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11540U - 一种自动化加工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化加工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11540U
CN213411540U CN202022290622.6U CN202022290622U CN213411540U CN 213411540 U CN213411540 U CN 213411540U CN 202022290622 U CN202022290622 U CN 202022290622U CN 213411540 U CN213411540 U CN 213411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ishing
fixed
tunnel body
shot blasting
conveyo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906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绍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Tengzha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Tengzha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Tengzha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Tengzha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906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11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11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11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加工模具,包括隧道体,及设置于隧道体内侧的粗打磨位、精打磨位、定点打磨位、抛丸位和强风帘位;所述隧道体两端下部一体制成有传送带撑台;所述传送带撑台顶部和隧道体之间穿过一传送带;所述隧道体两端于传送带上方设置有封门;所述粗打磨位和精打磨位于隧道体内两侧和顶部设置有打磨件;所述定点打磨位于隧道体顶部设置有打磨件;所述打磨件包括座板;所述座板上固定有三轴电动滑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加工模具,完成粗加工的模具,通过人工上料后,实现全自动后续打磨、抛光和清理等加工,加工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化加工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模具,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加工模具,属于加工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模具是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其是用于产品成型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现有的模具加工都是需要人工进行打磨等操作,其费时费力,为此,需要研发一款能够实现模具成型后续加工的机械设备,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0609814.3,公开了一种机械自动化模具加工装置,其能够面对不同规格的模具时不需要更换夹具即可进行打磨操作,但其打磨及后续处理并未得到很好地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化加工模具,完成粗加工的模具,通过人工上料,实现全自动后续加工,加工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加工模具,通过设置一隧道体,并在隧道内侧设置多个工位,实现各个工位自动进行操作,各个人工位操作时,实现半封闭结构,环保性好,其加工工位主要分为打磨、抛光和后续清理;其中打磨分为粗打磨位、精打磨位、定点打磨位、抛丸位和强风帘位;设计时,通过在隧道体两端设置传送带撑台,从而实现能够上料和下料;所述传送带撑台顶部和隧道体之间穿过一传送带,传送带实现各个工位传送;所述隧道体两端于传送带上方设置有封门;所述粗打磨位和精打磨位于隧道体内两侧和顶部设置有打磨件;所述定点打磨位于隧道体顶部设置有打磨件;所述打磨件包括座板;所述座板上固定有三轴电动滑台;所述座板两端部固定有压紧杆;至少一所述压紧杆内侧设置有红外探头;所述三轴电动滑台其末端滑块上固定有打磨机,所述座板远离三轴电动滑台一面固定有伸缩杆和液压缸;所述伸缩杆和液压缸另一端固定到后座;所述后座与隧道体固定;当传送带将模具送至打磨位时,压紧杆内侧的红外探头被阻挡,从而给整机控制的PLC信号,PLC确定某一路信号后,驱动其液压缸向模具施加预设压力,从而利用压紧杆将模具夹紧,夹紧后,PLC给三轴电动滑台信号,三轴电动滑台进行三向运动,X向运动到模具位,Y向和Z向对模具进行区域打磨;完成打磨后进行复位;粗打磨位处的打磨头为盘式打磨头,其完成对模具外表面和内表面整体打磨;精打磨位处的打磨头为锥形打磨头,其对模具外表面和内表面边沿和转角进行打磨;所述定点打磨位处所述三轴电动滑台其末端滑块上固定有电动转台;所述打磨机固定于电动转台,且其打磨头为盘式打磨头,其先进行角度调整后,角度调整通过电动转台实现,通过电动转台实现角度调整,从而以某一角度进入到打磨位;电动转台角度设置通过 