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68053U - 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68053U
CN213168053U CN201890001561.5U CN201890001561U CN213168053U CN 213168053 U CN213168053 U CN 213168053U CN 201890001561 U CN201890001561 U CN 201890001561U CN 213168053 U CN213168053 U CN 213168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bers
pair
cover
control devic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9000156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井惇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68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680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17/00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e of control gear and control systems
    • B61C17/12Control gea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locomotives from remote points in the train or when operating in multiple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17/00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e of control gear and contro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1Locks; Latch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6Hing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1)包括壳体(11)和封闭开口的盖(12)。一对第一构件(21)安装于壳体(11)。板状的第二构件(22)安装于盖(12)。通过使第二构件(22)具有的孔部(41)的边缘与一对第一构件(21)具有的缺口部的铅垂方向下端抵接,使第二构件(22)被第一构件(21)支承为能围绕旋转轴(AX)旋转。通过使孔部(41)的边缘与一对第一构件(21)抵接来限制第二构件(22)的移动。

Description

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包括具有防水性和防尘性的壳体。在壳体的内部收纳有控制轨道车辆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电力转换器、断路器、变压器以及电抗器等。为了能对内部的控制单元进行检修和维护,在壳体设有开口。此外,覆盖开口的盖安装于壳体。作为如上所述的壳体的一例,列举出专利文献1公开的带盖的壳体。专利文献1公开的带盖的壳体包括壳体主体和盖。在盖的背面设有前端向盖的中心侧弯曲的臂。在臂形成有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缺口部。壳体主体具有与臂相对并且形成有能供臂插入的插入口的卡合部。通过使盖的形成于臂的缺口部和壳体主体具有的卡合部嵌合,使盖安装于壳体主体。盖开闭时的旋转轴在铅垂方向上延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26667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带盖的壳体中,在将盖安装于壳体主体时,使盖在缺口部延伸的方向上暂时滑动之后,向相反方向滑动,从而使缺口部与卡合部嵌合。如上所述,由于缺口部和盖的开闭时的旋转轴均在铅垂方向上延伸,因此在盖的开闭时,若在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施力,则会导致盖从壳体主体脱落。此外,当使用具有防止盖从壳体主体脱落的形状的合页时,会导致装置的结构复杂化。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抑制盖脱落并简化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的结构。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包括壳体、盖、一对第一构件以及第二构件。壳体形成有开口。盖覆盖开口。一对第一构件安装于壳体。板状的第二构件能装卸地安装于一对第一构件。一对第一构件分别具有缺口部。一对第一构件包括两端部弯曲的第一金属板,通过使第一金属板的位于两端部之间的中央部安装于壳体,使一对第一构件安装于壳体。第二构件具有孔部,该孔部具有贯通两个主面的贯通孔或者从侧面沿彼此靠近的方向延伸的一对缺口。通过使孔部的边缘与缺口部的边缘的铅垂方向的下端抵接,使第二构件被一对第一构件支承为能围绕旋转轴旋转。通过使孔部的边缘与一对第一构件抵接来限制第二构件的移动。第二构件安装于盖并且第二构件和盖一体地旋转,从而使开口开闭。