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64702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64702U
CN213464702U CN202022223050.XU CN202022223050U CN213464702U CN 213464702 U CN213464702 U CN 213464702U CN 202022223050 U CN202022223050 U CN 202022223050U CN 213464702 U CN213464702 U CN 213464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cooking appliance
cavity
sealing lip
top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230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韦铭
吴良柳
罗飞龙
刘化勇
郑博文
羊小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230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64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64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64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烹饪主体限定出具有顶部开口的烹饪腔;烹饪附件,烹饪附件包括盛放部和支撑部,支撑部支撑在烹饪腔的内壁面,盛放部支撑在支撑部上,盛放部的壁设有通孔,用于连通烹饪腔和盛放部的内腔,盛放部的上端敞开且盛放部的上端与烹饪腔的顶部开口边沿间隔开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盛放部适用不同类型的烹饪器具,提高了盛放部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低糖烹饪器具的沥糖釜一般都是放置在内锅锅沿上,这种放置对于常规饭煲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用在带压力的饭煲,如真空电饭煲或压力电饭煲,沥糖釜会与密封圈发生干涉,导致沥糖釜或密封圈不能与内锅锅沿配合,影响密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腔的开口边沿不会与盛放部发生干涉,提高了盛放部的通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所述烹饪主体限定出具有顶部开口的烹饪腔;烹饪附件,所述烹饪附件包括盛放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所述盛放部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盛放部的壁设有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烹饪腔和所述盛放部的内腔,其中,所述盛放部的上端敞开且所述盛放部的上端与所述烹饪腔的顶部开口边沿间隔开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通过将盛放部的上端与烹饪腔的顶部开口边沿间隔开设置,可以避免盛放部与烹饪腔的壁面接触而对其他部件形成干涉,从而使盛放部适用不同类型的烹饪平台,例如真空平台、压力平台,提高了盛放部的通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盛放部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烹饪腔的顶部开口所在的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盛放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烹饪腔的顶部开口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5mm-1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盛放部的上端外部的尺寸小于所述烹饪腔的顶部开口的尺寸,以使所述盛放部与所述烹饪腔的内侧壁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盛放部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盛放部分别单独成型且通过连接结构进行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部形成环形结构且限定出底部开口的介质置换腔,以允许所述介质置换腔内的液体在气压差的作用下从所述底部开口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的靠近所述盛放部下表面的位置设有过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部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支撑脚,多个所述支撑脚支撑在所述烹饪腔的内底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主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烹饪容器,所述烹饪容器限定出所述烹饪腔;盖体,所述盖体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本体,用于封闭所述烹饪腔的顶部开口;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烹饪容器或所述盖体,在所述盖体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烹饪容器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盛放部隔开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包括:安装部;横向密封唇边,所述横向密封唇边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且另一端朝外延伸;纵向密封唇边,所述纵向密封唇边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且另一端朝下延伸,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横向密封唇边位于所述烹饪容器的顶部开口的边沿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纵向密封唇边伸入所述烹饪腔内,其中,所述纵向密封唇边与所述盛放部在所述横向和/或所述纵向上的距离大于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向密封唇边与所述盛放部在所述纵向上的距离为2mm-1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为负压烹饪器具或者高压烹饪器具。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施例烹饪器具的烹饪容器与烹饪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烹饪器具的烹饪容器与烹饪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烹饪器具的烹饪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烹饪器具的烹饪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烹饪器具100,
