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24237U - 一种模具吸真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吸真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24237U
CN213224237U CN202020359240.1U CN202020359240U CN213224237U CN 213224237 U CN213224237 U CN 213224237U CN 202020359240 U CN202020359240 U CN 202020359240U CN 213224237 U CN213224237 U CN 213224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suction
mold
vacuum
movab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5924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广兴
刘桂平
奚道伟
焦亚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Guangxing M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Guangxing M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Guangxing M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Guangxing M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5924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24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24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24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吸真空装置,包括:动模板,其设有动模仁;定模板,其设有定模仁,且所述动模仁与定模仁相合以形成型腔;吸真空件,其包括镶嵌定模板在第一吸真空件以及与镶嵌在动模板上的第二吸真空件;其中,当动模板和定模板合模时,所述第一吸真空件与第二吸真空件也随之相合以形成一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型腔相通以实现型腔内部空气排出,形成真空状态。本案的模具吸真空装置通过设置吸真空件来将模具型腔内的大量空气吸出型腔一形成真空状态,在产品形成的过程中减少了鼓泡现象的产生,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吸真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具吸真空装置。
背景技术
压铸是一种金属铸造工艺,其特点是利用模具内腔对融化的金属施加高压,铸成所需工件。
在压铸领域中,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模具吸真空装置来实现型腔内成真空状态是众所周知的。在研究和实现型腔呈现真空状态的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模具吸真空装置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在用金属液高压铸造的过程中,模具型腔内存在大量气体,所述气体会导致熔融的金属液铸造成型后的产品中的含气量较高,使得产品产生鼓泡,影响产品的力学性能。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模具吸真空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吸真空装置,其通过设置吸真空件来将模具型腔内的大量空气吸出型腔以形成真空状态,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模具吸真空装置,包括:
动模板,其内设有动模仁;
定模板,其内设有定模仁,且所述动模仁与所述定模仁相合以形成型腔;
吸真空件,其包括镶嵌定模板在第一吸真空件以及与镶嵌在动模板上的第二吸真空件;
其中,当动模板和定模板合模时,所述第一吸真空件与第二吸真空件也随之相合以形成以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型腔相通以实现型腔内部空气排出,形成真空状态。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吸真空件朝向动模板的面向上凹陷设有呈阵列排布的第一凸起;
所述第二吸真空件朝向第一吸真空件的面上设有成阵列排布的第二凸起;
其中,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相配合。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吸真空件的侧壁上设有吸真空孔;
其中,所述吸真空孔与气流通道相连通。
优选的是,第一吸真空件内设有第一冷却通道;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吸真空件内设有第二冷却通道。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吸真空件朝向第二吸真空件的面上还设有第二密封槽。
优选的是,所述定模板/动模板与所述动模板/定模板的相交合面处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
优选的是,还设有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包括:
连接器;
压块,其设于连接器的正上方;
所述压块与连接器相接触的面上设有第四密封槽。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器朝向定模板和/动模板的面上设有第三密封圈。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及第四密封槽紧密衔接;
