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86266U - 一种新型清雪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清雪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86266U
CN220986266U CN202321876319.1U CN202321876319U CN220986266U CN 220986266 U CN220986266 U CN 220986266U CN 202321876319 U CN202321876319 U CN 202321876319U CN 220986266 U CN220986266 U CN 220986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now
rocker arm
frame
shaf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763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春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ang Hezheyuanp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ang Hezheyuanp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ang Hezheyuanp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jiang Hezheyuanp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763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862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86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862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Of Streets, Tracks, Or Bea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清雪全地形车,包括车体框架、为全地形车提供动力的动力总成、2个雪橇组件或轮胎组件、2个履带组件、前功能装置、车盖罩壳组件,车体框架包括底盘架、位于底盘架上方的用于安装前车盖的前车架、设置在底盘架上的位于前车架下方的中间连接架,底盘架前端设置有前悬挂,动力总成设置在底盘架上,前功能装置可更换地挂接在前悬挂上,前功能装置包括可切换的扫雪组件和吹雪组件。本申请的全地形车解决了全地形车无法清理积雪、在雪地行驶困难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清雪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全地形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清雪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能够适用于多种地形,被广泛应用于野外探险、科考、搜救、侦查等领域。现有的全地形车主要还是以通行为主,通过简单的二轮履带式和轮胎搭配的结构来适用于一些不复杂的地形。但是在极端的地形中,比如积雪较多的寒冷区域,全地形车无法进行通行,会拖延科考等工作进度,若用于雪地救援,则会错过救援最佳时期,造成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一般全地形车在雪地里行驶还需要配备铲雪车或者手推的扫雪机,没有将功能性装置和全地形车整合在一起,工作效率差,清理积雪效果不佳。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不足,本申请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清雪全地形车,解决了全地形车无法清理积雪、在雪地行驶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清雪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框架,所述车体框架包括底盘架、位于所述底盘架上方的用于安装所述前车盖的前车架、设置在底盘架上的位于所述前车架下方的中间连接架,所述底盘架前端设置有前悬挂;
为所述全地形车提供动力的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设置在所述底盘架上;
2个分别可摆动设置在所述底盘架前部两侧的轮胎组件;
2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盘架两侧的履带组件;
车盖罩壳组件;