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壳体的一对第一构件对能围绕旋转轴旋转的第二构件进行支承,并且一对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抵接,从而能抑制盖脱落并且简化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一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一的第一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一的第二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一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一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侧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一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一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侧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一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实施方式一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侧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一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实施方式二的第一构件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三的第二构件的立体图。
图15是实施方式三的第二构件的主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三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主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四的第二构件的立体图。
图18是实施方式四的第二构件的主视图。
图19是实施方式四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主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五的第二构件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六的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的立体图。
图22是实施方式六的盖的立体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七的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的立体图。
图24是实施方式七的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在图中,对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
(实施方式一)
如图1所示,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以下,称为控制装置)1包括壳体11和盖12。如图2所示,在壳体11形成有开口13。在图1和图2中, Z轴是铅垂方向,Y轴是开口13的贯通方向,X轴是与Y轴以及Z轴正交的方向。控制装置1安装于轨道车辆的地板下。控制装置1还包括控制单元2作为控制轨道车辆的设备。控制单元2收纳于控制装置1的壳体11的内部。控制单元2包括电力转换器、断路器、变压器以及电抗器等。
如图1所示,通过在水平方向上分开配置的两个吊具20将盖12的两端吊起。两个吊具20的Z轴上的位置相同。此外,两个吊具20在X轴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盖12封闭开口13。被两个吊具20吊起的盖12围绕在图1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的旋转轴AX旋转,从而使开口13开闭。旋转轴 AX贯通在两个吊具20各自的一对第一构件21形成的后述的缺口部、即四个第一构件21各自的缺口部。旋转轴AX与X轴平行。由于两个吊具20 的结构相同,因此为了便于理解,仅对一方的吊具20进行说明。另外,两个吊具20并列相同地动作。吊具20具有一对第一构件21和板状的第二构件22。一对第一构件21安装于壳体11。详细地,一对第一构件21以在X 轴方向上相对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1,吊起第二构件22。板状的第二构件22 通过铆钉23安装于盖12。第二构件22与一对第一构件21卡定,被一对第一构件21吊起。第二构件22的主面22a与盖12的主面12a抵接。
对控制装置1的各部分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一对第一构件 21由两端部弯曲的第一金属板31形成。此外,将第一金属板31的位于两端部之间的中央部32安装于壳体11,从而使一对第一构件21安装于壳体 11。在图1和图2的例子中,中央部32通过铆钉24安装于壳体11的形成有开口13的面。中央部32的主面32a与水平方向正交。此外,第一金属板31的两端部的主面即一对第一构件21的主面21a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如图3所示,一对第一构件21分别具有缺口部33。缺口部33从铅垂方向上表面朝向铅垂方向下表面延伸。此外在中央部32形成有供铆钉24插通的铆钉孔34。此外如图3所示,一对第一构件21分别具有突起35。突起 35沿Z轴正向与缺口部33的边缘的下端分开地配置。
如图4所示,第二构件22具有孔部41,该孔部41包括贯通两个主面 22a的贯通孔。此外在第二构件22形成有供铆钉23插通的铆钉孔42。第二构件22可装卸地安装于第一构件21。详细地,孔部41的边缘41a与缺口部33的边缘的下端抵接。通过使孔部41的边缘41a与缺口部33的边缘的下端抵接,使第二构件22由一对第一构件21支承。此外,第二构件22 在孔部41的边缘41a处支承于一对第一构件21。此外,通过使孔部41的边缘41b与一对第一构件21抵接来限制第二构件22的移动。详细地,通过使边缘41b在水平方向上与一对第一构件21抵接来限制第二构件22的水平方向的移动。通过上述结构,第二构件22能围绕图1所示的旋转轴 AX旋转。第二构件22安装于盖12,并且第二构件22和盖12一体地围绕旋转轴AX旋转,从而使开口13开闭。
