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64963U - 绝缘子装配装置及辅助固定构件 - Google Patents

绝缘子装配装置及辅助固定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64963U
CN213164963U CN202021413430.3U CN202021413430U CN213164963U CN 213164963 U CN213164963 U CN 213164963U CN 202021413430 U CN202021413430 U CN 202021413430U CN 213164963 U CN213164963 U CN 213164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stle
abutting
insulator
groove
assemb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134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卫永刚
于国旺
刘继永
张志刚
苟毓翔
牛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ohuang Railwa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uohuang Railwa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ohuang Railwa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uohuang Railwa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134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64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64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64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缘子装配装置及辅助固定构件。所述辅助固定构件包括:第一抵触件、第二抵触件与弹性部,所述第一抵触件与所述弹性部的其中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抵触件与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抵触件与所述第二抵触件均用于装设在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之间,所述第一抵触件相对应的两面分别与所述绝缘子杵头相抵触及所述杵座鞍子相抵触,所述第二抵触件相对应的两面分别与所述绝缘子杵头及所属杵座鞍子相抵触,所述弹性部用于在所述绝缘子杵头与所述杵座鞍子之间弹性伸缩。上述辅助构件通过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实现了对于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的抵触锁定,即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能够避免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出现错位移动。

Description

绝缘子装配装置及辅助固定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绝缘子装配装置及辅助固定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铁路电力设备的装配中,需要用到辅助原件进行锁定(即相邻两个部件之间需要通过辅助原件进行锁定)。例如:悬式绝缘子结构包括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杵座鞍子上开设有用于绝缘杵头伸入的储槽,当绝缘子杵头伸入杵座鞍子后需要通过辅助原件进行锁定,但是,目前所使用的辅助原件效果较差,导致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会出现错位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会出现错位移动的问题,提供一种绝缘子装配装置及辅助固定构件。
一种辅助固定构件。所述辅助固定构件包括:第一抵触件、第二抵触件与弹性部,所述第一抵触件与所述弹性部的其中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抵触件与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抵触件与所述第二抵触件均用于装设在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之间,所述第一抵触件相对应的两面分别与所述绝缘子杵头相抵触及所述杵座鞍子相抵触,所述第二抵触件相对应的两面分别与所述绝缘子杵头及所属杵座鞍子相抵触,所述弹性部用于在所述绝缘子杵头与所述杵座鞍子之间弹性伸缩。
一种绝缘子装配装置,包括所述的辅助固定构件,还包括;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所述杵座鞍子设有装配通槽,且所述杵座鞍子上还开设有适配口,所述适配口与所述装配通槽相连通,所述绝缘子杵头经过所述适配口伸入所述装配通槽中,所述辅助固定构件装设在所述装配通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触件包括第一抵触部与第一适配部,所述第一抵触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适配部相连,所述第一抵触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部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抵触部的其中一面用于与所述绝缘子杵头相抵触,所述第一抵触部的另一面用于与所述杵座鞍子相抵触,所述第一适配部伸入所述装配通槽并与所述装配通槽的槽壁相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适配部包括第一弯折部与第一挡止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抵触部相连,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止部相连,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弯折处朝向所述装配通槽的槽壁,且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弯折处于所述装配通槽的槽壁相抵触,所述第一挡止部用于与所述装配通槽的槽口处相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触件包括第二抵触部与第二适配部,所述第二抵触