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45021U - 一种电芯下料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下料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45021U
CN213445021U CN202021737256.8U CN202021737256U CN213445021U CN 213445021 U CN213445021 U CN 213445021U CN 202021737256 U CN202021737256 U CN 202021737256U CN 213445021 U CN213445021 U CN 213445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pper assembly
grippers
transfer device
movable plat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372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钦凌
黄振奎
丘荣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3725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45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45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450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转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芯下料转运装置,包括传送机构、夹持机构和承载平台,所述夹持机构安装在传送机构上并沿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移动,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架和抓手组件,所述抓手组件包括上抓手组件和下抓手组件,所述上抓手组件和下抓手组件由第一驱动件驱动靠近或远离;所述上抓手组件包括两个上抓手和第二驱动件,两个上抓手由第二驱动件驱动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抓手组件包括两个下抓手和第三驱动件,两个下抓手由第三驱动件驱动靠近或远离。本实用新型电芯下料转运装置具有可转移多种不同尺寸电芯、大大提升生产线的灵活性、适用性和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下料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转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芯下料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芯转移技术中使用的夹持机构为上下对称的单个结构抓手,抓手相对夹持机构的支架只有一个自由度,即上下平移。相对应的,承载平台为间隙固定的一体结构。此种机构不具有对于电芯尺寸的适应性,以致不同尺寸的电芯需要使用不同的夹持、承载机构,甚至不同的生产线。灵活性欠缺,大大限制生产效率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适用不同电芯、灵活性好和生产效率高的电芯下料转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芯下料转运装置,包括传送机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安装在传送机构上并沿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移动,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架和抓手组件,所述抓手组件包括上抓手组件和下抓手组件,所述上抓手组件和下抓手组件由第一驱动件驱动靠近或远离;所述上抓手组件包括两个上抓手和第二驱动件,两个上抓手由第二驱动件驱动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抓手组件包括两个下抓手和第三驱动件,两个下抓手由第三驱动件驱动靠近或远离。本实用新型电芯下料转运装置中所述夹持机构的设置,所述夹持结构包括两个上抓手和两个下抓手,两个上抓手和两个下抓手可分别由第一驱动件驱动上下移动,相对靠近或远离,进行抓取电芯,同时,两个上抓手和两个下抓手的设置,两个上抓手可由第二驱动件驱动在水平方向移动,相对靠近或远离,两个下抓手可由第三驱动件驱动在水平方向移动相对靠近或远离,其两个上抓手、两个下抓手和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的设置,实现了夹持机构不仅可在上下方向移动进行抓取电芯,同时,可在水平方向移动以支撑不同规格和尺寸的电芯,同时,也可以适用不同承载机构,大大提升夹持机构的使用灵活性,同时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上抓手组件和下抓手组件分别通过上滑动板和下滑动板与第一驱动件连接,由第一驱动件驱动靠近或远离。上滑动板和下滑动板的设置,确保上抓手组件和下抓手组件与第一驱动件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确保上抓手组件和下抓手组件在上下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进而确保抓取电芯的精准度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上滑动板外部安装有第二驱动件,两个上抓手分别与第二驱动件连接;所述下滑动板外部安装有第三驱动件,两个下抓手分别与第三驱动件连接。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分别固定安装在上滑动板和下滑动板上,其安装稳固,进而确保上抓手和下抓手的连接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上滑动板和下滑动板上均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所述上滑动板或下滑动板紧固在第一驱动件上。紧固件的设置,可在上抓手或下抓手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将上滑动板或下滑动板紧固在第一驱动件上,减少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外力承受,进而有效提升第一驱动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上抓手和下抓手为相同结构,并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上抓手和下抓手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的设置,有效减少上抓手和下抓手的抓取面积,使抓手形成多点支撑夹紧电芯,其不仅有效确保抓手抓取电芯的稳定性,而且有效减少抓手与电芯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抓手在抓取电芯过程中对电芯的摩擦或刮蹭。