可更换地挂接在所述前悬挂上的清雪装置,所述清雪装置包括可切换的扫雪组件和吹雪组件,所述扫雪组件包括扫雪罩壳、设置在所述扫雪罩壳一侧的具有输出轴的扫雪旋转装置、设置在所述扫雪罩壳内的毛刷辊、径向设置在所述毛刷辊外周侧的多根扫雪毛刷,所述毛刷辊与所述扫雪旋转装置输出轴连接,所述扫雪罩壳面对所述车体框架一侧设置有2个第一固定支板;所述吹雪组件包括吹雪罩壳、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吹雪罩壳上的绞龙辊、固定设置在所述绞龙辊上的绞龙叶片、插设在所述吹雪罩壳上的固定筒、设置在所述固定筒面对所述前车架一侧的盖板、设置在所述吹雪罩壳上的具有输出轴的吹雪旋转装置、具有输入端的减速器、穿过所述盖板的吹雪转轴、多个设置在所述吹雪转轴外周侧的吹雪叶片、插设在所述吹雪罩壳上侧的吹雪筒,所述吹雪罩壳面对所述前车架一侧对称设置有2个第二固定支板,所述吹雪筒与所述固定筒连通,所述吹雪转轴一端与所述吹雪旋转装置输出轴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减速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绞龙辊穿设在所述减速器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轮胎组件包括轮胎本体、同轴设置在所述轮胎本体上的制动盘、同轴设置在所述制动盘背离所述轮胎本体一侧的摇臂羊角、设置在所述摇臂羊角上端的上摇臂组件、设置在所述摇臂羊角下端的下摇臂组件、设置在所述摇臂羊角中部的转向杆、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上摇臂组件上的减震器,所述上摇臂组件与所述中间连接架中部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摇臂组件与所述底盘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减震器上端与所述中间连接架上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向杆与所述转动支座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摇臂组件包括插设在所述摇臂羊角上端的上轴、第一上臂、第二上臂、设置在所述第一上臂背离所述摇臂羊角一端的第一上连接套、设置在所述第二上臂背离所述摇臂羊角一端的第二上连接套、上套筒,所述第一上臂靠近所述摇臂羊角一端和第二上臂靠近所述摇臂羊角一端连接构成U形结构,所述上套筒插设在所述U形结构靠近所述摇臂羊角一端,所述上轴上端外周侧倾斜设置有斜轴,所述斜轴插设在所述上套筒内,所述下摇臂组件包括下套筒、倾斜设置在所述下套筒外周侧的第一下臂和第二下臂、设置在所述第一下臂背离所述摇臂羊角一端的第一下连接套,设置在所述第二下臂背离所述摇臂羊角一端的第二下连接套,所述第一下臂和第二下臂构成树杈结构,所述下套筒与所述摇臂羊角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车盖罩壳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前车架上的前车盖、设置在所述前车盖后端的仪表台、设置在所述仪表台上的挡风罩、插设在所述仪表台上的换挡罩壳、设置在所述换挡罩壳后端的车座,所述换挡罩壳上端设置有换挡手柄,所述仪表台上可转动插设置有方向杆,所述方向杆上端设置有操纵龙头,其下端设置有转动支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底盘架上的具有输出端的发动机、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上的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变速箱、传动轴、设置在所述传动轴后端的万向节、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差速器、第一后桥半轴、第二后桥半轴、第一刹车盘、第二刹车盘,所述发动机上连通有排气管,所述发动机输出端与所述变速箱输入端连接,所述变速箱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轴前端连接,所述万向节与所述差速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后桥半轴一端与所述差速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刹车盘连接,所述第二后桥半轴与所述差速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刹车盘连接,所述第一刹车盘与其中1个所述驱动轮连接,所述第二刹车盘与另1个所述驱动轮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履带组件包括履带、设置在所述履带内侧的轮体支撑架、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轮体支撑架下部的多个承重轮、并排设置的驱动轮和导向轮、设置在所述轮体支撑架上端的托轮,所述导向轮可调节设置在所述轮体支撑架上端,所述驱动轮和导向轮分别位于所述轮体支撑架的两侧,所述第一刹车盘与其中1个所述驱动轮连接,所述第二刹车盘与另1个所述驱动轮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盘架前部设置有救援牵引装置,所述救援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座、设置在所述牵引座上的具有输出轴的牵引电机、绕