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适配部相连,所述第二抵触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抵触部的其中一面用于与所述绝缘子杵头相抵触,所述第二抵触部的另一面用于与所述杵座鞍子相抵触,所述第二适配部伸入所述装配通槽并与所述装配通槽的槽壁相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适配部包括第二弯折部与第二挡止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抵触部相连,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止部相连,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处朝向所述装配通槽的槽壁,且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处于所述装配通槽的槽壁相抵触,所述第二挡止部用于与所述装配通槽的槽口处相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为U型弹片,所述U型弹片的其中一U 型端与所述第一抵触部相连,所述U型弹片的另一U型端与所述第二抵触部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子杵头包括连接杆与抵触头,所述连接杆的其中一端用于与电力设备相连,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抵触头相连,当所述抵触头伸入所述装配通槽时,所述连接杆的其中一部分位于所述适配口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抵触头伸入所述装配通槽时,所述抵触头的其中一面与所述适配口的端口处相抵触,所述抵触头的另一面与所述辅助固定构件相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触件、所述第二抵触件与所述弹性部三者一体成型。
上述辅助固定构件在使用时,首先,根据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之间的间隔确定所述第一抵触件与所述第二抵触件的大小尺寸(该处所指的大小尺寸为第一抵触件与绝缘子杵头及杵座鞍子相抵触时的尺寸,及第二抵触件与绝缘子杵头及杵座鞍子相抵触时的尺寸。)即保证了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对于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的抵触(锁定)效果。在将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装入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之间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辅助工具(例如:钳子或夹子。) 对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进行夹持,此时辅助固定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弹性部会产生相应的弹性收缩,此时,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之间的间距会随弹性部的收缩产生相应的变化,即使得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能够更加容易地装入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之间的间隔中(以及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能够更加有效地装设在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之间的预设位置,以此保证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能够起到最佳的抵触效果),当需要将辅助固定构件取出时,只需将辅助工具伸入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之间的间隔中对辅助固定构件进行再次施力,即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之间的间距会再次随弹性部的收缩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得辅助固定构件能够更加容易地取出。上述辅助构件通过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实现了对于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的抵触锁定,即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能够避免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出现错位移动。
上述绝缘子装配装置在使用时,将所述辅助固定构件装设在所述装配通槽中。在将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装入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之间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辅助工具(例如:钳子或夹子。)对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进行夹持,此时辅助固定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弹性部会产生相应的弹性收缩,此时,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之间的间距会随弹性部的收缩产生相应的变化,即使得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能够更加容易地装入装配通槽。当需要将辅助固定构件取出时,只需将辅助工具伸入装配通槽中对辅助固定构件进行再次施力,即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之间的间距会再次随弹性部的收缩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得辅助固定构件能够更加容易地取出。