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21403U - 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21403U
CN213321403U CN202021874152.1U CN202021874152U CN213321403U CN 213321403 U CN213321403 U CN 213321403U CN 202021874152 U CN202021874152 U CN 202021874152U CN 213321403 U CN213321403 U CN 213321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groove
rod
guide
injection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7415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伟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upin Plastic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upin Plastic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upin Plastic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upin Plastic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7415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21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21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21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包括基座、电动推杆和强力弹性伸缩杆,所述基座的顶部开设有下模腔,且基座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放置有第一气囊,所述下模腔的底部与安装槽之间贯穿开设有通槽,所述密封板的边侧固定有限位杆,所述基座的顶部通过电动推杆连接有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下端安装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内壁上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导柱上固定套设有夹杆,所述导柱的端部套设有齿轮,所述基座的顶部焊接有齿板。该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通过开模和合模的动力,利用空气压力对模具进行多点顶出,对模具进行保护,同时可以将顶出的模具自动夹取固定住。

Description

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模具是一种具有既定形状的物体,在模具制造过程中,根据模具的材料属性,通常会有冲压模具和注塑模具等,注塑模具在进行注塑冷却后,需要进行脱模操作,然而现有的脱模机构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脱模机构在针对注塑模具进行脱模操作时,通常采用顶出的形式,现有的脱模机构,采用一次性机械顶出,力量缺少缓冲,容易对模具造成伤害,需要一种对成型模具进行保护的脱模机构,同时模具在成型后,依然具备一定的热量,为对工作人员进行保护,需要对模具进行夹取出模操作。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脱模机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脱模机构,需要对成型模具进行保护,同时需要对模具进行夹取出模操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包括基座、电动推杆和强力弹性伸缩杆,所述基座的顶部开设有下模腔,且基座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放置有第一气囊,且第一气囊的顶部贯通连接有第二气囊,所述下模腔的底部与安装槽之间贯穿开设有通槽,且通槽内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边侧固定有限位杆,且限位杆位于限位槽内,并且限位槽开设于通槽的内壁上,而且限位杆与限位槽之间垂直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基座的顶部通过电动推杆连接有上模座,且上模座的顶部固定有上模板,所述上模座的下端安装有导杆,且导杆位于导槽内,并且导槽开设于基座上,所述导杆的内壁上焊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内贯穿轴连接有导柱,所述导柱上固定套设有夹杆,且夹杆底部的外侧与安装板的底部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导柱的端部套设有齿轮,且齿轮位于安装板的外侧,所述基座的顶部焊接有齿板,且的内侧一体设置有齿条,并且齿板位于齿轮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囊等间距分布于第一气囊上,且第二气囊的分布位置与密封板的分布位置相对应,并且第二气囊的材质弹性力大于第一气囊的材质弹性力。
