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53524U - 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53524U
CN213353524U CN202022194110.XU CN202022194110U CN213353524U CN 213353524 U CN213353524 U CN 213353524U CN 202022194110 U CN202022194110 U CN 202022194110U CN 213353524 U CN213353524 U CN 2133535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rubber sleeve
mold
gum cover
produ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411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六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Precision Transmission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Wuhu Precision Transmission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Precision Transmission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Wuhu Precision Transmission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2219411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535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535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535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属于胶套加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下模和设置在下模上方的上模,下模顶部沿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模具齿,相邻两个模具齿之间为成型齿槽,其中下模顶部用于放置胶片坯料,胶片坯料的顶部两侧放置有凹槽成型块。针对现有技术中利用传统的胶套片模具生产胶套片在连接时易出现接头处发生裂纹、缝隙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能够快速生产便于粘连的胶套片,且该模具还能用于两个胶套片的粘连,且粘连效果良好,不易出现接头处发生裂纹、缝隙的问题,提高了齿型胶套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胶套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
背景技术
齿型传动带普遍应用于目前机械传动领域中,随着技术的发展,齿型传动带的生产工艺逐步从使用齿型成型模的正成型工艺发展到使用无齿平整成型模的反成型工艺。主要使用的齿型胶套作为外模具,而齿型胶套质量的好坏和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好坏和生产成本高低。
传统的平模法制作齿型胶套是指将设计好的齿型制作成一定长度、宽度的平板模具,将胶套胶料放在平板模具中使用平板硫化机压硫成规定长度的齿型胶片,之后用接头模具将已硫化的胶片按设计的尺寸压硫成圆筒形。平模法的优点是成本低廉,但是接头处容易出现裂纹、缝隙,且接头模具通常较为复杂,使用不便。因此,急需设计一款能够快速生产便于接头的胶套片的模具结构。
经检索,关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结构已有大量专利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22276690X,发明创造名称为:橡胶齿型传动带硫化胶套模具,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带齿胶套及硫化装置,其带齿胶套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内侧齿型段,带齿胶套内侧面的端部设置有内侧光滑段;带齿胶套用套装于刚性内模的外部。该方案的一种硫化装置,带齿胶套内侧面的端部设置有内侧光滑段,盖板周侧面与带齿胶套的内侧光滑段相配合,提高了密封效果;密封卡箍套装于带齿胶套外部,且密封卡箍与盖板对应设置,密封卡箍用于对盖板和带齿胶套卡紧密封,避免气体因密封效果差进入胶套与内模之间,从而提高传动带的硫化效果,进而提高传动带的硫化成型质量。该方案均不失为对生产胶套片的模具结构的良好探索,但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本行业对生产胶套片的模具结构的探索也从未停止。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利用传统的胶套片模具生产胶套片在连接时易出现接头处发生裂纹、缝隙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能够快速生产便于粘连的胶套片,且该模具还能用于两个胶套片的粘连,且粘连效果良好,不易出现接头处发生裂纹、缝隙的问题,提高了齿型胶套的使用寿命。