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81515U - 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81515U
CN212981515U CN202021771485.1U CN202021771485U CN212981515U CN 212981515 U CN212981515 U CN 212981515U CN 202021771485 U CN202021771485 U CN 202021771485U CN 212981515 U CN212981515 U CN 2129815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conveyor belt
reversing
switch
conveye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714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旺
路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uangsheng Times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uangsheng Times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uangsheng Times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uangsheng Times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714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815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81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815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模具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其包括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还包括换向平台和推动结构,所述换向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之间,所述推动结构包括气缸和固接在所述气缸输出端上的推板,所述气缸固接在所述换向平台上且输出端方向朝向所述第二传送带。本申请具有模具换向较为省力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模具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是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现有技术中,模具在大批量的运输时,常采用辊筒传送带等方式进行输送,由于传送带或传动辊不便于输送时的拐弯,所以在辊筒传送带的拐角处一般会设置一个过渡平台,由辊筒传送带传递过来的模具会先传送到过渡平台上,然后通过工作人员手动将模具推到另一边的辊筒传送带上即可。
由于上述模具在辊筒传送带的拐角处换向时需要人工手动推动模具,所以会使模具在换向时较为费力且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其具有模具换向较为省力的效果。
本申请的上述申请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其包括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还包括换向平台和推动结构,所述换向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之间,所述推动结构包括气缸和固接在所述气缸输出端上的推板,所述气缸固接在所述换向平台上且输出端方向朝向所述第二传送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具从第一传送带输送到换向平台后,驱动气缸以通过连杆带动推板将模具推到第二传送带上,即可完成模具于两条传送带之间的换向工作。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向平台上表面间隔转动连接有多根传动辊,所述传动辊沿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宽度方向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辊能够使从第一传送带上输送过来的模具更加顺畅的移动到换向平台上。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向平台上固接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气缸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具输送到换向平台上时刚好会触碰到第一开关,此时第一开关则会驱动气缸开始工作,从而可实现气缸的自动控制。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向平台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推板的移动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结构能够使气缸在带动推板推动模具时,其推动过程更加稳定流畅。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接在所述换向平台上的滑轨以及与所述推板固接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结构中的滑块可在推动结构工作时沿滑轨运动,从而实现对推动结构的推动路径和方向进行限位。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换向平台之间还设有第三传送带,所述第三传送带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传送带此处可起到过渡的作用,第一传送带上的模具会先输送到第三传送带上,然后再输送到换向平台,当模具输送到换向平台上时,第一开关可使第三传送带停止工作。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向平台上固接有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远离所述第二传送带且位于所述滑块的运动路径上,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传送带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开关可以控制第三传送带的驱动,并通过与第一开关配合,实现整个装置的自动控制。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该模具换向装置的设置,不仅解决了人工对模具进行换向的问题,还通过自动控制提高了模具换向工作的效率;
2.当模具输送到换向平台上时刚好会触碰到第一开关,此时第一开关则会驱动气缸开始工作,从而可实现气缸的自动控制;
3.限位结构中的滑块可在推动结构工作时沿滑轨运动,从而实现对推动结构的推动路径和方向进行限位;
4.第三传送带此处可起到过渡的作用,第一传送带上的模具会先输送到第三传送带上,然后再输送到换向平台,当模具输送到换向平台上时,第一开关可使第三传送带停止工作;
5.第二开关可以控制第三传送带的驱动,并通过与第一开关配合,实现整个装置的自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传送带;2、第二传送带;3、换向平台;31、底架;311、传动辊;32、顶板;4、推动结构;41、气缸;42、连杆;43、推板;5、限位结构;51、滑轨;52、滑块;521、滑槽;53、固定杆;6、第一开关;7、第二开关;8、第三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1、第二传送带2、换向平台3和推动结构4。
第一传送带1和第二传送带2垂直设置,且两者的输送方向呈L型分布,此处用于输送模具,另外第一传送带1与第二传送带2可选择承载较大的辊式传送带。