PLC输入完成或通过其独立控制器输入完成设置;完成角度设置后,通过三轴电动滑台送至打磨位进行滑动打磨;所述抛丸位其隧道体底面中部于传送带下方设置有撑板;所述撑板两侧设置有导板;所述导板下方设置有振动筛;所述振动筛其筛上物出口连接到抛丸箱;其筛下物出口处设置有废料收集箱;所述抛丸箱通过传输管连接到抛丸机;所述抛丸机其出口连接到倾斜喷罩;所述倾斜喷罩其喷线相互交叉;所述隧道体其抛丸位靠近出料一侧设置有第一强力风机;完成打磨后,模具进入到抛丸工序,抛丸时,抛丸机从抛丸箱内抽送弹丸,并将弹丸送至倾斜喷罩,从而对模具外表面和内表面覆盖式喷丸,完成喷丸的弹丸和杂质进入到振动筛,筛下物直接进入废料箱,筛上物重新送回弹丸箱,完成抛丸后,其内部风机进行一道清理;所述第一强力风机上设置有风机罩;所述隧道体其强风帘位顶部固定有第二强力风机;所述第二强力风机其出口固定有风刀,利用风刀线性强风进行二道清理;所述抛丸位和强风帘位于传送带上侧设置有红外探头,利用红外探头判断模具是否达到指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包括传送带体,所述传送带体套接于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传送带上间隔固定有模具夹持件;所述传送带于模具夹持件之间开设有直槽;所述传送带体内侧设置有撑板;所述撑板外端部通过撑柱固定于隧道体内两侧,传送时,通过将模具送至模具夹持件,并通过传送带体送入到指定位,传送带体其直槽实现杂质和弹丸落料。
再进一步地,所述模具夹持件包括撑板;所述撑板内侧开设有模具卡槽;所述模具卡槽内侧固定有强磁铁或负压吸盘,通过强磁铁或负压吸盘对模具进行夹持,避免其滑出比较浅的模具卡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加工模具,完成粗加工的模具,通过人工上料后,实现全自动后续打磨、抛光和清理等加工,加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粗打磨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精打磨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定点打磨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抛丸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强风帘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传送带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传送带顶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自动化加工模具,通过设置一隧道体1,并在隧道内侧设置多个工位,实现各个工位自动进行操作,各个人工位操作时,实现半封闭结构,环保性好,其加工工位主要分为打磨、抛光和后续清理;其中打磨分为粗打磨位2、精打磨位3、定点打磨位 4、抛丸位5和强风帘位6;设计时,通过在隧道体1两端设置传送带撑台7,从而实现能够上料和下料;所述传送带撑台7顶部和隧道体之间穿过一传送带8,传送带实现各个工位传送;所述隧道体1两端于传送带上方设置有封门9;所述粗打磨位2和精打磨位3于隧道体内两侧和顶部设置有打磨件;所述定点打磨位4于隧道体1顶部设置有打磨件A;所述打磨件A包括座板10;所述座板10上固定有三轴电动滑台11;所述座板10两端部固定有压紧杆12;至少一所述压紧杆12内侧设置有红外探头(未图示);所述三轴电动滑台11其末端滑块上固定有打磨机13,所述座板10远离三轴电动滑台一面固定有伸缩杆14和液压缸15;所述伸缩杆14和液压缸15另一端固定到后座16;所述后座16与隧道体1固定;当传送带将模具送至打磨位时,压紧杆内侧的红外探头被阻挡,从而给整机控制的PLC信号,PLC 确定某一路信号后,驱动其液压缸向模具施加预设压力,从而利用压紧杆将模具夹紧,夹紧后,PLC给三轴电动滑台信号,三轴电动滑台进行三向运动,X向运动到模具位,Y向和Z向对模具进行区域打磨;完成打磨后进行复位;粗打磨位处的打磨头为盘式打磨头17,其完成对模具外表面和内表面整体打磨;精打磨位处的打磨头为锥形打磨头18,其对模具外表面和内表面边沿和转角进行打磨;所述定点打磨位处所述三轴电动滑台其末端滑块上固定有电动转台;所述打磨机固定于电动转台19,且其打磨头为盘式打磨头17,其先进行角度调整后,角度调整通过电动转台实现,通过电动转台实现角度调整,从而以某一角度进入到打磨位;电动转台角度设置通过PLC输入完成或通过其独立控制器输入完成设置;完成角度设置后,通过三轴电动滑台送至打磨位进行滑动打磨;所述抛丸位5其隧道体底面中部于传送带下方设置有撑板20;所述撑板20两侧设置有导板21;所述导板 21下方设置有振动筛22;所述振动筛22其筛上物出口连接到抛丸箱 23;其筛下物出口处设置有废料收集箱24;所述抛丸箱通过传输管连接到抛丸机25;所述抛丸机25其出口连接到倾斜喷罩26;所述倾斜喷罩26其喷线相互交叉;所述隧道体1其抛丸位靠近出料一侧设置有第一强力风机27;完成打磨后,模具进入到抛丸工序,抛丸时,抛丸机从抛丸箱内抽送弹丸,并将弹丸送至倾斜喷罩,从而对模具外表面和内表面覆盖式喷丸,完成喷丸的弹丸和杂质进入到振动筛,筛下物直接进入废料箱,筛上物重新送回弹丸箱,完成抛丸后,其内部风机进行一道清理;所述第一强力风机27上设置有风机罩;所述隧道体1其强风帘位6顶部固定有第二强力风机28;所述第二强力风机其出口固定有风刀29,利用风刀线性强风进行二道清理;所述抛丸位和强风帘位于传送带上侧设置有红外探头,利用红外探头判断模具是否达到指定位。
