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33487U - 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33487U
CN213533487U CN202021213798.5U CN202021213798U CN213533487U CN 213533487 U CN213533487 U CN 213533487U CN 202021213798 U CN202021213798 U CN 202021213798U CN 213533487 U CN213533487 U CN 2135334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mold
injection molding
fixed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137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glun Di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glun D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glun D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glun D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1379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334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334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334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床身和工作台面,所述工作台面顶部表面左端焊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左侧设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左侧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加热棒,所述注塑机箱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左侧设置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外壁右侧底部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出水口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底端设置有雾化喷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送管的末端设置有加热棒,对在输送过程中温度降低的熔融塑料进行再次加热,避免在注塑过程中出现拉丝,造成产品表面粗糙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有蓄水箱和雾化喷头能够快速在开模前对产品迅速降温,从而缩短生产时间,提高产品的精准度。

Description

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
传统的注塑机有以下几点不足:1、在输送熔融后的塑料时由于管道长度较长,因此在初次输送熔融塑料时,在管道的末端容易产生凝结,在注塑过程中容易出现拉丝的情况发生;2、在注塑完成后,刚成型的注塑件温度偏高需自然风干后进行检测,等待时间久,影响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旨在通过在输送管的末端设置有加热棒,对在输送过程中温度降低的熔融塑料进行再次加热,避免在注塑过程中出现拉丝,造成产品表面粗糙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有蓄水箱和雾化喷头能够快速在开模前对产品迅速降温,从而缩短生产时间,提高产品的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包括床身和工作台面,所述工作台面位于床身顶部,所述工作台面顶部表面左端焊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左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左端设置有固定架且连接杆延伸至固定架内,所述固定架内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右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固定架左侧设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右侧顶部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输送管内部设置有输送绞龙,所述输送绞龙右端延伸至固定架内部且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输送管左侧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加热棒且位于输送绞龙间隙处,所述输送管左侧设置有注塑机箱且输送管延伸至注塑机箱内部,所述注塑机箱内部左侧安装有定模具,所述定模具中部设置有注塑管,所述注塑机箱内部左侧设置有动模具,所述动模具与定模具相对应契合,所述注塑机箱外壁左侧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输出端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右端固定连接有驱动件,所述注塑机箱中部且位于定模具和动模具上方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左侧设置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外壁右侧底部设置有抽水泵,所述蓄水箱通过水管与抽水泵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出水口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底端且位于动模具和定模具之间设置有雾化喷头。
可选的,所述定模具右侧设置有定模具固定架,所述定模具固定架与输送管固定连接,所述动模具左侧设置有动模具固定架,所述动模具固定架与驱动件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床身的内部一端顶部设置有与注塑机箱相连通的出料口,所述床身内部左侧开设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与出料口相通。
