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91086U - 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91086U
CN212991086U CN201990000383.9U CN201990000383U CN212991086U CN 212991086 U CN212991086 U CN 212991086U CN 201990000383 U CN201990000383 U CN 201990000383U CN 212991086 U CN212991086 U CN 212991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pipe
fin group
fi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9000038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杤木康行
目黑正大
坂井启志
川畑贤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91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91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75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heat-pipes together or with other structures, e.g. with base blocks; Heat pipe co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41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the tubes being flexi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5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having non-capillary condensate retur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66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separate evaporating and condensing chambers connected by at least one conduit; Loop-type heat pipes; with multiple or common evaporating or condensing cha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2Fillings or auxiliary member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selected or arranged to facilitate heating or cooling
    • H01L23/427Cooling by change of state, e.g. use of heat pip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15/00F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15/00Fins
    • F28F2215/08Fins with openings, e.g. lou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具备:散热部,具备多个具有多个散热片的散热片组,多个所述散热片组形成了层叠结构;多个热管,一个端部与发热体热连接,另一个端部插入设置在形成了层叠结构的多个所述散热片组之间的空间中并与所述散热部热连接,多个所述热管中的、至少一个规定的热管的另一个端部插入形成在所述散热部的高度方向上的最高位置的所述空间,多个所述热管中的、所述规定的热管之外的其他热管的另一个端部插入形成在所述散热部的高度方向上的比插入了所述规定的热管的另一个端部的所述空间低的位置的所述空间。

Description

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发热体进行冷却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高功能化,电子部件等发热体高密度地搭载于电子设备内部。作为对电子部件等发热体进行冷却的机构,有时使用散热器。作为上述散热器,例如有鳍片一体型散热器,其具备:基底板;多个散热片,定位并机械地铆接于散热片安装部上,所述散热片安装部形成在所述基底板的一个面上;至少一个热管,定位于形成在所述基底板的另一面上的热管安装部上,并周边部被铆接(专利文献1)。
散热器在服务器等的内部设置于基板上时,一般通过风扇生成的强制空冷进行冷却。在此情况下,除了通过该散热器要冷却的基板上的发热体(被冷却体)之外,相对于被冷却体,在冷却风的上游一侧的基板上还会有多个电子部件等其他发热体。因为作为该散热器的冷却对象的发热体之外的电子部件等也与作为该散热器的冷却对象的发热体同样地搭载在基板上,所以,与远离基板部分的空气相比,接近基板部分的空气通过与相对于该散热器的被冷却体位于冷却风的上游一侧的其他发热体进行热交换,从而温度上升。
因此,在使用风扇生成的强制空冷来冷却发热体的情况下,虽然冷却风的温度在远离基板的部分低,但是,因为在接近基板的部分温度变高,所以,在冷却风的高度方向(与冷却风的流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会产生温度不均。如专利文献1所述,在散热器是热管在竖立设置有散热片的基底板上沿着基底板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散热器的情况下,若在冷却风的高度方向上产生上述温度不均,则接近基底板的部分与远离基底板的部分相比散热性降低,其结果,会出现散热器的散热特性降低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9607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即使接近基板的部分的冷却风的温度高于远离基板的部分的冷却风的温度,也能够对冷却对象发挥优异的冷却功能。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器具备:散热部,具备具有多个散热片的散热片组;热管,一个端部与发热体热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所述散热部热连接。所述热管的另一个端部在所述散热片组的高度方向上,在比所述发热体的设置面高的位置与所述散热部热连接,所述散热片组在所述散热片组的高度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发热体的设置面高的位置。