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包括下模和设置在下模上方的上模,下模顶部沿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模具齿,相邻两个模具齿之间为成型齿槽,其中下模顶部用于放置胶片坯料,胶片坯料的顶部两侧放置有凹槽成型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下模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的长度方向两侧延伸超过模具齿的长度方向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下模的长度方向两侧设置有阻挡块,阻挡块的两端延伸至下模的宽度方向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限位挡板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螺纹孔,下模上与限位挡板上螺纹孔相对应的位置也开设有多个螺纹孔,螺栓依次穿过限位挡板和下模上的螺纹孔将限位挡板固定在下模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下模的底部放置在机床底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上模顶部固定在机床机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凹槽成型块的截面为矩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凹槽成型块的长度范围为30mm-60mm。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使用时,将胶片坯料放置在下模顶部的模具齿上,利用上模向下挤压胶片坯料,橡胶在下模的挤压力作用下向成型齿槽内流动,从而成型胶套片的底部齿型结构。同时由于胶片坯料的顶部两侧还放置有凹槽成型块,凹槽成型块在下模的挤压力作用下被挤压进胶片坯料的顶部两侧并最终与所成型的胶套片顶部相平齐,能够一次成型顶部两侧为缺口的带齿型结构的胶套片,减少了成型工序,也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模具,仅采用可拆卸的凹槽成型块即可,使用简单便捷,节省了生产时间,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将多个上述胶套片依次拼接形成环形胶套,相邻两个胶套片的连接凹槽内放置有连接胶块,胶套片底部的齿型结构内嵌入下模顶部的成型齿槽内,因此两个胶套片拼接时不需要额外使用辅助定位工具,且两个胶套片拼接时所用的模具与生产胶套片时的模具相同,不需要额外制作连接模具,大大降低了模具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下模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的长度方向两侧延伸超过模具齿的长度方向两侧。两侧的限位挡板与上方的上模一起构成胶套片的成型空腔,限位挡板用于在上模挤压胶片坯料时对左右两侧的橡胶流动进行阻挡定位,防止橡胶外溢,避免造成浪费。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下模的长度方向两侧设置有阻挡块,阻挡块的两端延伸至下模的宽度方向两端,即阻挡块的长度与下模的宽度保持一致,能够从胶片坯料的前后两侧对其橡胶流动进行前后限位,进一步有效防止橡胶外溢现象,保证了成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成型胶套片的下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两个胶套片时下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成型模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辅助成型模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胶套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胶套片相贴合粘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环形胶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为:
100、上模;110、机床机架;200、下模;210、限位挡板;211、螺纹孔;220、模具齿;230、成型齿槽;240、阻挡块;250、凹槽成型块;260、机床底座;300、胶套片;301、缺口;310、齿型结构;320、连接凹槽;330、环形胶套;400、胶片坯料;500、连接胶块;600、辅助成型模具;610、避让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所需成型的环形胶套330,环形胶套330呈圆筒型结构,其内部设置有齿型段,外部为光滑平面。具体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环形胶套,由多个胶套片300依次拼接而成,胶套片300的底部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齿型结构310,且胶套片300的齿型结构310位于环形胶套330内部。将不同数量的胶套片300依次拼接,从而能够形成不同直径大小的环形胶套330,只需要使用一套模具制作相同尺寸的胶套片300,即可满足环形胶套330不同尺寸大小的需求,避免像传统的圆模法那样频繁更换模具,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胶套片300的顶部两侧均开向下设置有缺口301,相邻两个胶套片300的缺口301位置相对应贴合在一起形成连接凹槽320,即如图7中所示方位,左边胶套片300的右侧缺口301和右边胶套片300的左侧缺口301相对应贴合在一起形成连接凹槽320,且连接凹槽320内设置有连接胶块500,相邻两个胶套片300之间通过连接胶块500相连,连接凹槽320为连接胶块500提供放置的平台,如果直接将连接胶块500放置在没有缺口301的两个胶套片300的中间顶部向下进行挤压粘合,容易导致橡胶流动不充分,粘连不紧密,且压力过小容易出现橡胶融合不充分的情况,而压力过大又容易导致底部的齿型结构310发生变形,而本实施例中将连接胶块500放置在连接凹槽320内后,再通过上方的模具向下进行挤压时,能够有效保证橡胶的充分流动,避免出现由于左右连接性能差导致的裂纹、密封性能差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环形胶套330的品质和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胶套片300的厚度为S,S的范围为15mm-20mm。