可选的,所述输送管的顶部一端安装有加压气缸,加压气缸的输出端与输送管的内部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进料斗的底部一侧安装有进料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
1、在使用时,先将所需注塑的塑料液体倒入进料斗内,随后打开进料阀门,使液体进入输送管道内,同时接通外部电源,驱动电机开始工作,带动转动轴转动,通过连接轴带动输送绞龙转动,当输送绞龙转动时,带动输送管道内液体运动,使得液体向注塑机箱方向移动,同时加压气缸工作,向输送管道内加压,使得残留液体更快速的运动,当液体到达输送管末端时,输送管末端的若干加热棒开始工作,对注塑的塑料液体进行二次加热,使得注塑的塑料液体不容易产生凝结,避免在注塑过程中容易出现拉丝的情况发生,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工作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2、当二次加热后的塑料液体到达注塑机箱内时,液体在输送绞龙和加压气缸的作用下,从注塑管内排出,同时液压缸工作,带动液压杆向右推动,通过驱动件,带动动模具固定架和动模具向右移动,与定模具重合,对产品进行定型,当定型完成后,液压缸带动液压杆向左移动同时动模具也向左移动与定模具脱离,此时,水泵进行工作,将蓄水箱内的水,经过水管带到雾化喷口处,雾化喷口将水雾化对刚定型完成的产品喷洒,对产品进行快速降温,使得冷却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工作时间,从而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的输送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的注塑机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身;101、出料口;102、收集箱;2、工作台面;201、固定架;3、驱动电机;301、转动轴;302、连接杆;303、固定块;304、连接轴; 4、输送管;401、输送绞龙;402、加热棒;403、加压气缸;5、进料斗;501、进料阀门;6、注塑机箱;601、隔板;602、蓄水箱;603、抽水泵;604、水管;605、雾化喷头;7、定模具;701、注塑管;702、定模具固定架;8、动模具;801、动模具固定架;9、液压缸;901、液压杆;902、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包括床身1和工作台面2,所述工作台面2位于床身1顶部,所述工作台面2 顶部表面左端焊接有固定架201,所述固定架201上安装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301,所述转动轴301左端连接有连接杆302,所述连接杆302左端设置有固定架303且连接杆延伸至固定架303内,所述固定架303内部设置有连接轴304,所述连接轴304右端连接有连接杆302,所述固定架303左侧设置有输送管4,所述输送管4右侧顶部设置有进料斗5,所述输送管4内部设置有输送绞龙401,所述输送绞龙401右端延伸至固定架 303内部且连接有连接轴304,所述输送管4左侧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加热棒402 且位于输送绞龙401间隙处,所述输送管4左侧设置有注塑机箱6且输送管4 延伸至注塑机箱6内部,所述注塑机箱6内部左侧安装有定模具7,所述定模具7中部设置有注塑管701,所述注塑机箱6内部左侧设置有动模具8,所述动模具8与定模具7相对应契合,所述注塑机箱6外壁左侧设置有液压缸9,所述液压缸9输出端连接有液压杆901,所述液压杆901右端固定连接有驱动件902,所述注塑机箱6中部且位于定模具7和动模具8上方设置有隔板601,所述隔板601左侧设置有蓄水箱602,所述蓄水箱602外壁右侧底部设置有抽水泵603,所述蓄水箱602通过水管604与抽水泵603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603出水口连接有水管604,所述水管604底端且位于动模具8和定模具7之间设置有雾化喷头605。
示例的,在使用时,先将所需注塑的塑料液体倒入进料斗5内,使液体进入输送管4内,同时接通外部电源,驱动电机3开始工作,带动转动轴301转动,通过连接轴304带动输送绞龙401转动,当输送绞龙401转动时,带动输送管4内液体运动,使得液体向注塑机箱6方向移动,当液体到达输送管4末端时,输送管4末端的若干加热棒402开始工作,对注塑的塑料液体进行二次加热,当二次加热后的塑料液体到达注塑机箱6内时,液体在输送绞龙401的作用下,从注塑管701内排出,同时液压缸9工作,带动液压杆901向右推动,通过驱动件902,带动动模具8向右移动,与定模具7重合,对产品进行定型,当定型完成后,液压缸9带动液压杆901向左移动同时动模具也8向左移动与定模具7脱离,此时,水泵603进行工作,将蓄水箱602内的水,经过水管604 带到雾化喷头605处,雾化喷头605将水雾化对刚定型完成的产品喷洒。
参考图1和图3所示,所述定模具7右侧设置有定模具固定架702,所述定模具固定架702与输送管4固定连接,所述动模具8左侧设置有动模具固定架801,所述动模具固定架801与驱动件902固定连接。
示例的,定模具7右侧设置有定模具固定架702,动模具8左侧设置有动模具固定架801,可以有效的将定模具7和动模具8进行固定,在对产品进行定型时,避免出现偏移和脱落情况,造成损失。
参考图1所示,所述床身1的内部一端顶部设置有与注塑机箱6相连通的出料口101,所述床身1内部左侧开设有收集箱102,所述收集箱102与出料口101相通。
示例的,床身1的内部一端顶部设置有与注塑机箱6相连通的出料口101,床身1内部左侧开设有收集箱102且收集箱102与出料口101相通,在产品定型完成冷却后,可以有效的将产品进行收集,统一处理,节省了大量的劳动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输送管4的顶部一端安装有加压气缸403,加压气缸403的输出端与输送管4的内部相连通。
示例的,输送管4的顶部一端安装有加压气缸403,加压气缸403的输出端与输送管4的内部相连通,在塑料液体进入输送管道内时,加压气缸向输送管道内加压,使得残留液体更快速的运动,提高注塑效率。
参考图1所示,所述进料斗5的底部一侧安装有进料阀门501。
示例的,进料斗5的底部一侧安装有进料阀门501,有利于调节进料斗5 的出料速度,使得注塑过程更加便捷。
使用时,先将所需注塑的塑料液体倒入进料斗5内,随后打开进料阀门 501,使液体进入输送管4内,同时接通外部电源,驱动电机3开始工作,带动转动轴301转动,通过连接轴304带动输送绞龙401转动,当输送绞龙401 转动时,带动输送管4内液体运动,使得液体向注塑机箱6方向移动,同时加压气缸403向输送管道内加压,使得残留液体更快速的运动,当液体到达输送管4末端时,输送管4末端的若干加热棒402开始工作,对注塑的塑料液体进行二次加热,当二次加热后的塑料液体到达注塑机箱6内时,液体在输送绞龙 401和加压气缸403的作用下,从注塑管701内排出,同时液压缸9工作,带动液压杆901向右推动,通过驱动件902,带动动模具8和动模具固定架801 向右移动,与定模具7重合,对产品进行定型,当定型完成后,液压缸9带动液压杆901向左移动同时动模具也8向左移动与定模具7脱离,此时,水泵603 进行工作,将蓄水箱602内的水,经过水管604带到雾化喷头605处,雾化喷头605将水雾化对刚定型完成的产品喷洒,当产品定型完成冷却后,从定模具 7上脱离,从出料口101处离开工作台面2,进入收集箱102内,完成收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包括1、床身; 101、出料口;102、收集箱;2、工作台面;201、固定架;3、驱动电机(型号可选为YE-71M2-2);301、转动轴;302、连接杆;303、固定块;304、连接轴;4、输送管;401、输送绞龙;402、加热棒(型号可选为V-HT-E070);403、加压气缸(型号可选为SCJ-50*50-20-S);5、进料斗;501、进料阀门; 6、注塑机箱;601、隔板;602、蓄水箱;603、抽水泵(型号可选为JQZYQSB012); 604、水管;605、雾化喷头;7、定模具;701、注塑管;702、定模具固定架; 8、动模具;801、动模具固定架;9、液压缸(型号可选为HSG63);901、液压杆;902、驱动件,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5)