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位于传送机构的输出端。所述承载平台的设置,用于支撑和承载夹持机构传送的电芯。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平台包括承载架,所述承载架顶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固定板以及固定板两侧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的设置,使用时,作业人员可根据需求调整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间隙与抓手匹配,其可适用不同厚度尺寸的抓手,大大提高了适用性和灵活性。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架内安装有第四驱动件,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分别由第四驱动件驱动靠近或远离固定板。第四驱动件的设置,使用时,自动启动控制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间隙,相对于作业人员手动调整,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分别通过滑块与第四驱动件上的滑轨滑动连接。使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在相对固定板移动时不会发生偏移,确保间隙的两侧壁始终保持平行,进而确保抓手能顺利进入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均为气动手指。气动手指为常见的抓手驱动件,其来源丰富,且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电芯下料转运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电芯下料转运装置中所述夹持机构的设置,所述夹持结构包括两个上抓手和两个下抓手,即将现有技术中单个的上、下抓手分别分割为两支,两个上抓手和两个下抓手可分别由第一驱动件驱动上下移动,相对靠近或远离,进行抓取电芯,同时,两个上抓手和两个下抓手的设置,两个上抓手可由第二驱动件驱动在水平方向移动,相对靠近或远离,两个下抓手可由第三驱动件驱动在水平方向移动相对靠近或远离,其两个上抓手、两个下抓手和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的设置,实现了夹持机构不仅可在上下方向进行自由移动进行抓取电芯,同时,可在水平方向自由移动以支撑不同规格和尺寸的电芯,同时,也可以适用不同承载平台,大大提升夹持机构的使用灵活性,同时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第二、本实用新型电芯下料转运装置中所述承载平台的设置,其将传统的一体结构承载平台分割为三部分,并设置为中间的固定板和两侧的活动板的设置,使承载平台增加2个自由度,即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可分别相对固定板移动靠近或远离固定板,当抓手输入电芯时,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均远离固定板,分别与固定板之间形成一定间隙,使抓手顺利进入承载平台上的间隙内,当电芯输送至承载平台上后,抓手离开承载平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靠近固定板形成一无缝隙平台,有效避免电芯在转运夹具转运时掉入间隙中,该种结构承载平台的设置,可用于接受不同规格和尺寸的电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芯下料转运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夹持电芯进入承载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芯下料转运装置中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中上抓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3中下抓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芯下料转运装置中承载平台的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芯下料转运装置中承载平台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夹持机构10、夹持架11、第一驱动件12、上抓手组件13、上滑动板131、第二驱动件132、上抓手133、下凹槽134、下抓手组件14、下滑动板141、第三驱动件142、下抓手143、上凹槽144、紧固件15;
承载平台20、承载架21、第一活动板22、固定板23、第二活动板24、第四驱动件25、滑块26、间隙27;
传送机构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芯下料转运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一种电芯下料转运装置,包括传送机构30、夹持机构10和承载平台20,所述夹持机构10安装在传送机构30上并沿传送机构30的传送方向移动,所述承载平台20位于传送机构30的一端,所述夹持机构10包括夹持架11、第一驱动件12和抓手组件,所述抓手组件包括上抓手组件13和下抓手组件14,所述上抓手组件13和下抓手组件14由第一驱动件12驱动靠近或远离;所述上抓手组件13包括两个上抓手133和第二驱动件132,两个上抓手133由第二驱动件132驱动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抓手组件14包括两个下抓手143和第三驱动件142,两个下抓手143由第三驱动件142驱动靠近或远离。本实用新型电芯下料转运装置中所述夹持机构10的设置,所述夹持结构包括两个上抓手133和两个下抓手143,两个上抓手133和两个下抓手143可分别由第一驱动件12驱动上下移动,相对靠近或远离,进行抓取电芯,同时,两个上抓手133和两个下抓手143的设置,两个上抓手133可由第二驱动件132驱动在水平方向移动,相对靠近或远离,两个下抓手143可由第三驱动件142驱动在水平方向移动相对靠近或远离,其两个上抓手133、两个下抓手143和第一驱动件12、第二驱动件132和第三驱动件142的设置,实现了夹持机构10不仅可在上下方向移动进行抓取电芯,同时,可在水平方向移动以支撑不同规格和尺寸的电芯,同时,也可以适用不同承载机构,大大提升夹持机构10的使用灵活性,同时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上抓手组件13和下抓手组件14分别通过上滑动板131和下滑动板141与第一驱动件12连接,由第一驱动件12驱动靠近或远离。上滑动板131和下滑动板141的设置,确保上抓手组件13和下抓手组件14与第一驱动件12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确保上抓手组件13和下抓手组件14在上下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进而确保抓取电芯的精准度和稳定性。