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5369U -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5369U
CN219125369U CN202223112417.6U CN202223112417U CN219125369U CN 219125369 U CN219125369 U CN 219125369U CN 202223112417 U CN202223112417 U CN 202223112417U CN 219125369 U CN219125369 U CN 2191253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device
bracket
atomizing
liquid storage
oil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124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匡杰
侯贵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124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53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53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536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3435 priority patent/WO2024109355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及电子烟,其中,雾化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储液腔和雾化腔,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雾化腔连通;雾化组件,雾化组件设置于壳体内,雾化组件用于将储液腔内的待雾化液体进行雾化,雾化组件包括导油件以及螺旋缠绕在所述导油件上的发热丝;第一支架,第一支架设置于壳体内,导油件固定于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设有换气孔道,换气孔道分别与雾化腔及储液腔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可以通过换气孔道平衡储液仓内的压力,避免导油件因烟油未及时润湿其表面而造成的糊芯以及烟雾量低。

Description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雾化装置以及具有该雾化装置的电子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烟的雾化器通常采用吸液体以及缠绕在吸液体上的加热件组成,在用户抽吸电子烟的过程中,雾化器内的储液仓内的烟油逐渐减少,可能使得储液仓处于负压状态,导致储液仓内的烟油难以顺畅地流动至吸液体,导致烟油在负压作用下难以完全润湿吸液体的雾化面,导致烟雾量低,口感差,抽吸时会出现焦糊味。还可以能出现吸液体干烧,导致支撑固定吸液体的塑胶烧熔而产生气味等,这都会极大地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必要对电子烟产品的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装置的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采用通过吸液体以及缠绕在吸液体上的加热件组成的雾化器时具有的烟油难以及时润湿吸液体的雾化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上述雾化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储液腔和雾化腔,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分别与所述雾化腔连通;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将所述储液腔内的待雾化液体进行雾化,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导油件以及螺旋缠绕在所述导油件上的发热丝;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油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换气孔道,所述换气孔道分别与所述雾化腔及所述储液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活动部,所述活动部覆盖所述换气孔道的朝向所述储液腔的一端,在所述雾化腔的压力大于所述储液腔的压力时,所述活动部在两者的压力差作用下变形以打开所述换气孔道,所述雾化腔的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储液腔的压力时,所述活动部封堵所述换气孔道。
可选地,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壳体围合成所述储液腔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支架开设有下液孔,所述导油件通过所述下液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内设有下液腔,所述下液腔与所述下液孔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配合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导油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密封件和第一支架本体,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上,所述密封件的部分构成所述活动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为塑胶件。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为硅胶件。
可选地,所述换气孔道包括第一孔道段和第二孔道段,所述第一孔道段与所述第二孔道段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第一孔道段的一端朝向所述储液腔,所述第一孔道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道段相连,所述密封件的活动部盖设所述第一孔道段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孔道段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孔道段的中轴线错位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孔道段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孔道段的孔径。
可选地,所述的雾化装置还包括导电钉,所述发热丝包括引脚,所述导电钉和所述引脚的至少一部分共同插入所述第二孔道段,所述导电钉抵接所述引脚形成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孔道段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导电钉配合形成所述换气孔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孔道段。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的朝向所述密封件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密封件配合形成气腔,所述气腔与所述第一孔道段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本体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导油件夹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与所述导油件围合所述下液腔的豁口。
可选地,所述导油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下液腔内,以将所述下液孔内流出的待雾化液体引导至所述雾化腔内进行雾化。