使用图5到图10对将第二构件22安装于第一构件21的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图5到图10中,省略了安装有第一构件21的壳体11以及安装有第二构件22的盖12的记载。图5、图7以及图9分别是第一构件21和第二构件22的立体图。图6、图8以及图10分别是从X轴正向观察图5、图7 以及图9所示的第一构件21和第二构件22的侧视图。如图5和图6所示,一对第一构件21插入孔部41。接着,如图7和图8所示,将第二构件22 插入缺口部33,使孔部41的边缘41a与缺口部33的下端抵接。第二构件 22被第一构件21支承为能围绕在图7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的旋转轴AX旋转。第二构件22从图7和图8的状态到图9和图10所示的位置,围绕旋转轴AX旋转。在图10中,缺口部33的下端位于视为第二构件22的主面22a 与盖12的主面12a一致的位置。突起35向位于上述位置的缺口部33的下端的Z轴正向一侧延伸。此外,缺口部33和中央部32的Y轴方向的间隔视为与盖12的Y轴方向的宽度一致。在将第二构件22从第一构件21拆下时,以相反的顺序实施上述步骤。
如上所述,第二构件22能围绕旋转轴AX旋转,与此相对,第二构件 22的水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如图11所示,将一对第一构件21的水平方向的间隔设为W1,将孔部41的水平方向的宽度设为W2。另外,将一对第一构件21的外侧的主面彼此的间隔设为一对第一构件21的水平方向的间隔W1。通过使W2稍微大于W1,使孔部41的边缘41b在水平方向上与一对第一构件21抵接。由此,限制了第二构件22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因此,防止了由于第二构件22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而导致盖12脱落。此外,在开口13被盖12关闭的状态下,即在图10的状态下,第二构件22的铅垂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如图10所示,由于突起35沿Z轴正向与第二构件22分开地配置,因此当第二构件22向Z轴正向移动时,与突起35抵接。由此,在开口13被盖12关闭的状态下,第二构件22的铅垂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如上所述,通过限制第二构件22的水平方向和铅垂方向的移动来防止盖12脱落。
综上,根据本实施方式一的控制装置1,在第二构件22与缺口部33 的下端抵接的状态下,第二构件22被一对第一构件21支承为能围绕旋转轴AX旋转,并且第二构件22在水平方向上与一对第一构件21抵接,从而能防止盖12脱落。此外,由于能通过对第一金属板31进行弯曲加工来制造第一构件21,并且能通过在金属板形成贯通孔来制造第二构件22,因此能简化控制装置1的结构。
(实施方式二)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构件21安装于壳体11的形成有开口13的面,但是安装位置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在实施方式二的控制装置1 中,如图12所示,一对第一构件25安装于壳体11的铅垂方向上表面。第二构件22的形状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一对第一构件25由两端部弯曲的第一金属板36形成。此外,将第一金属板36的位于两端部之间的中央部37安装于壳体11的铅垂方向上表面,从而使一对第一构件25安装于壳体11。中央部37通过未图示的铆钉安装于壳体11的铅垂方向上表面。中央部37的主面与铅垂方向正交。此外,第一金属板36的两端部的主面即一对第一构件25的主面在水平方向上相对。
如图13所示,一对第一构件25分别具有缺口部38。缺口部38从铅垂方向上表面朝向铅垂方向下表面延伸。此外在中央部37形成有供未图示的铆钉插通的铆钉孔39。此外如图13所示,一对第一构件25具有突起40。突起40沿Z轴正向与缺口部38的边缘的下端分开地配置。
孔部41的边缘41a与一对第一构件25具有的缺口部38的下端抵接。通过使孔部41的边缘41a与缺口部38的下端抵接,使第二构件22被一对第一构件25支承为能围绕旋转轴旋转。此外,通过使孔部41的边缘41b 在水平方向上与一对第一构件25抵接来限制第二构件22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因此,防止了由于第二构件22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而导致盖12脱落。此外,在开口13被盖12关闭的状态下,即在图12的状态下,第二构件22 的铅垂方向的移动被限制。详细地,由于突起40沿Z轴正向与第二构件 22分开地配置,因此当第二构件22向Z轴正向移动时,与突起40抵接。由此,在开口13被盖12关闭的状态下,第二构件22的铅垂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如上所述,通过限制第二构件22的水平方向和铅垂方向的移动来防止盖12脱落。
综上,根据本实施方式二的控制装置1,在第二构件22与缺口部38 的下端抵接的状态下,第二构件22被一对第一构件25支承为能围绕旋转轴AX旋转,并且第二构件22在水平方向上与一对第一构件25抵接,从而能防止盖12脱落。此外,由于能通过对第一金属板36进行弯曲加工来制造第一构件25,并且能通过在金属板形成贯通孔来制造第二构件22,因此能简化控制装置1的结构。
(实施方式三)
第二构件22的形状不限于上述例子。实施方式三的控制装置1的除了第二构件22的形状之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的控制装置1相同。在实施方式一中,一对第一构件21相对的方向即X轴方向上的第二构件22具有的孔部41的宽度恒定。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三中,第二构件26具有X轴方向的宽度不恒定的孔部43。如图14和图15所示,孔部43包括贯通两个主面22a的第一孔部44和贯通两个主面22a的第二孔部45。第二孔部45 与第一孔部44连通,且X轴方向的宽度比第一孔部44大。第一孔部44 的边缘44a与一对第一构件21具有的缺口部33的下端抵接。通过使第一孔部44的边缘44a与缺口部33的下端抵接,使第二构件26被一对第一构件21支承为能围绕旋转轴AX旋转。
如图16所示,将一对第一构件21的水平方向的间隔设为W1,将第一孔部44的水平方向的宽度设为W2,将第二孔部45的水平方向的宽度设为 W3。通过使W2稍微大于W1,使第一孔部44的边缘44b在水平方向上与一对第一构件21抵接。由此,限制了第二构件26的水平方向的移动。此外,通过使W3充分大于W2,容易将第二构件26安装于第一构件21。