在上述方式中,散热片组位于供给了受其他发热体的升温影响小的冷却风的散热片组的高度方向上的高位置,并且,配置有热管的另一个端部。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所谓“散热片组的高度方向”是指散热片的主表面的竖立设置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中,多个所述散热片组设置在所述散热片组的高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多个所述热管中的、至少一个规定的热管的另一个端部与形成在所述散热片组的高度方向上的最高位置的所述散热片组热连接;多个所述热管中的、所述规定的热管之外的其他热管的另一个端部与形成在所述散热片组的高度方向上的比热连接有所述规定的热管的另一个端部的散热片组低的位置的所述散热片组热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是一种散热器,具备:散热部,具备多个具有多个散热片的散热片组,多个所述散热片组形成了层叠结构;以及多个热管,一个端部与发热体热连接,另一个端部插入设置在形成了层叠结构的多个所述散热片组之间的空间中并与所述散热部热连接,多个所述热管中的、至少一个规定的热管的另一个端部插入形成在所述散热部的高度方向上的最高位置的所述空间,多个所述热管中的、所述规定的热管之外的其他热管的另一个端部插入形成在所述散热部的高度方向上的比插入了所述规定的热管的另一个端部的所述空间低的位置的所述空间。
在上述方式中,散热部中,在被供给因散热器的冷却对象之外的其他发热体而升温后的冷却风的散热部的高度方向上的低位置配置其他热管,在被供给受其他发热体升温影响小的冷却风的散热部的高度方向上的高位置配置规定的热管。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所谓“散热部的高度方向”是指散热片组的层叠方向,所谓“散热部的高度方向上的高位置”是指远离作为冷却对象的发热体的位置,所谓“散热部的高度方向上的低位置”是指接近作为冷却对象的发热体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是一种散热器,其中,相比所述其他热管的一个端部,所述规定的热管的一个端部与所述发热体的热密度高的区域热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所谓“发热体的热密度高的区域”是指发热体的外表面中的比整个外表面的平均温度高的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是一种散热器,其中,所述散热部至少具有:具有多个第一散热片的第一散热片组、具有多个第二散热片的第二散热片组以及具有多个第三散热片的第三散热片组,通过所述第二散热片组隔着所述规定的热管与所述第一散热片组相对,所述第二散热片组隔着所述其他热管与所述第三散热片组相对,所述第一散热片组、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片组形成层叠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是一种散热器,其中,多个所述热管从多个所述散热片间形成的开口部一侧导入。
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是一种散热器,其中,所述规定的热管从形成于所述第一散热片间的开口部一侧导入。
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是一种散热器,其中,所述其他热管从形成于所述第二散热片间的开口部一侧导入。
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是一种散热器,其中,多个所述热管的与所述散热部热连接的部分形成有弯曲部。
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是一种散热器,其中,多个所述热管的与所述散热部热连接的部分进行了扁平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是一种散热器,其中,通过并排设置所述规定的热管的一个端部和所述其他热管的一个端部,多个所述热管形成热管组。
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是一种散热器,其中,一个所述热管组与一个所述发热体热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是一种散热器,其中,所述热管组设置有一个或两个。
实用新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热管的另一个端部在散热片组的高度方向上,在比发热体的设置面高的位置与散热部热连接,散热片组在散热片组的高度方向上,设置于比发热体的设置面高的位置。从而,即使供给至散热部的冷却风的温度在散热部的高度方向上的低位置一侧相比较高位置一侧变高,也能够形成热管与供给了低温冷却风的散热部的部位的热连接。因此,热管能够发挥很大的热传输能力,所以,能够对冷却对象发挥优异的冷却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多个散热片组在散热片组的高度方向上设置于不同位置的散热部中的、高的位置配置至少一个规定的热管,比该规定的热管低的位置配置其他热管,从而,即使供给至散热部的冷却风的温度在散热部的高度方向上的较低位置一侧比较高位置一侧变高,规定的热管也能够与供给了低温冷却风的散热部的部位热连接,因此,规定的热管能够发挥很大的热传输能力,所以,能够对冷却对象发挥优异的冷却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多个热管中的、至少一个规定的热管配置于散热片组形成了层叠结构的散热部中的高位置,其他热管配置于比该规定的热管低的位置,从而,即使供给至散热部的冷却风的温度在散热部的高度方向上的低位置一侧比高位置一侧变高,规定的热管也能够与供给了低温冷却风的散热部的部位热连接,因此,规定的热管能够发挥很大的热传输能力,所以,能够对冷却对象发挥优异的冷却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式,相比其他热管的一个端部,规定的热管的一个端部与发热体的热密度高的区域热连接,从而,规定的热管能够更准确地发挥很大的热传输能力,所以,能够更准确地对冷却对象发挥冷却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式,通过第二散热片组隔着规定的热管与第一散热片组相对,第二散热片组隔着其他热管与第三散热片组相对,即使第一散热片组的热负荷和第三散热片组的热负荷不同,第二散热片组也能够接受来自与第一散热片组和第三散热片组中被赋予了相对大的热负荷的散热片组热连接的热管的热量。