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74515U - 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 - Google Patents
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74515U CN211074515U CN201922091782.5U CN201922091782U CN211074515U CN 211074515 U CN211074515 U CN 211074515U CN 201922091782 U CN201922091782 U CN 201922091782U CN 211074515 U CN211074515 U CN 2110745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 base
- electric push
- servo motor
- push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包括底座和移动单元,底座:底座的上侧设有固定架,固定架的上侧中部开设有第二通槽,固定架上侧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板,右侧的第一固定板的右侧设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的前侧设有夹取单元,底座的后侧设有液压缸,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的前端底侧设有转动结构,底座上侧的中部设有顶出单元,底座的右侧设有瓶盖收集箱,移动单元:移动单元包括滑轨、第一下模具、第一通槽、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下模具,底座的上侧设有两条滑轨,该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操作简单、有效的防止产品变形、自动化程度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
背景技术
塑料瓶是现代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包装容器,其配套使用的塑料瓶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而有着极大的需求量,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使塑料瓶盖的体积及壁厚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提升而逐渐减少,也成为一种实用性与美观性兼并的塑料产品,一个塑料瓶盖的成型周期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合模-注塑-成型-冷却-开模-脱模顶出;传统瓶盖注塑模具,需要人工将其取出,不仅危险性高,而且劳动强度高,由于难以把控取出力度,在操作时容易产生产品变形,从而会影响塑料瓶及其配件的加工质量与加工效率,适用性和实用性受到限制,而且瓶盖取出后需要人工将瓶盖收集起来,操作麻烦、自动化程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操作简单、有效的防止产品变形、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包括底座和移动单元;
底座:所述底座的上侧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上侧中部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固定架上侧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板,右侧的第一固定板的右侧设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前侧设有夹取单元,所述底座的后侧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前端底侧设有转动结构,所述底座上侧的中部设有顶出单元,所述底座的右侧设有瓶盖收集箱;
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包括滑轨、第一下模具、第一通槽、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下模具,所述底座的上侧设有两条滑轨,且两条滑轨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板的内侧,所述滑轨侧面的滑槽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所述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内侧的底端均开设有第一通槽,且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的大小相等,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侧中部均固定有第一电动推杆,两个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分别固定在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的外侧;
第一电动推杆伸长,从而带动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在滑轨上侧向内移动,直到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的内侧卡合,便于对模具的开合操作;
其中,还包括单片机,单片机设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上模具和螺纹,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前端底侧固定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外侧设有螺纹,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当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的内侧卡合后,液压缸内部压力减小,从而带动转动结构向下移动,直到上模具到达合适位置,通过对上模具的侧面注塑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顶出单元包括第二固定块、第二电动推杆和顶出板,所述底座的上侧中部固定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侧固定