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胶套片300的厚度S为15mm。通常胶套片300厚度越大,相邻两个胶套片300之间的粘连就更加困难,而采用本实施例的两侧带有缺口301的胶套片300结构,能够很好解决这一问题。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将连接胶块500放置在连接凹槽320内,并使用模具将连接胶块500顶部挤压至与胶套片300顶部相平齐,连接胶块500在压力作用下,将相邻两个胶套片300粘合在一起,由于连接胶块500是内嵌入连接凹槽320内进行填充粘合的,使得在挤压过程中橡胶的侧向流动产生的挤压力小,且橡胶流动更加充分,保证了相邻两个胶套片300的左右粘合效果好,避免像传统的平模法那样易出现接头处裂纹、缝隙等问题,提高了环形胶套330的密封性能和耐久性能。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缺口301为矩形缺口301,连接凹槽320为矩形凹槽结构,连接胶块500为与连接凹槽320的相匹配的矩形橡胶块。本实施例中连接胶块500的顶部位置延伸超过连接凹槽320顶部位置,其中连接胶块500的顶部位置延伸超过连接凹槽320顶部位置的数值范围为2mm-3mm。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连接胶块500的顶部位置延伸超过连接凹槽320顶部位置2mm。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缺口301的宽度为L,L的范围为30mm-60mm,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缺口301的宽度L为30mm。本实施例中缺口301的底部位置与缺口301下方的齿型结构310顶部齿底之间的距离为H,H的范围为4mm-6mm,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缺口301的底部位置与缺口301下方的齿型结构310顶部齿底之间的距离H为4mm。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的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包括下模200和设置在下模200上方的上模100,下模200顶部沿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模具齿220,相邻两个模具齿220之间为成型齿槽230,其中下模200顶部用于放置胶片坯料400,胶片坯料400的顶部两侧放置有凹槽成型块250,其中凹槽成型块250的截面为矩形结构,凹槽成型块250与所成型胶套片300两侧的缺口301形状相匹配,且凹槽成型块250的宽度范围为30mm-60mm,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凹槽成型块250的宽度为30mm。本实施例中上模100顶部固定在机床机架110上,在机床的带动下进行上下运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缺口301为矩形缺口301,连接凹槽320为矩形凹槽结构,连接胶块500为与连接凹槽320的相匹配的矩形橡胶块。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缺口301的宽度为L,L的范围为30mm-60mm,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缺口301的宽度L为30mm。本实施例中缺口301的底部位置与缺口301下方的齿型结构310顶部齿底之间的距离为H,H的范围为4mm-6mm,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缺口301的底部位置与缺口301下方的齿型结构310顶部齿底之间的距离H为4mm。
本实施例的一种环形胶套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胶套片300的成型:将胶片坯料400放置在下模200上,在胶片坯料400两端的顶部放置凹槽成型块250,启动上模100向下压制胶片坯料40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上模100向下运行,先与两侧的凹槽成型块250相接触,继续向下运行将凹槽成型块250压进胶片坯料400两侧直至与胶片坯料400平齐,将凹槽成型块250从胶片坯料400两侧取出后,形成两侧带有缺口301的胶套片300。本实施例中凹槽成型块250为硬质材料,不会与胶片坯料400融为一体,其作用是用于成型胶套片300两侧的缺口30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下模200顶部沿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模具齿220,相邻两个模具齿220之间为成型齿槽230,使用时,将胶片坯料400放置在下模200顶部的模具齿220上,利用上模100向下挤压胶片坯料400,橡胶在下模200的挤压力作用下向成型齿槽230内流动,从而成型胶套片300的底部齿型结构310。同时由于胶片坯料400的顶部两侧还放置有凹槽成型块250,凹槽成型块250在下模200的挤压力作用下被挤压进胶片坯料400的顶部两侧并最终与所成型的胶套片300顶部相平齐,从而成型胶套片300顶部两侧的缺口301,脱模时,将凹槽成型块250从可缺口301内取出即,能够一次成型顶部两侧为缺口301的带齿型结构310的胶套片300,减少了成型工序,也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模具,仅采用可拆卸的凹槽成型块250即可,使用简单便捷,节省了生产时间,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制作带有缺口301结构的胶套片300方便后续粘连成型环形胶套330。
