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86273U - 步进移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步进移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86273U
CN213386273U CN202022180475.7U CN202022180475U CN213386273U CN 213386273 U CN213386273 U CN 213386273U CN 202022180475 U CN202022180475 U CN 202022180475U CN 213386273 U CN213386273 U CN 213386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shaped positioning
transferring frame
workpiece
slid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8047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友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inyuanfan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Xinyuanfan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Xinyuanfan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Xinyuanfan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8047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86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86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86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步进移送装置,包括基座、第一平移滑座、往复平移驱动机构、第一和第二夹紧移送框、承载板、第一开闭驱动机构及升降压紧机构,第一平移滑座与往复平移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一与第二夹紧移送框呈可水平相对开闭移动的设于第一平移滑座上,承载板沿水平输送方向固定于基座上,第一夹紧移送框上形成有若干第一V形定位槽,第二夹紧移送框上形成有与第一V形定位槽一一对应相对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第一夹紧移送框及第二夹紧移送框均与第一开闭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一V形定位槽与所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夹紧定位住工件,升降压紧机构远离于工件;第一V形定位槽与所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远离于工件,升降压紧机构抵压于工件上。

Description

步进移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件移送机械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步进移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风扇的加工装配过程中,往往需要对风扇的外框等方形的工件进行移送,以将外框等工件移送至指定的工位进行加工装配。
但是,目前的外框等工件的移送,大多都还需要人工来完成,即需要通过人工手动的往复动作将外框等工件移送至指定的工位进行加工装配,其移送速度慢,作业效率低下,而且,移送行程容易出现误差,影响外框等工件的加工装配质量,再者,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来循环重复繁琐的移送动作,极易出现疲劳,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难于适应高效、高质量及批量化的生产加工需求。另外,为了提高外框等工件的移送效率,市面上还出现了机械移送外框等工件的输送设备,均用恒定尺寸的方形固定治具来固定外框等工件,即其所输送的外框等工件的尺寸规格都是固定不可变化,适应性极差,如果所输送的外框等工件的尺寸规格发生变化,则需要更换整套固定治具,更换操作占用时间长,且调整操作难度高,使用非常不方便。
因此,急需要一种步进移送装置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步进移送装置,该步进移送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移送速度快、移送行程精准、能够替代人工手动作业及能够适应移送不同尺寸规格工件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步进移送装置,适用于步进移送工件,其中,所述步进移送装置包括:基座、第一平移滑座、往复平移驱动机构、第一夹紧移送框、第二夹紧移送框、承载板、第一开闭驱动机构及升降压紧机构,所述第一平移滑座沿一水平输送方向移动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往复平移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平移滑座与所述往复平移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夹紧移送框与所述第二夹紧移送框呈可水平相对开闭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平移滑座上,且所述第一夹紧移送框及所述第二夹紧移送框的移动方向均垂直于所述水平输送方向;所述承载板沿所述水平输送方向固定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一夹紧移送框与所述第二夹紧移送框之间,所述工件承载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第一夹紧移送框上形成有若干第一V形定位槽,所述第一V形定位槽沿所述水平输送方向呈间距均匀的分布,所述第二夹紧移送框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V形定位槽一一对应相对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所述第一V形定位槽与所正对所述第二V形定位槽之间形成一定位夹紧所述工件的定位夹紧区;所述第一开闭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平移滑座上,所述第一夹紧移送框及所述第二夹紧移送框均与所述第一开闭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