上述辅助构件通过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实现了对于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的抵触锁定,即第一抵触件与第二抵触件能够避免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出现错位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辅助固定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绝缘子装配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0、辅助固定构件,100、第一抵触件,110、第一抵触部,120、第一适配部,121、第一弯折部,122、第一挡止部,200、第二抵触件,210、第二抵触部,220、第二适配部,221、第二弯折部,222、第二挡止部,300、弹性部, 400、绝缘子杵头,410、连接杆,420、抵触头,500、杵座鞍子,510、装配通槽,520、适配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辅助固定构件10,所述辅助固定构件10包括:第一抵触件100、第二抵触件200与弹性部300,所述第一抵触件100与所述弹性部300的其中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抵触件200与所述弹性部300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抵触件100与所述第二抵触件200均用于装设在绝缘子杵头400与杵座鞍子500之间,所述第一抵触件100相对应的两面分别与所述绝缘子杵头400相抵触及所述杵座鞍子500相抵触,所述第二抵触件 200相对应的两面分别与所述绝缘子杵头400及所属杵座鞍子500相抵触,所述弹性部300用于在所述绝缘子杵头400与所述杵座鞍子500之间弹性伸缩。
上述辅助固定构件10在使用时,首先,根据绝缘子杵头400与杵座鞍子500 之间的间隔确定所述第一抵触件100与所述第二抵触件200的大小尺寸(该处所指的大小尺寸为第一抵触件100与绝缘子杵头400及杵座鞍子500相抵触时的尺寸,及第二抵触件200与绝缘子杵头400及杵座鞍子500相抵触时的尺寸。) 即保证了第一抵触件100与第二抵触件200对于绝缘子杵头400与杵座鞍子500 的抵触(锁定)效果。在将第一抵触件100与第二抵触件200装入绝缘子杵头400与杵座鞍子500之间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辅助工具(例如:钳子或夹子。)对第一抵触件100与第二抵触件200进行夹持,此时辅助固定构件10在外力的作用下,弹性部300会产生相应的弹性收缩,此时,第一抵触件100与第二抵触件200之间的间距会随弹性部300的收缩产生相应的变化,即使得第一抵触件100与第二抵触件200能够更加容易地装入绝缘子杵头400与杵座鞍子500 之间的间隔中(以及第一抵触件100与第二抵触件200能够更加有效地装设在绝缘子杵头400与杵座鞍子500之间的预设位置,以此保证第一抵触件100与第二抵触件200能够起到最佳的抵触效果),当需要将辅助固定构件10取出时,只需将辅助工具伸入绝缘子杵头400与杵座鞍子500之间的间隔中对辅助固定构件10进行再次施力,即第一抵触件100与第二抵触件200之间的间距会再次随弹性部300的收缩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得辅助固定构件10能够更加容易地取出。上述辅助构件通过第一抵触件100与第二抵触件200实现了对于绝缘子杵头400与杵座鞍子500的抵触锁定,即第一抵触件100与第二抵触件200 能够避免绝缘子杵头400与杵座鞍子500出现错位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绝缘子装配装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辅助固定构件10,还包括;绝缘子杵头400与杵座鞍子500,所述杵座鞍子500设有装配通槽510,且所述杵座鞍子500上还开设有适配口520,所述适配口520与所述装配通槽510相连通,所述绝缘子栓头经过所述适配口520 伸入所述装配通槽510中,所述辅助固定构件10装设在所述装配通槽510中。
上述绝缘子装配装置在使用时,将所述辅助固定构件10装设在所述装配通槽510中。在将第一抵触件100与第二抵触件200装入绝缘子杵头400与杵座鞍子500之间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辅助工具(例如:钳子或夹子。)对第一抵触件100与第二抵触件200进行夹持,此时辅助固定构件10在外力的作用下,弹性部300会产生相应的弹性收缩,此时,第一抵触件100与第二抵触件200 之间的间距会随弹性部300的收缩产生相应的变化,即使得第一抵触件100与第二抵触件200能够更加容易地装入装配通槽510。当需要将辅助固定构件10 取出时,只需将辅助工具伸入装配通槽510中对辅助固定构件10进行再次施力,即第一抵触件100与第二抵触件200之间的间距会再次随弹性部300的收缩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得辅助固定构件10能够更加容易地取出。上述辅助构件通过第一抵触件100与第二抵触件200实现了对于绝缘子杵头400与杵座鞍子 500的抵触锁定,即第一抵触件100与第二抵触件200能够避免绝缘子杵头400 与杵座鞍子500出现错位移动。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触件100包括第一抵触部110 与第一适配部120,所述第一抵触部1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适配部120相连,所述第一抵触部110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部300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抵触部110 的其中一面用于与所述绝缘子杵头400相抵触,所述第一抵触部110的另一面用于与所述杵座鞍子500相抵触,所述第一适配部120伸入所述装配通槽510 并与所述装配通槽510的槽壁相抵触。具体地,所述第一抵触部110为抵触块或者由金属条(例如:不锈钢条、铁条等)折弯形成。所述第一适配部120为金属条或金属片(例如:不锈钢材质、铁质等)。所述第一抵触部110与所述第一适配部120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触部110可以折弯为环状,即通过所述第一抵触部110的环形面与绝缘子杵头400及杵座鞍子500相抵触。这仅仅是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例如:第一抵触部110可以根据实际结构选择所弯折形成的形状(例如:矩形、多边形等)。在第一抵触部110装入装配通槽 510后,第一适配部120也能够伸入所述装配通槽510并与所述装配通槽510的槽壁相抵触。即能够有效避免第一抵触部110在抵触过程中在装配通槽510内出现移位。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适配部120包括第一弯折部121 与第一挡止部122,所述第一弯折部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抵触部110相连,所述第一弯折部1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止部122相连,所述第一弯折部121 的弯折处朝向所述装配通槽510的槽壁,且所述第一弯折部121的弯折处于所述装配通槽510的槽壁相抵触,所述第一挡止部122用于与所述装配通槽510 的槽口处相抵触。具体地,所述第一弯折部121为由金属条或金属片弯折形成。所述第一挡止部122为挡片或挡块。将第一适配部120伸入装配通槽510后,所述第一弯折部121会与装配通槽510的槽壁充分抵触,从而保证了第一适配部120与装配通槽510槽壁的充分抵触。