换向平台3则放置在第一传送带1和第二传送带2之间的拐角处,此处用于模具从第一传送带1换向到第二传送带2上,换向平台3包括底架31和顶板32,底架31为一个由多根方管焊接而成的立式矩形框架,此时第一传送带1和第二传送带2则分别位于底架31相邻的两侧。
参照图1,底架31上表面间隔水平设有多根传动辊311,传动辊311沿第一传送带1的宽度方向分布,且传动辊311的两端与底架31上表面的方管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传动辊311能够使从第一传送带1上输送过来的模具更加顺畅的移动到换向平台3上。
底架31上表面相对第二传送带2的一边间隔竖直焊接有两根方管,顶板32的一端则焊接在两根方管远离底架31的一端,顶板32于底架31正上方水平设置,此处用于安装推动结构4。
参照图1和图2,推动结构4包括气缸41、连杆42和推板43,气缸41水平固接在顶板32的上表面且输出端方向朝向第二传送带2,连杆42分为三段,连杆42的第一段竖直朝下固接在气缸41的输出端上,连杆42的第二段于顶板32的下表面水平设置,连杆42的第二段的一端与连杆42的第一段远离气缸41的一端垂直固接,连杆42的第二段的另一端则位于换向平台3远离第二传送带2的一端,连杆42的第三段则竖直朝下固接在连杆42的第二段远离连杆42的第一段的一端,推板43则竖直固接在连杆42的第三段远离连杆42的第二段的一端。
当模具从第一传送带1输送到底架31的上表面时,驱动气缸41以通过连杆42带动推板43将模具推到第二传送带2上,即可完成模具于两条传送带之间的换向工作。
为了使推板43的推动过程更加稳定流畅,此处可进一步设置为:顶板32上设有限位结构5,限位结构5包括滑轨51和滑块52,滑轨51为一根圆柱杆,其在顶板32的下表面间隔水平固接有两根且与连杆42的第二段平行,连杆42的第二段靠近第三段的一端垂直固接有固定杆53,固定杆53与连杆42的第二段呈T型分布,滑块52为矩形块,其于固定杆53的两端分别水平固接有一块且与滑轨51平行,滑块52的上表面开设有一个沿长度方向通透的滑槽521,滑块52通过该滑槽521可刚好嵌设在滑轨51上并沿滑轨51运动,从而使气缸41在带动推板43推动模具时,其推动过程更加稳定流畅。
参照图2和图3,为了实现推动结构4的自动控制,此处可进一步设置为:底架31上表面远离第一传送带1一边的方管上固接有一个第一开关6,第一开关6此处选用轻触开关,第一开关6与第一传送带1和气缸41均电连接。顶板32下表面远离第二传送带2的一边靠近其中一条滑轨51固接有一个第二开关7,第二开关7也选用轻触开关,第二开关7则与第一传送带1电连接。当模具从第一传送带1输送到底架31上时会直接触碰到第一开关6,此时第一开关6驱动气缸41工作的同时也会使第一传送带1停止工作,从而使第一传送带1上的模具不会再往底架31上输送,当气缸41带动推板43将模具推到第二传送带2上后,气缸41会带动推板43返回到原来位置,此时推板43再回到原来位置处时,滑块52会刚好触碰到第二开关7,从而驱动第一传送带1重新工作,以向换向平台3的底架31上继续输送模具,根据以上工作步骤,即可实现推动结构4的自动工作控制。
参照图1和图3,为了使第一传送带1在推动结构4工作时仍然保持运行,以不影响第一传送带1上对模具进行的其它工作,此处可在第一传送带1与换向平台3之间增加摆放一个第三传送带8,由第一传送带1上输送的模具会先到第三传送带8上,第一开关6此时与气缸41和第三传送带8电连接即可,第三传送带8此处可起到过渡的作用,推动结构4工作时第一开关6使第三传送带8停止即可,从而不会影响第一传送带1上对模具的其它工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先接通三条传送带的电源,然后驱动第一传送带1,后续所有机构即可自动完成模具的换向工作。
采用本实施例,通过该模具换向装置的设置,不仅解决了人工对模具进行换向的问题,还通过自动控制提高了模具换向工作的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1)和第二传送带(2),其特征在于:包括换向平台(3)和推动结构(4),所述换向平台(3)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1)和所述第二传送带(2)之间,所述推动结构(4)包括气缸(41)和固接在所述气缸(41)输出端上的推板(43),所述气缸(41)固接在所述换向平台(3)上且输出端方向朝向所述第二传送带(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平台(3)上表面间隔转动连接有多根传动辊(311),所述传动辊(311)沿所述第一传送带(1)的宽度方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平台(3)上固接有第一开关(6),所述第一开关(6)与所述气缸(41)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平台(3)上设有限位结构(5),所述限位结构(5)用于限制推板(43)的移动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5)包括固接在所述换向平台(3)上的滑轨(51)以及与所述推板(43)固接的滑块(52),所述滑块(52)与所述滑轨(51)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与所述换向平台(3)之间还设有第三传送带(8),所述第三传送带(8)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开关(6)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平台(3)上固接有第二开关(7),所述第二开关(7)远离所述第二传送带(2)且位于所述滑块(52)的运动路径上,所述第二开关(7)与所述第三传送带(8)电连接。
CN202021771485.1U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 Active CN2129815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1485.1U CN212981515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1485.1U CN212981515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81515U true CN212981515U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34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71485.1U Active CN212981515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815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9823B (zh) 联动送退料装置
CN205415796U (zh) 一种花盆打孔机构用输送上料机构
CN213382112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镁碳砖模具
CN102989864B (zh) 集装箱鹅颈槽自动生产系统
CN206898241U (zh) 一种冲压机床上下料机械手
CN216971123U (zh) 一种输送线用自动对中机构
CN204725654U (zh) 一种压砖机及其送料出砖装置、送料机构
CN104924445A (zh) 一种隔热耐火砖全自动制坯方法及设备
CN111606020A (zh) 快速送料装置
CN212981515U (zh) 一种模具输送换向装置
CN110370434A (zh) 一种降低砖坯变形量的往复移动式连杆切坯机
CN110623031B (zh) 一种慕斯蛋糕生产线及其加工方法
CN204902566U (zh) 一种用于环保排蜡隧道窑的循环运输设备
CN204714189U (zh) 复合材料输送机
CN2578075Y (zh) 无泥头切送条切坯装车机
CN202279523U (zh) 一种出料托盘机构
CN213678419U (zh) 一种水平模组换轨倒料装置
CN212076285U (zh) 一种用于砖机系统的上板机
CN210820165U (zh) 石膏线成型设备及石膏线模具输送装置
CN204751351U (zh) 一种自保温砌块的生产线
CN204057222U (zh) 一种磁片自动排料输送机
CN207404502U (zh) 一种电梯板材码垛装置
CN212449532U (zh) 快速送料装置
CN219620249U (zh) 一种混凝土块的转向输送翻转装置
CN206981427U (zh) 一种轧制进取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