由此,能够使第一散热片组和第三散热片组的热负荷的均匀化。因此,第二散热片组能够更多地释放来自与被赋予了相对大的热负荷的散热片组热连接的热管的热量。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式,第二散热片组能够更多地释放来自与被赋予了相对大的热负荷的散热片组热连接的热管的热量,其结果,能够顺利地冷却发热体,所以,能够使发热体的可靠性长期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式,热管从形成于多个散热片间的开口部一侧导入,从而,通过沿着相对于散热片的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向送来的冷却风,不仅能够冷却与散热部热连接的热管的另一个端部、散热部,还能够冷却热管的中央部。因此,进一步提高散热器的冷却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式,通过在热管的与散热部热连接的部分形成弯曲部,从而,能够减少热管的长轴方向的尺寸,并且,能够对于形成散热片组的多个散热片的每一个,热连接热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式,热管与散热部热连接的部分进行了扁平加工,从而,能够增大热管相对于散热部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率。另外,通过上述扁平加工,能够降低散热部内的冷却风的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例的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例的散热器的正面的说明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例的散热器的散热部内部的说明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例的散热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例的散热器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散热器1具备:通过第一受热板31与第一发热体(未图示)热连接的第一热管11;通过第二受热板32与第二发热体(未图示)热连接的第二热管13。第一热管11和第二热管13均与散热器1的相同的散热部20热连接。散热部20具备第一散热片组22、第二散热片组24和第三散热片组26。
在图1中,第一散热片组22、第二散热片组24和第三散热片组26沿着散热部20的高度方向层叠。即,散热部20形成为多个散热片组的层叠结构。第一散热片组22、第二散热片组24和第三散热片组26中,第一散热片组22位于发热体上方相对于其设置面最远的位置,即,位于散热部20的高度方向上最高的位置。另一方面,第三散热片组26位于相对于发热体的设置面最近的位置,即,位于在散热部20的高度方向上最低的位置。
在第一散热片组22与第二散热片组24之间设置有第一空间61。在第二散热片组24与第三散热片组26之间设置有第二空间62。因此,在散热部20的高度方向上,第一空间61设置于比第二空间62高的位置。
如图1所示,第一热管11(图1中为五根)为多根,并排设置在与长轴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第一热管组12。多个第一热管11呈每一个都与邻接的另一第一热管11侧部相对的状态。另外,多个第一热管11的每一个端部都与第一发热体热连接,从而,第一热管组12的一个端部与第一发热体热连接。在散热器1中,通过第一受热板31使第一热管组12的一个端部与第一发热体表面间接接触,从而,使第一热管组12的一个端部与第一发热体热连接。
多个第一热管11中,规定的第一热管11-1(图1中为两根)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一散热片组22和第二散热片组24热连接。在散热器1中,在设置于第一散热片组22与第二散热片组24之间的第一空间61中,插入规定的第一热管11-1的另一个端部,从而,规定的第一热管11-1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一散热片组22和第二散热片组24热连接。另外,多个第一热管11中,规定的第一热管11-1之外的其他第一热管11-2(图1中为三根)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二散热片组24和第三散热片组26热连接。在散热器1中,在设置于第二散热片组24与第三散热片组26之间的第二空间62中,插入其他第一热管11-2的另一个端部,从而,其他第一热管11-2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二散热片组24和第三散热片组26热连接。
即,如图1、2所示,在散热部20的高度方向上,多个第一热管11中的部分第一热管(规定的第一热管11-1)在高度高一侧的位置与散热部20热连接,在散热部20的高度方向上,另一第一热管(其他第一热管11-2)在高度低一侧的位置与散热部20热连接。在散热器1中,规定的第一热管11-1与其他第一热管11-2交替设置。
如图1所示,多个第二热管13(图1中为五根)在与长轴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并排设置,形成第二热管组14。多个第二热管13呈每一个都与邻接的另一第二热管13侧部相对的状态。另外,多个第二热管13的每一个端部都与第二发热体热连接,从而,第二热管组14的一个端部与第二发热体热连接。在散热器1中,通过第二受热板32使第二热管组14的一个端部与第二发热体表面间接接触,从而,使第二热管组14的一个端部与第二发热体热连接。
多个第二热管13中,规定的第二热管13-1(图1中为三根)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一散热片组22和第二散热片组24热连接。在散热器1中,在设置于第一散热片组22与第二散热片组24之间的第一空间61中,插入规定的第二热管13-1的另一个端部,从而,规定的第二热管13-1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一散热片组22和第二散热片组24热连接。另外,多个第一热管13中,规定的第二热管13-1之外的其他第二热管13-2(图1中为两根)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二散热片组24和第三散热片组26热连接。在散热器1中,在设置于第二散热片组24与第三散热片组26之间的第二空间62中,插入其他第二热管13-2的另一个端部,从而,其他第二热管13-2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二散热片组24和第三散热片组26热连接。