可选地,所述导油件为棉芯。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柱的靠近所述雾化组件的端面设置有固定凹槽,所述导油件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固定凹槽中。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定位柱密封部,所述定位柱密封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柱上。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周圈密封圈,所述周圈密封圈用于将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密封件之间进行密封。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沿和密封侧壁,所述密封沿盖设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所述密封沿的至少部分构成所述活动部。
可选地,所述活动部的下表面为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凹槽的端口上表面为第二配合面,当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搭接时,所述活动部封闭所述换气孔道;当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形成第一间隙时,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换气孔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搭接部分的宽度为0.3mm~1.0mm。
可选地,所述活动部的厚度为0.2mm~1.0mm。
可选地,所述活动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密封件。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本体配合形成所述壳体的内腔,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本体扣合固定。
可选地,所述导电钉的一端穿过所述盖体插设于所述第二孔道段内,并与所述发热丝的引脚形成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盖体扣合固定,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盖体之间存在缝隙,以使所述第二孔道段连通所述进气口。
可选地,所述发热丝的引脚还包括延伸段,所述延伸段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盖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为上述任一所述的雾化装置;电源,所述电源为所述雾化组件提供电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的雾化组件包括导油件以及螺旋缠绕在所述导油件上的发热丝,通过在第一支架上设置连通储液腔和雾化腔的换气孔道,可以使外界大气通过换气孔道进入储液腔,平衡储液腔内外的压力,使得储液腔内的烟油能够及时润湿导油件,提高烟雾量,改善用户口感,避免出现导油体干烧,提高产品使用寿命以及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通过第一支架安装雾化组件,也就是说,第一支架相对于雾化组件为独立结构,另外,将换气孔道设计在第一支架,即换气孔道为独立的换气结构,可以更好地控制烟油从储液腔内流向导油件的体积和速率,不仅能够及时润湿导油件,还能够避免过多的烟油堆积在导油件上,发热丝雾化不及时,造成炸油以及烟油入嘴等不好的体验。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B处圈示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密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支架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雾化装置100;
壳体10;储液腔11;雾化腔12;进气口13;出气口14;出气管15;壳体本体16;盖体17;第一密封圈171;
雾化组件20;导油件21;发热丝22;引脚221;延伸段222;
密封件30;活动部31;第一配合面311;定位柱密封部33;周围密封圈35;
第一支架本体40;换气孔道401;第二凹槽402;第一孔道段403;第二孔道段404;第一凹槽405;通道406;抵接部407;第二配合面408;固定凹槽409;第一定位柱49;
第二支架50;第二密封圈51;第三密封圈52;下液孔53;下液腔54;第二定位柱55;
吸油棉60;
导电钉70。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装置100。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装置100包括壳体10、雾化组件20和第一支架。
具体而言,壳体10内设有储液腔11和雾化腔12,壳体10上设有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分别与雾化腔12连通。雾化组件20设置于壳体10内,雾化组件20用于将储液腔11内的待雾化液体进行雾化,雾化组件20包括导油件21以及螺旋缠绕在导油件21上的发热丝22。第一支架设置于壳体10内,导油件21固定于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设有换气孔道401,换气孔道401分别与雾化腔12及储液腔11连通。
换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装置100主要由壳体10、雾化组件20和第一支架构成。其中,壳体10可以作为雾化装置100的油杯,壳体10内设有储液腔11和雾化腔12,储液腔11可以用于盛放烟油,雾化组件20可以对储液腔11内的待雾化的烟油进行雾化,雾化后的烟雾进入雾化腔12。壳体10可以设有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可以分别设置在壳体10的表面,用户可以通过出气口14进行抽吸,在抽吸的过程中,外界空气通过进气口13进入,并且与雾化腔12内的烟雾混合,混合后的气溶胶最终通过出气口14流至用户口部,为用户所吸食。
需要说明的是,雾化组件20主要由导油件21和发热丝22组成,发热丝22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螺旋形式缠绕在导油件21上,例如导油件21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柱形件,发热丝22沿导油件21的周向缠绕,且大致沿导油件21的轴向延伸。
也就是说,发热丝22可以位于雾化腔12内,通过在导油件21上设置发热丝22,当用户在抽吸雾化装置100时,发热丝22可以对吸附有烟油的导油件21进行加热,使发热丝22上的烟油雾化,并在雾化腔12内产生烟雾,产生的烟雾可以与从进气口13流入雾化腔12的气流混合,接着通过出气口14导入用户口内。
通过发热丝22缠绕导油件21的外表面,一方面可以增大发热丝22与导油件21的外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导油件21上的烟油被充分雾化,增加雾化产生的烟雾量,提升口感,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发热丝22与导油件2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第一支架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且第一支架可以用于安装雾化组件20,也就是说,通过第一支架可以安装导油件21。也就是说,第一支架与雾化组件20之间相对独立,在第一支架的内部可以设置有独立的换气孔道401,从而实现独立的换气结构,通过换气孔道401可以连通进气口13和储液腔11。可以通过调控换气孔道401实现对于换气孔道401内进气量的控制,进而控制储液腔11内的压力大小,从而实现对于从储液腔11流向导油件21的烟油的速率进行控制,不仅可以避免烟油流至导油件21的速率过慢引起的导油件21的表面未及时润湿,还可以避免过多的烟油堆积在导油件21且未及时雾化而导致的炸油影响口感。
例如,参照附图1和图2,为了便于说明,将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为第一方向,上下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第一支架的内部可以独立设有换气孔道401,换气孔道401可以沿第二方向延伸,换气孔道401的下端可以与进气口13连通,换气孔道401的上端可以与储液腔11连通,外界空气可以通过进气口13流至独立的换气孔道401内,然后进入储液腔11内,以平衡储液腔11内外的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棉芯无独立换气结构,导致难以控制烟油渗透的速度,容易出现干烧糊芯或者炸油等现象。而本实施例的雾化装置100采用独立的换气结构,能够更好地控制换气速率,更好地控制储液仓与外界的压强差。