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在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及第四密封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吸真空件来将模具型腔内的大量空气吸出型腔以形成真空状态,在产品形成的过程中减少了鼓泡现象的产生,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模具吸真空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吸真空件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吸真空件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第一吸真空件的立体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第二吸真空件的立体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第一吸真空件的俯视剖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第二吸真空件的俯视剖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动模板的仰视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部分模具吸真空装置的立体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压块的立体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部分模具吸真空装置的立体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滑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的示出,可以看出,模具吸真空装置包括:
定模板22,其设有定模仁162;动模板21,其设有动模仁161以及位于定模仁162和动模仁161之间的型芯163;吸真空件15,其包括镶嵌在定模板22的第一吸真空件151以及与镶嵌在动模板21上的第二吸真空件152;所述定模板22与动模板21合模后,定模板22内的定模仁162与动模板21 内的动模仁161也随之相合,型芯163滑动至定模仁162与动模仁163之间以形成型腔。
现参考图3,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所述第一吸真空件151与第二吸真空件152相对配合设置形成一气流通道154,所述气流通道154与型腔相通以实现型腔内部成真空状态。
现在参考图4及图5,其更详细清楚地描述了所述第一吸真空件151朝向第二吸真空件152的面向上凹陷设有呈阵列排布的第一凸起1511;第二吸真空件152与第一吸真空件151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吸真空件152朝向第一吸真空件151的面上设有成阵列排布的第二凸起1522;具体的是,所述第一凸起1511与第二凸起1522相配合,形成气流通道154。
进一步地,所述气流通道154与型腔相通,所诉第一吸真空件151上设有吸真空孔1512,所述吸真空孔1512与气流通道154相连通,能够保证型腔内部空气的顺利流出;所述第一凸起1511与第二凸起1522的形状,具体优选的是波浪形,由波浪形的第一凸起1511与波浪形第二凸起1522的配合形成的波浪形的气流通道154增加了气流通过的路径,在外界空气通过气流通道154进入型腔中时,由于路径变长,且路径的方向曲折,能够加快外界空气的能量消耗,保证外界的空气不进入型腔内,气流只出不进,使得产品的含气量降低,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再次参考图2,具体地,所述第一吸真空件151的侧壁上设有吸真空孔 1512,当外界的吸真空装备与所述吸真空孔1512连接后,开启吸真空装备,型腔内部的空气顺着气流通道154流出,型腔内形成真空状态,具体地,所述吸真空孔1512的位置位于气流通道154的上方,在能够保证型腔内的空气顺利流出的同时,确保了外界的空气不易通过过气流通道154进入所述型腔,进一步地使型腔维持真空状态。
参考图6及图7所示,具体地,第一吸真空件151内设有第一冷却通道 1513;所述第二吸真空件152内设有第二冷却通道1521,所述第一冷却通道 1513与第二冷却通道1512内通入冷却液,能够降低模具的温度,有利于加快型腔内熔融的金属液冷却成型,减少成型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产品自身析出的气泡,导致产品表面的力学性能变差。
现在参考图4,其清楚地表示了,所述第一吸真空件151朝向第二吸真空件152的面上还设有第二密封槽1514。进一步地,参考图8,所述动模板 21/定模板22在于定模板22/动模板21的相交合面处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12。
现在参考图9,可以注意到,模具吸真空装置还设有与型芯163固定连接的滑动结构13,所述滑动结构13包括:连接器132;压块131,其设于连接器132的正上方;滑块133,其与连接器132固定连接,所滑块133后侧壁上一凸起1311,所述滑块133两侧设有第一导向件1332;导轨134,其设于滑块133两侧,所述导轨134与第一导向件1322相匹配所述压块131与连接器132相接触的面上设有第四密封槽1311(如图10所示)。
所述连接器132朝向动模板21和/定模板22的面上设有第三密封圈1321 (如图11所示)。现在再次参考图7,具体地,所述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1514及第四密封槽1311紧密衔接;所述第一密封圈12安装在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1514及第四密封槽1311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1514及第四密封槽1311的分开设置有利于模具各个组分的安装和拆卸,而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1514 及第四密封槽1311的紧密衔接有利于第一密封圈12的整体安装,所述第一密封圈12将各个密封槽之间的缝隙进行阻隔,将空气进一步阻隔在外界环境中,所述第一密封圈包绕所述动模仁和所述定模仁以使第一密封圈的内部保持密封。
虽然图中没有将第一密封槽的位置示出,应当理解,所述第一密封槽的路径与第一密封圈12的路径相同且在定模板21上。
参考图12所示,可以了解都到,所述定模仁162与滑块133贴合处,所述定模仁162上设有第五密封槽1621,所述第五密封槽1621内设有第五密封条,所述第五密封条与连接器132上的第三密封条1321,共同将模具中能与外界接触的活动面与型腔隔绝,防止滑动结构16与型腔之间的气密性。
现在参考图13所示,可以注意到,所述型芯163设有与凹槽1631,所述凹槽1631与滑块133上的凸起1331相匹配,能够加强滑块133与动模仁 163之间的固定连接强度,减少螺纹连接的承受能力,增强螺纹的使用寿命。
现在再次参考图2,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器132的顶面设有拉杆槽,所述拉杆槽利用拉杆与驱动装置连接,从而带动滑块133远离或靠近定模板 22和动模板21,进一步将型芯163远离或靠近动模仁161和定模仁162。
进一步地,所述吸真空件15与外界的吸真空装置连接后,启动真空装置,使得模具的型腔内处于真空状态,将熔融的金属液从浇口14注入;虽然图中没有示出流道,应当理解,浇口14到型腔之间应有流道,金属液通过流道进入型腔,由于定模仁161和动模仁162所组成的型腔各处均设有密封圈或密封条,保证空气不易进入型腔;当金属液冷却后驱动装置启动带动连接器132 使得滑块133在滑轨134上滑动从而使得型芯163远离动模仁161和定模仁 162,带出工件。
再次参考图1,可以注意到,所述动模板22和所述定模板21的四角设有通孔,通孔内套设有导杆,使得模具整体可以在设定的方向内滑动,不易转向,影响工件的制造或脱模。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模具吸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模板(22),其内设有动模仁(162);