优选的,所述密封板与通槽之间滑动连接,且密封板的截面面积与通槽的截面面积相等。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通过第一弹簧与限位槽之间构成弹性滑动结构,且限位杆关于密封板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4个。
优选的,所述导杆底部的上端固定有强力弹性伸缩杆,且强力弹性伸缩杆的顶部安装有挤压板,并且挤压板位于第一气囊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夹杆为“L”字型结构设计,且夹杆关于下模腔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4个。
优选的,所述齿条等间距分布于齿板上,且齿条与齿轮之间相互啮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
1.通过设置的密封板与通槽之间滑动连接,且密封板的截面面积与通槽的截面面积相等,可以通过密封板对通槽和下模腔进行密封,使其不会影响模具成型,同时第二气囊等间距分布于第一气囊上,且第二气囊的分布位置与密封板的分布位置相对应,当第一气囊受力后,第一气囊内的气体被压向第二气囊内,第二气囊发生膨胀,通过第二气囊将密封板顶出,在第二气囊的缓冲作用以及多个密封板的力量分配作用下,将模具顶出同时对其进行保护;
2.通过设置的齿条等间距分布于齿板上,且齿条与齿轮之间相互啮合,同时四个夹杆为“L”字型结构设计,当导杆上升时,夹杆与导槽脱离,首先夹杆通过第二弹簧弹出,同时夹杆内导柱上的齿轮与齿条啮合接触,使得四个夹杆在导柱上转动,并对模具的顶部进行夹取固定,便于将模具夹出下模腔,齿板和齿条的设置,使得在进行合模时,导杆下降,可以通过导柱的转动带动夹杆向内转动,直至夹杆转动至导槽的位置,使其不会影响合模以及导杆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气囊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下模腔;3、安装槽;4、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通槽;7、密封板;8、限位杆;9、限位槽;10、第一弹簧;11、电动推杆;12、上模座;13、上模板;14、导杆;15、导槽;16、强力弹性伸缩杆;17、挤压板;18、安装板;19、导柱;20、夹杆;21、齿轮;22、齿板;23、齿条;24、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包括基座1、下模腔2、安装槽3、第一气囊4、第二气囊5、通槽6、密封板7、限位杆8、限位槽9、第一弹簧10、电动推杆11、上模座12、上模板13、导杆14、导槽15、强力弹性伸缩杆16、挤压板17、安装板18、导柱19、夹杆20、齿轮21、齿板22、齿条23和第二弹簧24,基座1的顶部开设有下模腔2,且基座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3,安装槽3内放置有第一气囊4,且第一气囊4的顶部贯通连接有第二气囊5,下模腔2的底部与安装槽3之间贯穿开设有通槽6,且通槽6内设置有密封板7,密封板7的边侧固定有限位杆8,且限位杆8位于限位槽9内,并且限位槽9开设于通槽6的内壁上,而且限位杆8与限位槽9之间垂直固定有第一弹簧10,基座1的顶部通过电动推杆11连接有上模座12,且上模座12的顶部固定有上模板13,上模座12的下端安装有导杆14,且导杆14位于导槽15内,并且导槽15开设于基座1上,导杆14的内壁上焊接有安装板18,且安装板18内贯穿轴连接有导柱19,导柱19上固定套设有夹杆20,且夹杆20底部的外侧与安装板18的底部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24,导柱19的端部套设有齿轮21,且齿轮21位于安装板18的外侧,基座1的顶部焊接有齿板22,且的内侧一体设置有齿条23,并且齿板22位于齿轮21的一侧;
第二气囊5等间距分布于第一气囊4上,且第二气囊5的分布位置与密封板7的分布位置相对应,并且第二气囊5的材质弹性力大于第一气囊4的材质弹性力,
密封板7与通槽6之间滑动连接,且密封板7的截面面积与通槽6的截面面积相等,可以通过密封板7将成模具顶出,同时可以通过密封板7对下模腔2保持密封;
限位杆8通过第一弹簧10与限位槽9之间构成弹性滑动结构,且限位杆8关于密封板7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4个,通过限位杆8在限位槽9内的滑动,保持密封板7的稳定活动,同时配合第一弹簧10的使用,在密封板7不受力时,可以将密封板7的位置固定在通槽6内;
导杆14底部的上端固定有强力弹性伸缩杆16,且强力弹性伸缩杆16的顶部安装有挤压板17,并且挤压板17位于第一气囊4的下方,当导杆14在跟随上模座12向上活动时,强力弹性伸缩杆16通过挤压板17对第一气囊4进行挤压,同时,当第一气囊4挤压后,强力弹性伸缩杆16本身的弹性力,使得不会影响导杆14的继续上升;
夹杆20为“L”字型结构设计,且夹杆20关于下模腔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4个,通过4个夹杆20与模具外侧接触,配合第二弹簧24的使用,将被顶出的模具外侧夹取固定住,避免模具过热直接手动拿取;