由此,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100的雾化组件20包括导油件21以及螺旋缠绕在导油件21上的发热丝22,通过在第一支架上设置连通储液腔11和雾化腔12的换气孔道401,可以使外界大气通过换气孔道401进入储液腔11,平衡储液腔11内外的压力,使得储液腔11内的烟油能够及时润湿导油件21,提高烟雾量,改善用户口感,避免出现导油体21干烧,提高产品使用寿命以及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100通过第一支架安装雾化组件20,也就是说,第一支架相对于雾化组件20为独立结构,另外,将换气孔道401设计在第一支架,即换气孔道401为独立的换气结构,可以更好地控制烟油从储液腔11内流向导油件21的体积和速率,不仅能够及时润湿导油件21,还能够避免过多的烟油堆积在导油件21上,发热丝22雾化不及时,造成炸油以及烟油入嘴等不好的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架包括活动部31,活动部31覆盖换气孔道401的朝向储液腔11的一端,在雾化腔12的压力大于储液腔11的压力时,活动部31在两者的压力差作用下变形以打开换气孔道401,雾化腔12的压力小于或等于储液腔11的压力时,活动部31封堵换气孔道401。
也就是说,第一支架包括活动部31,活动部31能够与换气孔道401配合,在储液腔11的内外压力具有预定压差时,活动部31发生变形,使气体可通过换气孔道401补充至储液腔11,以平衡储液腔11内的压力。
另外,在第一支架上设有活动部31,用户在通过出气口14进行抽吸时,由于储液腔11内的烟油被雾化后由用户吸入,储液腔11内的烟油减小会导致储液腔11内的压力降低。而在储液腔11的内部压力和储液腔11的外部压力之间的压力差达到预定压差时,活动部31可以通过与换气孔道401配合,活动部31发生变形,打开换气孔道401的至少一部分,使从进气口13流入的气体可以通过换气孔道401补充到储液腔11内,从而平衡储液腔11内的压力,使储液腔11内的烟油能够顺利流向雾化组件20。在储液腔11的内部压力和储液腔11的外部压力之间的压力差较小,未达到预定压差时,通过活动部31可以封堵换气孔道401,避免储液腔11内的烟油穿过活动部31而流至换气孔道401内。
其中,活动部31可以与换气孔道401的上端相对,外界空气可以通过进气口13流至独立的换气孔道401内,然后穿过活动部31与换气孔道401配合的部位进入储液腔11内,以平衡储液腔11内外的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雾化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支架50,第二支架50与壳体10围合成储液腔11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支架50开设有下液孔53,导油件21通过下液孔53与储液腔11连通。
具体而言,第二支架50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内腔,例如第二支架50位于储液腔11的底部,第二支架50可以设有下液孔53,下液孔53可以与储液腔连通,下液孔53可以用以导出储液腔11内的待雾化的液体,以便于烟油被雾化,其中,待雾化液体可以是烟油。将第二支架50设置在储液腔11的底部。也就是说,储液腔11内的烟油可以通过下液孔53流至导油件21,润湿导油件2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第二支架50,能够实现通过下液孔53连通导油件21和储液腔11,对从储液腔11流出的烟油通过下液孔53进行调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支架50内设有下液腔54,下液腔54与下液孔53连通。通过设置下液腔54与下液孔53连通,可以将雾化腔11内的烟油导出至下液腔54内再由下液腔54将烟油导出,例如,如图1所示,第二支架50可以设置在储液腔11的下部,下液腔54可以位于下液孔53的下方,不仅便于使待雾化液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入下液腔54,还便于待雾化液体集聚在下液腔54内,有足够的烟油供雾化组件雾化,避免雾化组件出现干烧糊芯。
需要说明的是,储液腔11可以通过下液腔54与下液孔53连通,下液腔54可以通过下液孔53与储液腔11连通,储液腔11内的烟油可以通过下液孔53流至下液腔54内。此外,换气孔道401可以通过下液腔54与储液腔11连通,因此,通过活动部31和换气孔道401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对于下液腔54内的气压的平衡,进而实现对于储液腔11内的气压的平衡。通过对下液腔54内的气压进行平衡,使得下液腔54内的烟油能够快速流至雾化组件20,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雾化组件20难以被烟油及时润湿,而导致烟雾量低,口感差,抽吸时会出现焦糊味,或者雾化组件20干烧,导致塑胶烧熔产生气味等,会给用户带来不好的抽吸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支架50与第一支架配合形成有收容空间,导油件21位于收容空间,也就是说,收容空间可以用于安装导油件21。具体而言,第二支架50可以与第一支架连接,并与第一支架配合限定出收容空间,雾化组件20可以安装在收容空间,例如,第二支架50可以安装在第一支架的顶部,也就是说,第一支架可以位于下液腔54的底部,收容空间可以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可选地,收容空间可以与下液腔54横向间隔设置,例如收容空间可以位于下液腔54靠近壳体的内腔轴线的一侧,下液腔54位于收容空间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在将雾化组件20安装在收容空间内后,雾化组件20的一部分可以穿过收容空间伸入下液腔54,下液腔54内的烟油可以流至雾化组件20,为雾化组件20提供待雾化的烟油。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支架50和第一支架配合可以实现雾化组件20的固定和安装,并使得雾化组件20可以与下液腔54连通,对下液腔54内的待雾化液体进行雾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架还包括密封件30和第一支架本体40,密封件30套设在第一支架本体40上,密封件30的部分构成活动部31。
换言之,第一支架可以主要由密封件30和第一支架本体40构成,其中,密封件30可以与第一支架本体40套接,且密封件30可以位于第一支架本体40靠近储液腔11的一侧,密封件30可以包括活动部31,活动部31可以盖设在换气孔道401的一端,也就是说,活动部31可以位于换气孔道401之外,且活动部31可以在满足条件下发生形变。
在活动部31完全封闭换气孔道401的一端时,换气孔道401内的气体无法通过换气孔道401进入储液腔11内。在活动部31通过形变打开换气孔道401的一端的至少一部分时,换气孔道401内的气体可以进入储液腔11内,实现对于储液腔11内的压力的平衡。例如,在储液腔的内外压力具有预定压差时,换气孔道401内的气体能够顶开封闭换气孔道401的活动部31,从而实现平衡储液腔11内的压力。
在用户抽吸出气口14的过程中,活动部31可以打开换气孔道401的端部,使气体通过换气孔道401补充到储液腔11内,以平衡储液腔11内外的压力,当储液腔11内的压力达到平衡时,活动部31可以封闭换气孔道401的端部,阻止储液腔11内的液体流出。
例如,密封件30可以套设在第一支架本体40的上端,密封件30上的活动部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活动部31可以为弹性件,且具有自由端,换气孔道401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活动部31的自由端可以盖设在换气孔道401的上端,在用户抽吸出气口14的过程中,换气孔道401内的气体可以顶开活动部31的自由端,在活动部31的自由端和换气孔道401的上端面之间形成间隙,使气体可以进入储液腔11,从而增大储液腔11内的压力,使储液腔11内外的压力逐渐达到平衡。当储液腔11内的压力达到平衡时,活动部31的自由端可以与换气孔道401的上端面抵接,封闭换气孔道401的上端。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支架设置为包括密封件30和第一支架本体40两个结构,利用密封件30可以使第一支架本体40与储液腔11之间形成密封,防止储液腔11内的液体泄漏。另外,将活动部31设置在密封件30上,可以实现活动部31与第一支架本体40分离设计,有利于实现换气结构的独立性,在密封件30与换气孔道401套接时活动部31与换气孔道401形成配合,可以更好地控制换气速率,平衡储液腔11内的压力。
