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92462U - 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 - Google Patents

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92462U
CN213292462U CN202021764358.9U CN202021764358U CN213292462U CN 213292462 U CN213292462 U CN 213292462U CN 202021764358 U CN202021764358 U CN 202021764358U CN 213292462 U CN213292462 U CN 2132924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rawler
fixedly connected
shaped fram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6435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76435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924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924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924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用于大众娱乐、运输物质或转移人员,其包括机架、凵形架、操纵杆、牵引杆、拖车和一条环形的履带,机架上装有多个履带轮,履带由各履带轮支撑环绕机架转动,至少一个的履带轮是驱动轮,机架内装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动力传递机构与驱动轮的轮轴动力联接;凵形架位于履带后方,凵形架开口端的二个端部与机架固连;操纵杆的前端与凵形架上、下铰接连接,操纵杆的后端设有把手;牵引杆前端与凵形架万向铰接,牵引杆的后端与拖车的前端固连,拖车的车架上设有座椅,所述的把手位于该座椅的前方;本申请牵引车其重心低,稳定性好,且易于操纵,安全性佳。

Description

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
背景技术
在非铺装路面上实现机械化交通,大多数采用是通过能力较好的履带式交通工具,其中的履带摩托,因具有轻便和越野能力强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履带摩托大多是在车身的前方下部装有雪橇或车轮,在车身的后方下部装有履带,车轮或雪橇作为前支撑并联接车把用于转向,履带作为后支撑并由发动机提供动力带动车身前行或后退,通常履带摩托的发动机装在车架上,而车架设在履带的上方,车辆重心较高,尤其是当驾驶员骑乘在车架的上方时,使得车辆的重心进一步增高,在转弯和斜坡的时候容易倾倒,要求驾驶员具有较高的驾驶技巧和丰富的驾驶经验才能较为安全的驾驶车辆,因此驾驶履带摩托进行越野也被看做是极限运动中的一种,为了提高履带摩托行驶的安全性,很多履带摩托是在车体两侧各设有一条履带,通过增加车身的宽度避免翻车,但加宽的车身影响了通过性,增加了自重和制造成本;并且,现有履带摩托的驾驶员是骑在车架的上方,履带位于车架后方的下部,当履带撞击雪或草中隐藏的石头树桩等时,驾驶员来不及进行反应或预防,增加了驾驶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其重心低,稳定性好,且易于操纵,安全性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凵形架、操纵杆、牵引杆、拖车和一条环形的履带,机架上装有多个履带轮,履带由各履带轮支撑环绕机架转动,至少一个的履带轮是驱动轮,机架内装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动力传递机构与驱动轮的轮轴动力联接;凵形架位于履带后方,凵形架开口端的二个端部与机架固连;操纵杆的前端与凵形架上、下铰接连接,操纵杆的后端设有把手;牵引杆前端与凵形架万向铰接,牵引杆的后端与拖车的前端固连,拖车的车架上设有座椅,所述的把手位于该座椅的前方。
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燃油发动机、油箱,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是链条机构,链条机构中的主动链轮与燃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固连,链条机构中的从动链轮与驱动轮的轮轴固连,所述的油箱置于履带的后部的上方,油箱通过油箱支架与凵形架固连。
所述的操纵杆包括横轴、竖轴、纵轴、托盘、伞齿,横轴与凵形架转动连接,托盘与横轴固连,托盘上装有转动连接的竖轴,竖轴的外围套有与托盘固连的伞齿,伞齿上啮合有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位于前方的第一锥齿轮与纵轴转动连接,位于后方的第二锥齿轮与纵轴固连,纵轴的轴体与设在竖轴上的孔转动连接,所述的把手设在纵轴的后端。