即,如图1、2所示,在散热部20的高度方向上,多个第二热管13中的部分第二热管(规定的第二热管13-1)在高度高一侧的位置与散热部20热连接,在散热部20的高度方向上,另一第二热管(其他第二热管13-2)在高度低一侧的位置与散热部20热连接。在散热器1中,规定的第二热管13-1与其他第一热管13-2交替设置。
第一热管11中,规定的第一热管11-1通过第一受热板31在一个端部接收从第一发热体释放的热量,并将热量从该一个端部向规定的第一热管11-1的另一个端部传输。被传输至规定的第一热管11-1的另一个端部的热量,从该另一个端部向与该另一个端部热连接的第一散热片组22和第二散热片组24传递。其他第一热管11-2通过第一受热板31在一个端部接收从第一发热体释放的热量,并将热量从该一个端部向其他第一热管11-2的另一个端部传输。被传输至其他第一热管11-2的另一个端部的热量,从该另一个端部向与该另一个端部热连接的第二散热片组24和第三散热片组26传递。通过第一热管11从第一发热体传输给散热部20的热量从散热部20向外部释放。
第二热管13中,规定的第二热管13-1通过第二受热板32在一个端部接收从第二发热体释放的热量,并将热量从该一个端部向规定的第二热管13-1的另一个端部传输。被传输至规定的第二热管13-1的另一个端部的热量,从该另一个端部向与该另一个端部热连接的第一散热片组22和第二散热片组24传递。其他第二热管13-2通过第二受热板32在一个端部接收从第二发热体释放的热量,并将热量从该一个端部向其他第二热管13-2的另一个端部传输。被传输至其他第二热管13-2的另一个端部的热量,从该另一个端部向与该另一个端部热连接的第二散热片组24和第三散热片组26传递。通过第二热管13从第二发热体传输给散热部20的热量从散热部20向外部释放。
如图1所示,在散热器1中,第一热管11的容器和第二热管13的容器是径向的截面形状大致为圆形的管材。为了提高第一热管11的受热部的热连续性,在第一热管组12与第一发热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受热板31。另外,为了提高第二热管13的受热部的热连续性,在第二热管组14与第二发热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受热板32。
第一发热体与第二发热体配置在大致相同的面上,与此对应,在散热器1中,第一热管组12的受热部和第二热管组14的受热部配置在大致相同的面上。
如上所述,各个第一热管11的另一个端部与散热部20热连接,从而,第一热管组12的另一个端部与散热部20热连接。另外,各个第二热管13的另一个端部与散热部20热连接,从而,第二热管组14的另一个端部与散热部20热连接。另外,俯视观察时,第一热管组12和第二热管组14的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端部之间的部位(中央部)均呈大致直线状。
如图1所示,外观形状为大致长方体的散热部20具备:外观形状为大致长方体的第一散热片组22;与第一散热片组22邻接的外观形状为大致长方体的第二散热片组24;与第二散热片组24邻接的外观形状为大致长方体的第三散热片组26。并且,第一散热片组22、第二散热片组24和第三散热片组26层叠配置。即,在散热器1中,散热部20是层叠多个散热片组的多层结构,在散热器1的散热部20中,因具有三个散热片组而形成三层的层叠结构。
第一散热片组22具有多个第一散热片21。另外,第一散热片21分别并排排列在与散热部20的长边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并且,各个第一散热片21配置为:其主表面与俯视观察为直线状的第一热管组12和第二热管组14的中央部大致平行。因此,各个第一散热片21的主表面形成散热部20和第一散热片组22的短边方向。第一散热片21例如是延伸部(未图示)从主表面的上下两端延伸的截面コ字形部件,通过将延伸部前端的卡止片与邻接的其他第一散热片21的承受部(未图示)相连接(例如,通过铆接等连接),或者,将延伸部前端与邻接的其他第一散热片21相接合(例如,利用锡焊等的接合),从而,能够形成第一散热片组22。
第二散热片组24具有多个第二散热片23。另外,第二散热片23分别并排排列在与散热部20的长边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并且,各个第二散热片23配置为:其主表面与俯视观察为直线状的第一热管组12和第二热管组14的中央部大致平行。因此,各个第二散热片23的主表面形成散热部20和第二散热片组24的短边方向。第二散热片23例如是延伸部(未图示)从主表面的上下两端延伸的截面コ字形部件,通过将延伸部前端的卡止片与邻接的其他第二散热片23的承受部(未图示)相连接(例如,通过铆接等连接),或者,将延伸部前端与邻接的其他第二散热片23相接合(例如,利用锡焊等的接合),从而,能够形成第二散热片组24。
在第一散热片组22中,在第一散热片21与邻接的其他第一散热片21之间形成有第一开口部51,规定的第一热管11-1与规定的第二热管13-1从第一开口部51一侧导入散热部20内,即,导入第一散热片组22与第二散热片组24之间。在第二散热片组24中,在第二散热片23与邻接的其他第二散热片23之间,形成有第二开口部52,规定的第一热管11-1和规定的第二热管13-1从第二开口部52一侧导入散热部20内,即,导入第一散热片组22与第二散热片组24之间。
各个第一散热片21的主表面和各个第二散热片23的主表面配置在与俯视观察为直线状的第一热管组12和第二热管组14的中央部平行的方向上。由此,第一开口部51和第二开口部52均设置在与第一热管组12和第二热管组14的中央部平行的方向上。
因此,在散热器1中,规定的第一热管11-1和规定的第二热管13-1从与第一开口部51的开口和第二开口部52的开口平行的方向,即,从与散热部20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导入散热部20内。
第三散热片组26具有多个第三散热片25。另外,第三散热片25分别并排排列在与散热部20的长边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并且,各个第三散热片25配置为:其主表面与俯视观察为直线状的第一热管组12和第二热管组14的中央部大致平行。因此,各个第三散热片25的主表面形成散热部20和第三散热片组26的短边方向。第三散热片25例如是延伸部(未图示)从主表面的上下两端延伸的截面コ字形部件,通过将延伸部前端的卡止片与邻接的其他第三散热片25的承受部(未图示)相连接(例如,通过铆接等连接),或者,将延伸部前端与邻接的其他第三散热片25相接合(例如,利用锡焊等的接合),从而,能够形成第三散热片组26。