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上滑动板131外部安装有第二驱动件132,两个上抓手133分别与第二驱动件132连接;所述下滑动板141外部安装有第三驱动件142,两个下抓手143分别与第三驱动件142连接。第二驱动件132和第三驱动件142分别固定安装在上滑动板131和下滑动板141上,其安装稳固,进而确保上抓手133和下抓手143的连接稳定。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上滑动板131和下滑动板141上均设有紧固件15,所述紧固件15将所述上滑动板131或下滑动板141紧固在第一驱动件12上。本实施例中,紧固件15为紧固螺栓,紧固件15的设置,可在上抓手133或下抓手143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将上滑动板131或下滑动板141紧固在第一驱动件12上,减少第一驱动件12的驱动端外力承受,进而有效提升第一驱动件12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上抓手133和下抓手143为相同结构,并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上抓手133和下抓手143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多个凹槽。具体地,所述上抓手133的底部设有下凹槽134,所述下抓手143的顶部设有上凹槽144,所述下凹槽134和上凹槽144的设置,有效减少上抓手133和下抓手143的抓取面积,使抓手形成多点支撑夹紧电芯,其不仅有效确保抓手抓取电芯的稳定性,而且有效减少抓手与电芯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抓手在抓取电芯过程中对电芯的摩擦或刮蹭。同时,为避免抓手对电芯的刮蹭,有效保护电芯,抓手的抓取面设置有垫片,所述下凹槽134和上凹槽144的设置,其不仅节约抓手的用料,也可以有效减少垫片的用料,有效节省成本。
参照图1、图2、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承载平台20,所述承载平台20位于传送机构10的输出端。所述承载平台20的设置,用于支撑和承载夹持机构10传送的电芯。所述承载平台20包括承载架21,所述承载架21顶部设有固定板23,所述固定板23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活动板22和第二活动板24。固定板23以及固定板23两侧第一活动板22和第二活动板24的设置,构成电芯的承载平台,使用时,作业人员可根据需求调整第一活动板22和第二活动板24与固定板23之间的间隙与抓手匹配,其可适用不同厚度尺寸的抓手,大大提高了适用性和灵活性。具体地,该承载平台20结构将传统的一体结构承载平台20分割为三部分,并设置为中间的固定板23和两侧的活动板的设置,使承载平台20增加2个自由度,即第一活动板22和第二活动板24可分别相对固定板23移动靠近或远离固定板23,当抓手输入电芯时,第一活动板22和第二活动板24均远离固定板23,分别与固定板23之间形成一定间隙,使抓手顺利进入承载平台20上的间隙内,当电芯输送至承载平台20上后,抓手离开承载平台20,第一活动板22和第二活动板24靠近固定板23形成一无缝隙平台,有效避免电芯在转运夹具转运时掉入间隙中,该种结构承载平台20的设置,可用于接受不同规格和尺寸的电芯。
参照图1、图2、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承载架21内安装有第四驱动件25,所述第一活动板22和第二活动板24分别由第四驱动件25驱动靠近或远离固定板23。第四驱动件25的设置,使用时,自动启动控制第一活动板22和第二活动板24与固定板23之间的间隙,相对于作业人员手动调整,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参照图1、图2、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第一活动板22和第二活动板24分别通过滑块26与第四驱动件25连接,第四驱动件25的驱动端驱动滑块26带动第一活动板22和第二活动板24移动。使第一活动板22和第二活动板24在相对固定板23移动时不会发生偏移,确保间隙的两侧壁始终保持平行,进而确保抓手能顺利进入间隙27。
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件12、第二驱动件132、第三驱动件142和第四驱动件25均为气动手指。气动手指为常见的抓手驱动件,其来源丰富,且成本低廉。
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电芯下料转运装置的工作原理:
所述夹持机构10由传送机构30驱动沿承载平台20的长度方向移动,当抓手夹持着电芯进入承载平台20的间隙,且进入达一定深度时,抓手受第一驱动件12驱动上下张开,将电芯释放在固定板23上,然后抓手由传送机构30驱动远离承载平台20。
夹持机构10在夹持电芯时,根据不同尺寸和规格的电芯,第二驱动件132和第三驱动件142分别驱动上抓手133、下抓手143沿承载平台20宽度方向做相对平移运动,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电芯的抓取和夹持。
承载平台20中,固定板23固定在承载架21上,第一活动板22和第二活动板24在第四驱动件25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固定板23。具体地,电芯由夹持机构10释放到承载平台20后,第一活动板22和第二活动板24向固定板23靠拢,第一活动板22、固定板23和第二活动板24拼接为一个连续的平板,以避免在后续工序对电芯进行操作时,电芯(尤其是小电芯)发生侧翻承载平台20的缝隙掉落。
完成一个电芯的转移后,各支承板分离形成两道间隙,准备下一次接受抓手和电芯的进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 “上”、“下”、“前”、“后”、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芯下料转运装置,包括传送机构(30)、夹持机构(10),所述夹持机构(10)安装在传送机构(30)上并沿传送机构(30)的传送方向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10)包括夹持架(11)和抓手组件,所述抓手组件包括上抓手组件(13)和下抓手组件(14),所述上抓手组件(13)和下抓手组件(14)由第一驱动件(12)驱动靠近或远离;所述上抓手组件(13)包括两个上抓手(133)和第二驱动件(132),两个上抓手(133)由第二驱动件(132)驱动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抓手组件(14)包括两个下抓手(143)和第三驱动件(142),两个下抓手(143)由第三驱动件(142)驱动靠近或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下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抓手组件(13)和下抓手组件(14)分别通过上滑动板(131)和下滑动板(141)与第一驱动件(12)连接,由第一驱动件(12)驱动靠近或远