两端上的底座20和吸嘴30、沿着外壳10的轴向依次设置在吸嘴30和底座20之间的阻油环40、雾化装置50、隔油座60、电池70以及控制组件80。控制组件80与电池70、雾化装置50电连接。
外壳10、底座20、吸嘴30、阻油环40、雾化装置50、隔油座60、电池 70以及控制组件80等的具体设置均可参考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不同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是:在外壳10内,阻油环40与雾化装置50形成有间隔100,将抽吸过程中烟液和/或冷凝液阻挡在间隔100中,进一步还可回流到雾化装置50中以进行再利用,增加抽吸口数。阻油环40上的凸柱可以是平口凸柱,也可以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斜口凸柱。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雾化装置50的发热组件52竖向设置在导气管组51中。具体地,发热组件52的多孔陶瓷件521为柱状体,其上设有贯穿相对两端的内通道520。多孔陶瓷件521轴向平行雾化通道500设置在该雾化通道500中,多孔陶瓷件521上的内通道520也平行并连通雾化通道500,不影响气流通路的连通性。
多孔陶瓷件521的相对两侧面设有凸起524,凸起524穿过导气管组51 的侧壁与导液棉53相连接。该实施例中,导气管组51可以只包括一根玻纤管,玻纤管上设有通孔供凸起524穿过;导气管组51也可以如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两根玻纤管。
另外,对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连体烟中,多孔陶瓷件521 也可以如第三实施例的竖向放置,通过凸起524穿过通孔513与导液棉53导液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体烟,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外壳、分别安装在所述外壳两端上的底座和吸嘴、沿着所述外壳的轴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吸嘴和底座之间的阻油环、雾化装置、隔油座、电池以及控制组件;
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套接在所述隔油座上的导气管组、至少一组设置在所述导气管组中的发热组件、依次包覆在所述导气管组外周的导液棉和储液棉;所述导气管组的内部通道形成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
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多孔陶瓷件以及绕覆在所述多孔陶瓷件上的发热丝;所述多孔陶瓷件的相对两端或两侧分别穿过所述导气管组的侧壁,与所述导液棉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油环包括对应所述外壳内周设置的阻油板、沿着所述阻油板的周向凸出设置在所述阻油板朝向所述吸嘴的表面上的环柱、设置在所述阻油板朝向所述雾化装置的表面上的斜口凸柱;
所述斜口凸柱插接到所述雾化通道中;所述阻油环的中心通道贯穿所述阻油板和斜口凸柱,连通所述雾化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体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油板的外周侧面设有至少一道用于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紧配合的第一凸筋;所述环柱的外周侧面设有至少一道用于与所述吸嘴的内壁面紧配合的第二凸筋;
所述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分别呈倒三角状,所述第一凸筋的导向方向顺从所述阻油板进入所述外壳的方向,所述第二凸筋的导向方向顺从所述环柱进入所述吸嘴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组包括第一玻纤管和第二玻纤管;所述第一玻纤管的一端套接在所述隔油座上,相对另一端与所述阻油环相接;
所述第一玻纤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相对的两个通孔、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切口;所述多孔陶瓷件通过所述切口进入并横向置于所述通孔之间;所述切口位于所述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二玻纤管套设在所述第一玻纤管上将所述切口包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体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的两端分别穿出对应的所述通孔并沿着所述第一玻纤管的侧壁外表面延伸,穿过所述隔油座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油环与所述雾化装置形成有间隔;
所述多孔陶瓷件竖向置于所述雾化通道中;所述多孔陶瓷件上设有贯穿其相对两端的内通道,所述内通道平行并连通所述雾化通道;
所述多孔陶瓷件的相对两侧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穿过所述导气管组的侧壁,与所述导液棉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座包括对应所述外壳内周设置的座体、凸出设置在所述座体上的支撑柱体,所述隔油座的中部通道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体上并沿着所述支撑柱体贯穿所述座体;
所述座体支撑在所述雾化装置的一侧,所述支撑柱体插入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连通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的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电池和外壳之间的间隙、所述隔油座的中部通道、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所述阻油环的中心通道和所述吸嘴的吸嘴口依次相连通,形成气流通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体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定位在所述底座内的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气动开关;
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间隔且连通至所述气动开关的第二进气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体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体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嘴和阻油环之间的吸嘴棉。
CN202021075913.7U 2020-06-11 2020-06-11 连体烟 Active CN213549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5913.7U CN213549689U (zh) 2020-06-11 2020-06-11 连体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5913.7U CN213549689U (zh) 2020-06-11 2020-06-11 连体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49689U true CN213549689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21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75913.7U Active CN213549689U (zh) 2020-06-11 2020-06-11 连体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4968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9863A1 (zh) * 2021-08-18 2023-02-23 深圳市华诚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雾化芯及储液棉雾化装置
WO2023134245A1 (zh) * 2022-01-11 2023-07-20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式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9863A1 (zh) * 2021-08-18 2023-02-23 深圳市华诚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雾化芯及储液棉雾化装置
WO2023134245A1 (zh) * 2022-01-11 2023-07-20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式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8044B (zh) 具有双腔双气道雾化器的电子烟
JP6765013B2 (ja) 電子タバコ用アトマイザー
CN109195461B (zh) 加热装置、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1746948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07205486B (zh) 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13549689U (zh) 连体烟
WO2016041209A1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CN108289502A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组件
CN106714593A (zh) 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05337613U (zh) 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11746937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08272142B (zh) 一种具有雾化功能的抽吸装置及电子烟
CN213785359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13100491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1567872A (zh) 连体烟
CN111838771B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213074431U (zh) 雾化器
CN212545563U (zh) 雾化芯及雾化器
CN109419039B (zh)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9125369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14451584A (zh) 一种双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2349263U (zh) 自保压式雾化设备
CN113455709A (zh) 一种多口味的雾化器
CN113995164A (zh) 一种中间进油的雾化芯及其雾化装置
CN216059201U (zh) 一种吸嘴结构、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31

Address after: Room D, 17th Floor, Xiangming Building, 118 Xinhua Middle Road, Xiaolan,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0

Patentee after: Zhongshan Shengyufeng Tra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8 7th floor, 35 Cuijing Road, Pingshan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O-NET AUTO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2

Address after: No.21 Jintong Road, Tangxia Town, Pengjiang district,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jinlait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D, 17th Floor, Xiangming Building, 118 Xinhua Middle Road, Xiaolan,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0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Shengyufeng Trad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