设在所述牵引电机输出轴上的救援绳索、挂钩,所述救援绳索的固定端与所述牵引电机输出轴连接,其自由端与所述挂钩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车盖两侧分别设置有1个倒置U形结构的导流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间连接架上部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前车盖的上三角支架,所述上三角支架下端设置有多个排障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间连接架下部设置有下三角支架,所述下三角支架上端设置有多个用于保护所述救援牵引装置的排障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扫雪旋转装置和吹雪旋转装置均采用液压马达,所述底盘架后部可拆卸设置有液压油箱,所述液压马达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油箱连通。
与传统的技术方案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扫雪旋转装置带动毛刷辊旋转,毛刷辊上的毛刷随其旋转来清理积雪,清理效率高,适用于积雪较厚的情形,吹雪组件将积雪吸入后吹出,适用于积雪较少的情形,根据不同的情形选择扫雪组件或吹雪组件,清雪效率高,对雪地的适应性好。
2)履带组件中的托轮支撑履带,防止履带过度下垂,减少履带的振跳现象,承重轮支撑整车重量,行驶更为稳定,整车能够快速排除障碍,适用于复杂的丛林地形,行驶过程中支撑性好,整车稳定性更好。
3)传统的地形车在丛林中自陷危险时,需要驾驶人员操作自带的救援装置,来进行自救牵引,将整车拉出泥沼或凹坑,而救援装置较重,驾驶人员操作困难,在危险时刻此方法很难实施,因此本申请的全地形车自带救援牵引装置,无论是自救还是救援他人都能快速进行操作,提升了安全性。
4)导流罩用于减少阻力,提高行驶速度。
5)排障齿能够撞击小灌木丛,以保护前车盖和救援牵引装置不被破坏,提高整车的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全地形车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另一个方向的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总成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履带组件的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组件的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组件的部分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体框架的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吹雪组件的结构图。
图9为图8的另一个方向的视图。
在图1-图9中,1、车体框架;101、底盘架;102、前车架;103、中间连接架;1031、上三角支架;1032、下三角支架;1033、支撑杆;104、前悬挂;105、后悬挂;2、动力总成;201、发动机;202、变速箱;203、传动轴;204、万向节;205、差速器;206、第一后桥半轴;207、第二后桥半轴;208、第一刹车盘;209、第二刹车盘;210、排气管;3、轮胎组件;301、轮胎本体;302、制动盘;303、摇臂羊角;304、制动轴;305、上轴;306、斜轴;307、上套筒;308、上摇臂;309、减震器;310、第一上连接套;311、第二上连接套;312、下轴;313、下套筒;314、下摇臂;315、第一下连接套;316、第二下连接套;317、转向杆;4、履带组件;401、履带;402、支撑架;403、承重轮;404、驱动轮;405、导向轮;406、托轮;5、扫雪组件;501、扫雪罩壳;502、扫雪旋转装置;503、毛刷辊;504、扫雪毛刷;505、支撑轮;506、第一固定支板;6、吹雪组件;601、吹雪罩壳;602、绞龙辊;603、绞龙叶片;604、固定筒;605、盖板;606、吹雪旋转装置;607、减速器;608、吹雪转轴;609、吹雪叶片;610、吹雪筒;611、第二固定支板;7、前车盖;8、导流罩;9、仪表台;10、挡风罩;11、换挡罩壳;12、车座;13、换挡手柄;14、方向杆;15、操纵龙头;16、转向支座;17、大灯;18、转向灯;19、牵引座;20、牵引电机;21、救援绳索;22、挂钩;23、排障齿;24、风冷器;25、液压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顶”、“底”、“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9,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清雪全地形车,包括车体框架1、为全地形车提供动力的动力总成2、2个雪橇组件3或轮胎组件4、2个履带组件5、清雪装置、和车盖罩壳组件,车体框架1包括底盘架101、位于底盘架101上方的用于安装前车盖11的前车架102、设置在底盘架101上的位于前车架102下方的中间连接架103,底盘架101前端设置有前悬挂104,其后端设置有后悬挂105,动力总成2设置在底盘架101上,2个履带组件4分别设置在底盘架101的两侧,车盖罩壳组件包括设置在前车架102上的前车盖7、设置在前车盖7后端的仪表台9、设置在仪表台9上的挡风罩10、插设在仪表台9上的换挡罩壳11、设置在换挡罩壳11后端的车座12,换挡罩壳11上端设置有换挡手柄13,仪表台9上可转动插设置有方向杆14,方向杆14上端设置有操纵龙头15,其下端设置有转向支座16。