综上,根据本实施方式三的控制装置1,第二构件26具有包括第一孔部44和第二孔部45的孔部43,从而容易将第二构件26安装于第一构件 21。
(实施方式四)
第二构件22的形状不限于上述例子。在实施方式四中,如图17和图 18所示,第二构件27具有孔部46,该孔部46包括从侧面27a沿彼此靠近的方向延伸的一对缺口。在图17和图18的例子中,一对缺口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孔部46的边缘46a与一对第一构件21具有的缺口部33的下端抵接。通过使孔部46的边缘46a与缺口部33的下端抵接,使第二构件27被一对第一构件21支承为能围绕旋转轴AX旋转。此外,通过使孔部46的边缘46b在水平方向上与一对第一构件21抵接来限制第二构件27的水平方向的移动。
如图19所示,将一对第一构件21的水平方向的间隔设为W1,将第一构件的水平方向的宽度设为W4,将孔部46包括的一对缺口的水平方向的间隔设为W5。通过使(W1-2×W4)稍微大于W5,使孔部46的边缘46b 在水平方向上与一对第一构件21抵接。由此,限制了第二构件27的水平方向的移动。
综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四的控制装置1,在第二构件27与缺口部33 的下端抵接的状态下,第二构件27被一对第一构件21支承为能围绕旋转轴AX旋转,并且第二构件27在水平方向上与一对第一构件21抵接,从而能防止盖12脱落。此外,由于能通过对第一金属板31进行弯曲加工来制造第一构件21,并且能通过在金属板形成一对缺口来制造第二构件27,因此能简化控制装置1的结构。
(实施方式五)
第二构件的形状不限于上述例子。在实施方式五的例子中,如图20所示,第二构件28由两端部52弯曲的第二金属板51形成。第二金属板51 在一对第一构件21相对的方向即X轴方向上、向使两端部52相对的方向弯曲。在第二金属板51的位于两端部52之间的中央部53形成有孔部41。通过用两端部52弯曲的第二金属板51形成第二构件28,能提高第二构件28的强度。
孔部41的边缘41a与一对第一构件21具有的缺口部33的下端抵接。通过使孔部41的边缘41a与缺口部33的下端抵接,使第二构件28被一对第一构件21支承为能围绕旋转轴AX旋转。此外,通过使孔部41的边缘 41b在水平方向上与一对第一构件21抵接来限制第二构件28的水平方向的移动。
综上,根据本实施方式五的控制装置1,通过用两端部52弯曲的第二金属板51形成第二构件28,能提高第二构件28的强度。
(实施方式六)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构件22、26、27和盖12是分体的,但是也可以一体地成型第二构件和盖。实施方式六的控制装置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的控制装置1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盖12和第二构件22而包括盖14。在实施方式六中,盖14起到第二构件的作用。通过使盖14具有第二构件的作用,能提高控制装置1的强度。
如图21和图22所示,盖14具有包括了贯通孔的孔部15。孔部15的边缘15a与一对第一构件21具有的缺口部33的下端抵接。通过使孔部15 的边缘15a与缺口部33的下端抵接,使盖14被一对第一构件21支承为能围绕旋转轴AX旋转。此外,通过使孔部15的边缘15b在水平方向上与一对第一构件21抵接来限制盖14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因此,防止了由于盖 14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而导致盖14脱落。此外,在开口13被盖14关闭的状态下,即在图21的状态下,盖14的铅垂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由于突起35 沿Z轴正向与盖14分开地配置,因此当盖14沿Z轴正向移动时,与突起35抵接。由此,在开口13被盖14关闭的状态下,盖14的铅垂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如上所述,通过限制盖14的水平方向和铅垂方向的移动来防止盖 14脱落。
综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六的控制装置1,通过包括盖14能提高控制装置1的强度。
(实施方式七)
起到第二构件的作用的盖的形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六的例子。如图23 所示,实施方式七的控制装置1包括盖16。实施方式七的控制装置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的控制装置1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盖12和第二构件22 而包括盖16。在实施方式七中,盖16起到第二构件的作用。通过使盖16 具有第二构件的作用,能提高控制装置1的强度。
如图23和图24所示,盖16具有包括了贯通孔的孔部17。孔部17的边缘17a与一对第一构件21具有的缺口部33的下端抵接。通过使孔部17 的边缘17a与缺口部33的下端抵接,使盖16被一对第一构件21支承为能围绕旋转轴AX旋转。此外,通过使孔部17的边缘17b在水平方向上与一对第一构件21抵接来限制盖16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因此,防止了由于盖 16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而导致盖16脱落。此外,在开口13被盖16关闭的状态下,即在图23的状态下,盖16的铅垂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由于突起35 沿Z轴正向与盖16分开地配置,因此当盖16沿Z轴正向移动时,与突起 35抵接。由此,在开口13被盖16关闭的状态下,盖16的铅垂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如上所述,通过限制盖16的水平方向和铅垂方向的移动来防止盖 16脱落。
综上,根据本实施方式七的控制装置1,通过包括盖16能提高控制装置1的强度。
另外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内任意组合多个实施方式。例如,控制装置1也可以包括实施方式二的一对第一构件25、以及实施方式二的第二构件22。此外,控制装置1也可以包括实施方式二的一对第一构件25、以及实施方式三的第二构件26。此外,控制装置1也可以包括实施方式二的一对第一构件25、以及实施方式四的第二构件27。此外,控制装置1也可以包括实施方式二的一对第一构件25、以及实施方式五的第二构件28。此外,控制装置1也可以包括实施方式二的一对第一构件25、以及盖14或者盖 16。