烹饪主体10,烹饪容器101,盖体102,安装槽1021,本体103,密封件104,安装部1041,横向密封唇边1042,纵向密封唇边1043,
烹饪附件20,盛放部201,支撑部202,支撑脚2021,通孔2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主体10、烹饪附件20。烹饪主体10限定出具有顶部开口的烹饪腔。烹饪附件20包括盛放部201和支撑部202,支撑部202支撑在烹饪腔的内壁面,盛放部201支撑在支撑部202上,盛放部201的壁设有通孔203,用于连通烹饪腔和盛放部201的内腔。盛放部201的上端敞开,盛放部201的上端与烹饪腔的顶部开口边沿间隔开设置。
烹饪器具100工作时,烹饪腔内的温度升高,液体转化为水蒸气,烹饪腔的液面随之升高,使液体到达盛放部201的通孔处203或者是盛放部201上端,液体进入盛放部201内冲刷食材,再从盛放部201壁的通孔203流出,反复冲刷食材,达到降糖效果。通过将盛放部201的上表面低于烹饪腔的顶部开口所在的平面,可以防止液体从盛放部201的上端进入盛放部201时从烹饪腔的开口处溢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通过将盛放部201的上端与烹饪腔的顶部开口边沿间隔开设置,可以避免盛放部201与烹饪腔的壁面接触而对其他部件形成干涉,从而使盛放部201适用不同类型的烹饪器具,例如压力烹饪器具、真空烹饪器具等,提高了盛放部201的通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盛放部201的上表面低于烹饪腔的顶部开口所在的平面。通过将盛放部201的上表面设置为低于烹饪腔的顶部开口所在的平面,不仅可以保证液体沸腾时,到达盛放部201上端的液体不会从烹饪腔开口处溢出,而且可以保证大量的液体进入盛放部201内,提高食材吸水的均匀性,从而提升了烹饪效果。此外,可以使盛放部201适用不同类型的锅具,提高了盛放部201的通用性。
如图1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盛放部201的上表面与烹饪腔的顶部开口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5mm-15mm。例如,盛放部201的上表面与烹饪腔的顶部开口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可以为5mm、10mm以及12mm等,即盛放部201的开口位置低于烹饪腔的顶部开口。
当盛放部201内的食材较多时,液体沸腾后易从盛放部201的上端进入盛放部201内,通过将盛放部201的上表面与烹饪腔的顶部开口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设置在5mm-15mm之间,也就是说,使盛放部201的开口远低于烹饪腔的开口,可以避免液体从盛放部201上端进入盛放部20内时,从烹饪腔的开口处溢出。
并且,通过将盛放部201的上表面与烹饪腔的顶部开口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设置在5mm-15mm之间,可以使大量的液体进入盛放部201内,使食材吸水更均匀,从而保证食材的烹饪效果,实现盛放部201在不同的烹饪器具100内的应用,提高盛放部201的通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盛放部201的上端外部的尺寸小于烹饪腔的顶部开口的尺寸,以使盛放部201与烹饪腔的内侧壁间隔开。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盛放部201的上表面可以高于烹饪腔的顶部开口所在平面,例如可以在位于盛放部201上方的盖体的下表面设置避让凹部,使盖体避开盛放部201的上端即,同样可以避免盛放部201与其他部件形成干涉,保证了盛放部201的通用性。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盛放部201的侧壁以及盛放部201的底壁的靠近其侧壁的位置设有通孔203,即盛放部201底壁的外周一圈设有通孔203。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盛放部201的侧壁以及盛放部201的底壁均设有通孔203,多个通孔203可以在盛放部201的底壁均匀布置。
由此,通过在盛放部201的底壁设置通孔203,便于液体从盛放部201的底部进入盛放部201内,冲刷盛放部201的食材,再从盛放部201的通孔203底壁或者侧壁的通孔203排出。
如图2-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支撑部202与盛放部201一体成型。通过将支撑部202与盛放部201一体成型,可以保证盛放部201与支撑部202的连接可靠性,保证了盛放部201在支撑部202上的稳定性,还便于盛放部201在烹饪腔内的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支撑部202与盛放部201分别单独成型,支撑部202与盛放部201通过连接结构进行连接。
例如,可以在支撑部202与盛放部201上分别设置连接孔,使支撑部202与盛放部201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支撑部202与盛放部201的可拆卸连接,便于烹饪器具100处理食材以后对支撑部202和盛放部201进行清洗。并且当支撑部202或者是盛放部201出现损坏以后,便于更换。
进一步地,将支撑部202与盛放部201可拆卸连接,当盛放部201应用于不同锅具时,可以根据锅具的高度,相应的选择不同支撑部202的高度,从而提高盛放部201的通用性。
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支撑部202形成环形结构且限定出底部开口的介质置换腔,以允许介质置换腔内的液体在气压差的作用下从底部开口排出,从而使烹饪腔内的液体上升,使液体上升到盛放部201的通孔203或者是盛放部201的上端,进入盛放部201的内部冲刷食材。
具体地,烹饪器具100工作时,支撑部202内的液体部分转化为水蒸气,使得支撑部202内的气压升高,从而将支撑部202内的部分液体排出,随之支撑部202外的液位升高,液体高度上升到盛放部201的上端或者通孔203内,进入盛放部201的内腔,冲刷盛放部201内的食材,之后再从盛放部201的通孔203流出,然后液体再次进入盛放部201的内部,多次循环,从而对食材进行反复冲刷,实现降糖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的202靠近盛放部201下表面的位置设有过孔(未示出)。与相关技术中在盛放部201的底壁设置过孔的技术方案相比,通过在支撑部202上设置过孔,可以避免食材堵住过孔而影响过气效果,从而保证支撑部202内外气压平衡,保证盛放部201可以正常沥糖。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支撑部202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支撑脚2021,多个支撑脚2021支撑在烹饪腔的内底壁。支撑脚2021的数量可以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