升降压紧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V形定位槽与所正对的所述第二V形定位槽夹紧定位住对应的所述工件时,所述升降压紧机构远离于所述工件;所述第一V形定位槽与所正对的所述第二V形定位槽远离于对应的所述工件时,所述升降压紧机构抵压于所述工件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闭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及第一双向螺杆,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第一平移滑座上,所述第一双向螺杆水平枢接于所述第一平移滑座上,且所述第一双向螺杆垂直于所述水平输送方向,所述第一双向螺杆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夹紧移送框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双向螺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夹紧移送框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双向螺杆的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步进移送装置还包括:第二平移滑座,所述第二平移滑座沿所述水平输送方向移动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夹紧移送框及所述第二夹紧移送框均垂直所述水平输送方向水平移动于所述第二平移滑座。
可选地,所述步进移送装置还包括:第二开闭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开闭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及第二双向螺杆,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第二平移滑座上,所述第二双向螺杆水平枢接于所述第二平移滑座上,且所述第二双向螺杆垂直于所述水平输送方向,所述第二双向螺杆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夹紧移送框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双向螺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夹紧移送框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双向螺杆的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往复平移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旋转驱动器及单向螺杆,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单向螺杆沿所述水平输送方向枢接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单向螺杆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平移滑座螺纹连接于所述单向螺杆上。
可选地,所述升降压紧机构包括:直线驱动器、连接臂及抵压板,所述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连接臂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抵压板沿所述水平输送方向水平固定于所述连接臂的上端,所述抵压板位于所述承载板的正上方;所述抵压板上形成有与所述定位夹紧区数量相同的抵压部,且相邻两所述抵压部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所述定位夹紧区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所述抵压部的中部开设有避让孔。
可选地,所述升降压紧机构还包括:若干定位管,所述抵压部中的至少一者上竖直滑动设置有所述定位管,所述定位管下端的内侧还形成有定位锥面。
可选地,所述升降压紧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定位管一一对应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接于对应的所述定位管与抵压部的底面之间,所述弹性件恒驱使所述定位管向下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V形定位槽及所述第二V形定位槽均为直角槽。
由于本申请的步进移送装置的第一平移滑座沿一水平输送方向移动设于基座上,往复平移驱动机构设于基座上,第一平移滑座与往复平移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一夹紧移送框与第二夹紧移送框呈可水平相对开闭移动的设于第一平移滑座上,且第一夹紧移送框及第二夹紧移送框的移动方向均垂直于水平输送方向;承载板沿水平输送方向固定于基座上,且承载板位于第一夹紧移送框与第二夹紧移送框之间,工件承载于承载板上;第一夹紧移送框上形成有若干第一V形定位槽,第一V形定位槽沿水平输送方向呈间距均匀的分布,第二夹紧移送框上形成有与第一V形定位槽一一对应相对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第一 V形定位槽与所正对第二V形定位槽之间形成一定位夹紧工件的定位夹紧区;第一开闭驱动机构设于第一平移滑座上,第一夹紧移送框及第二夹紧移送框均与第一开闭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升降压紧机构设于基座上,第一V形定位槽与所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夹紧定位住对应的工件时,升降压紧机构远离于工件;第一V形定位槽与所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远离于对应的工件时,升降压紧机构抵压于工件上。则,由第一开闭驱动机构驱使第一夹紧移送框与第二夹紧移送框相互靠近移动,直至第一V形定位槽与所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夹紧定位住对应的工件,此时升降压紧机构远离于工件,再由往复平移驱动机构驱使第一平移滑座带动第一夹紧移送框与第二夹紧移送框同步沿水平输送方向往前移动一个相邻两定位夹紧区之间间距长度的行程,以将工件从原来所在的定位夹紧区移送至相邻的下一定位夹紧区;接着,由第一开闭驱动机构驱使第一夹紧移送框与第二夹紧移送框相互远离移动,使得第一V形定位槽与所正对的第二 V形定位槽远离于对应的工件,此时升降压紧机构抵压于工件上,以防止工件发生位移,再由往复平移驱动机构驱使第一平移滑座带动第一夹紧移送框与第二夹紧移送框同步沿水平输送方向的相反方向往后移动复位一个相邻两定位夹紧区之间间距长度的行程,即可进入移送下一工件的循环过程。