另外,在第三散热片组26中,在第三散热片25与邻接的其他第三散热片25之间形成有第三开口部53,其他第一热管11-2和其他第二热管13-2从第三开口部53一侧导入散热部20内,即,导入第二散热片组24与第三散热片组26之
各个第三散热片25的主表面配置在与俯视观察为直线状的第一热管组12和第二热管组14的中央部平行的方向上。由此,第三开口部53也设置在与第一热管组12和第二热管组14的中央部平行的方向上。
因此,在散热器1中,其他第一热管11-2和其他第二热管13-2从与第二开口部52的开口和第三开口部53的开口平行的方向导入散热部20内,即,从与散热部20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导入散热部20内。
如图1、3所示,在散热器1中,规定的第一热管11-1和规定的第二热管13-1的与第一散热片组22和第二散热片组24热连接的部分形成有弯曲部15。因此,规定的第一热管11-1和规定的第二热管13-1俯视观察下均呈大致L字形。另外,规定的第一热管11-1位于规定的第二热管13-1的左侧,规定的第一热管11-1的弯曲部15均向右弯曲。规定的第二热管13-1的弯曲部15的左侧两根向左弯曲,右侧一根向右弯曲。由此,如图3所示,规定的第一热管11-1和规定的第二热管13-1的另一个端部通过弯曲部15沿与散热部20的长边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是,其他第一热管11-2和其他第二热管13-2的与第二散热片组24和第三散热片组26热连接的部分形成弯曲部。因此,其他第一热管11-2和其他第二热管13-2俯视观察下均呈大致略L字形。另外,其他第一热管11-2位于其他第二热管13-2的左侧,其他第一热管11-2的弯曲部均向右弯曲。其他第二热管13-2的弯曲部的左侧一根向左弯曲,右侧一根为向右弯曲。由此,其他第一热管11-2和其他第二热管13-2的另一个端部通过弯曲部沿与散热部20的长边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因此,能够减小第一热管11和第二热管13的长轴方向的尺寸,并且,能够相对于散热部20的多个散热片,热连接第一热管11和第二热管13。
扁平加工第一热管11和第二热管13的与散热部20热连接的另一个端部。通过扁平加工,能够增大第一热管11和第二热管13相对于散热部20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率。另外,通过扁平加工,能够降低散热部20内的冷却风F的压力损失。
第一散热片21、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5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金属。第一热管11和第二热管13的容器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第一散热片21、第二散热片23和第三散热片25与第一热管11和第二热管13的热的连接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锡焊等将第一散热片21、第二散热片23和第三散热片25与第一热管11和第二热管13相接合,从而进行热连接。另外,作为封入第一热管11和第二热管13中的工作流体,例如可以举出水、氟利昂的替代品、全氟碳、环戊烷等。
如上所述,在散热器1中,与第一发热体热连接的多个第一热管11中,规定的第一热管11-1配置在散热部20的高度高一侧的位置,其他第一热管11-2配置在散热部20的相比规定的第一热管11-1高度低一侧的位置。另外,与第二发热体热连接的多个第二热管13中,规定的第二热管13-1配置于散热部20的高度高一侧的位置,其他第二热管13-2配置在散热部20的相比规定的第二热管13-1高度低一侧的位置。因此,即使在散热部20的高度方向上,低位置一侧的冷却风F的温度相比高位置一侧的冷却风F的温度升高,与供给了低温冷却风F的散热部20的部位热连接的规定的第一热管11-1和规定的第二热管13-1也能够发挥很大的热传输能力。在散热器1中,通过规定的第一热管11-1和规定的第二热管13-1发挥很大的热传输能力,从而,能够对发热体发挥优异的冷却功能。
另外,即使在散热部20的高度方向上,低位置一侧的冷却风F相比高位置一侧的冷却风F的温度升高,也能够通过规定的第一热管11-1和规定的第二热管13-1发挥很大的热传输能力,从而,即使多个发热体与散热器1热连接,也能够均匀地冷却各个发热体。
另外,在散热器1中,通过交替设置规定的第一热管11-1和其他第一热管11-2,从而,能够从与第一发热体热连接的整个第一受热板31向第一热管组12均匀传热。由此,在散热器1中,进一步提高对第一发热体的冷却效率。另外,在散热器1中,通过交替设置规定的第二热管13-1和其他第二热管13-2,从而,能够从与第二发热体热连接的整个第二受热板32向第二热管组14均匀传热。由此,在散热器1中,进一步提高对第二发热体的冷却效率。
另外,在散热器1中,通过将多个第一热管11中的规定的第一热管11-1和其他第一热管11-2热连接于散热部20的不同的高度,从而,与多个第一热管11全部热连接于散热部20的同一高度的情况相比,能够紧凑地收纳第一热管11的弯曲部。另外,在散热器1中,同样地,与多个第二热管13全部热连接于散热部20的同一高度的情况相比,能够紧凑地收纳第二热管13的弯曲部。因此,在散热器1中,因为能够节省第一热管11和第二热管13的弯曲部的空间,所以,即使框体内高密度地搭载电子部件等,也能够将散热器1搭载于框体内。
在散热器1中,第二散热片组24通过规定的热管与第一散热片组22相对,第二散热片组24通过其他热管与第三散热片组26相对,从而,即使第一散热片组22的热负荷和第三散热片组26的热负荷不同,第二散热片组24也能够接受来自与第一散热片组22和第三散热片组26中的被赋予了相对大的热负荷的散热片组热连接的热管的热量。由此,在散热器1中,能够使第一散热片组22和第三散热片组26的热负荷均匀化。如上所述,第二散热片组24能够更多地释放来自与被赋予了相对大的热负荷的散热片组热连接的热管的热量。另外,在散热器1中,第二散热片组能够更多地释放来自与被赋予了相对大的热负荷的散热片组热连接的热管的热量,其结果,能够顺利地冷却发热体,所以,能够使发热体的可靠性长期化。
在散热器1中,第一热管11和第二热管12从形成于多个散热片间的开口部一侧导入,从而,通过沿着与散热片的主表面大致平行方向送来的冷却风F,不仅能够冷却与散热部20热连接的第一热管11及第二热管12的另一个端部、散热部20,还能够冷却第一热管11和第二热管12的中央部。因此,进一步提高散热器1的冷却功能。