如图1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烹饪主体10包括本体103、盖体102和密封件104,本体103内设有烹饪容器101,烹饪容器101限定出烹饪腔,盖体102可活动地设于本体103,用于封闭烹饪腔的顶部开口。
进一步地,密封件104设于烹饪容器101或盖体102,密封件104与盛放部201隔开布置,在盖体102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密封件104位于烹饪容器101与盖体102之间,从而实现烹饪容器101与盖体102的密封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104设置在盖体102上。具体地,烹饪主体10包括盖体102和主体103,盖体102设于主体103的上方,盖体102上设有安装槽1021,安装槽1021用于安装密封件104。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104可以设置在烹饪容器101上,例如,可以设置在烹饪容器101的开口边沿上。
为了保证密封件104的密封效果,密封件104可以为弹性件,盖体102关闭时,密封件104的至少一部分夹设在盖体102与烹饪容器101之间,从而使密封件104发生弹性形变,实现密封烹饪腔的效果。
通过在烹饪容器101或者盖体102上设置密封件104,盖体102关闭时,密封件104位于烹饪容器101和盖体102之间,可以使烹饪腔形成密闭空间,液体沸腾时,防止高温气体泄漏,使烹饪腔内的气压不断升高,形成一个高压空间,可以加快食材的烹饪效果。同时便于烹饪腔内的液面上升,使盛放部201内的液体循环加快,增加冲刷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密封件104需要与盛放部201隔开,不仅可以避免液体从盛放部201上端进入盛放部201内时,使密封件104直接与高温液体接触,甚至浸泡在高温液体内,造成密封件104的损耗,而且盛放部201与密封件104不会发生干涉,从而可以避免影响密封件104的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104包括安装部1041、横向密封唇边1042,横向密封唇边1042的一端与安装部1041连接,横向密封唇边1042的另一端朝外延伸,盖体102处于关闭状态时,横向密封唇边1042位于烹饪容器101的开口边沿与盖体102之间,从而保证烹饪容器101与盖体102之间的密封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密封件104还包括纵向密封唇边1043,纵向密封唇边1043的一端与安装部1041连接,纵向密封唇边1043的另一端朝下延伸,在盖体102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纵向密封唇边1043伸入烹饪腔内,例如,当烹饪腔内形成高压空间时,纵向密封唇边1043紧贴在烹饪容器101的内侧壁面上,从而进一步保证烹饪容器101与盖体102之间的密封性。
其中,纵向密封唇边1043与盛放部201在横向和/或纵向上的距离大于零,即纵向密封唇边1043与盛放部201在横向和/或纵向上间隔布置,保证盛放部201与纵向密封唇边1043不会发生干涉,从而可以避免影响密封件104的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纵向密封唇边1043与盛放部201在横向上的距离S大于零。通过使纵向密封唇边1043与盛放部201在横向上距离S大于零,避免纵向密封唇边1043与盛放部201发生干涉而影响密封件104的密封效果,导致在温度升高时,使高温气体泄漏,影响液面上升,进而影响冲刷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纵向密封唇边1043与盛放部201在纵向上的距离L大于零。通过使纵向密封唇边1043与盛放部201在纵向上的距离L大于零,避免液体从盛放部201上端进入盛放部201内冲刷食材时,使纵向密封唇边1043与高温液体接触,甚至是浸泡在高温液体中,对密封件104造成损耗,减少密封件104的使用寿命。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纵向密封唇边1043与盛放部201在横向和纵向上的距离L均大于零,可以进一步地增加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纵向密封唇边1043与盛放部201在纵向上的距离L为2mm-10mm。例如,纵向密封唇边1043与盛放部201在纵向上的距离L可以为2mm、4mm、6mm和8mm等,为了保证盖体102合上以后,纵向密封唇边1043不与烹饪腔内的上升到盛放部上端的液体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烹饪器具100为负压烹饪器具或者高压烹饪器具。通过设置密封件104,可以使烹饪腔形成密封的腔室。
下面结合附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1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主体10和烹饪附件20。
烹饪主体10包括盖体102、本体103和烹饪容器101,盖体102和本体103限定出容纳腔,烹饪容器101设于容纳腔内,烹饪容器101限定出上端敞开的烹饪腔,盖体102可以封闭烹饪腔的上端敞开口。盖体102或者烹饪容器101上设有密封件104,用以密封烹饪腔。
烹饪附件20位于烹饪容器101内部,烹饪附件20包括盛放部201和支撑部202,支撑部202位于盛放部201的下方,用于支撑盛放部201,且支撑部202的下端敞开,使支撑部202内的液体可以在气压差的作用下排出支撑部202外。
具体地,烹饪器具100工作时,加热烹饪容器101,支撑部201内的液体转化为水蒸气,支撑部201内的液体排出,上升到盛放部201的上端,从盛放部201上端或者通孔203内引进盛放部201的内腔,冲刷盛放部201内的食材。之后再从盛放部201的侧壁或者底壁的通孔203流出,然后液体再次从盛放部201的上端或者通孔203进入盛放部201内部,多次循环,降低食材的糖分。
密封件104包括安装部1041、横向密封唇边1042和纵向密封唇边1043。
其中,横向密封唇边1042的一端与安装部1041连接,横向密封唇边1042的另一端朝外延伸,盖体102处于关闭状态时,横向密封唇边1042位于烹饪容器101的开口边沿与盖体102之间。纵向密封唇边1043的一端与安装部1041连接,纵向密封唇边1043的另一端朝下延神,在盖体102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伸入烹饪腔内,例如,当烹饪腔内形成高压空间时,纵向密封唇边1043紧贴在烹饪容器101的内侧壁面上,从而进一步保证烹饪容器101与盖体102之间的密封性。
如图6所示,烹饪容器101的开口形成缩口,使缩口处的尺寸小于烹饪容器101内其他部分的尺寸。当烹饪容器101为缩口型锅具时,由于盛放部201的开口端向外凸出,所以盛放部201的开口沿着内锅壁之间距离较小,容易形成部分压力、便于实现液体冲刷通道,从而可以保证液体的上升速度,提升冲刷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的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主体,所述烹饪主体限定出具有顶部开口的烹饪腔;