结构简单合理,不断的重复以上往复移送工件的过程即可实现对工件的自动步进移送,工件移送速度大大提高,使得作业效率更高;而且,移送行程容更精准,不易出现误差,从而提高了工件的加工装配质量;再者,替代了人工手动作业,无需大量的劳动力来循环重复繁琐的移送动作,避免出现疲劳情况,使得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能够更好的适应高效、高质量及批量化的生产加工需求。另外,通过调整可开闭的第一V形定位槽与第二V形定位槽之间开闭间距,能够适应夹紧定位住不同尺寸规格的工件,适应性大大提高,无需更换固定治具,避免更换操作占用时间,进一步提高了作业效率,且调整操作简单,使用更为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步进移送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移除第一夹紧移送框后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承载有工件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步进移送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定位管及弹性件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的步进移送装置100适用于步进移送工件200,其中,本申请的步进移送装置100包括:基座10a、第一平移滑座20a、往复平移驱动机构30、第一夹紧移送框40、第二夹紧移送框50、承载板10b、第一开闭驱动机构60及升降压紧机构80,第一平移滑座20a沿一水平输送方向移动设于基座10a上,往复平移驱动机构30设于基座10a上,第一平移滑座20a与往复平移驱动机构30传动连接,以通过往复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第一平移滑座 20a往复移动。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50呈可水平相对开闭移动的设于第一平移滑座20a上,且第一夹紧移送框40及第二夹紧移送框50的移动方向均垂直于水平输送方向。承载板10b沿水平输送方向固定于基座10a 上,且承载板10b位于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50之间,工件200 承载于承载板10b上。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上形成有若干第一V形定位槽41,第一V形定位槽41沿水平输送方向呈间距均匀的分布,第二夹紧移送框50上形成有与第一V形定位槽41一一对应相对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51,第一V形定位槽41与所正对第二V形定位槽51之间形成一定位夹紧工件200的定位夹紧区10c,以实现对工件200的夹紧及定位,避免工件200发生松动偏移。第一开闭驱动机构60设于第一平移滑座20a上,第一夹紧移送框40及第二夹紧移送框50均与第一开闭驱动机构60传动连接,以通过第一开闭驱动机构60驱使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50水平相对开闭移动。升降压紧机构80设于基座10a上,第一V形定位槽41与所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51夹紧定位住对应的工件200时,升降压紧机构80远离于工件200;第一V形定位槽41与所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51远离于对应的工件200时,升降压紧机构80抵压于工件200上。则,由第一开闭驱动机构60驱使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50相互靠近移动,直至第一V形定位槽41与所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 51夹紧定位住对应的工件200,此时升降压紧机构80远离于工件200,再由往复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第一平移滑座20a带动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50同步沿水平输送方向往前移动一个相邻两定位夹紧区10c之间间距长度的行程,以将工件200从原来所在的定位夹紧区10c移送至相邻的下一定位夹紧区10c;接着,由第一开闭驱动机构60驱使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50相互远离移动,使得第一V形定位槽41与所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 51远离于对应的工件200,此时升降压紧机构80抵压于工件200上,以防止工件200发生位移,再由往复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第一平移滑座20a带动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50同步沿水平输送方向的相反方向往后移动复位一个相邻两定位夹紧区10c之间间距长度的行程,即可进入移送下一工件200 的循环过程。结构简单合理,不断的重复以上往复移送工件200的过程即可实现对工件200的自动步进移送,工件200移送速度大大提高,使得作业效率更高;而且,移送行程容更精准,不易出现误差,从而提高了工件200的加工装配质量;再者,替代了人工手动作业,无需大量的劳动力来循环重复繁琐的移送动作,避免出现疲劳情况,使得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能够更好的适应高效、高质量及批量化的生产加工需求。另外,通过调整可开闭的第一V形定位槽41 与第二V形定位槽51之间开闭间距,能够适应夹紧定位住不同尺寸规格的工件 200,适应性大大提高,无需更换固定治具,避免更换操作占用时间,进一步提高了作业效率,且调整操作简单,使用更为方便快捷。
具体地,如下:
其中,第一开闭驱动机构60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61及第一双向螺杆62,第一旋转驱动器61可选择为电机,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旋转驱动器61固定于第一平移滑座20a上,第一双向螺杆62水平枢接于第一平移滑座20a上,且第一双向螺杆62垂直于水平输送方向,第一双向螺杆62传动连接于第一旋转驱动器61的输出端;第一夹紧移送框40螺纹连接于第一双向螺杆62的一端,第二夹紧移送框50螺纹连接于第一双向螺杆62的另一端。则通过第一旋转驱动器61驱使第一双向螺杆62正反旋转,即可实现带动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50水平相对开闭移动,结构简单合理。
较优者,本申请的步进移送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平移滑座20b,第二平移滑座20b沿水平输送方向移动设于基座10a上,第一夹紧移送框40及第二夹紧移送框50均垂直水平输送方向水平移动于第二平移滑座20b。使得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50的水平相对开闭移动更为稳定存档,结构更为安全可靠。