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下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动板(131)外部安装有第二驱动件(132),两个上抓手(133)分别与第二驱动件(132)连接;所述下滑动板(141)外部安装有第三驱动件(142),两个下抓手(143)分别与第三驱动件(14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下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动板(131)和下滑动板(141)上均设有紧固件(15),所述紧固件(15)将所述上滑动板(131)或下滑动板(141)紧固在第一驱动件(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下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抓手(133)和下抓手(143)为相同结构,并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上抓手(133)和下抓手(143)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多个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芯下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承载平台(20),所述承载平台(20)位于传送机构(30)的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下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20)包括承载架(21),所述承载架(21)顶部设有固定板(23),所述固定板(23)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活动板(22)和第二活动板(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下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21)内安装有第四驱动件(25),所述第一活动板(22)和第二活动板(24)分别由第四驱动件(25)驱动靠近或远离固定板(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下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22)和第二活动板(24)分别通过滑块(26)与第四驱动件(25)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下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2)、第二驱动件(132)、第三驱动件(142)和第四驱动件(25)均为气动手指。
CN202021737256.8U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电芯下料转运装置 Active CN213445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37256.8U CN213445021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电芯下料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37256.8U CN213445021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电芯下料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45021U true CN213445021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314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37256.8U Active CN213445021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电芯下料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450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7682A (zh) * 2021-11-24 2023-03-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抓手装置及抓手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7682A (zh) * 2021-11-24 2023-03-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抓手装置及抓手系统
CN115837682B (zh) * 2021-11-24 2023-12-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抓手装置及抓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45021U (zh) 一种电芯下料转运装置
CN111063927A (zh) 一种可变距电池模组自动装配系统
CN215557099U (zh) 电芯变距装置及电池制造设备
CN214107934U (zh) 检测装置
CN115385086B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取料分配工作站及其取料方法
EP4257525A1 (en) Belt threading device and baking apparatus
CN113104563B (zh) 一种装载治具以及治具回流装置
CN211495732U (zh) 一种双流水线机构、一种中转装置
CN212291853U (zh) 顶盖片上料装置
CN213010613U (zh) 一种上料装置
CN114212513A (zh) 光伏接线盒传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CN210223981U (zh) 半导体封装一体机的自动上料机构
CN211282833U (zh) 宽电芯搬运机构
CN111376014B (zh) 一种卡扣及隔音棉装配设备
CN114346573A (zh) 一种工装机构及汇流条焊接设备
CN210593941U (zh) 一种治具回流设备
CN218144330U (zh) 传输机构
CN217478463U (zh) 电芯和盖板用夹具及搬运装置和搬运系统
CN219688674U (zh) 适用于半导体加工的简易式载板送料装置
CN217626332U (zh) 夹持传送机构
CN216470766U (zh) 一种上料装置及上料系统
CN219807435U (zh) 一种托盘和栈板的抓取机构及搬运装置
CN216360241U (zh) 一种卡车电池夹取输送机构
CN215035065U (zh) 一种摆锤自动组装机中的棘爪自动上料组装机构
CN219238571U (zh) 全自动分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