可选地,活动部3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40上,第一支架本体40上可以套设有密封件30,密封件30可以避开第一支架本体40上的活动部31设置,使得活动部31的第一侧面与换气孔道401相对,活动部31的第二侧面与储液腔11相对。将活动部31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40上,有利于简化密封件30的结构,简化密封件30的加工工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架本体40为塑胶件。将第一支架本体40设置为塑胶件,有利于提高第一支架本体40的支撑强度,以便于第一支架本体40对雾化组件20进行支撑。例如,在第一支架本体40和第二支架50相配合夹设雾化组件20时,采用塑胶材质的第一支架本体40能够起到强支撑作用,且不易变形,能够提高结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密封件30为硅胶件。具体地,硅胶件可以套设在第一支架本体40上可以和第一支架本体40形成密封,同时硅胶件可以与储液腔11的内壁面配合形成密封,避免储液腔11内的液体泄露。此外,还可以控制密封件30的弹性和硬度,不仅实现密封效果,还实现对于雾化组件20的稳定支撑,例如,第一支架本体40和第二支架50相互配合夹设雾化组件20时,采用塑胶材质的第一支架本体40的硬度较大,容易损伤雾化组件20,因此,通过在第一支架本体40和雾化组件20之间设置硅胶材质的密封件30,不仅能够提高密封性能,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此外,硅胶材质还具有耐高温的性能,因此,在雾化组件20对烟油进行加热雾化时,密封件30不易变形,不易受到高温影响。也就是说,硅胶材质的密封件30即使与雾化组件20接触,也不会因高温导致烧熔而产生气味。
需要说明的是,活动部31和密封件30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硅胶件,使得活动部31形成为弹性件。通过采用硅胶材质的活动部31,在储液腔11的内外气压差达到预定气压差时,活动部31能够被气体所顶开,此时活动部31的至少一部分发生位移,从而打开换气孔道401,换气孔道401内的气体进入储液腔11内,实现对于储液腔11内的压力的平衡。并且,在活动部31经过多次使用后,仍然具有弹性,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后活动部31出现疲软的现象,能够延长活动部31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换气孔道401包括第一孔道段403和第二孔道段404,第一孔道段403与第二孔道段404的中心轴线平行,第一孔道段403的一端朝向储液腔11,第一孔道段403的另一端与第二孔道段404相连,密封件30的活动部31盖设第一孔道段403的一端。
也就是说,第一支架本体40内可以设有换气孔道401,换气孔道401可以包括第一孔道段403和第二孔道段404,其中,第二孔道段404可以设于第一支架本体40靠近进气口13的一侧,第二孔道段404与雾化腔12连通,第一孔道段403可以设于第一支架本体40靠近密封件30的一侧,第一孔道段403分别与储液腔11和第二孔道段404连通,活动部31可以盖设在第一孔道段403的端部,通过设置第二孔道段404和第一孔道段403可以组成换气孔道401,便于换气孔道401的具体加工和设计。
例如,第一孔道段403和第二孔道段404可以分别大致沿上下方向排布,第一孔道段403的下端可以与第二孔道段404的上端连通,第一孔道段403的上端可以被活动部31盖设,第二孔道段404的下端可以朝向进气口13,从进气口13进入壳体10内的气体,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孔道段404、第一孔道段403后进入储液腔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孔道段403的中轴线与第二孔道段404的中轴线错位设置。通过将第一孔道段403和第二孔道段404各自的中轴线错开,可以使得第一孔道段403和第二孔道段404之间形成弯折结构,以便于改变从第二孔道段404流向第一孔道段403的至少一部分流体的流向,在储液腔11内的烟油通过换气孔道401发生泄漏时,弯折结构有利于延长烟油的路径,减缓烟油的泄漏速度和泄漏量。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孔道段403的轴线可以在第二孔道段404的偏心位置处,且第一孔道段403相对于第二孔道段404的轴线所在位置而言更加远离雾化腔1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孔道段403较为远离储液腔11,储液腔11内的部分烟油可能会因泄漏而进入第一孔道段403内,而雾化腔12内的气溶胶可以通过出气口14为用户所吸食,因此,如果将第一孔道段403设计得更加靠近雾化腔12,易于导致第一孔道段403内的烟油会混合在气溶胶中一起被用户吸食,影响用户口感。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孔道段403较为远离雾化腔12,能够有效预防第一孔道段403内的烟油进入雾化腔12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孔道段403设置于第二孔道段404的端口一侧。具体而言,在第二孔道段404的端口所在平面内,第一孔道段403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端口的一侧,使得第一孔道段403与第二孔道段404的端口错开。例如,第一孔道段403和第二孔道段404可以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孔道段403的下端口可以位于第二孔道段404的上端口的左侧,更加远离壳体10的中轴线,从而在孔道403和第二孔道段404相连通的部位形成弯折结构,能够避免储液腔11内的烟油直接穿过第一孔道段403快速进入第二孔道段404内。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发生烟油泄漏,第一孔道段403内的烟油也需要经过转折才能进入第二孔道段404,即延长了烟油的路径,增大了烟油泄漏时受到的阻力,从而减小了漏油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孔道段403的孔径小于第二孔道段404的孔径。利用第一孔道段403的孔径小于第二孔道段404的孔径,可以在第一孔道段403和第二孔道段404相连接的部位形成弯折结构,该弯折结构有利于改变从第二孔道段404流向第一孔道段403的至少一部分流体的流向,能够避免储液腔11内的烟油直接穿过第一孔道段403快速进入第二孔道段404内。即使发生烟油泄漏,第一孔道段403内的烟油也需要经过转折才能进入第二孔道段404,即延长了烟油的路径,增大了烟油泄漏时受到的阻力,从而减小了漏油情况。
另外,将通过限定较大孔径的第二孔道403,第二孔道段404的设置的较小,一方面有利于增加第一孔道段403内的气体的流速,使气体在第一孔道段403内积聚以顶开活动部31,另一方面通过限定较小孔径的第一孔道段403,能够在储液腔11内的烟油发生泄漏时烟油快速穿过第一孔道段403,也就是说,通过采用较小尺寸的第一孔道段403能够增大烟油穿过第一孔道段403的阻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雾化装置100包括导电钉70,发热丝22包括引脚221,导电钉70和引脚221的至少一部分共同插入第二孔道段404,导电钉70抵接引脚221形成电连接。
具体地,导电钉70能够将电源与发热丝22进行导电连接,电源通过导电钉70实现对于发热丝22的供电,利用发热丝22可以对烟油进行雾化。导电钉70的至少一部分和发热丝22的引脚221可以共同插入第二孔道段404内,且在第二孔道段404内,导电钉70与引脚221可以抵接,从而实现导电钉70与发热丝22的电连接。其中,引脚22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夹持在导电钉70和第二孔道段404的内壁之间,能够提高引脚221的装配稳定性。
可选地,发热丝22可以包括加热金属丝,加热金属丝的两端可以形成为加热金属丝的引脚221。
当第一孔道段403的孔径小于第二孔道段404的孔径时,通过限定较大孔径的第二孔道段404,有利于快速安装导电钉70,以及增大导电钉70的尺寸,扩大导电钉70和发热丝22之前的可连接区域的范围,也就是说,通过限定第二孔道段404的径向尺寸较大便于导电钉70与第一支架本体40的装配,以及便于导电钉70和发热丝22之间的装配。
可选地,导电钉7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导电钉70可以对称分布在进气口13的两侧,发热金属丝的中部可以设于棉芯,发热金属丝的两端可以分别与对应的导电钉70连接,当导电钉70通电时,发热金属可以被导通并发热。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电钉70与发热丝22电连接,有利于实现发热丝22与外部电源的电连接,起到引出发热丝22的作用,避免发热丝22的结构过于复杂。另外,将导电钉70和引脚221设置为共同插入第二孔道段404,在不影响换气孔道401的独立设置的同时,还无需设置额外的导电钉安装孔,使得雾化装置100的结构更紧凑,有利于减小雾化装置100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孔道段404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一凹槽405,第一凹槽405与导电钉70配合形成换气孔道401的至少一部分,第一凹槽405连通进气口13与第一孔道段403。
具体而言,第一孔道404的内壁面的一部分可以沿第一孔道404的径向向外凹陷形成第一凹槽405,第一凹槽405的槽口可以朝向第一孔道404的内部,并且,第一凹槽405的第一端可以连通进气口13,第一凹槽405的第二端可以连通第一孔道段403,从进气口13进入壳体10内的气体可以从第一凹槽405进入第一孔道404,然后可以通过第一孔道404进入储液腔11。