同时,本申请的步进移送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开闭驱动机构70,第二开闭驱动机构70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71及第二双向螺杆72,第二旋转驱动器 71可选择为电机,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二旋转驱动器71固定于第二平移滑座 20b上,第二双向螺杆72水平枢接于第二平移滑座20b上,且第二双向螺杆72 垂直于水平输送方向,第二双向螺杆72传动连接于第二旋转驱动器71的输出端;第一夹紧移送框40螺纹连接于第二双向螺杆72的一端,第二夹紧移送框 50螺纹连接于第二双向螺杆72的另一端。则通过第二旋转驱动器71驱使第二双向螺杆72正反旋转,即可实现配合第一双向螺杆62同步带动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50水平相对开闭移动,使得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50水平相对开闭移动更为顺畅平稳,结构稳定可靠。
再者,往复平移驱动机构30包括:第三旋转驱动器31及单向螺杆32,第三旋转驱动器31可选择为电机,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三旋转驱动器31固定于基座10a上,单向螺杆32沿水平输送方向枢接于基座10a上,且单向螺杆32 传动连接于第三旋转驱动器31的输出端,第一平移滑座20a螺纹连接于单向螺杆32上。则,通过第三旋转驱动器31驱使单向螺杆32正反旋转,即可带动第一平移滑座20a、第一夹紧移送框40、第二夹紧移送框50及第二平移滑座20b 同步往复移动,结构简单合理。
再者,升降压紧机构80包括:直线驱动器81、连接臂82及抵压板83,直线驱动器81可选择为气缸,但并不以此为限,直线驱动器81竖直固定于基座10a上,连接臂82的下端固定连接于直线驱动器81的输出端,抵压板83沿水平输送方向水平固定于连接臂82的上端,抵压板83位于承载板10b的正上方;抵压板83上形成有与定位夹紧区10c数量相同的抵压部(图中未标注),且相邻两抵压部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定位夹紧区10c之间的间距。则通过直线驱动器81驱使连接臂82带动抵压板83下降或上升移动,即可实现对应承载板10b 上所承载的工件200夹紧或松开操作,结构简单合理,动作更为简单快捷。较优者,抵压部的中部开设有避让孔831,以避让工件200上的凸起结构,能够更好的夹紧定位工件200。
较优者,请参阅图1至图4,为了对承载板10b上的工件200进行定位,升降压紧机构80还包括:若干定位管90a,抵压部中的至少一者上竖直滑动设置有定位管90a,定位管90a下端的内侧还形成有定位锥面91。再者,升降压紧机构80还包括与定位管90a一一对应的弹性件90b,弹性件90b可选择为弹簧,但并不以此为限,弹性件90b抵接于对应的定位管90a与抵压部的底面之间,弹性件90b恒驱使定位管90a向下移动。则通过定位管90a下端的定位锥面91 能够对工件200上的对应部位进行定位,并通过弹性件90b的弹力作用能够驱使定位管90a下端的定位锥面91与工件200上的对应部位良好接触,保障工件 200的准确定位。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来选择在抵压板83上的所有抵压部都设置定位管90a及弹性件90b,或选择仅在抵压板83上的部分抵压部设置定位管90a及弹性件90b,以满足不同的定位需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灵活选择,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较优者,第一V形定位槽41及第二V形定位槽51均为直角槽,以更稳定紧密的夹紧定位工件200,结构更为合理,但并不以此为限。
举例而言,本申请的步进移送装置100所步进移送的工件200可以选择为风扇的外框,但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故,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附图,对申请的步进移送装置100的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由第一开闭驱动机构60及第二开闭驱动机构70同步驱使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50相互靠近移动,直至第一V形定位槽41与所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51夹紧定位住对应的工件200,此时升降压紧机构80的远离于工件200,以松开对工件200的压紧;再由往复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第一平移滑座20a带动第一夹紧移送框40、第二夹紧移送框50及第二平移滑座20b同步沿水平输送方向往前移动一个相邻两定位夹紧区10c之间间距长度的行程,以将工件200从原来所在的定位夹紧区10c移送至相邻的下一定位夹紧区10c。
接着,由第一开闭驱动机构60及第二开闭驱动机构70同步驱使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50相互远离移动,使得第一V形定位槽41与所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51远离于对应的工件200,此时升降压紧机构80抵压于工件200上,以对工件200进行压紧,防止工件200发生位移,再由往复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第一平移滑座20a带动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 50同步沿水平输送方向的相反方向往后移动复位一个相邻两定位夹紧区10c之间间距长度的行程,即可进入移送下一工件200的循环过程。
不断的重复以上往复移送工件200的过程即可实现对工件200的自动步进移送。而且,通过调整可开闭的第一V形定位槽41与第二V形定位槽51之间开闭间距,能够适应夹紧定位住不同尺寸规格的工件200。