本申请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例子。开口13不仅可以形成于壳体11的与水平方向正交的面,也可以形成于与水平方向交叉的面、铅垂方向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与铅垂方向交叉的面等。吊具20的数量是任意的。也可以在盖12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设置一个吊具20,通过一个吊具 20吊起盖12。
本实用新型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广义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实现各种实施方式及变形。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即,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非通过实施方式示出,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此外,在权利要求书内及与之等同的实用新型含义的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变形应当视作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符号说明)
1 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
2 控制单元
11 壳体
12、14、16 盖
12a、21a、22a、32a 主面
13 开口
15、17、41、43、46 孔部
15a、15b、17a、17b、41a、41b、44a、44b、46a、46b 边缘
20 吊具
21、25 第一构件
22、26、27、28 第二构件
23、24 铆钉
27a 侧面
31、36 第一金属板
32、37、53 中央部
33、38 缺口部
34、39、42 铆钉孔
35、40 突起
44 第一孔部
45 第二孔部
51 第二金属板
52 两端部
AX 旋转轴。

Claims (8)

1.一种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该壳体形成有开口;
盖,该盖覆盖所述开口;
一对第一构件,一对所述第一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以及
板状的第二构件,该第二构件能装卸地安装于一对所述第一构件,
一对所述第一构件分别具有缺口部,
一对所述第一构件包括两端部弯曲的第一金属板,
通过使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位于所述两端部之间的中央部安装于所述壳体,使一对所述第一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
所述第二构件具有孔部,该孔部具有贯通两个主面的贯通孔或者从侧面沿彼此靠近的方向延伸的一对缺口,
通过使所述孔部的边缘与所述缺口部的边缘的铅垂方向的下端抵接,使所述第二构件被一对所述第一构件支承为能围绕旋转轴旋转,
通过使所述孔部的边缘与一对所述第一构件抵接来限制所述第二构件的移动,
所述第二构件安装于所述盖并且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盖一体地旋转,从而使所述开口开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形成于与水平方向正交的面,
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中央部的主面与水平方向正交,
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中央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形成有所述开口的面,
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两端部的主面在水平方向上相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形成于与水平方向正交的面,
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中央部的主面与铅垂方向正交,
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中央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铅垂方向上表面,
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两端部的主面在水平方向上相对。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部具有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所述第一孔部贯通两个主面,所述第二孔部贯通两个主面并与所述第一孔部连通,并且所述第二孔部的在一对所述第一构件相对的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第一孔部大,
通过使所述第一孔部的边缘与所述缺口部的边缘的下端抵接,使所述第二构件被一对所述第一构件支承为能围绕所述旋转轴旋转。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构件包括第二金属板,该第二金属板在一对所述第一构件相对的方向上,向使两端部相对的方向弯曲。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第一构件具有突起,在所述开口被所述盖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突起向铅垂方向上侧与所述第二构件分开地配置。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和所述第二构件具有一体的形状。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收纳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控制轨道车辆的设备。