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孔道404的内壁面可以设有凹陷的第一凹槽405,第一凹槽405上端可以与进气口13连通,第一凹槽405的下端可以与第一孔道段403的下端连通。进一步地,第一凹槽405的轴线相对于第一孔道402的轴线更加远离壳体10的轴线,能够进一步避免烟油泄露至雾化腔12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凹槽405,有利于在导电钉70插入第二孔道段404后,而使得气体还可以通过第一凹槽405进入第一孔道段403,避免第二孔道段404被堵塞,同时避免因设置导电钉40而增加换气孔道401的结构复杂性,还能够增大通气量,使得烟油能够更加顺畅地流向雾化组件。另外,通过第一凹槽405连通进气口13和第一孔道段403,还可以有利于使第二孔道段404与导电钉70之间实现紧密装配,有利于提高导电钉70和换气之间40的结构紧凑性避免导电钉70发生晃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架的朝向密封件30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402,第二凹槽402与密封件30配合形成气腔,气腔与第一孔道段403连通。
具体地,第一支架上可以设有第二凹槽402,第二凹槽402可以位于第一孔道段403靠近活动部31的一端的端口处,且第二凹槽402与该端口连通,使得第二凹槽402与活动部31相邻设置。因此,第一孔道段403内的气体可以积聚在第二凹槽402内,即集聚在第二凹槽402与密封件30配合形成的气腔所在位置,此时活动部31与气腔配合,形成类杠杆结构,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第二凹槽402,能够降低顶开活动部31所需的力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孔道段403和第二凹槽402之间的连通,在气体从第一孔道段403顶开活动部31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气体的流向发生变化,还可以使得气体在气腔处积聚,并产生可以顶开活动部31的推力,使得气体可以快速进入储液腔11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凹槽402设置于第一孔道段403的端口靠近活动部31自由端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二凹槽402的至少一部分与活动部31的自由端相对设置,且第二凹槽402与第一孔道段403连通,由于活动部31与第二凹槽402配合,相当于类杠杆结构,因此,将第二凹槽402设置于第一孔道段403的端口靠近活动部31的自由端,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顶开活动部31所需的力度,使得气体可以更快速进入储液腔11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一定位柱49,第二支架50设置有第二定位柱55,导油件21夹设于第一定位柱49和第二定位柱55之间。
具体地,第一支架朝进气口13的一侧可以设有第一定位柱49,第一定位柱49可以突出于第一支架的表面,第二支架50朝向出气口14的一侧可以设有第二定位柱55,第二定位柱55可以突出于第二支架50的表面,通过第一定位柱49和第二定位柱55的配合,可以对雾化组件20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夹设,从而实现对雾化组件20的安装。例如,第一支架的上侧面和第二支架50的下侧面相对,第一支架的上侧面可以设有第一定位柱49,第二支架50的下侧面可以设有第二定位柱55。
可选的,第一定位柱49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定位柱49可以沿第一方向间隔开排布,第一定位柱49和第二定位柱55可以一一对应,通过多个第一定位柱49和多个第二定位柱55夹设雾化组件20,有利于提高雾化组件20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定位柱49、第二定位柱55与导油件21围合下液腔54的豁口。具体而言,下液腔54可以具有豁口,豁口可以位于第一定位柱49和第二定位柱55相连接位置附近,从储液腔11经过下液孔53进入下液腔54的液体,可以通过豁口流入导油件21,以便于进行雾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导油件2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下液腔54内,以将下液孔53内流出的待雾化液体引导至雾化腔12内进行雾化。也就是说,导油件2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下液腔54内,下液孔53内流出至下液腔54内的液体可以通过导油件21输送至雾化腔12内,并在雾化腔12内完成雾化。可选地,导油件2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豁口将下液腔54内的液体输送至雾化腔12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导油件21为棉芯,棉芯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下液腔54内,棉芯的至少另一部分设置于雾化腔12内。
具体地,棉芯的一部分可以位于下液腔54内,棉芯的又一部分可以位于雾化腔12内,利用棉芯对液体的吸附能力,雾化组件20可以通过棉芯将储液腔11内的液体输送至雾化腔12内进行雾化。
例如,棉芯可以为长条形的吸液棉,吸液棉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棉芯的两端可以分别从对应的豁口伸入下液腔54内,棉芯的中部可以位于雾化腔12内,下液腔54内的液体可以通过棉芯的端部逐渐渗透整个棉芯,棉芯可以对液体进行吸附直至达到饱和状态,从而实现将液体从下液腔54输送至雾化腔12,以便于液体雾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定位柱49的靠近雾化组件20的端面设置有固定凹槽409,导油件21的端部卡设于固定凹槽409中。也就是说,在第一定位柱40朝向导油件21的端面设置固定凹槽409,利用固定凹槽409对导油件21进行固定,其固定结构简单,稳定性高。
例如,第一定位柱49的上端面可以设有固定凹槽409,固定凹槽409可以形成为与棉芯的外表面匹配的弧形槽,棉芯的端部可以架设在固定凹槽409内,通过固定凹槽409实现对棉芯的定位和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密封件30包括定位柱密封部33,定位柱密封部33套设于第一定位柱49上。
具体地,在密封件30上可以设置定位柱密封部33,在密封件30套设在第一支架本体40上时,定位柱密封部33可以套设在第一定位柱49上,而第一定位柱49可以突出与第一支架本体40的结构,也就是说,定位柱密封部33可以形成有插槽,第一定位柱49可以插入定位柱密封部33的插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49可以形成支撑结构,用于对雾化组件20进行支撑,另外,通过设置定位柱密封部33与第一定位柱49套接,可以实现第一定位柱49与雾化组件20之间的密封,避免储液腔11内的液体从第一定位柱49与雾化组件20的连接处泄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密封件30包括周圈密封圈,周圈密封圈用于将第二支架50和密封件30之间进行密封。
具体而言,密封件30的表面可以设有突出于密封件30表面的周围密封圈35,密封件30可以通过周围密封圈35与第二只按50连接,通过周围密封罐可以实现第二支架50与密封件30之间的密封,另外,由于密封件30与第一支架本体40之前套接,也就是说,密封件30与第一支架本体40之间形成密封,因此,第二支架50和第一支架本体40之间可以形成密封,以防止下液孔53内的液体泄漏。
可选地,密封件30可以插入第二支架50内,周围密封圈35可以设置在密封件30的外周面,周围密封圈35可以与第二支架50的内壁面形成密封,密封件30的内周面可以与第一支架本体40的外周面紧密配合形成密封,从而实现第二支架50和第一支架本体40之间的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密封件30包括密封沿和密封侧壁,密封沿盖设于第一支架本体40,密封沿的至少部分构成活动部31。也就是说,密封件30可以主要由密封沿和密封侧壁组成,例如密封侧壁沿上下方向延伸,密封沿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密封侧壁可以设于在第一支架本体40的横向外侧,密封沿可以设于第一支架本体40的竖向外侧,例如密封侧壁位于第一支架本体40的水平方向外侧,密封沿位于第一支架本体40的上方。通过密封沿和密封侧壁相配合,不仅能够实现对于第一支架本体40的至少一部分的密封和防护,还有利于形成活动部31,活动部31为密封件30上的一部分,便于加工生产,无需额外设置空间,提高了对于壳体10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也就是说,密封件30的至少一个端部设置有活动部31,活动部31盖设第一支架上开设的换气孔道401。即密封件30的一个端部或多个端部可以设有活动部31,由于活动部31可以盖设在换气孔道401的端部,因此,换气孔道40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密封件30的端部对应。另外,雾化腔12可以与密封件30的中部对应,将活动部31和换气孔道401与密封件30的端部对应,可以使换气孔道401远离雾化腔12,延长液体进入雾化腔12的路径,可以有效防止液体进入雾化腔12,影响烟雾的口感。