清雪装置可更换地挂接在前悬挂104上,清雪装置包括可切换的扫雪组件5和吹雪组件6,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形切换扫雪组件5和吹雪组件6。
如图1和图2所示,扫雪组件5包括扫雪罩壳501、对称设置在扫雪罩壳501后侧的2个支撑轮505、设置在扫雪罩壳501一侧的具有输出轴的旋转电机502、设置在扫雪罩壳501内的毛刷辊503、径向设置在毛刷辊503外周侧的多根扫雪毛刷504,毛刷辊503与旋转电机502输出轴连接。
如图8和图9所示,吹雪组件6包括吹雪罩壳601、可转动设置在吹雪罩壳601上的绞龙辊802、固定设置在绞龙辊602上的绞龙叶片603、插设在吹雪罩壳601上的固定筒604、设置在固定筒604面对前车架102一侧的盖板605、设置在吹雪罩壳601上的具有输出轴的吹雪旋转装置606、具有输入端的减速器607、穿过盖板605的吹雪转轴608、多个设置在吹雪转轴608外周侧的吹雪叶片609、插设在吹雪罩壳601上侧的吹雪筒610,吹雪筒610与固定筒604连通,吹雪转轴608一端与吹雪旋转装置606输出轴连接,其另一端与减速器607输入端连接,绞龙辊602穿设在减速器607上。
如图1-图9所示,扫雪组件5中的扫雪旋转装置502带动毛刷辊503旋转,毛刷辊503上的扫雪毛刷504随其旋转来清理积雪,清理效率高,适用于积雪较厚的情形,吹雪组件6中吹雪旋转装置606输出轴旋转,通过减速器607带动绞龙辊602旋转,绞龙叶片603随着绞龙辊602旋转,起到螺旋输送和搅拌的作用,吹雪旋转装置606输出轴旋转带动吹雪转轴608旋转,吹雪转轴608带动吹雪叶片609旋转,将积雪从吹雪筒610中吹出,适用于积雪较少的情形,根据不同的情形选择扫雪组件5或吹雪组件6,还可将吹雪组件6装载在全地形车上,扫雪组件5将地面积雪清扫后,再拆下,并将吹雪组件6安装到前悬挂104上,吹雪组件6将积雪吹起加速融化,扫雪组件5和吹雪组件6整体性好,安装和拆卸方便。
进一步的,扫雪罩壳501面对车体框架1一侧设置有2个第一固定支板506,第一固定支板506与前悬挂104通过螺栓连接,前悬挂104对应设置螺纹孔即可,吹雪罩壳601面对前车架102一侧对称设置有2个第二固定支板611,第二固定支板611与前悬挂104通过螺栓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
如图1和图3所示,发动机201采用电喷打火,在低温状态点火效果更好。
如图5和图6所示,轮胎组件3包括轮胎本体301、同轴设置在轮胎本体301上的制动盘302、同轴设置在制动盘302背离轮胎本体301一侧的摇臂羊角303、设置在摇臂羊角303面对制动盘302一侧的制动轴304、可转动设置在摇臂羊角303上端的上轴305、倾斜设置在上轴305上的斜轴306、套设在斜轴306上的上套筒307、设置在上套筒307上的呈U形结构的上摇臂308、设置在上摇臂308上的减震器309、设置在上摇臂308第一端的第一上连接套310、设置在上摇臂308第二端的第二上连接套311、设置在摇臂羊角303下端的下轴312、套设在下轴312上的下套筒313、设置在下套筒313外周侧的呈分叉结构的下摇臂314、设置在下摇臂314第一端的第一下连接套315、设置在下摇臂314第二端的第二下连接套316、可转动设置在摇臂羊角303中部的转向杆317,第一上连接套310和第二上连接套311与中间连接架103连接,第一下连接套315和第二下连接套316与底盘架101连接,转向杆317与转向支座15连接,减震器309和第二上摇臂308配合提高轮胎组件3的自适应减震性能,减少行驶颠簸感,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拆卸。
操纵龙头15转动带动方向杆14转动,方向杆14带动转向支座16转动,转向支座16带动第一转向杆322转动,从而对轮胎本体301进行转向,完成转向操作。
如图4所示,履带组件4包括履带401、设置在履带401内侧的轮体支撑架402、可转动设置在轮体支撑架402下部的多个承重轮403、并排设置的驱动轮404和导向轮405、设置在轮体支撑架402上端的托轮406,导向轮405可调节设置在轮体支撑架402上端,驱动轮404和导向轮405分别位于轮体支撑架402的两侧,动力总成2驱使驱动轮404转动,履带组件4中的托轮406支撑履带401,防止履带401过度下垂,减少履带401的振跳现象,防止履带401滑落,承重轮403支撑整车重量,行驶更为稳定,行驶过程中支撑性好,整车稳定性好。