在第一抵触部110位于装配通槽510 预设的位置后,所述第一挡止部122与所述装配槽的槽口处(指杵座鞍子500 开设装配槽的槽口)相抵触,从而能够避免第一抵触部110从装配通槽510的另一个槽口穿出。保证了辅助固定构件10在装配通槽510内部的装配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触件200包括第二抵触部210 与第二适配部220,所述第二抵触部2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适配部220相连,所述第二抵触部210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部300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抵触部 210的其中一面用于与所述绝缘子杵头400相抵触,所述第二抵触部210的另一面用于与所述杵座鞍子500相抵触,所述第二适配部220伸入所述装配通槽510 并与所述装配通槽510的槽壁相抵触。具体地,所述第二抵触部210为抵触块或者由金属条(例如:不锈钢条、铁条等)折弯形成。所述第二适配部220为金属条或金属片(例如:不锈钢材质、铁质等)。所述第二抵触部210与所述第二适配部220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抵触部210可以折弯为环状,即通过所述第二抵触部210的环形面与绝缘子杵头400及杵座鞍子500相抵触。这仅仅是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例如:第二抵触部210可以根据实际结构选择所弯折形成的形状(例如:矩形、多边形等)。在第二抵触部210装入装配通槽 510后,第二适配部220也能够伸入所述装配通槽510并与所述装配通槽510的槽壁相抵触。即能够有效避免第二抵触部210在抵触过程中在装配通槽510内出现移位。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适配部220包括第二弯折部221 与第二挡止部222,所述第二弯折部2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抵触部210相连,所述第二弯折部2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止部222相连,所述第二弯折部221 的弯折处朝向所述装配通槽510的槽壁,且所述第二弯折部221的弯折处于所述装配通槽510的槽壁相抵触,所述第二挡止部222用于与所述装配通槽510 的槽口处相抵触。具体地,所述第二弯折部221为由金属条或金属片弯折形成。所述第二挡止部222为挡片或挡块。将第二适配部220伸入装配通槽510后,所述第二弯折部221会与装配通槽510的槽壁充分抵触,从而保证了第二适配部220与装配通槽510槽壁的充分抵触。在第二抵触部210位于装配通槽510 预设的位置后,所述第二挡止部222与所述装配槽的槽口处(指杵座鞍子500 开设装配槽的槽口)相抵触,从而能够避免第二抵触部210从装配通槽510的另一个槽口穿出。保证了辅助固定构件10在装配通槽510内部的装配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300为U型弹片,所述U型弹片的其中一U型端与所述第一抵触部110相连,所述U型弹片的另一U型端与所述第二抵触部210相连。具体地,通过U型弹片实现第一抵触部110与第二抵触部210的相对移动。上述这种实施方式能够使得弹性部300更加迅速的对所施加的外力做出反应,从而避免第一抵触部110与第二抵触部210在外力作用下自身结构出现变形。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抵触头420伸入所述装配通槽510时,所述抵触头420的其中一面与所述适配口520的端口处相抵触,所述抵触头420的另一面与所述辅助固定构件10相抵触。所述绝缘子杵头400包括连接杆410与抵触头420,所述连接杆410的其中一端用于与电力设备相连,所述连接杆410的另一端与所述抵触头420相连,当所述抵触头420伸入所述装配通槽510时,所述连接杆410的其中一部分位于所述适配口520中。具体地,所述抵触头420的表面尺寸大于所述适配口520的开口尺寸,从而使得抵触头420装入装配通槽510后,避免抵触头420从适配口520意外导出。同时,所述抵触头420的其中一面与所述适配口520的端口处相抵触,所述抵触头420 的另一面与所述辅助固定构件10相抵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绝缘子杵头400在杵座鞍子500内部的装配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触件100、所述第二抵触件200与所述弹性部 300三者一体成型。具体地,所述第一抵触件100、所述第二抵触件200与所述弹性部300三者一体成型并形成M型辅助固定构件10,上述M型辅助固定构件 10能够在装配通槽510中与绝缘子杵头400及杵座鞍子500充分抵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辅助固定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固定构件包括:第一抵触件、第二抵触件与弹性部,所述第一抵触件与所述弹性部的其中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抵触件与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抵触件与所述第二抵触件均用于装设在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之间,所述第一抵触件相对应的两面分别与所述绝缘子杵头相抵触及所述杵座鞍子相抵触,所述第二抵触件相对应的两面分别与所述绝缘子杵头及所属杵座鞍子相抵触,所述弹性部用于在所述绝缘子杵头与所述杵座鞍子之间弹性伸缩。
2.一种绝缘子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固定构件,还包括;绝缘子杵头与杵座鞍子,所述杵座鞍子设有装配通槽,且所述杵座鞍子上还开设有适配口,所述适配口与所述装配通槽相连通,所述绝缘子杵头经过所述适配口伸入所述装配通槽中,所述辅助固定构件装设在所述装配通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子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触件包括第一抵触部与第一适配部,所述第一抵触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适配部相连,所述第一抵触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部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抵触部的其中一面用于与所述绝缘子杵头相抵触,所述第一抵触部的另一面用于与所述杵座鞍子相抵触,所述第一适配部伸入所述装配通槽并与所述装配通槽的槽壁相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子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适配部包括第一弯折部与第一挡止