例如,活动部31可以对称设置在密封件30的上端部,密封件30的上端靠右侧的活动部31的自由端可以向左延伸,密封件30的上端靠左侧的活动部31的自由端可以向右延伸,从而使两个活动部31形成对称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活动部31的下表面为第一配合面311,第二凹槽402的端口上表面为第二配合面408,当第一配合面311与第二配合面408搭接时,活动部31封闭换气孔道401;当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408形成第一间隙时,第一间隙连通换气孔道401。
具体而言,活动部31的下表面可以是活动部31朝向第二凹槽402的一侧表面,第二凹槽402的端口上表面可以是第一支架本体40上被第二凹槽402穿过的表面,第二配合面408和第一配合面311可以相对设置。
活动部31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第一状态可以是封闭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活动部31可以对换气孔道401的第二端进行封闭,此时,第一配合面311与第二配合面408搭接,也就是说,活动部31的下表面与第二凹槽402的端口上表面搭接,第一配合面311与第二配合面408之前可以形成密封,从而使活动部31可以封闭换气孔道401,阻挡储液腔11内的液体流入换气孔道401和第二凹槽402内。
例如,当储液腔11内的压力与外界大气的压力大致相等时,活动部31受到的外界大气的压力和受到的储液腔11内烟油的压力大致相同,此时,活动部31可以处于自然伸展状态,不发生形变,以封闭换气孔道401的第二端。
第二状态可以是打开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活动部31可以发生形变以打开换气孔道401的第二端,第二配合面408和第一配合面311之间可以形成有第一间隙,例如,活动部31可以朝向储液腔11的方向弯曲,使得第二配合面408和第二配合搭接的部分可以间隔开形成第一间隙,第一间隙连通换气孔道401和储液腔11,使得换气孔道401内的气体可以进入储液腔11内,以平衡储液腔11内外的压力。
例如,当用户通过出气口14吸食气溶胶时,从进气口13流入的部分气体可以进入换气孔道401,换气孔道401内的气体可以对活动部31施加作用力,顶开活动部31,即活动部31可以发生形变,此时能够实现对于储液腔11内的气压的平衡。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支架本体40上的第二配合面408和活动部31上的第一配合面311相配合,可以及时平衡储液腔11内外的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配合面311和第二配合面408之间搭接部分的宽度为0.3mm~1.0mm。
具体而言,第二配合面408和第一配合面311之间搭接部分的宽度可以是在第一状态下,第二配合面408与第一配合面311相抵接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w。
需要说明的是,当w<0.3mm时,搭接部分的宽度较小,易于导致在第二状态下,第二配合面408和第一配合面311之间形成的间隙过大,外界大气的气体非常容易进入储液腔11,过多的烟油可能堆积在棉芯上,可能造成发热丝雾化不及时,造成炸油影响烟雾入嘴的体验。
当w>1.0mm时,搭接部分的宽度较大,易于导致在第二状态下第二配合面408和第一配合面311之间形成的间隙过小,外界的空气难以进入储液腔11内,从而难以通过间隙及时平衡储液腔11内外的压差,导致储液腔11的换气不通畅,储液腔11内的烟油在负压作用下难以完全浸润棉芯,导致发热丝雾化的烟雾量低,烟雾口感差,且此时发热丝的发热可能造成棉芯干烧,导致在抽吸时容易出现焦糊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活动部31的厚度为0.2mm~1.0mm。
具体而言,弹性件可以包括弹片,弹片可以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弹片的第一侧面可以形成为第一配合面311,弹片的第二侧面可以朝向储液腔11。弹性件的厚度可以是弹片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例如,弹性件的厚度可以是弹性件在如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弹性件的厚度为t,0.2mm≤t≤1.0mm,此时,弹性件的厚度既能满足换气需求,实现及时换气,又能实现不漏油的效果。如果弹性件的厚度小于0.2mm,导致弹性件的加工较为困难,如果弹性件的厚度大于1mm,导致顶开弹性件所需作用力较大。可选地,弹性件的厚度t可以为0.4mm~0.8mm,例如,弹性件的厚度t可以为0.4mm、0.45mm、0.55mm、0.6mm、0.7mm等,以进一步提高换气不漏油的效果。
可选地,第一支架本体40的下端可以设有连通换气孔道401的第一端和雾化腔12的第一凹槽405,第一凹槽405的厚度可以为0.6mm~1.0mm,此时流入换气孔道401的气流的流速既能避免储液腔11处于负压状态,又能避免气流流速过大导致棉芯上油液堆积。发热金属丝的一部分可以穿过第一凹槽405与导电钉70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活动部31一体成型于密封件30。以便于活动部31与密封件30的连接处形成密封,同时也可以简化雾化装置100的生产工艺。可选地,活动部31和密封件30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硅胶件,由此,密封件30上与棉芯相连接的部分可以与棉芯之间形成密封,避免储液腔11内的烟油从密封件30与棉芯相连接的部分流入雾化腔12,密封件30可以与壳体10的内壁面连接,并与壳体1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密封。同时,还可以使得活动部31形成为弹性件,通过弹性件的形变,可以在用户吸食气溶胶时,将气体通过换气孔道401补充至储液腔11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壳体10包括壳体本体16和盖体17,盖体17与壳体本体16配合形成壳体10的内腔,盖体17与壳体本体16扣合固定。
具体而言,壳体10可以包括壳体本体16和盖体17,通过壳体本体16和盖体17能够限定出内腔,用于容纳雾化组件20、第一支架、第二支架50以及导电钉70的至少一部分。另外,盖体17与壳体本体16可以通过扣合固定连接,也就是说,盖体17与壳体本体16可拆卸地连接,可以将盖体17安装在壳体本体16上,或者从壳体本体16上拆卸下来。
可选地,盖体17和壳体本体16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171密封,实现壳体本体16和盖体17之间的密闭性,避免发生烟油泄露以及气溶胶泄露。
可选地,壳体本体16的内壁面可以与第二支架50地外周面连接,且壳体本体16和第二支架50之间可以设有第二密封圈51,实现壳体本体16和第二支架50之间的密闭性,避免发生烟油泄露以及气溶胶泄露。
此外,壳体本体16的顶部可以设有出气口14,盖体17可以设有进气口13,可选地,壳体本体16可以设有出气管15,在出气管15内限定有出气通道,出气管15的外壁面可以形成为储液腔11的内壁面,出气管15的一端连通出气口14,出气管15的另一端可以朝向进气口13,并与第二支架50的上端连接,在出气管15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50之间可以设有第三密封圈52以形成密封,避免发生烟油泄露以及气溶胶泄露,混合油烟雾的气溶胶可以经过出气通道后从出气口14流出。
本实施例中,将壳体10设置为两个可分离的结构,并将壳体本体16和盖体17扣合固定,有利于壳体10的拆装,通过将盖体17从壳体本体16上拔出,可以露出内腔容纳的其他结构,便于内腔内其他结构的装配和检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导电钉70的一端穿过盖体17插设于第二孔道段404内,并与发热丝22的引脚221形成电连接。
例如,在盖体17上可以设有导电钉安装孔,导电钉70的一端可以穿过导电钉安装孔并插入第二孔道段404内,从而与出入第二孔道段404内的发热丝22的引脚221形成电连接,导电钉70的另一端从盖体17上露出,以便于导电钉与外部电源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电钉70穿过盖体17与发热丝22电连接,有利于实现发热丝22与外部电源的电连接,起到引出发热丝22的作用,避免发热丝22的结构过于复杂。此外,通过外部电源和导电钉70相配合,可以使发热丝22导通并发热,进而通过发热丝22对棉芯进行加热,使棉芯上的烟油雾化形成烟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架与盖体17扣合固定,第一支架与盖体17之间存在缝隙,以使第二孔道段404连通进气口13。