所述的操纵杆具有前杆和后杆,前杆的前端与凵形架上、下铰接连接,前杆的后端与后杆的前端铰接固定,所述的把手设在后杆的后端。
车架左、右端的底部各设有拱形的第一弹力钢板,二个第一弹力钢板的前上端与车架固连,二个第一弹力钢板后下端装有车轮或橇板。
所述的座椅通过拱形的第二弹力钢板与车架联接,第二弹力钢板的前下端与车架固连,第二弹力钢板的后上端与座椅底面固连。
履带的上方设有搁物架,搁物架的支脚与机架固连。
凵形架上固装有挡泥板,位于凵形架上方的挡泥板向前弯曲,位于凵形架下方的挡泥板向后倾斜。
履带的前方设有防撞梁,防撞梁的左、右两端各通过支撑架与机架联接。
防撞梁的前方设有雪铲,雪铲与防撞梁固连或左、右铰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法:驾驶员坐在座椅上,双手握住把手,启动动力装置带动驱动轮旋转,从而使履带拉动拖车前行,转弯时,双手向外侧转动把手,在周向杠杆力的作用下,履带转向一侧,带动铰接的拖车转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单条的动力履带的后端铰接载人的拖车,有效的降低了整车的重心高度,不仅使整车的稳定性好,还更容易操纵,通过在后方观察履带的工况,可及时发现障碍物,使驾驶安全。采用燃油发动机和链条机构,输出动力强劲,且具有较好的泥水防护能力和续航能力,适合在复杂多变的非铺装路面环境中应用。能够折叠的操纵杆,可缩短其长度,便于收纳运输。操纵把手转动纵轴,纵轴在竖轴孔中旋转,带动锥齿轮驱动伞齿使托盘带动横轴绕竖轴左、右转动,从而使履带转动,该转向机构使操纵杆横移量小,操纵轻巧容易,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操纵性能。使用弹力钢板的材质特性来缓冲拖车的颠簸,可提高驾乘舒适性,其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所述的搁物架上可以放置物品或沙袋,沙袋可以为履带配重,在泥泞路段或上坡路段能提高履带与地面的附着力,从而提高通过能力。限定形状的挡泥板能阻挡履带卷起的冰雪砂石泥水等杂物,避免影响驾驶员视野。所述的防撞梁能避免履带直接撞击硬物,提高履带在复杂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可靠性。所述的雪铲能推开履带前方的雪,从而开辟出一条雪道。本申请的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适合在雪地、草地、树林、砂石、荒漠等环形使用,能够运输物资或转移人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动力装置为燃油发动机的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后视图。
图4是图2的左前轴视图。
图5是图2的右后轴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机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一种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雪铲与防撞梁的铰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履带轮、2履带、3机架、4负重轮、5动力装置、6托带轮、7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8动力传递机构、9驱动轮、10驱动轮的轮轴、11挡泥板、12操纵杆、13把手、14第二弹力钢板、15座椅、16拖车、17车轮、18第一弹力钢板、19牵引杆、20万向节机构、21凵形架、22雪铲、23防撞梁、24支撑架、25照明灯、26搁物架、27支脚、28燃油发动机、29空气滤清器、30燃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31主动链轮、32制动拉索、33制动钳、34制动盘、35 油箱、36油箱支架、37油管、38前杆、39后杆、40线束套管、41制动柄、42 电启动按钮、43启动电线、44油门转把、45油门拉线、46从动链轮、47链条、 48避震弹簧、49托架、50排气管、51螺栓、52从动轮、53纵轴、54第二锥齿轮、55护盖、56竖轴上的孔、57竖轴、58第一锥齿轮、59横轴、60托盘、61 伞齿、62橇板、63货架、64雪圈、65软杆、66担架、67担架车。
具体实施方式
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如图1所示,其包括机架3、凵形架21、操纵杆12、牵引杆19、拖车16和一条环形的履带2,机架上装有多个履带轮1,履带由各履带轮支撑环绕机架转动,至少一个的履带轮是驱动轮9,机架内装有动力装置5,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7通过动力传递机构8与驱动轮的轮轴10动力联接;凵形架位于履带后方,凵形架开口端的二个端部与机架固连;操纵杆的前端与凵形架上、下铰接连接,操纵杆的后端设有把手13;牵引杆前端与凵形架万向铰接,牵引杆的后端与拖车的前端固连,拖车的车架上设有座椅15,所述的把手位于该座椅的前方。