本实施例中凹槽成型块250的截面为矩形结构,凹槽成型块250与所成型胶套片300两侧的缺口301形状相匹配,且凹槽成型块250的长度范围为30mm-60mm,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凹槽成型块250的长度为30mm。本实施例中上模100顶部固定在机床机架110上,在机床的带动下进行上下运行。本实施例中下模200的模具齿220数量多于胶套片300底部的齿型结构310数量,利用上述模具制作完成胶套片300后将其边缘进行修理,制作出最终所需的胶套片300结构。
S2:胶套片300的拼接:将两个胶套片300相邻拼接,使其两侧的缺口301相对贴合形成连接凹槽320,在连接凹槽320内放置连接胶块500,压制成型后,连接胶块500将相邻两个胶套片300连接。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将两个胶套片300底部的齿型结构310放置在下模200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将其中一个胶套片300放置在下模200顶部的左半侧,另一个胶套片300放置在下模200顶部的右半侧,此时胶套片300底部的齿型结构310内嵌入下模200顶部的成型齿槽230内,因此两个胶套片300拼接时不需要额外使用辅助定位工具,省时省力。在两个胶套片300连接处的两个缺口301组成的连接凹槽320内放置连接胶块500,启动上模100向下压紧在连接胶块500的顶部,直至将连接胶块500顶部压至与胶套片300顶部相平齐,从而实现将两个胶套片300紧密连接在一起。胶套片300粘连使用的模具仍是上述制作胶套片300的模具,不需要更换模具,降低了模具成本,且使用更加便捷。
S3:环形拼接:将依次拼接好的胶套片300两端绕成环形结构,再将其两侧边缘位置拼接,使其两侧的缺口301相对贴合形成连接凹槽320,在连接凹槽320内放置连接胶块500,压制成型后,形成环形胶套330。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下模200底部放置辅助成型模具600,其中辅助成型模具600的底部中心位置向上开设有避让腔610,将依次拼接好的胶套片300放置在辅助成型模具600底部的避让腔610内,且其两端分别从避让腔610两侧向上环绕形成环形结构后,依次穿过辅助成型模具600和下模200的外侧,最终将两端部放置在下模200顶部并拼接在一起,使其两侧的缺口301相对贴合形成连接凹槽320,且依次拼接好的胶套片300底部的齿型结构310内嵌入下模200顶部的成型齿槽230内,完成环形胶套330的最终拼接处定位后。然后在连接凹槽320内放置连接胶块500,启动上模100向下压紧在连接胶块500的顶部,直至将连接胶块500顶部压至与胶套片300顶部相平齐,将依次拼接好的胶套片300两端粘连在一起,从而形成环形胶套330。脱模时,将环形胶套330从下模200及辅助成型模具600的一侧脱出即可,简单便捷。本实施例中辅助成型模具600采用现场的废料制作而成,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整体制作模具结构简单,且不需要频繁更换模具即可制作不同尺寸的环形胶套330,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上述S2和S3步骤中的连接胶块500的顶部位置延伸超过连接凹槽320顶部位置,其中连接胶块500的顶部位置延伸超过连接凹槽320顶部位置的数值范围为2mm-3mm。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连接胶块500的顶部位置延伸超过连接凹槽320顶部位置2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更进一步,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下模200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限位挡板210,限位挡板210的长度方向两侧延伸超过模具齿220的长度方向两侧。两侧的限位挡板210与上方的上模100一起构成胶套片300的成型空腔,限位挡板210用于在上模100挤压胶片坯料400时对左右两侧的橡胶流动进行阻挡定位,防止橡胶外溢,避免造成浪费。制作胶套片300时,上模100先向下运动与凹槽成型块250顶部相接触,继续向下运行将凹槽成型块250压进胶片坯料400两侧直至与胶片坯料400平齐后,继续向下挤压胶片坯料400,直至运行至与限位挡板210顶部相接触时停止,完成胶套片300的制作,然后将凹槽成型块250从胶片坯料400两侧取出后,形成两侧带有缺口301的胶套片300。其中下模200的长度方向两侧设置有阻挡块240,阻挡块240的两端延伸至下模200的宽度方向两端,即阻挡块240的长度与下模200的宽度保持一致,能够从胶片坯料400的前后两侧对其橡胶流动进行前后限位,进一步有效防止橡胶外溢现象,保证了成品质量。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限位挡板210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螺纹孔211,下模200上与限位挡板210上螺纹孔211相对应的位置也开设有多个螺纹孔211,螺栓依次穿过限位挡板210和下模200上的螺纹孔211将限位挡板210固定在下模200上,限位挡板210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便于更换。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下模200的底部放置在机床底座260上,下模200与机床底座260可分离,便于后续放置辅助成型模具600。当需要最终将胶套长条进行最后粘合时,需要将辅助成型模具600放置在机床底座260上,再在辅助成型模具600的顶部放置下模200。