齿条23等间距分布于齿板22上,且齿条23与齿轮21之间相互啮合,当导杆14上下活动时,安装板18上导柱19端部的齿轮21与齿条23接触,带动导柱19的转动,进而带动夹杆20的转动,便于夹杆20的收放和展开夹取使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时,基座1、下模腔2、安装槽3、第一气囊4、第二气囊5、通槽6、密封板7、限位杆8、限位槽9、第一弹簧10、电动推杆11、上模座12、上模板13、导杆14、导槽15、强力弹性伸缩杆16、挤压板17、安装板18、导柱19、夹杆20、齿轮21、齿板22、齿条23和第二弹簧24如图1-4中,首先待基座1上的下模腔2内模具冷却成型后,启动电动推杆11,电动推杆11推动上模座12上升,使得上模座12下方的上模板13与下模腔2分离,同时上模座12带动导杆14在导槽15内向上活动,导杆14底部的强力弹性伸缩杆16带动挤压板17在安装槽3内向上活动,通过挤压板17对第一气囊4进行挤压,第一气囊4内的气体进入第二气囊5,使得第二气囊5膨胀,通过第二气囊5对通槽6内的密封板7进行挤压,使得密封板7在通槽6内向上活动,通过多个密封板7对成型模具进行顶出操作,第二气囊5的缓冲配合多个密封板7的多点顶出,避免成型模具受损,将成型模具逐渐顶出下模腔2内,同时在进行模具注塑时,导杆14下降,使得挤压板17失去对第一气囊4的挤压力,使得第二气囊5内的气体回流进第一气囊4内,同时密封板7外侧的限位杆8在第一弹簧10的作用下在限位槽9内滑动返回原位,使得密封板7返回原位,保持下模腔2的外侧并对下模腔2底部进行密封操作,使其不会影响模具的成型,同时在导杆14继续上升时,挤压板17对第一气囊4的挤压力达到零界值,强力弹性伸缩杆16受力发生伸缩,不会影响导杆14的持续上升;
接着,如图1和图4中,下模腔2内的模具被顶出后,导杆14继续上升,导槽15失去对夹杆20的限制作用,导杆14内侧安装板18上的夹杆20在第二弹簧24的作用下被弹出,进而带动导柱19在安装板18内转动,同时导柱19在端部的齿轮21与齿板22上的齿条23啮合接触,带动导柱19和夹杆20的转动,通过4个夹杆20对被顶出模具的顶部进行夹紧固定操作,使得模具可以跟随上模座12的活动,完全被夹出下模腔2内,避免手动拿取模具容易烫伤,同时齿板22和齿条23的作用在于上模座12下降进行合模时,导杆14跟随下降,使得齿条23带动齿轮21往回转动,进而通过导柱19带动夹杆20往回转动,使得夹杆20可以自动跟随进入导槽15内,避免影响合模。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包括基座(1)、电动推杆(11)和强力弹性伸缩杆(16),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部开设有下模腔(2),且基座(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内放置有第一气囊(4),且第一气囊(4)的顶部贯通连接有第二气囊(5),所述下模腔(2)的底部与安装槽(3)之间贯穿开设有通槽(6),且通槽(6)内设置有密封板(7),所述密封板(7)的边侧固定有限位杆(8),且限位杆(8)位于限位槽(9)内,并且限位槽(9)开设于通槽(6)的内壁上,而且限位杆(8)与限位槽(9)之间垂直固定有第一弹簧(10),所述基座(1)的顶部通过电动推杆(11)连接有上模座(12),且上模座(12)的顶部固定有上模板(13),所述上模座(12)的下端安装有导杆(14),且导杆(14)位于导槽(15)内,并且导槽(15)开设于基座(1)上,所述导杆(14)的内壁上焊接有安装板(18),且安装板(18)内贯穿轴连接有导柱(19),所述导柱(19)上固定套设有夹杆(20),且夹杆(20)底部的外侧与安装板(18)的底部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24),所述导柱(19)的端部套设有齿轮(21),且齿轮(21)位于安装板(18)的外侧,所述基座(1)的顶部焊接有齿板(22),且的内侧一体设置有齿条(23),并且齿板(22)位于齿轮(21)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5)等间距分布于第一气囊(4)上,且第二气囊(5)的分布位置与密封板(7)的分布位置相对应,并且第二气囊(5)的材质弹性力大于第一气囊(4)的材质弹性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7)与通槽(6)之间滑动连接,且密封板(7)的截面面积与通槽(6)的截面面积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8)通过第一弹簧(10)与限位槽(9)之间构成弹性滑动结构,且限位杆(8)关于密封板(7)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4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14)底部的上端固定有强力弹性伸缩杆(16),且强力弹性伸缩杆(16)的顶部安装有挤压板(17),并且挤压板(17)位于第一气囊(4)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杆(20)为“L”字型结构设计,且夹杆(20)关于下模腔(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4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23)等间距分布于齿板(22)上,且齿条(23)与齿轮(21)之间相互啮合。
CN202021874152.1U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 Active CN213321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4152.1U CN213321403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4152.1U CN213321403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21403U true CN213321403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101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74152.1U Active CN213321403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2140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1679A (zh) * 2022-04-19 2022-06-03 威海三元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