具体而言,第一支架与盖体17之间可以通过扣合固定,也就是说,第一支架可拆卸地连接,可以将第一支架安装在盖体17上,或者从盖体17上拆卸下来,便于第一支架与盖体17进行装配和检修。
另外,在第一支架与盖体17之间可以形成有缝隙,例如,第一支架的底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盖体17上与第一支架间隔开以形成缝隙。通过缝隙可以将第二孔道段404和进气口13连通,以实现储液腔11内外压力的平衡。
例如,第一支架的下侧可以设有向下突出的抵接部407,抵接部407可以与盖体17的上侧面抵接,通过使第二段体和盖体17止抵,有利于结构稳定性。抵接部407可以限定出通槽406,通槽406可以沿左右方向沿,通槽406的一端可以朝向雾化腔12,并与进气口13连通,通槽406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孔道段404连通,通槽406可以形成为缝隙的一部分。从进气口13进入雾化腔12的气体,可以依次通过通槽406、第一凹槽405和第一孔道段403进入储液腔1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支架与盖体17之间设置缝隙,可以实现第二孔道段404和进气口13的连通,以实现储液腔11内外压力的平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发热丝22的引脚221还包括延伸段222,延伸段222设置于第一支架与盖体17之间。
例如,发热丝22的引脚221可以包括电连接段和延伸段222,其中,电连接段可以形成为引脚221的最外端,电连接段以与导电钉70抵接,以实现发热丝22与导电钉70之间的电连接。延伸段222可以与电连接段连接,延伸段222可以位于第一支架与盖体17,也就是说,延伸段222可以穿过缝隙,可以让发热丝22的部分结构穿过,便于发热丝22与导电钉70装配,可选地,缝隙还能起到导通进气口13和第二孔道段404的作用。
此外,发热丝22可以为发热金属丝,发热金属丝的端部可以包括延伸段222和电连接段,延伸段222可以从通槽406的一端伸入,并从通槽406的另一端伸出使得电连接段与导电钉7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使发热丝22穿过缝隙与导电钉70电连接,避免因设计发热丝22的走向导致的发热丝22占用较多空间,通过将发热丝22设置在缝隙,能够实现结构紧凑性,有利于减小雾化装置100的尺寸,实现雾化装置100小型化设计的目的。
可选地,雾化腔12的底部可以设有吸油棉60,吸油棉60安装在盖体17上,吸油棉60的上端面和第一支架之间可以间隔开,吸油棉60可以用于收集雾化腔12内的冷凝液。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包括上述雾化装置100和电源,其中,电源为雾化组件提供电能。
具体地,电源与发热丝22电连接,以对发热丝22供电。例如,电源可以包括设置在电子烟内的电池,发热丝22可以通过导电钉70与电源电连接。具体地,导电钉7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发热丝22可以是发热金属丝,导电钉70的一端可以伸入雾化装置100内,与发热金属丝的端部电连接,导电钉40的另一端可以伸出雾化装置100的表面,例如,可以伸入下盖17,并与电源电连接,电源通过导电钉70对发热丝22供电,使发热丝22发热以雾化棉芯上的烟油。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雾化装置100为以上任意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雾化装置100,所以本实施例中的电子烟具有上述雾化装置100的任意实施例所描述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作赘述。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31)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储液腔和雾化腔,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分别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将所述储液腔内的待雾化液体进行雾化,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导油件以及螺旋缠绕在所述导油件上的发热丝;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油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换气孔道,所述换气孔道分别与所述雾化腔及所述储液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活动部,所述活动部覆盖所述换气孔道的朝向所述储液腔的一端,在所述雾化腔的压力大于所述储液腔的压力时,所述活动部在两者的压力差作用下变形以打开所述换气孔道,所述雾化腔的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储液腔的压力时,所述活动部封堵所述换气孔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壳体围合成所述储液腔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支架开设有下液孔,所述导油件通过所述下液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内设有下液腔,所述下液腔与所述下液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配合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导油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密封件和第一支架本体,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上,所述密封件的部分构成所述活动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为塑胶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硅胶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孔道包括第一孔道段和第二孔道段,所述第一孔道段与所述第二孔道段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第一孔道段的一端朝向所述储液腔,所述第一孔道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道段相连,所述密封件的活动部盖设所述第一孔道段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道段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孔道段的中轴线错位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道段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孔道段的孔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钉,所述发热丝包括引脚,所述导电钉和所述引脚的至少一部分共同插入所述第二孔道段,所述导电钉抵接所述引脚形成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道段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导电钉配合形成所述换气孔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孔道段。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朝向所述密封件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密封件配合形成气腔,所述气腔与所述第一孔道段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导油件夹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与所述导油件围合所述下液腔的豁口。