本实施例中胶套片300的厚度S为20mm。
本实施例中连接胶块500的顶部位置延伸超过连接凹槽320顶部位置3mm。
本实施例中缺口301的宽度L为60mm。本实施例中缺口301的底部位置与缺口301下方的齿型结构310顶部齿底之间的距离H为6mm。本实施例中凹槽成型块250的宽度为60m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胶套片300的厚度S为18mm。
本实施例中连接胶块500的顶部位置延伸超过连接凹槽320顶部位置2.5mm。
本实施例中缺口301的宽度L为50mm。本实施例中缺口301的底部位置与缺口301下方的齿型结构310顶部齿底之间的距离H为5mm。本实施例中凹槽成型块250的宽度为5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200)和设置在下模(200)上方的上模(100),下模(200)顶部沿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模具齿(220),相邻两个模具齿(220)之间为成型齿槽(230),其中下模(200)顶部用于放置胶片坯料(400),胶片坯料(400)的顶部两侧放置有凹槽成型块(2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下模(200)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限位挡板(210),限位挡板(210)的长度方向两侧延伸超过模具齿(220)的长度方向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下模(200)的长度方向两侧设置有阻挡块(240),阻挡块(240)的两端延伸至下模(200)的宽度方向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限位挡板(210)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螺纹孔(211),下模(200)上与限位挡板(210)上螺纹孔(211)相对应的位置也开设有多个螺纹孔(211),螺栓依次穿过限位挡板(210)和下模(200)上的螺纹孔(211)将限位挡板(210)固定在下模(20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凹槽成型块(250)的截面为矩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凹槽成型块(250)的宽度范围为30mm-60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下模(200)的底部放置在机床底座(26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100)顶部固定在机床机架(110)上。
CN202022194110.XU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 Active CN2133535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4110.XU CN213353524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4110.XU CN213353524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53524U true CN213353524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56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4110.XU Active CN213353524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535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79392U (zh) 一种新型橡胶膜片模具
CN1757493A (zh) 切割机以及标准尺寸片的制造装置
CN213353189U (zh) 一种用于生产环形胶套的模具系统
CN213564450U (zh) 一种胶套片环形拼接模具
CN213353524U (zh) 一种用于生产胶套片的模具
CN213353613U (zh) 一种用于制作齿型胶套的胶套片
CN112248412B (zh) 一种环形胶套的生产方法
CN110116204A (zh) 一种反推式粉末压胚成型装置
CN216992704U (zh) 一种新型轮胎活络模具溢胶槽
KR100906367B1 (ko) 엘시디(lcd) 장비 씰용 대구경 오링 제조장치
CN112536943A (zh) 集成式真空橡胶密封垫及其生产模具和生产方法
CN210161490U (zh) 一种解决薄型硫化零件除边定位不准确问题的硫化模具
CN211888589U (zh) 一种用于飞机钣金零部件液压机的橡皮囊
CN212021413U (zh) 一种复合垫片的加工装置
CN101518929A (zh) 精密齿槽模具及用其生产切边v带成型硫化工艺
CN219073946U (zh) 一种挤压模具的装置
CN219706067U (zh) 一种木塑复合檀条材料可二次覆膜结构
CN2763266Y (zh) 模造镜片装置
CN205588599U (zh) 低成本导光板的生产设备
CN114714653A (zh) 一种大油封生产工艺以及油封粘接设备
CN112223603A (zh) 密封圈的制作方法及模具
CN219694695U (zh) 一种用于钢帘线测定的硫化模具
CN211518216U (zh) 一种用于硫化的夹紧装置
CN217704607U (zh) 一种方便更换挤出模具头的挤出机
CN215550353U (zh) 一种免修橡胶制品毛边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