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端设有顶出板,且顶出板与第二通槽滑动连接,且顶出板与第一通槽的大小相等,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当注塑完成的瓶盖冷却过后,第一伺服电机转动,带动上模具转动,同时液压缸内部压力增大,从而带动上模具远离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第二电动推杆伸长,带动顶出板向上移动,通过顶出板将瓶盖从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的内腔中顶出,比人工取出更节省时间,劳动强度低,安全性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夹取单元包括第二固定板、固定座、固定轴、夹杆、第一固定块和双向电动推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前侧固定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前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侧分别固定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夹杆,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前侧中部固定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前端的通孔内设有双向电动推杆,所述双向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分别铰接在夹杆的内侧,所述双向电动推杆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双向电动推杆伸缩,带动夹杆对注塑完成的瓶盖进行夹取,第二伺服电机转动,带动第二固定杆转动,并将夹取的瓶盖收集在瓶盖收集箱,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
进一步的,还包括销轴和销孔,所述第二下模具右侧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两个销轴,所述第一下模具左侧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销孔,且销轴和销孔配合卡接,通过销轴和销孔卡接,使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更贴合,且能防止在注塑过程中,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发生相对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具有以下好处:
1、第一电动推杆伸长,从而带动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在滑轨上侧向内移动,直到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的内侧卡合,便于对模具的开合操作,当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的内侧卡合后,液压缸内部压力减小,从而带动转动结构向下移动,直到上模具到达合适位置,通过对上模具的侧面注塑成型。
2、当注塑完成的瓶盖冷却过后,第一伺服电机转动,带动上模具转动,同时液压缸内部压力增大,从而带动上模具远离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第二电动推杆伸长,带动顶出板向上移动,通过顶出板将瓶盖从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的内腔中顶出,比人工取出更节省时间,劳动强度低,安全性更高。
3、双向电动推杆伸缩,带动夹杆对注塑完成的瓶盖进行夹取,第二伺服电机转动,带动第二固定杆转动,并将夹取的瓶盖收集在瓶盖收集箱,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通过销轴和销孔卡接,使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更贴合,且能防止在注塑过程中,第一下模具和第二下模具发生相对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单片机、3固定架、4移动单元、41滑轨、42第一下模具、43第一通槽、44第一电动推杆、45第二下模具、5销轴、6转动结构、61第一伺服电机、62上模具、63螺纹、7夹取单元、71第二固定板、72固定座、73固定轴、74夹杆、75第一固定块、76双向电动推杆、8顶出单元、81第二固定块、82第二电动推杆、83顶出板、9第二通槽、10第一固定板、11液压缸、12第一固定杆、13第二伺服电机、14第二固定杆、15瓶盖收集箱、16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包括底座1和移动单元4;
底座1:底座1的上侧设有固定架3,固定架3的上侧中部开设有第二通槽9,固定架3上侧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板10,右侧的第一固定板10的右侧设有第二伺服电机13,第二伺服电机13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二固定杆14,第二固定杆14的前侧设有夹取单元7,底座1的后侧设有液压缸11,液压缸11的伸缩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杆12,第一固定杆12的前端底侧设有转动结构6,底座1上侧的中部设有顶出单元8,底座1的右侧设有瓶盖收集箱15;
移动单元4:移动单元4包括滑轨41、第一下模具42、第一通槽43、第一电动推杆44和第二下模具45,底座1的上侧设有两条滑轨41,且两条滑轨41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板10的内侧,滑轨41侧面的滑槽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下模具42和第二下模具45,第一下模具42和第二下模具45内侧的底端均开设有第一通槽43,且第一通槽43与第二通槽9的大小相等,第一固定板10的内侧中部均固定有第一电动推杆44,第一电动推杆44的伸缩端分别固定在第一下模具42和第二下模具45的外侧,第一电动推杆44伸长,从而带动第一下模具42和第二下模具45在滑轨41上侧向内移动,直到第一下模具42和第二下模具45的内侧卡合,便于对模具的开合操作,还包括销轴5和销孔16,第二下模具45右侧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两个销轴5,第一下模具42左侧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销孔16,且销轴5和销孔16配合卡接,通过销轴5和销孔16卡接,使第一下模具42和第二下模具45更贴合,且能防止在注塑过程中,第一下模具42和第二下模具45发生相对移动;