如图1-图4所示,动力总成2包括可拆卸设置在车体框架1上的具有输出端的发动机201、设置在发动机201上的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变速箱202、传动轴203、设置在传动轴203后端的万向节204、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差速器205、第一后桥半轴206、第二后桥半轴207、第一刹车盘208、第二刹车盘209,发动机201上连通有排气管210,发动机201输出端与变速箱202输入端连接,变速箱202输出端与传动轴203前端连接,万向节204与差速器205输入端连接,第一后桥半轴206一端与差速器205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刹车盘208连接,第二后桥半轴207与差速器205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刹车盘209连接,第一刹车盘208与其中1个驱动轮404连接,第二刹车盘209与另1个驱动轮404连接,发动机201输出端转动经过变速箱202变速后,经过传动轴203将动力传输至差速器205,然后将动力传输至第一后桥半轴206和第二后桥半轴207,然后两侧的驱动轮404分别随着第一后桥半轴206和第二后桥半轴207转动,从而驱使履带401转动,实现双侧驱动,动力传输合理,第一刹车盘208和第二刹车盘209实现制动,操纵龙头15上设置刹车扳手以及油门手柄来控制刹车和加速,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底盘架101前部设置有救援牵引装置,救援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座22、设置在牵引座22上的具有输出轴的牵引电机23、绕设在牵引电机23输出轴上的救援绳索24、挂钩25,救援绳索24的固定端与牵引电机23输出轴连接,其自由端与挂钩25连接。
现有的全地形车仅作为交通工具使用,没有挂接救援装置,在一些极端丛林环境或者搜救任务中,需要驾驶人员自带救援装置,以备自救或对他人实施救援,常见的情况是车辆极有可能陷入凹坑或小型泥沼等危险区域中,难以继续行驶,因此需要驾驶人员操作救援装置来将车辆拉出危险区域,但是救援装置重量大,操作困难,本申请自带救援牵引装置,只需将挂钩25钩住支点,然后启动牵引电机23将车辆拉出危险区域,救援牵引装置也可用来救援其他陷入危险的车辆或人员,操作简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如图1-图3所示,前车盖7两侧分别设置有1个倒置U形结构的导流罩8,气流从导流罩8内通过,以减少风阻,提高行驶速度,前车盖7做成流线形,进一步减少风阻。
如图1-图4以及图7所示,中间连接架103上部设置有用于保护前车盖7的上三角支架1031,上三角支架1031下端设置有多个排障齿23,中间连接架103下部设置有下三角支架1032,下三角支架1032上端设置有多个用于保护救援牵引装置的排障齿23,丛林会有一些小灌木丛具有尖刺,行驶过程中会损伤前车盖7,或者插入救援牵引装置内,影响救援牵引装置的使用,上三角支架1031和下三角支架1032形成尖锐区域,然后通过排障齿23与小灌木丛撞击,从而破坏小灌木丛,起到排障保护的作用。
如图1-图4以及图7所示,上三角支架1031和下三角支架1032之间对称设置有2个支撑杆1033,支撑杆1033上可拆卸设置有风冷器24,将车体上方进气道内的气体引气完成,使得一部分冷气直接进入发动机201散热片以及其他发动机201高温部件起到降温功能,也可在风冷器24一侧设置水箱,风冷和水冷结合。
如图1所示,扫雪旋转装置502和吹雪旋转装置606为液压马达,底盘架101后部可拆卸设置有液压油箱25,液压马达通过油管与液压油箱25连通,液压驱动动力足,可控性好,在-30℃的气温下,液压马达的驱动效果更好,在气温高于-30℃,扫雪旋转装置和吹雪旋转装置也可采用伺服电机。
如图1-图4所示,前车盖7前端设置有大灯17和转向灯18,车座12后端设置有转向灯18,车体框架1上还设置有电气系统,操作龙头对应设置有多个控制开关,用来控制大灯17、转向灯18等需电气控制的部件,牵引电机20、扫雪旋转装置502和吹雪旋转装置606可通过对应的控制开关进行控制,具体如何电连不再赘述。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考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考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清雪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框架,所述车体框架包括底盘架、位于所述底盘架上方的用于安装前车盖的前车架、设置在底盘架上的位于所述前车架下方的中间连接架,所述底盘架前端设置有前悬挂;
为所述全地形车提供动力的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设置在所述底盘架上;
2个分别可摆动设置在所述底盘架前部两侧的轮胎组件;
2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盘架两侧的履带组件;
车盖罩壳组件;
可更换地挂接在所述前悬挂上的清雪装置,所述清雪装置包括可切换的扫雪组件和吹雪组件,所述扫雪组件包括扫雪罩壳、设置在所述扫雪罩壳一侧的具有输出轴的扫雪旋转装置、设置在所述扫雪罩壳内的毛刷辊、径向设置在所述毛刷辊外周侧的多根扫雪毛刷,所述毛刷辊与所述扫雪旋转装置输出轴连接,所述扫雪罩壳面对所述车体框架一侧设置有2个第一固定支板;所述吹雪组件包括吹雪罩壳、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吹雪罩壳上的绞龙辊、固定设置在所述绞龙辊上的绞龙叶片、插设在所述吹雪罩壳上的固定筒、设置在所述固定筒面对所述前车架一侧的盖板、设置在所述吹雪罩壳上的具有输出轴的吹雪旋转装置、具有输入端的减速器、穿过所述盖板的吹雪转轴、多个设置在所述吹雪转轴的外周侧的吹雪叶片、插设在所述吹雪罩壳上侧的吹雪筒,所述吹雪罩壳面对所述前车架一侧对称设置有2个第二固定支板,所述吹