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燃油发动机28、油箱35,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是链条机构,链条机构中的主动链轮31与燃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30固连,链条机构中的从动链轮46与驱动轮的轮轴固连,所述的油箱置于履带的后部的上方,油箱通过油箱支架36与凵形架固连。
如图7所示,所述的操纵杆包括横轴59、竖轴57、纵轴53、托盘60、伞齿61,横轴与凵形架转动连接,托盘与横轴固连,托盘上装有转动连接的竖轴,竖轴的外围套有与托盘固连的伞齿,伞齿上啮合有第一锥齿轮58和第二锥齿轮 54,位于前方的第一锥齿轮与纵轴转动连接,位于后方的第二锥齿轮与纵轴固连,纵轴的轴体与设在竖轴上的孔56转动连接,所述的把手设在纵轴的后端。
所述的操纵杆具有前杆38和后杆39,前杆的前端与凵形架上、下铰接连接,前杆的后端与后杆的前端铰接固定,所述的把手设在后杆的后端。
车架左、右端的底部各设有拱形的第一弹力钢板18,二个第一弹力钢板的前上端与车架固连,二个第一弹力钢板后下端装有车轮17或橇板62。
所述的座椅通过拱形的第二弹力钢板14与车架联接,第二弹力钢板的前下端与车架固连,第二弹力钢板的后上端与座椅底面固连。
履带的上方设有搁物架26,搁物架的支脚27与机架固连。
凵形架上固装有挡泥板11,位于凵形架上方的挡泥板向前弯曲,位于凵形架下方的挡泥板向后倾斜。
所述的履带是现有技术产品,其基本结构参照履带式摩托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履带特选橡胶履带,所述的履带轮主要包括位于履带内两端的驱动轮、从动轮52和位于上述两轮之间的各负重轮4、托带轮6等,所述的拖带轮通过轮架与机架上、下位移固定,到涨紧履带的作用,上述各轮通过轮轴和/ 或轴架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其中驱动轮和从动轮上设有齿牙,履带上沿其环向设有间隔排列的多个销孔,所述的驱动轮的齿牙为导动齿,该齿牙依次拨动对应的销孔,使履带绕驱动轮和从动轮环形转动,从动轮上的齿牙为诱导齿,该齿牙用来规正履带,避免履带在受到横向力时脱落。履带的外环面上设有多个凸筋,用来提高履带的坚固性耐磨性并增加与底面的附着力。
所述的机架用于安装各履带轮和动力装置,为了保护动力装置,本实施例中的机架具有左机架和机架,左、右机架的两端均为弧形,左、右机架的两端弧形中部各通过轴杆相连,其中一根轴杆上装有两个所述驱动轮,另一根轴杆上装有两个所述的从动轮,装有驱动轮的轮轴即为驱动轮的轮轴,该轮轴上装有所述的从动链轮,所述的动力装置通过托架安装在机架上,必要时,可选用减震托架,本实施例中,通过托架49安装在左、右机架之间,所述的托架的四个角端与左、右机架螺栓51联接,托架与机架之间的螺栓上均套有避震弹簧48,各避震弹簧一端与机架压接、另一端与托架压接,四个避震弹簧用于缓冲震动,提高动力装置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电动力装置和燃油动力装置,本申请主要使用小型的燃油发动机或由蓄电池供电运行的减速电机,电机的转速控制端设在把手处,便于操作,蓄电池可安装在机架内或前述油箱的位置,蓄电池的电路导通闭合开关也设在把手处,便于操作;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齿轮组、链条机构、皮带机构等,其中,本申请中所述的链条机构包括有链条47,链条围绕啮合的主动链轮、从动链轮转动。
燃油发动机优选单缸的摩托车发动机,摩托车的燃油发动机集成了变速箱、离合器等机构,技术成熟,应用可靠,易于操作,燃油发动机的油门转把44可以直接装在所述的把手上,油门转把通过油门拉线45与燃油发动机控制联接,现有摩托车的燃油发动机可采用电启动或脚踩启动,当采用电启动时,燃油发动机上还设有启动电机,所述的机架或凵形架上装有蓄电池,所述的油门转把或把手上设有电启动按钮42或钥匙电钮,电启动按钮或钥匙电钮通过启动电线 43连接蓄电池与启动电机。燃油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29和排气管50等附件装在机架或凵形架或油箱支架上。
依常规设置,本申请的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装有液压制动装置,液压制动装置包括制动盘34、制动钳33、制动拉索32、制动柄41,其中,制动盘固装在驱动轮轴上,制动钳固装在机架上,制动柄安装在把手上,制动拉索一端与制动柄联接、另一端与制动钳联接,操作制动柄通过制动拉索联动制动钳动作,制动钳上的刹车片摩擦制动盘使驱动轮减速直至止转,该制动拉索可与小型燃油发动机的离合柄或电机的开关联动,在搬动制动拉索的同时切断动力源,简化操作。
所述的油箱通过油管37为燃油发动机供油;上述的各线、拉索、油管等集成在线束套管40中,避免线束松散,线束套管沿操纵杆蜿蜒至机架处,即安全由美观。
所述的把手包括横把手、圆把手或摇把等。所述的搁物架的前端装有照明灯25,照明灯通过电线与蓄电池或燃油发动机上的发电机电联接,或,所述的照明灯内装有蓄电池、干电池或设有电池仓和电源接口。
牵引杆前端与凵形架万向铰接,是指牵引杆前端与凵形架上、下铰接的同时还能左、右铰接,或,所述的万向铰接,是指牵引杆前端与凵形架之间通过万向节机构20铰接联接,万向节机构为现有市售产品,通常简称为万向节。