1.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包括床身(1)和工作台面(2),所述工作台面(2)位于床身(1)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面(2)顶部表面左端焊接有固定架(201),所述固定架(201)上安装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301),所述转动轴(301)左端连接有连接杆(302),所述连接杆(302)左端设置有固定块(303)且连接杆延伸至固定块(303)内,所述固定块(303)内部设置有连接轴(304),所述连接轴(304)右端连接有连接杆(302),所述固定块(303)左侧设置有输送管(4),所述输送管(4)右侧顶部设置有进料斗(5),所述输送管(4)内部设置有输送绞龙(401),所述输送绞龙(401)右端延伸至固定块(303)内部且连接有连接轴(304),所述输送管(4)左侧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加热棒(402)且位于输送绞龙(401)间隙处,所述输送管(4)左侧设置有注塑机箱(6)且输送管(4)延伸至注塑机箱(6)内部,所述注塑机箱(6)内部左侧安装有定模具(7),所述定模具(7)中部设置有注塑管(701),所述注塑机箱(6)内部左侧设置有动模具(8),所述动模具(8)与定模具(7)相对应契合,所述注塑机箱(6)外壁左侧设置有液压缸(9),所述液压缸(9)输出端连接有液压杆(901),所述液压杆(901)右端固定连接有驱动件(902),所述注塑机箱(6)中部且位于定模具(7)和动模具(8)上方设置有隔板(601),所述隔板(601)左侧设置有蓄水箱(602),所述蓄水箱(602)外壁右侧底部设置有抽水泵(603),所述蓄水箱(602)通过水管(604)与抽水泵(603)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603)出水口连接有水管(604),所述水管(604)底端且位于动模具(8)和定模具(7)之间设置有雾化喷头(6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具(7)右侧设置有定模具固定架(702),所述定模具固定架(702)与输送管(4)固定连接,所述动模具(8)左侧设置有动模具固定架(801),所述动模具固定架(801)与驱动件(90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1)的内部一端顶部设置有与注塑机箱(6)相连通的出料口(101),所述床身(1)内部左侧开设有收集箱(102),所述收集箱(102)与出料口(101)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4)的顶部一端安装有加压气缸(403),加压气缸(403)的输出端与输送管(4)的内部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5)的底部一侧安装有进料阀门(501)。
CN202021213798.5U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 Active CN2135334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13798.5U CN213533487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13798.5U CN213533487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33487U true CN213533487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75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13798.5U Active CN213533487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334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0552A (zh) 一种防堵塞塑料注塑机
CN208745276U (zh) 一种防止外漏的热塑性塑料注塑机
CN112223678A (zh) 一种自动化花盆加工装置
CN213533487U (zh) 一种冲击钻机壳注塑模具
CN212948826U (zh) 一种多工位控温注塑机
CN111745910A (zh) 一种具有自动顶出结构稳定性强的高精度注塑模具
CN208164208U (zh) 一种能够快速脱模的注塑模具
CN110039720A (zh) 能自动精确送料的注塑模具
CN115648564A (zh) 一种便于控制料流速度的注塑模具
CN202572783U (zh) 一种节能高效型注塑机
CN102514200A (zh) 一种塑料检查井热挤冷压成型方法
CN209903776U (zh) 一种电动手枪钻外壳模注塑装置
CN210308728U (zh) 一种连续模具的自动送料装置
CN210233961U (zh) 一种用于生产次抛飞机瓶的装置
CN207696904U (zh) 一种移动冷却模具式机械驱动卧式注塑机设备
CN219191097U (zh) 一种低阻力防倒流注塑模具
CN206085502U (zh) 一种带冷却喷嘴的注塑模具
CN220946399U (zh) 一种注塑机的注射装置
CN217252683U (zh) 一种镁合金半固态生产装置
CN212385943U (zh)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塑料注塑设备
CN218462820U (zh) 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
CN219520457U (zh) 一种便于调整浇注流量的汽车零部件浇铸模具
CN219705975U (zh) 一种气动顶出装置的注塑模具
CN216068544U (zh) 一种pc灯面罩注塑装置
CN218256425U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机械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