转动结构6包括第一伺服电机61、上模具62和螺纹63,第一固定杆12的前端底侧固定有第一伺服电机61,第一伺服电机61的输出轴安装有上模具62,上模具62的外侧设有螺纹63,第一伺服电机61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2的输出端,当第一下模具42和第二下模具45的内侧卡合后,液压缸11内部压力减小,从而带动转动结构6向下移动,直到上模具62到达合适位置,通过对上模具62的侧面注塑成型;
顶出单元8包括第二固定块81、第二电动推杆82和顶出板83,底座1的上侧中部固定有第二固定块81,第二固定块81的上侧固定有第二电动推杆82,第二电动推杆82的伸缩端设有顶出板83,且顶出板83与第二通槽9滑动连接,且顶出板83与第一通槽43的大小相等,第二电动推杆82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2的输出端,当注塑完成的瓶盖冷却过后,第一伺服电机61转动,带动上模具62转动,同时液压缸11内部压力增大,从而带动上模具62远离第一下模具42和第二下模具45,第二电动推杆82伸长,带动顶出板83向上移动,通过顶出板83将瓶盖从第一下模具42和第二下模具45的内腔中顶出,比人工取出更节省时间,劳动强度低,安全性更高;
夹取单元7包括第二固定板71、固定座72、固定轴73、夹杆74、第一固定块75和双向电动推杆76,第二固定杆14的前侧固定有第二固定板71,第二固定板71前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座72,固定座72的内侧分别固定有固定轴73,固定轴73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夹杆74,第二固定板71的前侧中部固定有第一固定块75,第一固定块75前端的通孔内设有双向电动推杆76,双向电动推杆76的伸缩端分别铰接在夹杆74的内侧,双向电动推杆76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2的输出端,双向电动推杆76伸缩,带动夹杆74对注塑完成的瓶盖进行夹取,第二伺服电机13转动,带动第二固定杆14转动,并将夹取的瓶盖收集在瓶盖收集箱15,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
其中,还包括单片机2,单片机2设在底座1的上表面,单片机2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单片机2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伺服电机13和第一电动推杆44的输入端。
在使用时:打开单片机2,第一电动推杆44伸长,从而带动第一下模具42和第二下模具45在滑轨41上侧向内移动,直到第一下模具42和第二下模具45的内侧卡合,便于对模具的开合操作,液压缸11内部压力减小,从而带动转动结构6向下移动,直到上模具62到达合适位置,通过对上模具62的侧面注塑成型,当注塑完成的瓶盖冷却过后,第一伺服电机61转动,带动上模具62转动,同时液压缸11内部压力增大,从而带动上模具62远离第一下模具42和第二下模具45,第二电动推杆82伸长,带动顶出板83向上移动,通过顶出板83将瓶盖从第一下模具42和第二下模具45的内腔中顶出,比人工取出更节省时间,劳动强度低,安全性更高,双向电动推杆76伸缩,带动夹杆74对注塑完成的瓶盖进行夹取,第二伺服电机13转动,带动第二固定杆14转动,并将夹取的瓶盖收集在瓶盖收集箱15,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通过销轴5和销孔16卡接,使第一下模具42和第二下模具45更贴合,且能防止在注塑过程中,第一下模具42和第二下模具45发生相对移动。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单片机2,可选用台湾MICON麦肯公司出品的MDT20系列单片机,第二伺服电机13、第一电动推杆44、第一伺服电机61、第二电动推杆82、双向电动推杆76和液压缸11则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自由配置,第一伺服电机61和第二伺服电机13可选用台湾TODE拓达伺服电机,具体型号为25B11AB,优选转速2000转以下的,第一电动推杆44和第二电动推杆82可选用斯凯孚电动推杆,具体型号为CAHB-10,单片机2控制第二伺服电机13、第一电动推杆44、第一伺服电机61、第二电动推杆82、双向电动推杆76和液压缸11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移动单元(4);
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侧设有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的上侧中部开设有第二通槽(9),所述固定架(3)上侧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板(10),右侧的第一固定板(10)的右侧设有第二伺服电机(13),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3)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二固定杆(14),所述第二固定杆(14)的前侧设有夹取单元(7),所述底座(1)的后侧设有液压缸(11),所述液压缸(11)的伸缩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杆(12),所述第一固定杆(12)的前端底侧设有转动结构(6),所述底座(1)上侧的中部设有顶出单元(8),所述底座(1)的右侧设有瓶盖收集箱(15);
移动单元(4):所述移动单元(4)包括滑轨(41)、第一下模具(42)、第一通槽(43)、第一电动推杆(44)和第二下模具(45),所述底座(1)的上侧设有两条滑轨(41),且两条滑轨(41)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板(10)的内侧,所述滑轨(41)侧面的滑槽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下模具(42)和第二下模具(45),所述第一下模具(42)和第二下模具(45)内侧的底端均开设有第一通槽(43),且第一通槽(43)与第二通槽(9)的大小相等,所述第一固定板(10)的内侧中部均固定有第一电动推杆(44),两个第一电动推杆(44)的伸缩端分别固定在第一下模具(42)和第二下模具(45)的外侧;