烹饪附件,所述烹饪附件包括盛放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烹饪腔的内壁面,所述盛放部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盛放部的壁设有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烹饪腔和所述盛放部的内腔,
其中,所述盛放部的上端敞开且所述盛放部的上端与所述烹饪腔的顶部开口边沿间隔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部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烹饪腔的顶部开口所在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烹饪腔的顶部开口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5mm-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部的上端外部的尺寸小于所述烹饪腔的顶部开口的尺寸,以使所述盛放部与所述烹饪腔的内侧壁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盛放部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盛放部分别单独成型且通过连接结构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形成环形结构且限定出底部开口的介质置换腔,以允许所述介质置换腔内的液体在气压差的作用下从所述底部开口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靠近所述盛放部下表面的位置设有过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支撑脚,多个所述支撑脚支撑在所述烹饪腔的内底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主体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烹饪容器,所述烹饪容器限定出所述烹饪腔;
盖体,所述盖体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本体,用于封闭所述烹饪腔的顶部开口;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烹饪容器或所述盖体,在所述盖体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烹饪容器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盛放部隔开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
安装部;
横向密封唇边,所述横向密封唇边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且另一端朝外延伸;
纵向密封唇边,所述纵向密封唇边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且另一端朝下延伸,在所述盖体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横向密封唇边位于所述烹饪容器的顶部开口的边沿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纵向密封唇边伸入所述烹饪腔内,
其中,所述纵向密封唇边与所述盛放部在所述横向和/或所述纵向上的距离大于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密封唇边与所述盛放部在所述纵向上的距离为2mm-1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为负压烹饪器具或者高压烹饪器具。
CN202022223050.XU 2020-09-30 2020-09-30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3464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3050.XU CN213464702U (zh) 2020-09-30 2020-09-30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3050.XU CN213464702U (zh) 2020-09-30 2020-09-30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64702U true CN213464702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64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23050.XU Active CN213464702U (zh) 2020-09-30 2020-09-30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647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46648U (zh) 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0961428U (zh) 一种方便散热的烹饪器具
CN213464702U (zh) 烹饪器具
JP7225429B2 (ja) 調理器具
CN21127007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330901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12006523B (zh) 烹饪器具的盛放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1155113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1609203U (zh) 锅具组件及烹饪设备
CN209995904U (zh) 一种气密性好的炒菜机
CN214128200U (zh) 蒸汽烹饪器具的蒸笼及蒸汽烹饪器具
CN105816014A (zh) 真空循环吸排式减糖电饭煲
CN213464706U (zh) 烹饪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108720544B (zh) 烹饪厨具盖体、烹饪厨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厨具
CN210961460U (zh) 用于蒸汽加热的烹饪锅具及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
CN113142971B (zh) 电饭煲
CN216060168U (zh) 烹饪器具的进气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14230899U (zh) 烹饪器具
CN211609301U (zh) 一种米汤容器及蒸饭煲
CN214548809U (zh) 一种防溢电饭煲
CN219249819U (zh) 一种改进排水结构的低糖饭煲
CN212438218U (zh) 一种防溢炖锅
CN219712505U (zh) 一种防溢阀、防溢装置以及液体加热容器
CN219594320U (zh) 锅体组件及烹饪电器
CN210540764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