为了方便操纵车辆,在本领域中,所述的把手应当位于驾驶员容易把持的位置,因此进一步的,所述的操纵杆的前端与凵形架上、下铰接连接和横轴与凵形架转动连接以及前杆的前端与凵形架上、下铰接连接的结构中,所述的铰接和转动具有一定的限定角度,该限定角度由通过设在铰接轴或横轴上的限位扭簧实现,扭簧的一扭力端作用于与凵形架上,另一扭力端作用在铰轴或横轴上,从而使操纵杆、纵轴或前杆向上倾斜布置,使把手置于驾驶员的前方。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在履带刚越过坡顶时,操纵杆则需要向下倾斜迎合位于上坡路较低处拖车上的驾驶员把持,因此,可根据实际需要加设操纵杆的限位机构。
所述的弹力钢板也成弹簧钢板,通过其材料特性实现避震效果,通常用于载货汽车的后减震机构中,相比较为复杂的弹簧避震结构,弹簧钢板的结构单一、弹性好、韧性佳、使用寿命长,适于各种复杂的环境中,即便被泥土包裹、冰壳覆盖或夹入树枝草根等,都不影响其弹力性能。
如图7所示,所述的伞齿和第一、第二锥齿轮上罩有护盖55,护盖下端沿周设置的裙边与托盘转动连接,或,护盖的盖体套装在纵轴上并与纵轴转动连接,且护盖与托盘之间设有窄间隙或转动连接,该护盖用于遮挡伞齿轮和锥齿轮,避免泥土杂物等影响齿轮啮合造成故障,也能提高齿轮啮合的安全性。伞齿轮和锥齿轮之间涂有润滑脂用于润滑和降低噪音,该转向机构由于是通过旋转纵轴实现履带转向,因此,所述的把手可以是圆形的方向盘。
如图2和图4所示,履带的前方设有防撞梁23,防撞梁的左、右两端各通过支撑架24与机架联接。防撞梁的前方设有雪铲22,雪铲与防撞梁固连或左、右铰接固定。所述的雪铲与防撞梁左、右铰接固定,具体如图8所示,是在雪铲和防撞梁之间设有二个匚形架,二个匚形架的开口端相对,其中一个匚形架与雪铲固连、另一个匚形架与防撞梁固连,二个匚形架上各设有一个铰接孔,二个铰接孔内装有一根铰杆,通过该铰杆实现雪铲与防撞梁的铰接连接;二个匚形架上还设有定位销孔,至少一个匚形架上的定位销孔的数量是多个,在雪铲向左或向右偏转一定角度时,二个匚形架上的其中二个定位销孔位置相对成组,在该组定位销孔内插入一根定位销,实现雪铲与防撞梁铰接后的固定连接。
如图9所示,为了更安全的驾驶车辆,在搁物架的前端装有软杆65,软杆的顶部高于驾驶员的头顶,用于在前方标记通过高度,为了使标高指示清晰,软杆的顶部拴有颜色显著的布条或旗,当软杆接触障碍物后会弯曲摇摆,用于发出警示,提示前方障碍物低于警戒值,从而提示驾驶员注意安全。
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的拖车其后方还可拖拽货架63、雪圈64、载有担架66的担架车67等,由于整车低矮,稳定性高,通过性好,不仅适合大众娱乐、越野驾驶、户外作业等,还具有一定的军事应用价值。

Claims (10)

1.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3)、凵形架(21)、操纵杆(12)、牵引杆(19)、拖车(16)和一条环形的履带(2),机架上装有多个履带轮(1),履带由各履带轮支撑环绕机架转动,至少一个的履带轮是驱动轮(9),机架内装有动力装置(5),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7)通过动力传递机构(8)与驱动轮的轮轴(10)动力联接;凵形架位于履带后方,凵形架开口端的二个端部与机架固连;操纵杆的前端与凵形架上、下铰接连接,操纵杆的后端设有把手(13);牵引杆前端与凵形架万向铰接,牵引杆的后端与拖车的前端固连,拖车的车架上设有座椅(15),所述的把手位于该座椅的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燃油发动机(28)、油箱(35),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是链条机构,链条机构中的主动链轮(31)与燃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30)固连,链条机构中的从动链轮(46)与驱动轮的轮轴固连,所述的油箱置于履带的后部的上方,油箱通过油箱支架(36)与凵形架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纵杆包括横轴(59)、竖轴(57)、纵轴(53)、托盘(60)、伞齿(61),横轴与凵形架转动连接,托盘与横轴固连,托盘上装有转动连接的竖轴,竖轴的外围套有与托盘固连的伞齿,伞齿上啮合有第一锥齿轮(58)和第二锥齿轮(54),位于前方的第一锥齿轮与纵轴转动连接,位于后方的第二锥齿轮与纵轴固连,纵轴的轴体与设在竖轴上的孔(56)转动连接,所述的把手设在纵轴的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纵杆具有前杆(38)和后杆(39),前杆的前端与凵形架上、下铰接连接,前杆的后端与后杆的前端铰接固定,所述的把手设在后杆的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其特征在于:车架左、右端的底部各设有拱形的第一弹力钢板(18),二个第一弹力钢板的前上端与车架固连,二个第一弹力钢板后下端装有车轮(17)或橇板(6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椅通过拱形的