其中,还包括单片机(2),单片机(2)设在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单片机(2)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单片机(2)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伺服电机(13)和第一电动推杆(44)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6)包括第一伺服电机(61)、上模具(62)和螺纹(63),所述第一固定杆(12)的前端底侧固定有第一伺服电机(61),所述第一伺服电机(61)的输出轴安装有上模具(62),所述上模具(62)的外侧设有螺纹(63),所述第一伺服电机(61)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2)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单元(8)包括第二固定块(81)、第二电动推杆(82)和顶出板(83),所述底座(1)的上侧中部固定有第二固定块(81),所述第二固定块(81)的上侧固定有第二电动推杆(82),所述第二电动推杆(82)的伸缩端设有顶出板(83),且顶出板(83)与第二通槽(9)滑动连接,且顶出板(83)与第一通槽(43)的大小相等,所述第二电动推杆(82)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2)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单元(7)包括第二固定板(71)、固定座(72)、固定轴(73)、夹杆(74)、第一固定块(75)和双向电动推杆(76),所述第二固定杆(14)的前侧固定有第二固定板(71),所述第二固定板(71)前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座(72),所述固定座(72)的内侧分别固定有固定轴(73),所述固定轴(73)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夹杆(74),所述第二固定板(71)的前侧中部固定有第一固定块(75),所述第一固定块(75)前端的通孔内设有双向电动推杆(76),所述双向电动推杆(76)的伸缩端分别铰接在夹杆(74)的内侧,所述双向电动推杆(76)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2)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销轴(5)和销孔(16),所述第二下模具(45)右侧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两个销轴(5),所述第一下模具(42)左侧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销孔(16),且销轴(5)和销孔(16)配合卡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91782.5U CN211074515U (zh) | 2019-11-28 | 2019-11-28 | 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91782.5U CN211074515U (zh) | 2019-11-28 | 2019-11-28 | 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74515U true CN211074515U (zh) | 2020-07-24 |
Family
ID=71642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091782.5U Active CN211074515U (zh) | 2019-11-28 | 2019-11-28 | 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7451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20719A (zh) * | 2020-10-19 | 2021-02-05 | 刘智明 | 一种工业生产用塑料瓶盖自动拧紧装置 |
-
2019
- 2019-11-28 CN CN201922091782.5U patent/CN21107451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20719A (zh) * | 2020-10-19 | 2021-02-05 | 刘智明 | 一种工业生产用塑料瓶盖自动拧紧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95286A (zh) | 一种便于使用的汽车配件注塑模具的注塑工艺生产装置 | |
CN208148388U (zh) | 一种内螺纹旋转出模模具 | |
CN212948986U (zh) | 一种多腔体瓶盖注塑模具 | |
CN211074515U (zh) | 塑料瓶盖模具出模结构 | |
CN210733079U (zh) | 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用注塑模具 | |
CN210336727U (zh) | 一种汽车变压器包装用注塑模具 | |
CN211917566U (zh) | 一种用于螺纹结构的注塑模具以及新型注塑模具 | |
CN210705786U (zh) | 一种新型汽车零配件注塑模具 | |
CN209699790U (zh) | 一种注塑模具内腔顶出省力机构 | |
CN218505093U (zh) | 一种螺纹产品注塑模具 | |
CN214082661U (zh) | 一种快速定位的注塑模具 | |
CN215151314U (zh) | 一种可快速开合的注塑模具 | |
CN213533686U (zh) | 一种汽车包角注塑件模具 | |
CN214605612U (zh) | 一种汽车储物盒注塑模具 | |
CN213227406U (zh) | 一种方便取模的一次性餐盒生产用注塑机 | |
CN214266455U (zh) | 一种可自动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221456627U (zh) | 一种注塑模具合模机构 | |
CN213830070U (zh) | 一种省时塑胶注塑模具 | |
CN220742011U (zh) | 一种挤出成型装置 | |
CN213260819U (zh) |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218660416U (zh) | 一种大型吹塑机自动脱模装置 | |
CN220742103U (zh) | 一种便于脱模的吹塑机 | |
CN218966035U (zh) | 一种具有码垛结构的注塑机下料机构 | |
CN217169595U (zh) | 一种家电用的滤座组件连续注塑装置 | |
CN216832059U (zh) | 一种可自动下料的推杆滑块注塑成型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