雪筒与所述固定筒连通,所述吹雪转轴一端与所述吹雪旋转装置输出轴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减速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绞龙辊穿设在所述减速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清雪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组件包括轮胎本体、同轴设置在所述轮胎本体上的制动盘、同轴设置在所述制动盘背离所述轮胎本体一侧的摇臂羊角、设置在所述摇臂羊角上端的上摇臂组件、设置在所述摇臂羊角下端的下摇臂组件、设置在所述摇臂羊角中部的转向杆、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上摇臂组件上的减震器,所述上摇臂组件与所述中间连接架中部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摇臂组件与所述底盘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减震器上端与所述中间连接架上部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摇臂组件包括插设在所述摇臂羊角上端的上轴、第一上臂、第二上臂、设置在所述第一上臂背离所述摇臂羊角一端的第一上连接套、设置在所述第二上臂背离所述摇臂羊角一端的第二上连接套、上套筒,所述第一上臂靠近所述摇臂羊角一端和第二上臂靠近所述摇臂羊角一端连接构成U形结构,所述上套筒插设在所述U形结构靠近所述摇臂羊角一端,所述上轴上端外周侧倾斜设置有斜轴,所述斜轴插设在所述上套筒内,所述下摇臂组件包括下套筒、倾斜设置在所述下套筒外周侧的第一下臂和第二下臂、设置在所述第一下臂背离所述摇臂羊角一端的第一下连接套,设置在所述第二下臂背离所述摇臂羊角一端的第二下连接套,所述第一下臂和第二下臂构成树杈结构,所述下套筒与所述摇臂羊角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清雪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盖罩壳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前车架上的前车盖、设置在所述前车盖后端的仪表台、设置在所述仪表台上的挡风罩、插设在所述仪表台上的换挡罩壳、设置在所述换挡罩壳后端的车座,所述换挡罩壳上端设置有换挡手柄,所述仪表台上可转动插设置有方向杆,所述方向杆上端设置有操纵龙头,其下端设置有转动支座;所述转向杆与所述转动支座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清雪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底盘架上的具有输出端的发动机、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上的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变速箱、传动轴、设置在所述传动轴后端的万向节、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差速器、第一后桥半轴、第二后桥半轴、第一刹车盘、第二刹车盘,所述发动机上连通有排气管,所述发动机输出端与所述变速箱输入端连接,所述变速箱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轴前端连接,所述万向节与所述差速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后桥半轴一端与所述差速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刹车盘连接,所述第二后桥半轴与所述差速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刹车盘连接,所述第一刹车盘与其中1个所述轮胎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刹车盘与另1个所述轮胎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清雪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组件包括履带、设置在所述履带内侧的轮体支撑架、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轮体支撑架下部的多个承重轮、并排设置的驱动轮和导向轮、设置在所述轮体支撑架上端的托轮,所述导向轮可调节设置在所述轮体支撑架上端,所述驱动轮和导向轮分别位于所述轮体支撑架的两侧,所述第一刹车盘与其中1个所述驱动轮连接,所述第二刹车盘与另1个所述驱动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清雪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架前部设置有救援牵引装置,所述救援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座、设置在所述牵引座上的具有输出轴的牵引电机、绕设在所述牵引电机输出轴上的救援绳索、挂钩,所述救援绳索