CN201890001561.5U 2018-03-23 2018-03-23 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 Active CN21316805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1717 WO2019180918A1 (ja) 2018-03-23 2018-03-23 鉄道車両用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68053U true CN213168053U (zh) 2021-05-11

Family

ID=67987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90001561.5U Active CN213168053U (zh) 2018-03-23 2018-03-23 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2287B2 (zh)
JP (1) JP6790301B2 (zh)
CN (1) CN213168053U (zh)
DE (1) DE112018007337T5 (zh)
WO (1) WO20191809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9007873B4 (de) * 2019-11-07 2023-07-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Bordein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85093A (en) * 1969-07-18 1972-08-22 Wes E Sanders Hinge construction
JPS5744106Y2 (zh) * 1978-09-01 1982-09-29
JPS6225432A (ja) * 1985-07-25 1987-02-0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半導体回路形成部の検査法
JPH01121982U (zh) * 1988-02-10 1989-08-18
JPH06225432A (ja) 1993-01-26 1994-08-12 Yazaki Corp 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JP3245508B2 (ja) 1994-10-26 2002-0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結合装置
JP3225003B2 (ja) * 1997-03-21 2001-11-05 長野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カバー付きケース
US6588624B1 (en) * 2000-05-24 2003-07-0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Cover damping mechanism
JP2005354791A (ja) * 2004-06-10 2005-12-22 Meidensha Corp 盤の扉ストッパ構造
JP2016127102A (ja) * 2014-12-26 2016-07-11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収納用筐体
KR20170032784A (ko) * 2015-09-15 2017-03-23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커버용 힌지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86801A1 (en) 2021-03-25
US11932287B2 (en) 2024-03-19
JPWO2019180918A1 (ja) 2020-12-03
WO2019180918A1 (ja) 2019-09-26
DE112018007337T5 (de) 2020-12-03
JP6790301B2 (ja) 2020-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46698B2 (en) Vehicle seat
CN102470801B (zh) 车辆用手套箱
JP6180287B2 (ja) キャビネット
CN213168053U (zh) 轨道车辆用控制装置
JP4535168B2 (ja) 扉付きコンセント
CN204648618U (zh) 面板组件和吊顶式空调器
KR102007597B1 (ko) 보호 캡과 부착 하우징으로 구성된 시스템
CN108400533B (zh) 一种电气安装板可翻转安装结构
CN109964374B (zh) 用于插接连接器壳体的锁定夹
RU2012132213A (ru) Монтажная система станции, в частности дверной станции, домашней системы связи
US20190135106A1 (en) Lid mount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ounting lid
JP2020149929A (ja) 端子台
CN109373685B (zh) 冰箱
JP4689465B2 (ja) ロック装置
CN213070293U (zh) 一种plc控制系统实训平台
CN215850659U (zh) 导轨总成、升降装置及车门
KR20190068883A (ko) 자동차용 블럭
CN219628084U (zh) 一种锁紧机构及机柜
CN215870374U (zh) 一种方便检修的智能设备控制箱
KR200371342Y1 (ko) 중장비의 전면유리창용 록킹장치
CN216142590U (zh) 一种带限位功能的冲压铰链总成结构
CN206602226U (zh) 插座盖
JP3912741B2 (ja) 扉付き箱における扉のばね保持機構
CN209358581U (zh) 密封构造以及电子设备
JPH0120785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