由于本申请的步进移送装置100的第一平移滑座20a沿一水平输送方向移动设于基座10a上,往复平移驱动机构30设于基座10a上,第一平移滑座20a 与往复平移驱动机构30传动连接;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50呈可水平相对开闭移动的设于第一平移滑座20a上,且第一夹紧移送框40及第二夹紧移送框50的移动方向均垂直于水平输送方向;承载板10b沿水平输送方向固定于基座10a上,且承载板10b位于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50 之间,工件200承载于承载板10b上;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上形成有若干第一V 形定位槽41,第一V形定位槽41沿水平输送方向呈间距均匀的分布,第二夹紧移送框50上形成有与第一V形定位槽41一一对应相对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51,第一V形定位槽41与所正对第二V形定位槽51之间形成一定位夹紧工件200的定位夹紧区10c;第一开闭驱动机构60设于第一平移滑座20a上,第一夹紧移送框40及第二夹紧移送框50均与第一开闭驱动机构60传动连接;升降压紧机构80设于基座10a上,第一V形定位槽41与所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51夹紧定位住对应的工件200时,升降压紧机构80远离于工件200;第一V 形定位槽41与所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51远离于对应的工件200时,升降压紧机构80抵压于工件200上。则,由第一开闭驱动机构60驱使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50相互靠近移动,直至第一V形定位槽41与所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51夹紧定位住对应的工件200,此时升降压紧机构80远离于工件200,再由往复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第一平移滑座20a带动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50同步沿水平输送方向往前移动一个相邻两定位夹紧区10c之间间距长度的行程,以将工件200从原来所在的定位夹紧区10c移送至相邻的下一定位夹紧区10c;接着,由第一开闭驱动机构60驱使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50相互远离移动,使得第一V形定位槽41与所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51远离于对应的工件200,此时升降压紧机构80抵压于工件 200上,以防止工件200发生位移,再由往复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第一平移滑座20a带动第一夹紧移送框40与第二夹紧移送框50同步沿水平输送方向的相反方向往后移动复位一个相邻两定位夹紧区10c之间间距长度的行程,即可进入移送下一工件200的循环过程。结构简单合理,不断的重复以上往复移送工件200的过程即可实现对工件200的自动步进移送,工件200移送速度大大提高,使得作业效率更高;而且,移送行程容更精准,不易出现误差,从而提高了工件200的加工装配质量;再者,替代了人工手动作业,无需大量的劳动力来循环重复繁琐的移送动作,避免出现疲劳情况,使得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能够更好的适应高效、高质量及批量化的生产加工需求。另外,通过调整可开闭的第一V形定位槽41与第二V形定位槽51之间开闭间距,能够适应夹紧定位住不同尺寸规格的工件200,适应性大大提高,无需更换固定治具,避免更换操作占用时间,进一步提高了作业效率,且调整操作简单,使用更为方便快捷。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申请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Claims (10)

1.一种步进移送装置,适用于步进移送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第一平移滑座、往复平移驱动机构、第一夹紧移送框、第二夹紧移送框、承载板、第一开闭驱动机构及升降压紧机构,所述第一平移滑座沿一水平输送方向移动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往复平移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平移滑座与所述往复平移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夹紧移送框与所述第二夹紧移送框呈可水平相对开闭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平移滑座上,且所述第一夹紧移送框及所述第二夹紧移送框的移动方向均垂直于所述水平输送方向;所述承载板沿所述水平输送方向固定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一夹紧移送框与所述第二夹紧移送框之间,所述工件承载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第一夹紧移送框上形成有若干第一V形定位槽,所述第一V形定位槽沿所述水平输送方向呈间距均匀的分布,所述第二夹紧移送框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V形定位槽一一对应相对正对的第二V形定位槽,所述第一V形定位槽与所正对所述第二V形定位槽之间形成一定位夹紧所述工件的定位夹紧区;所述第一开闭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平移滑座上,所述第一夹紧移送框及所述第二夹紧移送框均与所述第一开闭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升降压紧机构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V形定位槽与所正对的所述第二V形定位槽夹紧定位住对应的所述工件时,所述升降压紧机构远离于所述工件;所述第一V形定位槽与所正对的所述第二V形定位槽远离于对应的所述工件时,所述升降压紧机构抵压于所述工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进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闭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及第一双向螺杆,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第一平移滑座上,所述第一双向螺杆水平枢接于所述第一平移滑座上,且所述第一双向螺杆垂直于所述水平输送方向,所述第一双向螺杆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夹紧移送框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双向螺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夹紧移送框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双向螺杆的另一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进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平移滑座,所述第二平移滑座沿所述水平输送方向移动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夹紧移送框及所述第二夹紧移送框均垂直所述水平输送方向水平移动于所述第二平移滑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步