接下来,使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例的散热器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散热器1相同的构成构件使用相同标记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例的散热器1中,交替设置了规定的第一热管11-1与其他第一热管11-2,如图4所示,取而代之,在第二实施方式例的散热器2中,规定的第一热管11-1并排设置在中央部,其他第一热管11-2位于规定的第一热管11-1的两侧。另外,在散热器2中,规定的第二热管13-1并排设置在中央部,其他第二热管13-2位于规定的第二热管13-1的两侧。
在散热器2中,当在第一受热板31的表面和第二受热板32的表面中的、中央部附近形成有热密度(heat density)的高的区域(例如,热点)时,能够更准确地对发热体发挥冷却功能。即,在散热器2中,由于相比其他热管的一个端部,发挥大热传输能力的规定的热管的一个端部热连接于受热板的热密度高的区域,所以,能够更准确地对发热体发挥冷却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受热板的热密度高的区域”,是指受热板的表面中的、温度比整个表面的平均温度高的区域。
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的其他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例中,构成第一热管组和第二热管组的热管的根数为五根,但是,如果各个热管组的热管的根数为多根,能够根据发热体的发热量等适当选择,可以是二至四根、六根以上。另外,构成第一热管组的第一热管的根数和构成第二热管组的第二热管的根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例中,发热体为两个,与此对应地设置有两个热管组,但是,热管组和发热体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例中,散热部的散热片组是三个散热片组构成的三层结构,取而代之,可以是四个散热片组构成的四层结构,也可以是五个以上的散热片组构成的五层以上的结构。在四层结构的散热部中,设置在邻接的散热片组之间的空间为三个,在五层以上的结构的散热部中,设置在邻接的散热片组之间的空间为四个以上。在散热部的高度方向上,在形成于最高位置的上述空间中,从一个热管组插入至少一个热管即可。即,只要每一个热管组中有至少一个规定的热管即可,在最高位置之外的上述空间中,插入第一热管和第二热管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热管即可。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例中,散热部具有多个散热片组,具有多个热管,取而代之,散热片组可以是一组,若散热片组为一组,则热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时,热管的另一个端部在散热片组的高度方向上,在比发热体的设置面高的位置与散热部(散热片组)热连接,散热部(散热片组)在散热片组的高度方向上,设置于比发热体的设置面高的位置。即,散热部(散热片组)仅设置于在散热片组的高度方向上比发热体的设置面高的位置。
在上述方式中,即使供给至散热部的冷却风的温度在散热部的高度方向上的低位置一侧相比高位置一侧变高,也能够形成热管与供给了低温冷却风的散热部的部位的热连接。因此,热管能够发挥很大的热传输能力,所以,能够对冷却对象发挥优异的冷却功能。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例中,散热部是多个散热片组的层叠结构,但是,并不限定多个散热片组形成层叠结构,多个散热片组可以设置在散热片组的高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即可以设置在不同高度。作为多个散热片组不形成层叠结构并设置在不同高度的方式,例如,可以举出多个散热片组配置为阶梯状的方式。
此时,多个热管中的至少一个规定的热管的另一个端部在散热片组的高度方向上与形成在最高位置的散热片组热连接,多个热管中规定的热管之外的其他热管的另一个端部在散热片组的高度方向上与形成于比热连接有规定的热管的另一个端部的散热片组低的位置的散热片组热连接。
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例同样地,在上述方式中,即使供给至散热部的冷却风的温度在散热部的高度方向上低位置一侧比高位置一侧变高,也形成形成规定的热管与供给了低温冷却风的散热部的部位的热连接。因此,规定的热管能够发挥很大的热传输能力,所以,能够对冷却对象发挥优异的冷却功能。
工业利用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能够应用于广泛的领域,即使冷却风的温度在散热部的高度方向上产生温度不均,规定的热管也发挥很大的热传输能力,所以,能够对冷却对象发挥优异的冷却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例如在冷却服务器上搭载的计算元件等电子部件的领域利用价值高。
附图文字说明
1、2 散热器
11 第一热管
11-1 规定的第一热管
11-2 其他第一热管
12 第一热管组
13 第二热管
13-1 规定的第二热管
13-2 其他第二热管
14 第二热管组
20 散热部
21 第一散热片
22 第一散热片组
23 第二散热片
24 第二散热片组
25 第三散热片
26 第三散热片组

Claims (16)

1.一种散热器,其中,具备:
散热部,具备多个具有多个散热片的散热片组,多个所述散热片组形成了层叠结构;以及
多个热管,一个端部与发热体热连接,另一个端部插入设置在形成了层叠结构的多个所述散热片组之间的空间中并与所述散热部热连接,
多个所述热管中的、至少一个规定的热管的另一个端部插入形成在所述散热部的高度方向上的最高位置的所述空间,
多个所述热管中的、所述规定的热管之外的其他热管的另一个端部插入形成在所述散热部的高度方向上的比插入了所述规定的热管的另一个端部的所述空间低的位置的所述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中,相比所述其他热管的一个端部,所述规定的热管的一个端部与所述发热体的热密度高的区域热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中,
所述散热部至少具有:具有多个第一散热片的第一散热片组、具有多个第二散热片的第二散热片组以及具有多个第三散热片的第三散热片组,
通过所述第二散热片组隔着所述规定的热管与所述第一散热片组相对,所述第二散热片组隔着所述其他热管与所述第三散热片组相对,所述第一散热片组、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片组形成层叠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中,
所述散热部至少具有:具有多个第一散热片的第一散热片组、具有多个第二散热片的第二散热片组以及具有多个第三散热片的第三散热片组,