其中,所述传送带8包括传送带体81,所述传送带体套接于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传送带81上间隔固定有模具夹持件82;所述传送带于模具夹持件之间开设有直槽83;所述传送带体81内侧设置有撑板84;所述撑板84外端部通过撑柱85固定于隧道体内两侧,传送时,通过将模具送至模具夹持件,并通过传送带体送入到指定位,传送带体其直槽实现杂质和弹丸落料。所述模具夹持件82包括撑板;所述撑板内侧开设有模具卡槽;所述模具卡槽内侧固定有强磁铁或负压吸盘86,通过强磁铁或负压吸盘对模具B进行夹持,避免其滑出比较浅的模具卡槽。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自动化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体,及设置于隧道体内侧的粗打磨位、精打磨位、定点打磨位、抛丸位和强风帘位;所述隧道体两端下部一体制成有传送带撑台;所述传送带撑台顶部和隧道体之间穿过一传送带;所述隧道体两端于传送带上方设置有封门;所述粗打磨位和精打磨位于隧道体内两侧和顶部设置有打磨件;所述定点打磨位于隧道体顶部设置有打磨件;所述打磨件包括座板;所述座板上固定有三轴电动滑台;所述座板两端部固定有压紧杆;至少一所述压紧杆内侧设置有红外探头;所述三轴电动滑台其末端滑块上固定有打磨机,所述座板远离三轴电动滑台一面固定有伸缩杆和液压缸;所述伸缩杆和液压缸另一端固定到后座;所述后座与隧道体固定;粗打磨位处的打磨头为盘式打磨头;精打磨位处的打磨头为锥形打磨头;所述定点打磨位处所述三轴电动滑台其末端滑块上固定有电动转台;所述打磨机固定于电动转台,且其打磨头为盘式打磨头;所述抛丸位其隧道体底面中部于传送带下方设置有撑板;所述撑板两侧设置有导板;所述导板下方设置有振动筛;所述振动筛其筛上物出口连接到抛丸箱;其筛下物出口处设置有废料收集箱;所述抛丸箱通过传输管连接到抛丸机;所述抛丸机其出口连接到倾斜喷罩;所述倾斜喷罩其喷线相互交叉;所述隧道体其抛丸位靠近出料一侧设置有第一强力风机;所述第一强力风机上设置有风机罩;所述隧道体其强风帘位顶部固定有第二强力风机;所述第二强力风机其出口固定有风刀;所述抛丸位和强风帘位于传送带上侧设置有红外探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包括传送带体,所述传送带体套接于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传送带上间隔固定有模具夹持件;所述传送带于模具夹持件之间开设有直槽;所述传送带体内侧设置有撑板;所述撑板外端部通过撑柱固定于隧道体内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夹持件包括撑板;所述撑板内侧开设有模具卡槽;所述模具卡槽内侧固定有强磁铁或负压吸盘。
CN202022290622.6U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自动化加工模具 Active CN213411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90622.6U CN213411540U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自动化加工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90622.6U CN213411540U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自动化加工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11540U true CN213411540U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67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90622.6U Active CN213411540U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自动化加工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115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8600A (zh) 一种紧凑型机器人自动化打磨装置
CN105689899A (zh) 一种全自动激光切割生产工作站
CN110920132A (zh) 一种适用于金刚石刀头模具的自动拆模、装模方法
CN207508807U (zh) 数控机床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13411540U (zh) 一种自动化加工模具
CN211889301U (zh) 一种全自动短管倒角设备
CN109759650B (zh) 一种汽车内球笼切割专用设备
CN108857709A (zh) 一种新型轴承加工用打磨机
CN106891228A (zh) 一种产品多功能自动打磨设备
CN111069014A (zh) 一种金刚石模具、冷压坯的自动拆分生产线
CN107030959B (zh) 一种内水切全自动生产注塑系统
CN214292151U (zh) 一种加工工件的自动装卸装置
CN212145302U (zh) 一种全自动倒角机
CN212122755U (zh) 一种全自动双磨头活塞环精修口机床
CN211029256U (zh) 冰箱压缩机用活塞生产线
CN205734107U (zh) 盘类件加工机床
CN206643672U (zh) 一种全自动化棒材加工机床
CN219620329U (zh) 一种端面磨床上料机械手
CN216577290U (zh) 连续自动放料自动排料的加工研磨装置
CN204893599U (zh) 薄壁套类零件无心磨研磨装置
CN215616897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的外圆磨床
CN218461770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包装盒磨削装置
CN216912353U (zh) 一种加工模具的cnc加工装置
CN218461723U (zh) 一种模具加工件边角打磨装置
CN109109242A (zh) 一种自动化管段端面刨边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