17.根据权利要求4或1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下液腔内,以将所述下液孔内流出的待雾化液体引导至所述雾化腔内进行雾化。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件为棉芯。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的靠近所述雾化组件的端面设置有固定凹槽,所述导油件的端部卡设于所述固定凹槽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定位柱密封部,所述定位柱密封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柱上。
2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周圈密封圈,所述周圈密封圈用于将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密封件之间进行密封。
2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沿和密封侧壁,所述密封沿盖设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所述密封沿的至少部分构成所述活动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的下表面为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凹槽的端口上表面为第二配合面,当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搭接时,所述活动部封闭所述换气孔道;当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形成第一间隙时,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换气孔道。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搭接部分的宽度为0.3mm~1.0mm。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的厚度为0.2mm~1.0mm。
2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密封件。
2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本体配合形成所述壳体的内腔,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本体扣合固定。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钉的一端穿过所述盖体插设于所述第二孔道段内,并与所述发热丝的所述引脚形成电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盖体扣合固定,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盖体之间存在缝隙,以使所述第二孔道段连通所述进气口。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的所述引脚还包括延伸段,所述延伸段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盖体之间。
31.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
电源,所述电源为所述雾化装置提供电能。
CN202223112417.6U 2022-11-22 2022-11-22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Active CN2191253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2417.6U CN219125369U (zh) 2022-11-22 2022-11-22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PCT/CN2023/123435 WO2024109355A1 (zh) 2022-11-22 2023-10-08 雾化装置和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2417.6U CN219125369U (zh) 2022-11-22 2022-11-22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5369U true CN219125369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7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12417.6U Active CN219125369U (zh) 2022-11-22 2022-11-22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53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9355A1 (zh) * 2022-11-22 2024-05-30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和电子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9355A1 (zh) * 2022-11-22 2024-05-30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和电子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34464B2 (en) Atomizing head,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thereof
CN21538143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气液平衡元件
CN109195461B (zh) 加热装置、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0250576B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4629861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US11832645B2 (en)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and atomizer
CN212911688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292995U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16701640U (zh) 进气结构、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0158009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9125369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US20240016211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and atomizer
CN112450494A (zh) 雾化器支架、雾化器组件和雾化器
CN219125368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6088899U (zh) 雾化芯组件、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6088865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11838771B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111317180A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6293059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6088866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的壳体、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5736906U (zh) 滑动组件和雾化器
CN214340112U (zh) 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CN114794537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2040935A1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13455713A (zh) 可补气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