通过所述第二散热片组隔着所述规定的热管与所述第一散热片组相对,所述第二散热片组隔着所述其他热管与所述第三散热片组相对,所述第一散热片组、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以及所述第三散热片组形成层叠结构。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中,多个所述热管从多个所述散热片间形成的开口部一侧导入。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散热器,其中,所述规定的热管从形成于所述第一散热片间的开口部一侧导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其中,所述规定的热管从形成于所述第一散热片间的开口部一侧导入。
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散热器,其中,所述其他热管从形成于所述第二散热片间的开口部一侧导入。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其中,所述其他热管从形成于所述第二散热片间的开口部一侧导入。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其中,所述其他热管从形成于所述第二散热片间的开口部一侧导入。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器,其中,所述其他热管从形成于所述第二散热片间的开口部一侧导入。
12.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中,多个所述热管的与所述散热部热连接的部分形成有弯曲部。
13.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中,多个所述热管的与所述散热部热连接的部分进行了扁平加工。
14.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中,通过并排设置所述规定的热管的一个端部和所述其他热管的一个端部,多个所述热管形成热管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散热器,其中,一个所述热管组与一个所述发热体热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散热器,其中,所述热管组设置有一个或两个。
CN201990000383.9U 2018-01-31 2019-01-30 散热器 Active CN21299108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5334 2018-01-31
JP2018-015334 2018-01-31
PCT/JP2019/003084 WO2019151291A1 (ja) 2018-01-31 2019-01-30 ヒートシン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91086U true CN212991086U (zh) 2021-04-16

Family

ID=67478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90000383.9U Active CN212991086U (zh) 2018-01-31 2019-01-30 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543189B2 (zh)
JP (1) JP6688936B2 (zh)
CN (1) CN212991086U (zh)
WO (1) WO201915129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6099B (zh) * 2021-07-15 2023-06-2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模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51291A1 (ja) * 2018-01-31 2019-08-08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ンク
JP1643634S (zh) * 2018-12-28 2020-10-12
US11570411B2 (en) * 2019-01-10 2023-01-31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Laser light source and laser projection device
US11592145B2 (en) 2019-01-10 2023-02-28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Laser light source and laser projection device
CN111928705B (zh) * 2019-05-13 2022-03-25 亚浩电子五金塑胶(惠州)有限公司 具有重力型回路热管的散热装置
JP1662414S (zh) 2019-09-12 2020-06-29
CN213841858U (zh) * 2020-11-05 2021-07-30 亚浩电子五金塑胶(惠州)有限公司 热管及具有其的散热结构
US20220346276A1 (en) * 2021-04-27 2022-10-27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Thermal module
US20230013442A1 (en) * 2021-07-16 2023-01-19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Thermal module
JP7275243B1 (ja) 2021-12-21 2023-05-17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JP7269422B1 (ja) 2022-07-26 2023-05-08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ン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36308B2 (ja) 2002-07-12 2007-06-2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フィン一体型ヒートシン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627236B1 (ko) * 2005-04-11 2006-09-25 잘만테크 주식회사 컴퓨터 부품용 냉각장치