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抵触部相连,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止部相连,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弯折处朝向所述装配通槽的槽壁,且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弯折处于所述装配通槽的槽壁相抵触,所述第一挡止部用于与所述装配通槽的槽口处相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子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触件包括第二抵触部与第二适配部,所述第二抵触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适配部相连,所述第二抵触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抵触部的其中一面用于与所述绝缘子杵头相抵触,所述第二抵触部的另一面用于与所述杵座鞍子相抵触,所述第二适配部伸入所述装配通槽并与所述装配通槽的槽壁相抵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子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适配部包括第二弯折部与第二挡止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抵触部相连,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止部相连,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处朝向所述装配通槽的槽壁,且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处于所述装配通槽的槽壁相抵触,所述第二挡止部用于与所述装配通槽的槽口处相抵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子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为U型弹片,所述U型弹片的其中一U型端与所述第一抵触部相连,所述U型弹片的另一U型端与所述第二抵触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子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杵头包括连接杆与抵触头,所述连接杆的其中一端用于与电力设备相连,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抵触头相连,当所述抵触头伸入所述装配通槽时,所述连接杆的其中一部分位于所述适配口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缘子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抵触头伸入所述装配通槽时,所述抵触头的其中一面与所述适配口的端口处相抵触,所述抵触头的另一面与所述辅助固定构件相抵触。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子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触件、所述第二抵触件与所述弹性部三者一体成型。
CN202021413430.3U 2020-07-17 2020-07-17 绝缘子装配装置及辅助固定构件 Active CN213164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3430.3U CN213164963U (zh) 2020-07-17 2020-07-17 绝缘子装配装置及辅助固定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3430.3U CN213164963U (zh) 2020-07-17 2020-07-17 绝缘子装配装置及辅助固定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64963U true CN213164963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93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13430.3U Active CN213164963U (zh) 2020-07-17 2020-07-17 绝缘子装配装置及辅助固定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649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72594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公差吸収構造
JP2007123272A (ja) 電気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83156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terminal
KR102394806B1 (ko) 자동차의 혼 작동 장치
CN109328420B (zh) 将面板固定在开关柜壳体框架上的面板支架及相应开关柜
CN112092765A (zh) 紧固夹
CN213164963U (zh) 绝缘子装配装置及辅助固定构件
KR102342616B1 (ko) 연결 요소
KR20220008630A (ko) 커넥터 장치
CN217062536U (zh) 弹力端子
JP2008223918A (ja) アンカー
CN113196579B (zh) 扁平插塞连接器装置和用于扁平插塞连接器装置的扁平接触部
JP2008154343A (ja)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を保持する保持具
KR200388148Y1 (ko) 와이어 하네스 고정클립
JP6462648B2 (ja) 電気接続箱
US1025379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stening a component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pening on a carrier part
CN114843804A (zh) 用于线缆的两件式接地夹
US20030017754A1 (en) Clamping Spring
CN213484402U (zh) 一种可调节线束走向的线束定位架
CN105291917A (zh) 头枕支架
JP2000050454A (ja) グロメットホルダー
KR200449223Y1 (ko) 벌브홀더
US7530857B2 (en) Connector for a battery terminal
CN116964866A (zh) 用于自锁接触电导体的接触弹簧组件
CN109196726B (zh) 触头元件和触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