CN116373234A (zh) * 2023-06-06 2023-07-04 天津市合缘伟业轻质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板生产用成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6749450A (zh) * 2023-08-18 2023-09-15 河南省优普密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橡塑件生产的多喷嘴注塑模具
CN116890420A (zh) * 2023-09-06 2023-10-17 江西行新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抗压防震的组合式epp包装箱成型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1679A (zh) * 2022-04-19 2022-06-03 威海三元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
CN116373234A (zh) * 2023-06-06 2023-07-04 天津市合缘伟业轻质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板生产用成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6373234B (zh) * 2023-06-06 2023-08-29 天津市合缘伟业轻质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板生产用成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6749450A (zh) * 2023-08-18 2023-09-15 河南省优普密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橡塑件生产的多喷嘴注塑模具
CN116749450B (zh) * 2023-08-18 2023-11-07 河南省优普密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橡塑件生产的多喷嘴注塑模具
CN116890420A (zh) * 2023-09-06 2023-10-17 江西行新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抗压防震的组合式epp包装箱成型装置
CN116890420B (zh) * 2023-09-06 2023-12-05 江西行新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压防震的组合式epp包装箱成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21403U (zh) 一种可对成型件进行防护的注塑模具用脱模机构
CN213797624U (zh) 一种方便开模的成型模具
CN212888679U (zh) 一种注塑模具模架双导向机构
CN211389871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快速取模装置
CN215359622U (zh) 一种便于人工取件的快速成型式钢制注塑模具
CN210336727U (zh) 一种汽车变压器包装用注塑模具
CN213919432U (zh) 一种注塑模具强制脱模机构
CN106903865B (zh) 一种热水袋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及热水袋的生产方法
CN214188201U (zh) 一种便于进行产品收取的注塑模具
CN215703790U (zh) 一种汽车外饰件注塑脱模机构
CN213797629U (zh) 一种模具用顶出机构
CN213947265U (zh) 一种试剂盒注塑模具生产用脱模装置
CN211074515U (zh) 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
CN209832454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装置
CN113334695A (zh) 一种模具的便捷式脱模顶出结构
CN112109289A (zh) 一种可快速换模的注塑模具
CN217670782U (zh) 一种可更换模芯的斜齿轮注塑模具
CN218838332U (zh) 一种用于汽车塑料件成型脱模机构
CN210634069U (zh) 一种应用于塑胶件软胶产品顶出的机构
CN217573843U (zh) 一种易去料头的笔记本外框卡件注塑模具
CN221475964U (zh) 一种对注塑成品进行盖帽的模具
CN214601871U (zh) 一种便于取料的汽车零部件加工模具
CN221233038U (zh) 一种滑块叠加式注塑模具
CN220429137U (zh) 一种塑胶外壳注塑模具
CN218948348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