进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开闭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开闭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及第二双向螺杆,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第二平移滑座上,所述第二双向螺杆水平枢接于所述第二平移滑座上,且所述第二双向螺杆垂直于所述水平输送方向,所述第二双向螺杆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夹紧移送框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双向螺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夹紧移送框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双向螺杆的另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进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平移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旋转驱动器及单向螺杆,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单向螺杆沿所述水平输送方向枢接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单向螺杆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平移滑座螺纹连接于所述单向螺杆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进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压紧机构包括:直线驱动器、连接臂及抵压板,所述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连接臂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抵压板沿所述水平输送方向水平固定于所述连接臂的上端,所述抵压板位于所述承载板的正上方;所述抵压板上形成有与所述定位夹紧区数量相同的抵压部,且相邻两所述抵压部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所述定位夹紧区之间的间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步进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的中部开设有避让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步进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压紧机构还包括:若干定位管,所述抵压部中的至少一者上竖直滑动设置有所述定位管,所述定位管下端的内侧还形成有定位锥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步进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压紧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定位管一一对应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接于对应的所述定位管与抵压部的底面之间,所述弹性件恒驱使所述定位管向下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步进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形定位槽及所述第二V形定位槽均为直角槽。
CN202022180475.7U 2020-09-28 2020-09-28 步进移送装置 Active CN213386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0475.7U CN213386273U (zh) 2020-09-28 2020-09-28 步进移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0475.7U CN213386273U (zh) 2020-09-28 2020-09-28 步进移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86273U true CN213386273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85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80475.7U Active CN213386273U (zh) 2020-09-28 2020-09-28 步进移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862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92671A1 (zh) 一种折弯保压单元及产品折弯生产线
CN212703841U (zh) 一种高效的排线自动折弯机
CN111266771B (zh) 一种金属管件智能加工设备
CN210452770U (zh) 一种自动夹持装置
CN110064907B (zh) 拨料流道机构
CN213386273U (zh) 步进移送装置
CN113716330B (zh) 一种多产品压紧机构
CN218503815U (zh) 一种cpu散热风扇自动安装设备
CN113319563B (zh) 基于管片式散热器的自动上料穿管机构
CN210358725U (zh) 夹扁机
CN215845504U (zh) 一种旋铆夹具
CN111375692B (zh) 一种家电面板铆接设备的定位机构
CN211507449U (zh) 一种微动开关手柄自动组装机
CN209822787U (zh) 电池软包整形装置
CN209811656U (zh) 一种电位器蜗杆压装模组
CN115488187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管线路用配件的智造设备
CN213196297U (zh) 一种焊接定位装置
CN215923697U (zh) 移载结构及生产线
CN218215418U (zh) 方形电池卷芯开夹治具及其电池生产线
CN219966921U (zh) 一种钣金件定位螺母的焊接夹具
CN214265616U (zh) 一种螺母锻压机用直线式移料机械手
CN212330244U (zh) 一种微动开关弹片自动上料组装机构
CN210084434U (zh) 一种框转框整排插片机
CN220498356U (zh) 一种挡圈安装装置
CN214021759U (zh) 治具压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