第二弹力钢板(14)与车架联接,第二弹力钢板的前下端与车架固连,第二弹力钢板的后上端与座椅底面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其特征在于:履带的上方设有搁物架(26),搁物架的支脚(27)与机架固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其特征在于:凵形架上固装有挡泥板(11),位于凵形架上方的挡泥板向前弯曲,位于凵形架下方的挡泥板向后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其特征在于:履带的前方设有防撞梁(23),防撞梁的左、右两端各通过支撑架(24)与机架联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其特征在于:防撞梁的前方设有雪铲(22),雪铲与防撞梁固连或左、右铰接固定。
CN202021764358.9U 2020-08-21 2020-08-21 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 Active CN2132924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64358.9U CN213292462U (zh) 2020-08-21 2020-08-21 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64358.9U CN213292462U (zh) 2020-08-21 2020-08-21 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92462U true CN213292462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26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64358.9U Active CN213292462U (zh) 2020-08-21 2020-08-21 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924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23634B1 (en) All terrain vehicle
US6626260B2 (en) All terrain vehicle
US4227589A (en) Combined engine and pedal powered vehicles
US6571893B2 (en) Light vehicle for sporting and off-road biking
JP2002503174A (ja) 単一または複軌道の電気モータ駆動車両用揺動腕動力ユニット
US6449882B2 (en) Snow removal machine
CN213292462U (zh) 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
US9227544B2 (en) Vehicle lifter
FR2940629A1 (fr) Attelage a deux points d'ancrage et remorque comportant deux mecanismes de fixation prolonges chacun d'un timon, partie raidisseur du chassis de la remorque laquelle est dotee d'une roue jockey.
CA2556883A1 (en) Track drive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rider propelled vehicle
RU99439U1 (ru) Снегомопед
CN220986266U (zh) 一种新型清雪全地形车
KR100699504B1 (ko) 오토바이용 후륜 장착장치
CN2483232Y (zh) 四轮沙滩车
CN215752821U (zh) 一种新型摩托车框架
US873349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offroad vehicle
CN2301383Y (zh) 老幼前置低座位三轮车
CN2630083Y (zh) 四轮摩托车
CN201043000Y (zh) 沙滩山地车
JP3853874B2 (ja) 小型乗用作業車
CA2347651A1 (en) A movable driving system and a motor-snow-scooter with this movable driving system
CA2375653A1 (en) A utility vehicle for transporting cargo
CN2347804Y (zh) 一种轻型农用三轮运输车
RU4273U1 (ru) Задний мост к мотоциклу
SK9514Y1 (sk) Lesný pásový pracovný stroj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