定模板(21),其内设有定模仁(161),且所述动模仁(162)与定模仁(161)相合以形成型腔;
吸真空件(15),其包括镶嵌在定模板(21)上的第一吸真空件(151)以及与镶嵌在动模板(22)上的第二吸真空件(152);
其中,当动模板(22)和定模板(21)合模时,所述第一吸真空件(151)与第二吸真空件(152)也随之相合以形成一气流通道(154),所述气流通道(154)与型腔相通以实现型腔内部空气排出,形成真空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吸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真空件(151)朝向动模板(22)的面向上凹陷设有呈阵列排布的第一凸起(1511);
所述第二吸真空件(152)朝向第一吸真空件(151)的面上设有成阵列排布的第二凸起(1522);
其中,所述第一凸起(1511)与第二凸起(1522)相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吸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真空件(151)的侧壁上设有吸真空孔(1512);
其中,所述吸真空孔(1512)与气流通道(154)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吸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吸真空件(151)内设有第一冷却通道(1513)。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吸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真空件(152)内设有第二冷却通道(1521)。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吸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真空件(151)朝向第二吸真空件(152)的面上还设有第二密封槽(151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吸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21)/动模板(22)与所述动模板(22)/定模板(21)的相交合面处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1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吸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滑动结构(13),所述滑动结构(13)包括:
连接器(132);
压块(131),其设于连接器(132)的正上方;
所述压块(131)与连接器(132)相接触的面上设有第四密封槽(131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吸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32)朝向定模板(21)和/动模板(22)的面上设有第三密封圈(1321)。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吸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1514)及第四密封槽(1311)紧密衔接;
所述第一密封圈(12)安装在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1514)及第四密封槽(1311)内。
CN202020359240.1U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模具吸真空装置 Active CN213224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59240.1U CN213224237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模具吸真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59240.1U CN213224237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模具吸真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24237U true CN213224237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66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59240.1U Active CN213224237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模具吸真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24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19956A1 (zh) 用于模具设备的推料夹爪及含该推料夹爪的成型模具
CN213224236U (zh) 一种模具密封装置
CN111375740A (zh) 一种模具吸真空装置
CN213224237U (zh) 一种模具吸真空装置
CN111375741A (zh) 一种模具密封装置
CN213856993U (zh) 一种高密封性压铸模具
CN210651692U (zh) 真空注塑模具
CN112719241A (zh) 一种定模镶板及用于成型新能源电机壳体的定模机构
CN220095375U (zh) 密封防尘的电源外壳成型模具
CN216938358U (zh) 一种散热性好的高真空压铸排气块
CN217831775U (zh) 一种阀体铸造模具
CN212147348U (zh) 深腔注塑模具
CN215315616U (zh) 一种铆合式把手成型模具
CN219214071U (zh) 一种倒吸模具
CN220612259U (zh) 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全密封型动模组件及压铸模具
CN216230551U (zh) 一种高光模具的脱模装置
CN216881659U (zh) 一种具有冷却水路的模具
CN215033486U (zh) 一种适用于大面积薄壁产品的成型模具
CN218361920U (zh) 一种控制器上壳体铸造模具
CN214557197U (zh) 全局相机壳体盖板成型模具
CN109352914B (zh) 一种成型车用音箱盖板的模腔组件
CN219233921U (zh) 一种用于汽车壳体件成型的压铸模具
CN216065211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配电柜五金件生产用冲压模具
CN220347159U (zh) 单散件组合模具
CN219006679U (zh) 复合材料方管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