WO2006109929A1 (en) 2005-04-11 2006-10-19 Zalman Tech Co., Ltd. Apparatus for cooling computer par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719079B2 (ja) * 2006-05-19 2011-07-06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4762120B2 (ja) * 2006-11-24 2011-08-31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冷却装置
TWM317746U (en) * 2007-03-01 2007-08-21 Cooler Master Co Ltd Heat sink with circularly arrayed fins
US8422218B2 (en) * 2007-04-16 2013-04-16 Stephen Samuel Fried Liquid cooled condensers for loop heat pipe like enclosure cooling
JP4357569B2 (ja) * 2008-01-31 2009-11-04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US8002019B2 (en) * 2008-03-20 2011-08-23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8020611B2 (en) * 2008-09-19 2011-09-20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having G-shaped heat pipes and heat sinks
CN102768568B (zh) * 2011-05-05 2015-09-02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块及其散热方法
TW201304671A (zh) * 2011-07-13 2013-01-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散熱器組合
CN102970851B (zh) * 2012-11-16 2015-07-22 东莞汉旭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热管散热器
US20160018139A1 (en) * 2014-07-21 2016-01-21 Phononic Devices, Inc. Integration of thermosiphon tubing into accept heat exchanger
JP6117288B2 (ja) * 2015-07-14 2017-04-1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US10119759B2 (en) 2016-03-31 2018-11-06 Hoya Candeo Optronics Corporation Heat radiating apparatus and light illuminating apparatus with the same
JP6599379B2 (ja) * 2016-03-31 2019-10-30 Hoya Candeo Optronics株式会社 放熱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光照射装置
CN113784599A (zh) * 2016-08-24 2021-12-10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
WO2019151291A1 (ja) * 2018-01-31 2019-08-08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ン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6099B (zh) * 2021-07-15 2023-06-2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43189B2 (en) 2023-01-03
WO2019151291A1 (ja) 2019-08-08
US20200355443A1 (en) 2020-11-12
JPWO2019151291A1 (ja) 2020-02-06
US20230102800A1 (en) 2023-03-30
JP6688936B2 (ja) 2020-04-28
US11725883B2 (en)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91086U (zh) 散热器
CN213042908U (zh) 散热器
JP6117288B2 (ja) 冷却装置
KR101384426B1 (ko) 파워 모듈용 베이스
JP3852253B2 (ja) 電子部品の冷却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12673920U (zh) 散热器
JP7118186B2 (ja) 放熱装置
JP5589647B2 (ja) 冷却装置
WO1999053256A1 (en) Plate type heat pipe and its installation structure
CN101115368A (zh) 散热装置
JP2000332175A (ja) フィン付ヒートシンク
US6636423B2 (en) Composite fins for heat sinks
US10352625B2 (en) Thermal module
JP4229738B2 (ja) ヒートパイプ式放熱ユニット
TWI843632B (zh) 散熱器
JP6391749B2 (ja) ヒートシンク
JP7269422B1 (ja) ヒートシンク
CN220383421U (zh) 电源供应器
CN211575950U (zh) 散热器
JP4151265B2 (ja) 放熱器
CN219919561U (zh) 散热结构及散热装置
JP3489247B2 (ja) 沸騰冷却装置
JP6266044B2 (ja) ヒートシンク構造
JPH08303969A (ja) 発熱体の放熱構造
JPH11340384A (ja) ヒートシンクとそれを用いた冷却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