的固定端与所述牵引电机输出轴连接,其自由端与所述挂钩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清雪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盖两侧分别设置有1个倒置U形结构的导流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清雪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架上部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前车盖的上三角支架,所述上三角支架下端设置有多个排障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清雪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架下部设置有下三角支架,所述下三角支架上端设置有多个用于保护所述救援牵引装置的排障齿。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清雪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雪旋转装置和吹雪旋转装置均采用液压马达,所述底盘架后部可拆卸设置有液压油箱,所述液压马达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油箱连通。
CN202321876319.1U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新型清雪全地形车 Active CN220986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6319.1U CN220986266U (zh)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新型清雪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6319.1U CN220986266U (zh)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新型清雪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86266U true CN220986266U (zh) 2024-05-21

Family

ID=91069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76319.1U Active CN220986266U (zh)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新型清雪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862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9825476T2 (de) Fahrzeug-antriebseinheit
CN109911055B (zh) 无人越障车
JPH07228288A (ja) 雪上車
WO2008106830A1 (fr) Véhicule hors route plus particulièrement conçu pour rouler dans le sable
US4069883A (en) Snow vehicle
US4478305A (en) Rear suspension for a three wheel vehicle
US6364041B1 (en) Mid-axle suspension
SE436258B (sv) Veg- och relsgaende traktor avsedd att utfora rangeringsarbete
CN214875115U (zh) 一种差速转向型水田履带拖拉机
CN220986266U (zh) 一种新型清雪全地形车
CN220826599U (zh) 可越障丛林救援全地形车
CN101954934A (zh) 一种轮履复合式越野车
CN2209083Y (zh) 全封闭双项操纵四轮摩托车
CN208646516U (zh) 一种沙滩车上的后桥传动结构
RU2549749C1 (ru) Самоходное шасси малогабарит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02298547U (zh) 手扶式小型推雪铲车
CN218085729U (zh) 全地形越障车
CN213292462U (zh) 履带式多地形牵引车
CN2483232Y (zh) 四轮沙滩车
CN219237172U (zh) 具有旋转连接结构的电动四轮沙滩车
RU2221709C2 (ru) Тягово-блок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амсон"
RU2445226C1 (ru) Снегоход
CN2477451Y (zh) 胶轮履带两用拖拉机
CN219707108U (zh) 一种采用夹角齿轮传动的除雪车底盘
CN2403614Y (zh) 农用汽车发动机前置前后桥对角驱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